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3 11:2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

第一篇: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

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

2004年6月,我参加团组赴台湾公务交流,有机会考察了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福建省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和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做了一些思考。这里将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提出来,谨供参考。

一、台湾旅游业发展概况

台湾的旅游业是从1956年起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近半个世纪来,依次经历了外国人来台观光、民众出岛观光和民众岛内观光三个重点发展阶段,现已实现入境旅游(“境”特指关境,下同)、出境旅游和岛内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但是,台湾基本上属于旅客产出地区,出境旅客多于入境旅客,观光收益逆差较大。总体而言,台湾旅游业落后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其入境游客接待量占全球出境游客人数的0.33%,观光收益约占全球观光收益的2.5%。目前,台湾正实施“二十一世纪发展观光新战略”,力图打造“观光之岛”,争取一跃成为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各旅游企业也使出浑身解数“深耕旅游业”,以使台湾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令人耳目一新。

(一)产业地位与产业政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当局首次把旅游业列入九项“施政重点”,标志着旅游业被正式认定为一项产业。但是,台湾长期以来靠发展制造业支撑经济,旅游业实际上一直没能受到充分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旅游业的产业主导政策,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实际产业地位。近几年,随着制造业向岛外转移和经济的持续低迷,当局才逐渐把目光转移到旅游业上面,扭转以往“以工业经济为帅”,改以“观光产业为主,使观光成为新兴产业的火车头”,出台了“振兴观光五大施政重点”,实施了“观光客倍增计划”(列为“国家”发展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为此,当局制定了不少重点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今年开始实施“外籍旅客购物退税”制度,以塑造“购物之岛”新形象,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

(二)旅游资源开发

台湾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自然旅游资源最为突出,复杂奇特的地貌景观、变化多端的气候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使得台湾像一座海上大公园,从清代开始便有“八景十二胜”之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自然风景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许多主题公园或乐园如剑湖山、九族文化村等相继被开发出来。台湾还日渐重视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建筑、民间艺术、民俗风土、特色美食等的开发,使其与自然景观融合一起,充分体现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色。此外,旅游资源的开发范畴不断向都会景观、工农业生产景观、科技园区、博物馆、展览馆等延伸,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台湾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较为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如推行“生态保育、环境永续”理念,制定并实施了“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辅导旅游业界推广生态旅游,建立观光资源退场与养息机制、观光环境监测机制等,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旅游产业发展

台湾旅行社成长的分水岭是当局1979年开放民众出境观光,并于次年开放台湾人民赴大陆观光,旅行社的数量迅速发展,业务经营范围更加扩大。截至2003年,全台湾旅行社共计1923家,从业人员40740人。但台湾的旅行社存在家数多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近年来,台湾景气持续低迷,旅行社恶性削价竞争、裁员和减薪频繁,倒闭的也有不少,目前正是重整旅行社行业的时候。

台湾旅游饭店依规模与设备分为国际观光旅馆与一般观光旅馆。截至2003年底,台湾计有国际观光旅馆62家、客房18776间,一般观光旅馆25家、客房3120间。旅馆业平均住房率在60%左右,总营业收入每年约有300多亿元台币,从业人员19853人。近十年来,台湾旅馆业朝向国际化发展,饭店等级不断提高,新建的饭店多是四、五星级的国际观光旅馆,出现了福华、长荣等连锁经营的本岛大型饭店集团。

台湾的旅游景点景区星罗棋布,全岛观光游憩区共计279处,较具代表性的有100处左右。这些景点景区的经营管理因行政体制隶属不同,分为“国家”风景区(12处)“国家”公园(6处)、“国家”森林游乐园(16处)、“国家”农场、自然保留区和保护区以及县、市级风景区等。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山、阳明山、太鲁阁、垦丁、东部海岸等处景区的开发已具有世界级水准。

(四)旅游市场

入境旅游方面,根据台湾观光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台湾入境旅游人数1989年突破200万人次,到2002年达到2726411人次,2003年受伊战、SARS疫情影响,入境旅游人数负增长24.5%,说明入境旅游市场增长速度十分缓慢。与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如香港、泰国、新加坡、韩国、印尼等相比,到访台湾的国际旅客数明显偏少。例如与香港比较,台湾的面积与人口远多于香港,旅游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毫不逊色,但赴台湾的游客仅相当于香港的20%。究其原因,与台湾只满足于民众岛内休闲的功能,长期忽视开发赴台的旅游市场有很大关系。

出境旅游方面,台湾于1979年开放出境观光旅游,到2002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750.7万人次,23年间增长500倍。2000年以来,每年台湾民众出境率超过20%,平均每人出境次数0.4次左右、停留天数约10天。可见相较于成长缓慢的入境旅游,台湾的出境旅游成长却是猛烈的。如此大量的出境情况,造成了每年旅游外汇逆差约23亿美元。由于近年来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和两岸贸易的增长,台湾每年出境旅游人次有近五成前往港澳或经由港澳进入大陆。

台湾岛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依据台湾观光局2001年的《旅游状况调查》中估算,岛内游客人次为9745万人次,旅游总花费约台币2417亿元,民众出游率为86.1%,平均每人出游5.26次,平均停留天数1.7天,平均到访据点数1.5个,每人每次旅游花费台币2840元。除了平均每人每天花费、停留天数和到访据点数略有降低外,其他指标都是增长的,显示出岛内旅游市场有持续增长的相当潜力。

二、对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综观台湾旅游业发展的历程,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当局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较强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实施重点扶持措施,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从2003年开始,当局针对60万公务员实行“国民旅游卡”制度,当年即创造了近800亿元台币的岛内旅游消费额。

2、加强行业管理,一方面通过完善旅游业行政管理机构,建立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体制,另一方面通过法令法规的颁布,加强对旅游企业经营的宏观管理。

3、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建设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近年来当局加大对观光巴土路线、环岛列车、旅游资讯服务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当局还实行公私并进,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旅游业的政策,中长期贷款与投资由当局和公营机构执行,较短期投资则多鼓励私人投资,由旅游管理部门给予辅导。

二是科学规划和精心开发,把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1、科学规划,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局就邀请国际著名专家来台考察旅游资源,编制了“台湾地区观光事业综合性开发计划”,将全台旅游资源分区分类分级开发与管理。最近又实施了“套装旅游线路整备机制”和“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和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入境观光的需要。

2、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深度开发各种特色旅游和精品旅游,如银发族之旅、青年旅游。高尔夫球之旅、自驾旅游等“精致之旅”,小火车怀旧之旅、花卉生态农特产之旅、原住民传统祭典之旅、温泉之旅、潜水之旅等主题旅游,提高旅游的品位。

3、不断创新,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的种类结构明显优于我省。

三是大力开展宣传促销。当局较重视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如制定“国际观光宣传推广计划”,邀请知名媒体、旅游作家与旅游业者赴台考察、采访报道;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旅客推介旅游线路、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据统计在讲华语的大中华圈内,台湾旅游业的e化率居首位。

四是在加强联合中求发展。近年来,台湾旅游业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了行业内外部的合作。例如,岛内的航空公司、饭店与旅行社间密切配合,形成共进退的合作伙伴关系。旅游业与其它行业、部门间的联合,则进一步拓宽了市场,产生协同发展的效应。由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兴产业———休闲农业就是成功的范例,目前台湾休闲农场每年接待岛内游客达1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4.4%。

随着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高度重视。最近,省委卢展工书记明确指出,今后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要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相呼应、相衔接,把旅游业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抓。

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势头很好,存在许多新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2003年我省接待境外游客人数已被江苏、浙江两省赶上并超过,从长期保持的全国第四位落到第六位。总体上看,我省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如果用一个产业的综合指标来衡量,我省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与一些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旅游开发水平低,缺乏大手笔项目和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满足不了现代游客的多种需求;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市场知名度不高;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象突出,龙头企业寥寥无几;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瓶颈”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走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道路

政府主导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发展道路。针对我省实际,要加快政府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各个旅游重点发展市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领导,解决目前存在的旅游管理条块分割、各为其主、力量分散的问题,形成“政府主导、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新格局。政府要有重点地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特别是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上要设立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在旅游公共品建设方面要从财政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要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旅游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大型旅游集团,真正处理好“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二者间的关系。

