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审查党员档案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审查党员档案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1、入党申请书
必须本人手写,不能电脑打印,不能用圆珠笔书写。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并要切合实际情况。要有落款时间,且落款时间不能涂改,并要与《入党积极分子写实簿》等材料中的“提出入党申请时间”一致。
2、“推优”材料
此材料是团支部向党支部推荐优秀青年入党;28岁以下的团员青年要有此材料;落款时间应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之前。
3、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簿
第1页“提出入党申请时间”要与“入党申请书”落款时间一致;“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只填写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以前获得的,如没有则填写“无”,不要留空白;“个人简历”要从上小学时间填起,最近一段工作经历一般填写为“何年何月至今在何单位任何职”。
第2页“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情况”填写有关人员情况要与“政审材料”人员情况一致。
第3页“政治审查情况”填写内容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前党组织对申请入党人的初步政治审查情况,落款时间应在“两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之前。
第4页“两推情况”参加推荐党员和群众代表人数必须达到应参加推荐人数的五分之四,得票数要达到实到会人数的一半以上。
第5、6页“考察情况”每半年考察写实一次,考察写实时间应连续累计一年以上,培养联系人要签字盖章。最近一次考察 1
写实时间与到市委组织部预审时间不能间隔太长(不超出三个月)。
第7页“公示时间”应在最近一次考察写实、开取政审材料和计生证明、形成综合政审报告等工作完成时间之后;“培养联系人意见”要签字盖章,落款时间应在公示时间和“公示结果”落款时间之后。
4、思想汇报
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期间,每季度一次,必须本人手写,不能电脑打印,不能用圆珠笔书写。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并要切合实际情况。要有落款时间,且落款时间不能涂改。
5、培训考试材料
至少要有党委短期培训考试试卷,试卷内容要符合培训要求,不能过于简单,要有答题情况和分数。
6、政审材料
政审材料必须涵盖申请入党人的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其中“父母”等重要人员如果已去世也必须开取证明材料。政审材料要有两名调查取证人和两名证明人分别签字盖章;落款时间应在发展对象公示之前,且不能涂改。
7、计生证明
居住在农村的先由村计生委开具证明,再由镇计生委确认并加盖印章;居住在城区的先由居委会开具证明,再由街道计生委确认并加盖印章;属流动人口的,由流出地相应单位(村计生委、镇计生委或居委会、街道计生委)开具证明。开取计生证明应与政治审查同步进行,落款时间应在公示时间之前,且不能涂改。
(异地入党还必须有以下材料:劳动合同复印件、在本单位开始和最近的两份工资单复印件、要求必须在本单位连续工作两
年以上;户籍所在地街道党工委、村居党组织对发展对象可否入党的意见,落款时间与政审材料相同。发展对象是私营企业主的,还必须有公安、法院、工商、国税、地税和劳动等部门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落款时间与政审材料相同)
8、党支部综合政审报告
由申请入党人所在党支部撰写并向党委报告。要加盖党支部印章。落款时间应在其他政审材料和计生证明之后、公示时间之前,且不能涂改。
9、发展对象预审情况登记表
要加盖党委印章,并有党委分管领导签字盖章。要及时与市委组织部联系使用最新版本表格。
10、入党志愿书
第1页,要贴2寸照片。
第1-3页,“入党志愿”内容不能过于简单;不用填写落款。第4页,“本人经历”自上小学时填写。
第5页,有关栏目没有则填写“无”,不能有空白。
第7页,“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没有则填写“无”,不能有空白。
第9页,“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决议”,内容要填写完整规范,主要包括:支部名称、召开支部大会的时间、本支部党员总数、应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数、实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数、支部大会对申请人的基本评价、投票表决情况等;“支部名称”要加盖党支部印章。
第10页,“基层党委审批意见”要注明预备期的起止时间(年月日)。
第11页,“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决
议”,内容要填写完整规范,主要包括:支部名称、召开支部大会时间、本支部党员总数、应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数、实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数、对预备党员在预备期表现的评价、投票表决情况等。研究预备党员转正时间必须在预备期满一年后,提前研究无效。
