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九资河镇圣人堂村胡映雪创业事迹

时间:2019-05-13 12:2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九资河镇圣人堂村胡映雪创业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九资河镇圣人堂村胡映雪创业事迹》。

第一篇:记九资河镇圣人堂村胡映雪创业事迹

鱼鹰河畔寻梦人

——记九资河镇圣人堂村胡映雪创业事迹

鱼鹰河畔,山叠翡翠,鸟语清婉,牧歌悠扬,这里就是享有“中国最美丽田园风光”的罗田县九资河镇圣人堂村。远远望去一栋栋新颖别致的农家别墅掩映其中,当中矗立着一座五层楼的大型宾馆,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它的主人就是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优秀妇女代表-胡映雪。

映雪,今年40岁,沉静的模样中蕴含着坚毅的性格,谈笑间透露着一种自信。她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后靠着山里人一股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韧劲,诠释着致富梦想,现如今,她已经是九资河镇圣人堂村“红叶宾馆”的女老板,为外出务工返乡女性创业就业树立了典范。

90年代,外出务工创业的大潮席卷了整个农村大地,许多过去不离乡土的农民,怀着致富的梦想,跨越千山万水,离乡背井涌向陌生的大城市。胡映雪也是这千千万万外出务工创业者中的一员,1996年她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一种超越自我的坚强信念只身来到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大都市上海谋生,很快的进入一家四星级的酒店打工,一干就是五年。正是这五年的务工生活,磨砺了意志,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创造了财富,更积累了宝贵地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

以后,随着旅游业不断升温,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圣人堂村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胡映雪正是瞅准了这个机遇,看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果断出手,用自己在外务工攒下的全部积蓄于率先建起了家园式农家旅馆-映雪农家旅馆,她充分发挥自己在上海务工时学到的酒店管理经验,以富有大别山农家特色的饭菜招待游客,深受游客喜爱。思路决定出路,映雪农家旅馆次年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胡映雪不仅自己当起了老板,还动员、鼓励亲朋好友及邻里乡亲也兴建农家旅馆,一花引得百花开,其他村民看到了效益,也都跟着干起来了,一家家农家旅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圣人堂。

随着圣人堂村民俗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小型的家园式农家旅馆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圣人堂村迫切的需要兴建起一个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接待中心,但是兴建这样一个接待中心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承担风险的胆识,许多人对此都是望而却步。对于兴建这样一个接待中心,胡映雪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脑海中更多的把它当成一个机遇,一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胡映雪东筹西借并积极动员自家姐妹集资入股,投资500万元兴建了一座可供100余人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宾馆-红叶宾馆。

旅游业有淡季、旺季之分,旺季人满为患,而淡季则无生意可做。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胡映雪想的最多的问题。积极参与九资河镇政府举办的各种旅游宣传活动,通过加强与摄影爱好者、网友及游客的联系,请他们到圣人堂采风游玩,春季观赏山上的映山红,夏季体验惊险刺激的天堂峡谷漂流,秋季拍摄美丽的乌桕红叶,冬季则以具有大别山农家特色的吊锅和老米酒吸引广大游客,给予他们优惠的食宿条件,良好的服务态度,从而保证了宾馆一年四季都能够拥有稳定的客源。红叶宾馆现年可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年创利税50多万元,为圣人堂村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她还积极招聘本镇本村返乡待业的妇女群众进入红叶宾馆,截至目前共创造就业岗位16个,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胡映雪从一个普通农家妇女成为一名拥有数百万元固定资产的致富带头人。面对成绩,胡映雪显得很淡定,她说自己做的还不够,还要在这片热土上继续开拓、奉献。胡映雪,一颗闪亮的创业之星已经从大山深处冉冉升起。

记九资河镇圣人堂村胡映雪创业事迹

第二篇:九资河镇在全市计划生育会上的典型发言

合同管理结硕果村民自治见实效

--九资河镇在全市计划生育会上的典型发言

(~年3月15日)