(二)高标准规划和开发旅游

我省旅游业要以市场和竞争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抓好旅游规划和开发两大环节。首先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旅游,着力解决我省规划滞后问题。旅游规划要全省“一盘棋”,各市、县(区)以及重点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要与全省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避免各唱各的调,形成协调、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我省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分散状态,缺乏大型化、综合性、高档次并在全国范围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拳头产品,建议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具体讲,要适应现代旅游市场要求,重新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在“三大旅游中心”和“五区两带”有选择地扶持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真正大手笔的重点旅游项目,力求形成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品牌,带动我省旅游产品的整体升级换代。要重视旅游的深度开发,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多开发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兼备的旅游项目;扶持建设一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型旅游产品,优化我省的旅游产品结构。

(三)充分重视福建旅游业的整体营销

开展区域旅游整体营销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省应集中力量宣传福建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提高我省旅游业的知名度。要创新市场促销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行整体联动营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灵活开展旅游促销,不断开拓客源市场,特别要加快旅游业信息化进程,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构建全省统一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建议定期举办中国(厦门)国际旅游节,使之成为宣传推介福建旅游业,对接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的一大平台。

(四)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和大联合的战略

我省今后要加强景点景区、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之间的协作,做大旅游产业集群;还要借助旅游业与其它行业的相互合作、渗透,延长产业链,使各种资源产生叠加效应,解决我省旅游“六要素”中购物和娱乐消费偏低的问题,提高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区域联合的战略,拓展省内、省际、国际三大旅游合作圈。首先要在全省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淡化行政区域界限,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福建旅游业还要逐步联合珠三角、长三角旅游区,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以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三、关于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的建议

福建与台湾一海之隔,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着割不断的血缘亲情。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文化传承、经济贸易联系,福建省都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最密切的省份,这种联系既是闽台旅游合作的基础,也客观上促进了闽台两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集合体的发展。

正如福建省领导所指出的,对台旅游是福建的突出优势,要把对台旅游放在突出战略位置来抓,建设闽台旅游合作区。加快闽台旅游合作区建设步伐,是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战略举措的呼应,对促进福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旅游强省目标,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于台湾当局未全面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两岸间也尚未实现直接通航,所以目前的闽台旅游主要以台胞的来闽旅游为主,呈现的是有限的单向旅游特征。但是应该看到,全面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和两岸直航是大势所趋,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在岛内调研时,体会到台湾旅游业者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有着迫切期待,他们正在积极呼吁台湾当局早日开放大陆居民台湾游,同时也已开始与大陆同行频繁接触,进行先期布局。例如始于1998年、每年举办一届的海峡两岸旅游同业联谊会活动。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业界人士前来参加。因此,我省应对闽台旅游合作区尽早作出实质性的规划、布局和分步骤建设,努力促进闽台旅游业双向互动发展。

闽台旅游业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区域旅游协作体系,实现两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达到互利共荣目的。

(一)战略协作

战略协作是闽台旅游合作区的高级形式,是更具长远和实质意义的协作关系。加强闽台旅游业的战略协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点考虑:一是呼应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把福建建设成为对台旅游双向合作的先行区、示范区,台湾同胞赴大陆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以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集散地。二是上承浙苏沪,下连粤港澳,携手海峡对岸,构筑两岸四地区域性旅游合作体,使之成为大中华旅游圈重要的组成板块。三是在WTO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框架内,建立大陆与台港澳间旅游资源共享、旅游投资优势整合机制,突破人员进出障碍和贸易壁垒,构筑中国区域自由贸易区,共同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

(二)资源与产品开发协作

资源与产品开发协作着重体现在联合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旅游市场需求特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发旅游资源,合作建立适应于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从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角度,为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台湾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必要对沿用多年的对台旅游产品进行调整和更新,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对台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巩固寻根探亲旅游和宗教旅游名牌产品。通过二度开发深入挖掘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来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力求内容更丰富些,形式更活泼些,促销上针对性更强些。二是发展度假旅游产品。近年来,台湾外出旅游者的构成中,度假旅游者的比重逐年上升。要加快武夷山、湄洲岛这两个在台湾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步伐,着重建成适合度假的大型休闲娱乐综合配套设施,关键是主题要鲜明,内容要充实,档次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开发多元化的对台特色、专项旅游项目,如生态、文化、商务、会展旅游产品和主题公园(乐园),美食、保健、修学、节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专题旅游,以适应出游能力强的新一代旅游者的需求。

政府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更多的台资投入到我省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中,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同时引进台湾旅游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

(三)客源市场协作

首先是闽台两地一级客源的互送。按照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周边市场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要争取的重点。我省总人口数3470多万,台湾(包括金门、马祖等岛屿)总人口数2300多万,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加上血缘亲情和区位上的临近,十分有利于互为目的地双向旅游流的形成。其次是闽台两地二级客源(主要是入境的境外旅游者)的互送。据统计,台湾近几年每年平均接待境外旅游者240.04万人次,我省接待境外旅游者(不包括台湾同胞)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已接近年接待100万人次。如果能够加强客源的协作,互送游客,对闽台两地来说这一部分是具有相当潜力的客源市场。第三,协作开拓国际客源市场。两地在整合各自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可共同组合、包装整体旅游产品,形成“闽台旅游”品牌,联合开展对国际市场的促销,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第一步,两地可利用各种媒介进行相互间的对等宣传促销,在协作区域内增强影响力,培育市场增长点,在此基础上联手开展针对区域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树立旅游合作区的整体形象。

(四)业内交流与协作

一是继续开展闽台旅游互访考察,加强闽台旅游企业界、行业协会间的民间合作,争取互设旅游办事机构。二是成立闽台旅游联谊会,定期在两地间轮办会议,建立稳定的业内联系渠道,达到加强联谊。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促成交易的目的。三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合作建立“闽台旅游资讯网”,互相交换旅游资讯,包括闽台旅游的基础资料、电子地图等,营造共同的宣传平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线路交通介绍、酒店预定、票务预定等便捷服务,为今后实现旅游电子交易打好基础。

当前合作的重点应是争取尽早实现福建与金门、马祖和澎湖的海上直航双向旅游,以闽港台旅游合作协议为基础,以每年轮流举办一次的“闽港台旅游推介会”为契机,进行联合促销、互送客源、业内交流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作者单位:台盟泉州市委员会)

参考文献:

①唐俊雅:《建立多元化的闽台区域旅游协作体系》(J),《世界地理研究》,2002,3。

②陈元勇:《台湾旅游观光业的发展概述》(J),《福建社科情报》,2003,4。

第二篇: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

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

2004年6月,我参加团组赴台湾公务交流,有机会考察了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福建省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和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做了一些思考。这里将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提出来,谨供参考。

一、台湾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地位与产业政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当局首次把旅游业列入九项“施政重点”,标志着旅游业被正式认定为一项产业。但是,台湾长期以来靠发展制造业支撑经济,旅游业实际上一直没能受到充分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旅游业的产业主导政策,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实际产业地位。近几年,随着制造业向岛外转移和经济的持续低迷,当局才逐渐把目光转移到旅游业上面,扭转以往“以工业经济为帅”,改以“观光产业为主,使观光成为新兴产业的火车头”,出台了“振兴观光五大施政重点”,实施了“观光客倍增计划”(列为“国家”发展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为此,当局制定了不少重点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今年开始实施“外籍旅客购物退税”制度,以塑造“购物之岛”新形象,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

(二)旅游资源开发

台湾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自然旅游资源最为突出,复杂奇特的地貌景观、变化多端的气候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使得台湾像一座海上大公园,从清代开始便有“八景十二胜”之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自然风景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许多主题公园或乐园如剑湖山、九族文化村等相继被开发出来。台湾还日渐重视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建筑、民间艺术、民俗风土、特色美食等的开发,使其与自然景观融合一起,充分体现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色。此外,旅游资源的开发范畴不断向都会景观、工农业生产景观、科技园区、博物馆、展览馆等延伸,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台湾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较为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如推行“生态保育、环境永续”理念,制定并实施了“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辅导旅游业界推广生态旅游,建立观光资源退场与养息机制、观光环境监测机制等,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旅游产业发展

台湾旅游饭店依规模与设备分为国际观光旅馆与一般观光旅馆。截至2003年底,台湾计有国际观光旅馆62家、客房18776间,一般观光旅馆25家、客房3120间。旅馆业平均住房率在60%左右,总营业收入每年约有300多亿元台币,从业人员19853人。近十年来,台湾旅馆业朝向国际化发展,饭店等级不断提高,新建的饭店多是四、五星级的国际观光旅馆,出现了福华、长荣等连锁经营的本岛大型饭店集团。

