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年 读书报告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读书报告
1、版本介绍:
书名:《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
作者:孙玉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5月
ISBN号:978-7-02-008956-7
分类号:G229.2
字数:399千字
开本:680*1000毫米 1/16
页数:446页
2、作者介绍:
孙玉胜,吉林敦化人,1960年生。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同年入中央电视台。历任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1993年以来,参与创办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1997年以来,参与策划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五十周年、相逢2000年、2008北京奥运会等大型电视直播报道。1993年获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当选中共十五大代表。
2009年7月,参与组织策划中央电视台新一轮电视新闻改革,先后改版了新闻频道、中国新闻、英语新闻频道、晚间新闻和新闻联播。
3、学术界对这本书的既有评价:
《十年》是孙玉胜在开中国电视断闻改革实践风气之先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和创新的电视新闻理论精品力作,曾深深影响了中国电视新闻,改变了电视断闻的语法与话语体系。修订版将延续这种影响力,深层次推进中国电视新闻专业精神的回归和提升——特别是价值体系的创新和建构。
这本书不仅对当代新闻业者有共时性价值,而且对下一代新闻从业者,即靳闻传播学子更具历时性意义。
——胡正荣(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身为一线的实践者和领军人,《十年》作者为央视新闻改革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留下了完整、生动、有理论思考、难能可贵的记录。他本人也已经成为这段历史重要的一部分.——徐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十年》不仅是往事回忆,更是前路求索;走近新闻常识,重装出发再十年„„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4、内容摘要:
本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的背景下,讲述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一场始于1993年的电视新闻改革,是从探索对电视观众新的“说话方式”,即新的电视语言叙述方式开始的。作为央视新闻改革的领军操作者,作者回顾了电视人的理念与激情如何具体化为崭新的电视理念——重新检讨电视与观众的关系,重新认识电视的“家用媒体”属性,重新定位电视的叙述态度和叙述技巧,乃至改变电视的语态。由此改变对历史的记录方式。
本书叙述的是十年中的事,但不是十年史。它记录的是改变的过程、背景、追求和检讨,以及作者自己对一些电视理念的注释和解读,及十年改革经验的省思。
5、对本书内容、价值、特点等的分析和评价
本书以一位中央电视台资深要员的口吻,讲述了从1993年至2003年这十年中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全过程,揭示了诸如《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此类名牌栏目从开展到壮大一步步的艰辛历程,述说了这些栏目背后紧张激烈又鲜为人知的真情故事。
在我看来,本书是相当具有借鉴价值的。在1993年那个信息传播尚不发达的年代,作者做出的许多改革、实验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改革的成功不仅证明了作者过人的简介,更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比如说当时开创的“承包制”,《东方时空》的节目组从广告费中赚取自己的节目制作经费和人员的工资,这开拓性的创造,不仅激励了节目组的工作热情,而且可以从广告费的多少直接衡量一个节目制作的好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东方时空》的广告费就逐步成倍增长,这也证明了《东方时空》是受人民喜爱和拥护的好节目。
再比如作者开创了中央电视台临时员工和正式员工享有相同待遇的先河,经事实证明,这也是作者做的十分正确的决策。作者极力避免由于正式员工和临时员工不同所产生的问题,作者把象征正式员工的物品发放改成了折换现金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临时员工做和正式员工相同的事情却没得到相同的待遇的尴尬境地,作者在全力办好节目的同时关注自己员工内心轻微的敏感心里,这也是广大领导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个节目能否播出基本是由节目负责人决定的,而由于《焦点访谈》的特殊性,监督的范围已扩大到政治层面,播出与否成为了负责人面对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孙玉胜先生没有惧怕权威,毅然播出了节目,这之中显示出的勇气与果敢是值得每一位新闻从业者学习的。
6、本书给予学习者的启发
在我看来,近年来中国电视改变的动因是人民对于电视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有的电视体制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同时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一段时间,领导人们不仅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成就,也通过改革开放了解到了国外相对成熟的电
视新闻运作机制。如此上下一体,官民同心,自然促成了电视新闻的改革和发展。
从1993年到2003年,从最初只能通过承包制运作的《东方时空》,到后来央视新闻频道的开办和逐渐壮大,毫无疑问,这十年是中国电视发生质变的十年。而变化如此的成功,少不了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和精明决定。从本书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栏目主要负责人孙玉胜先生的内心产生的矛盾和一系列阻碍,所幸的是,他没有被这些矛盾迷惑了心灵,没有让这些阻碍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他始终遵循着内心的电视理想,这对一个不学电视却从事电视行业的人来说着实不易。
由于《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的巨大成功,在我看来,中国电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监督类节目的监督范围和监督力度继续逐步提高,而现在中国有所欠缺但国外已趋于成熟的评论类节目会呈上升势头,并且人们会越来越喜爱不卑不亢、有自己主见、敢于说真话和勇于说真话的新闻评论员。
7、精辟引文摘要
有人说,新闻是历史的第一次草稿,所以我们更新电视新闻的叙述方式其实就是在改变历史的记录方式。当我们不是把新闻理解为“碎片”,而是理解为“历史”时,“跟踪新闻,全力跟踪新闻”、“接近现场,第一时间接近现场”、“报道事实,更深入报道事实”就不只是我们眼下的职业操守,而是神圣的职业使命。我至今仍深信:理念与激情是一切电视栏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前言 朝发夕至 路上十年|003
十年的实践证明:成功的电视新闻改革和新栏目的创办每次都是自上而下的决策结果,新闻性栏目就更是如此,这是写作本书的前提。
——前言 朝发夕至 路上十年|004
