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时间:2019-05-13 11:0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换个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换个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篇:换个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换个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丁元竹2010-07-19

摘 要: 从深层次上说,中国当前发展方式的转变决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收入分配、城乡关系、产业结构以

及地区结构的调整,而是一种超越发达国家传统模式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创新。新的发展方式必须对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新的解释和发展出新的分析框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扩大内需,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症结是: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不合理;在社会领域主要表现为利益格局扭曲,在行政体制领域主要表现为事权和财力不匹配。

关键词: 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资源分配,方式转变

从深层次上说,中国当前发展方式的转变决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收入分配、城乡关系、产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的调整,而是一种超越发达国家传统模式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创新。新的发展方式必须对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新的解释和发展出新的分析框架。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扩大内需,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症结是: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不合理;在社会领域主要表现为利益格局扭曲,在行政体制领域主要表现为事权和财力不匹配。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绝不仅仅是经济系统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整个发展更深层次的问题。经济发展方式内部的失衡是整个发展方式失衡的反映,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的失衡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中央和地方、国际和国内之间找到一种新的平衡。从理念上,就是要在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等之间找到一种新的平衡。

换一个角度来看转变发展方式会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不是从私人消费,而是从公共消费,不是从私人部门就业,而是从公共部门就业,不是从私人部门,而是从公共部门出发,来看目前正在和将要进行的发展方式转变,会得出什么结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确实不容易。这需要创新性思维,需要调整研究问题的视角。缺乏创新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新视角,或者说缺乏新的理论构架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长期走不出“囚徒困境”的原因之一。一说到消费不足,就说居民消费不足;一说收入分配不合理,就说初次分配领域问题严重;一说发展服务业,就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等,一直在经济领域打转转,一直在制度领域转圈圈。

应当鼓励在经济之外寻求新的发展方式的思路,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新的历史时期,鼓励各个学科积极参与重大发展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无论对于发展本身还是对于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都将是幸事。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9年12月27日刊登了赫德森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商业顾问欧文·施特尔策的一篇文章,题为《贪婪的银行家重惹阶级斗争之忧》。施特尔策在文中说道,“2009年是经济学家溃败的一年。他们未能预见世界金融体系近乎崩溃的局势发展,自然无助于加强一贯宣称经济学是另一门科学的骗人说法。它现在不是、过去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但是,很多经济学家自称他们的模型反映了现实,市场始终按照绝对理性的消费者提供的完美信息运转,而消费者又受到能够计算平衡量风险的放贷者的迎合。经济学教育机构的学生以及研究以经济行为为基础的文化的学生专心于大量数学计算之中。经济学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但是前提是必须由实践者进行重大反思,而且不能代替研读伟大的经济学家的作品的细心读者能够发展的那种有用的常识”。根据我的理解,施特尔策对经济学的批评也许过于尖锐,但是有两点是值得思考的:一是经济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无比的解释力和预见性。二是不管什么样的经济学理论,不管是谁的理论,都必须具备经验和事实基础。在经历了这场几十年未曾发生过的危机之后,给其他理论和学科一定的话语权,并与经济学一道来解释这个日新月异、令人捉摸不定的世界可能会更实际、更恰当一些。公共部门和社会领域的理论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是近几个世纪,特别最近一个世纪公共领域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

二、资源分配不合理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

在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学者们对于现实发展道路的思考甚至是质疑,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促使我们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这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合理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

