第一篇:三汇镇2010年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总结
三汇镇2010年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总结
2010年以来,三汇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合川“3421”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系列决策,坚持以争创全国园林城镇和打造全国知名旅游小城镇为奋斗目标,狠抓乡村旅游发展,努力建设富强优美的新三汇。
抓旅游规划,谋长足发展。三汇镇紧紧围绕争创全国园林城镇和打造全国知名旅游小城镇的奋斗目标,结合本镇旅游资源,将康佳溶洞、三汇石林等,纳入三汇镇“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重点规划。并结合周边旅游资源,策划出了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环线,绘制了十二五期间的旅游发展蓝图。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三汇镇地处华蓥山山脉核心位置,承接重庆主城区及川东南地区,区位优势明显,重重叠叠山,弯弯曲曲路,远离世俗喧嚣,拥有天然溶洞及石林的壮观风景,同时与金刀峡、华蓥山红色旅游基地、钓鱼城、涞滩二佛寺、缙云山等旅游景点相映成辉,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10年,三汇镇大力实施旅游开发工程,重点策划包装龙家湾石林,今年要对龙家湾石林进行深度勘查,摸清石林资源,完成龙家湾石林开发规划、设计工作。充分利用蒿大路的独特优势,鼓励农民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兴办农家乐,大力发
展森林观光和乡村休闲旅游,力争旅游产业有实质性突破。
加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今年,三汇镇突出加大了对各个旅游产业的包装和宣传,增加了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今年下半年,成功引进重庆计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综合开发三汇龙家湾石林旅游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溶洞开发、文化广场、唐人街、温泉度假及会议接待中心、石林公园、孙武苑及配套工程、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及配套商业设施。项目建成后,将较大的辐射带动本镇及周边旅游产业。
着力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三汇镇拥有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白橙糖、野山药、老龙鲟鱼等农产品,具有良好的旅游产品开发价值。三汇镇经充分调研,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决定借助现代工艺设施,利用传统工艺手段对白橙糖系列产品进行深加工,培育“公司+基地+农户”的白橙糖深加工三级网络,打造合川地方旅游名产品牌。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完成响桂路通畅工程5.7公里,完成三汇至北碚柳荫和金刀峡跨区域通达公路7.2公里,随着到柳荫、金刀峡出境跨区域公路的打通,三汇石林、康佳洞等旅游资源的价值逐步显现,为旅游环线建设迈出了一大步。
提高城镇建管水平,打造边贸特色旅游小城镇。以争创
全国园林城镇为载体,突出三汇自身特色,建设小城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市品位,高标准编制完善城市规划,充分依托三汇三溪汇流、四面环山、满坡是石的特点,高品位打造“山石之都、生态之城”的城市品牌,充分展现三汇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溪水环绕、绿树环抱的特色小城市,打造“山石之都、生态之城”的城市品牌。
切实加强环境整治,美化乡村旅游环境。以创建重庆市级卫生城镇为契机,大力整治城市环境。今年重点整治城市河道和过境道路脏乱问题,下大力气搞好河道清淤和污水治理,突出整治水泥粉尘和过境道路第二次扬尘,狠抓公共绿地建设,绿化美化三汇环境。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使三汇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整洁、秩序更井然、环境更优美。
加强农家乐培育和管理,不断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努力拓展农家乐旅游休闲市场。一是加强业务培训。从农家菜烹饪、餐饮服务礼仪、食品安全和卫生等各个方面,分期分批对全镇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服务和安全意识,提高接待服务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农家乐经营户必须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餐具消毒、统一食品自检、统一台帐管理,制定实施农家乐餐饮卫生基本条件和标准,实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三是优化服务,强化扶持,努力营造农家乐发展的良好环境。专门出台农家乐发展扶持政策,专门设立农家乐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农家乐产业发展。工商、税务、卫生等职能部门都对发展农家乐涉及的相关规费给予优惠或减免。
第二篇:**镇2020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计划
**镇2020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旅游兴县战略,全面整合**镇旅游资源,促进旅游全域化发展,加快推进旅游开发和转型升级,带动和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2020年2月—2020年3月)
调整充实**镇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镇直二级机构工作职责,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管理统一。明确分管责任人和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落实各项任务,要求各村全力配合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2020年2月—2020年12月)
通过举办节事活动、网站、宣传横幅、宣传车等各种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全镇进一步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目的、任务和进程,提高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抓旅游、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齐心协力,共谋创建(2020年4月—2020年12月)
(一)、整合资源,创建渔乡小镇