本书叙述的是十年中的事,但不是十年史,它只是一个新闻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身处其中的观察、体验与感悟。它叙述的是一些电视新闻改革事件以及新栏目实验和大型特别节目运作的过程、背景、追求和检讨,还有我对一些电视理念的注释和解读,而这些理念和解读必定也受历史环境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局限。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坚定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来者,勇往直前而不重蹈覆辙。
——前言 朝发夕至 路上十年|005
人喜欢看真实的、不加修饰的东西,这是天性;观众已经越来越多地要求用自己的眼睛去评判屏幕中所展现的一切,这样的要求没有理由被忽视。
1997年底,央视新闻评论部以为编导曾经在内部的一次业务研讨会上呼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你拍到的现场,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你发现的细节——这是一种‘电视文明’,是对观众真正的尊重”,这样的呼吁赢得满堂喝彩。
——第一章 用兵早晨·1993|007
看明白一个东西需要距离。十年来,反思得最多、遗憾得最多的就是《东方时空》的首播节目。每一次的反思都让人更坚定一个想法:创新时最大的障碍,往往就是内心深处看不见的思维习惯。
——第一章 用兵早晨·1993|026
很长时间以来,“拽大词”、“高八度”、“排比句”串缀起来的新闻稿,成为事件“重大”的一个典型标志,人们从不同的传播工具中听到看到读到的东西,会有惊人相似的语态。这种“高调”的新闻文体被统称为“新华体”。很长时间以来,“新华体”象征权威,象征可信度,被视作无坚不摧的“利器”,安全、简
单、好用。其实“新华体”与新华社是两回事,它是我国新闻媒体在那个特殊年代中打磨出来的一种通用的新闻写作体式。这种体式表现在影视节目中,就是那个时代我们在电影院里经常看到的《新闻简报》及与其一脉相承的“电视新闻片”。模式化的文体,把新闻写作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变成了简单劳动。
——第一章 用兵早晨·1993|040-041
“真城面对观众”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不仅仅宣扬着我们的态度,它也是一种可以指导节目操作的方法提示。“真诚面对”的前提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像说话一样地说话,要给信息传播带上强烈的个性色彩,传播者与观众必须首先建立起一种“与话双方”的平等,平等之后才有可能建立亲近感。传播者应该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他的思想、智慧、才情和价值观念会通过哪怕是纯粹的、对事件的叙述传达出去。当时业界一致认为: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对新闻信息进行处理,是适应大众需求的。
——第一章 用兵早晨·1993|042
在我们追求的叙述性的语言中,哪怕是评论性的段洛,也要格外注重新闻事件的过程和细节,注重矛盾的冲突和悬念,注重人物的内心冲突,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真诚地关注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就是新闻的人格化。
——第一章 用兵早晨·1993|043
电视作为独立的媒体是有其传播和制作规律的,对其内在规律的认识、理解、利用和挖掘,是我们制作一切优秀作品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第一章 用兵早晨·1993|048
理想者们有着一样的精神特征:如果说工作者是美丽的,那么理想者是动人的。怀揣理想的人有一种心无旁鹜,甚至义无反顾的神情和身形,他们将自己的整个身心和禀赋都一股脑儿地投人到心爱的事业中,他们那种“我在路上,路在前方”的执著和忘我,会深深感染和打动身边的人。对理想者而言,没有什么比精神的舒展更珍贵的了。在属于理想者的精神家园中,困难的境遇是暂时的,追求是永恒的;艰辛的现实是眼前的,未来是永恒的——对他们来说,只要精神的待遇比肉体要好,生活的磨难就不难承受。因为有更值得在意的未来,所以他们对于眼前的得失不计不拘泥、不苟且,不轻易颓丧,不轻言放弃。
——第一章 用兵早晨·1993|051
从这个节目中,我们可以继续探寻一个问题:如何获得深度?如何表现深度?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操作方法:对已知信息进行证伪。记者面对一个选题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面对一个早已展现出来的事实,或者叫做“浅表事实”。好的记者不会按照这些浅表事实去按图索骥,更不会走到这些表层事实面前就停止了脚步,把别人交给我们的说法作为结论向观众交代。
——第二章 移师晚间·1994|083
对“浅表事实”进行证伪以求得报道的深度,这既是一种选题类型,也是一种操作方法。
——第二章 移师晚间·1994|084
挖掘深度的方向可以不是惟一的,但无论节目制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向来寻求节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深度,都必须首先寻求支撑这个深度的事实与证据。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所谓深度就是对事实的占有。作为记者,你获得事实越多,你离深度越近。
提到报道的深度,或者“深度报道”,至今还有人认为报道的深度是一些艰深的阐述和引经据典的议论。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深度报道“深”就深
在以事实的讲述和事实中疑问的解开为核心。
„„
报道的深度是每一个报道者所追求的,但深度究竟从哪里来?我想,第一来源于事实,第二来源于事实表述过程中的真实感,第三来源于事实背景的建立,或者叫做“对事实关系的建立”。
——第二章 移师晚间·1994|085~086
如何摆脱出发点与结果的偏差?《焦点访谈》的从业者们已经在实践中触及了这个方法论层面的问题,他们提出,记者在采访出发前需要完成的几个“自问”:你的态度是质疑的吗?你对人物做出的评价与判断是有事实支撑的吗?你的情绪表达是有事实铺垫的吗?你的细节与事实是连续完整的吗?通过这些“自问”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节目指导思
想:质疑的态度和调查的手段。材料的堆砌是不会有深度的,真正的深度在于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片段,选择了什么样的细节用以指代人物。当拿到选题的时候,你首先要问,这个人物都说是好人,究竟有多好?哪些事证明他的好?你的态度是质疑的,质疑之后的事实才是有真实感的。不要害怕质疑,当设问完成之后,质疑被解答之后,人物的形象也就建立起来了。观众也就一步步接近了这个先进人物的闪光人格。
无论监督类节目还是所谓的“正面报道”、“真情故事”,不是选题决定了谁有深度,谁天生就没有深度,而是节目表述的真实性规律是否被遵循。质疑的态度和调查的手段并不是只对监督节目、曝光节目才有用的,它是一种理念与方法,它有时同样适用于那些“正面”选题,这里所说的“质疑”不是说要去直接质疑你的采访对象,而是质疑自己的表述方法和
目的是否使节目有了真实感和可信度。
我们一定要让所报道的典型生动、真实起来,只有真实和生动,才能建立可信度,而只有可信才能可学,只有学习开来,才能发挥典型或榜样的力量。
„„
真实的表达是一个栏目必需的品质,但仅有真实是不够的。阿诺·汤因比曾在他的《历史研究》一书中提出:“精神的表达要置于真实的表达之上。”如果借用这句话来理解新闻栏目的精神定位,那就是栏目除了要讲述具体的内容之外,还要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负载深厚的精神内容。这句话在我看来有着双重含义:首先,精神的表达不能是虚妄的、不可捉摸的,它需要以真实的表达为载体,在真实的表达中得以实现;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作为精神表达的载体,真实的表达绝不是目标,在真实之上还应有更高的目标地:精神。只有将精神的表达视作栏目表达的终极追求,新闻事实才不会成为碎片,表达的过程才因此成为一个有灵魂、成体系的完整表达。对一个栏目而言,除了要进行前文所说的目标定位、形态定位和内容定位之外,还应当对其进行精神定位,精神定位指的是贯穿一个栏目始终并通过每一期节目做出具体表达的精神追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在对新闻事实进行表达,有的节目平淡无味,而有的节目却震撼心灵。精神,在这里的另一种理解就是栏目的品质。