(四)旅游市场

出境旅游方面,台湾于1979年开放出境观光旅游,到2002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750.7万人次,23年间增长500倍。2000年以来,每年台湾民众出境率超过20%,平均每人出境次数0.4次左右、停留天数约10天。可见相较于成长缓慢的入境旅游,台湾的出境旅游成长却是猛烈的。如此大量的出境情况,造成了每年旅游外汇逆差约23亿美元。由于近年来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和两岸贸易的增长,台湾每年出境旅游人次有近五成前往港澳或经由港澳进入大陆。

二、对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综观台湾旅游业发展的历程,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二是科学规划和精心开发,把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1、科学规划,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局就邀请国际著名专家来台考察旅游资源,编制了“台湾地区观光事业综合性开发计划”,将全台旅游资源分区分类分级开发与管理。最近又实施了“套装旅游线路整备机制”和“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和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入境观光的需要。

2、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深度开发各种特色旅游和精品旅游,如银发族之旅、青年旅游。高尔夫球之旅、自驾旅游等“精致之旅”,小火车怀旧之旅、花卉生态农特产之旅、原住民传统祭典之旅、温泉之旅、潜水之旅等主题旅游,提高旅游的品位。

3、不断创新,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的种类结构明显优于我省。

三是大力开展宣传促销。当局较重视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如制定“国际观光宣传推广计划”,邀请知名媒体、旅游作家与旅游业者赴台考察、采访报道;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旅客推介旅游线路、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据统计在讲华语的大中华圈内,台湾旅游业的e化率居首位。

四是在加强联合中求发展。近年来,台湾旅游业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了行业内外部的合作。例如,岛内的航空公司、饭店与旅行社间密切配合,形成共进退的合作伙伴关系。旅游业与其它行业、部门间的联合,则进一步拓宽了市场,产生协同发展的效应。由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兴产业———休闲农业就是成功的范例,目前台湾休闲农场每年接待岛内游客达1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4.4%。

随着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高度重视。最近,省委卢展工书记明确指出,今后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要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相呼应、相衔接,把旅游业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抓。

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势头很好,存在许多新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2003年我省接待境外游客人数已被江苏、浙江两省赶上并超过,从长期保持的全国第四位落到第六位。总体上看,我省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如果用一个产业的综合指标来衡量,我省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与一些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旅游开发水平低,缺乏大手笔项目和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满足不了现代游客的多种需求;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市场知名度不高;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象突出,龙头企业寥寥无几;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瓶颈”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走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道路

政府主导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发展道路。针对我省实际,要加快政府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各个旅游重点发展市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领导,解决目前存在的旅游管理条块分割、各为其主、力量分散的问题,形成“政府主导、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新格局。政府要有重点地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特别是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上要设立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在旅游公共品建设方面要从财政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要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旅游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大型旅游集团,真正处理好“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二者间的关系。

(二)高标准规划和开发旅游

我省旅游业要以市场和竞争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抓好旅游规划和开发两大环节。首先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旅游,着力解决我省规划滞后问题。旅游规划要全省“一盘棋”,各市、县(区)以及重点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要与全省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避免各唱各的调,形成协调、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我省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分散状态,缺乏大型化、综合性、高档次并在全国范围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拳头产品,建议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具体讲,要适应现代旅游市场要求,重新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在“三大旅游中心”和“五区两带”有选择地扶持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真正大手笔的重点旅游项目,力求形成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品牌,带动我省旅游产品的整体升级换代。要重视旅游的深度开发,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多开发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兼备的旅游项目;扶持建设一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型旅游产品,优化我省的旅游产品结构。

(三)充分重视福建旅游业的整体营销

开展区域旅游整体营销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省应集中力量宣传福建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提高我省旅游业的知名度。要创新市场促销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行整体联动营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灵活开展旅游促销,不断开拓客源市场,特别要加快旅游业信息化进程,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构建全省统一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建议定期举办中国(厦门)国际旅游节,使之成为宣传推介福建旅游业,对接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的一大平台。

(四)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和大联合的战略

我省今后要加强景点景区、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之间的协作,做大旅游产业集群;还要借助旅游业与其它行业的相互合作、渗透,延长产业链,使各种资源产生叠加效应,解决我省旅游“六要素”中购物和娱乐消费偏低的问题,提高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区域联合的战略,拓展省内、省际、国际三大旅游合作圈。首先要在全省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淡化行政区域界限,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福建旅游业还要逐步联合珠三角、长三角旅游区,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以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三、关于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的建议

福建与台湾一海之隔,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着割不断的血缘亲情。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文化传承、经济贸易联系,福建省都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最密切的省份,这种联系既是闽台旅游合作的基础,也客观上促进了闽台两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集合体的发展。

正如福建省领导所指出的,对台旅游是福建的突出优势,要把对台旅游放在突出战略位置来抓,建设闽台旅游合作区。加快闽台旅游合作区建设步伐,是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战略举措的呼应,对促进福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旅游强省目标,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于台湾当局未全面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两岸间也尚未实现直接通航,所以目前的闽台旅游主要以台胞的来闽旅游为主,呈现的是有限的单向旅游特征。但是应该看到,全面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和两岸直航是大势所趋,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在岛内调研时,体会到台湾旅游业者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有着迫切期待,他们正在积极呼吁台湾当局早日开放大陆居民台湾游,同时也已开始与大陆同行频繁接触,进行先期布局。例如始于1998年、每年举办一届的海峡两岸旅游同业联谊会活动。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业界人士前来参加。因此,我省应对闽台旅游合作区尽早作出实质性的规划、布局和分步骤建设,努力促进闽台旅游业双向互动发展。

闽台旅游业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区域旅游协作体系,实现两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达到互利共荣目的。

(一)战略协作

战略协作是闽台旅游合作区的高级形式,是更具长远和实质意义的协作关系。加强闽台旅游业的战略协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点考虑:一是呼应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把福建建设成为对台旅游双向合作的先行区、示范区,台湾同胞赴大陆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以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集散地。二是上承浙苏沪,下连粤港澳,携手海峡对岸,构筑两岸四地区域性旅游合作体,使之成为大中华旅游圈重要的组成板块。三是在wto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框架内,建立大陆与台港澳间旅游资源共享、旅游投资优势整合机制,突破人员进出障碍和贸易壁垒,构筑中国区域自由贸易区,共同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

(二)资源与产品开发协作

资源与产品开发协作着重体现在联合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旅游市场需求特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发旅游资源,合作建立适应于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从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角度,为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台湾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必要对沿用多年的对台旅游产品进行调整和更新,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对台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巩固寻根探亲旅游和宗教旅游名牌产品。通过二度开发深入挖掘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来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力求内容更丰富些,形式更活泼些,促销上针对性更强些。二是发展度假旅游产品。近年来,台湾外出旅游者的构成中,度假旅游者的比重逐年上升。要加快武夷山、湄洲岛这两个在台湾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步伐,着重建成适合度假的大型休闲娱乐综合配套设施,关键是主题要鲜明,内容要充实,档次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开发多元化的对台特色、专项旅游项目,如生态、文化、商务、会展旅游产品和主题公园(乐园),美食、保健、修学、节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专题旅游,以适应出游能力强的新一代旅游者的需求。

政府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更多的台资投入到我省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中,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同时引进台湾旅游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

(三)客源市场协作

首先是闽台两地一级客源的互送。按照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周边市场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要争取的重点。我省总人口数3470多万,台湾(包括金门、马祖等岛屿)总人口数2300多万,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加上血缘亲情和区位上的临近,十分有利于互为目的地双向旅游流的形成。其次是闽台两地二级客源(主要是入境的境外旅游者)的互送。据统计,台湾近几年每年平均接待境外旅游者240.04万人次,我省接待境外旅游者(不包括台湾同胞)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已接近年接待100万人次。如果能够加强客源的协作,互送游客,对闽台两地来说这一部分是具有相当潜力的客源市场。第三,协作开拓国际客源市场。两地在整合各自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可共同组合、包装整体旅游产品,形成“闽台旅游”品牌,联合开展对国际市场的促销,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第一步,两地可利用各种媒介进行相互间的对等宣传促销,在协作区域内增强影响力,培育市场增长点,在此基础上联手开展针对区域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树立旅游合作区的整体形象。

(四)业内交流与协作

一是继续开展闽台旅游互访考察,加强闽台旅游企业界、行业协会间的民间合作,争取互设旅游办事机构。二是成立闽台旅游联谊会,定期在两地间轮办会议,建立稳定的业内联系渠道,达到加强联谊。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促成交易的目的。三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合作建立“闽台旅游资讯网”,互相交换旅游资讯,包括闽台旅游的基础资料、电子地图等,营造共同的宣传平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线路交通介绍、酒店预定、票务预定等便捷服务,为今后实现旅游电子交易打好基础。

