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场新闻:记者卧底富士康“真相出炉”
青岛我的工作网
职场新闻:记者卧底富士康“真相出炉”
从去年,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他的老家山西晋城投资设厂,把这个城区人口只有20万的小城纳入了和郑州、洛阳共同组成的“金匠中原”计划。当地媒体称:“富士康改变晋城”。岛人才网里面有很多有关职场的文章,学习了不少知识。事实上,富士康这个用工“巨无霸”近些年在内陆省份的纵深发展,改变的远不只是晋城,还有数十万人的职业选择,甚至是全国一定范围内的劳工流动格局。作为当前劳工主力的90后农村青年,他们与父辈一代的劳工有何不同?
同时,两年前的“连续跳楼事件”渐渐平息后,富士康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它的员工目前的生存状态如何?为调查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期以普工应聘者的身份前往晋城富士康,而此时,该厂区正实行“金匠计划”,应聘者都要先到太原富士康工作3-6个月,获取一定经验后再返回晋城工作。于是,本报记者在太原富士康“卧底”近10天,近距离观察了年轻劳工群体们的思维和行动,以及富士康厂区的林林总总。到晋城之前,我通过“晋城富士康网站”提供的电话联系了招聘主管张经理,他打包票说“只要你身体没问题。
在烟台招聘很多,想要在众多的人才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不免要花费一些时间。带着身份证来就能进”。早上8点,我来到位于晋城东郊经济开发区的富士康园区。刚下车,一个穿保安制服的年轻小伙子走了过来,问我是不是去应聘的。他自称是富士康内部的保安,可以带我直接走“正规途径”;而他的好处是“介绍一个人过去能赚一两百”。我没有理会他。张经理现身后,帮我领到了招聘报名表。填好表后笔试开始,试卷是一张A4纸,正面是30道心理测试,这两天正在找工作,无意中看见临沂人才网还不错,面试到了一份很满意的工作,值得信赖。
反面是十来道笔试题,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难度只有小学水平。20分钟后收卷,招聘人员现场阅卷,不断对应聘者皱眉头:“你怎么连26个英文字母也没写全?” 面试投递简历或者发布人才招聘信息东营人才网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数学题是不会做还是没时间?”虽然责难颇多,但还是都让他们通过了。轮到我时,他看我填满了所有的空格,只瞟了一眼就说“行了,去下一步。”录入身份证资料、做基本的形体检查、两个考官的面试,体检,一一通过。在太原厂区的食堂吃第一顿早餐时,坐对面的一个富士康员工突然狠狠地摔下筷子,把我们吓了一跳:求职面试靠的不只是努力,在潍坊招聘网信息繁多,如何从这些招聘信息里面筛选出好的职位也是有窍门的。
临沂myjob
第二篇:新闻学子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记者?
新闻学子如何能成一名优秀记者?
怎样做一名好记者呢?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具备三项基本能力:新闻采写能力、洞察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而掌握这三项能力的程度深浅,直接决定这这名记者优秀程度。
发现力是最重要。“有些东西,你不去深入了解,怎么知道自己不能干或干不好呢?”在采访中遇到与预期目标偏差的情况,要寻找到更好的角度和最亮的新闻点。我认为,现场永远都是记者追求的第一原则。
自信心成就好记者。“要老老实实做人、做好人,利人利己;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用心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积极实践,提高自身素质。记者需要具备领导者的素质;而领导者,就要站在一定高度,从全局来看待事物。“记住,一定要有自信,要充分肯定自己的价值。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世界!”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谈到与人交流的方法时,“要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还要注意方言的积累,这样在与人交流时更易于情感的深入,才能够获得了更详细、更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记者处于社会的制高点,要冷眼看世界;另一方面,记者处在一个联络点上,必须有热心肠,要愿意帮助人,要关怀社会。”