深度不是说出来的,深度是从让人信服的事实中来的,深度还是从事实关系的梳理中结构出来的。
——第二章 移师晚间·1994|087~088
我认为,最高境界的追求深度的操作方法,也就是获得更多的事实,并建立事实存在的背景,从背景中去寻找新的事实关联和对事实的解释。利用事实表达
来达到理性的深度,这种做法是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
——第二章 移师晚间·1994|089
舆论监督的力量是巨大的,正是由于其力量的巨大,我们才不能不牢牢把握其作用力的方向,因此,我们的舆论监督从一开始就有“中国特色”。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应该是善意的,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问题的解决而不是仅仅是“为了曝光而曝光”。
——第二章 移师晚间·1994|098
第二篇:背包十年读书心得
用背包做归宿,踏遍世界,历时十年。由菜鸟变成专家,没有别人,仅有他——张小鹏,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背包十年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1
“流浪的时候,我脱掉伪装,在街头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走得累了,就把双脚放在低于,把眼睛搁在天堂;我选择流浪,就像堕入凡间的天使,彩色的世界让我感到更多的光芒。”小鹏用文字记录下旅行带给他的悲欢,用文字让读者和他一齐经历了一次丰富刺激的精神旅行,同样也用文字告诉了我旅行的意义。
初读《背包十年》的时候,一串串冗长的各国地名映入眼帘,它们,陌生的、熟悉的、曾渴望的、而今遥不可及的开始我也只是从文字的表面感叹小鹏的勇气和毅力。的确,十年的背包旅行生涯并不是每个人简简单单都能够完成的。这十年,正是因为有了小鹏对旅行的无限热爱,因为有了小鹏的勇气毅力坚持,所以才有了今日小鹏的无限感悟,读者的无限感叹和感动。
小鹏曾在《背包十年》中说,旅行是一种融入当地人的常态过程,十年的流浪生活,他收获了不一样的友情,不一样的生活阅历他用十年完成了伟大的梦想,努力去追求自我渴望的,拥有自我想要的,让自我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无限绽放。背包十年,踏遍世界,意大利比萨,和比萨斜塔共度一夜;印度机场,脱光检查,遇到了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奶茶先生。
中国西藏,高原反应,差一点一睡不醒;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布达拉的一座桥要走九遍,却发现每一次经过独有不一样的景色;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突然地想念;加尔各答和四川的义工活动;撒哈拉大沙漠看美丽星空跟随小鹏的足迹,我仿佛也到达了世界各地,开拓视野,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次的目的地,无论到达过程有多么的艰难,只要想到能够开始又一次的起航,小鹏都觉得无比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鹏说,旅行者的认真不在于记录枯燥无味的数字、年代,而在于相识相知的那份感。每一个旅行点中,小鹏总会遇到各国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或是公车火车上的邻座黑人大哥,或是青年旅馆里同宿者“你好,多谢,再见,对不起”四个简短的词语加上当地的口语,一路的简单交流基本没有任何的问题。小鹏的这份机智率真也增加了这一路的顺畅和欢乐。简简单单的,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成功的到达目的地。
“街头艺人粉墨登场,对于他们而言,处处都是舞台。而对于旅行者而言,虽然整日素面朝天,可是处处皆是人生。”行到山处,山便是家;行到水处,水便是家。山山水水,四海为家,四处都有人生,四处都有欢乐。也许在很多常人眼中,旅行充满荆棘,他们有太多太多的顾虑,到对于小鹏这样的职业旅行者而言,旅行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全部。可是,在小鹏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份只属于他的爱人家人的爱,这份爱浓厚热烈。
还记得书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这句话可是道出了太多人的心声,可是人生就死这样,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总有很多时候是有太多太多的不合宜。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就像小鹏一样,它可能不是没那么轻易实现,可是有梦的人生加上执着的心,我们也能够像小鹏一样,一个人,一个包,四海为家;一个人,一个梦想,处处都有期望。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2
背包,想像中总会有一些流浪。流浪的人,心是否有牵挂;流浪的人,心是否会有所属。这是我一向对身边或背包或户外的朋友,在心底的揣测,和在心底的疑惑。
我就是小鹏所说的那种固定模式的当事人,我不明白,我的牵挂是因何而来,他们的自由又是因何而至。
你的梦想不现实,能看得到未来的生活。或许,没有不现实的梦想,仅有不努力的梦想;或许,没有没有未来的生活,有时我们真的无法看到。
流浪本身并不孤独,行走本身也并不寂寞。孤独的是流浪的那个人,寂寞的也是行走的那个人。
小鹏初去欧洲,他说他会想一个人;我想,小鹏肯定还会想另外两个人,可是他没有写出来。小鹏应当很想写出来,可是他不明白如何去写。
此时弥漫的中草药气息,让我有一种心神安宁的享受。真的,我一向很享受中草药所弥散出来的那种安抚的气息。它不会让人浮躁,也不象西药或是来苏水那般的冰冷。
朋友送我的《背包十年》。我第一次翻开读的是《活着的废墟》那篇,发现了两处错误。一是“胡楂儿”,想应是“胡茬儿”;另一是那位日本建筑师的名字,分别用了“今井建治”和“今井健治”。这或许是我读书一个苛刻的弊端吧。然后我从最开始以挑剔的眼光开始读下去,却并没有再重新发现其他的错误。
小鹏的文字并不是我所喜爱的文风,但这些文字我依然舒服地读着。
我没有随同小鹏一齐背包、行走,我想在小鹏的文字中找寻我自我一向以来所探求的问题与答案。
当读到“想你的天空”这五个字时,当看到“法兰克福”这四个字后,瞬间我浮现出了一种不祥的结局。其实也是一向以来我的一个质疑。在那里,依然是一个孤独与流浪的结局。
今日早晨的公交车上,我还在对着《背包十年》想起徐霞客。在想,那时的徐霞客,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或许,也是一位背包客吧。
下了公交车,买了一屉包子与一根油条,边走边吃,然后走进了弥漫着中草药芬芳的厅廊,在冬日的阳光下读着《背包十年》。这些中草药的气息,老人,时光;与熙攘,浮躁,我仿若透视而飘浮的异界游魂,一切与我无关。
中草药的气息,浸入背包的文字,书读半程,不知小鹏是妥协还是叛逆。毕竟,这前半程的文字,小鹏必须在思念,却并没有写下。
不知为何,很久以来,我就比较喜欢这种中草药的芬芳,以及中草药芬芳里的那份安宁。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3
打开《背包十年》,16张彩照里其中有两张看来很普通的照片,但下头的文字却深深打动了我,正好印证了作者在后面所写的“视角独特才是成为顶尖旅行者的那张底牌”。一张是吴哥窟里佛祖的微笑,图片照的只是那宽厚的嘴唇,下头写着“我明白信仰是一种嘴角上扬的人生态度……”,对于作者来说,旅行就是他的信仰。另一张是一对情侣抬头仰望着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下头写着“羡慕他们能够一齐笑看风轻云淡”,旅行时要能做到真正的抛开所有,享受自由,的确令人向往。这种境界作者磨练了十年才学会放开,旅行时对父母的思念如影随形,选择旅行而让家人牵挂担心的那种内疚感让他时常警惕自我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世界上最幸运的莫过于能完成自我想做的事情,过上自我喜欢的生活,只要让父母明白你是爱他们的,孩子的成就也就是父母的光荣和自豪。作者的父母为了让他实现梦想给予他充分的自由,而作者不负家人的众望勇敢大步往前走,这不就是互爱的表现吗?