美国学者马克·布莱思(Mark Blyth)在研究和总结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与经验后指出,“市场和政府时时处处都是相互重叠、不可或缺、相互排斥、并具备生成能力。作为一种制度,资本主义在政府提供审慎监管的环境中能够获取的最蓬勃的发展,美国资本主义也不例外。在政府和市场之间保持何种程度的平衡是一个需要由不同国家来确定的一个政治问题”。有类似思想的人不止布莱思一个人。本世纪以来,不少学者都在这个领域展开了探索。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考虑这类问题的人数不胜数。例如,2006年美国著名记者托马斯·L·弗雷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世界是扁平的》(The World is Flat)和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都深入探索了这个问题。在《世界是扁平的》的一书中,托马斯用“扁平”阐述了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全球化特点,以及新的技术革命对当代带来的深刻影响。而《M型社会》则观察世纪之交,日本社会逐渐形成的一种两峰结构:收入高的小部分人和收入低的小部分人,各居收入群体两端,而且两个群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如同M型一般。如果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的观察是成立的,那么,有一系列的问题值得人类回答,而且必须回答。这些问题核心是围绕着市场、社会和政府的关系展开的。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也绕不过这些问题。

政府和市场之间平衡的核心是分配制度及其服务体系的设计模式。我们已经看到,不合理的分配模式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消费不足或没有能力消费,而人数极少的团体进行奢侈消费。这种消费不足和奢侈消费不仅表现在一个国家之内,也表现在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市场机制造成了目前微观

结构与宏观结构的趋同性、雷同性。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进一步讨论。其深层次原因是市场力量缺乏制约,或者人们赋予它绝对的地位。

这场危机之后,我们不能再循规蹈矩,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如果从过去30年中国采取的追赶模式以至后来形成的与发达国家雷同的发展来讨论问题,从深层次上说,中国当前发展方式的转变决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收入分配、城乡关系、产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的调整,而是更加深层次的创新,一种超越发达国家传统模式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创新。美国历史学家龙多·卡梅伦已经看到了发达国家问题的症结所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不同个人、社会集团和国家之间的不均衡-是经济发展问题的症结所在”。而这个问题之所在,就是我们长期追随的经济体制机制。新的发展方式必须对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新的解释和发展出新的分析框架。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没有先例可循。

三、始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保持清醒认识

我们的基本观点是,除了人口和劳动力总量是根本问题外,造成中国当前消费不足和就业困难的其他问题是,公共领域的消费不足和就业机会缺乏,基层公共领域不发育或者是发育不良,以及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不到位。

形成这种局面理念上的原因,一是对政府改革的方向缺乏明确地认识,尤其是不能把握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内涵。二是对社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三是夸大市场化的作用,混淆了市场和公共领域的边界,纵容市场跨越边界进入不该进入的公共领域,而不给社会组织足够的发展空间。

我在2003年曾经对2010年做出了一个预测,提出了三种情景分析,现在摘录其一:

“沿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预定目标稳步前进:这个过程产生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有力的国际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能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和有效治理,我国大多数人民不分地区和城市,不分乡村地都能在发展中获益。技术开发与传播--一方面它将通过技术开发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方面的差距,提高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加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它将通过技术开发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危机或公共

卫生危机,缓解人口和资源压力。经济增长可以广布财源,提高人民收入和福利,经济增长的前提是要解决目前存在银行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低效率问题。社会发展是保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及时处理和消除社会差别(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扩大居民的就业,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将为我国在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治理在国际和国内都需要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善治,即政府在处理国内公共事务和国际公共事务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制度安排,使国家面对的内部和外部的公共事务和公共危机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国内和国际冲突大幅度减少。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只有少数地区和居民无法从中获益。”

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2009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表明中国正在沿着第一种情景前进,即沿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预定目标稳步前进。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我依然坚持7年前的观点。只是这里我想把这个愿景再具体化一些: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产生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能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和有效治理;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来提高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还产生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共服务得到全面提升,在提升过程中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革完善,扩大公共消费和就业,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上述两个过程的核心手段是社会体制和行政体制的进一步创新。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不仅仅是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减少对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的干预,更是一个包括人财物等资源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按照社会需求合理配置的问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使提供公共服务的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要使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必须加速行政体制改革,包括税收体制改革和人事体制改革。通过财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财力,而不至于陷于土地财政;通过人事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能够按照公共服务需求配置人力资源,这样也就缓解了就业压力,从而为大中城市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提供更好的宏观环境。