11、预备党员考察写实簿
第1页,“批准入党机关”应填写ⅹⅹ党委。
第2-3页,“考察情况”每个季度考察填写一次,要有两名培养人,并签名盖章。
第4页,两名培养人均要签名盖章;落款时间均应在预备期满一年之后。
12、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必须本人手写,不能电脑打印。不能用圆珠笔书写。要有落款时间,落款时间应在预备期满一年后召开党员大会讨论之前,且落款时间不能涂改。
第二篇:档案鉴定及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档案鉴定及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归档鉴定是文件转为档案的鉴定。归档鉴定工作主要解决以下问题:鉴别文件材料有无保存价值,从而确定文件材料的取舍,剔出无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判定文件材料价值的大小,据以确定保管期限的长短,对每个归档的保管单位划出保管期限。
把归档鉴定工作作为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际档案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和面临的首要任务。纵观世界,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文件数量成几何级猛增,给档案管理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于是,档案鉴定工作逐渐引起普遍关注并继而成为焦点。美国档案学者莫斯曾指出:“鉴定是档案工作整个系列中第一个关键性决定,是随后所有决定得以产生的基础,因而是档案工作的首要职能。鉴定的重要性居第一。” 1992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档案保管期限表”成了有关研讨会的中心议题,在香港召开的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分会的第四次全体会员大会上,也将“档案鉴定”作为主要专题,进行研讨。
我国《档案法》 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档案法实施办法》在第五章罚则部分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档案接收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确需扩大或者缩小接收范围的,必须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实际工作中,确定好文件的归档范围,做好鉴定工作,不仅从源头上保证了档案的质量,把档案优化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档案资源得以优化,而且减轻了以后存毁鉴定的负担,有利于减轻日后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等一系列工作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档案科学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档案工作更加健康地发展。
归档鉴定的原则有两方面:一是思想原则:“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价值。”这条原则指明了在文件材料的归档鉴定过程中在思想、观点方面所要追循的准则。二是工作原则:即效用原则。文件材料的归档鉴定实践活动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文件是否有用?有效使用时间有多长?效用有多大?在什么范围内使用?“效用”是确定文件取舍的准绳,也是划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因此是归档鉴定的“工作原则”。这个原则指明了归档鉴定过程的总要求;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中心工作和基本情况的比反映日常工作和一般情况的重要;反映全面问题与典型问题的比反映局部问题和一般问题的重要。
2、年龄标准。档案年龄越高,即反映的内容越久远。早在1901年,德国普鲁士机密国家档案馆馆长迈斯奈尔曾提出 “高龄档案应当受到尊重”。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年龄鉴定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为年代越久,保存下来的档案数量就越少,即使内容并不很重要,也可以起到再现历史片断的作用,而且有些年代久远的文件作为档案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应永久保存。
3、职能标准。即以机构职能划定归档范围和进馆范围,以职能的重要性认定保存价值。波兰档案学家卡林斯基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档案鉴定标准认为:文件材料应否永久保存以及保存
时间的长短可取决于产生机关的职能:最高职能机关的档案文件应永久保存,低级职能机关的档案文件可相对短期保存或不存。