九资河镇地处罗田北部山区,下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已婚育龄妇女6290人。去年以来,我镇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积极推行合同化管理。到目前,全镇已出台《村民自治章程》34个,共签订《村民自治合同书》2200份,签字率达100%。通过积极实行合同化管理,实现了计划生育由“官治”向“民治”的转变,群众由受控对象变成了计划生育的主人,极大的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全镇妇检率较往年上升了十个百分点,节育率上升了十五个百分点,出生婴儿性别比下降了二十六个百分点,促使全镇计划生育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主要作法是:

一、重在认识,强化领导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提高以及国家不断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对现行的计生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过去那种以单一行政强制手段为主的计生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导致许多基层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计生工作太难搞了,软的不行,硬的不能,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认为现行的计生政策弱化了,对群众无约束了。针对种种思想认识,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从镇情~出发,着眼于从源头抓起,以实行合同化管理为突破口,把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村民自治管理合同上来,变不利为有利,变强制执行为自我约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计生服务理念,从而真正开创我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新局面。思想认识统一后,我们又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住点干部、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指导小组,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此外,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制度,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将任务细分到每个干部身上,形成了上下一条心,各级一个声,齐抓共管的格局,从而有力推动了我镇村民自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宣传发动,营造声势

为了村民自治政策家喻户晓、妇女皆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了宣传力度。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国家干部会、村干部会。首先在镇村干部身上统一思想,消除杂念,形成共识。同时开展全方位、立体宣传,先后发放宣传资料7000多份,刷写宣传标语100多条,办固定宣传栏37块,基本做到村村有专栏、组组垸垸有标语,户户有资料。为使广大基层干部深刻领会精神,吃透政策,我们还举办由住点国家干部,村两委委员、计生协会成员等参加的业务骨干培训班,并将一些重大政策编印成册,分发到人,以利于指导工作。不仅如此,全镇还充分发挥村两委和计生协会的骨干作用,采取召开村民代表、群众代表会和个别座谈等多种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使农民正确认识村民自治,真心拥护村民自治,自觉参与签订自治合同。

三、落实队伍,健全网络

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网络作保证,很难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我们把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健全自治网络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一是成立了由村党(总)支部书任组长,村委会副主任、村两委委员、计生管理员、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组成5-7人的村民自治领导小组;二是以“双创”活动为载体,加强计生协会建设,各村选配1名热心于计生工作,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的协会专职副会长,配强一支乐于奉献、群众信赖的协会小组(中心户)长,培养一批计生协会骨干会员,充分发挥协会队伍的带头作用;三是成立了计划生育评议监督小组,确定7-9名有思想觉悟、有群众基础、有工作能力的各界人士为评议监督成员。组成了有党员、团员、妇女、老年协会、计生协会、计生管理员和育龄积极分子参与的计生管理服务网络,完善了联系户制度,初步形成了“村两委负总责,计生协会当骨干,育龄小组当重任、育龄群众当主人”的村民自治管理新格局。

四、把握关键,突出重点

在推行村民自治合同化管理过程中,我们牢牢抓住合同起草制订,合同签订、合同结帐兑现三个关键环节,确保村民自治工作依法、依规、有序进行。

一是狠抓了合同章程的起草制订工作。群众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始终是我们搞好村民自治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合同的可信度、认知度,我们组织干部进村串户,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反复征求群众有益的建议和想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指导各村相继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在充分权衡考虑权利和义务两者利益后,起草制定并通过了《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群众自愿参与为主、以群众集体智慧为主、以合法程序为主的“三为主”做法,得到群众一致拥护。

二是狠抓了合同签订工作。为了保证合同有一个较高的签字率,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村两委、计生协会、育龄小组“三位一体”的网络组织作用,让计生协会唱主角,让计生协会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使群众主动签订村民自治合同;另一方面及时向全镇所有外出务工的育龄对象统一发函,要求她们本人及时返乡签订合同,或电话委托其直属家属代签,待其返乡后再补签的办法,使全镇2200名已婚育龄妇女都签订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书,117名孕妇签订了孕情跟踪管理合同书,934名重点流出对象与村委会签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并按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的规定向村委会交纳500元以上的担保金,全镇共收保证金198500元。全镇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合同管理阶段。