当前合作的重点应是争取尽早实现福建与金门、马祖和澎湖的海上直航双向旅游,以闽港台旅游合作协议为基础,以每年轮流举办一次的“闽港台旅游推介会”为契机,进行联合促销、互送客源、业内交流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作者单位:台盟泉州市委员会)

参考文献:

①唐俊雅:《建立多元化的闽台区域旅游协作体系》(j),《世界地理研究》,2002,3。

②陈元勇:《台湾旅游观光业的发展概述》(j),《福建社科情报》,2003,4。

第三篇:旅游业考察报告

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11月22日至11月26日,旅游考察组远赴淳安、富阳、桐乡、上海佘山、江宁汤山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大家深切地感到我县旅游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他们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五地旅游业基本情况

千岛湖旅游资源丰富,共有8大类23亚类181种基本类型238个旅游资源单位,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达到29个。千岛湖水域面积573平方公里,属国家Ⅰ级水体。湖区拥有大小岛屿1078个,湖区森林覆盖率达93%。2009年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50万人,其中,接待境外游客5.39万人,全年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5亿元。

富阳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3家、“浙江省星级乡村旅游点” 3处。今年以来,积极打造“运动休闲之城”,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富春江运动节”,荣获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运动休闲示范区称号,永安山建有国家级滑翔伞训练基地。200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4.5亿元,接待国内游客550万人次。

桐乡拥有AAAAA级景区1个、AAA级景区1个、AA级景区5个,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607.3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5.76万 1

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36亿元。单单乌镇景区就接待游客331.8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61亿元。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4.08平方公里,开发定位是“休闲度假,回归自然”。度假区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从单一观光型转向综合服务型。

汤山温泉度假区,东距南京约29公里,以温泉著称,是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现在有泉眼8个,水质洁净透明,水温50—60℃。

二、五地旅游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一)重视营造发展大旅游的良好氛围和条件。“营造大氛围,打造大品牌,开发大旅游,构筑大产业,实现大发展。”成为这些地区的共同愿望。一是思路明确,特色鲜明。五地的做法,都是在充分分析自身优势的的基础上,深挖内涵,找准定位,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业。淳安千岛湖,提出建设国内首选、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胜地,注重生态的保护和重大休闲度假项目的引进工作,除原有的优势环保工业外,基本上不发展第二产业;富阳,提出构建华东健身房,打造运动休闲之城,将旅游的概念宽泛到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并以此统揽全市的城乡建设、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社区建设等各个方面;松江,以佘山国家级度假区为抓手,提出打造“国际都市旅游度假基地”的奋斗目标,着重发展国际高端的休闲度假酒店别墅和高科技主题公园,退二进三,取消工业用地,限制工业企

业的扩张发展;桐乡市以乌镇旅游为重点,着力发展故居游及民俗文化游;汤山温泉依托自身的温泉资源,着力发展以健康游、休闲游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业。二是机构健全,形成合力。各地在旅游发展上,组织机构健全,并十分注重组织机构的权限设置,理清关系,明确职责。较为突出是佘山度假区和汤山温泉度假区,两地景区开发管委会在完成景区开发后,将管理职责移交当地政府,有效的避免了行政上的多头管理。为了突出旅游业的重要地位,五地的各级各部门均积极配合支持旅游业发展,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安排、项目立项审批等方面均优先支持旅游项目建设,在城镇规划与建设、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均服从服务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等等。三是引导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佘山度假区在开发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促进城乡一体化;汤山温泉度假区着力支持和发展“农家乐”项目,让农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得到受益等等。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广泛参与旅游业,使群众自觉支持发展旅游业,维护景区秩序,遵守有关规定,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重视加大旅游资金投入。一是注重政府性投入。如上海佘山度假区和南京汤山度假区,都十分注重对景区的投入,在充分分析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大投入带动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实行以政府投入带动城市发展,政府对土地资源

实行高度的垄断,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在土地出让时,将土地出让金划归景区开发部门,以利于开发部门的再投资,方便融资。二是注重招商引资。大产业需要大项目支撑,大项目需要大招商引进,大招商需要优惠条件。五地在旅游业发展中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赢利模式和招商引资政策,成效明显。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项目﹢房产”的形式引进了占地1000多亩的欢乐谷、两个世界锦标赛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和即将上马的四个五星级酒店;淳安千岛湖以“酒店﹢房产”的形式引进一个投资60多亿元的旅游经济综合体、两个高尔夫球场和九个五星级酒店;江宁汤山度假区以“旅游﹢商贸”的形式引进了三大品牌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0多亿元;桐乡乌镇以51%的股份引进中青旅集团,开发出乌镇二期西栅景区,不仅使景区成功转型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景区上市和模式输出等资本扩张创造了条件。

(三)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五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肯花大力气,敢花大力气,善花大力气。淳安千岛湖以不见土,不露石的标准,开展对山体的绿化,在水体保护上,对引入当地的企业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到位,确保库区水体的高度纯净。上海佘山度假区在注重保护和改进好原有的山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政府投资,林业负责,林场实施的方式,对裸露的山体进行绿化。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技术整改,并停止

新企业用地的审批,以降低污染,保护和改善了当地的环境,确保青山、绿水、蓝天,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

(四)重视文化旅游建设。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产生倍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桐乡在着力开发乌镇游的同时,深入开发名人故居游,深挖民俗文化游,开发了茅盾故居、丰子恺故居等文化名人故居游,除了在乌镇景区内突出民俗文化外,区内的福严寺,石门桂花村等地都极具历史沉淀,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南京汤山温泉度假区在开发温泉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当地文化内涵的挖掘,以温泉带动文化游的发展,以文化游促进温泉游的发展,比如对当地明代文化遗迹、南北朝文化遗迹、民国文化遗迹的深入开发。

三、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着眼大目标。我县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已经清晰。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旅游的意识,坚定加快发展旅游的信心,以全景区的理念,把社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集聚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来,加快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

(二)建立大体制。以省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格局

相匹配的风景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简称旅委),统筹协调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完善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制度,形成领导牵头、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行业形象、协调各方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推进大项目。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采用政策性融资的办法,以景区土地出让金、景区门票收入等做质押贷款,解决资金制约的问题,大幅增加投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不断丰富产品内涵,提升产品层次,早日建成一批精品旅游产品。开展AAAAA景区创建工作,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游客中心、旅游专用道建设和县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在土地指标审批、路网规划、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上对重点区域实行重点倾斜。

(四)强化大营销。按照“立足浙江、主攻苏沪、开发闽赣”的市场定位和“政府做品牌,企业做市场”的原则,不断优化旅游市场运作机制。深化以政府为主导,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共同参与的新媒体营销工作模式,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加大我县旅游产品网上销售力度,积极拓展新形势下旅游营销新渠道。充分发挥区域内主要旅游城市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的模式与方法,加强线路合作、营销合作、品牌合作,合力打造精品线路、强势品牌,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五)营造大环境。以无障碍诚信旅游区建设为载体,健全以政府诚信、旅游企业诚信和旅游个人诚信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建立公平互赢的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加强行业以及地方间信息化协作,推进旅游咨询、游览、通行、维权、消费的无障碍建设;推行“旅游接待推荐单位”制度,逐步形成完整科学的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优化旅游的信用环境。以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加大对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重点做好流域两岸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优化旅游的生态环境。完善旅游资源保护、市场秩序监管、企业规范经营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建立旅游环境监测体系,监控各景区、宾馆、饭店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情况,优化旅游的法治环境。

第四篇:台湾考察报告

温暖台湾行,追寻教育梦

天门市岳口镇天南初级中学 刘名胜

应台湾新北市心悦全人教育协会邀请,我们湖北省卓越工程校长培训团成员到台湾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教育交流活动。此行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今天,在这里与各位同行分享台湾之行的感悟。

我们先看台湾12年国民教育的图表,对台湾基础教育作一个初略的了解:

12年国民教育包括国小6年、国中(初中)3年和高中职3年。3到6岁为幼稚教育,学生可自由入学;国民教育是就近入学。国民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儿童身心、灌输伦理道德及生活教育,以造就人格健全的公民为目标,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主导信息社会的高素质现代化综合人才。

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 “政府”办学;二是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办学;三是“政府”建设,民间管理。

台湾的国民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传统、现代与前瞻性兼顾,人文、社会与技能均衡发展,乡土、国家和世界意识并重。