看完《背包十年》,合起书本,努力回忆书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萨露宿街头,与斜塔共度一夜;在印度机场被脱光检查,遇到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和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严重的高原反应,差点一睡不醒;在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在布拉格的一座桥上走了九遍,发现景色都不一样;在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到加尔各答和四川做义工;在撒哈拉沙漠看美丽星空……每想到一个,画面就在脑海里播放着。
书中的资料是写了作者十年里到过的地方,每个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我经历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个地方里着名的他或她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题材。每个标题都充满诱惑,每段故事的开头都给你往下看的动力。每个故事篇幅不长,就一两页,但都具有代表性,结尾都带点作者的感悟。当我一次过把全书看完之后,才明白作者和修改把书设计成没有图片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多姿多彩的图片会掩盖作者文字的魅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观点我都很认同的。
去旅行,很多人都概叹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但那里似乎还忽略了很关键的东西——健康和欲望。貌似健康的我们,其实都暗藏着一个定时炸弹,不明白什么时候会爆发,有的人一辈子都没事,但又有谁能预知明天?其实无论是去旅行也好,去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你想,意识到达了顶级程度,不管你有没有钱和时间,哪怕你是残疾,只要你想,就能到达。
“旅行者的认真不在于记录枯燥无聊的数字和年代,而在于相识相知的那份感动。”旅行无法复制,旅行除了游览风光,品味美食,了解文化历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资料、计划路线、安排行程和旅行后整理照片、写游记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过程。但此刻旅游业发展兴旺,参加旅游团方便快捷省力省心,但“他们看到的只是停车起步间的美丽风土,却无法体味与当地人真实接触的粗鄙人情。不羡慕他们的旅行,是因为不愿意与旅行中的一半珍贵擦身而过。”李欣频说过不要做一个老向别人要现成答案的人,很多跟团旅游回来的人都说自我想一只鸭子被人赶着走,回来只明白很好玩风景很美丽,但其他就一问三不知。那些既定的旅游模式对于热爱旅游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们都喜欢走自我的路。
“街头艺人粉墨登场,对他们来说,处处都是舞台。而旅行者虽然素面朝天,可对我们来说,处处都是人生。”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我们无法决定它的开始和结束,但我们能够增加它的重量,让它过得更精彩。每次旅行就好像人生的一次缩影,有起点有目的地,有对未来的未知,要经过种种考验,其中不乏惊险刺激的,最终回归原点。但人生仅有一次,旅游能够随时重来。
“作为生活在那种固定模式中的当事人,这究竟是他们的主动选择还是被动理解?如果是前者,他们是适应了妥协了吗?如果是后者,他们会不会背叛离开?”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生活轨迹,工作,生活,吃饭,睡觉,然后又是工作,生活,吃饭,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旅游就是从自我活腻的地方走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有点消极但很实在。让我想起一部电影,两位生活在不一样城市的女主角上网寻找愿意交换房子的人,她们相互交换了房子,过上了对方的生活。其实偶然让自我抽离一下千篇一律的麻木生活,逃离那喘可是气的工作压力,换换风景转转心境,接触新鲜事物,也许是一件好事。我们是正常人,正常人过正常的生活这叫妥协吗?偶尔去旅行这叫背叛离开吗?世事没有绝对仅有相对,喜欢的事情想做就去做,想太多只会死脑细胞。
“所谓生活的艺术,是指用心去研究生活中的点滴趣味。所谓艺术的生活,则是那种享受点滴趣味的心境。”很喜欢“用心”二字,生活就是要用心经营。周末了,看一部想看很久的电影,能够写一篇观后感,看一本有价值的书,也能够写一篇读后感,打扫一下房间,抹抹桌子擦擦地,整理一下旅行的照片,尽管一切看起来有点无聊,但日子久了,回头看看,总有意外的惊喜,看看以前的文字照片和感受,发现积累变成了收获。
“在旅游圈里流行一句话,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带不走。可这就足够吗?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付出了笑容,他们得到了什么?”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大学时有位教师,上课时跟我们讲,她说真正的旅行,不要带相机,把眼睛带上就好啦,把一切记在脑海里,永不磨灭。旅行给我们留下的除了经历,应当就是难忘的回忆吧,记住每一处迷人的风景,记住每一个帮忙过你的人,记住每一张腼腆的笑脸。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期望你们坚持纯真,不要奢望会得到什么,因为我们可能给不到你们什么,但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付出过的笑容。
“所谓坚强,不是在灾难前面不哭,而是要笑着应对以后。”我以往经历过一次痛苦,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人生无常,做自我想做的事情,请从此刻开始。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4
没有牵挂,背起行囊,流浪吧,流浪吧。
其实最开始这不是我想找的书,可是偶然之间看见了它,由于我一向想去旅行,所以就买下了它。还有一点吸引我的就是那句人应当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一个人真的背起行囊行走天下其实是很需要勇气的。踏上了这条路,就会明白意外随时都会发生。
融入当地才是真正的旅行。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那年我去北京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一点,我刚到北京这个城市的时候觉得我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我就像是一个闯入这个地方的入侵者,北京这个大城市让我感到陌生和害怕,看着周围高大的建筑物,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之后在北京呆了几天我深刻的体会到,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城市,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留在那里,融入它。旅行,也是如此。如果你有这充足的时间,不妨在当地找一份工作,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去好好感受它。
还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双脚放在地狱,眼睛搁在天堂。即使你身处地狱,你的梦想也要留在天堂。地狱的历练会让你离天堂更进一步。在地狱和天堂之间,其实距离很短,可是也很长。
我很羡慕作者,他能背起背包一路就这么走,感受各地的文化,生活,欣赏着各地的美景。其实,我又何尝不想。我期望,有一天,我也能背起行囊,就这样一路走下去。不为别的,只为了寻找自我生命中的色彩。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5
很想去旅行,很想去世界各地旅行,所以很羡慕那些能够到处飞的人们。上次去同事家玩,从那一摞书中看到这个书名《背包十年》,就明白肯定是跟旅行有关的,就借过来看完了。
作者是叫小鹏,因为热爱旅游而变成了一个职业旅行家,把自我的梦想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经过他的眼,自我也像是走在亚非欧美的土地上一样,幻想着如果是我又会发生怎样精彩的故事。
想去阿姆斯特丹,看看梵高先生为什么用剃须刀割下一只耳朵送给一个妓女。虽然梵高先生画里面的艺术品味至今就没懂。
安徒生的故乡奥登赛,就因为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有就是丑小鸭。
青藏高原一向就是梦想,只可是很担心高原反应。
因为三毛,对撒哈拉沙漠有了一种浪漫的情愫。
凤凰古城很出名,居然是沈从文先?的故乡,这个我还真是第一次明白,《边城》《湘行散记》就列入下一批的书单中。
在之前也是看过余教师写的散文式的旅游笔记,余教师是学者,关注点可能更多的是过往辉煌的礼貌留在现代的痕迹。小鹏的呢就更生活,身边的点点滴滴。
我们一生就仅有这么长,如果就只蜷缩在一个角落一辈子,那么意义何在呢。可能我们做不了什么大事,掀不起什么波浪,小如尘埃一般,没关系,就算是尘埃,我也是一粒有见识的尘埃,闪耀着光辉的尘埃。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
第三篇:背包十年读书心得
"一段历经十年,终见彩虹的梦想旅程„ 一个以旅行为生的“狂徒”日记„ 一名网络时代成就的新文艺青年„.一部梦想拥有者的青春读本„.