4、效益标准。文件之所以要保存,是因为其对将来的社会发展有用处。与此同时,保存档案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在50年代就曾提出,任何一份档案在将来的某个场合都有应用的可能和需要,但我们不可能把它们全部保存下来,因为社会用于保存档案的能力和资源毕竟有限。美国档案学家弗兰克·博列斯和米莉亚·杨对谢伦伯格的上述思想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鉴定理论原则。这一鉴定理论明确提出了保管费用应作为文件鉴定标准之一的论断。保存档案需要库房、设备、装具、管理人员、信息存储、复制、修复等各项费用,保管期限越长的档案所需费用越高。但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档案保存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归档鉴定工作中必须确保要转为档案的文件其价值大于保存它所消耗的费用。这里所说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量化的概念,而是鉴定档案价值时应具有的一种观念和指导思想。
5、文件名称标准。文件的不同名称具有特定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件的价值。此鉴定标准相对简单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是档案人员在鉴定时往往采用的最直观的方法。通常是命令、指示、决定等比通知、通报、函等的价值大,因为其往往用于反映方针政策、重大事件和主要业务活动,具有权威性和重要性,有很强的约束力,是下级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而后者往往不具有强制性和规定性;总结、决议比规划、计划、预算重要,因为其是执行的结果,可作为重要的凭证,而后者只是预期的目的,凭证作用小。但是有些文种的使用范围较宽,有的机关行文时使用文种不一定准确,因此不能用文件名称作为判定文件价值的主要依据,必须结合文件的内容加以评价。
上述标准都是偏重于理论分析和一般原则,具体应用于归档文件材料的价值鉴定时,还需要对文件进行具体研究分析。不能孤立、机械地照搬某一标准,必须根据每份文件的具体情况,从文件的内容入手,综合分析文件的来源、时间、名称等各因素,全面判定其档案价值。
由于我国鉴定标准研究的起步较晚。作为国家级鉴定标准,主要体现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颁发的各类“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它们构成了自上而下的鉴定标准体系,是我国各类归档文件材料价值鉴定的直接依据。但在实践中,明显出现涵盖面不够广泛、全面,较难逐项鉴定文件的证据价值、情报价值等问题,因而也就无法保证进馆档案的正确性与短期、长期、永久档案区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归档鉴定标准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二、归档鉴定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实际,保证归档鉴定工作的质量,必须在遵循鉴定原则与标准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归档鉴定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制定本部门切实可行的归档范围。应由领导、文书人员、专业人员共同划定归档范围。各部门文书人员熟悉本部门业务工作情况,是文件材料的经手人,熟悉整个办文过程,他们最清楚每份文件的价值。因此档案人员在确定归档范围之前,应首先深入本单位各部门,请各部门文书人员将本部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就其性质、种类、载体等列出清单,然后,档案人员同部门
领导、文书人员和业务人员共同研究确定本部门归档范围。这样确定的归档范围条款更细、更具体、更明确,操作性更强,更适合各部门实际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各部门之间的重复归档。
2、选择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作为归档重点。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直接反映本单位职能活动,只有把本单位重要文件、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才能全面反映本部门的历史全貌和活动规律,有利于日后利用,为以后的工作查考与借鉴服务。但目前机关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注意到留存有正式编号的“红头”文件,对于一些没有经过登记编号的“账外”文件及内部文件不注意留存,如领导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稿、各种会议记录、重要的专题调查材料、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而这些往往正是反映本部门主要职能活动和历史面貌的主要文件,是应当重点保存的。否则一旦在归档时被剔除以外,无法从其它途径弥补,将会影响本单位档案的完整性,影响利用工作。
3、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对文件价值的影响。档案的使用价值是由档案的内容及其满足利用者需要的程度所决定的,文件归档鉴定是否正确、科学,最终要由档案利用实践来验证。对档案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利用情况,有利于了解哪些文件具有保存价值应归档,从而准确制定归档范围。但利用率低的档案不一定就没有价值,对利用率还应作具体分析,可以参考档案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记录。
