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倾听民声 倾力民生——江城日报社“干部下基层”活动阶段性综述
倾听民声倾力民生
——江城日报社“干部下基层”活动阶段性综述
“衡量一个干部心中是否真正想着群众,就要看他能否真正地到群众中去,了解掌握人民群众最直接、最需要、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就要看他是否给群众解决了难题,让党的好政策、好措施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这是江城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安丰广的理念。秉承这样的理念,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江城日报25个部门100多名党员干部共走访了8个基层单位、540户困难家庭;通过下基层走访,记者撰写反映此类稿件600篇,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发专版36块,开设专栏12个,刊登照片85幅……
既是社区贴心人又是群众暖心人
活动中,走访人员发现一些社区存在居民多、工作量大、经费紧张、办公设施短缺、办公场所狭窄拥挤等问题。江城日报社将情况汇总分类,针对不同的需求研究了解决办法,先后给昌邑区莲花街道骊景社区、哈达街道绿地社区、站前街道东市社区购置了9台电脑、6台打印机,并送去6000元扶贫资金;昌邑区兴华街道东厂宅社区想为居民添置一些健身器材,他们便积极与市体育局协调,并促成落实;哈达街道麻棉社区扩建办公室,他们给予了3.5万元资金支持;桦甸市公吉乡碱厂村村委会办公室漏雨,吊棚变形随时有坠落的危险,他们积极想办法筹集了2万元维修资金……他们深知,为社区服好务,社区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在服务社区的同时,他们还直接走进居民的家中,了解到很多情况,解决了很多问题。骊景社区居民林秀春患严重心脏病,靠摆地摊挣钱补贴家用,儿子身体也不好,下岗后又了离婚,懂事的孙子正在读初中,怕给家里增添负担,不想上高中了。虽然这个家庭没在走访名单中,但得知这一情况,江城日报社马上就来到林秀春家,帮助解决孩子上学问题。真心下基层,真情联群众,真正解难题。在走访中,他们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不嫌琐碎,不怕麻烦,能解决的问题迅速解决,需要联系相关单位,就立即沟通协调,确实做到了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下去,把群众的呼声带回来。
既是党政的喉舌又是百姓的知音
江城日报社不但要下基层走访,还要下基层采访;不但要宣传党的政策,还要替百姓呼吁。
“酱油老爹”孙双印是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的。孙双印眼睛几乎失明,儿子智障,妻子腿部有残疾,他每天走街串巷卖酱油,以微薄的收入养活妻儿,生活非常困难。记者采写新闻稿件赞扬了“酱油老爹”用微笑面对苦难的乐观态度,同时号召大家奉献爱心。江城日报社党委、江城晚报社党支部积极支持并组织在单位一楼大厅帮助孙双印卖酱油,在《江城晚报》刊发连续报道并向社会倡议“买一斤酱油,献一份爱心”活动。4月1日,当记者将卖酱油款7288元送到孙双印手里时,他热泪盈眶,这相当于他一年卖酱油的收入啊。他求人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报社,信中写道:“好心人从四面八方伸出援手,解决了我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这种急普通群众之所急、想困难群体之
所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和帮助,不仅感动了我和我的家人,也感动了我周围很多人……”
关鹤琳也是记者在下基层采访时发现的。她从6岁开始每天早晨5点起床,搀着患有智障的父亲去市场买菜,回家后给患脑瘫卧床的哥哥喂完饭才去上学,晚上放学回家后,立即生火做饭,在等待饭熟的时间里给哥哥洗脸、擦身,要在给哥哥喂完饭后自己才吃饭,收拾好一切后再开始学习,这样的生活她已经过了8年。为了帮助关鹤琳解决困难,江城日报社不但对她进行了资助,还在《江城晚报》上刊登了《6岁成为“顶梁柱” 8年撑住一个家》系列报道。如今,关鹤琳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不但很多人为她捐款捐物,还有企业承诺要资助她到大学毕业。
既是舆论传播者又是导向践行者
在“发展上水平干部下基层”立功竞赛活动中,江城日报社对活动整体进展情况及时宣传和报道,开设了“下基层、办实事、解民忧”等专版和专栏,除报道动态消息,还对下基层中的先进经验、优秀典型和温暖民心的实事进行了宣传报道,对勇于创业、自强不息精神予以大力弘扬。
作为新闻媒体,江城日报社在报道的同时也在践行自己的舆论导向。在“爱心帮扶”活动中,江城日报社285名职工共捐款3.32万元;五一节之前,江城日报社班子成员冒雨走访了包保的19户困难家庭,共送慰问金9500元……在“一下四送”活动中,为积极落实哈达街道麻棉社区的221户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江城日报社明确
表示,报纸发行员和零售员岗位欢迎困难家庭的居民来就业,低保困难户家庭由社区街道出具证明可不交抵押金、免费领取售报车。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
董雪扬)
第二篇:倾听民声献真情倾力帮扶显身手
倾听民声献真情倾力帮扶显身手
汉川市劳动就业局熊豪杰
自今年3月“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启动以来,市劳动就业局按照全市“三万”活动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的目标,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结合四个驻点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做好“三万”活动的各项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全体村民的高度赞扬。我作为一名出身在农村又在农村工作过的机关干部,再次回到农村“回炉淬火”,让我有机会真正感知老百姓的所盼所需所想所忧。三个月来,我带着感情,与农民朝夕相处,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民结下深厚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在此我向各位领导对这次“三万”活动做个汇报:
一、扎扎实实走访,把“三万”活动作为一次了解农村需求、熟悉基层情况的“成长之旅”。
我们入驻的村是马口镇的白马村、七吴村、柴林村和光明村4个村,我们工作组克服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走访户数多、外出务工农民工多、春耕生产白天见不到人的实际困难,通过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带着感情,深入到农家庭院、田间地头,贴近群众、了解群众,与群众交心谈心。村民们纷纷说:“好多年没有干部这样和我们拉家 1