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应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有序的基础上,在宪法和各类法律法规范围内,从满足居民的社会需求出发,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消除或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出发,保障人民的福祉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鼓励政府、社会组织,甚至包括私人部门处理社会事务,参与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必须考虑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的统一。从改革的目标来看,就是如何在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目标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和协调;从改革行为来说就是如何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所以,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还需要各个利益群体的参与。

四、创新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理论创新

当西方国家把中国放在一个世界大国位置,不管是重视也好,捧杀也好,中国都需要清醒。因为,它在过去30年走过的基本是一条追赶的道路。如果它想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就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有自己的发展理论,一种不同西方于发达国家在起步时所遵循的发展理论,具有21世纪特征、代表人类新的发展方向的理论。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不禁要问自己,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我们在理论上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指导思想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奠定了中国走向自己特色道路的理论基础,这是根本性的。仅这一点,就足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智慧。

但是,中国理论界,中国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等,还没有脚踏实地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问题,来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面对发展模式的选择,理论界应当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看似正在退去,中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回首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痛定思痛,新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应当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而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是引进大量新的发展部门,并使原有的部门和新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建立一种平衡关系,以此来创新资源分配方式。

第二篇:换个方式、角度看人生美文

一样的人生,异样的心态,看待事情的角度截然不同。

要能跳出来看自己,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来观照自己,认识自己;

不苛求自己,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因为好好生活才有希望。

令你生气的人已经走的老远了,你还为他生气,何必呢?哲人康得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跳出来看自己,你不妨换个角度觉照自己,你就会认识到生活的苦、累或开心、舒坦,取决于人的一种心境,牵涉到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感受。

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你就会从容坦然地面对生活,再也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了。

当痛苦向你袭来的时候,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勇敢地面对这多舛的人生,再忧伤的瘠土上寻找痛苦的成因,教训及战胜痛苦的方法,让灵魂在布满荆棘的心灵上作出勇敢的抉择,去寻找人生的成熟。

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自己就会在过日子中获得快乐,「天天是好日子」,心灵就会豁亮,没有困境烦恼。

话说,有位老妈妈生养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生意人,二女儿在染坊工作.这使这位母亲天天忧愁.天晴了,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阴了,她又忧伤二女儿染坊里的衣服晾不干。她这样晴天也忧愁阴天也忧愁,不多久就白了头。一天,一位远方亲友来看她,惊讶她的衰老,问其原由,不觉好笑,那亲友说:“阴天你大女儿的伞好卖,你高兴才是,晴天你二女儿染坊生意好也该高兴才是。这样你每天都有快乐的事,天天是好日,你干嘛不捡高兴专拾忧愁呢?”老妈妈换个角度想:“言之有理!”从此,她笑口常开,幸福每一天。

人的一生,总免不了磕磕碰碰,遇到不快而生气,或遇到天灾人祸而痛不欲生等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是怎样去处理的呢?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这话很有哲理,它引导我们要会解脱。说到这里,我想到另一个故事:

话说,夏天的傍晚,有一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白胡子艄公救起。艄公问:“你年轻轻,为何寻短见?”“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艄公听了沉吟有顷。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少妇说:“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呀……”“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没有”“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去。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去吧……”

话音刚落,少妇恍如作了一个梦,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便离岸走了。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少妇回心转意。是因为她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从而看到一种生的曙光。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力度。

在很多时候,我们所有的苦难与烦恼都是自己依靠过去生活中所得到「经验」做出的错误判断,这时,我们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你就不会为战场失败、商场失手、情场失意而颓唐;

也不会为名利加身、赞誉四起而得意忘形。

换个角度看待自己,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宁静,从而获得自由自在的乐趣。

转一个角度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待人事,人事无不轻安。愿你天天是好日!

有时候,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你会豁然开朗!