4、要克服 “多多益善”的思想,保存确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据调查,我国有的单位永久保存的档案利用率极低,有的甚至几十年没人查阅过,却依旧按例进入档案馆。这样我国现存“永久档案”数量越来越多,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也使有价值的珍贵档案混杂于无价值的档案中,无法实现对珍贵档案的重点保存。
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1、档案资料鉴定销毁工作由档案鉴定销毁小组负责。
2、鉴定销毁小组应定期对综合档案进行鉴定,对保管期限已满但仍有保存价值的,应延长保管期限;对不需要继续保管的档案资料按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3、销毁档案必须编制档案销毁册,登记所销毁档案资料的时间、数量及主要内容。
4、销毁档案时,应遵循保密原则及有关规定并指派专人负责监督销毁,参加档案销毁的人员都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字,严禁将档案作废纸出售。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本公司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及利用档案,为公司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2、公司档案,是指公司从事经营、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公司档案分为受控档案和非受控档案。
3、公文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员应保证经办文件的系统完整(公文上的各种附件一律不准抽存)。结案后及时归档。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
二、文件材料的收集管理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管理。
2、文件材料的收集由各部门或经办人员负责整理,交总经理审阅后归档。
3、一项工作由几个部门参与办理的,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主办部门或人员收集,交行政部备案。会议文件由行政部收集。
三、归档范围
1、重要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的通知、报告、决议、总结、典型发言、会议记录等。
2、本公司对外的正式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书。
3、本公司的各种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请示、批复、会议记录、统计报表及简报。
4、本公司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文件材料。
5、本公司职工劳动、工资、福利方面的文件材料。
6、本公司的大事记及反映本公司重要活动的剪报、照片、录音、录像等。
四、归档要求
1、档案质量总的要求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的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2、归档的文件材料种数、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均应齐全完整。
3、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文件与原件,分别立在一起,不得分开,文电应合一归档。
4、不同的文件一般不得放在一起立卷;跨的总结放在针对的最后一年立卷;跨的会议文件放在会议开幕年。
5、档案文件材料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依序排列在一起,即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其它文件材料依其形成规律或特点,应保持文件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进行系统的排列。
6、案卷封面,应逐项按规定用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
五、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1、按照 有关规定做好 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等工作。
2、按照归档范围、要求,将文件材料按时归档。
3、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努力维护公司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六、档案的利用
1、公司档案只有公司内部人员可以借阅,借阅者都要填写《借阅单》,报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借阅,其中非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部门经理签字批准,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总经理签字批准。
