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社要闻部大学生实习报告
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我们市里的报社实习,在这宝贵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日报要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随手在桌上拿了份报纸看起来。可是报纸总有看完的时候,无聊加透顶。指导我的老师可能因为有点亲戚的关系对我还是比较热情的,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没有跟其他老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其他老师的不冷不热让我有些压不过气来。在这方面,回家后我有过深刻的反省,但总好像走不出这个关卡。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最好,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
一、对于新闻的敏感性
对于地方媒体记者而言,生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风平浪静的,缺乏冲突的,在平常甚至庸常的生活中去做新闻,似乎是很多记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新闻发现力、判断力显得特别重要。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二、关于新闻题目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三、关于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在写人物通讯周汉高时,经老师指点在通讯的开头部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误将消息的导语强加到通讯上,写成既不像通讯也不像消息的样式,使得通讯的特点完全没有突出出来。通讯不需要把它的每个点都举出例子,要抓住重点来写例子,例子要简短而有力,将通讯的点归纳起来,抓住重点,将不重要的点结合到其他点上,事例要有针对性,且将事例简要归纳,有些事例可以一笔带过,有些事例用典型事例来写。
第二篇:报社要闻部2010年总结
要闻部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要闻部充分贯彻报社领导班子的办报思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舆论宣传,采编人员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宣传报道任务,得到了报社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认可。
一、讲政治,全力以赴做好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2010年,是黄骅市新城建设加速,综合大港建设完成,产业聚集效应显现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重要工作,给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闻部全体工作人员,从讲政治的高度,围绕建设大港口,培育大产业,发展大城市三大任务,除以消息、图片、特写等形式,及时跟踪建设进度,还开辟专栏、组织专题报道等,深入及时传递发展最强音。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黄骅综合大港开航各项宣传活动。
1、为让广大读者及时了解来自建设一线新闻,派出精干记者深入综合大港建设一线,开设“走进综合大港建设工地”专栏,第一时间反映建设者风采、记录大港建设历史。共刊发图片新闻、消息、特写等各类稿件100余篇。
2、在综合大港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后,不断加大对大港建设的报道力度。提前组织策划骨干记者采写“迎接黄骅综合大港通
航系列报道”4篇;派出记者参加黄骅综合大港腹地行采访活动,走访冀中南五市,采写刊发稿件4篇;开航前夕刊发“写在综合大港开航之前”系列报道3篇。
3、按照报社的统一安排,参与开航特刊的制作。搜集建港老照片及资料,完成通版“大港的脚步”的设计、制作;派出记者协助宣传部完成了航拍任务,掌握了大量精彩的第一手航拍照片;在试航前夕组织了两次赴港口集中拍摄活动。
4、开航当天,在其他部门的全力配合下,组成前方报道小组,将黄骅综合大港胜利开航、秦唐沧高层论坛、慰问建设者专场演出等重项活动全面、及时、生动的反映给广大读者。
二是围绕新城建设,开设“发展大城市 建设新黄骅”专栏,使广大群众了解了解旧城区改造的重大意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刊发稿件42篇;及时报道黄骅新城建设进度、成果,城建项目落户开工情况刊发相关稿件30余篇。
三是全力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宣传。报道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关注我市龙头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写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最新进展。
四是结合我市六个领导小组分项工作,着力做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新农村建设、平安黄骅创建等工作的宣传报道。
五是做好2010年黄骅冬枣节的宣传报道。以图片、消息、侧记等形式全面反映冬枣节盛况,特别策划拍摄冬枣节彩报特刊封面图片。
二、围绕中心,为全市改革发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做好各项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的同时,要闻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报道,为黄骅的大发展、快发展,鸣锣开道,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针对渤海海域30年不遇的冰情,围绕抗击冰情推出了《黄骅海事局:船舶在港零等待》《黄骅港力保国家电煤安全运输》《黄骅港积极应对30年来最重冰情》《20天400万吨电煤抢运南方》等4篇报道及两张图片新闻。
二是做好对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的宣传。以大版面、大图片,报道了祭奠活动、《铁骨英魂》发放仪式、刘振起将军回乡等活动,反映了全市人民对英雄先烈的怀念缅怀及以继承先烈遗志建设新黄骅的勇气和决心。
三是为做好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报道,开设“创先争优,科学发展——学英雄、亮旗帜、建功业、促发展”及庆祝建党八十九周年稿件30多篇。