第三篇:换个角度看失败

换个角度看失败

失败乃兵家常事,人人都会有过失败的经历。但在某些情况之下,失败和成功是画上等号的。这个意义不仅仅在于“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因为他们的意义更加深厚——换个角度看失败,失败便是成功。

若是在以前,我绝对不承认这个道理是对的,因为以前那个倔强的我,认为:失败了就是失败了,不能找借口,更不能把它转化为成功。但是,爱迪生的例子使我恍然大悟。爱迪生,家喻户晓的一位美国大发明家。虽然他只上过几年小学,但是他从小就迷上了发明创造。从而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生活中巨大的帮助。1877年开始,爱迪生决心发明一种安全而长寿的电灯,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灯丝材料,都未成功,一次次的试验失败,并没有使他气馁。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做了1600多次的试验之后,他成功了。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成功发明灯泡,使他走上科学殿堂。有人曾问过爱迪生:“你发明电灯,经历了1600次的失败,怎么能坚持不断试下去的。”爱迪生却自豪地说:“这1600多次的试验,不是失败,而是证明了1600多种方案行不通,这也是一种成功,没有这些,最后是发明不出电灯的。”仔细想想,这还真说到点子上了!爱迪生不是在失败,而是在一点点成功中走向巨大成就!他的另位思考,真令人拍案叫绝。

虽然你失败了,但如果是你经过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努力过后失败了,那么,可以说,你成功了。因为你已经认识到要奋发向上了,因为你已经认识到要走好每一步脚印而不是走捷径了。

摔倒了,就擦干眼泪爬起来,胜利曙光在前方等着你。摔倒了,你不是失败,而是成功了,你知道摔倒要爬起而不是坐在地上痛哭。那么,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障碍时,你会吸取教训。与此同时,胜利在前方等着你。爬起者,也许会名垂千古;痛哭者,却极有可能将来一文不值。

正如爱迪生的“换个角度看失败”一样,在生活中,我们都能把一切眼中的失败转化为成功——不要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失败,觉得自己很没用,比起富人差以千里。但是如果你换位思考一下,你是成功的。因为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服可穿、有屋篷遮蔽、有地方睡觉,那么,比起世界上75%的人来说,你真是好

第四篇:换个角度看世界(本站推荐)

换个角度看世界

人的一生可以干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两件事,就是:拒绝读书,忽视灵魂;拒绝运动,忽视健康。

当脾气来的时候,福气就走了!人优雅的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一个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的时间学会闭嘴。可见: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谦逊,不会逢人就教;真正有财富的人,往往低调,不会逢人就炫;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慧心,不会逢人就表;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宽容,不会显山露水;真正有品味的人,往往自然,不会矫揉造作;一个真正有修为的人,往往安静,不会争先恐后。

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抱一颗阳光的心态,得失了无忧,来去都随缘。心无所求,便不受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光,才是永恒的美。

因为了解到世界的广大与多元,并觉知到自我的局限与狭隘,所以允许自己不懂的他人,也允许自己不懂得他人,也允许他人不懂得自己;所以不试图凌驾他人的意志,也不轻易投身于他人制定的评价体系。这大概是就是最自由的孤独,最温柔的叛逆。你将在你身边营造出一个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小世界,宁静而淡泊。

心累的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压抑的时候,换个环境深呼吸;困惑的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犹豫的时候,换个思路去选择;郁闷的时候,换个环境找快乐,烦恼的时候,换个思维去排解,抱怨的时候,换个想法看问题;自卑的时候,换个想法去对待。换个角度,世界就是另外的样子。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心;以喜悦之心,养自然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良心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管人生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少点执着,都

要学会时不时放空自己。其实,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会在时间的推移下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变得无所谓。放自己一马,让心真正休息,一步步学会防控的智慧,让生命微笑说:“放松,真好!”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肤浅的羡慕,无聊的攀比,笨拙的效仿,只会让自己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盲目的攀比,不会带来快乐,只会带来痛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清目前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道路,人生,越努力越幸运!