中国版的凯鲁雅克,中国版的《在路上》
让读者看到自己曾经的梦想
励志:关于梦想与成长,自由与坚持
现在人人都喜欢旅行,可不是没钱就是没时间。背包十年的作者在10年前也跟所有人一样既没钱也没时间,可他就是凭着对旅行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从一个纯业余的背包客变成了如今的职业旅行者。现在他的旅行不仅不用花钱(有各种赞助),还能赚到钱(卖游记和照片),他的10年背包生涯关于梦想、成长与坚持。是一本现代社会励志的心灵鸡汤。你是否也想复制他的成功之路?
与市面上的国别体游记不同,这本书是编年体结构。不是描述景点,而是描述一种成长,描述一个青年最绚烂的10年光阴,像朝阳一样,照亮每个心中还有梦想的人。
美国有一个旅行家俱乐部,把世界分成318个国家和地区,但全世界只有9个人走完这全部所有。作者之前的理想就是想成为世界第10人,中国第一人。但现在他对理想进行了微调,就是通过努力,让更多人喜欢旅行热爱旅行。他从三毛、格瓦拉身上获得关于旅行的梦想,他的使命就是把这种梦想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传递。
一直觉得,有些人可以旅行,而有些人则必须旅行,小鹏就是。只有在途中,才能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让生命的旅程继续下去。
对于小鹏并不陌生,多年前,读过他的第一本书《我把欧洲塞进背包》,老实说,那本书很稚嫩,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一个男孩的旅行随笔。我是在学校的图书馆,边晒太阳边看这本书的,里面那张历程80天的箭头路线,充满了一个大男孩征服了小小世界后自豪并带点小炫耀的意味,加上封底他那张青涩的脸和招牌式的微笑,只能让我这个读者心生羡慕,却谈不上崇拜。
但就是这样一本稚嫩的书,却还是有着不一般的魔力,直到后来我才逐渐明白这种魔力并非来自书本身的文字或者图片,而是来源于这个作者。Everyone has only one life,there must be something you have never seen,somewhere you have never been,just go for it.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那本书里,最后作者埋下一个关于爱情的浮笔,他走遍欧洲还是最想回到心爱的女孩身边,看完书后我也联想过或许这个男孩就从此脱下背包,过回一个白领朝九晚五的生活,精致但是黑白。
后来一次偶尔的机会,我看到了小鹏的博客,很惊讶的发现他一直都在行走,头像多了好几分沧桑的味道。他拍摄的照片视角更为开阔宁静恬淡,文字也更加细腻庄重并且深入。同时也由那个大男孩蜕变为一个坚强的旅行者,从这个时候起我定期浏览他的博客并视他为偶像,精神领袖。
很高兴看到《背包十年》这本书问世,本以为我可以花一个或两个晚上就把这本书读完,但是拿到书后一翻开我就知道我错了。它不再是一本游记,一本随笔或者一本旅行攻略,它是一段庄重的心路历程,关于旅行也关于捍卫梦想。旅行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不仅困难在决定出发,更在于在途中永不迷失自己,不断传递爱传递梦想,然后回到原点,整顿并计划下一次的旅行。
同时这本书也是一本近乎严谨的编年式记载体,没有不必要的插图也没有过多的旅行照片,只有平实而真挚文字,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十年来文字和心灵上的蜕变。这是一本小鹏写给自己的书,十年只是一个记号,旅行还是会继续,用十年的时间他捍卫了自己梦想并且会
永不停歇;也是写给所有同样热爱旅行的年轻人的书,让我们可以追随他的态度或者他的脚步,去寻找并完成我们的旅行梦想。
刚刚我有看到一个评论者评价这本书“感觉是内容空洞,徒有虚名”,我想他肯定没有深入地品味这本书或者根本就是一个从内心鄙视旅行的人。这本书的魅力同样不仅仅在于文字的本身,第一章节的大数分文字在《我把欧洲塞进背包》已经纪录过,唯一多的谜底就是那个女孩子吧,呵呵,原来那场美好的爱情并未有完美的结局,也或者因为这样才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精彩的小鹏。后面的章节在小鹏的博客里也有过一些记录,但是当所有的途中文字和后旅行时期的心中所想串连在一起并成为十年的跨度后,就变成了一部庄重的文本。几乎每看一两个章节我就要停顿下来想一想或什么也不想只是停顿下来,旅行是一次位移,捍卫梦想是一种态度,看完之后,既得到心灵的震撼,又会有许多的迷惘与困惑,这些迷惘与困惑一直萦绕在心,使我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而思考越深,对旅行的艰难性就理解越深,再想到这些年我自己的旅行,认识也就越深刻了。
最后要谢谢小鹏,谢谢你用十年的坚持让我看到捍卫梦想的力量,好让我也热泪盈眶地也去继续我的旅行
【小鹏语录】——摘自《背包十年》
天堂,不过是灵魂自由的人来来往往。
他告诉我世俗的眼光不重要,自己内心的声音才重要;他教会我要去细致观察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视角。谢谢你,文森特•梵高。
我们要相信,自己在某个领域是块真金,这是我们战胜生活磨难的底牌。
无论是否有信仰,只要能够日日自持,控制欲望,善良而不贪婪,怎样将都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来丽江,就是为了能好好地哭一场或者醉一场。哭过醉过之后,一切都可以重来。 对我来说,简单与自由同义。大多数人,一直在做加法,积累了很多,想要放下时,发现自己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想跳已经没有力气。而我因为没有负担,才能越飞越高,越走越远。
在妈妈心中一定有一张世界地图。那地图上没有国家,没有城市,只有我走过的每一步路。我也知道,我的每一步都踏着她的担心。
旅行者和街头艺人之间有着相通的本质。街头艺人粉墨登场,对他们来说,处处是舞台。而旅行者虽然素面朝天,可在我看来,处处都是人生。
我喜欢和有天赋的人一起旅行,那是在路途之外,另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
风筝能否高飞,梦想能否实现,关键不在于线有多长风有多大或者有多少外力的支持与帮助,而在于我们自己的态度。是否乐观,是否坚定,是否专注。
如果把英语比作基本武器,把浅尝辄止地突击学习其他语言比作秘密武器,那自助旅行者打通语言关的终极武器就是微笑了。
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对不同人施加的影响截然不同。这是别人的旅行无法被复制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加尔各答修道院里的义工身份多样,有法国来的学生,有加拿大的司机,来自荷兰的银行家。大家朗声言笑。给某个相熟修女起个无伤大雅的外号,抱怨加尔各答出租车宰客的无良,讨论着两周后即将开始的非洲旅行。大家来这里工作,不但没有任何报酬,还要搭上机票、伙食费、住宿等各项开支。但仍义无反顾地来了,因为大家都明确地知道,帮助别人即是帮助自己,爱别人即是爱自己。
原来,每一个旅行者真的只是一颗孤独行星。原来,孤独是自由的另外一个名字。 我曾经做过八份各种各样的工作,原来我最喜欢最擅长的却只是旅行,然后把旅行记
录,再和朋友分享。如果这算一种职业,我能做得比任何人都要敬业和出色。
原来凤凰提供了这样一个地方,让人把遗忘的时光重新品尝。
他用他的舞步,他的歌声,他的极致,他的独行,把自己的传说变成传奇,把传奇变成神话。其实MJ永远都不会走,在爱他的人心中。
旅行应该是美学建筑学历史学,而绝对不应该是经济学。如果把在巴黎转机就算去过法国,那我绕地球一圈,哪用的了3000美元?
