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散客旅游服务的旅行社敏捷供应链管理研究

时间:2019-05-13 11:3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向散客旅游服务的旅行社敏捷供应链管理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向散客旅游服务的旅行社敏捷供应链管理研究》。

第一篇:面向散客旅游服务的旅行社敏捷供应链管理研究

面向散客旅游服务的旅行社敏捷供应链管理研究

[摘 要]散客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个性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借鉴了敏捷供应链管理思路,在分析旅行社散客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散客旅游服务敏捷供应链管理模式,并从旅行社核心地位、节点企业伙伴关系、规模定制、个性化采购等方面提出敏捷供应链管理的强化措施,为旅行社散客旅游经营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散客旅游 旅行社 旅游供应链 敏捷供应链

散客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主潮流,而散客旅游需求相对分散,旅游过程中个性化需求多、变化快,传统旅游模式很难统一组织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以旅行社为协调中心的传统旅游供应链的结构也难以适应信息高度发达背景下散客旅游的需求,寻求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旅行社经营发展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散客旅游服务敏捷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散客旅游发展迅速,散客市场份额已超过50%,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散客比例更大。散客旅游的发展并非意味着旅行社无所作为,相反,越来越多的成熟散客需要旅行社为其提供特色服务。归纳来说,散客旅游需求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

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强。进入21世纪后,散客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按照自己的旅游需求定制旅游产品和服务。他们在购买产品时强调“点菜式”,支付时要求零星现付,体验时追求参与度高等等,新的散客需求与旅游服务特征使得柔性服务成为至关重要的竞争因素。需求的时效性增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经济活动节奏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散客旅游者要求越来越短的产品交货期与服务等候期,从而导致旅行社响应散客旅游需求的速度也成为重要的竞争焦点。

动态信息需求增强。散客旅游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制定旅游行程并可能随时调整,因此需要全面掌握旅游六大要素各方信息。但是,目前网上旅游信息多为线路推荐、景点介绍、自助游记以及一些旅游注意事项等静态信息,缺乏综合的交通网络、路况、气象信息、客流状况等动态信息。散客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解决旅游者与旅游各服务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旅行社作为中间协调企业有先天的优势。

由于散客旅游需求千变万化,而旅游消费又是异地即时性消费,所以任何一家旅行社即使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也无法满足散客旅游者的所有需求。特别是异地散客旅游综合服务消费和单项旅游产品的即时消费,旅行社响应这种订单需求的能力往往偏弱,而且大大增加经营风险。因此,传统的供应链运作与管理模式必须向敏捷化方向转变,供应链敏捷化可以促进旅游企业间的联合,提高供应链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柔性服务能力,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运行。敏捷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旅行社自愿外取、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提供旅游者所需信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

新的模式选择。

二、基于敏捷供应链的旅行社散客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

1.散客服务效率低,成本高,散客旅游者的满意度偏低

旅行社对散客旅游服务缺乏准确定位。旅行社若针对散客旅游者专门开展业务,因为散客旅游者批量小、批次多,旅行社难以实现批量购买的优惠而造成经营成本偏高。旅行社满足散客随时购买,少量购买,最快购买的个性化需求更是困难重重,因此散客旅游订单不能落实是经常可能发生的事,因为传统的“批量预定,分批销售”的经营模式使得旅游服务供应商不能及时与旅行社并行工作,交互信息,因此无法即时完成相关单项旅游产品的定制,散客的满意度偏低。

目前,前我国大部分旅行社单体规模小、实力弱,一般没有足够实力对供应商进行整合,只能形成“委托一代理”关系,且代理链过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国内旅游供应“委托一代理”链过长,导致散客旅游服务效率下降,旅游者的利益也难以保障。

2.旅行社与供应链上游企业合作不足

由于散客旅游批量小,旅行社与旅游供应链上游节点企业之间往往是是一次性购买关系,相对松散,而不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面对这种相对松散的买卖关系,旅行社作为供应链协调企业,在组织散客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就不能将外部旅游企业提供的食、宿、行、游、购、娱等因素有机组合起来,更不要说同时在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加以组织与协调来保证散客旅游服务的顺利完成。

根据Richard Tapper和Xavier Font等人的观点,旅游供应链包括旅游产品供应体系中所有用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者,这些企业有的直接与旅游经营商、旅游零售商或仅提供住宿的供应商合作,有的间接与之合作。由于旅行社缺乏核心企业的主体地位,节点企业间的约束力较差。由于利益驱使、合作不稳定,市场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主客观原因,使旅游供应链成员各行其是,矛盾冲突的情况难免发生,违规操作的风险与利益并存。

3.缺乏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交易平台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旅行社开始借助电子商务的平台开展自己的信息化平台,但很多旅行社只是构建了一个门户网站,网站缺乏服务和网络的交易平台或是这些服务和网络交易平台很不完善,无法完全实现信息检索、服务咨询、预定交易和交易评价等功能。供应链信息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使得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利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旅游服务资源无法实现合理利用。当前,许多中小型旅行社在服务信息处理上仍然采用手工模式,传统的旅游供应链规模下,也无法实现一个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信息一体化,使得各方资源和信息不能对现有市场需求做出相应反应,旅游供应链的效益无法实现最大化。

三、散客旅游服务敏捷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面对散客旅游服务,旅行社敏捷供应链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企业的散客旅游产品“组装”活动进行前伸和后延,把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顾客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之中,以较低的成本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从而有效的满足散客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但是,敏捷供应链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借鉴了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实施敏捷供应链企业的成功经验,认为旅行社在面对散客旅游需求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构建其敏捷供应链并实施有效管理,如下图:

敏捷供应链驱动模式就是以需求拉动型为主,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是通过供应链的高度柔性和对散客需求的快速响应来满足散客旅游者的需求。

第一步,旅行社必须明确散客旅游需求。旅行社要分析散客所需服务产品是否能够采用敏捷供应链的构建管理模式,即服务的类型是否能够被分解或者提供的过程是否能够被分解。如果不能,则该项旅游服务的提供是不可能实施敏捷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这一步骤的输出是每个散客旅游需求的市场特征,同时对其需求是否可以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给予预期的估量。

第二步,根据旅行社现有的企业战略采用不同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例如大型旅行社和小型旅行社所采用的战略肯定是差异较大。所以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从根本上限制了企业构建的供应链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还要分析旅行社在旅游业中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在这一步的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协作提供服务能力的考察。如服务柔性、产品质量、服务一致性和速度以及应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如果旅行社协作提供服务能力欠佳,则需要在实施敏捷供应链管理之前加以改善,否则的话将会得不偿失,敏捷供应链的实施不仅不会为旅行社带来散客服务质量的提高,还会增加提供旅游服务的冗余环节,从增加旅行社的服务成本。

第三步,制定敏捷供应链实施战略。这一步是旅行社构建敏捷供应链关键的一步,它受制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企业的能力,同时也为敏捷供应链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职权的重新划分和供应链伙伴的选择都要围绕它来进行。在这一步中除了制定相应的战略、设臵战略目标,还要制定一些标准,以便今后检验战略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四步,敏捷供应链的设计。这一环节主要设计财务系统设计、散客旅游产品分解和组合设计、小批量多批次旅游服务产品的采购、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的组成与选择、散客营销系统设计、服务系统设计等诸多方面。所有这些设计环节共同组成并最终都依赖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只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完善,才能有效保证协作各方资源共享,快速处理散客旅游需求订单。

第五步,服务检验。对于旅行社来说,敏捷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构建过程和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问题,这要求旅行社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都要时刻警戒出现的所有问题,用散客旅游需求的满足状况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情况这两个标准不断对其敏捷供应链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善。

四、散客旅游服务中敏捷供应链管理强化措施

1.增强企业竞争力,确立旅行社核心地位

敏捷供应链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资金流、物料流、信息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网络链条,以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动态战略联盟。在旅行社的散客业务市场中,虽然现有旅游供应链中旅行社发挥着把旅游六大要素贯

穿在一起的协调作用,但是在整体上我国旅行社大多规模小、竞争力弱,所以现有旅游供应链模式中旅行社并非处于真正的核心地位。因此,旅行社其在供应链上的影响力、控制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面对散客旅游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旅行社要加快集团化进程,兼并实力较弱的中小型旅行社以实现横向扩张;通过并购、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等形式对餐饮、住宿、景点、交通等企业进行纵向联合。针对国际散客旅游需求,旅行社还要加强与国外旅行社的合作,融入到国际旅游供应链体系中。对于旅行社自身来说,加强旅行社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组织重构和流程再造,确保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协调在各节点共同参与下完成,提高资源整合效率和旅游产品质量,满足散客旅游者个性化、时效化的需求。