第五篇:换个角度看信访

换个角度看信访

——三起典型信访案例分析及农村信访工作的思考

沙河市十里亭镇党委书记 蒋九芳

信访工作无小事。发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乡镇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是乡镇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从2000年初任党政正职至今已十多个年头,期间处理过许多信访案件,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感觉经历越多,思考越多。特别是近几年,常常跳出工作看工作,换个角度想事情,认识更深刻一些。有三起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案例一:许庄煤矿采煤造成水涧村土地塌陷、房屋裂纹 案由:2009年国庆节前夕,十里亭镇水涧村包村干部汇报:水涧村出现部分土地塌陷、房屋裂纹、水渠漏水等情况,村民疑为许庄煤矿采煤所致,议论纷纷、情绪不稳,矛盾极易激化。

镇党委对这一情况高度重视,研究认为,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矛盾隐患多,群体性事件频发,而水涧村所暴露出的问题,情况复杂、涉及人员多,正是一个矛盾爆发点,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很容易导致事态扩大。为此,果断采取了八个步骤。

第一步,全面掌握情况,加强损害监测。立刻安排人员对房屋、水渠进行初步检测、丈量、拍照,并在裂缝上贴白 纸标签以观测记录变化情况。

第二步,勇敢担当,控制事态,紧紧攥住稳定和处理的主动权。镇党委政府立即行动,邀请群众代表座谈,公开承诺:由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全面负责,保证给大家满意的说法,所有问题都冲镇政府说;安排专人对村民居住现状进行两天一次的测量、拍照,跟每户群众见面,谈心。

第三步,妥善安臵受损群众,及时修补损坏房屋。镇村积极与矿方磋商、谈判的同时,镇千方百计先期垫付资金,对全村裂缝房屋烫顶修补,对3户房屋损坏最严重的群众由镇政府出资就近租房,安臵,保证群众安全度汛、过冬。

第四步,着手干部准备,选派得力工作班子。把镇里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既熟悉村中情况,工作能力又很强的副乡级干部安排分包水涧村;鉴于原双委班子弱、散情况,进行了果断调整,把在邢台市工作的一名本村籍党员征召回村任支部书记。

第五步,立足彻底解决问题,谈判达成一次性整体搬迁解决方案。经过艰苦交涉,认定村庄塌陷裂纹确系许庄煤矿设计失误,巷道误入护村煤柱造成。最后双方确定由煤矿出资3100万元,由村双委组织将原村庄一次性搬迁。

第六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履行民主程序。从启动筹建水涧新村,就严格按照群众事情群众论事的原则,认真履行程序,尊重民意,环环相扣,步步扎实,实施了三轮签字。这三次民主程序都有档案并录音录像。第七步,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对村民进行有效教育引导。组织全体村民到新城、栾卸、上关等村观摩参观,使群众开拓了视野,把这次事故当做改变整体面貌的机遇,变坏事为好事,变激愤为激动,变掺合为参与。

第八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把水涧村列入新居建设试点,目前新民居工程已开工建设。

对这起案件,我们以超前的预见性规划思路,以扎实的工作推进实施,以担当的勇气解决问题,步步为营,各项工作同步进行,将可能出现的严重群体性事件化解在了萌芽。

案例二:高店村民违法临建侵占道路致使大面积小麦无法收割

案由:2011年6月17日上午8时,高店村37名村民代表到镇政府反映,该村王某与路某因建房发生纠纷,致使村里公共道路被侵占,50多户村民270亩小麦因收割机不能进地而影响收割,而据气象预报近两天有雨,因此要求政府尽快出面解决。

我们分析:天气不等人,耽误了麦收,就有可能因小事、因个体矛盾而上升为群体性事件。镇党委认为,此类问题就事论事行不通,耽误农时后果严重,必须跳出矛盾困局,抓住主要矛盾,从而带动问题的解决。

