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忆春晚
记忆春晚
1983:“春晚”诞生-“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李谷一成为“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给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
1984:宇宙香烟-“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马季的单口相声讽刺的虚假广告,然而此后黑龙江敏感的企业家从中获得了灵感,真的推出了“宇宙”牌香烟,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也是那一年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成为了以后“春晚”的固定结束曲。
1985:十五的月亮-1985年“春晚”的导演黄一鹤将舞台搬到了北京工人体育馆,这台不成功的晚会遭到了媒体的强烈批评。由于节目的水平质量普遍不佳,这一年只红了一首歌,那就是《十五的月亮》,当然也就捧红了主唱董文华。
1986:桃花盛开-蒋不为的歌声曾经感动了几代人,1986年的“春晚”他演唱了名曲《在他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全国传唱一时。
1987:冬天里的一把火-这一年最火的是费翔,这个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的高大歌手唱着《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出尽风头。
1988:赵丽蓉登台-这一年备受观众喜爱的小品演员赵丽蓉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她与当年凭《济公》而走红的演员游本昌演出了小品《急诊》,让人记住了这个小老太太。而毛阿敏《思念》也在这一年“春晚”后风靡大江南北。
1989:宋丹丹亮相-这一年诞生了一位日后的小品大腕-宋丹丹,她凭借小品《懒汉相亲》让观众记住了这位操着东北口音的女小品演员。同年,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1990:赵本山“相亲”-赵本山、黄晓娟表演的小品《相亲》,一下子把赵本山了全国最爱欢迎的演员行列中,此后,赵本山成了每年春节晚会最受期待的演员之一。
1991:港台明星“入会”-这一年可以说是很多港台歌手必须要
感谢的一台晚会,甄妮演唱《鲁冰花》、潘美辰演唱《我想有个家》、姜育恒演唱《再回首》,他们在内地的演艺之路从此被照亮或被照得更亮。赵忠祥和倪萍也开始了他们“称霸”“春晚”主持人近十年的历程。
1992:“赵巩”结成母子档-当年最热的台湾偶像组合小虎队、红孩儿来到了“春晚”,军旅歌手郁钧剑的《说句心里话》也成了以后军人们最喜欢说的“心里话”。当然,这一年最难忘的还是那句“探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摇两呀两回头”。《妈妈的》今天里,赵丽蓉和巩汉林的出色合作开始了这对“母子”搭档的黄金岁月。
第二篇:春晚:属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春晚:属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集体记忆这一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在《记忆的社会结构》中首次提出的,之后他又在《论集体记忆》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群体(家庭、宗教、社会阶级)和集体记忆之间的关联,将“记忆”置于社会框架的分析中,赋予其以社会学的意义。因此,哈氏被视为集体记忆研究领域的先驱。由于师承涂尔干,哈氏关于集体记忆的观点更多地受到涂尔干“集体意识”的影响,将其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换言之,在哈氏看来,集体记忆的“集体性”最终落脚在“群体活动”上,即只有参与到集体的社会互动与交往中,人们才有可能产生回忆,进而将这些对过去的重现渗透入各种公共表达之中。这既是集体记忆形成的社会过程与机制,也是其最终的结果,因为“要到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当中去体会各种事实的特殊涵义,社会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提示着这些事实对之具有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可以说,哈氏对于集体记忆“在仪式活动中所激发的精神价值何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贯彻和延续”的解答,填补了涂尔干有关集体意识理论中的一个空缺,这也是理解集体记忆何以借助于仪式活动而被强化的经验凭据。保罗·康纳顿是继哈哈布瓦赫之后对集体记忆研究有进一步发展贡献的学者。他将“集体”的概念从个人记忆的层面中剥离得更加彻底,即集体记忆并非“集合起来的个人记忆”,而是“真正社会群体的记忆”。在其著作《社会如何记忆》中,康纳顿明确指出:一个群体通过各种仪式塑造的共同记忆,并不仅是每一个群体成员的私人记忆相加的产物,而是属于这个群体本身的。③这就将“集体”变为一个抽象概念,真正成为了记忆的主体。同时,康纳顿还强调了集体记忆的保存和传播对社会产生的重要作用,指出无论是借助于 “重演性仪式语言”的纪念仪式,还是沉淀于“个体化实践”的身体习惯,两者都折射出记忆社群的共同过去,都对社会文明的传承起着“无意识展演”的作用。