四是对黄骅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以及黄骅经济和社会发展三级干部大会进行了全力报道。
五是对白宝海、郑炳强等英雄群体救人事迹及全市上下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以消息、评论等形式,刊发稿件15篇。
六是发挥优势,积极向上级媒体投稿,扩大我市影响力,今年累计发稿50多篇。
三、贴近群众,加大对民生主题的宣传力度。
今年,要闻部以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生活为目标,以“深入基层月”活动为契机,开展海驿通杯“三贴近”新闻大赛活动,采写了大量自基层一线的报道对滕庄子乡朱里口家具产业发展方向的调研性文章,对吕桥镇下堡村党群一心,创造和谐拆迁的事迹的报道等,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强化学习,努力锻造一支过硬的采编队伍。
报社的发展,报纸的质量是根本。而要提高报纸的质量,必须有采编人员的高素质做保障。一年来,我们坚持业务学习制度,采取骨干讲座、共同座谈等形式,使采编人员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篇: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2011的9月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因此心情很忐忑但也很开心。我明白自己要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还要与报社的老师沟通好,与其他的实习生协调好人际关系,去面对种种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一些小区居民的维权行为由于缺乏组织化的渠道,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组织性力量的有效支持和保护,越来越多地演变成群体性的冲突事件。在我实习的两个月间,老师和我相继报道了“凶吉号码”、“ 治理狗患还应以人为本”、“我区全面贯彻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政策” “ 住宅小区广告收益” “ 民办高校为抢生源乱发录取通知书” “售水机卫生隐患” “巨大保姆市场处于监管“真空”等等与市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变化或问题:房屋拆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教育、医疗、食品等。有新闻性,也有一定深度,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操作多篇调查性报道,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和独立操作深度报道的能力;了解了稿件的制作流程,学会了进行电话连线。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在这样优秀的栏目实习的经历,有幸和几位老师合作,向她们学习。在实习中与老师相处得很融洽,老师给了我许多锻炼的机会和经验指导,对此十分感激。没有采访任务的时候,我就看放在那里的旧报纸,那也是一种学习。
第四篇: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定稿)
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3月23日,我来到特区报业大厦的35层,前来《深圳特区报》商贸组报到。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月24日,这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
我以为她马上就能给我什么采访任务和写稿任务,所以我就坐在商贸组的大沙发上等,结果她也没有怎么理我,只随便交代了我几句,就让我认真看《深圳特区报》,因为她看起来也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匆忙写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该去采访什么?”
她抬眼看看我,没有多说什么,就拿起手头的初稿,让我把它整理成一篇800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书本知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倒金字塔”我在心里对自己嘱咐道,不到一会儿,我就把那800字的消息完成了。“这么快”潘记者很诧异地说。我很自豪的对她说,“这种小稿件写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鸣得意的样子~
几分钟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枪毙”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仔细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
我没有说什么话,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
几天以后,我终于适应了特区报的风格并能正式开始展开工作了,潘记者也没有对我客气,一件件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习,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政府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
感觉在深圳,记者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比较受人尊重,比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访都能赢得不少方便。不过,深圳终究是个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城市,为什么呢~我记得有几次应邀去采访,采访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掏出好几百块钱,说是让我坐车回报社。鬼才相信他们呢,深圳的公交车费、打的费用虽然比全国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钱吧!我死活不要,他们也死活不放过我,没有办法,最后我只拿了100块钱,打的回报社去了。
每个做记者的人在自己的采访经历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访深圳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黄木岗又一村,那是中国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大约2、3个平方公里的地方却住进了十万人之多,他们都是全国各地来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里面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不过总算秩序井然。黄木岗我去了两次。