1、稳定群众情绪。镇党委向来访村民代表承诺中午以前解决问题,下午正式开机收麦。在镇政府会议室备上瓜子、茶水,安顿来访村民坐等解决,使群众情绪很快稳定下来。

2、巧妙化解难题。安排两辆车立即分头把矛盾双方当事人王某与路某接到镇政府。当时双方均认为自己有理,正欲借群众收麦找政府作为一个筹码,让政府迫使对方让步,实现个人目的,所以都是全家出动,气势汹汹。我们以迫在眉睫的麦收工作为重、以大部分群众利益为重,决定避开矛盾锋芒,直接把双方拉到会议室,变矛盾双方“背对背”,为矛盾三方“面对面”,当面锣对面鼓,现场解决。为了不犯众怒,双方承认因为自己影响了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先把路让开,然后双方再坐下来协商住宅问题,这样以第三方的主要矛盾压制双方的次要矛盾,加速了问题的解决。

3、乘势而上,以快制胜。为避免双方变卦,当即形成了书面调解协议,并且同步录音录像。安排由镇主管副镇长牵头,群众工作站、国土资源所、城管分局、派出所等单位组成工作小组,中午带领双方当事人和来访群众一起赶到现场拆除了两家的违章建筑。此案从发生到解决,仅用了4个小时。

案例三:成功化解上访老户缠访

案由:上访老户荣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因意外事故受伤而长期缠访、闹访,沙河市委、市政府各届主要领导曾多次接待并妥善处理,荣某本人多次赠送锦旗表示息诉罢访。但不久就反悔,还总结出许多缠闹“诀窍”,结交很多“上访朋友”组团上访,令各级相关部门非常无奈。

我们分析:荣某的长期缠访闹访,既有企图谋取好处的 一面,又有娱乐、消遣心态,更有“玩疯”、“跑野”后闷不住的原因。在对待荣某的问题上,曾采取严防死守办法,但荣某经常“捉迷藏”,防不严、守不住;曾拘留劳教,但出来后变本加厉;曾安排其到外地参观旅游,回来后依然如故。各种办法用尽,效果甚微。深入分析研究后,我们得出结论:与其堵,不如疏;与其被动接访花大钱,不如平时主动救济、照顾花小钱;与其防范控制,不如换个角度,取其所长,充分利用。

我们经过深入走访,改变了处理方式:一是主动谈心,沟通友谊,联络感情,拉近距离;二是针对家庭困难状况经常性地进行慰问、救济,使其感到政府的温暖;三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其孙子和孙女办理户口,帮助其外甥女转学就读;四是对其大胆信任,在敏感时期主动将其派出去帮助了解稳定动态,劝返非访人员,最终将其培养成为活跃在稳定战线的一名积极分子。

上述三个信访稳定案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包括这三个案例在内的稳定工作过程中,自己亲身经历并主导问题的化解,实践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疏堵并举等多种工作方法,在思想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乡镇一级农村信访稳定工作引发了一些理性思考。总的体会是:必须从就信访稳定抓信访稳定中跳出来,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追求方法技巧创新中跳出来,回到原则和基础工作上找出路。具体的体会有以下六条: 第一,一定要始终坚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支持下工作,按上级要求和原则办事,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前提。原则和规定不是冠冕堂皇的“官样文章”,而常常是化解信访矛盾的“金钥匙”。我们常常将前人经过无数实践经验归纳提炼的原则和规定因为轻慢而抛之脑后,而经过挫折后蓦然发现原来许多好的做法其实此前都有成熟的总结和概括,都是上级要求和原则规定我们去做的。如果细心体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往往都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出路和破解的办法。十多年的乡镇工作,越干这种感觉越清晰,越干越自觉地向原则和有些人所谓的“官话”、“套话”靠拢。按上级要求和原则办事,还体现在处理信访稳定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与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汇报、沟通,如南高问题、葛泉矿问题、水涧村问题等都是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圆满解决的。当然,这种寻求上级支持不是向上推卸责任,而是提请领导调动我们没有能力调动的力量,在关键时点上助力。乡镇作为化解矛盾的主体地位始终是不能摆脱的。