哈布瓦赫和康纳顿对集体记忆的研究,在德国学者阿斯曼那里得到了重新梳理。阿斯曼将哈氏理论中的集体记忆定义为一种“沟通记忆”,即人的个人记忆如何在集体沟通中获得实现;而康纳顿的“社会记忆”则被阿斯曼用“文化记忆”的概念进行了延展。文化记忆是超越个人的、以文化体系为主体的记忆范畴,这一体系不只停留在语言与文本中, 还存在于各种文化载体当中,比如博物馆、纪念碑、文化遗迹、歌曲以及公共节日和仪式等。通过这些文化载体,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会获得一种 “凝聚性结构”,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不断使事件重现以获得现实意义,同时又使社会成员从中获得共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等具有约束力的东西。法国学者诺拉将这些能够传承文化记忆的载体形象地称为“记忆的场”。2春晚与集体记忆的自然关联
春晚的主体文本,说到底就是一档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呈现出来的电视节目,它何以历经30 余年发展成为了属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呢?可以说这是由春晚的先天属性所决定的,它自诞生之初就已经深深刻上了关乎集体记忆的烙印。
(一)传统节日作为集体记忆渠道的正当性
春晚对应的时间节点,是中国人最为重视和不可替代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中,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其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强化集体记忆的最佳载体。这是因为“过去的文化不像此时此地不带神话色彩的、矛盾的世界主义文化,它们是建立在由每一个这样的文化共同体一代一代地讲述、体现的原型神话和象征、价值观和记忆基础之上的。过去和现在的许多独特文化不像价值中立、没有传统的未来全球文化,它们总是试图保持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它们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保持那些创造并参与其中的人们的独特象征、仪式、理想和传统。”春节的形成以中特有的农历为依据,在岁时基础上意味着新年伊始,且与中华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相关联,因而自然成为唤醒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时间标杆,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节日仪式和传统中记述着一个“文化共同体”的过去和现在。当然,集体记忆带有实体性,不是虚幻地停留于人们的脑海里,而是存在于具体的社会生活中———无论多么宏大的文化价值理念,最终都会栖身在族群仪式和社会关系当中。例如每一个中国人提起春节,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放鞭炮”、“拜年”、“吃饺子”、“团圆”等传统习俗,这一系列的共同行为构成了具有参与性和亲和性的集体记忆,成为“不自觉”的约定俗成。春晚将“看晚会”嫁接在春节这个时间节点之上,毫无疑问为这一人为的行为建构提供了集体记忆的天然正当性。当社会成员需要在“节日”当天以“仪式”、“场域”等方式进行纪念和庆祝时,春晚通过一台指向明确的晚会暗合了群体需求,建构了符合记忆心理的表达空间,并随着时间的推进,将这一过程本身也逐渐融入到了集体框架下的过去记忆中,最终成为获得社会认同和共享价值的“新民俗”形态。
(二)电视媒体作为集体记忆渠道的合理性
在当今社会,意义的生产和传播绝大多数时候是通过大众传媒来进行的,它们通过截取具体素材,以种种方式来建构集体记忆。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通过影像来呈现和记载过去的经验,比文字、广播等形式的描述来得更为清晰和生动,更容易给受众以真实感和客观感。英国学者戴维·莫利曾指出,电视媒介在构建集体记忆和集体认同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他认为公众以“原子化”的小团体单位,通过观看电视这样的仪式会制造出一种持久的集体记忆,从而消解了距离,公共性被家庭内部化,私人的身份也在全国性的体验中被社会化。电视正是以这样的一种“流散仪式”,将散居与各地的群体定期的统合起来,将公共典礼调换成一个亲密的聚会,典礼的空间在家中被重组,专注于一个象征性的核心。聚集在电视周围的小团体会敏锐地意识到还有无数其他的团体,正以相似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相似的事情,这种仪式给观众制造了参与的感觉,也给他们带来体验共时性和历史性的感觉。