三是狠抓了合同结帐兑现。每个季度初,我们按照村民自治合同的规定,要求在家的育龄妇女及时到计生服务站进行妇检,对外出务工育龄对象致信发函,要求她们按时到所在地妇检,并及时寄回妇检证明。否则将依据《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书》的规定,收取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为了维护《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的严肃性,在今年春季合同结算兑现中,全镇共有53人受到了违约处理,共收取违约金15300元。通过合同管理,不仅使妇检、“四术”等计生工作步入了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制化道路,而且有效解决了外出对象管理难问题

第三篇:寨里河镇马连坡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

加强党建、凝聚民心、共促发展

---寨里河镇马连坡村党建工作纪实

马连坡村位于寨里河镇东北部,马连坡村位于寨里河乡乡驻地东北3公里处,全村334户,1004口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504亩,马连坡村党支部作为发展村级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大责任,因此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创建 “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共谋发展,全面推进组织工作的科学化管理,为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该村从抓两委班子建设入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村上下形成齐抓共管党建工作的合力。首先,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该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载体,及时向广大党员干部宣传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文件精神,在全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党员“七一”活动期间,带领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等理论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增强了他们的事业心、责任心。其次,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该村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跨度大,因此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党总支根据每个党支部成员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认真开展学习,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了党员同志的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该村党建活动以创新“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纽带,开展一系列的党建活动,努力做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同时,根据镇、村党总支“创先争优”工作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村里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活动主题,认真开展创建基层党组织的目标和具体措施,让每位党员同志认真制定公开承诺书,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指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下达的任务指标。

服务百姓,扎实为民办实事。

继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百姓生活环境。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紧密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积极向上级各有关部门反映,着力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2009年以来,该村累计投资180万元,完成村主干道2公里硬化和村文化大院建设,硬化面积达到11000平方米;实施1.5公里的村道路亮化工程;有线电视覆盖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给排水设施建设已逐步完善;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理三堆,落实了长效管理机制。同时,为了提高和改善马连坡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该村建成了标准村级卫生室,做到广大群众小病不出村,卫生防御保健一体化。如今,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人民安居乐业,得到群众广泛赞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三清四改”为内容,实施“家园清洁行动”,“三乱”现象正在悄然转变,广大党员群众纷纷义务管护好村路两旁和道路卫生。

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村,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让群众能快富,还要让群众过上更好、更健康的精神生活。该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富美寨里战略决策,在全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于去年6月份积极申报“日照市环境优美生态村”。同时,加快村里的黄烟产业发展,今年新发展黄烟200亩,总面积达到600亩,成为莒县东南部乡镇植烟面积最大的村,黄烟可为植烟户增加收入200万元。该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各项精神文明教育活动,丰富村民娱乐活动,提高村民素质。在全村倡导尊老敬老,给70岁以上的老人祝寿,发放生日蛋糕,为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安装自来水。

该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服务网络健全,民主法治进步。

第四篇:致富路上的领头雁——记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引领全村致富发家致富事迹

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记儒林镇枫香村党支部书记引领全村致富发家致富事迹

在城步县儒林镇一提起杨文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而且还是一个带领全村共同致富的好党员、好村党支部书记。杨文瑞今年54岁,在任枫香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他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在带头致富的基础上,积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使全村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枫香村也成为农村发展经济的一颗闪耀的新星。截止2009年末,他本人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05万元,年收入达到10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5万元。枫香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比1993年翻了两番。

“要想做一名好的村党支部书记,就必须让自己成为带头致富的能人”

枫香 村共有居民136户680口村民和 483亩耕地。十几年前,全村人均收入仅为700元,集体外债20多万元,村民住宅都是破旧的土房,社会动荡不安,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在这种艰难的状况下,1993年杨文瑞担任枫香村党支部书记,他想只有自己先致富,才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从而改变本村贫困的面貌。他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兴村富民的新路子,无论是养奶牛、种大棚还是购置大型机械、山上造林、兴修水利,他都不怕风险,带头走在前,走别人不敢走的路,率先垂范地带头苦干。2003年开始,他请来韭菜坪技术员张国元,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培植了2亩大棚蔬菜,当年纯收入就达1万多元.2005年投资4万元,荒山和退耕还林300亩,年可创收2万元。截止2009年底,他本人已种植大棚蔬菜草莓等22亩,年收入近百万。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的责任”