常了”。为了确保入户调查覆盖率达到100%,我们采取了三种形式:一是采取上门访,主要是针对在家务农的农户。我和工作组利用早中晚农民朋友吃饭休息的时间,及时到农家询问家庭基本情况,了解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征求他们对当前“三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短信访,主要是针对在外务工人员,我和村干部一道采取多种途径弄清4个村在外务工人员电话联系方式,给他们群发短信,征集相关反馈意见。三是会议访,与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及时征求他们对加强村级班子建议、村级发展和村级事务的意见和建议。在整个走访过程中,我们重点对12户孤寡老人、14户在校贫困大学生家庭、28户低保户家庭、16户因病伤残特困户、8户危房家庭、15户养殖大户和98户外出务工农户家庭进行了面对面地交心谈心,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摸清4个驻村情况后,及时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分层次召开了党员、困难群众等座谈会,与农民朋友“零距离”沟通,交流感情,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找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得那是4月中旬的一天,当我和工作组人员走访柴林村一组时,因路比较远而且还下着雨,我骑着摩托车不小心滑到水沟里,衣服全湿透了,脚也扭伤了,但我仍然忍着伤痛走访完了整个小组在家的农户。村支部付书记感慨地说:共产党的作风又回来了!我从来没有见过有共产党这样的好政策、好干部,我们要感谢党,感谢党的好干部。
二、点点滴滴奉献,把“三万”活动作为一次磨练工作意志、增长个人才干的“体验之旅”。
在驻村的那些日子里,每当我想起遇到的那些贫困户和孤寡老人,想起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现状,我总是思绪万千,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时刻想到的是组织的信任和身上的职责。柴林村村民付水军患肝病多年,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常年靠吃药维持病情,他的妻子在纺织厂上班期间,右手食指被机器轧断了一截,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我了解到实情后,为他们家庭进行特别的帮助。首先为他们家庭送去慰问金500元,以解燃眉之急;其次向他们详细讲述有关工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咨询律师了解有关工伤索赔事宜,以便他们得到相应的赔偿;三是联系卫生部门为付水军申报慢性病手续,解决他长期用药的难题;四是为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业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子女就业出路问题。在去汉川医院看病的途中,付水军紧紧握住我的手,饱含热泪地说:“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家的关心和照顾,感谢工作组对我家的帮助,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也一直牵挂着我的心。4月29日那天,当我看到老态龙钟的孤寡盲人王小明时,我百感交集。老人家徒四壁,行动极不方便,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十分困难,他凄苦的生
活环境让我内心充满酸楚。从此以后,我决心尽我所能帮助老人。我经常向老人嘘寒问暖,为老人打扫清洁卫生,收拾整理,帮助老人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先后共为老人送去500元慰问金。我经常为老人买去一些猪肉和蔬菜,从家中拿出一些衣物送给老人。我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听说我们工作组要走的消息,竟然非常舍不得我们走,老人动情地说:“少了你们就像生活少了油盐”。
三、实实在在帮扶,把“三万”活动作为一次施展个人抱负、发挥组织作用的“建功之旅”。
在整个“三万”活动过程中,我认真梳理农民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劳动就业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党组织的模范作用,主动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四送下村”活动。一是送政策。积极向村民宣传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为农民工宣传进城务工注意事项及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以便他们能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农村朋友送去《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创业实用知识手册》及宣传资料共3500套。二是送岗位。组织达利集团、福星科技、银鹭集团、际华3509等8家企业赴白马、七吴两村举办专场用工招聘会,求职登记农民达到150人,现场达成用工意向的有48人。三是送培训。聘请来水产养殖专家和棉花种植专家,为
所驻4村200名农村劳动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讲座,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送温暖。我积极动员和组织全局党员干部为驻点村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先后为29户特困家庭和14名在校贫困大学生家庭进行了资助,累计捐款12900元。慷慨解囊和无私帮助打动了每一位村民的心,正如孤寡老人余仙云老人所说:“我的儿女也没有这样照顾过我,还是共产党好,是工作组给予了我生存的希望,谢谢你们!”,当她用颤动的双手接过捐助款物时,留下了激动的泪水。5月28日,我和工作组的同志们一道来到白马村,通过走访交谈,我们了解到白马村是所驻四个村中旱情最为严重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旧港湖和白石湖。由于村里的水利灌溉设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村民生产灌溉用水极其困难。旱情就是命令,我迅速赶回局里向领导汇报白马村的旱情和困难,想方设法筹措资金5000元,购买潜水泵4台、抽水泵1台和400多米水管及配件,连夜用车送到村里。第二天又立即组织村民疏洗沟渠,及时缓解了本村的旱情。另外,光明村三组堰塘无水,抽水需从四组堰塘转水,需要多次提灌,我得知情况后,立即给他们送去1100元作为抽水所需电费等开支。通过我们工作组实实在在的帮扶,确保了村民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6月12日下午,白马村村委会王书记带着全村人民的共同心愿,来我局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村民用“进村入户访民情,支农抗旱百姓
欢”的朴素语言表达了对工作组的感激之情。