台湾教育采用“校长遴选、教师遴聘”方法,规范教师队伍的管理。

校长遴选的具体方式:各县市设置遴选委员会,遴选委员会由教育行政机构代表、教师代表及社会公正人士组成。遴选委员会先对校长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实地查访,再进行笔试、口试、面谈,最后交家长及学校教师的评议,通过后方能入选。校长的任期一般为4年,校长的职能主要是服务性的,而不是一种权力,学校的重大事务,均由专门的委员会讨论审议。

教师遴聘则由各校设置的教师评审委员会讨论、审查,通过后再提交校务会,决定教师的初聘、续聘、长期聘任、解聘。每个岗位常都有数十倍候选人竞聘,教师在台湾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教师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职业”。

台湾基础教育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没有围墙的校园

台湾学校与我们内地的学校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没有围墙。

学校没有围墙也说明了三点:一是当地社会治安良好;二是低围墙折射出台湾民众的高素质;三是学校的品质优良、透明度高、开放性强,能随时随地接受公众的检验与监督。

在内地,学闹事件偶有发生,学校管理较为封闭。在台湾,却倡导“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当学校管理在家长眼里更透明化时,当家长把学校当成孩子另一个家时,当孩子把社区作为另一个学校时,我想,当下让教育管理者头疼的学闹事件一定会减少,家校社区关系一定会更和谐,学生、家长和老师一定会更快乐!

二是50人的微型学校

在台湾,2000人的学校属于大型学校,还有很多不足50人的微型学校。50人的微型学校规划建设也非常合理,各校不仅有胶田径场、标准篮球场,还有室内体育活动室、音乐、美术教室以及各类辅助教室。台湾地区对国民教育投入大,均衡教育落到了实处。

三是可触摸的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追求、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兴旺发展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台湾基础教育提出了“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一个不能少”的办学理念。

台湾学校都善于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化、直观化、情境化。它们被灵活地体现在学校的硬件建设、环境设计等方面;它们可视、可听、可触摸、可感知;它们弥漫在整个校园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成校园特有的一种气质和内涵。

四是引领成长的生活教育

台湾学校注重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很多学校把科技融入到课程,创新教育空间,把校园建设成一个教材园,开展生态教育、环保教育、生活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认识自然、体验劳动、感悟生活,从小强化一种爱护环境、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

五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品格教育

台湾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强化行为熏陶,民族文化的弘扬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每个细胞中。“礼义廉耻”是所有国

立学校的校训。除了国语课程外,很多学校都开设有闽南语课程、客家话课程、书法课程、茶道课程、书法课程、国画课程。校园的过道、墙壁、楼道都贴有《论语》、《周易》等古代经典诗文内容。每到民族的传统节日学校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随着两岸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对台湾教育将会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因此,台湾的基础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台湾之行给我的几点启示和一些做法。

1.完善办学方式,开发教育资源。

台湾学校特别重视开发家长与社会资源,家校社区联动,互利互惠,和谐共处。从2005开始,为更好地开发教育资源,加强家校社区联动,我们先后建立了健康生态农业基地、健康养殖基地、嘉祺蔬菜种植基地、保安桥社区基地等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基地,争取了社会、家长的支持,促进学校教育社会化。

2.提高校长素质,提升办学品位。

在台湾,我们所见到的几所学校的校长,他们都是教育专家。作为一个校长,要提升办学品位,不仅要有思想与智慧,更要有激情与梦想。

3.激励教师成长,提升教育品质

台湾教师之所以令人羡慕,受人尊重,是因为所有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有更高的业务素养。目前,我们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引进竞争机制,激励教师参与自主研修。

本学期,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对原有的“小课题,大研究”又做了适当的调整。课题申报程序简化,课题研究时间缩短,但结题要求更严格。这样可以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进行研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研究中获得成长。我校的青年教师汪媛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天南中学从教四年,就有三次获市教学比武一等奖,两次获省教学比武一等奖。

4.创新校园文化,渗透教育目标。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教育

力量,对学生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台湾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课程建设别具一格,将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的健全国民)悄然无声渗透,令人耳目一新。台湾学校的校园文化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我校新建了教学楼,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本着开放、多样、生态的原则,着力建设人文校园、景观校园、书香校园。

建筑文化。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开布局,重新命名校园建筑物,使校园建筑物具有文化内涵,彰显国学经典文化特色。为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征集学校建筑物命名和道路命名活动。

景观文化。遵循“校园里每一寸土地都要服务于教学”的理念,在花坛、操场运动等教学功能区设置统一的醒目的标牌并配有精练的文字说明,挖掘各功能区的教学内涵、意义。我们把学校主干道上的花坛作为迎宾景观区,并在新教学区兴建了樱花园、梅花园、杜鹃园、紫薇园和百果园等生态景观园。体现学校的书香雅致气息,意在表现学校对塑造学生美好人格的期待。

走廊文化。以“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传神”为指导思想,关注楼层学生特点及年龄特征,突出人文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建设走廊文化,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具体做法:楼道墙悬挂学生作品,走廊张贴国学经典,楼梯口张贴安全警示标语,转角处张贴百科知识。

班级文化。倡导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一面是制度墙,一面是知识墙,一面是作品墙。

寝室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突出人文性、知识性、教育性。寝室内外温馨的提示语和图片,学生个性化的装饰作

品,使寝室变得更加温馨。

食堂文化。有文化内涵的学校食堂绝不能局限于让学生吃好、吃饱、吃得健康的层面,而应超越其原有的定义,充分注入校园文化元素,让师生们在就餐的过程中感受到消费的是不仅是食品,更要感受到知识、享受到文化的熏陶。学校创设文明节俭的饮食氛围,在学生中评选学生自制宣传标语,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理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和好习惯。

另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把校园文化艺术节、书画作品展、国学经典诵读专题教育活动成为常态。

5.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从台湾国中和高中课程表上发现,两学段的课程设置上都开设综合活动课或社会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年,已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题研究进行了有机整合,成为一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途径。

综观台湾的基础教育,从“重知识”到“重能力”,从“追分数”到“追理想”。台湾教育提倡 “适性扬才”,说的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且合适的教育。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子应考虑脚的尺寸来做,而不是“削足适履”。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人性化的,这样的教育改革也是令人期待的。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两岸碧波连万顷,千里东风一梦来。”教育兴邦,筑梦中华。引领教育航线,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我们坚信:天门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第五篇:台湾考察报告

赴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学习考察报告

今年暑期,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为全面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学院派我和张思杨老师,参加了由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的,由台湾中华科技大学主办的面向制造大类的骨干教师培训。

一、学习目标

增进两岸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概况

学习时间 2014年8月20日至9月2日。学习地点 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台北市)

参与人员 本次学习培训班由4所高职学院13名教师组成,三、赴台面上的感受

台湾人热情:从到台湾后的接机,后面学校领导的接待讲话,反复强调,这次合作是个开始,是民众间友谊、学术技术上交流合作的种子,希望能继续深入交流合作,反复强调中华一家亲,人不亲土亲,十多天的生活,平时的休息等无处不在传达他们的热情好客。台湾人讲礼仪:排队,购物、候车等公众场合,自觉排队已成为不自觉的习惯;乘自动电梯,只站右侧左侧则留为紧急通道;公车刷卡时,总能听到“谢谢!谢谢!。。”不断;上电梯总是抢先为我们按住电梯开门按钮,让我们先上,出电梯总后出;吃饭中间,交流点什么东西,总是先停下吃饭,说完了吃饭;台湾忠孝路、忠孝楼、忠孝。等较多,确实见到几次,62的老教授和我们一起交流到吃晚饭时,确报欠的说,他不好意思,要回家陪父亲或母亲吃晚饭。我们赴台是在大热天,我们在中华科技大学没有见到过一位教师穿着短裤拖鞋来给我们讲课的。

台湾人还节俭、团结,注重整体利益:总说他们的商店一般没有假货,总说他们市场一般不讲价,但是实际也不尽然,但还是令我感叹,很多东西还是值得借鉴。如此之类的事,就不一一赘述。

四、中华科技大学概述

中华科技大学是位于台湾的一所科技大学,创于1967年,前身为私立中华工业专科学校。于2009年更名为中华科技大学,学校现有台北、新竹、云林三个校区。设有:财务金融、电机工程、电子工程、航空电子、航空服务管理、航空机械、化妆品生物科技、机械工