第二,一定要“作养”一支团结协作、战斗力强、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保障。现在乡镇干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老乡镇”、“老棒子骨”越来越少,大学生越来越多。多了些理论水平、文化基础,少了些“地气”、“土腥味”,信息沟通能力、群众交流能力明显下降,干部实践和实战能力培养成为一个大问题。为此,我们特别重点干部队伍的“作养”,这是在干部和基层组织 建设上最大的体会。“作”是指作为,“养”是指养成,即要通过不断作为、有意作为、长期作为,在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中把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养成一种自觉行动。怎样培养?我们归纳为八个字,即调整、规范、教育、管理。调整,包括调整工作,调整职务,处理好用与让,上与下的关系,让干部在最适宜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心情舒畅地发挥作用;规范,即健全机制,人人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努力地去干事干成事;教育,包括科学工作方法的培训、辅导,也包括言传身教;管理,即日常的严格要求和激励鞭策,通过管理树立导向,倡导风尚。

第三,一定要建立并坚持一套有效化解、调处矛盾的体系,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关键。从矛盾到信访的演化有一个必然的过程和基本规律:矛盾——纠纷——冲突(群体冲突)——信访(群体访)——越级访(越级群访)。从矛盾的性质上看,一般是这几类:个人和集体,个人和个人,群众和干部,群众和政府。把握发生规律和矛盾性质,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处臵措施。我们2009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级四层矛盾纠纷调处机制”;2010年把这一机制凝练为农村“大管事”机制,有效化解农村矛盾,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11年,进一步将两级四层机制和“大管事”机制以及综合治理的其他措施整合为群众工作,村村建立群众工作室,镇建立群众工作站,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配套运行机制,有效促进了矛盾纠 纷的调处化解。这样,连续三年三个台阶,紧紧盯住信访链条的初始阶段做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四,一定要建立以信任和感恩为依托的区域社会心态,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基石。信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感恩是心灵安宁的基石。感恩和信任说到底是一个买账不买账的问题,同样是征收新农保,有些地方群众看成政府的恩惠德政,感恩不尽,有的地方村民则冷淡漠然,村里补贴一大部分,仍然不积极、不配合,这固然有宣传不到位、群众不理解的问题,同样也是缺乏感恩之心的集体病态心理。高店村相对于十里亭镇政府所在地来说距离沙河市更近,交通更为便捷,但是高店群众有问题宁可租车跑远路且忍受修路施工颠簸到十里亭镇政府反映问题而不直接去沙河市越级上访,就是因为我们通过妥善处理村民的日常矛盾纠纷而建立起来广泛的信任基础。重塑区域感恩和信任心理,最有效的路径就是注意实现关键人的比较利益,在普惠的同时照顾好个体。治本的措施是强化以感恩、信任为内涵的载体设置。我们每年开展了孝子孝媳评选活动,开展“你为单位做贡献,政府为你尽孝心”活动,开展“每年办成一件事”活动,树立良好风尚,引导大家看到自己的幸福,真正理解大家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从而从对立转向理解、担当和承受。

第五,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柔性行政,这是实现信访稳定的有效形式。“有限权力,无限责任”,“只有否决,没 有借口”,“欲为无权、不为失职”,“违法超生难处理,违章建筑难拆除”……这是宏观体制下乡镇面临的困局,我们改变不了,也不可能改变,抱怨、牢骚、解气、解恨,但不能帮我们解困,山不能走过来,我便走过去;不能改变对方,就要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形势,我就要适应形势。这就需要改变行为方式,由刚性转为柔性,当然最高境界是刚柔相济。柔性行政说到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行政管理的人性化。群众上访事件的出现和发生,虽然有一小部分属无理取闹,或者是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蛊惑操纵,但大多数上访群众反映问题和其所反映问题多数内容是正当意愿和合理诉求,还是要回到信访部门提出的工作原则:有理推定,换位思考,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同情和理解,不能偏执地一味戴有色眼镜看待信访问题。柔性行政,我个人体会是:一要能“受气”,面对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首先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倾听,行为理性,说话审慎,尽量缓和群众情绪,千万不能激化矛盾。二要肯“吃亏”,吃亏不能违背原则、违反政策,而是要站在上访群众、弱势群体的角度,有条件地适当让步。三要善“迂回”,有些问题不能硬碰硬撞南墙,要换个角度想事情,换个方案做工作,把最终的结果放在妥善解决问题上。四要巧“借力”,善于借助于一切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和载体,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化解不利矛盾。