2.延迟策略实现散客需求的规模定制

一个有效的敏捷供应链必须能够利用延迟策略提高对顾客的响应速度。在供应链中,旅行社可将散客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通用化阶段与差异化阶段,事先预定诸如交通、住宿、常规景点等通用服务,尽可能延迟散客旅游者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待散客旅游者对服务提出具体要求后再完成其差异服务。在实施延迟策略时,旅行社要分析部分或整个供应链运作中实施延迟策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延迟策略的实施可能使原有的业务流程甚至供应链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散客旅游订单分离点的确定以及延迟时间非常关键,它影响着旅行社企业营运成本和对散客需求的响应速度。

对于通用服务部分的散客旅游需求,旅行社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消费引导和柔性服务向散客旅游者提供范围宽广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特定的需求,从而以接近于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实现规模定制效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散客旅游服务都可以分解以实现规模定制的;而且在通用服务部分的规模定制中,单个旅行社的能力是有限的,旅行社必须与其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通过响应服务的高度敏捷、柔性和集成共同来满足散客旅游者的需求。

3.信息与知识共享,优化旅行社伙伴关系

敏捷供应链绩效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优化敏捷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在维护和提升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这就需要旅行社与其他旅游服务供应商之间做到资源、信息与知识共享,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的关键。旅行社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向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提供全部信息,并在整条供应链上收集每一个散客旅游服务的需求和供应可能影响其他供应链企业行为的各种信息,实现信息的沟通与知识共享。另外,旅行社还要通过沟通交流(信息系统互联、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等)、契约和激励机制建立开放式的合作体系,同时旅行社要对合作伙伴进行绩效和合作意愿考评,并逐步建立相互信任机制。由此,可以促进旅行社与其他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相互知识的增长和学习优势的形成,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高供应链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4.个性化采购管理与服务外包

通常旅游服务购买属于预约性交易,旅行社一般在年底根据计划采购量和旅游服务供应商洽谈下一年的业务合作。由于散客旅游市场需求的日趋定制化、旅行社的这种确定计划量的采购活动不能充分满足和快速响应旅行社的经营需求。在敏捷供应链中,旅行社要将收到的旅游订单信息传达至各供应商,使供应商得以与旅行社并行工作,交互信息,完成相关单项旅游产品的定制,并经旅行社的有机组合,以最快的速度生成符合散客旅游者需要的定制化旅游

产品。

尽管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ASP(Application service p rovider)的兴起,但大多数旅行社的网上采购仍然属于B2B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快捷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旅行社在Internet网上单一B2B的单一采购行为应转向从旅游者到旅行社、从供应商到旅行社的协同商务过程。供应链集成管理将供需双方之间的静态、事后的信息传递环境变为动态、实时的信息共享环境。旅游服务供应商能够快速从网络中获得旅行社的需求信息甚至是旅游者的直接需求信息,通过这种虚拟运作平台及时地与旅行社进行交流沟通,与旅行社进行同行协作,最终完成旅游者个性化散客需求。

对于散客旅游者的异地即时性消费,这部分旅游服务旅行社难以控制和管理,而且经营风险较大,散客组团旅行社可以与地接社签订合同为自己提供产品或服务。特别是中小型旅行社采用服务外包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过度庞大的组织架构”,又能够较为专心地开展其核心业务,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其他散客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对于散客旅游服务外包,旅行社不能过多地依赖单一的旅游服务供应商,应采取稳定和松散相结合的合作关系,契约条款也必须清晰地表达服务外包的利益,并清楚地定义服务外包的职能。

第二篇:旅行社成本管理研究

旅行社营销成本管理研究

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旅行社的收入利润率从上世纪 80年代末期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文章从加强旅行社成本费用管理的核心环节、建立旅行社旅游团单团利润的预算与决算的机制入手进行研究 ,以期达到事先控制成本、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国家旅游主管部门1985年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旅行社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但单就对旅行社类别进行的调整而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说这只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即只是取消了曾经对我国旅行社市场秩序干扰最大的二类社,然后根据剩余两类旅行社的业务分工情况更名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水平分工的基础和特许经营权的特征并未改变,其未来的运转结果很可能会重蹈历史覆辙。如此看来,人为的市场分工模式未被也难被业者所接受,行业中某种有效的自然分工体系又难以形成,加之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组织极其有限的约束力及其在管理权威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出现当前这种市场混乱的现象自然也是难免的。

我国旅行社营销战略分析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散、小、弱的特征:从我国旅行社业的类别结构来看,国内社占优势;从规模结构来看,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从行业利润来看,我国旅行社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从外部竞争环境看,兑现入世承诺的日期越来越近了,外资即将进入中国旅行社业争夺这块大蛋糕,同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行社必须摆脱以前打价格战、打线路战、拉客户、从购物回扣中谋取利益的成本导向营销方式,重新进行营销战略定位,采取新型的营销方式,才能突破瓶颈,提高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一. 选择正确的品牌营销之路。

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否认品牌营销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打造出知名品牌企业才能长远发展下去,但并不是说当企业重视品牌营销就能把它做好,以前很多企业做品牌营销就简单等同于一两句激动人心的广告语,在媒体上大鸣大放,追求广泛影响的“群众性运动”效果,却忽略对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价值追求,这样的品牌营销注定是不成功的。从“永远的秦池,永远的绿色”的央视标王秦池集团到“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爱多vcd,从“成为中国的巨人”的巨人集团到“太阳永远升起”的广州太阳神,从“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到零价转让品牌的山东“孔府宴”,这些被企业高度重视的广告语并没有把品牌带向企业家所期望的未来,最后无不是在“壮志未酬”的叹息中退出了市场竞争的舞台。所以旅行社在做品牌营销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品牌营销方式。

1.价值营销。旅行社必须从以前成本导向转化成价值导向,在设计旅游产品,制定产品价格时要首先考虑产品的价值,因为大家已经对盲目压价、服务质量差、疯狂购物、货不对板的旅游产品深恶痛绝了,人们更加愿意多花点钱享受高质量的旅游,正如一项市场调查显示,以北京游3000元为例,有81.6%的人更看重质量而非价格,这就充分说明旅游产品的开发已到了一个价值回归的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讲,深度公司策划的品质旅游联盟做得相当不错,可以说走出了旅行社营销的一条新路子。

2.标识营销。旅行社的主要采用点到点的门市经营方式,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设立营业部收取客源,这样大的旅行社集团必须要有一个简洁明了、含义深刻、深入人心的标识。例如全球著名企业麦当劳,其门面上永远有一个大大的“m”字招牌,人们远远望到就会产生一种熟悉信赖的感觉,而内部装修统一风格,统一格调,员工服装统一,服务流程标准化,一下子就拉近企业和顾客的心理距离,很好的培育了顾客的忠诚度。大型旅行社集团应该参照这种营销方式,在全国的营业部中设计一个统一的标志,摆在门面上最显著的位置,使人们远远一看就知道“哦,这个标志是国旅的,那个标志是中旅的”,店面装修最好保持一致,操作流程标准化、人性化,这样从认知感中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无形中增强了品牌的效应。

3.公关营销。旅行社在导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来进行营销时,除了上面提到的标识问题,还应十分重视企业的社会形象。一个好的品牌要给公众传递一种亲和力,一种美誉度,一种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企业在打造品牌之路上往往选择参与公益事业、参加公益活动来达到目的,旅行社也不例外。国内旅行社集团可以用自己的品牌参与到希望工程、残疾人保障协会等类似的公益事业中去,例如建立“中旅希望学校”,成立“国旅弱智儿童学校”等,积极参与到涉及环保、抵制污染、关注弱势群体、申奥等大型群众性公益活动中去,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当然品牌营销战略还有很多种,有的旅行社集团已经在做了,例如中旅总社花巨资整合重组中旅系统,收回“中旅”品牌的所有权,不再允许别人随便使用“中旅”品牌;国旅总社近期也明确表示:再过3—5年,凡是与国旅总社没有资本合作的地方国旅,将不再允许使用“国旅”这个品牌。对于其他品牌营销战略,我们可以做进一步探讨。

