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袁世凯是抗日英雄还是卖国贼
袁世凯是抗日英雄还是卖国贼
袁世凯确实接受了“二十一条”
项城袁氏家族联谊会的这封公开信中声称,“袁世凯没有签署所谓的„二十一条‟这是历史的史实,现在史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和深入”,史学界对二十一条的研究确实已相当广泛和深入,不过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基本史料早在事件当年即已经相当丰富,所谓的“袁世凯朱批”等材料并不能改变史学界对此的基本认识。
所谓“二十一条”,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要求,本来就不是正式的条约,史学界及教科书、包括电影里说的都是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而非“签署”——“签署”的实际上是“二十一条”的谈判成果《民四条约》(意即民国四年条约,包括《南满条约》和《山东条约》),这在1915年中日各自的声明中都明确了的。在很多史家看来,《民四条约》虽然不包含“二十一条”的全部条款,但称之为“接受”了“二十一条”却是没有问题的。一些权威的海外著作和港台方面的教科书也用了这种说法——
“为了防止列强的反对(其称帝),袁同意接受日本提出的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并与英俄签订协定,承认各自在西藏与内蒙的特殊利益与地位。”——美籍学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自1915年2月22日到191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就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共举行二十多次会议……1915年5月25日中日签订„中日新约‟。大抵来说,中国接受除第五部外的全部条款。”——香港教育局中国历史科支援教材
“1915年5月,袁世凯不顾段祺瑞、冯国璋、梁启超等人的反对,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香港教育局中国历史科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讲座记录
“然袁为求日本支持其称帝,竟在民国四年五月九日决定,除了对第五号各项的内容表示容后协商外,其余皆„即行允诺‟”——台湾康熙图书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袁世凯对抗日本策略不算成功
公开信还声称“袁世凯一生痛恨日本”,“袁世凯采取各种办法拖延并向外界透漏日本要求。” “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国政府绞尽了脑汁,动用了各种手段,用尽了智慧,共历时3个月,25次,迫使日本两次提出修正案”,果真如此吗?
袁世凯不喜欢日本人,这大概没有什么疑问。在电影里,周润发扮演的袁世凯在刚听到日本公使报出“二十一条”时,也精彩地诠释了一个对日无比强硬的姿态。事实上,在应对“二十一条”时,袁世凯为不让日本人过多侵蚀到他本人的权力和利益,也确实使用了非常手段,向外界和欧美人士泄漏“二十一条”的内容就是他的主意。
但其实,这不过是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方针,袁世凯继承了李鸿章的策略,让列强都来占有特权,从而利用列强们的矛盾作为牵制。然而,向英美泄露“二十一条”的消息虽然在舆论上使中国获得了同情,但英国因一战自顾不暇,美国也因在菲律宾的利益不欲与日本动手,反而使得日本人在谈判中更为嚣张,逼迫袁世凯下令取缔排斥日货,在交涉的最后时期还不得不压制言论。这让报界不禁喟叹“日本有舆论,我中国何故无舆论乎?”
后来有学者评论说:“袁氏挑动舆论容易,运用操纵自如则极为困难。及舆论日趋激昂,袁氏对日本虽欲有所让步,以为帝制交换,亦不敢贸然从事,只好拖延,必至日本发出最后通牒而后屈服。在谈判期间,袁氏一面发布激昂文电,一面又予以否认,明处禁止,暗里主使,举措张皇,遂陷于日本的逼迫与民间反对的夹缝中。”