“杨文瑞同志致富不忘乡亲,他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为党员干部做出了楷模。为了给村民创收,杨文瑞带领村委会千方百计寻找发家致富之路。针对当地的地势,2002年开始,发动群众创办了三座大型碎石厂。几年来,碎石厂产值达1200多万元,纯收入近300万,创税收50多万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万多元,并解决了富于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变了一些村民以前游手好闲、打牌成风的习气。得到了村民一致的肯定。村民杨宇,在碎石厂创办以前,因为没有文化,也没有手艺,一直是游手好闲,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被村里人称为一大祸害。办了碎石厂之后,杨文瑞私下里做通他的工作,让他到碎石厂做事。自那以后,杨宇就扎实的在厂里做事,年收入3万多,就再也没有干偷鸡摸狗的事,村里从此变得安宁、和谐了。

多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他瞄准枫香村与县城相距不远,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的有利条件,积极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把群众培养成为乡土人才、致富能手。十几年来年来,他积极聘请技术人员进村举办果树、食用菌、草莓、蔬菜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先后选送了98名青年参加农函大各类专业学习,不断提高村民科技文化水平。2003年,他还筹集资金建立先进的教育网络,利用网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村民致富本领和服务水平。目前全村已有800亩板栗基地,每年为村创收480多万,每户农民年收入净增800多元。2003年,杨文瑞就带领全村开始培植大棚草莓、蔬菜、食用菌,至今全村已有大棚草莓8个,面积5亩多,年产值达15万,纯收入10万元;大棚蔬菜7个,面积8亩,年产值20多万元,纯收入达14万;大棚食用菌30个,面积20亩,年产值400多万。仅此一项,每户农民年收入净增1000多元。

村民杨雄飞家庭困难,有2个女儿,一直靠打工为生。在杨文瑞的开导下,2006年建了五座大棚,但由于不懂技术,一年下来,收益甚微。2007年,他教杨雄飞 的上门女婿张长青到村里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棚栽技术学习,为其进一步发展棚栽业奠定了基础。此后,他经常组织大棚种植户进行集体学习,并聘请韭菜坪技术员张国元作为长期技术顾问,每月对村民进行两次棚栽技术培训,并出资300元,购买了板

栗、草莓、蔬菜的管理常识光碟。就销售问题,杨文瑞还计划在城步县城的农贸市场设立销售窗口,把枫香蔬菜和水果的品牌打出去,促进销售,促进生产。

“要做到村民长期共同富裕,就要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实现村远景目标的大手笔”。

杨文瑞和村两委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组织、引导、扶持村民发展主导产业上。针对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筹集资金,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了13米长的石拱桥,1200米长的机耕道。于2007年,组织群众自筹资金每户200元,共筹2万8千元,并向上争取了80万元,完成了自来水管道架设和引水灌溉水渠、管道架设工程,不仅使全村136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而且解决了100多亩田地和80座大棚的灌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迅猛发展。

过十几年的努力,经济发展了,但杨文瑞还是非常节俭,从不肯乱花半个子儿,他总筹划着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建设村公益事业上,多为村民办好事、实事,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先后筹集资金上百万元用于扩建小学教学楼、架设高压线路、整改照明线路、架设有限电视、开通自来水工程、硬化自然村道路.....

第五篇:记坡头镇横港村党支部陈立华同志的优秀事迹

把握航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扬帆

——记坡头镇横港村党支部书记陈立华同志的优秀事迹

陈立华,男,现年45岁,现任横港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该村现有13个村民小组,678户,2169人,有党员55名。人们常说:“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臶,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而陈立华作为一名旗手,十几年如一日,为寻求富民之策、强村之路四处奔波,摇旗呐喊。3年来,横港村党支部一班人在陈立华同志的带领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切从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和依靠群众出发,抢抓政策机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了突出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上“求优”,建设治理规范、运作和谐的战斗堡垒

党支部书记陈立华深知,只有把班子建设抓好,班子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让组织放心、让群众称心、让工作舒心。因此,他始终把班子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臵。一是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推进落实党支部工作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支部会议事规则和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制度,坚持定期研究支部工作,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08年5月,在筹备村道硬化时,先后召开了五次支部党员会,四次群众代表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商议、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支部成员坚持讲学习、讲正气、讲团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重要事项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支委间团结协作,营造了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支持、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三是严格要求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支部生活会,并坚持一年上2次党课,不断提高党员生活质量。四是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严格推行“四制”,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保证新党员的质量。