二.优化产品组合,设计差异化产品,抢先制定游戏规则。

要想在旅游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光靠以前单一的以游为主的产品设计是不够的,旅游企业要同时生产许多产品以形成自己丰富的产品体系,以便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因而优化产品组合,设计特色产品成为现代旅游营销者要予以重视的决策。旅游产品可以有很多创新的模式,例如“旅游+培训”、“旅游+修学”、“旅游+爱情”、“旅游+研讨”、“旅游+探险”等,譬如深圳国旅新景界旅游俱乐部开发的“旅游+培训”线路就获得了市场的欢迎,取得了成功,其开发的另一产品“深圳情旅”由于把旅游和爱情这两个概念很好的组合在一起,同样获得了成功。

当然,在产品设计上也不能胡乱组合,要考虑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企业的生产能力、旅游企业的目标市场、竞争企业的状况等因素,同时注意产品组合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并在产品投向市场时进行追踪反馈,根据产品销售率、市场占有率、企业利润率三个指标做参考,不断对产品进行修正和改进。

旅游产品有个特色在于没有进入门槛,不能申请专利保护,任何新线路,不管多么有特色,多么有创意,只有一投向市场,马上有人以更便宜的价格跟进、模仿,甚至连广告都照搬,这的确是一个让旅游营销者头痛的问题。因此,针对特定的消费人群,设计出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抢先制定游戏规则,并利用规模、资源、契约、企业实力等优势,使别人无法模仿,这种营销战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例如,深度策划的“寻源香格里拉”线路就由于和其他线路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受到市场的欢迎,同时由于事先和四川某专业机构合作,并签约成为其在广东地区总代理而使其他企业没办法模仿,使企业利益受到保障。三. 客户关系营销(一对一营销)

光靠特色旅游产品来争取市场还是远远不够的,随时会被人模仿甚至超越,有些旅游线路到最后已经是完全雷同,营销学上称之为“无差异化状态”,这个时候能占有市场的唯一利器就是服务,就是客户关系管理(CRM)。

曾经有一个旅行社面向市民做了一个调查,问题只有一个:您是否记得上一次旅游是哪一个旅行社组织的?结果能马上报出答案的不足四成。旅游者记不住旅行社不要紧,问题是旅行社经理又能记住多少客户的姓名呢?从现状来看,没有多少旅行社经理特意去记录游客的个人信息,这是错误的营销手段,真正的做法是,旅行社要进行CRM,要去关注每一个游客,记住他们的职业,记住他们的生日,记住他们的旅游喜好,记住他们的旅游规律,制作专门的客户数据库,让旅游者“一个都不能少”地成为旅行社的终身客户。

一、我国旅行社成本费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旅行社成本费用的基本构成。我国旅行社的成本费用主要是由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构成。旅行社的营业成本是指为组织接待旅游者而发生的直接费用部分,包括已计人营业收入总额的房费、餐费、交通费、文娱费、行李托运费、票务费、门票费、专业活动费、签证费、陪同费、劳务费、宣传费、保险费和机场税等代收费用。旅行社的营业费用是指旅行社各营业部门在经营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广告宣传费、展览费、邮电费、差旅费、保险费、燃料费、水电费、运输费、装卸费、清洁卫生费、低值易耗晶摊销、物料消耗、经营人员的工资(含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服装费和其他营业费用。旅行社的管理费用是指旅行社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以及由企业统一负担的费用。主要包括企业管理部门的工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董事会费、外事费、租赁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税金、燃料费、水电费、折旧费、修理费、无形资产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交际应酬费、坏账损失、上级管理费和其他管理费。旅行社的财务费用是指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旅行社在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及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其他费用。

2.我国旅行社实行的成本费用的主要核算方式。旅行社成本费用的核算通常是根据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情况由旅行社自行决定的。目前,我国旅行社采用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单团核算,是指旅行社按接待的每一个旅游团(者)为核算对象进行经营盈亏的核算。单团核算有利于考核每个旅游团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各项费用的清算和考核,有利于降低成本。第二种是部门批量核算,这种核算方法,是以旅行社的业务部门为核算单位,以业务部门每月接待的旅游团的批量为对象进行经营盈亏的核算。按部门批量核算有利于考核各业务部门完成经济任务指标的情况。第三种是等级核算,是按照接待的旅游团(者)的不同等级为核算对象进行经营盈亏的核算,如豪华等、标准等、经济等。等级核算可以提供不同等级的旅游团的盈亏状况。

3.我国旅行社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我国旅行社成本费用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事先控制成本费用的机制。从以上三种核算方式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共同的缺点都是在旅游团结束后,根据旅游团的实际支出进行成本费用核算。虽然都能核算出旅游团的盈亏结果,但是对旅游团的成本费用开支,都做不到事先有效的严格控制。旅游团的操作运行一般情况下是由旅行社的专职计调人员掌握控制的,旅行社的陪同或导游因不了解自己所接待的旅游团的收费情况和各项开支费用标准,以及该团的利润情况,从而在接待旅游团中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该团的各项开支;旅行社的领导对旅游团的各项开支费用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旅行社的财务部门事先也不知道各个旅游团的各项开支费用和利润情况。实际上旅游团的有些开支处于无控制状态中。因此,这就造成了旅行社的营业成本开支不能得到事先有效的控制,使旅行社的营业成本不能降低,旅行社的经济效益不能提高。

二、控制和降低旅行社成本的有效途经

在旅行社成本费用的管理中,成本是影响旅行社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营业额一定的前提下,营业成本越低,经济效益就越高;反之,营业成本越高,经济效益就越低,甚至会造成直接的亏损。分析旅行社成本费用的构成和成本费用核算的全部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旅游团单团利润是构成旅行社利润的核心,旅游团单团成本是构成旅行社成本费用的核心。因此,加强旅行社成本费用管理的核心环节,就是要加强对旅游团单团利润和成本费用的管理。加强旅游团单团利润和成本费用管理的首要问题是控制旅游团的成本费用。事先有效地控制旅游团的各项费用支出和有效地降低旅行社的营业成本,必须实行旅游团的单团利润预算与决算。

1.实行旅游团单团利润预算与决算的重要意义。旅游团单团利润的预算,是指旅行社按组织或接待的每一个旅游团(者)为核算对象,在接团前或团队出发前,由旅行社各部门的计调人员,根据该团的收入、支出标准核算出该团的利润、利润率,并编制出该团的各项开支预算,由旅行社的财务部门审核后,经旅行社的领导批准(大中型的旅行社可以将权力直接下放给各部门的经理),作为指令性的预算计划,由陪同或导游在接待旅游团中具体负责贯彻执行。旅游团单团利润的决算,是指旅行社在旅游团接待计划结束后,由陪同或导游根据旅游团单团利润预算的内容和项目,对旅游团的实际开支进行核算后,经部门经理、财务部经理审核,由旅行社领导批准后进行报账的环节。实行旅游团单团利润的决算,是单团利润预算的必要环节和配套步骤,为考核旅行社内部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完成任务指标、进行奖惩,提供了非常真实可靠的依据。实行旅游团单团利润预算与决算,可以使旅行社的领导和财务部门得到事先控制旅游团成本费用的主动权,对于降低单团成本费用从而达到降低全部旅游团成本费用的目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积极作用。实行旅游团单团利润预算与决算,有利于陪同或导游明确自己所接待的旅游团的收费情况、开支标准、利润,从而主动地控制旅游团的各项费用的开支;有利于旅行社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旅游团的盈亏情况,控制成本;有利于强化旅行社的全体职工树立单团成本控制的观念,促进全社职工形成经营的思想理念,达到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实施旅游团单团利润预算与决算的内容和方法。根据旅行社成本核算的需要,可将旅游团单团利润预算与决算的内容与分类划分以下三种:

(1)出国旅游团单团利润预算与决算。根据出国旅游的收费情况和实际开支的项目内容,制表和编制预算进行监控,其内容为:提示部分,如团队名称、团号、人数、旅游线路、旅游天数、起止日期;收费部分,如每人收费标准、共计收费、其中已收费、欠费;支出部分,如付国外接待社费用、国际机票费;付国内接待社费用,国内房费、餐费、交通费、护照费、签证费、保险费、联络费、手续费、卫生检查费、出境名单费、其他费用、其他代收款、陪同费;利润部分,利润、利润率、利润分配。

(2)出省(市、县)旅游团单团利润预算与决算(其中包括自联的国内旅游团、自联的国外来华旅游团),根据出省(市、县)旅游团和国外来华旅游团的收费情况,实际开支的项目内容,制表和编制预算进行监控,其内容为:提示部分,团队名称、团号、国别、人数、旅游线路、旅游天数、起止日期;收费部分,每人收费标准、共计收费、其中已收费、欠费;支出部分,付接待社的接待费用、交通费用、房费、餐费、保险费、联络费、手续费、陪同费、其他费用;利润部分,利润、利润率、利润分配。