所谓坚强,不是在灾难面前不哭,而是要笑着面对以后。
真正的奢华并不仅是指硬件设施的品牌与造价,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服务态度。后者虽然看不见,却能让人感受得到。
摄影应该像写作一样,是对一瞬间所见所感的记录,是对一个人成长的记录,永远不要追求被大多数人认可。当一个人自信力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和价值标准的时候,还有谁会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评价?而在这样的时候,你的信念你的坚持已足以把别人感动。
To dream,为了在年华老去的时候不鄙视自己。
第四篇:背包十年读书心得感悟
打开《背包十年》,16张彩照里其中有两张看来很普通的照片,但下头的文字却深深打动了我,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背包十年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1
本来以为《背包十年》仅仅是一本游记汇总,在阅读的过程中才慢慢注意到“我的职业是旅行”这个副标题,也渐渐意识到重点是在“职业”二字。
职业不一样于工作,职业是一个远比工作严肃得多也庄重得多的词。职业,是我们愿意为之付出整个青壮年不断去做的事,时间是宝贵的,一个人的青壮年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而工作,除了是维持生计的手段,不代表任何事情。
整本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所以,我们要相信,自我在某个领域是块黄金。这是我们战胜生活磨难的底牌。”出自《生在养鸭场也没有关系》,2003年6月小鹏在安徒生的故乡——丹麦奥登赛的游记。
我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有或者都曾有过自我的梦想职业。这件我们能将其视之为职业的事,可能是我们的兴趣或者爱好,可是必须承认,任何事一旦需要日复一日地去做都会变得面目可憎。可是职业,我们日复一日地去做它而不会厌烦。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胜任它。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在行或不在行,发现它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坚守它,不管遇到多少险阻。
有多难?但凡说到“流浪”这个话题,所有人都会说出一大堆的现实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难处,各自的不得已,这本在情理之中,旁人无权评价。只可是这一大堆的现实问题实在都是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只能在于自我,真正能把自我关起来的仅有我们自我。
小鹏的《背包十年》不一样于其他的旅游文学的地方同时也是最让我耳目一新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唠唠叨叨反反复复无休无止的心理纠结。小鹏跃向他的海阔天空时是卸除了剩余的不必要的负担的,这并不代表他没有顾虑,也许,在他踏上行程的最初时刻,他只是应对了自我的内心,听从了海阔天空的召唤。
从小鹏背包十年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他发现了自我的职业,他努力去坚持这份职业。正如他自我所说的“如果旅行是一份职业,我能做得很好。”这十年里,他必须落寞过,沮丧过,怀疑过,他必须遇到过千千万万的困难,幸好他坚持了下来。他在黑暗中专注地守住心中梦想的小火苗不让它熄灭,他坚信这颗小火苗总有一天会成为燎原大火。我们能够想象这个过程有多艰难,没准儿他克服过的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同时,这些跨度十年的小文章,也反映了他在职业旅行者的行业里摸索的过程,反映了他为了做好这份职业所付出的努力。毫无疑问小鹏是做过几份工作的,目的是赚旅费。之后他摸到了门道,他开辟了自我的路,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职业旅行者。
在全书接近尾声的《如何成为职业旅行者》一文中小鹏说“所谓最幸福的工作就是不用朝九晚五,既没有领导也没有员工,每一天只做自我喜欢的事情,并能从中获益。”我并不是很认同这个说法,不能否定有些人就是享受有规律有约束的生活,或许他们自律性差,仅有是在管束下才能最大地发挥自我的本事。我认为,所谓最幸福的工作就是能够把自我实现和创造社会财富结合起来。不仅仅有本事把工作做好,还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高的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一类人俯拾皆是,他们有一份体面地工作,生活富足,上戏院下馆子买名牌,他们苦大仇深,不断抱怨自我的工作没有意义,这是为什么?我想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创造了可观的社会财富,帮忙他们实现了财富的增值,可是就是无法让他们觉得他们所做的事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
《背包十年》不是一本鼓励年轻人一股脑儿出去流浪的书,而是告诉年轻人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都能从事自我所爱所擅长的行业——我们的职业。同时这种可能性仅有在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前提下才能成为现实性。我们的职业,爱它,坚持它。为它努力,为了实现它奋斗。
正如小鹏所说的:“我们未必都要成为职业旅行者,但只要还有梦想,肯为此坚持为此努力,就必须会在自我的天空中看到彩虹。”
是的,我们未必都喜欢旅行,我们未必都要成为职业旅行者,可是我们应当选定属于自我的职业,找对属于自我的平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2
无意中在机场的书店,看到这样的一本书,——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
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我觉得是羡慕小鹏活着的姿态,在这样一个膨胀物欲横流的社会,他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迹丈量生命的意义,让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礼,这些都是我望尘莫及的~
看着这本书,我也在想,“哪一天,趁着年轻,我也背起行囊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去旅行一次。。。”多少风花雪月的守望,无数雪山草原的期盼,随着年轻的生命慢慢老去,眷守一份午后闲阳品茶般惬意悠长的回忆。在脑海里想过,而后总会找很多借口来欺骗自我,有时间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钱有时间的时候可能都老了~或者说我不够勇敢~~
笔者小鹏这样洒脱的人,选择一个人去旅行,放下白领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牵挂、去实现自我的梦想。我以为他不害怕孤独,甚至我以为他不会感到孤独。可是他说,一个人旅行时的那份心灵宁静、却无比空旷,孤独时会强烈的想起她时,拍下天空的照片,想着头顶的天空练成思念。。倍感孤独,我才明白他那时无法抗拒的那份孤独与寂寞。
或许一个人孤独时候强烈的想起某人时,那个人才是占据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吧~o(∩_∩)o哈哈
他说:仅有在旅行中才能感到自我是自我。
他见过手持莲花的女孩,邂逅过在铁轨边玩足球的少年,观察过爱思考的撒哈拉男人、专注的爱尔兰女孩,去过爱丽丝梦游的仙境,造访过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有过无数完美的瞬间,但也品尝过酸甜苦辣。
露宿街头、遭遇小偷、在海关被扒光衣服、做义工……十年来,他打过不一样的工,睡过不一样的床,遇见不一样的人,开心、孤独、骄傲、沮丧交织在一齐。他不经意地说着它们,仿佛与自我无关,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可是能带给人惊奇,他从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诃德身上汲取着力量,一向“在路上”,并在无形中用这种精神影响了更多的人。