春晚以电视媒体作为传播媒介,无疑十分有利于集体记忆的建构和延展。具象的电视语言符号可以将记忆情境的渲染力扩大到最大化,使观众在观看晚会的过程中,“无意识”地进入到愉悦状态,进而自然浸润在春晚所表征的各种意义符号之中,在头脑中获得共同记忆的文本,在心理上贴合共同记忆的认同,将具体的画面和表达都诉诸于既有记忆和情感中。同时,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内时空共享的观看感受,赋予了春晚作为特定事件的“经典”地位或作为“分水岭”的历史意义,使其成为电视文本隐喻的最佳形式,让全中国的电视观众都成为记忆的“亲历者”,以自身体验提供了为春晚“加冕”的机会,进一步强化了其成为集体记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3春晚对集体记忆的建构途径
春晚的影像表征下,暗涌的是关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丰富素材,折射的是社会集体记忆的庞大文本。在这“丰富”与“庞大”的背后,体现出春晚在进行记忆建构时采取的多种途径,其中每一种途径都在与集体记忆勾连之间制造着新的可能。
(一)利用故事叙述重现集体记忆哈布瓦赫曾说,“我们保存着对自己生活的各个时期的记忆,这些记忆不停地再现;通过它们,就像是通过一种连续的关系,我们的认同感得以终生长存。”因此,一个社会群体如果没有彼此相同的生活印象片段,那么人们互相之间的共同记忆就无法被唤醒,这个群体也势必会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断裂。而春晚作为节日里的集体仪式,就为这样的记忆塑型提供了最隐秘而有效的契机和平台,可以在一种选择性的“策划”与“操演”中赋予具体事件以符号的重要性,更新、强化出独特的记忆轨迹。而作为一种呈现过去与召唤记忆的方式,故事叙述无疑是在电视传播语境下最为理想的表现手段———通过相声、小品、访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表达,可以将社会现实浓缩进十几分钟的对话与幽默中,既可以简单化地对故事进行白描,也可以戏剧化地对故事进行重组,直观生动地营造出“相同生活片段”的记忆经验。事实上,经过艺术加工,春晚中更多地呈现的是“叙事”而非“事实”,但春晚仪式中的“叙事”无疑可以印证观众以往获悉的 “叙事”,这是一个集体记忆的完整链条。观众通过重现的故事得以确信:在过去一年的无数瞬间里,中国同胞在进行着某些“稳定的,匿名的,同步的活动”。
如在1984 年的春晚,实现了三连冠的中国女排集体现身晚会现场,由当时著名的体育赛事解说员宋世雄进行逐一介绍,还设置了前女排队员上台献花、现女排队员签名送球的环节,让无数为女排荣誉而骄傲的电视观众再次群情激昂;在2003 年的春晚,由于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过去一年中火爆荧屏,许多观众都十分熟悉其剧情内容,于是两位主演孙海英和吕丽萍就延续了剧中角色的设定,出演小品《激情依旧》,紧扣“过年”这一故事背景,重新演绎了一段退伍老兵对祖国和儿女深沉的爱。
(二)利用固定模式制造集体记忆
春晚不仅重现了集体记忆,它本身的内容文本也已经成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记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存在,媒体的介入干预极有可能建构起“设计出来”的过去。经过媒体呈现的中介表征,历史与记忆会实现连接,形成社会群体共享的常识。因此现实可经由媒体主观建构,传统可以被人为地创造和界定,春晚也就能够根据现实的需要,借助于媒体的力量进行“量身订做”的设置。将这些设置赋予仪式性的重复,一遍又一遍地根植和巩固观众心中对固定模式的认知,就可以实现集体记忆的再造。倘若这些新的集体记忆与可追溯的历史形成某种契合,对传统进行一种累积性、穿插性的建构,那么记忆的认同将更加地顺畅和深入,真正会被当作事件的本来面貌而被接受。如春晚在每年跨年钟声敲响前后,全体主持人会带领观众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之后会有相互拜年的环节设置,这已经被当作春晚的一个固定模式延续下来,成为了观众的集体记忆。而“倒数计年”和“拜年”的行为动机原本就是“年文化”中所蕴含的内容,因此根植于古老传统的新记忆就理所当然地被纳入到共识的范畴中来了;又如每年春晚的结束曲锁定《难忘今宵》,也是人为延续的结果。这样的延续形成了标签化的固定模式,从而建构起春晚特有的符号表征———以至于《难忘今宵》的旋律一响起,无论彼时彼刻的情境如何,都会瞬间唤起国人有关春晚的记忆。
(三)利用年代标签唤醒集体记忆