(3)地接团单团利润预算与决算(其中包括国内、国外横向团,及自联的一地团),根据地接团的收费情况,实际开支的项目内容,制表和编制预算进行监控,其内容为:提示部分,团队名称、团号、国别、人数、旅游线路、旅游天数、起止日期;收费部分,每人收费标准、共计收费、其中已收费、欠费;支出部分,付接待社的接待费用、房费、餐费、门票费、交通费用、进山费、文娱费、行李托运费、保险费、联络费、手续费、陪同费、其他费用;利润部分,利润、利润率、利润分配。旅游团单团利润决算的表格、内容设置完全与单团利润预算相同。其核算方式,主要以预算所列的开支成本费用的内容和每一项开支标准为依据。在接团完毕后,由该团的陪同或导游将实际开支项目填入,按照旅行社规定的团队报销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核。对于超过预算的费用,要由当事人写出书面说明,由旅行社领导视情况予以认定。属于接待中合理的开支给予报销,而属于因陪同未经批准自作主张或因过失导致增加的费用则不予报销。

三、实施旅游团单团利润预算与决算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选拔具有市场开拓精神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市场策划人员。对旅行社需要的服务产品尽可能进行统一采购,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选拔具有实际经验和认真负责的计调人员,从事旅游团单团利润预算的工作,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其次,实施旅游团单团利润预算,具有指令性和严肃性,陪同或导游必须在带团中按此预算执行,不准随意突破预算。对于个别陪同巧立名目、编造虚假情况、突破预算开支的情况,要进行严肃查处。树立起预算在旅行社业务管理中的权威性。再次,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旅游团在旅行中有时会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因此需要增加开支,会出现突破旅游团单团预算的情况。对这类问题旅行社必须做出规定,按旅行社规定的报销程序,逐项审核、报销。同时,作为旅行社审批报销的领导,要对旅游团开支费用突破单团预算的情况,在进行调查核实后,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做出正确的处理。对于因陪同的过失造成的费用开支,应由陪同自行承担;对于属于协作单位的问题及产生的费用,旅行社应同协作单位协商处理。

商品成本核算法,有“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1、“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成本核算法,它的成本计算公式为:(x1*y1+x2*y2+„+xn*yn)/y1+y2+„+yn,(注:x1,x2,„xn代表某商品n次的进货价格,y1,y2,„yn代表某商品n次的进货数量)。如果你使用的是加权平均法,那么在库存商品中的商品的成本都是以当前成本均价。

2、“先进先出”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库存中不同的批次计算,出库的顺序以先入库的商品先出库。如果使用的是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你可以在库存状况表中通过批次详情来查询某一商品不同批次的成本

3、“后进先出”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库存中不同的批次计算,出库的顺序以后入库的商品先出库。

4、“个别计价法””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就进库时的实际成本计算。

系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能在期初确定,一旦开始使用,不允许再修改。

旅行社怎样进行产品的价格管理

旅行社产品的价格是旅行社营销活动中一个十分敏感、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价格的管理关系到旅行社营销的成败。旅行社产品需求弹性较大,它的价格强烈影响到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影响到旅行社的销售量及利润。同时,价格又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尽管近年来非价

格因素对旅游者选择产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价格是双方最具理性的行为指标,决定了旅行社的竞争能力。(但不一定是核心竞争力)

一、旅行社产品的价格

(一)旅行社产品价格的类别:旅行社产品的价格最主要由成本、利润和税金三部分组成。从不同角度,可对其进行不同的划分。

1.从旅游者对产品的需求程度上,可分为①基本旅游价格,如交通、食宿等――必选项服务;②非基本旅游价格,如纪念品价格、娱乐服务价格、参加保险等――可选项服务。

2.从旅游者购买方式上看,可分为单项服务价、包价和部分包价。

3.从游览范围来看,旅行社的产品价格由国际旅游价格和国内旅游价格构成。

(二)旅行社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产品价格范围一般由如下因素决定――产品成本规定的最低价格、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价格以及由旅游者购买力规定的产品的最高价格。具体而言,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有:

1.成本与利润 成本是定价的低线,购买力决定其高限,竞争使之在二者之间浮动。

2.市场需求状况 ⑴需求与供给;⑵需求的价格弹性,即需求弹性。

3.竞争因素:⑴完全竞争市场;⑵完全垄断市场;⑶垄断竞争市场;⑷寡头垄断市场。

4.经济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它会从宏观上约束旅行社产品的定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⑴社会生产发展状况;⑵汇率变动;⑶货币发行量;⑷政府价格政策。

二、旅行社产品的定价目标

(一)维持生存的目标/生存导向目标,是特定时期过渡性目标

(二)当期利润最大化目标/利润导向目标—非长远策略,创新型产品

(三)预期收益目标/收益导向目标-成本加成定价法

(四)扩大市场占有率目标/销售导向目标—市场占有率也叫市场份额,指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在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这是放弃眼前利益获得长远利益的一种策略。

(五)应付或防止竞争目标/竞争导向目标

(六)树立或维持良好形象目标/形象导向目标

(七)其他:稳定定价,也叫分销导向定价

三、旅行社产品的定价方法

三个最主要的因素是:成本、需求和竞争。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

1. 成本加成法:就是在产品单位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比例的预期利润来制定销售价格。计算公式: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

2. 目标利润定价法:单位产品的价格=(预期总成本+预期总利润)/预期销售量

(二)需求导向定价法:需求差异定价法—看客下菜

(三)竞争导向定价法:

1.随行就市法—稳妥的定价方法,可以减少风险,与竞争对手和平共处

2.差异定价法—进攻型定价方法,低于对手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高于则可以树立形象。

四、旅行社的产品的定价策略

(一)新产品定价策略,目的;打开市场、占有市场并获得满意利润

1. 市场撇油定价—高定价

2. 市场渗透定价—低定价

3. 适宜定价介于二者之间

(二)心理定价策略

1. 尾数定价/零头定价

2. 声望定价/整数定价

3. 招徕定价/特价定价

4. 系列定价/分级定价

(三)折扣定价策略

1. 数量折扣

2. 现金折扣/提前支付折扣

3. 功能折扣/交易折扣

4. 季节折扣/季节差价

5. 其他:综合使用定价策略,P49表3-3《价格和质量组合的渗透策略》

五、旅行社产品的定价程序

价格是调节经济利益、传递经济信息、影响经济形象的重要因素。旅行社产品的定价程序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⑴收集有关信息

⑵选择定价目标

⑶估算产品成本

⑷分析竞争状况

⑸测定市场需求

⑹选定定价方法

⑺确定最后定价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核算。

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总金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风华-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进、储存、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城里人的差额通过“商品减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分摊的减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城里人-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第三篇: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冷链物流模式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

二级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医药商学院 物流管理 2011级(2)班

黄奕芝 1107524247 董雅丽

2015年3月

诚 信 声 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和农产品的出口质量,还造成了大量浪费。而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冷链物流的发展也刻不容缓。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进行对比,探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举例分析了结合电子商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农产品 ;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

注:本论文(设计)题目来源于教师的国家级(或省部级、厅级、市级、校级、企业)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

Study on mode of the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based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is relatively lags behind, the serious influence the farmers' income and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lso caused a lot of waste.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 the developmen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is urgent This paper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comparing and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nd analyzes the combination of e-comme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business model,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in our country.[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cold chain 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目 录 绪论..................................................1 1.1 研究背景...................................................3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3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4 2 冷链物流相关理论概述...................................4 2.1 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4 2.2 冷链物流理论概述...........................................5 2.3 农产品冷链物流.............................................5 3 农产品冷链物流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7 3.1 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7 3.2 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8 3.3 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8 4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9 4.1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9 4.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实现方式——电子商务与冷链物流相结合.........................................................10 4.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功案例——顺丰优选的冷链物流模式...........................................................11 5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保障............12 5.1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12 5.2发展目标与定位............................................13 5.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13 5.4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战略的实施保障..........................13 6 总结................................................15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 谢...............................................16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对食品新鲜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中国物流网相关材料表明: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在2008年已经达到约1.35万亿元,而且还在以每年平均26%的速度不停增长。尽管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在飞快发展当中,但是仍然有许多的不足。例如发达国家的蔬果农产品损失率可以保持在5%以下,而我国的达到25%到30%之间,主要是在采摘、运输、贮藏等物流关键过程上造成的损失。[1]由此可见,由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标准的不完善导致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正是因为冷链物流的各种不成熟,致使农产品在运输过程当中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尤其急切,对减少农产品浪费和保证农产品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在2010 年的六月份首次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其中指出: 我国将于2015 年建成一批运行高效、拥有大规模和新技术,跨区域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并且广泛地推广冷链物流的核心技术,构成一大批资源整合能力强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冷链物流核心企 [2]业。可见国家对于发展冷链物流极为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易腐农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有效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整个农产品冷链供应链中,若是因为运输和贮藏中冷链出现断链而造成农产品新鲜度下降,影响营养和味道不是大问题,但影响身体健康就是大问题了。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明显,人们逐渐认识到冷链物流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如何确保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市场机遇和整合空间。