充分发挥我镇生态优良、地处景区、基础较好、特色明显的优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整合资源,依托鑫茗雨、山头佬、悬崖石斛、铜锣生态、缘圆缘等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宋家河古村茶栈、康家大院乡村驿站、龙井冲渔乡风情街、**中心集镇、胡家河游客集散地、堆谷山驴友之家建设;大力发挥茶叶、石斛、油茶、高山蔬菜等产业发展,打造全域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自然资源、历史人文优势,加快发展乡村游、探险游、休闲游、垂钓游、摄影游、养生游等特色旅游,全力创建富有**特色的渔乡小镇。
(二)全力招商,打造特色景区
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全面启动实施广家河、马家河景区、风景河景区开发;依托景区带动,因村制宜,培育特色,完成堆谷山乡村旅游提升、龙井冲摄影平台、胡家河观景平台和堆谷山碎石寨摄影点等项目建设,打造堆谷山驴友之家、胡家河钓友之家、宋家河茶友之家、东流河摄影之家、龙井冲车友之家;结合大别山红色旅游,全力推动皮旅奇袭**纪念广场建设的规划、征地、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
(三)、抢抓机遇,完善配套设施
积极抢抓全县交通大会战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提升全镇旅游服务接待水平,提升游客安全感、满意度。系统构建四通八达交通网络。有序推进大别山国家风景(环)道、磨西路、宋青路等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堆谷山至保家公路早日立项,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为骨架、磨西路和磨胡路、堆川路为主线,村组道路为补充的水陆相通、内外相连的交通网络。大力实施治水安民项目工程。全面完成黄尾河胡家河段治理工程,启动宋家河、小河、马家河、龙井冲等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升级改造中心集镇、胡家河、宋家河、堆谷山等安全饮水工程。
第三篇:镇乡村采摘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相公庄镇乡村采摘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采摘旅游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相公庄镇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区位交通和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乡村采摘旅游,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优化一体布局,创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相公庄镇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采摘旅游农业,形成了“一片两园三基地”的网络化布局,走出了采摘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一片”:是以南部粮食高产区为核心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按照高标准农田进行建设,配套水利设施、田间道路、整平土地等基础设施,推广测土配方、更新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和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等措施,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通过连片开发形成了1.6万亩的旅游观光和粮食作物采摘体验片区。“两园”:是以金银花、有机蔬菜为特色的小康都市农业示范园和牛一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小康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以金银花为特色,建设了500亩的金银花基地,2011年6月又新流转土地1000多亩,规划建设了蔬菜、水果采摘、垂钓休闲等功能区,整个园区的面积达到了1500亩。牛一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以有机蔬菜为特色,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500亩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集蔬菜瓜果生产、采摘、观光于一体的济南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基地”:是绣源路农业观光采摘基地、昊林果品采摘基地、长白山小杂粮采摘基地。沿秀江路东、七郎
院村南建设了绣源路农业观光采摘基地,配套建设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集果品采摘、农艺展示和农事体验等项目于一体;在黉塘岭的建设了昊林果品采摘基地,投资640万元进行设施改造,扩大到曹孟、南王等村,形成了精品林果采摘基地;成立了长白山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在丁家、时家等村规划发展了小米、绿豆、蚕豆、豌豆、豇豆等为特色的产业基地,供游客观光采摘。
二、提升三种效益,突出发展特色
采摘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把观光、采摘等旅游休闲活动与现代农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相公庄镇在发展采摘旅游农业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
一是发展采摘旅游农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采摘旅游农业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了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以小康金银花为例,为了达到采摘旅游的规模,小康村流转了500亩土地进行金银花种植,平时的管理和采摘要雇用村民,育苗又为村民增加了剪枝的项目,原先闲置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也都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据测算,每亩金银花可剪枝2000余斤,每斤可剪100株苗,每亩可剪20万株,每剪一株按9厘的手工费计算,仅此一项,每亩金银花就可为村民增加1800元的收入,再加上采摘金银花时的收入以及平时管理的费用,全村平均每户可增收3000余元。同时,该园区还自行培育新的金银花苗木延伸采摘旅游产品,开发出了金银花盆景,供游客带回自家阳台种养,既可观花赏叶提高生活品味,又可摘下花蕾泡茶品
茗,促民增收前景广阔。