从“最后通牒”下达后的情况来看,袁世凯策略其实并没有取得很大成功。
说袁世凯为称帝而签约或许是冤枉
在“二十一条”交涉谈判之时,袁世凯为称帝而欲与日本人合作的说法便流传开来。孙中山就声称,“袁世凯原与大隈重信友善, 故大隈组织内阁, 袁氏大喜,……遂以二事要求。日置益公使还国与大隈商议, 求其赞助。二事者何:
一、渠欲称帝;
二、代平内乱是也……及日置还国, 大隈赞成”。
关于这类说法的传闻还有不少,比如说日置益在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要求时(即电影中的场景), 曾有“若开诚交涉, 则日本希望大总统再高升一步”之语;比如代表日本内阁发言的《时事新报》曾发表社论,隐晦地称: “其(中国)政体如何, 固不可问”。
日本人或有此引诱袁世凯的想法,但有说法称“日置益辞出后, 项城极愤怒, 当即疾声令余, 所有关于帝制之事一概停止。” 袁世凯还怒称“我要做皇帝, 也不做日本的皇帝。”而从谈判过程来看,也没有见到袁世凯因为称帝而投靠日本人的迹象。
事实上,袁世凯操北洋新军,炳晚清之权,窃民国之政,固一世之雄,即便称帝需要列强相助,势必不会甘做傀儡。“二十一条”若全盘答应,只怕袁世凯就成“儿皇帝”了,因此,袁世凯拒绝这一条件是很正常的。
对于袁世凯来说,只有这一点或许是受到冤枉。然而,但若因此说袁世凯一点也没有与日本人合作的意思,却也并非实情。在“二十一条”交涉期间,袁世凯还曾命日本政治顾问贺长雄去日本与诸元老密约,虽然与称帝之事或许无关,但袁世凯最终接受了“二十一条”, 而且在交涉结束后不久就即行帝制,让人联想到两者相关是不可避免的。《民四条约》毫无疑问是不平等条约
对于“二十一条”交涉的结果《民四条约》,公开信声称“《中日关于山东问题条约》和《中日关于南满即东蒙古问题条约》,这两个条约加一起也只有十一条,而且没有出卖主权的条款。”
类似的说法,近年有不少。包括史学专家刘忆江的《袁世凯评传》等,就持差不多的观点,书中还引用了亲历者曹汝霖的回忆作为注解——
“幸我府院一心,内外协力,得此结果,亦是国家之福。世人不察,混称二十一条辱国条件,一若会议时已全部承认者,不知二十一条中第五项各条不但辱国,且有亡国可能,已坚决撤回不议。”
袁世凯本人也以日本退让为胜利,称“无损主权,此案已结,中外敦睦”,仿佛“二十一条”中只要第五项不签,就是弱国外交的一大胜利。果真如此乎?
事实上,所谓《民四条约》只相当于“二十一条”中的两项共十一条的说法其实有问题,也有称是十二条、十三条的。因为正式条约有复杂的外交表述。按权威的史家说法,《民四条约》基本就是排除了“二十一条”中的第五项而已,第五项的内容包括必须让日本人充当中国政治、财政、军事等项顾问,让中国必要之地方警察由中日合办等过于荒谬的条款,对于日本人来说,也并非不可放弃的。而若说《南满条约》和《山东条约》不损害主权,则更为荒唐之说法。不妨看看《民四条约》签订时中国的各方反应——
首先反戈的就有袁世凯的手下,冯国璋、张勋等怒责中央说:“此次日人非理要求,原本无交涉之价值,更无承认之必要,乃政府惕于日本哀的美敦书(即最后通牒)之下,遂至不求民意,不察利害,竟将全案承认,是何异举我数千年堂堂中国捧送于人。天下最可痛可哀之事,孰有过于此者?”
政界也有人做出激烈的表示“战衅一开,应永远不与之构和。如日本本杀尽我四万万同胞,妇孺不能留,则中华大陆自一任日人之蟠踞,但存一卒一兵,亦与之周旋……果使经年持久,以区区三岛之日本,未必能得最后之胜利。”
报界也冲破袁世凯禁令,纷纷发出激昂的声音:“与其逐条承认而亡,毋宁与之一战而亡。” 而民间声音和行动更是令人钦佩,潘志仁等数百人联名致电政府说:“最后通牒,完全答复,朝鲜覆辙吗,殷鉴不远。人民闻战而勇,闻不战而丧,衮衮诸公,其何以对?宁滔东海而死,不睹国亡之惨。迫不择词,听加刀斧。”5月9日至25日湖南全省就发现9纸血书,2人捐躯。
而此后数年,彻底废除《民四条约》始终是中国人的最大诉求,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谈判的失败,更是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谁能说袁世凯签的条约不卖国?