本文研究的意义有如下几点:①由于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出现了大规模产出、远距离运输、反季节销售等现象,这也就要求要有更优质的物流服务和更快的物流效率,加快冷链发展对减少产后损失、推动反季节销售、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②城乡住民消费水平愈来愈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多样化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追求配送的快速及时,所以加快冷链发展对满足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③我国农产品生产方面是具有优势的,但是由于冷链物流方面技术不够成熟,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障碍,所以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对提高国际的物流地位和竞争力都有非凡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将供应链管理和冷链物流等相关理论作为分析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国内和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中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引出电子商务与冷链物流相结合的新发展,并举顺丰优选为例进行分析,提出改变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的方法。

本文在具体的论文研究撰写过程中,运用归纳演绎、对比分析、宏观结合微观分析、理论结合实践、综合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系统理论的观点借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冷链物流相关理论概述

2.1 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与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供应链的关系,将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整合和优化,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以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被送往恰当的地点,从而实现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使系统的成本最小化。供应链管理范围包括从最开始的原材料直到最终产品到达顾客手中的整个过程,管理对象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与物质流动和信息流动相关的活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3]

2.2 冷链物流理论概述

冷链是指温度敏感产品的运输,以及通过热和冷藏包装方法的供应链和后勤规划,以保护这些货物的完整性。[4]

我国2006年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冷链”的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设施的物流网络。[5]

冷链物流和其他普通的物流相比有着更高的要求,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在建设物流中心方面,冷链物流的投资就比常温物流要大得多,包括冷库建设及低温物流设备等投入都比较高,由于冷链物流是特殊的供应链系统,它必须以持续低温为主要目标要求,因此它的系统也较为庞大复杂;其次,由于农产品有易腐的特性,对温度持续性要求高,所以冷链物流要求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以保证农产品冷链的质量;第三,冷链物流的运作与能耗成本相关,冷链物流比其他物流的成本高,而物流质量与物流成本是两个存在二律背反的因素,所以如何在降低运作成本的同时保证冷链质量是一个关键问题。[6]

随着越来越多关于冷链物流正式文件的出台,政府对物流行业也越来越重视,我国冷链物流将呈现如下趋势:

第一、随着国家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的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冷链物流将向“从生产到消费”的供应链一体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模式方向发展。

第二、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会越来越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冷链设施建设、冷链技术水平提高、冷藏运输工具多元化发展。

第三、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快速发展,通过整合冷链物流资源形成独立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目标是形成规模效应,以满足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需要。

2.3 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每个环节上都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中,以此来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避免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遭到污染,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四个有环节,分别是农产品的冷冻加工、农产品冷冻贮藏、农产品冷藏运输及配送、农产品的冷冻销售。由于农产品耐藏性方面的特殊性,比普通物流系统的运作更复杂,农产品冷链物流是要求

农产品持续处于低温环境,同时保障农产品质量的特殊的供应链系统。[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大概有如下的几点:首先是复杂性,在物流环节中农产品的品质会因为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它的最终品质由几个方面决定,包括农产品冷链的贮藏温度、流通过程的时间和农产品本身的耐藏性,不同的农产品对储藏温度和时间不一样,这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更加复杂;其次是协调性,由于生鲜农产品有着易腐烂,不易储存的特点,所以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协调,以确保整个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最后是高成本性,为了保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一定要使用冷藏车和低温仓库,同时安装温控设备,还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来保证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因此与其他普通物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还是偏高的。[7]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本原则有下列几点:

第一、分析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动方向,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规模,以及要求的储存和运输技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的水平和交通条件,来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达到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布局的优化。

第二、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当地条件,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异,针对生产地和销售地的不同,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方面的差异,结合不同农产品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待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第三、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发展规划的规定,完善冷链物流的农产品的相关法律,注重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重点扶持项目,建立一个好的冷链物流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坚持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经营管理、市场化运作。

第四、我国应该参考发达国家在发展冷链物流方面的成功经验,优先发展高价值的、生产规模较大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大的冷链物流企业。同时政府应支持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发展,主要是集中资金支持那些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有较强带头作用的冷链物流企业。[8] 农产品冷链物流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发展比我们国家早也较为迅速。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美国和欧洲就已经初步建立了冷链物流体系。现在日本、韩国、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备的冷链物流体系。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主要有如下五点:

第一、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意识比较强,他们把农产品的产后贮藏、加工和保鲜放在农业的第一位,例如美国的农业30%的总投入是用于生产,70%是用于保鲜加工; 荷兰和意大利的为60%,而日本的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则大于70%。日本的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因为它的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8%是经过冷链的,良好保证了果蔬的品质。美国的低温物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农产品从采摘后到送到消费者手中,全过程一直在低温环境中,因此它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9]

第二、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强有力的调控,同时对标准化的要求较高,制定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并且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对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都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对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不同阶段设定了不同的温度控制规定。对冷链物流中的运输工具也有相应的规定,流通工具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同时降低流通损耗。还设置了特定的机构对农产品流通细节进行运作和监督管理。通过实践可以得出结论,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并通过特定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维护流通秩序,提高流通效率,对保证冷链物流的运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发达国家有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先进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和各种冷冻设备。而且交通设施十分完备,主要有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冷藏运输方式,其中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还是冷藏运输的发展方向。冷藏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可以实现从处于冷链流通中间环节的冷库预冷间到处于流通末断环节的零售商冷库,“门到门”的现代化运输方法。

第四、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技术较为成熟,而且注重技术上的钻研和运用,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现在主要使用的技术有微生物控制技术、气调技术、冷库自动化技术和预冷技术等。同时发达国家还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的电子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将其发达的农业信息流作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提供农产品信息处理和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推动冷链物流和精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农产品贮藏,加工,包装,从采摘到运输过程中公开信息及时。

第五、发达国家在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储备充足。他们对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要求愈来愈高,例如,美国就在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中都设置了物流专业建立了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而且在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在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中开设物流课程。同时通过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来提高物流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

3.2 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根据资料表明,最近几年我国的冷冻冷藏食品每年的增产约为10%。但在我国食品冷藏运输率却只为15%左右。因为缺乏冷链的设备和技术,果蔬等农产品在物流运作中常出现“断链”的情况,导致我们的农产品损耗量占世界首位,每一年因冷链问题导致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约有1.3亿吨蔬菜和1200万吨水果的浪费,损失高达1000亿元,损失率竟然高达25%至30%,而发达国家在物流环节上的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当然这也证明我们国家冷链物流的发展存在很大的潜力。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有冷库约98500万座,冷藏总量超过2500万吨,同比增长11.3%,其中新增冷库容量约为260万吨。有专家称,当前中国现有的冷藏容量仅占实际货物需求的20%到30%。此外,中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对上游和下游的总体规划和整合缺乏,不仅如此,还有冷链物流标准缺乏,冷链物流和农产品采摘、加工、流通、销售难以形成完善系统,冷链物流与信息不对称等种种问题,导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缓慢。

[10]

3.3 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能力还远远不够。现在中国的冷藏保温汽车大概有30000辆,只占了货运汽车总数的0.3%,汽车冷藏运输占全部货物