二是发展采摘旅游农业收到良好社会效益。首先发展采摘旅游农业满足了市民需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天然、生态、保健的食品药品成为广大市民的物质需求;同时充分享受农耕乐趣和田园风光,利用较短时间亲近大自然满足田园梦想也是当前市民一种精神需求。牛一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便抓住这个市场机遇,大打“安全、绿色牌”,有机蔬菜一上市,就得到的了消费者的青睐,市民纷纷前来采摘。小康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也正是看中了金银花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的市场价值,倡导群众种植,并以金银花为突破口,举办金银花采摘节,提高了知名度,实现了满足市民需求与富民强村的双赢。其次,发展采摘旅游农业活跃了农村市场。小康金银花花期旺季的一个月时间里,平均每天雇用采摘工人1000余人次,花期总用工量达到30000余人次,极大活跃了相公庄镇本地和周边乡镇,以及垛庄、文祖、曹范等地劳动力市场。采摘旅游还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乡之间的汇融,加速了农村市场的发育和拓展;促进了农村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文化娱乐业、旅馆业的发展,形成“一业举而百业兴”的联动效应,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三,发展采摘旅游农业加快了城镇化步伐。采摘旅游农业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尤其是道路建设和环境整治。随着采摘旅游农业的发展,该镇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促进了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农村社会全面现代化。牛一村先后投资60余万元,使全村街道全部硬化;投
资20多万元新建了全镇一流的卫生室;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村头花坛,翻修了村南大桥,新建了农民公寓楼,投资120万盖了集体停车场库。小康村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村卫生所;建设高标准公寓楼,配备了高标准公共浴池;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绿化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三是发展采摘旅游农业实现了生态效益最大化。小康金银花基地原来是一片撂荒地,种植小麦等常规农作条件恶劣,农民不愿耕种,闲置多年。经过论证,引入适宜种植的金银花,开发采摘旅游项目以后,昔日的荒沟秃坡,如今流水潺潺,绿茵满目,鲜花遍野,游人如织,可谓“旧貌变新颜”,这片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变成了村民眼中的“聚宝盆”、“香饽饽”。在第二届济南市现代农业“百花奖”评比活动中,被评为“济南市十大都市农业园区”,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三、落实五项举措,提供发展保障
相公庄镇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打造特色园区、基地为目标,结合全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旅游规划,根据采摘旅游农业的特点需要,制定了针对性强的扶持措施,推动了采摘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注重科学规划,打破季节瓶颈。由于采摘旅游农业的季节性很强,存在着明显的淡旺季差别,往往是旺季车水马龙,淡季门庭冷落,这是采摘景区与其他人文景点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春季和秋季是观光农业园的黄金旺季,一般情况下每天可以接待上千人,夏季和冬季的情况不容乐观,游
客的数量比较少,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为了打破这一瓶颈,相公庄镇在规划发展采摘旅游农业之初,就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发展理念,聘请专家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在小康、牛一两个园区新建高标准冬暖式大棚500余亩,努力发展“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年节有采摘”的综合农业基地。仅春节前后就吸引了来自济南、淄博、泰安、莱芜、滨州等地10000多人来该镇采摘草莓和新鲜蔬菜。
二是提速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应。当前,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多地少、难以产生规模效益,方向就是稳妥流转土地、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采摘旅游农业也是如此,小打小闹产生不了理想效益。相公庄镇按照群众自愿、政策引导的原则,有序实施土地流转,转出了农业发展的新天地。以小康村为例,建设金银花基地之初,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在此基础上,按照设立资金股,村民自愿出资入股合作社。入土地股的村民可以拿到每年每亩500元的最低收益金,此后按合作社效益逐年调高土地股收益金,入资金股则按照投资多少进行利润分成。当时全村有400户入股参与金银花采摘旅游农业,2009年亩收益达3000元。看到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得到了实惠,没有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也纷纷要求加入。去年小康村流转土地1000多亩,将基地拓展为小康都市农业示范园,亩均收益达10000多元。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支撑能力。相公庄镇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横漯闸等多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旧干渠改造提升工程、土地整理工程、高标准农田改造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为全镇采摘旅游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牛一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铺设生产路1.6公里,打水井5眼,铺设低压管道7000米,新建加工车间1500平方米,仓库1500平方米,蔬菜储藏冷库1000立方米,4.5万立方米人工湖一处,新建配电室一座,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建设休闲娱乐区2万平方米,进行绿化美化,种植绿化苗木1万株。小康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500立方冷库一座,1.5万方的人工湖一处,铺设3000米电缆,滴灌喷灌500亩,硬化绿化园区道路1.7公里。
四是做好宣传推介,打造特色品牌。名牌农产品是一种无形资产,在提高采摘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上具有重要作用。相公庄镇几个采摘园区和基地都非常注重品牌的打造,他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站、采摘节等,强力推进品牌宣传推介。牛一蔬菜园区从三品认证入手,不断提高蔬菜的品质档次,目前,月光一号芹菜、黄金白菜、水果萝卜、生姜、韭菜5个蔬菜产品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三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蔬菜认证;2010年,成功举办了“牛一”蔬菜品评暨授牌仪式,芹菜蘸酱、萝卜生吃,鲜嫩清爽的口感令与会人员啧啧称赞,大众日报、济南日报、山东电视台、大众网等10余家媒体竞相报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最爱吃牛一蔬菜”,“牛一蔬菜——真牛!”时下,“牛一”牌有机蔬菜已成为都市餐桌消费的时尚。