不同的社会群体都会有完全不同的、专属的集体记忆,每一个集体记忆都需要在时空被界定的特定群体中获得支持。以年代为区分的不同群体往往会持有更为细化的集体记忆,并以此作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判断依据。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可用于以重建关于过去的意象,在每一个时代,这个意象都是与社会主导思想相一致的。”也就是说,在社会进程嬗变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环境下,每一个阶段的社会意象都有可能相应地发生调整甚至颠覆,处于这个阶段的亲历者就会因此生发出更强烈的时代感和代际感,自然地对贴有时代标签的集体记忆产生心理上的亲近和认同。一些看似没有使用价值的指代,对于相伴成长的一代人来说也许意义非凡,一旦在某个契机下被唤醒,就会触发洪水倾泻般的记忆流。特别是那些在少年时代留下的心理印记,孩童体验的真实感受带来的记忆往往更加历久弥新。如在1988 年的春晚上,由著名配音演员李扬挑梁的节目《孙悟空与唐老鸭》,就将富有时代特征的动画人物作为主角,展开了一段发生在中国春节的“穿越”故事。由于节目角色的设定十分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加之对场景的设置进行了艺术重构,所以整个动画片的呈现都有利于观众在集体记忆上的归顺;又如2010 年的春晚中,小虎队的《再聚首》,勾起了无数70、80 后观众的青春记忆。在熟悉的旋律中,人们追忆的不仅是对年少时偶像的喜爱,还有属于每个人自己的青葱岁月。
4集体记忆对创新春晚的启发
集体记忆这一研究传统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春晚被赋予特殊意义的原因,推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利用集体记忆来挖掘未来创新春晚的手段和方式。下文将从春晚的创意策划角度、社会使命角度、媒介环境角度来逐一分析集体记忆可利用的价值空间。
(一)“怀旧情绪”触共鸣“怀旧情绪”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下人类感性泛化的一种文化表征。具体到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怀旧”成为每一个孤独个体的内心渴望,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身份确认的心理支撑,这就是马斯洛文化心理学所说的“归属的需要”。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每个社会成员都希望自身归属于某一个群体或者共同体中,同时在这个归属体中得到关爱和支持,获得生命存在的价值认可。因此,现代人急需一种集体怀旧的仪式,来化解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获得情感心灵上的共鸣。
春晚无疑是中国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方式之一。春晚自身的娱乐属性使每个个体在轻松的氛围下,极易被“怀旧”姿态包装下的节目所打动;同时在一个公共的文化场域中,又极易因“怀旧”事件的重现而展开一系列后续话题的讨论,因此,合理地利用好“怀旧”这张牌,依托集体记忆的素材基底,策划有创意、有趣味的节目内容,将在触发观众共鸣的目标上,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家国同构”建认同
春晚不应停留在简单满足受众消费娱乐需要的层面上,还应该增加其文化内涵,使春晚担负起民族国家身份建构的历史使命。国家认同建构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任务,不可否认,伴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起,群体意义上的集体记忆出现了部分缺失,因此运用大众媒介进行“家国同构”就更显得十分必要。春晚作为电视媒介 “创造”出来的传统,是国家通过媒介将民族传统习俗与国家政治话语相结合的产物,典型地反映了媒介“家国同构”的内在逻辑,如何在文本建构中使国家认同的文化符号呈现得更为合理和巧妙,可以说是春晚不变的精神内核。将凸显国家意象的符号嵌入到电视本文之中,可以用艺术化的审美传达主流意识形态,更重要的,还可以让观众在祥和喜庆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认同建构的教化,获得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感。与此同时,春晚的家庭收看特征非常鲜明———在除夕之夜的团圆时刻,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营造出一种奇特的公共参与方式,这种参与感印证了所有观众都在时空共享中成为了“国家共同体”的一份子,从而顺理成章地把对家庭团圆幸福的期盼移情到了对祖国统一繁荣的渴望中。因此,以“家”为起点的平民化、亲民化的节目就为“共同体”的想象提供了物化的对象,也为民间草根、流行通俗等“接地气”的符号元素提供了创作的空间。