运输总量的20%。而且目前我国用再在冷链运输工具大多数来是海运过程中报废或者快要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缺乏专用的冷藏冷冻车。并且车辆的制冷技术不成熟,标准冷链运输和温度控制的设施不足,难以为农产品的正常流通的品质保证。另一方面,我国现在冷库总容量只有七百多万立方米,离市场的总需求量还差距甚远,并且规模大的冷库多而批发零售的冷库很少,肉类冷库较多而果蔬类建设缓慢,冷库的结构明显不合理,农产品产地加工冷库建设较为落后。中国农产品冷链设施陈旧,现在设施和设备十分短缺,冷链物流配送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很难提供农产品流通的质量保证,也就阻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2)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较为落后,服务方面做得不好。中国除了出口的农产品之外, 在国内出售的物流农产品的配送环节大部分是由经销商完成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是自营物流, 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主要是以货物代理、库存管理、搬运和运输为主,很少物流企业可以提供全面综合的冷链物流服务。而且物流服务网络覆盖范围不大,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缓慢。现在中国很少有物流企业可以做到对整个冷链供应链的合理控制,大部分供应商一般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 而不是真正的冷链物流服务。因此很难保证冷链物流的品质、及时性和准时性。

(3)与冷链物流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缺失。目前中国还未形成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在冷链作业操作规范、食品安全卫生、温度控制、设施设备标准、运营流程和管理等方面都没有统一可供参考并执行的规定或标准,这也阻碍了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度。

(4)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专业人员缺乏。中国农产品物流中控制温度的设施设备严重缺乏,温控技术也还需加强,同时运用专业设施的专业人员不足,冷链物流全过程的运行还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优秀的管理人才。

4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4.1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冷链物流系统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不同于传统的物流,它的信息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是网络式传递的。只要可以做到充分的信息共享,冷链物流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掌握农产品市场的供需信息和整个供应

链的运行情况,这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供应链管理来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其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将顾客、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等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链状结构,要降低供应链运行的总成本,需要在消费者与农产品供应商之间建立无缝隙的信息流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标准,做到信息充分共享,及时的交货,快速反应,达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流通全过程的效率最优化。

4.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实现方式——电子商务与冷链物流相结合

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电子商务也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势不可挡的商业模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在中国,电子商务也迅速拓展其交易的范围,除了常见的电子产品、服装、家居、生活用品,还有一些虚拟产品。然而,之前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食品交易主要是以保质期长,运输存储环境要求低的袋装食品为主,而最近开始不断有水果、蔬菜、生鲜鱼肉等农产品出现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事实上,在电子商务模式下运营冷链农产品更具有优势。主要有如下几点:

(1)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使冷链的部分高要求得到满足。传统的冷链供应链中间环节多,从农产品的采购到销售给消费者至少五到六环节,对冷链供应链的连贯性要求很高,对时间和人力、财力的消耗也是很大的,也给农产品质量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传统的电子商务有B2B、B2C、C2C等模式,如果农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其运作环节将缩减,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能缩短整个冷链的运作时间,降低质量风险。

(2)电子商务模式使冷链农产品运营过程中供求信息相对称。农产品由于其易腐性导致销售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运输条件的限制之外,也因为需求和供给信息的不对称,由于农产品易腐的特点也导致允许中转和销售的时间非常短,一旦在供应链的运作中出现信息反馈不及时就很容易导致农产品腐烂变质或质量下降而造成损失。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需求与供给信息更容易获得,反馈更及时,使农产品的销售范围能扩大到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同时还能够减少浪费、节约成本。

(3)农产品冷链物流与电子商务之间可以彼此促进。在我国,冷链运输是阻碍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电子商务模式下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可以运用到冷链上来,例如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冷链的快速响应能力,解决设施选址问题、车辆路线、网络物流等问题,监控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的变化情况。冷链物流和电子商务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冷链物流可以促进电子商务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而电子商务也可以促进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两者的结合是一举多得的事。

4.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功案例——顺丰优选的冷链物流模式

顺丰速运旗下的网购商城——顺丰优选,在2012年5月31日正式上线,2013年双十一期间销售额增长了2672%、订单量增长了1727%,整个2013年完成了4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成为了中国冷链电商的先锋,在农产品冷链运营与电商的结合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顺丰优选定位在全球中高端农产品和生鲜食品市场,希望成为顾客购买新鲜、安全的生鲜农产品的首选平台。

现在生鲜食品是顺丰优选经营的主要产品,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产地直供”,它是农产品直供模式的新模式的一个成功例子。顺丰优选要保证这些商品一定是新鲜的、安全的、优质的、有地方特色的,如全国各地的时令果蔬和地区特产生鲜农产品。顺丰优选保证做到顾客今天下单、明天就能摆上餐桌。就拿特产水果来说,北京的顾客在顺丰优选上提交订单之后,水果产地的供应商就会收到订单信息,当天就采摘好订单所需水果,顺丰速运当晚接到货并承运到航空转运中心,再空运到北京转运中心,并配送到顺丰优选北京分拨中心库房,第二天就可以完成出库、实现“到门”配送服务。而这整个物流运输过程都是严格依照冷链的标准进行的,基于于顺丰快递网络速度,实现高速覆盖整个网络。从成立开始,顺丰优选就独立自建冷库,现在有北京、嘉兴、广州3 个仓库,并且有整套的保障生鲜农产品品质的措施。它每个仓库分成5个温控区,包括了0℃-30℃的常温区、0℃-8℃的冷藏区、8℃-10℃的冷藏区、-18℃的冷冻区和15℃-18℃的恒温恒湿区,并配有-60℃的冷冻柜。具有跨度达90℃的温控区间的先进仓库,完全可以满足生鲜农产品的保鲜要求,运输、配送中所使用的温控设备,如冷藏箱、冷冻箱、冰盒、冰袋、保温袋等,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农产品的保温需要及可能产生的挤压碰撞等损耗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的冷藏冷冻效果,顺丰优选选择专业的生产商来制作可以实现8小时的低温温控箱和冰板。上述所有的设施设备都为顺丰优选生鲜农产品全程冷链奠定了基础。

农产品冷链的运输、配送和仓储在国内才刚刚起步,还有诸多问题等待解决。顺丰优选的市场总监杨军说,顺丰优选近两年的探索和尝试,获得了很多的经验,例如商品怎么从冷库送到顾客的手里,走怎样的路线,使用哪些设备,还有时间节点等都是重要的问题。还有怎么处理滞留、拒收、退货等问题,付款方式是代收货款还是在线支付,全都是冷链物流中必须考虑的问题。[11]要做好农产品冷链物流,就必须通过实践得出一套标准化的操作准则,在采购、仓储、运输等方面都达到精细化,并总结出标准化管理手册。目前,顺丰优选已经有超过七百人的团队,常温配送范围已经覆盖到全国,冷链配送已经扩展到五十四个城市。农产品电商在2014年全面爆发,未来C2B预售结合农产品基地直供模式和快速供应链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中国14亿的人口基数,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果顺丰优选现在可以抢占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机遇,继续关注在这一领域,将有希望建立一个大型的冷链物流网络,其规模将是巨大的,前途是非常可观的。

5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保障

5.1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处于一个发展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有望在未来几年将会是一个爆炸性的增长。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呈现一体化、信息化、规模化、高效化、智能化的趋势。一体化趋势即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后,在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进行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保证农产品品质、新鲜度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杜绝污染的供应链全过程一体化;信息化趋势是指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无缝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冷链物流的无缝对接,是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都可以及时掌握供应链的运行情况;规模

化趋势即指包括自营和第三方的农产品冷链规模化,以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益;高效化的趋势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种效益的高效化,其核心是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满足;智能化趋势是创新智能冷库有效模式和智能农产品冷链。农产品冷链物流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将逐渐成熟,步入正轨。

5.2发展目标与定位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对冷链物流制定了发展目标,争取到2015年,建成拥有先进冷链设施设备、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目标是能培育五百家冷链物流核心企业,形成强大的冷链物流网络。并争取蔬菜和水果、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由目前的5%、15%、23%左右提高到20%、30%、36%以上,冷链运输率分别由目前的15%、30%、40%左右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中产品腐损率分别由目前的20%-30%、12%、15%左右下降为15%、8%、10%以下。[12]

5.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同时加强宣传,不断强化低温冷链系统和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培养和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制定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快引进先进技术的步伐,并踊跃开发冷冻冷藏技术,尽快提高各种冷藏保鲜的技术。为发展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中,要重视物流专业和冷链技术。政府有关部门也应鼓励冷链物流企业,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管理。积极支持企业采用先进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激励企业创造自己的冷链农产品品牌,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促进企业不断变革,使组织扁平化、物流环节精益化。