程、资讯管理等学系。另设有7个研究所:电子工程研究、机电光工程研究、土木防灾工程研究、飞机系统工程研究、建筑工程与环境设计研究、经营管理研究、航空运输研究。

五、台湾教育体系简介

六、赴中华科大对高职教育相关考察见闻 1.职教师资水平高,大多具有国际视野 2.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企业紧需的实用创新型人才 台湾地区的当前由于少子化等原因,企业技职人才缺乏,企业需要学校为他们培养实用人才。由政府出台了相应政策,从经济等各方面支持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定向为企业培育人才。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与工学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大学普遍要求师资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相当一部分教师来源于企业,称之为“业师”,直接为学生授课,增强校企接轨。

3.机构与人员设置精简

中华科技大学和其他台湾地区的私立大学一样,学术机构设置较为精简,多按大学——学院——系(研究中心)三级,建立了学术管理结构,学术权力的核心在最底层的系所或中心;从学术机构设置上看,台湾地区的大学均设有通识教育中心,中心的地位与学院平行,同样是一级教学单位,这说明了台湾地区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学生毕业证上没有细分专业,想侧重于某方面的学习,只有考相应的专业证照;从人员设置上看,台湾地区私立大学的行政人员人数较少,教师要兼管任教相关课程的实验室,要坐班一定的时间,计入工作量。总之教师与行管人员的比例优化。4.终身化教育为企业提所需人才

台湾大学承担有服务社区的责任和举办证照考试的功能,所以终身教育机构基本是一对外机构,承担有为学校宣传扩大知名度以及为社会培训更多所需人才的双重任务。

七、对我们发展的启迪

1.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突出的地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必然要求有一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师资队伍。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校企政行间的合作,以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开展共建共育共管合作。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考核等方面通力合作。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形成深度合作,按计划每年安

排校内教师赴企业锻炼,由企业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做出评价。并且学校在政策上要给予鼓励支持。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可在更大的范围和程度上分享国际教育资源。国际交流的重点也不止步于单纯的学习,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才是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院校建设、人才培养中的深化应从单纯的生源基地,向师资培训到学生双向流动到科研合作。比如引进外籍教师、教材、理念、国际标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留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支持学生校际交流、考察访问、师资海外培训、参加国际会议等。3.在实践教学中力求真实细致

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为学生创设现场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真实的设备的结构知识,装调维修技能。并且按真实企业需求和规范严格要求质量。使学生到工作岗位时减小陌生感。2014-9-8篇二:台湾考察报告

衢江区农业考察团赴台考察报告

台湾农业发展迅猛,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更好地学习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应台湾南投县农会的邀请,经省政府批准,12月23日—12月30日,由区委书记朱建华为团长的衢江区农业考察团一行6人,赴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学习考察活动。在台期间,考察团一行认真考察了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双方进行广泛的经验和技术交流,拓展了合作领域,增进了友谊。此次台湾之行,收获较大,启发颇多。现报告如下:

一、考察活动概况 2009年12月24日,参观了宜兰中山农业休闲区,看了花莲农产品市场。12月25至此26日,沿花东纵谷考察了有机农业县和原生应用植物园。12月27日来到台南,考察了柑橘生产基地—梅山合作农场。12月28日在南投,参访了南投县农会,参观了台一花卉种苗场。在台考察农业期间,共进行了四次农业公务活动。在宜兰中山农业休闲区,参观了三富花园农场,观看了中山农业休闲区的宣传片,与宜兰县休闲农业区发展协会的理事长林文龙进行了交流,并互赠了相关资料和礼物。参观梅山合作农场时,在李教授和周煌钧场长的陪同下,考察了柑桔分级包装线、柑桔工厂式育苗大棚,并召开了座谈会,双方就柑桔产、加、贩交流了意见。在南投县,与南投县农会进行了广泛交流,在林科长和食品厂厂长吴连俊的陪同下,参观了食品加工厂和食品冷藏库,并详细了解了农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地位、作用及运作方式。在台一花卉种苗场,与已在我区莲花镇创办台湾宝岛农业的台商陈全雄、白教授进行了洽谈,希望他们在莲花加大投入,拓展领域,做大做强宝岛农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并与另外八位农场主进行了交流,向台商介绍了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农业资源优势,邀请他们到我区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在台北,与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进行了交流,原台北市市长向我们介绍了发展现代农业经验及屋顶农业的技术。与台湾旺旺集团总监王仁铨进行了洽谈,向他介绍了我区的投资环境,希望旺旺集团在我市已投资办厂的基础上,能来衢江区投资兴业。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拓展了双方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合作空间,进一步扩大了交流增进了友谊。

二、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特点

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地狭人稠,土地总面积近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余万。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虽然现在台湾已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但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和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农业发展进入停滞期,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小,经济地位十分低微。80年代之后,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台湾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90年代初提出发展“精致农业”,近年来又提出发展休闲农业,引导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即由原来的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阶段,再到产业经营和效益农业阶段,目前已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通过参观考察发现,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农业生产的区域特色明显。

台湾属人多地少地区,尤其是高山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2/3以上,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4。历史上以盛产大米、甘蔗等为主,从70年代起,台湾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县、乡为单位,根据不同区域条件,按照当地土质和气候等来确定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积极鼓 励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南部的屏东县以热带果树为主,盛产木瓜、莲雾和淡水水产,台中的红柿又大又甜,中部云林、彰化等县市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形成全台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交易集散地,还有阿里山的茶叶、峨嵋乡的东方美人茶、集集镇的香蕉集中产区、信义乡的青梅生产等等,每个县、乡都有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农业区域化特色十分明显。

2、农会组织功能齐全且运行规范。

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根据台湾农会法,农会分为镇(市)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下级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属非营利性的企业,不与农民争利,有半官司方的性质。农会的主要功能有:一是农业推广。包括协助政府执行农业政策,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供销加经营。即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设立农

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利用农会的功能优势,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力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包括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仓储设施、包装物流、实用农机具等。三是兴办农业金融业务,涉及农业存贷款、农业和农民保险等等。四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基本上是政府与农会各一半。我们考察的南投县有13个乡、镇、市农会并由县农会辅导联系;农业人口18万人,农会会员数9万人,占50%,只要个人有0.1公颂土地就可申请加入正式会员,其它可申请赞助户。南投县农会有一百多年历史,现有资产业革命200多亿,有57个会员代表,15个理事,5个监事,下聘总干事,下设8个部门,共有员工48人。

3、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运用能力较强

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结构调整、效益提高是台湾现代农业的特征,而这无不得益于台湾农业的科技创新及其应用。随着台湾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目前,在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台湾从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作物品种和种源资源,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在高新技术方面,台湾积极发展自动化技术、生物篇三:王校长赴台湾考察报告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麟游县洪泉中学校长 王林祥 2011年11月18日---11月25日,宝鸡市教育学院组织本期校长培训班的20多名中学校长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访问。重点参观考察了协志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及台东县立东海国民中学等4所中小学校,并与东海国民中学校长陈瑞雍先生和部分中层骨干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参观了学校的教学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及学校情况介绍。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本次考察学习感悟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

1、“国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台湾的小学和初中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

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台湾之所以在近20年迅速掘起成为亚洲四小龙,这与他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迅速培养各类基础人才是分不开的。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称大学,否则称独立学院。正规的高等院校一般为4年学制,但师范、法律,建筑专业等多为5年,医学专业6至7年。

4、办学模式比较灵活。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由“政府”出资办学和管理;二是由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出资办学和管理; 三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二、台湾教育的特点

1、公办学校办学水平高。相对私立学校来讲,从小学到大学,公办学校校园面积大,设备设施先进、师资水平高且收费较低,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公办学校全免费。各级学校的学生以考上公办学校为荣,特别是考上公办高中和大学比较难。很多学校都把考入公办高中和大学的多少作为向社会宣传其教育教学成果的重点(就像大陆考上大学或重点高中一样)。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选修课程,张扬学生个性。在设置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各个学校都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开设了 许多选修课,如表演艺术、健康教育,综合家政,社会服务等,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爱好,特长进行选修,学校指派老师进行集体或者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充分得到培养,同时为这些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机会,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把学生特长作为推荐升学的重要依据。我们参访的台东县立东海国民中学,对哪些智障生,我们叫学困生,专门办了一个班,他们称资源班,有专业的老师辅导教育他们。3,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台湾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德行教育,并把德行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如《高级中学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就从学生文化成绩和德行表现两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只有两项都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才准予毕业。不仅如此,还要求把德行教育的时间前移,认为小学教育不只是启蒙教育时期,更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德行教育,以如何“做人”为起点,围绕礼义、廉耻、诚信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在台东县的第二天早晨,我们几个校长早起出去散步,看到附加一所小学准备举行升旗仪式,征得他们领导的同意,我们观看了他们的升旗仪式,基本和我们一样,升完旗也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现场说法教育,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一点一滴说的很细。学校普遍认为:学生的德行优劣不是通过考试成绩来确定的而是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的,是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来实现的。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文明诚信、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等。同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次 数、时间,表现作为德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明确规定德行考核不合格不予毕业。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台湾政府对各类学校提出了一个共同校训,即“礼、义,廉,耻”。