五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科技投入。相公庄镇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农村财政政策,保证农村财政支撑资金稳定增长。
切实提高农村财政资金支农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支持采摘旅游农业的发展。首先是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协调章丘市恒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设立相公庄分理处,通过土地、大棚等基础设施抵押贷款,为采摘旅游农业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是完善制度安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拓宽采摘旅游农业资金供给渠道。小康园区利用农办开发项目硬化园区框架路12000平方米。第三,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含量。牛一蔬菜园区投资150万元完成济南市蔬菜科技培训中心大楼1400平方米基建工程,建设高标准农民培训中心,集产品检测、农民培训、专家视频指导生产、学员观摩学习为一体,成为全市先进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与省农科院和中国农科院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引进20多个蔬菜新品种,成为全市有机无公害蔬菜主要基地之一。小康园区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一处,配备农产品检测检验设施设备,实现了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检测。
四、进一步推进采摘旅游发展的思路及打算
相公庄镇发展采摘旅游农业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镇的采摘旅游农业有了较大进步和提升。但也存在着采摘旅游产业链条短、采摘旅游园区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宣传推介力度还不够大等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还需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多措并举促进采摘旅游农业的发展。
一是提供增值服务,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拓展园区功能,形成参观、采摘、购物、旅游一条龙服务。在牛一蔬菜园区积极拓展有机蔬菜种植、采摘、蔬菜加工技术学习、蔬菜佳
肴制作、品尝、生态菜园租赁等旅游活动,培养客户忠诚度,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多客户,从而带动销量和利润的提升。
二是挖掘文化内涵,丰富采摘旅游产品类型。相公庄镇素有“名相故里、铁匠之乡”的美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梭庄村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通过充分发挥“文化”与“生态”两大特色旅游优势,擦亮“山东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山东省生态乡镇”两张名片,全力打造“文化采摘之旅”。
三是建立专业培训体系,加大采摘旅游农民培训。采摘旅游农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来说,一时尚难以适应和迎合游客的兴趣要求,对采摘旅游的发展起了一定的限制作用。通过大力发挥劳动力培训中心和农民培训中心的作用,培养农民市场经济意识、经营意识,促进农民的生产经营理念跟上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步伐。
四是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体现采摘旅游农业自然、休闲、绿色的特点,才能提高农业、旅游、生态的综合效益。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坚决杜绝开发性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遏制污染源向农村转移,保持乡村自然风貌。
第四篇:乡村旅游发展
摘 要:在旅游消费由大众观光型转向休闲体验型的今天,面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乡村旅游到底该如何开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开发一套乡村旅游策划开发的基本流程和示范模板是必要的。
关键词:乡村旅游;示范模板;必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1.1 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是随着城镇化推进而出现的旅游类型,是以农村自然资源、农业经济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以大中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职和回归自然资源等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其最早兴起于欧洲,不少国家的政府倾向于将乡村旅游看作乡村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在我国乡村旅游的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我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种以接待外国客人为主的接待型旅游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收入的增加,国内旅游市场开始逐渐繁荣,发展成为至今的创汇型旅游形式。旅游消费逐步由以大众观光为主的单一形式发展成为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生态、探险、自助等多种旅游形式并存的格局。
1.2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他利用已有的农田、果园、林地、牧场、养殖场,加以美化、修饰,增加旅游接待设施,建成观光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林场、观光牧场、观光养殖场等观光农业项目,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2)乡村旅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可能。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而发展乡村旅游会促使农民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既不离乡,也不离土”,以地生财,使就业竞争力弱的农民,通过一定的就业职能培训,便可以承担起乡村旅游所需的接待、服务、导游、卫生和管理等工作。
(3)乡村旅游能够提高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度。旅游业是促进人流动的产业,由于人的频繁流动,带动了信息,技术、资金的流动,促进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给他们带去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使他们摒弃小农经济观念,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的素质。