5.4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战略的实施保障

1、冷链基础设施的改进

为了防止农产品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发生变质或造成损耗,我国已根据《农

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重点投资冷链设施设备的建设,包括冷库和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配备冷链运输工具和制冷设备。相信有了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国家一定可以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加快如自动冷链仓储和仓储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引进,研制出全程控制低温、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农产品品质及安全性的冷藏冷冻运输车辆,改进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提高冷链物流能力,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2、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法规及行业标准。

中国应该加大力度发展物流产业,完善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制度,尽快建立良好的质量检测系统,跟上国际步伐,制定国际通用的冷链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3、通过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通过大型农业和商贸企业集中各自的物流优势,整合第三方物流核心企业的优势,形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链,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和第三方物流网络。整合客户资源,建立良好的上下游企业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低温冷链物流系统,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物流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提高物流效益。

4、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各种农产品的区域冷链物流交流平台,完成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完成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信息收集,配置处理系统,使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5、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在高等学校中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不断培养这方面的优秀人才,并学习国外先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汲取经验,同时可以与国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对优秀人才进行在职培训,为国内的冷链物流行业做出贡献。

6.总结

加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不管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还是保障生鲜农产品安全都是意义重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既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又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和运输途中的损耗,带动农产品跨季节的销售,促进农民的稳定增收,还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虽然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但同时发展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我国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也在不断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政府也非常重视我国冷链物

流的发展

致 谢

本论文是在董雅丽教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她不管是在论文的选题、整体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都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她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都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深的感谢!

第四篇:研究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正在蓬蓬发展。我国的旅游教育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旅游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不过也暴露出了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契合度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把近几年来的教学和实践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探讨长沙市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过程中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优化策略,将课程体系有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拓展四大模块构成。提高学生的就业上岗的竞争力。

1背景

旅游服务行业是最大的第三产业,需要大批的中级技能人才,旅游专业的就业有很好的前景。随着大旅游战略的出台和实施,外出旅游的人群将日益增大,与之相配套的各类宾馆、酒店、饭店将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这就预示着旅游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对于旅游专业来说这是一个潜在的市场。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旅游服务工作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现代化的要求。现就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现状进行分析:1)由于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数量逐年减少;2)教育不均衡以及新读书无用论,学生素质逐年下降;3)现有课程体系较陈旧,不能紧跟时代步伐;4)教学与实践的剥离性,致使学生所学如屠龙之技,严重影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5)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能 1

够进入高星级宾馆、酒店、旅行社及相关对口企业就业的人数很少,薪酬起点很低,发展前景渺茫,严重影响学生及其家长对此专业的信心,从而给本专业招生带来很大压力,致使学生人数减少,造成一系列恶性循环;6)学生能力的不足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缺乏,并且表现在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差等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优秀中职(高职)学生就业前景看好,甚至优于本科毕业学生,主要优势表现在一大批国有、民营企业看好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塑造性,中职学生工资等费用低,相对稳定,心理期望值不高,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有较好的性价比。

2能力需求

通过调查旅游部门、餐饮行业以及相关服务单位,他们对旅游专业人才能力需求主要有三方面:2.1基本素质需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吃苦、任劳任怨、虚心学习、对人有礼貌,语言叙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2.2专业技术知识: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技能操作(酒店方向:餐饮、客房、前厅;导游方向:导游讲解)。2.3专业职业素养:学生除了有良好的技能之外,还需有良好,的理解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旅游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企业对旅游专业学生能力的评价:大部分管理经理人认为学历不完全代表能力,且不是选择人才最重要的因素,中职学生只要能扎实肯干、技能强、气质佳,更能受到企业的欢迎。而一些职业学校往往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忽略实践操作能力和最新技术使用能

力的训练。学生在校学习的许多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校新组建或扩充的服务专业,师资和实验设施跟不上教学要求,无法具备在短期内培养学生能力的条件。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还不能成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素质较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习目标都有一定的问题,要想在两三年内完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案。根据企业、市场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确立教学方法与知识结构,完善学习体制,与同学们一到共同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一名高技能人才。

3现有基础

目前,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够和技能要求还停留在够用的水平上。由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应变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许多毕业生就业后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服务过程中不能很好满足宾客的需求。根据我们对长沙市五星级四星级饭店及旅行社的调查,服务质量的标准在不断提高。这主要表现在饭店服务由过去传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向个性化,针对性服务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相应对饭店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要想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知识广博,技能全面,就业竞争力较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技能要求,仅用够用两个字是不够的难以适应饭店服务行业的新发展。根据近几届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走向,学生有极少部分从事企业办公室文员、星级酒店,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进入的是无星级的餐馆

酒楼,这与我们实际培养学生的就业方向不是很相符合。所以我专业现就学生的现状和社会的人才需要,制定分学期目标

4专业培养目标

4.1培养目标4.1.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4.1.2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的发展,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尽可能多地在教材中充实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能,力求使教材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4.1.3努力贯彻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按的政策精神,力求使教材内容涵盖国家导游资格考试的知识和技能要求。4.1.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意识,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4.2岗位模块分三大模块向大型知名企业、星级酒店、旅行社以及高等院校等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1)酒店模块2)导游模块3)对口升学班。4.3核心技能4.3.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4.3.2能用外语进行接待服务和业务沟通4.3.3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4.3.4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协作能力4.3.5具有胜任前厅服务和前厅部基层管理的能力4.3.6具有胜任客户服务和客户部基层管理的能力4.3.7具有胜任餐饮服务和餐馆部基层管理的能力4.3.8具有胜任康乐服务和康乐部基层管理的能力4.3.9

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4.3.10具有吸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4.3.11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4.4证书制度①毕业证②餐饮,客房,前厅中级技能证③普通话证④英语等级证⑤计算机等级证

3.2统筹把握反映服务质量的价格、卫生、花色品种、服务态度、饮食安全诸因素。在服务质量的衡量方面,除了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价格因素外,学校更关注饮食安全和供餐平稳有序,学生则关注卫生和口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大学生不再是只要求价格便宜,有营养就行,他们还要求饭菜可口、丰富多样、方便卫生。一些学校食堂提供的中锅菜、小炒点菜、风味小吃等广受学生欢迎,实行的厨师交流制度和服务之星评选活动受到学生好评,也说明价格有时可以不是衡量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优质的服务往往更受学生关注。实践和问卷调查都表明:当饭菜质量较高时,学生对价格的敏感度会下降,当饭菜质量下降时,学生对价格的关注度会提高。因此兼顾学生不同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当是餐饮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争取良好效益的双赢之举。当然,以服务质量为支撑的消费者满意度,是一个动态的主观性指标,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会有不同评价,这就要求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不断有所改进。3.3妥善把握餐饮价格市场化的节奏。近几年来餐饮原材料持续大幅上涨的同时,一些高校出于校园稳定的考虑,轻易不让饭菜价格做出合理调整,依靠临时补贴维持运行,造成学生食堂亏本经营,有违市场经济规律,背离了后勤社会化方向,况且放眼未来可预见的较长一段时间内,食品、能源、劳动力成本还将逐步上涨,不可能回到以前的低价位,这是市场

经济规律使然,因此补贴终非长久之计。餐饮价格市场化的关键是节奏。伙食价格的调整要遵循公益性、滞后性、渐进性、协同性原则。

第五篇:面向21世纪的上海城市绿地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

面向21世纪的上海城市绿地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面向21世纪上海城市绿地建设面临的义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可连续发展理论的影响下,当今国际性大都市无不看重开展城市生态绿地建设,以增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由此形成了21世纪的城市绿地的三大发展趋势:城市绿地体系要素趋于多元化;城市绿地构造趋向网络化;城市绿地体系功效趋于生态合理化[1]。近年来上海的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必定的进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的城市绿化程度仍属全国落伍行列,尤其与建设成为新世纪的国际性生态型大都市的发展目的相去甚远。上海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需看重城市绿地建设及其管理,切实有效地改良城市生态环境。上海城市绿地现状概述

(1)以块状为主的绿地布局情势 专用绿地和公园绿地合计占城市园林绿地面积的77%,街道绿地所占比例仅为19.4%,可见专用绿地和公园绿地构成了城市绿地体系的主体,而承担绿地框架联结功效的街道绿地所占比例不高,未能有效地将大片的重要绿地与零碎疏散的小面积绿地联结起来以形成完美的网状都市绿地系统。

(2)绿地散布不均匀 从市区绿地的散布情形来看,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杨浦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闵行区、宝山区和金山区拥有数量较多的绿地,其中普陀区、杨浦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闵行区、宝山区和金山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3m2/人,绿地笼罩率亦高于市区平均程度。而位于中心城区的静安区、卢湾区和南市区则绿地比拟缺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不足1m2/人,绿地笼罩率亦远低于市区平均程度。