4、重视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台湾的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委员会,其内设机构比较齐全,有活动组、公关组、服务组、财务组、文书组、爱心义务组等,这些小组在家长委员会会长的领导下,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如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评教活动、学生申诉与奖惩。会长由家长委员会成员推荐产生,一般由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担任,学校的重要活动,会长必须参加。家长委员会委员随时可以参加学校的行政会议,提出意见建议,大到学校的决策,如征地、盖房、购买大型设备,小到作业本的采购数量、校服款式等。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联系、协调等工作,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6、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九十年代,是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期,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比例在1996年达到最高峰,为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仍很有市场。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更受 青昧。

三、对比与借鉴

由于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既有相同的成功之处,也面临许多同样的矛盾和困惑。例如,两岸的公办教育都比较发达,办学条件好,水平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严重的升学主义倾向,致使恶性补习成风,台湾街头补习招生广告随处可见,补习学校遍地开花。对比两岸教育,有四个方面值行我们思考和借鉴。

1,要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通过此次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实地考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台湾从五十年代仅依靠农产品出口发展到今天以工业、信息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为主,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亚洲乃至世界有目共睹的奇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职业教育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助推器。我们宝鸡要实行工业强市,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在工业化篇四:台湾考察报告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赵宝平

按照本期培训安排,我们班于四月九日至十六日赴台湾教育考察。

一、台湾概况

1、台湾岛面积大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人,它东邻太平洋,西面靠台湾海峡,北至东海,南抵巴士海峡,其周围有标识的大小岛屿共有14个,台湾岛的地貌是马鞍型,中高南北低。中南部地区位于大陆板块、印度板块及欧亚板块之间,因此这个地区是地震多发带。台湾岛的中部处于北回归线23.5度,因此台湾岛是一个亚热带地区,雨水充沛,山高林密,植被较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山高坡陡,河床流程短,易形成山洪暴发和河水干涸,所以台湾的电力主要靠核电能。台湾的主要产业是农业、林业、渔业、果业、加工业及旅游业,没有十分突出的经济支柱产业。台湾交通比较发达,除了环岛铁路外,南北向主要有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省道,东西向有六条省道,公路通达每个村庄,在台湾岛内有标识的机场八个。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是西部强于东部。

2、台湾是一个长期被帝国主义列强奴役的省份。日本从1895年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之后,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在台湾整整统治了五十年,期间掠夺台湾大量的矿产资源和木材。如对阿里山的铁木和柳杉进行毁灭性地砍伐,至今都还留下了一些罪恶的证据。由于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因此,日本文化对台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至今在台湾的边沿地区,还可以看到日本式的房屋建筑和日式商铺等文化痕迹。

3、台湾居民主要由三个阶层组成。一是土著人,这部分

人在台湾生长的历史较长,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这些人比较少,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汉文化,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还比较低;二是客家人,这部分人主要是从福建等沿海地区迁移来的人,其人数比例比较大,绝大多数是中产阶级,经济基础比较雄厚;三是大陆人,这部分人主要是1949年国民政府撤离大陆时到台湾去的人,这部分人既有一定政治基础,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4、台湾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比较好的省份。当国民政府在1945年收复台湾后,就立即抵制日本文化的奴役,积极推广国文教育和普通话,同时注重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其中儒家文化继承的比较好。

二、台湾教育情况

1、学校概况。台湾的学校主要有这样几种办学模式。一种是政府出钱办和管理;一种是教会出钱办和管理;一种是政府出钱建设,交由民间管理。目前,台湾有各种各样的大学200多所,全都是本科院校,高中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能考上大学。台湾非常重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政府投入比较大,办有许职业技术学校,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有供不应求的趋势。台湾的高中教育是收费教育,其费用是根据学校的举办性质及其条件而定。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全部是免费教育,学生所需费用一律由政府承担。凡是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学校,学校所收的一切费用都全部交由政府统一调配使用。

在台湾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类学校中,政府认为小学是一切学校之本,只有抓好小校教育,才能抓好继续

教育,因此,政府是全力赴抓小学。在小学建设方面投资比较大,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

2、中学教育管理。台湾政府对各类学校都制定有各项管理规定,其中针对高中教育,出台了《高级中学学生成绩考核办法》,该考核办法从学生文化成绩和德行表现两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只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才准予毕业。同时,在校训方面,也提出了一个共同校训,即“礼、义、廉、耻”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对儒家文化的继承),把德、智、体的发展作为育人宗旨,在此基础上,允许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目标要求,但必须体现各自的特色,如台北育成高中的校训是“忠、勤、俭、朴”,而东海大学附中则把“德、智、体、美、艺”作为育人方针。台湾的中小学都实行校长负责制,其责权利比较清晰。

3、课程设置与教材。从课程设置来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具体来说,如:国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品德、社会历史、社会地理、自然生技、表演艺术、健康教育、综合家政、社会服务等,其教材也是实行政府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其中各校的校本教材比较好,富有特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同时,每所学校都比较重视教育科研,均办有自己的教育刊物、报纸或通讯,其中刊物的质量比较高。

4、学校教学。台湾的课堂教学与国际接轨比较好,每班学生不超过40人,采取小班化和讨论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比较活跃,老师起着组织者的作用。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教室设有存放各种学习资料的图书架,配有电脑,同时有的学校教室还设有卫生间,在小学或初中的教室,导师(班主任)的办公桌是设在教室内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而且不向学生或学校索取任何报酬,因为他们认为学生未学好,老师负有主要的责任。另外,有的学校 利用双休日把实验室、图书室、实习车间、自然史教育馆等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使用时只需签字、备案就行了。

5、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各个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开设了许多选修课,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选修,学校派专人进行集体辅导或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张扬,同时给这些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如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社会活动,使学生毕业后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6、注重养成教育。学校认为学生的德行优劣不是通过考试成绩来确定的,而是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的,是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来实现的。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和文明诚信的礼仪以及审美能力、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等。同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时间、表现作为德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明确规定德行考核不合格不予毕业,所以,学生的养成教育效果比较好,这一点从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过程中得到了印证。

7、家长委员参与学校管理。台湾的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委员会,而且家长委员会的内设机构比较齐全,如有活动组、公关组、服务组、财务组、夜辅组、文书组、爱心义务组等,这些组在家长委员会会长的领导下,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如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评教活动、学生申诉与奖惩等。在学校的大型活动或接待活动中,会长都必须参加。会长是家长委员会成员推荐产生的,一般是由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担任。家长会成员由学校颁发聘书,一聘三年。

8、教师的工作与待遇。台湾中小学的课程量,一般是每天七节。而教师的工作量,平均为18节,有的教师还要上2门课程或兼任其他行政事务工作,教师管理完全实现了聘用制。政府学校的教师工资由政府统一发放,月工资一般为1 —2万台币,校长的工资在4万台币左右。除了工资以外,老师有一定的超课时津贴,除此以外没有其余的津贴。教职工退休后,由政府一次性发放养老金,大约在100—200万台币。

三、比较与借鉴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台湾把教育当作社会事业,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教师尽责。绝大数教师都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首先是感谢学校为他们工作创造的条件和机会,其次感谢学生们的配合,然后感谢同行的支持,从不居功自傲,更不向学校、学生讨价还价,不索取经济报酬。学校对于做出成绩的教师主要给予精神激励和表彰,正确引导教师的发展。有的学校非常注重个性化教师的陪养,给这些个性化教师一定的空间和荣誉。从在这些方面来看,与之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作为领导,我们应当重视教师的发展,要为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要注重精神激励;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要多一份事业心和责任感,多一些服务意识,少一点商品意识,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2、重视品德教育。台湾教育非常重视人的德行教育,把德行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不仅如此,政府还把德行教育的重心往下移,他们认为学校教育不只是启蒙教育时期,更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行教育,从如何做人教起,围绕在礼义、廉耻、诚信等方面进行辅导和培养。比如嘉义县立民和国民中学在学生编班时按一忠班、一孝班、一仁班、一爱班来编。屏东县立恒春国民中学在楼梯口张贴人在做,天在看标语,评选全县孝亲楷模。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思想及道德观念教育比较模糊,淡化了做人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除了重心下移外,要改变对学生成才的评价办法,不能惟文化分数定优劣,更不能用文化成绩代替学生的品德行为。篇五:台湾考察报告