第六,一定要勇于和善于对边缘行为进行打击,这是实 现信访稳定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可见“和谐”是目标和结果,而不是路径和措施。实现和谐社会不仅不能靠“妥协”,而恰恰离不开高效的法制和严格的规范。经过广泛而长期的对比分析发现,一个地方稳定与否,缠访、闹访人员的多少,与区位无关,与穷富无关,与集体有无实力无关,与福利好坏无关。剔除掉工作因素、化解因素,与之关系最紧密的是控制力和打击力。现实中有这样一类人,对行政调解不服,对法院判决不服,对思想工作不服,明明理屈词穷,却又对法蔑视、对情冷淡、对理排斥。常说“你能把我咋样?”大错误不犯,小毛病不断,游走在法律红线边缘。其实就是达不到个人欲望动辄以“天安门见”相威胁,或者无故滋事,干扰秩序,觉得缠访、闹访无成本,甚至常常获得好处。以至于一步步“成长”为农村稳定工作最烫手的“山芋”。面对这样的人必须抓住要害,予以适度打击,树立正确的信访导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依法处臵,严格防止走入“个人违法违规——乡镇粗放行政——个人违法对抗——乡镇违法施政——个人以法维权——乡镇被动买单”的怪圈。我们既不能以此为借口推卸责任或放任个别人违法违纪,又要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依法办事。

结语:全国3.7万个乡镇面临的环境是一样的,党委书记境遇是一样的,工作压力是一样的,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稳定问题具有普遍的个体差异,一件事如何处理,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没有一定之规,任何事都没有现成药方,都不可能拿来套用。重要的在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只要做到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灵活运用,就能在解决疑难问题上有所突破,从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下载换个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换个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换个角度看人生

    换个角度看人生 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这样抱怨:为什么她的家世那么好,生活条件那么优越,而我的父母却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什么他的学习成绩每次都那样好,我却总是在后几名徘徊?为什么......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体要求: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认清优势,走出发展困境改变一“钢”独大,理清“转”的次序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重任,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命题。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河北实现了从温饱不足......

    《第一大总统》: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第一大总统》: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说句老实话,经过一整年主旋律献礼影视作品的洗礼,尤其还是表现故事内容都差不多的影视作品的疲劳轰炸之后,再对电影,或者历史有兴趣的观众,都难......

    换个角度看孩子授课体会

    家长课程授课体会 李方慧 这学期的第一次家长课程成功的开课了。回想这次家长课程开课的情况深有体会。 一、从思想史非常重视这次家长会,作了充分准备。 家长会前要征求任课......

    关于冬天的作文:换个角度看冬天

    关于冬天的作文:换个角度看冬天 冬天,百草萧杀,万木凋零。大地便像是睡去一般,一切显得毫无生机,满目萧然。 冬,真的如此凄凉、悲伤吗?不,这不是我眼中的冬。 我赞美冬季,冬季也确实......

    换个角度看生活(作文7篇)

    换个角度看生活(作文7篇) 换个角度看生活(作文7篇) 九五班 常安承 小城在天边破晓中醒来。环绕的群山没了苍翠欲滴之景,却不失巍峨挺拔之意;群山中的小县城渐渐热闹起来。两道江......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