(4)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乡村旅游的特点之一就是游客的参与性,游客可亲自参与采集、品尝农产品,农产品就地销售,减少了农产品的营销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5)乡村旅游为优化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农业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等是国内农业的普遍现象。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能够带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人和农产品走出村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国内乡村旅游面临的发展机遇
(1)从宏观方面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2006年底统计显示,全国共有农村家庭28000万户农村人口将近70000万人,占到全国人口的67%,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
(2)从微观方面看,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发展农村的有效途径。
第一,农村有着可观的投资需求。借助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开发农村巨大的投资潜力,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工业企业、学校村镇建设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等都有巨大的投资潜力。而这些设施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不管是“家电下乡”还是“汽车下乡”,这些政策无非都是想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来向下寻求城市不能给予的经济增长。在一切都追求“利内需”、“利分配”、“保增长”的情况下,乡村旅游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第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代农村的一种经济产业。当今乡村旅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产业。就当前全球的金融形势来说,还担当着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责任。与其说是重任倒还不如说是机遇,是全球给中国解决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问题的机遇。
乡村旅游目前的开发状况
(1)乡村旅游不同于景区旅游。
首先乡村旅游需求量大。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其次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再次乡村旅游强调乡村气息、旅游体验与城市生活方式相结合。乡村气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等。
(2)目前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①最普遍的问题是政府和开发商盲目的搞乡村旅游,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认识不到位。就拿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景观乡村嘉年华”来说,他实际上并非乡村旅游的范畴,因为他犯了乡村旅游开发的致命错误,即空心化开发模式。所谓的空心化开发模式就是圈出一块地,毁掉该划定区域内的所有建筑和设施来重新规划开发。空心化开发模式是广泛应用于景区开发的一种模式,然而景区开发远非乡村旅游开发。怎样开发好乡村旅游是在不违背其本质的前提下来规划的,而不是在一块毁掉了的农村里的一块土地上异想天开。乡村旅游游的就是不同于城市的乡村味,而且这种感觉要真实,而并非是让城里人看一块建在农村的农村公园。
②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更是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由贪大求全的迹象,其娱乐配套设施与乡村旅游的特点不相符合,高档餐饮、高档洗浴、豪华客房等设施越来越多,这种做法严重扭曲了乡村旅游的根本,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成长和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示范模板的必要性
(1)开发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台湾,农业旅游被认为是面临利润下降、需要新的经济支柱的农民在乡村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选择,是克服低收入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我国大陆的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业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陆续发展起来的。但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从长远来看是一种促进增收的有效途径。
(2)开发乡村旅游的社会效益。
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而发展乡村旅游会促使农民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中国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都接种在广大的农村,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繁荣农村,更能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展望。
“98华夏城乡游”,“99生态环境游”等都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标志。2004年胡锦涛视察上海时又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旅游工作年会上也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6年国家旅游局又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宣传口号“新农村 新旅游 新体验 新时尚”。乡村旅游在国内全面启动。结语
乡村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在正确认识乡村旅游最大特点的基础上,改正已有的开发和经营乡村旅游中的一些错误观念,贯以新的、正确的思路才能把乡村旅游开发成为“点石成金”的朝阳产业。所以开发出一套模板作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篇: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发展