(三)“跨屏传播”扩辐射
媒介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春晚也从最初单一的电视传播形态,逐渐扩展到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媒介终端,首次或复次地送达受众端的形态。当跨屏传播成为现实,不仅意味着春晚的呈现渠道有了更多选择,更意味着全媒体的生态环境成为春晚集体记忆存在的体系空间。电子媒介的发展极大地打破了时空限制,以一种横向的维度创造了新的文化联结方式,使超时空领域的受众进行实时或随时的共享和互动成为可能,从而在经验亲历和分享中建构出新的记忆区块。新媒体背景下的集体记忆有了不同以往的内涵和外延。当受众在移动终端上点击春晚视频,在公共平台上交流春晚话题,在社交网络上“吐槽”春晚优劣时,这一切共时性的文化消费,都成为春晚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而这部分记忆的活跃周期远远超越了晚会播出时段的四个小时,延展为一个阶段性的持续存在。春晚如果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放思路将跨屏传播的语境纳入到创新制作的考虑范围内,有意识地联动各个媒体之间的粘合效应,有针对性地投放适合于不同终端的视频内容,就可以主动地制造出关注度高的热门话题,有效扩大春晚在集体记忆层面的辐射力度,从而最终全面提升春晚在认同感和归属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2011春晚
2011春晚感想
1:做人不能太贪,常识告诉我们,人的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可当眼睛变红时,心就变黑了!2:西单女孩,任月丽,上春晚。
3:在魔术的世界里,真实就是幻觉,幻觉就是真实。4:大山带领孔子学院的一批外国学生上春晚。四海之内皆兄弟,恭贺中国团圆年。
5:房子不是家,有爱才是家。
:同桌的你。。多年后再相遇会有怎样的火花呢?本山大叔给我们诠释了一个很感人的同桌的你。。给孤儿我们的爱。。
6: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7:农民工很给力。春晚也很给力。
8:春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春晚了,这次办的挺成功的。春晚嘛,就是大家的春晚,汇集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搭起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乃至全世界。
9:兔年的标志是,这个手势不再是单纯的胜利了,而是与兔子的最顶端的耳朵相结合的天衣无缝。中国
兔就是胜利!
第四篇: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伴随春晚的记忆
岁月匆匆,今年是建国60周年,我们国家在物质、精神和政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我是1966年的高中毕业生,当年大学停止招生,直到结婚生子后的1977年冬季,才有机会参加了高考。1982年初大学毕业后,只身在县城工作,每年都回水乡深处的老家过年。大年三十,吃鱼吃肉,贴对子放鞭炮,用石灰蒲包在天井和
巷道打“元宝印”。一到晚上,外面乌黑,天气酷寒。早早上铺睡觉,与唐宋元明清的古人过年没有太大的区别。尽管从报上得知,自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除夕都举办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但庄上没听说哪家有电视机,感觉那台晚会离我们村庄太远了,仿佛热闹在另一个星球上。
1986年因小孩上学,举家搬至县城,一家3口,住十多平米的房子。大年三十晚上,隐约可闻有人家播放“春晚”节目,感觉“春晚”离得近些了。
1987年冬季,我家终于决定将几年省吃俭用的钱买一台电视过年,可是,县城已经脱销。几经打听,得知离县城8公里的乡供销社还有卖不掉的大电视。赶去一问,价格大得吓人,要800多元,相当于我全年的收入!而我带去的“巨款”,大的、小的,硬的、软的,一共才500多元。
“不就是跳跳蹦蹦,有什哩看头,看了又不多长块肉!”妻这样安慰“缩”回家的我。
因为“春晚”的诱惑,我还是借了些钱,狠狠心,买回了一台18英寸的黑白“熊猫”!回家后,总觉得做错了事,因为有电视的富裕人家多是14英寸的。“这一步跨得太大了”,看着这台昂贵的“家用电器”,我仿佛在梦里。不过,我隐约觉得:黑白“熊猫”是我家从单纯追求物质生活到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标志。大年三十,各取所需,喝了辞年的饮料和醇酒后,听着外面一阵接一阵的鞭炮声,一家人第一次在家看“春晚”,新奇、舒心、兴奋。感觉是,365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