看着一个个故事,身未动,心已远。如果即要文雅又要全面地对本书阅读后的感受进行一番总结的话就是:身未动,心已远,但此刻身还是不动,只是YY而已。
他说“以前当过白领,每一天出入城市里最好的写字楼,代步要搭的士,上班要穿黑色的西装,白色的衬衣。明白领带的多种打法,还有西装扣子几个要开着几个要扣上。生活精致到每分每秒,而每分每秒都是无聊。”这也是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写照。
“于是他选择流浪,拿起背包,按照自我的方式思考。这时发现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牛仔裤能够一个月不洗,粗茶淡饭只要能吃饱也不会嫌弃。”有人说,小鹏的“背包”生活受追捧的原因就在于许多和他有一样心境的人却不敢去付诸行动。而我就是那类人而已~~~
其实更多让我无法想象的是,口袋空空、肚子空空的旅行,因为我觉得要是我去旅行,肯定是带足够的钱,甚至还要预备一些,能够说我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也能够说我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独自旅行的人!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3
拿到书,封面很是素净。背景是一副沙漠风景,一个背着大背包的人独自行走,身后留下一串脚印,正前方的阳光照射下来,构成一道强烈的逆光。那个孤独的背影,应对烈日的炙烤,毫不犹豫地迈步前行。孤独旅行者,都是坚毅的,他们把心灵留洒在经过的每一条走过的小路上,把思绪铺洒在每一片迷人的风景中,把精神浇洒在每一个悸动的心灵里。独自去流浪,体会那种天地之大的广袤,忍受那种孤独寂寞的煎熬,欣赏那种路边风景的感动。你看过的风景,你遇见的路人,你经历的事件,都会变成人生的点滴回忆。那些让你悲痛难过的记忆会在旅途中慢慢消解,宽容;那些让你温暖如春的细节会在生命中慢慢升华。你不明白下一刻会遇到什么人,会发生什么事,但那颗悸动的心,总是对下一刻的未知充满期待。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一丝的关怀足以感动一生。旅行,不是为了去往一个地方,而是为了欣赏去往那个地方的路上风景。旅行,不仅仅为了欣赏那迷人的风景,更是为了邂逅一两个友好的微笑,遇见一两个难以忘怀的'人。
随手翻开书本,虽然趣味的事情不多,但作者并未如流水帐那般记述旅行的枯燥,而是挑出那些动人之处,写成短文,每篇短文其实都是一个故事,你不必从第一页翻看到最终一页,完全能够随手翻开任何一页阅读,因为每篇短文都是独立的。我很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原本游记阅读起来就应当是简便的。在午后的闲暇,在睡前的空闲,在厕所的无聊中,随手翻开,跟随作者去见闻旅途的天马行空,去感受身边的滴滴温暖。
很想把旅行当作生命的延续,可多少人整日奔波于生活的琐碎,始终放不下这个,放不下那个。作者在去往日内瓦的列车上遇见的那个老人说:“人只能活一次,有太多的地方你没去过,太多的风景你没见过。必须要多走走看看,才不算白活!”人生苦短,经历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一向相信,多尝试,多努力,多经历!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4
无意中在机场的书店,看到这样的一本书,——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
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我觉得是羡慕小鹏活着的姿态,在这样一个膨胀物欲横流的社会,他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迹丈量生命的意义,让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礼,这些都是我望尘莫及的~
看着这本书,我也在想,"哪一天,趁着年轻,我也背起行囊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去旅行一次。"多少风花雪月的守望,无数雪山草原的期盼,随着年轻的生命慢慢老去,眷守一份午后闲阳品茶般惬意悠长的回忆。在脑海里想过,而后总会找很多借口来欺骗自我,有时间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钱有时间的时候可能都老了或者说我不够勇敢。
笔者小鹏这样洒脱的人,选择一个人去旅行,放下白领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牵挂、去实现自我的梦想。我以为他不害怕孤独,甚至我以为他不会感到孤独。可是他说,一个人旅行时的那份心灵宁静、却无比空旷,孤独时会强烈的想起她时,拍下天空的照片,想着头顶的天空练成思念。倍感孤独,我才明白他那时无法抗拒的那份孤独与寂寞。
或许一个人孤独时候强烈的想起某人时,那个人才是占据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吧。
他说:仅有在旅行中才能感到自我是自我。
他见过手持莲花的女孩,邂逅过在铁轨边玩足球的少年,观察过爱思考的撒哈拉男人、专注的爱尔兰女孩,去过爱丽丝梦游的仙境,造访过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有过无数完美的瞬间,但也品尝过酸甜苦辣。
露宿街头、遭遇小偷、在海关被扒光衣服、做义工……十年来,他打过不一样的工,睡过不一样的床,遇见不一样的人,开心、孤独、骄傲、沮丧交织在一齐。他不经意地说着它们,仿佛与自我无关,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可是能带给人惊奇,他从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诃德身上汲取着力量,一向“在路上”,并在无形中用这种精神影响了更多的人。
看着一个个故事,身未动,心已远。如果即要文雅又要全面地对本书阅读后的感受进行一番总结的话就是:身未动,心已远,但此刻身还是不动。
他说“以前当过白领,每一天出入城市里最好的写字楼,代步要搭的士,上班要穿黑色的西装,白色的衬衣。明白领带的多种打法,还有西装扣子几个要开着几个要扣上。生活精致到每分每秒,而每分每秒都是无聊。”这也是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写照。
“于是他选择流浪,拿起背包,按照自我的方式思考。这时发现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牛仔裤能够一个月不洗,粗茶淡饭只要能吃饱也不会嫌弃。”有人说,小鹏的“背包”生活受追捧的原因就在于许多和他有一样心境的人却不敢去付诸行动。而我就是那类人而已。
其实更多让我无法想象的是,口袋空空、肚子空空的旅行,因为我觉得要是我去旅行,肯定是带足够的钱,甚至还要预备一些,能够说我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也能够说我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独自旅行的人!
记得有句广告词是这样写的: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境。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5
用背包做归宿,踏遍世界,历时十年。由菜鸟变专家,没有别人,仅有他——张小鹏,又一个去流浪的人。当上背包客,并将其成为职业。或许你会觉得这是多么不实际,但我却认为,那是多么神圣的职业。
书中讲述作者去了许许多多国家。在这个艰险的旅程中,身为菜鸟背包客的作者以往山穷水尽,遭尽白眼,但他从未放弃过,即便是换了七、八份工作也不能令他信息,反倒使他越发期望继续出走。他坚毅的决心,简单而坚定,一次次的是我动容,其实想要出走,并不是那么困难,别多在乎吃喝住行,有时候一种想要素面朝天浪迹天涯的决定就可击倒任何的一切。
作者在路上,乞讨的生活令我真正认识到那些异国的街头艺术和旅程上的乞讨者,其实这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不一样的人生历程令自我的眼界更开阔,阅历更丰富,体会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当作者来到布鲁日——比利时的一座老城。作者的文字里淡淡的描绘出一幅老城的风光,能够想象出那是一座多么闲适舒服的老城,可是它“老”的不是时光,而是老城里的老人。老人的开朗活泼,老人闲趣的娱乐使成熟的城市添了许多可爱,城市随着一代代人逐渐老去,却又随着一代代老人越发可爱。我喜欢作者的描述,但更喜欢他笔下的布鲁日,让我看到了比利时不一样的老成,感受到一座老城里的老人,老人身上的豁达、可爱。除了羡慕还能是什么?