——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转,经济部门的的增多,各地区都开始了
不断开发新的经济部门以求得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兴起让各个
地区将经济发展方向或多或少的转移到旅游业这个无污染的第三产
业中来。各个地区无论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区或者丰富的人文景
观都开始了对旅游业的不断探索。旅游业日益获得人们的关注,为社
会创造了渐增的经济收入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旅游经济的日益成熟化,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旅游模式
具有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领略农村乡
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
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旅游方
式。乡村旅游已成为以乡村为中心内容,汇聚农村田间文化与农家乐
为规划设计,塑造、凸显与传播特定的乡村旅游地“形象的以体现文
化特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并以此吸引游客。为响应党的十六大的号召,我们旅游学院组织了一支志愿伍,奔
赴黄山市太平县的太平渔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同当地村
民就乡村旅游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十一五规划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旅游已被提上了逐
渐重视的日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快速致富,还可以提
高农村文明的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创造了发展物质与非物
质的双重机会。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日渐增多的自驾车旅游,短途旅游以及自寻旅游景点。而且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寻找回归自然的要求日趋强烈,所以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日益成熟。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还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乡村旅游发展并不是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它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所以说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件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民对发展旅游业这项经济形式的认识并不深入,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认可度不够大,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不够高。第二、农村发展旅游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够完善,乡村旅游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较多,一旦宣传力度不够会造成信息的流失,更新的进度跟不上。第三、发展乡村旅游仅仅依赖乡村固有的自然景观或者独特的人文景观,这样久而久之新鲜感失去,不利于吸引游客,即旅游产品单一,亟待开发。第四、开发旅游景区时间久了之后就会造成景区的破坏与污染,由于利益新的滋长会造成过度开发景区。所以开发乡村旅游有待于解决较多的问题。
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解决现今乡村劳动力剩余过多,涌入城市过量,造成城市化压力大等问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乡村旅游一旦发展起来,可以带动乡村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还可以拉动乡镇化企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离乡背井外出打工的农民数量,正符合城市化的健康发
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农民在本地发展经济,不仅是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是对后代教育的一个承担。
农民在本地发展经济,不外出打工,对于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探讨也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包括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和谐,区域、社会关系的和谐,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教育与社会关系密切,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内在地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并通过发挥教育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问题愈发凸显,令人堪忧,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所以为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都是为农民
培养下一代所提供的重要方案。所以在乡村拥有发展旅游业的条件的情况下就应该积极创造催化条件推动其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思想上提升认识,树立大众旅游的观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乡村旅游所获得的益处。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对从业者的培训,农民从事旅游业有必要进行专业的旅游知识教育。第三、加强宣传攻势,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宣传好可以为旅游景区打造品牌效应,便于让更多人接纳。第四、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政府对于农民发展经济有着宏观指导作用,政府之力必不可少。第五、提升文化品位,突出乡村民俗文化特色,不断的更新才能不断的吸引更多的旅游群体。发展乡村旅游既是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快速道路,也是一条推进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有利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