通过此次“三万”活动的调查走访,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有幸亲自参加这项活动感到无比自豪。自从我们工作组驻村以来,通过与农民朋友朝夕相处,村民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与勤劳的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三万”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与农民朋友的鱼水深情还会延续下去。回望三个月不辞辛劳的走访慰问,我最大的收获是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团结友爱的感情,感受到了农民朋友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还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视与关怀,进一步加深了我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致富的迫切愿望。驻点农村三个月,虽然没有做出惊天的伟业,但是我却收获了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真情实感,实现了自己精神大振奋、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我将以这次“三万”活动作为人生重大转折点,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改善“民生”请倾听“民声”思想汇报
尊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组织:
今天我学习了关于党的十七大党的相关内容。我们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放在了突出位置上。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们中央政府又把投资建设一批民生工程,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就业、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做好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解除群众消费的后顾之忧等事关民生的问题放在重中之重,这充分体现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如何把中央提出的改善民生的好事办好呢?我认为倾听“民声”是重要的前提。
首先倾听“民声”有利于把钱花在刀刃上,避免出现新的形象工程。目前各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投资热情相当的高涨,而数万亿资金这块大蛋糕自然是人人都想分到一块。尽管近几年来不顾实际、乱建形象工程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我们仍需提高警惕。在“4万亿投资”的诱惑下,那些形象工程可能会打着这样或那样的幌子趁机开工,甚至不惜靠弄虚作假、胡编乱造来争取资金,这不仅不能达到政府投资的初衷,反而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正如有人说,“民声”是政府工作的一面镜子。只有经常照照镜子,才能不断纠正和减少为政之误,更有效地改善民生。同时,“民声”又是最公正的评判。因为老百姓直言不讳的声音,虽不中听却很中肯。期待各地在出台“民生”决策时,多听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少搞拍脑袋工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纳税人的血汗钱用在刀刃上,才能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说到底,能不能听到民声,决不只是民主作风问题,而是执政为民的一个试金石。若不能听到真实的民声,又何来改善民生之为呢?所以我们应当倾听民生,创造一个更和谐的社会。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2012思想汇报:改善民生,请倾听民声
尊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组织:
今天我学习了关于党的十七大党的相关内容。我们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放在了突出位置上。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们中央政府又把投资建设一批民生工程,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就业、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做好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解除群众消费的后顾之忧等事关民生的问题放在重中之重,这充分体现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如何把中央提出的改善民生的好事办好呢?我认为倾听“民声”是重要的前提。
首先倾听“民声”有利于把钱花在刀刃上,避免出现新的形象工程。目前各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投资热情相当的高涨,而数万亿资金这块大蛋糕自然是人人都想分到一块。尽管近几年来不顾实际、乱建形象工程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我们仍需提高警惕。在“4万亿投资”的诱惑下,那些形象工程可能会打着这样或那样的幌子趁机开工,甚至不惜靠弄虚作假、胡编乱造来争取资金,这不仅不能达到政府投资的初衷,反而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正如有人说,“民声”是政府工作的一面镜子。
只有经常照照镜子,才能不断纠正和减少为政之误,更有效地改善民生。同时,“民声”又是最公正的评判。因为老百姓直言不讳的声音,虽不中听却很中肯。期待各地在出台“民生”决策时,多听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少搞拍脑袋工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纳税人的血汗钱用在刀刃上,才能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其次倾听“民声”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民主的决策是怎么来的?非上天赐予,也不是仅凭领导人和专家学者运筹定夺,就能使方略尽善尽美。既为国计和民生大计,其根基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因此,群众声音在任何一项重大决策和举措形成的全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就极可能产生诸如首长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错误行为。
这不仅不会让百姓高兴,也难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目前我国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要求的确十分地迫切。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越是要头脑冷静。如果不顾实际需要,不顾配套能力,不顾客观条件,不顾民声和民意,一窝蜂地上所谓的民生项目,可能会造成内需没有拉动起来,却给中央和地方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遭遇百姓责问。正如温家宝总理11月20日和25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上所强调的,越是在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越是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越是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越是要加强决策的民主监督,以保证“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真正得到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所以,事关群众利益的项目,方案出台前,务必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更何况在真实的民声中,不仅可以了解、体恤群众的困难与疾苦,还可以在急切的民声中,寻找怎样解决当前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利益问题的最佳方案。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说到底,能不能听到民声,决不只是民主作风问题,而是执政为民的一个试金石。若不能听到真实的民声,又何来改善民生之为呢?所以我们应当倾听民生,创造一个更和谐的社会。