回到亚洲。夜里作者悄悄抵达越南。我以前看过许多有关越南的游记或旅游攻略。我在就明白那是一个旅行者不可错过的地方。书中作者是从越南的夜色开始说起的,这又令我大开眼界。以往认识越南是因为法国作家杜拉斯的《情人》。那时,越南化身成为热情浪漫但又有些羞涩的少女。不由得使人想到那些穿着奥黛骑着自行车在集市穿越的少女,抑或是刚从那些轻雾淡霭中归来戴着斗笠的农人,清新怡人。但作者字里行间的越南却惊艳四射,夜里的灯火阑珊,繁华闹市令胡志明市化身成“小夜上海”一般,更放射出她迷人妖娆的一面。恍惚间,犹如从后台步入舞台中心,看这一切变得更真切更实在一般。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你不相对座城市失望,必须要在黑夜中抵达”。
作者的旅程还继续着,我也随着作者的脚步徒如一个梦寐以求的境界。我享受这个过程并一向爱着。等他朝一天,待我完成学业,我也下定我坚毅的决心,收拾起行囊,趁着青春灿烂,年华依然,去远方流浪。以不一样的历程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寻味它的意义,使自我更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背包十年读书心得
第五篇:二二十年读书之文学篇3
二
二十年读书之文学篇(3):工具书(200册)
1:《中国古代神话资料萃编》
2:《文学写作手册》
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
4:《文学词典》
5:《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6:《文艺修养与鉴赏》(2册)
7:《中国现代文学之最例编》
8:《诗词格律十讲》
9:《古典文学体裁简介》
10:《现代汉语》(2册)
11:《外国文学家论抽象思维》
12:《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辞典》
13:《古代汉语》(3册)
14:《世界知识大辞典》
15:《外国文学手册》(2册)
16:《中国文学家辞典》(有5册)
17:《文史工具书手册》
18:《外国文学名著题解》(2册)
19:《现代汉语800问》
20:《外国名作家传》(3册)
21:《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66—1979》 22:《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23:《简明社会科学词典》
24:《社会科学工具书七千种》
25:《英汉词典》
26:《中国辞书辞典》
27:《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
28:《世界禁书大观》
29:《反切概说》
30:《孽海花资料》
31:《简字谱录》
32:《国学论文索引四编》(1936年)33:《中国文学八论》
34:《论崔莺莺》
35:《中国现代作家传略》
36:《延安文艺运动纪盛》
37:《常用汉语成语八用辞典》
38:《湘版小说评论集》
39:《赵树理专集》
40:《中外文学名著描写辞典》(2册)
41:《西方文学典故词典》
42:《唐诗三百首词典》
43:《中国理学大辞典》
44:《学习问题解答》(3册)
45:《治学集》
46:《杜勃罗留斯夫论文学》
47:《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48:《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律卷)
49:《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2册)50:《中国国情大辞典》
51:《文学原理》
52:《文言虚字》
53:《文学描写技巧》
54:《影响人类历史的名人思维大观》
55:《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56:《简明外国文学词典》
57:《简明同义词典》
58:《中国古代文学家词典》
59:《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阅读书目》(南开大学)60:《中国文学》(有4册,英文版)
61:《当代中国第一》
6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大16开精装11册全)63:《诗歌辞典》
64:《读书的情趣与艺术》
65:《外国爱情描写》
66:《红楼梦研究资料》(有12册)
67:《三国演义研究论文集》
68:《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阅读文件汇编》(有2册)69:《二十世纪文史哲名著精义》(2册)
70:《陕甘宁边区教育革命资料选编》
71:《惯用语小词典》
72:《汉语成语小词典》
73:《汉语成语小词典续编》
74:《简明文学词典》
75:《中华书局图书目录》
76:《外国妇女文学词典》
77:《戈宝权译文集》(有2)
78:《外国文艺》(有8册)
79:《世界文学》(有20册)
80:《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人》
81:《巴金译文选集》(2册)
82:《傅雷译文集》(15册)
83:《小说月报》(有3册)
84:《中华活页文选》(有10册)
85:《说文解字今读与通检》
86:《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
87:《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2册,有2套)88:《金瓶梅新探》
89:《金瓶梅资料汇编》
90:《金瓶梅西方论文集》
91:《金瓶梅考证》
92:《中国文字学史》
93:《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94:《论庚辰本》
95:《诗韵新编》
96:《先秦要籍词典》
97:《中国神话人物辞典》
98:《外国现代派文学辞典》
99:《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辞典》
100:《莽原》(大16开原版影印杂志)
101:《中国古代诗词曲辞典》
102:《尚书通检》
103:《陈与义论稿》
104:《拉丁美洲文学简史》
105:《简明中国古典文学辞典》
106:《古书典故辞典》
107:《俗语典》
108:《中国现代文学简明词典》
109:《当代法国文学辞典》
110:《中国通俗小说200种述要》
111:《莎士比亚辞典》
112:《二十年代中国个流派诗人论》
113:《新英语口语辞典》
114:《语法学习讲话》
115:《清人书目题跋》(第十册)
116:《楚辞词典》
117:《老庄词典》
118:《西游记资料汇编》
119:《水浒传资料汇编》
120:《新序通检》
121:《金瓶梅书录》
122:《陕西传统剧目说明》
123:《京剧大观》
124:《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
125:《西风劲草》
126:《实用阿拉伯语读本》
127:《德语》
128:《北京出版社》
129:《语文常谈》
130:《诗境浅说续编》
131:《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132:《文言读本》
133:《水浒资料汇编》
134:《成语历史故事》(2册)
135:《古典文学储存信息备览》
136:《古汉语语法初阶》
137:《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理论》
138:《书学史》
139:《中国旧诗佳句韵编》
140:《西欧文学简论》
14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42:《白居易研究》(1)
143:《苏轼研究论文选集》
144:《水浒摘录》
145:《高适年谱》
146:《日本文学史》
147:《欧美作家论托尔斯泰》
148:《颌阳线偶戏音乐》
149:《拉萨河谷藏族民歌集》
150:《碗碗腔音乐》
151:《小曲新唱》(2册)
152:《诗词格律》
153:《汉语音韵学基础》
154:《汉语音韵学》
155:《古今汉语比较语法》
156:《中国古典六大名著鉴赏辞典》 157:《唐宋词鉴赏辞典》
158:《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159:《世界名著鉴赏大辞典》(小说卷,3册)160:《世界名著鉴赏大辞典》(诗歌散文卷)161:《语法讲义》
162:《牛津英汉双解辞典》(第七版)163:《反切释要》
164:《全唐诗分类鉴赏集成》
165:《词诠》
166:《现代汉语词典》
167:《文学描写词典》(小说部分,2册)
168:《外国文学作品选》(2册)169:《当代中国文学概观》 170:《柳青人格论》
171:《中国古典小说与日本文学》 172:《屈原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