(3)绿地组成缺少相对独立性 城市绿化在很大水平上局限于按途径、河流或建筑物的间隙来计划绿地,而未从人口密度、空气质量状态及防灾须要等动身点来斟酌城市绿地的总体布局[2]。城市绿地建设与管理对策

3.1 进步城市绿地的指标

(1)绿地是一个能进行自我调节的生物体系

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革环境才能的强弱取决于其营建范围和构造配置,城市绿地笼罩率至少应到达30%才有可能较有效地起到调节吝啬候和改良环境质量的后果[3],因此进步绿地面

积和绿地笼罩率对增进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具有极大的意义。从1986~1997这11年间,上海市区绿地笼罩率从10.2%进步到17.8%,城市绿化面孔有了很大改观,但距《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到2000年实现绿地笼罩率达30%的目的还有很大差距。上海目前的城市绿化工作重点重要是放在进步平面绿量指标上,而在垂直绿量指标建设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因此,从城市绿化建设角度来看,要尽可能应用一切可供应用的土地上、屋顶上进行绿化,尤其应看重通过垂直绿化以拓展城市绿色空间。

(2)进步绿地的三维绿量

从绿地改良环境的生态效应角度来看,进步绿地的三维绿量比单纯进步绿地笼罩率更具有实际意义。在目前城市绿化用地极为有限的情形下,通过扩展绿地面积来进步城市绿地笼罩率的难度很大,如果在现有绿地的基本上,集中搞好较大面积的块状绿地和途径绿地的绿化改革工作,切实进步复层构造绿地在现有绿地中的比例,树立联结各重要绿地组团的绿色廊道,则在未增添城市绿化用地的情形下,同样可以通过进步绿地的三维绿量来进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这在实践上也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3.2 增强城市绿地物种多样性维护

(1)应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对现有绿地进行改革

长期以来,对物种多样性维护的认识一直存在着两大误区:其一是以为物种多样性维护无关紧要,对现实生活并无多大影响;其二是以为在城市环境中,由于强烈的人为干扰,严重损坏和转变了当地的物种区系散布及其组成,物种多样性维护策略只有在人迹罕至的、与人类隔离的自然生境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实际上,从物种组成上来讲,城市绿地体系不仅指构成绿地的各种植物,还包含栖息于其中的各种昆虫、鸟类、小型哺乳类和微生物,构造完美的绿地能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使人们更贴近自然,增加生活的情趣。因此,只要调控得当,城市本身也可成为实行物种多样性维护的合适场合,比如,在公园、庭园、阳台、街头花坛等处大批栽培的各类欣赏植物在很大水平上也起到了维护物种多样性的作用。但问题的本质在于,合理的城市绿地体系应是一个有序、协调的绿色空间,在这个绿色空间中如果仅保持大批的园林绿化植物是不尽完美的。在城市中,纵横交织的途径网络使城市景观呈高度破碎化,散布于各斑块之间的绿地组团由于生境隔离而使同种或近缘种植物因缺少必要的基因交换,品德在逐渐退化;或由于生境条件不适而使植物的更新才能降落,从而使绿地种类组成及群落构造趋于简化,在短期内这种潜在性变更不太显明,但经过一个较长的时代后将会影响绿地组团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造成必定的丧失。如前几年南京的重要行道树种之一的悬铃木就因品种较单一,曾因大面积病害的产生而受到严重的伤害,近年来上海市区的一些悬铃木中也发明了相似的病害,应引起园林部门的看重。所以,有必要应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对现有绿地进行改革,以进步绿地对城市环境的整体适应才能。

在现有的城市绿地体系中,千篇一律的园林栽扶植物带上了显明的人工化气味,而野生植物的缺少则大大下降了城市景观的自然度,与人工栽扶植物相比,野生植物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不须要太多的人工保护。此外,许多野生植物也具有较高的欣赏及药用、经济价值,因此将合适的野生植物引入都市绿地系统是切实可行的。上海城市绿地建设应以公园为核心,以林荫途径网为联结纽带,树立城市岛屿状绿链和生态廊道,将合适于城市环境中生长的野生植物引入城市或应用某些精良的野生植物来改进园林植物品种,有利于进步和保护城市的物种多样性,从而增进城市与自然的融会。

(2)增强城市自然及半自然保存地的建设

目前全部上海地域自然保存地重要有野活泼物园、大小金山、东平、佘山和东滩,这5处保存地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15%,而伦敦仅市级的自然保存地就达130余处,包含森林、灌丛、河流、湿地、农场、公共草地等,此外还有一些由放弃的铁路、水库、墓地和深坑等改建而成的半自然保存地,这些自然的或半自然的保存地给众多的野活泼植物供给了主要的栖息生境。据有关材料统计,人口达700万的伦敦拥有相当可观的野活泼植物,包含100多种在大伦敦区定期滋生的鸟类和在圣保罗(伦敦的一个区)境内20英里范畴内的2000多种植物。以伦敦的环城绿带为例,其平均宽度约8km,在其中栖息的鸟类平均种类达80余种,而在市区则仅有30种[4]。由此可见,大面积的绿地的存在丰盛了物种的多样性。在自然及半自然保存地建设方面,上海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如将垃圾山或放弃堆场改革成公共绿地或生态公园;对外环线绿带应按生态维护主要性划分为大众,可进入的和不可进入的区域,分辨采用经营开发或封育的管理对策。

3.3 进步城市绿化建设的质量和管理程度

现在市区大小不一的一些所谓的绿地,实际上只是一块草坪再配植几株悬铃木和几排瓜子黄杨等灌木,绿化伎俩过于简略,未能形成乔、灌、草、藤多层次构造的复合型绿地,有的绿地中还建有体量较大的建筑小品,使绿地既缺少视觉美感又不能较好地施展其生态效益,在很大水平上歪曲了绿地的涵义和误导了大众,对城市绿化工作的见解。为此,相应的绿化管理工作步伐应紧紧跟上,可斟酌采用以下一些办法:

(1)合理划分绿地等级

对于现有的公共绿地应按其服务功效和容纳才能划分为不同的绿地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绿地应进一步断定其面积、用处、设施配备、绿化施工尺度、绿化保护负责单位,制订相应的绿化管理奖惩条例。

(2)树立全市统一的绿化管理及决策体系

应用gis、遥感技巧手腕,联合野外实地调查,定期对全市现有绿地的区域散布、存在状况、种类构成、面积比例等进行全面调查取样,获取合理的数据并树立相干的管理数据库,实举动态监测,作出相应的决策。

3.4 进一步深化全民绿化意识

全民绿化意识的深化对城市绿化建设工作至关主要。应增强宣扬力度,使宽大市民理解城市绿化工作不仅仅是园林部门的事,城市绿化工作须要大众,的懂得和大力支撑,这项工作应长期保持不懈地进行下去。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市民对城市绿地功效的认识显明不足,以为城市绿化工作只是种树植草,点缀市容而已,城市绿地在城市总体发展进程中的位置无足轻重。实际上,城市绿地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体现。城市绿地不仅能美化环境、发明舒适的视景,还能施展其调节吝啬候、净化空气和保持碳氧

平衡等主要的生态功效;在娱乐休闲、社会来往和文化教导等方面也有主要的功效;此外,在控制城市扩大及帮助城市改革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充足认识绿地的功效是深化大众,绿化意识的基本道路。

3.5 加强政策调控力度

除大力倡导各种情势的植树造绿运动外,应严厉限制城市建筑用地的不合理扩大,减少对土地的低效甚至无效占用,为扩展绿地面积发明可能的条件。

3.6 理顺城市绿化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市政绿化由园林部门负责、市郊林地和乡村绿化由林业部门负责的局势一直未能转变,管理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状况不利于城市大环境绿化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这两个部门之间的接洽,恰当扩展园林部门的职责权限,由园林部门来统一负责与城市景观建设方面有关的绿地的建设与管理。

3.7 完美和调剂绿地计划布局

综观上海城市绿地布局,目前存在城市大型绿地(面积超过3000m2)缺少、散布不均匀的现象,特殊是在市中心城的十个区仅有150余块大型绿地[5],市区的大型绿地大多数呈疏散状沿内环线边沿

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

()

下载面向散客旅游服务的旅行社敏捷供应链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向散客旅游服务的旅行社敏捷供应链管理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