看了7年黑白“春晚”,1994年冬季,我家又买回一台21英寸的彩色“熊猫”,价格倒不贵,2000多元。于是我家就看到了1995年的彩色“春晚”。服装、灯光和布景五彩缤纷,主持人、演员光彩夺目!同黑白“春晚”不能比。
进入21世纪,彩色“熊猫”工作久了,常会发发“脾气”;加上新居客厅32平米,它蹲在那儿,可怜兮兮的。主要还是怕影响“春晚”的效果,于是,2004年冬,我和儿子带上银行卡,一起去“苏常电器”买29寸的。到了商场,只见大大小小的彩电都在卖力地“表演”,经不住儿子“一切看效果”、“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怂恿,把“寸薪不是等闲来”忘得一干二净,花近万元,买回一台43英寸的背投彩电——panasonic(松下)。在看2005年“春晚”的舞蹈《千手观音》时,全家人的感觉一致:就好像“活观音”在我家客厅齐刷刷地伸出手臂。
许多年过去了,伴随着“春晚”的记忆,我仿佛在喝一杯“碧螺春”,进口有点苦涩,品味后更多甜润。
第五篇:2015春晚主持词[范文模版]
2015年春晚开幕词
男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1:女士们、先生们。
男2:坚守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女2:亲爱的小朋友们 男1:大家新年好
男1:送走骏马,迎来金羊,伴随着普天同庆的喜悦,一年一度的春晚又和大家见面了
女1:当我们满怀着喜悦告别2014,我们收获最多的是成长和感动。男2:过去的一年,是我院异地搬迁的第一年,我们以无穷的智慧和坚实的步伐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
女2:过去的一年,是医改全面深化的第一年,我们以无私的奉献和饱满的激情收获着累累硕果。
男1: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是缘分,让我们相聚在金湖县人民医院这个大家庭里。
女1:我们把青春融入这片湖城大地,我们用忠诚的誓言和不变的承诺为湖城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男2:今晚,在这绚丽的舞台,我们用激情抒写青春的豪迈。在全院各个科室的精心准备下,今天的晚会共有歌舞类节目14个,语言类节目7个,将分别评出一、二、三、四等奖。究竟花落谁家,让我们翘首以盼。女2:今晚,不仅有节目看,更有奖品拿,在节目期间,我们将进行幸运抽奖,我们将分别抽取三等奖120名,二等奖100名,一等奖100名。比去
年又多了20个名额,中奖达到了50%。
男1:在节目开始前,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金湖县人民医院汪泓院长至新年祝词。
女1:感谢汪院长的精彩祝词,在此新春来临之际,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我院领导班子对全院职工的新年祝福,更深刻的体会到他们对全院职工切身利益的不断关注。
男2:是啊,各种内容丰富的院内文化活动开展,从职工健康体检到职工食堂的开放,我们广大职工的福利待遇是越来越好了。
女2:千言万语汇集在这绚丽的舞台,就让我们用动人的舞姿,嘹亮的嗓音,谱写一首青春的赞歌。
男1:首先请欣赏院部带来的韵律操《向快乐出发》
节目串词
一、感谢院部给我们带来的轻快、欢乐的舞步,下面大外科将带来一支激情似火的舞蹈,为寒冷的冬天带来光和热,请欣赏《西班牙之火》。
二、感谢大外科带来的精彩表演,我们首先来看下院部韵律操《向快乐出发》的得分情况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赋予医生神圣光环的同时,却在不断上演着各类辱医、伤医等医闹事件。不用说医者大爱,救死扶伤;也不必说白衣天使,众人敬仰。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门诊部的《医者心语》
三、感谢门诊部的诗朗诵,由衷的倒出了医务工作者的心声。大外科《西班牙之火》的得分是(),恭喜他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康复医学科带来的诗舞蹈《欢聚一堂》
四、。来看下门诊部《医者心语》得分是()
(陈翔、邹秀强、高颖)第一次抽奖,三等奖60名,抽奖嘉宾闵主席 如今的“春晚”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当做是一种传统,在我们医院也成为了像年夜饭一样不可或缺的大餐。
邹:我院春晚从1986年开始,也有近30年了,超过了我们在做好多人的年龄!
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消化内科、手术室带来的小品《春晚那十年》
五、门诊部诗朗诵《医者心语》的得分是(),恭喜他们。
“花踌躇,柳轻叹,敢问情何以堪,徒伤悲,青春年月”。下面就让舞者的步伐带领我们一起去歌咏春天,请欣赏儿科、感染科、供应室、急诊科的舞蹈《咏春》。
六、消化内科、手术室的小品《春晚那十年》的最后得分是(),恭喜他们。下面即将为大家带来表演的是检验科,每年检验科的节目都给我们带来惊喜,前年的“小人舞”,去年的“爸爸去哪儿”,诶,高颖啊!听说宗寿洋主任特地为他们的节目请了个嘉宾主持,他人呢?女:是啊?我也听说了,在哪呢?