历史很复杂,翻案须谨慎
虽然,袁世凯签定《民四条约》有维护自己统治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也确实是因为当时中国国力不足。以往脸谱化地丑化袁世凯,称其全盘接受二十一条固然不符合事实。但若因逆反心理就此称其为抗日英雄则同样不妥。近年来,除去袁世凯外,还有不少近代史人物有被翻案的倾向,好比李鸿章渐渐被认为是中国栋梁,而孙中山则因讨伐袁世凯过程中与日本人签订“卖国条约”而备受诟病。这些新的看法,都有“逆反”心理的作用,但如果不把历史人物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之下,把复杂问题简单地看待都是有问题的。…[详细]
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源,在于历史课本的对史实要尽量客观、平实以及多面的叙述,欣喜的是,这些年的教材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了好的迹象。
第二篇:抗日英雄
永垂不朽的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
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
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
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
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
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
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
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
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
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
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
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
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永垂不朽的战斗英雄——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
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
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
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
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
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第三篇:抗日英雄
抗日英雄
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存瑞、叶挺、徐说一下,邱少云是抗美援朝英雄。抗战英雄人物有好多啊,像左权、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存瑞、叶挺、徐向阳........向阳存瑞、叶挺、徐向阳邱少云 狼牙山五壮士
刘忠:1936年黄埔军校11期学员,就读于成都北较场。分别参加了1938年武汉会战、1939年长沙会战,期间由排长升为营长,左手臂被枪打穿负伤。1946年退役,在隆昌的兵站工作。于1995年去世,享年83岁。
孙震:1892年出生,成都人。1935年担任国民革命军29军副军长,1937年担任22集团军副总司令,并参加了山西会战。1938年担任22集团军总司令,驻扎在山东临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之后,22集团军在湖北襄樊一带与日军周旋,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1947年孙震被升为国民党陆军上将。1949年底去台湾,1985年于台北去世,享年94岁。
罗昌举:经历了1938年的成都大轰炸。1940年在重庆就读于国民党国防部38技校。1942年考入空军11飞机修理厂,抗日战争中在凤凰山机场作为一名地勤人员做出过很多贡献。抗战胜利后调任77空军留守站任负责人。1949年担任西南空军司令部(原国民党西南航空站)第四中队的分队长。1954年后,一直在地方担任技术工作至2003年才退休,现年83岁。
张文志:1934年仍是个学生的他满怀救国热望投笔从戎,在广安加入杨森部队,并考入干部大队,一年半后升为排长。1936年随杨森部队撤出四川,转战贵州。从贵阳日夜兼程参加上海保卫战,成为部队中仅剩的军官,并于火线中升为连长。1939年参加了长沙会战。同年,调入黄埔军校学习。
左权(1906年—1942年),又名左字林,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之一。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政府针对陈炯明的东征,不久前往苏联留学,1930年返回中国,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升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与彭德怀一同指挥针对日本军队的百团大战,取得巨大战果。1942年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他本人也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
百度的抗战吧中有
http://post.baidu.com/f?kw=%BF%B9%D5%BD
实际上抗战英雄人物的事迹太多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个人推荐你去看看八百壮士和喜峰口抗战的事迹,网上有很多相关报道。
喜峰口抗战:公元一九三三年初,日军侵占热河,进逼平津,长城抗战全面爆发。宋哲元所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临危受命,开赴喜峰口一线,据险抗敌。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亲临前沿,指挥督战;一零九旅旅长赵登禹身先士卒,裹伤陷阵。全军将士挥舞大刀,浴血拼杀;关内民众舍生忘死,奋勇支前。硝烟弥漫,日月因之失色;刀光闪烁,倭寇为之胆寒。自三月九日起,战数昼夜,毙敌 五千余。日酋哀叹:“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荣誉尽丧于喜峰口外!”捷报传开,举国振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唱彻华夏。
八百壮士: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
在战役的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与此同时,上海人民也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支持和鼓励着壮士。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慰问品、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入了四行仓库,支持壮士们抗击日军。战至30日,守军接到了撤退命令,中国守军冲出重围,退入英租界。