第一次是查抄“黑”网吧,所谓“黑”就是因为它没有执照和经营许可证,那次是接到行政执法局的要求我作为实习记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云天”的网吧,72台电脑主机和相关配件,6个网吧工作人员。据城管部门的同志说,这家网吧的老板惨了,二三十万的投资全投水缸里去了。我采访那网吧老板的时候,他对偶简直就是声泪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机器啊,就这样被全部没收了。
我知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整治网吧,它只不过诸多被取缔的千万网吧之一而已,但从现场观看的诸多临时住居人员的同情和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来,他们很不高兴,诺大的黄木岗,能够上网的地方不多,而这家“云天”网吧收费低廉设施齐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生活要求……那次采访虽然很成功,但总也感觉不痛快。
实习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点就要去挤公交车,有时候人太多,竟然连公交车的门都挤不进,时常还要被别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时候晚上8点钟还有采访任务;实习的日子同样也是快乐的:让我见识了不少的东西,让我第一次去五星级宾馆里吃了一顿,让我学习了不少事情,让我体味了不少感情,让我结识了一些朋友……
第五篇:2011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2011的9月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因此心情很忐忑但也很开心。我明白自己要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还要与报社的老师沟通好,与其他的实习生协调好人际关系,去面对种种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我被安排到了采访中心部门。负责带我的陈老师告诉我,法治快报就是作一些贴近百姓民生的调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百姓心声。他负责的是民生维权那一板块。本以为老师会慢慢教我,谁知一来就得自己上手,一切自己做。实习第一天就被分配了一个新任务——售水机街头摆放存卫生隐患,自己独立找选题、联系采访、写稿。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搜集售水机在南宁的分布及其工作程序,我的计划是熟悉这种供水方式的管理要求,其日常维护管理和水质卫生安全。我花了半小时,在网站上搜寻了许多活净水站信息。我开始了解无人服务自营业的售水机的一系列知识,了解它的构成,了解它的国内与国外市场行情等。第二阶段,我需要做一份市场调查和分析。我在西大东门和秀灵路不同地点售水机附近采访了各年龄层和职业的市民以及他们的态度。接下来是生产厂家负责人和卫生部门调查了解,我寻找了自治区卫生食品监督所有关人员,请他们谈谈如何加强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督等,这些实质性的内容是以往学校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相当宝贵。在发给老师看后,还得到了他的赞赏。
近年来,一些小区居民的维权行为由于缺乏组织化的渠道,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组织性力量的有效支持和保护,越来越多地演变成群体性的冲突事件。在我实习的两个月间,老师和我相继报道了“凶吉号码”、“ 治理狗患还应以人为本”、“我区全面贯彻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政策” “ 住宅小区广告收益” “ 民办高校为抢生源乱发录取通知书” “售水机卫生隐患” “巨大保姆市场处于监管“真空”等等与市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变化或问题:房屋拆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教育、医疗、食品等。有新闻性,也有一定深度,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操作多篇调查性报道,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和独立操作深度报道的能力;了解了稿件的制作流程,学会了进行电话连线。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在这样优秀的栏目实习的经历,有幸和几位老师合作,向她们学习。在实习中与老师相处得很融洽,老师给了我许多锻炼的机会和经验指导,对此十分感激。没有采访任务的时候,我就看放在那里的旧报纸,那也是一种学习。
在报社实习的2个月里,我总共发表了20多篇新闻作品,这段实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虽然一开始不适应,因为大家的工作进度都很快,效率都很高,凡事都要尽快做完,紧接着又是另一个任务。在两个星期后,我才慢慢适应,也慢慢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相信这对我将来的发展一定是有好处的。另外我感到所学的知识相当不足,以我现在的水平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参加工作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想象和现实确实有差距,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的我真的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工作的忙碌、心态的调整、与人交往、沟通技巧等等。再者,我认识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达到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平衡和良性互动,不但需要一个民主、法治的政府权威;也需要广泛的社会自治与合作网络。这将有利于有效地组织起公民社会的分散性管理力量,保障公民的正当权益,以及化解无可避免的社会矛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摆在记者面前的维权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懈怠。最后,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触,我深深的体会到记者这个职业的光荣与使命,让我懂得了我们要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去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