二、能力建设上“求强”,营造干事创业、和谐奋进的良好环境 衡量一个村级班子的能力,主要看它为群众办多少事。近几年来,在陈立华同志的带领下,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不等不靠,一心一意想的是多为群众办几件实事。在2007-2008年两年间,共争取国家投资、利用本村人力资源和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共投资400万元对本村的基础设施实行了“三改”:一是改电。由于变压器太少,太小,加上线路长,线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当前农村添臵家电多,用电量大,很多家电成了摆设,空调带不起,电扇带不转,灯泡照不亮,电视开不开的问题。陈立华同志通过多次向市县电力部门反映并得到电力部门支持,投资90多万元对全村的500多个农户入户电网进行了改造,三厢电都装到了每个农户的家门口,漏电保护器也装到了每个农户。二是改水。作为血吸虫疫区,群众饮“血吸虫疫水”后疾病缠身的问题,陈立华同志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村集体经济十分困难,但再困难也要想办法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为此,他带领班子人员先后十多次往返市县有关部门,终于得到上级水利部门扶持,修建起一座高标准自来水厂,然后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为群众接通了15000多米长的自来水管道。总投资达到了155万元。彻底解决了全村2000多人的吃水问题,邻近的黄泥湖村、官护村、永丰村、中心村、园艺场等五个村4000多人都受益。现在,随时都能吃上干净香甜的自来水。群众高兴的奔走相告,直夸道:我们村的班子好,我们的陈书记更好。三是改路。紧紧抓住国家支援农村道路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率先在全镇第一个修建通村路。横港村道路长、障碍较多,困难重重,为了修好这一条致富路,陈立华同志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倾注全部精力,排除干扰,解决问题,现场办公,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一天只休息二三个小时,联系施工队,联系材料,带领一班人全身心投入到修路之中,通过艰辛努力,短短60天时间,投资145万元、全长7.8公里的通村水泥大道全面峻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让横港村人民从此告别了过去“饮外河水(血吸虫疫水)、点低压电、行泥泞路”的历史。通过“三改”,活跃了地方经济,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这“三改”工程能顺利完工,主要是村班子干事、村民代表理事,从集资到购买材料到工程质量,都由村理事会说了算,村里监督,调解处理各种矛盾。每一项工程结束,及时公布帐目。让群众明白,让干部清白。09年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引资13多万元,将本村9组、10组的1.5公里组道进行了路基平整并进行了硬化。并投资15万元对全村的通村路进行了亮化、美化、绿化,栽上樟树100多棵,安装路灯140个,制作宣传槽门4个、指示路牌20个。今日的横港村已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为此,陈立华同志领导村支两委一班人真正赢得了民心,干部的形象好了,威信高了,说话有人听了,办事有人跟了。

三、作风建设上“求严”,争当廉洁高效、务实和谐的优秀干部

陈立华同志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在近几年可谓是殚尽竭虑为村里谋发展,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好务,他们以勤政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和拥护。陈立华同志在工作上“舍小我,为大家”。在08年公路建设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妻子一个人身上,最后妻子病倒了,也顾不得带她去检查治疗,直到父母亲和旁边的邻居们实在看不过去了,劝他带妻子去检查,结果因耽误了时间而错过治疗时机,导致妻子至今还卧病在床,在经济上,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乱花集体一分钱,因公出差筹资也不例外,近三年横港村的招待费只有1.2万元,没有超过镇年初的预算标准。同时要求其他干部也要严格按财经纪律办事,要把筹得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用在刀刃上。在干部关系上,强调班子一定要团结,成员之间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发现不和谐苗头能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重大事情的决策上,他从不搞“一言堂”,坚持民主决策,在他的表率作用带动下,其他干部也都做到了民有所想,我有所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干。创造了一种争先进、求上进的良好氛围。

陈书记说:党组织似舟、群众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组织只要将群众利益作为“一切航向”的基点和终点,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扬帆远航。

中共坡头镇委员会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下载记九资河镇圣人堂村胡映雪创业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九资河镇圣人堂村胡映雪创业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