2、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两周;对借出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催还,发现损坏、丢失或逾期未还,应写出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处理。
3、必须严格保密,不准泄露档案材料内容,如发现遗失必须及时汇报,追求责任。
4、不准拆卷及任意抽、换卷内文件或剪贴涂改其字句等;不得任意摘抄或复制案卷内容,如确有需要,必须经领导批准才能摘抄或复制。
5、必须爱护档案,保持整洁,不准在档案材料中写字、划线或作记号等。
6、不准转借,必须专人专用。
7、用毕按时归还,如需延长借阅时间,必须通知档案管理人员另行办理续借手续。
七、本制度即日起开始执行
第三篇:伦理审查申报材料准备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资料
伦理审查申报材料准备应注意的问题
1.一般伦理原则:
尊重人—尊重自主性和保护自主性受到损害和削弱的人。有 利 —有伦理学义务使利益最大化和伤害最小化。
公 正 —指有伦理学义务按照道德上正确和适当的方式对待每个人给予他/她所应得的利益。2.哪些课题需要申报伦理审查?
目前凡涉及到人或人体标本(包括血液、体液、组织液等)的临床试验、科研课题、临床新技术等生物医学项目需要提请伦理审查。3.申报伦理审查的研究方案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评审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委员会工作指南》中建议研究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3.1 研究的科学设计和实施
3.1.1 与研究目的有关的研究设计的合理性、统计方法(包括样本量计算)和用最少的受试者人数获得可靠结论的可能性;
3.1.2 权衡受试者和相关群体的预期利益与预计的危险和不便是否合理;
3.1.3 应用对照组的理由; 3.1.4 受试者提前退出的标准; 3.1.5 暂停或终止整个研究的标准;
3.1.6 对研究实施过程的监测和审查的适当的规定,包括成立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
学习资料
3.1.7 合适的场地,包括辅助人员、可用的设施和应急措施; 3.1.8 报告和出版研究结果的方式; 3.2 招募受试者
3.2.1 招募受试者的人群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和种族);
3.2.2 初次接触和招募受试者准备采取的方式;
3.2.3 把所有信息传达给可能的受试者或他们的代表的方式; 3.2.4 受试者的纳入标准; 3.2.5 受试者的排除标准; 3.3 受试者的医疗和保护
3.3.1 对所提议的研究,研究人员资格和经验的适宜性;
3.3.2 因研究目的而撤销或不给予标准治疗的设计,和采用此类设计的理由;
3.3.3 在研究过程中和研究后,为受试者提供的医疗保健; 3.3.4 对受试者提供的医疗监督和心理-社会支持是否完备; 3.3.5 如果研究过程中受试者自愿退出时将采取的措施;
3.3.6 延长使用、紧急使用、和/或出于同情而使用研究产品的标准; 3.3.7 如必要,向受试者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提供信息的安排,包括征得受试者对这个做法同意的程序;
3.3.8 研究结束后,受试者可获得研究产品的计划的说明; 3.3.9 对受试者的任何费用支出的说明;
3.3.10对受试者的奖励与补偿(包括金钱、服务、和/或礼物);
学习资料
3.3.11由于参与研究造成受试者的损伤/残疾/死亡的补偿或治疗的规定;
3.3.12保险和损害赔偿的安排; 3.4 受试者隐私的保护
3.4.1 对于可以接触受试者个人资料(包括医疗记录、生物学标本)人员的规定;
3.4.2 保证有关受试者个人信息的保密和安全的措施; 3.5知情同意的过程
3.5.1获得知情同意过程的详细描述,包括取得知情同意的责任人; 3.5.2 给受试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书面和口头信息的充分性、完整性和可理解性;
3.5.3 试图将不能表达知情同意者纳入试验的充分理由,以及为这些人参加试验而取得同意或授权的详细说明;
3.5.4 保证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可得到的与其参加试验相关的、有用的信息(包括他们的权利、安全和福利);
3.5.5 在研究过程中听取并答复受试者或其代表的疑问和意见的规定;
3.6 社区的考虑
3.6.1 对从当地社区和有关社区中抽取受试者,研究的影响和关联; 3.6.2 研究设计阶段所采取的有关社区咨询的步骤; 3.6.3 社区对个人同意的影响; 3.6.4 研究过程所提议的社区咨询;
学习资料
3.6.5 研究对增强当地能力的贡献程度,例如增强当地医疗保健、研究、以及对公共卫生需求的应对能力;
3.6.6研究结束后,成功的研究产品在有关社区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
3.6.7 受试者和有关社区获得研究结果的方式。4.知情同意书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知情同意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知情部分,一部分是同意签字部分。
5.知情同意书应告知受试者哪些内容?
5.1所有的人都是被邀请参加研究的,为何考虑其适于参加本研究,说明参加是自愿的;
5.2所有的人均可自由地拒绝参加,也可随时撤出研究,而不会受到处罚,也不会失去本应授予的利益;