七、感谢检验科带来的无声的幽默,尤其是扮演乡下人的小伙子,简直是在用生命在演绎啊,但小朋友们千万不要模仿啊。笑过之后,我们继续来看分数情况,舞蹈《咏春》最终得分是(),恭喜他们,下面又到了今晚幸运抽奖环节,有请抽奖嘉宾张院长。
(陈翔、邹秀强、高颖)第二次抽奖,三等奖60名,抽奖嘉宾张院长 恭喜他们,下面请欣赏功能科、影像科、病理科带来的舞蹈《万物生》
八、我们王秀玲主任和沈伯兰主任是一直活跃在我院春晚舞台上的常青树。感谢她们的精彩表演。下面看下检验科的小品《城里人乡下人》的最终得分是()。下面一起欣赏妇产科带来的舞蹈《美丽荷花荡》
九、舞蹈《万物生》的得分是(),恭喜他们
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院体检中心自从开展了一站式体检服务,无周末节假日休息,并为体检者免费提供早餐,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大内科带来的小品《健康时代》
十、妇产科《美丽荷花荡》的得分是()
(陈翔、邹秀强、沈旭)第三次抽奖,二等奖50名,抽奖嘉宾万院长 一起欣赏大内科的舞蹈《喜鹊喳喳喳》
十一、大内科《健康时代》的得分是(),诶,高颖啊,不知道你喜欢什么题材的小说或者电影啊? 高:我比较喜欢穿越剧,一会现代一会古代,情节比较跌宕起伏。穿越剧确实比较吸引眼球,大家看的也很多,但我保证,穿越题材的舞蹈,你一定没看过。下面就让我们在消化内科和手术室的带领下一起来欣赏一段穿越的舞蹈《戏里戏外》。
十二、大内科《喜鹊喳喳喳》的得分是(),大内科带来的相声《拍卖》。
十三、消化内科、手术室舞蹈《戏里戏外》的得分是()(陈翔、高颖、沈旭)第四次抽奖,二等奖50名,抽奖嘉宾王院长 下面请欣赏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带来的舞蹈《古风墨韵》
十四、大内科相声《拍卖》的得分是(),妇产科的舞蹈《鸿雁》
十五、舞蹈《古风墨韵》的得分是(),请欣赏大外科带来的异域风情的舞蹈《春天花会开》
十六、妇产科的舞蹈《鸿雁》的得分是(),大内科带来的小品《龙龙大力胶》
十七、大外科的舞蹈《春天花会开》的得分是()
(陈翔、邹秀强、沈旭)第五次抽奖,二等奖50名,抽奖嘉宾穆院长 下面请欣赏儿科、感染科、供应室、急诊科带来的舞蹈《俏花旦》
十八、大内科的小品《龙龙大力胶》得分是(),请欣赏妇产科带来的情景剧《天使情怀》
十九、舞蹈《俏花旦》的得分是(),下面请欣赏黎城服务中心带来的舞蹈《烟花三月》
二十、妇产科情景剧《天使情怀》的得分是(),下面请欣赏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带来的歌曲联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二十一、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人医大家庭就像刚刚歌中唱的一样: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来看下黎城服务中心的舞蹈《烟花三月》的最终得分是()。
(陈翔、邹秀强、高颖、沈旭)第六轮抽奖,一等奖50名,抽奖嘉宾:汪院长
我们来看下最后一个节目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最终得分是()随着最后一个分数的揭晓,整场晚会所有节目的名次也已揭晓,究竟今年的大奖花落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5年春晚闭幕词
男1:亲爱的朋友们,随着各项大奖的名花有主,2015年春晚又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
女1:难忘今宵,让我们记住这医院大家庭集体守岁的新春之夜。男2:难忘今宵,让我们记住这天地人和其乐融融的欢聚时光。女2:难忘今宵,让我们记住这繁荣昌盛普天同庆的辉煌之夜。男1:让我们再次相约明年的春晚,再次拥抱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