狼牙山五壮士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张自忠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1914年初,忧愤国事,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右翼兵团总司令。
1940年4月中旬,日本侵略军集中了10多万人的兵力,再度侵犯湖北襄樊,首当其冲的就是张自忠所指挥的右翼兵团,张自忠率部浴血奋战,日寇攻了五天五夜,未能越雷池半步,只得掉头鼠窜,张自忠亲率部队,尾追敌人,沿途斩杀无数,敌寇死伤达五六万人。
同年5月7日,张自忠杀敌心切,率总部直属特务营和74师3个团共2000余人,从宜城窑湾东渡汉江,夜宿距宜城东北6公里的南营。8日拂晓,率部北进,清晨抵长山西麓南瓜店。于是,一场惊英豪泣鬼雄的战斗便在这个小山村一带拉开。在南瓜店,张自忠部队活捉一掉队日本兵,得知敌三昼夜不停息地向北窜犯。我部稍作休息,即冒雨出罐子口向北追,因道路泥泞难行,薄暮方赶到距南瓜店不远的襄阳境境内方家集。知敌刚从这里离开,现行军在方家集东贡几里外,张自忠遂令部队向敌人发起猛攻,我军一发发炮弹在敌阵地开花。直到敌人发现我兵力不多时,便掉过头来猖狂反扑。部队在方家集一带一连激战了两昼夜。
当时,日军约万人,多于我军数倍,且敌人拥有飞机、坦克,而我军连日行军作战,无一日修整,加之远离后方,得不到补充,又拼杀了几日,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我军终因力量悬殊,于5月16日,部队被迫退回南瓜店,电台已被敌炮炸坏,与后方联络中断。凌晨,敌人集中兵力,从东南西三面向我南瓜店猛扑,12架敌机在空中盘旋,扫射轰炸,掩护步兵冲锋,我方浴血备战,多次击退敌人。到上午10时许,南瓜店到处是枪炮声,如同六月滚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尘土硝烟弥漫空际。太阳也变成了昏黄色的圆盘,整个阵地笼罩在铁和血的火海之中。
张自忠将军始终站在一个小山包上,拿着望远镜一边观察敌阵,一边传令:对敌人要狠狠地打!子弹打完用刺刀拼,刺刀断了用拳头打,用牙咬!
敌三面围攻,网开一面,企图把我军向北压迫至长山坪开阔地带围歼,三面火力集中到我军不到1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此时,我军已打退敌军5次进攻,伤亡
惨重,险况频生。李致远参谋对张自忠说:“敌人三面包围我们,不如暂时转移,重振旗鼓,再与敌作战。”张自忠火了,大声说:“当兵的临阵退缩是要杀头,当总司令遇到危险可以逃跑吗?难道我们的命是命,前方战士的都是士坷垃?什么包围不包围,必要不必要,今天的事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一定要血战到底。”
我军杀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但敌人凭借其兵力优势,一股刚退下来,另一股又蜂拥而上。我军在弹药殆尽之际,用刺刀和大刀冲杀。突然,飞来一颗子弹从张自忠左臂三角肌处穿过,鲜血立刻渗透了呢子制服,警卫人员不约而同地围在他身边做掩护。
激战到下午两点,张自忠所带官兵仅剩20多人。敌人包围圈在缩小,情况万分危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张自忠激动地说:“这正是军人杀敌报国的好机会,我决不后退!”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的胸部左侧穿过,敌人已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眉目可见,敌我短兵相接,混战一起,展开了肉搏,张自忠自知伤重不救,大声对左右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人民、对长官问心无愧,大家要努力为国杀敌,勿忘我志!”刚说完,从东南又飞来几颗子弹,张自忠太阳穴和左眉梢上部各中一颗,倒地身亡。
长山在怒吼,汉江在流泪。人民的好儿子张自忠率部连战9日,杀敌数千,以死报国,坚守阵地,受伤不退,竟以身殉国,时年50岁。其彪炳人寰光辉照耀的民族英烈气概震慑敌军,激励国人奋勇杀敌,直至日军投降。
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顺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杨靖宇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河南刘店秋收起义,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等职。
1929年至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东北反日救国会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
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第一路军总指挥、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等职。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深江(今靖宇县)与日本侵略军战斗中英勇牺牲。尸体被敌人解剖,发现胃里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第四篇:抗日英雄
抗日英雄
1、在抗日英雄中,还有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这一群——— 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八路军主力转移而英勇跳崖;
2、“八女投江”,为掩护抗联大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
3、杨靖宇,忍饥受冻孤身战斗至死,当敌人剖开他的胃,里面全是树皮草根与棉絮;
4、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5、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6、左权
永远的丰碑 左权:党之模范
7、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有很高威望。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第五篇:抗日英雄
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存瑞、叶挺、狼牙山五壮士 张自忠王二小
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顺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杨靖宇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河南刘店秋收起义,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等职。
1929年至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东北反日救国会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第一路军总指挥、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等职。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深江(今靖宇县)与日本侵略军战斗中英勇牺牲。尸体被敌人解剖,发现胃里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