汇报人:好范文
第五篇:干部下基层活动情况汇报
蛟河市移民办“干部下基层”走访活动总结
我市“发展上水平,干部下基层”活动启动后,我办即时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贯彻了市“发展上水平,干部下基层”活动精神,并按照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要求,及时作了安排部署,组织干部职工全力推进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我办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重大举措;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行动;是培养锻炼干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对此,我办党组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以求“干部下基层”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以党组书记殷宝库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干部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并由党支部副书记陶金宇负责日常事务。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干部下基层”活动
按照市委要求,注重抓好各阶段工作:一是宣讲好党的方针政策。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释疑解惑、重点讲解等有效方法,重点宣传党在新农村的惠民政策,使党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从而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坚定广大群众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把我市建设成为
现代化经济强市。二是深入调查了解民情民意。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亲身听取群众的呼声,认真记好“民情日记”,把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所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三是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针对基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尤其是在满足群众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上下真功夫、下力气,在带领群众致富,特别是帮助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得实惠。四是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走访过程中,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和各类不稳定因素,做好防范、化解工作。同时,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老百姓家门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注重抓基层、打基础,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干部下基层的重要任务,帮助新农街红光村委会加强农村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对农村党组织的帮带作用,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三、多举措、全方位为民排忧解难
一是送思路上门,帮助群众发展经济。牢牢把握“群众增收”的主题,针对白石山镇平岗村种植烟叶和常胜村种植“三瓜”等经济作
物的优势,因地制宜,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业。把规模种植黄烟、香瓜、蔬菜大棚、地瓜、“姑娘儿”等特色农产品和发展养猪作为经济发展项目,引导群众成立合作社,广开销路,采用“公司+农户”方式,帮助群众发展经济,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二是送技术上门,增强群众致富的本领。我办下基层时为白石山镇的走访户送去了科技书籍,送知识下基层,帮助群众掌握实用技术,提高致富技能。四是送政策上门,解决移民困惑。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办挨家逐户访民情、听民意,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突出宣传“十二五”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扩大广大群众的知晓率。深入农户解惑释疑做工作,消除了群众的误会,澄清群众的模糊认识。五是做好登记,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我办在下基层过程中,认真倾听困难群众和党员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做好记录,为下一步的帮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深入推进活动开展
在走访过程中,摸准了农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我们注重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农村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有针对性的培养群众致富谋发展的主体意识,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原则,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为群众出好谋,划好策,找好路,致好富。通过前阶段的努力,“干部下基层”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突显出的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