台湾学校考察报告

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 万淑兰

在市教育基金会的精心组织下,我非常有幸走进了台湾花莲县立秀林国民中学、新城国民小学进行访问、考察。

一、弘扬传统,处处彰显

与大陆相比,台湾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传统,强化行为熏陶,在理念上更注重古今中外结合,兼容东西方文明。民族文化的弘扬渗透于台湾社会的每个细胞中。

陪同的学校领导、师生彬彬有礼,校园各角落洁净清新,无不流淌着人文的血液。走访的两所学校,课间同学们对我们的问候,学生很自然双脚分立,双手放后,大声叫到:“老师好!”我几次寻得机会与台湾孩子们交谈,孩子们说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回家后都会有向父母表示感恩活动。这些做法对学生懂得待人处事的道理,认识自我,学会做人,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他们留给我的印象多为礼貌、大方、热情回答各种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这与大陆多数孩子的内敛与拘谨形成对照。曾记得,在新成国民小学,我独自来到三年级教室,正遇见同学们整队到英语室上课,所有学生都是双手伸直向 前,整齐排队,自觉安静行动。学生的礼貌、习惯教育相当到位,对文明的传承不禁令人动怀。

课程设置更是体现弘扬传统:学生在各年级都会规定有经典阅读计划,如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等。周一到周五每天 第一节25分钟是读经典书的晨读课。课上班主任组织本年级规定的教材进行阅读、理解指导。(还有学生统一购买的经典阅读练习册,期末进行统一检测。)

因为感动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激发了我一探学生平时阅读什么书籍的好奇心,所以我特意留心了他们教室内图书角和阅览室摆放的书籍。所到之处,几乎随处都可以看见《荀子》《孟子》《论语》《吕氏春秋》等传统书籍。

浸润在这种凸现传统文化中的台湾基础教育,自然处处都彰显着“以人为本,弘扬传统”的印痕。

二、学校、社区相得益彰,互补双赢

考察中,台湾学校与社区的亲密程度,对社区的开放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当局层面而言,台湾教育理念中所涵定的对象是全民的、内容是生活的、场所是广阔的、方式是多元的、活动是多样的、参与是免费的、服务是志愿的(即“义工”或“志工”),倡导“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就学校层面而言,台湾学校的设施都积极向社区和居民开放:学校的操场、体育馆、图书馆不时可以看到社区居民锻炼、学习的身影,有的学校甚至还开放地下停车场,缓解社区停车困难等。(其实从学校校门和围墙就能一眼看出学校和社会的一体

化。学校前校门是全开放,没有森严的门卫;后门就是一个虚掩的栅栏门。围墙或是绿色植物带,或是石头垒起来的低矮围栏。)就社区层面而言,城区建设统一施行“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绵延几公里的“中央绿廊”和繁星点缀的户外体闲运动场所,在落实人性化理念的同时创造了教育无时、无处不在的实效;而在各种文化场所,均设计了适合青少年需求和活动的教育内容和与场境设施,科技含量和人文知识相当高。学校的书画展,同学和社区居民都可以参观;社区阅览室,同学们也随时可以自由出入。(因为学校每周有半天时间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学生不用上课,很多孩子几乎都是呆在社区的阅览室或者活动室,或是社区组织的免费培训班。)有的社区还专门设置专责单位、编制专任员额,规划、推展地方的家庭教育工作,举办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咨询辅导等活动,为父母提供有关家庭问题的咨询、教育与解答在促进与建立社会和谐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据我们与参访学校的老师交谈得知,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如校宣传栏、实验大楼等都是家长会出钱捐建的。家长会不仅在经费上给予学校支持,而且还组织家长们为学校做义工。如:早上学生上学、下午学生放学时,家长义务在校门周围做安全爸爸、安全妈妈,帮助学校维持交通秩序;学校的图书馆内书籍的整理、新书的介绍、出借等都有学生家长来为学校义务完成。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家庭、社会完善的德育网络中,有效地得到贯彻与实施。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特别是台湾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的相得益彰更值得我们借鉴。对比两岸教育,我们有了更深的启示。

三、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每所学校除开设规定的综合课外,都还根据学校特点和孩子们的需求,开设了各类社团课程。社团课程全部是在正常上课时间安排落实。每一位学生都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参加社团活动。而且在每周还特别设置了学校活动弹性课。弹性课就是专门用于学校或者班级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等。如拉拉操比赛、拔河、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科学周、大课间活动、周会等等,种类繁多。学生从小就培养了积极、大方参加活动的心态习惯。学生和老师每天也几乎都在紧张的忙碌中度过。

四、以人为本尊重个体

我们到过的两所学校,学校的每座楼设计都是通过学校、社区等相关人员根据学校办学理念进行设计,最后建设落成。每个教室的布置各不相同,彰显着班级特色和学生个性。学校会为一些智障或残疾学生专开一个特教班;会为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开设“学习中心”辅导功课;会为台湾的原住民开设原住民班,并开设本土语言教学,并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所到之处见不到教师对学生的大声训斥或辱骂,看到是师生间轻声细语的交流和沟通,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和谐。

五、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台湾中小学教师没有职称,教职工在正常情况下每年都晋升一级工资,表现佳、绩效好的年终还可以享受奖励。教师来源多样,不仅

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有其它非师范高等院校毕业生,但这部分人要进教师队伍,必须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经过考核和考察,才能取得教师资格。新教师聘用门槛高,录用比例为100:1,可见条件之苟刻。一旦取得教师资格并被录用后,将可终身任教,校方不能随意解聘。男女教师退休的年龄都是65岁,但教龄满25年就可提前退休,退休时可以一次性享受退休金,也可以按月享受退休金。

台湾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待遇好,教师职业受到社会羡慕,每年教师缺员增补常引得数十倍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候选人竞聘。原因一是台湾教师属政府公务员系列,待遇略高于财政、银行职员,退休后的待遇优厚;二是教师职业稳定,教育主管部门在维护教师身心健康、倡导正当休闲活动、公开甄选教师等政策上,很受教师和社会认可;三是政府投资教育比例一般占政府预算35%以上,奖励教师的机制得到教师的响应,起到了激励教师专业精神,提升了教师服务热忱。所以,教师自主进修,积极参与,与时俱进的培训都很投入。台湾有比较完善的教师研习进修制度,落实多元研习进修管道,建立教师终身进修制度。教师进修培训有三种形式:一是学校培训,类似我们的校本培训,如大部分学校规定每周三下午停课为教师专门培训时间;二是参加教师研习中心培训,它是各级学校教师及行政人员一个永久性的在职研习场所,承担各级学校教师之研究、研习、辅导及咨询服务事宜,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教材教具和教学资源之研发工作,并办理期刊、丛书出版、教育专题研究及教师联谊活动。三是参加网络培训,教师通过线上学习的平台参加培训。

下载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xxxx等部门负责人一行9人,实地考察了无锡、杭州、西安、婺源等地特色旅游。通过7天的考察我们发现,他们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得到......

    云南旅游业考察报告

    2006年6月下旬,绍兴市旅游考察团前往云南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所到之处的旅游业发展经验,特别是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行业管理,给我们许多启示。一、富有特色的昆明旅游行业协会......

    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5月26日至29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带领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赴××市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学习考察组重点对开发、运作结果较好的××*等景区进行了现场考察学习,听取......

    台湾物流业考察报告(本站推荐)

    台湾物流产业考察报告近日,本人随同某考察团对台湾物流产业开展了为期八天的考察活动。考察团通过对台湾港口、物流企业的实地考察,基本了解了台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

    台湾考察报告(大全五篇)

    赴台湾考察报告为了加强海峡两岸的企业培训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推进浙江培训产业发展,提升培训品质拓展思路。在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组织下前往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

    台湾学习考察报告

    赴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学习考察报告 今年暑期,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为全面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台湾考察报告(精选五篇)

    台湾学校考察报告 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万淑兰在市教育基金会的精心组织下,我非常有幸走进了台湾花莲县立秀林国民中学、新城国民小学进行访问、考察。 所到之处,领导和老师对我......

    台湾考察报告(合集五篇)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赵宝平按照本期培训安排,我们班于四月九日至十六日赴台湾教育考察。 一、台湾概况 1、台湾岛面积大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人,它东邻太平洋,西面靠台湾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