5.3说明研究目的,由研究者和受试者实施的程序,解释研究和常规医疗有何不同;
5.4关于对照试验:解释研究设计的特点(如随机双盲对照),以及受试者将不被告知所制定的治疗,直至研究结束和解盲; 5.5参与研究的预定期限(包括到研究中心来的次数);
5.6是否要以货币或其他物品作为参与研究的回报,如果有说明种类和数量;
5.7在研究结束后,受试者将被告知总的研究发现,以及和个人特殊健康有关的发现;
学习资料
5.8受试者有权要求获得其数据,即使这些数据还没有直接应用价值(除非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数据暂时或永远不公开,在此情况下应 该通知受试者,并说明不公开的理由);
5.9参与研究对受试者(或其他人)有何可预见的风险、健康或福利的影响;
5.10参与研究对受试者是否有直接的预期利益;
5.11本研究对受试者对社区或全社会的预期利益,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贡献;
5.12当研究结束且研究产品或干预措施已证明安全有效时,他们是否会提供给受试者,何时、如何提供,以及是否要付钱; 5.13是否有现在可得到的其他干预措施或治疗方法;
5.14关于确保尊重受试者隐私和能识别受试者身份的纪录的保密规定;
5.15说明研究者保守秘密的能力会受到法律或其他方面的限制,以及违反保密的可能后果;
5.16说明使用遗传检验结果和家庭遗传信息的有关政策,对未经受试者同意而泄露其遗传检验结果(如向保险公司或雇主泄露)是否已有预防措施;
5.17说明研究资助者,研究者隶属单位,研究基金的性质和来源; 5.18说明有可能为研究目的而使用(直接使用或二次使用)医疗过程中取得的受试者的病历或生物标本;
5.19说明是否有计划在研究结束时将研究中收集的生物标本销毁,如
学习资料
果无此计划,说明有关标本保存的细节(何处保存,如何保存,保存多久,及最后处置)和将来可能的使用,以及受试者有权对将来的使用作决定,有权拒绝保存或要求把材料销毁;
5.20说明是否有可能从生物标本中研发出商业产品,受试者是否将从这些产品的开发中获得货币和其他利益;
5.21说明研究者是否仅作为研究者,还是既作为研究者又作为受试者的医生;
5.22说明研究者向受试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责任范围;
5.23说明对与研究有关的某些特殊类型伤害或并发症将提供免费治疗,治疗的性质和期限,医疗机构名称或个体医生姓名,以及该治疗的资金有无问题;
5.24说明一旦这类伤害造成丧失能力或死亡,受试者或受试者的家庭、被抚养者将以什么方式、由什么机构得到赔偿(抑或并无提供此类赔偿的计划);
5.25说明在未来受试者被邀请参与研究的国度里,赔偿权是否有法律保证;
5.26说明本研究方案已获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或准许。6.知情同意八要素
我国伦理学专家在上述原则基础上,归纳出知情同意必须说明的内容有八条,简称八要素:
6.1说明研究的目的、多长时间和程序; 6.2介绍受试者可能有的风险和不适;
学习资料
6.3介绍研究对受试者或其他人可能带来的好处; 6.4介绍有没有对受试者有利的其他程序或疗法; 6.5说明有标识受试者身份的记录的保密范围;
6.6说明如发生超过最低限度风险以上损伤的补偿和医疗; 6.7有疑问或问题与谁联系;
6.8说明参加和退出都是自愿的,不会因此而受到惩罚或其他不平待遇。
7.受试者应该获得补偿吗?哪些可以作为补偿? 受试者应该获得补偿。
货币或其他物品都可以作为参与研究的回报。
2009-11
第四篇:公司法务部关于审查合同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公司法务部审查合同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此,在审查起草新合同前,首先应全面了解对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履约能力、商业信誉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的审查。我认为这种审查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对合同对方资质的审查:
在审查中,要看对方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主要包括:对方是否是企业法人?有无法人执照?若对方自称是个体户,应审查其有无营业执照。同时,还要看对方有无经营合同标的物的资格(如:经营化肥、农药、种子等)。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光看手续还不行,最好作一下侧面了解,以免让对方以假乱真,使法律顾问单位上当受骗。
二,对直接实施签订合同的签字人的审查:
审查主要包括:查签合同人的年龄,看其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于是代理人的,看代理手续是否齐全,如介绍信,授权委托书等。最好不同原来无任何业务关系,现持仅加盖公章或合同章空白合同用纸的业务人员签订合同。因为同这样的人签合同,带有很大的没有代理权或超权风险。按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现实生活中,常有拿别人的加盖印章的合同空白用纸行骗的人,他们一旦收到货,便逃之夭夭,受害方找签订合同单位,往往不是没有,就是该单位早向公安机关声明合同用纸丢失作废,因而对合同的供方产生不应有的损失。如 绥化市生资金龙分公司的盖章空白合同用纸被盗,就产生了一起行骗浙江永康麻袋厂的案件,给浙江方面造成了二十万元的损失。
三,对合同一方信誉,屡约能力的审查:
信誉和屡约能力是合同是否能全面履行的关键,这方面的审查较难,要求审查合同的法律顾问具有相当的签合同经验和多层次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如了解对方同其它客户的业务信誉,对方的经济实力,老板的社会关系等等。当然,在实际合同履行中,也有制造假信誉,搞小额信誉屡约,大额骗取货物的现象。
第五篇:面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面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求职面试早已成为毕业生开启职业大门不可或缺的钥匙,能否熟练掌握和使用好这把钥匙,对毕业生能否 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影响极大。那么毕业生求职面试到底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非语言交流 一谈面试,人们一般想到的是怎样去对付用人单位的提问,如何巧妙的应答对方,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接受面试往往是第一次用人单位的主考官司见面,所谓“未闻其声,先见其人”。因此,首先进入主考 官视野的必然是你的仪表。这属于非语言交流。仪表并不只是简单地反映应聘者个人的修养,在主考官的 眼里,它还代表公司未来的形象。因此仪表往往会左右主考官对你的整体评价。一般说来,衣着不整、蓬头垢面,会被认为是邋遢窝囊,过于超前的服装,也会被认为不可依赖。总体来说,仪表应该给人以整洁、大方、朝气蓬勃的感觉。另外,面试的非语言交流方面还要注意回答问题的声音(包括语调、速度、音 量高低)、体态、面部表情、手势以及眼神等。
二、“听”、“说”得法
“听”话是否得法同样能在主考官的印象中打上深刻的烙印。善于倾听首先需要的是耐心,对对方提起的任何话题都不能心不在焉或表现出不而烦,更不能轻易打断或中途插话,除非是交谈需要的时候。其次要细心,时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理解对方的“弦外之音”。再次要专心,能抓住对方谈话的要点和实质。如果对方所谈之事本身不明确,你可以用委婉诚恳的语言指出,这样既能弄清问题的要点和实质,又能给对方以专心致志的好印象。“说”同样有一定的学问。初次参加面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如羞怯心理,因此不如先坦率地告诉对方:“对不起,我有点紧张,或“对不起,我缺乏经验,请您愿谅”。这对推荐自己不仅没有什么消极影响,而且由于自己的坦诚,将很容易获得对方理解。这是良好交谈的第一步。其次,在应试交谈过程中,应巧妙地引导话题,随时把对方的谈话内容从无关的事引回到你所关心的问题上来。介绍自己须用客观的语言,碰到对自己不利的问题,把回答的内容扯到远离有损自己的形象的范围;要么表示弥补缺憾的决心。
三、谦虚谨慎
面试和面谈的区别之一就是对方往往是多人,其中不乏专家、学者,求职者切不可息以为是,不懂装懂,讲话要留有余地。有过这样的实例:一位报考办公室秘书工作的中文系毕业生,在参加面试时开始都很顺利,可是当主考官请他谈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时,他便信口开河,自称自己对经济学很感兴趣,很有研究,在谈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等名词时,他不知道考官中就有公司的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他们问这位大学生什么是宏观经济、什么是微观经济时,他无以作答,一时语塞。结果影响了面试成绩。另外在参加“集体式、讨论式”面度时,要正确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要随意攻击他人,以抬高自己,因为这样只能损害自己的形象。
四、机智应变
当求职者一人面对众多考官时,心理压力很大,面试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求职者是否机智果断,随机应变。首先,进入考场时要注意分析面试类型,如果是“主导式”面试,你就应当把目标集中投向主考官,认真礼貌地回答问题,如果是“答辩式”,你则把目光投向提问者,切不可只关注甲方而冷落乙方。其次要避免尴尬场面,在回答问题时常遇到这些情况:未听清问题便回答,听清了问题自己一时不能作答。回答时出现错误或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可能使你处于尴尬的境地。避免尴尬的技巧是:对未听清的问题可以请求对方再复一下或解释一下;一时回答不出可以请主考官提下一个问题,然后回过头来考虑成熟再回答;遇到偶然出现的错误也不必因耿耿于怀而打乱后面的思路。
五、扬长避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无论是在性格上,专业上都是如此。因此面试时一定要扬长避短。例如性格外向的人往往容易给人留下热情活泼、思维敏捷但不深沉的印象。这类性格的人在面试时要注意克服自己的弱点,讲话的节奏要适当放慢,语言组织得当,要注意给人以博学多才、风多识广的良好印象;性格时,这类性格的人要力争早发言,并就某一重大问题展开论述,以弥补自己性格上的不足。
六、显示潜能
面试的时间通常很短,求职者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才能展示出来,因此要抓住一切时机,巧妙地显示潜能。例如,报考会计职位的求职者可以将正在参加计算机专业的业余学习的情况“漫不经心”地讲出来,可以使对方认为你不仅能熟练掌握会计业务,而且有发展会计业务的潜力;报考秘书工作的求职者可以借主考官的提问,顺手递上去,以显示自己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显示潜能要实事求是,简短、自然、巧妙,否则也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