“记者处于社会的制高点,要跳出五行外,冷眼看世界;另一方面,记者处在一个联络点上,必须有热心肠,要愿意帮助人,要关怀社会。”记者的位置:制高点与联络点
“记者处于社会的制高点,更处在一个联络点上。一方面是联络社会与公民,另一方面是联络政府与群众,所以记者拥有强大的社会优势。”徐泓老师这样诠释记者的特点。
“文字记者手中的笔,摄影记者的镜头,都代表了舆论,很重要的舆论。”徐泓老师认为,总处于舆论中心的北大,前一段时间就因拆迁朗润园、镜春院破旧民居的消息被记者扭曲,放大为舆论力量,给北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记者是通过自己启动舆论。”徐泓老师说。她反复强调媒体可以造势,所以记者背后有强大的舆论力量。“这是一种可以启动社会,甚至改变社会的力量,所以承载这种力量的记者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徐泓认为记者这个职业对个人成长也有着其他职业所没有的优势。社会给了记者广阔的空间,他们有机会最大限度地接触人和事,不断进行知识和认识上的更新。“每个采访对象都是一本书,不断接触他们可以加速成长、成熟。”徐泓老师说。她认为做记者的经历是终生难忘的,因为它可以让人学会关心、学会倾听,做到善解人意、善于沟通,有悲天悯人的社会责任感,并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要“跑新闻”不要“泡新闻”
“记者是一个行动着的职业,行动目标就是现场。”徐泓老师说,现在不少记者把“跑新闻”变成了“泡新闻”,不是跑现场,而是泡会议、泡材料、泡网络。对于这种现象,她有些义愤填膺。她认为新闻的生命力和原创性都在现场,只有真正去“跑新闻”,才能理解记者行业的实质——代替大众到现场获取真相。讲座结束后,徐泓老师还热情地回答了现场同学提出的问题。“读书之外,要有计划地和社会接触”;“记者要自己创造媒体环境,不能作茧自缚”;“注意观察细节,既要培养发现„不寻常‟的能力,又要拓展知识面,熟悉每一个„寻常‟。”连珠妙语博得现场同学的阵阵掌声。
本次讲座是北大青年报社“传媒视点”系列讲座之一。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团委书记沈千帆列席现场。校团委副书记蒋广学主持了讲座。
1、首先要有基本的文学功底及口才。
2、要有敬业精神,不怕累,不怕险。
3、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举一个例子:曾经有些记者得到了某些灰色内幕之后,不把它报道给人民以警示,而是把它当作“敲诈勒索”的工具,得到足够的钱之后就不给报到了,这是什么行为?真是无耻、丧尽天良,给记者丢脸,难道他们忘了记者的本职了?
媒体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导工作的人通常称为记者(Journalist或Reporter);记者属于职业的一种。
采访,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记者的工作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导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由于记者拥有阅听人赋予的权力,所以也被冠以“无冕王”的雅称。
一般而言,记者主要在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杂志社、通讯社等机构工作。网络出现之后,也有部分记者替网络媒体(网络报)或专业网站工作。许多政府机关、社团内,也有编制内的记者。还有不在固定媒体工作的记者,一般称为“自由撰稿”或“自由记者”,接受媒体委托或靠投稿维持生计。
记者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报导、专题、调查采访、专访、精确报导等等。但记者的稿件、照片、影带等,通常还要经过编辑台的处理。
记者的生涯在有新闻自由的国家,通常不限制记者的学历或条件,所以从事记者工作有许多不同的管道。很多记者在大学或研究所就读新闻、传播等科系,毕业之后立即投入新闻工作,是最典型的一条路。但在德国等地,记者也可能是先完成其他专业学位后,才就读短期的新闻学校,培养新闻采访、写作能力,或是高中毕业后进入媒体实习,由媒体负责教育。此外,政治、法律、社会、历史、语文等文法科的学生,因为所学与记者工作相近,担任记者的也很多。
在人口较多、版图较广的国家中,记者通常有典型的职业生涯,一开始通常在地方媒体工作,采访的路线又以“市政”(City)或“司法”(Crime)为主,之后再慢慢从地方媒体进入全国性媒体,同时也有机会采访党政、财经等其他路线新闻,或转入媒体的言论体系,担任主笔、评论员或专栏作家等职务。离开记者职务后,许多人也会从事公关、行销行业,例如至企业的公关部门任职、担任行销主管或发言人,或是成为文学创作者。在媒体环境恶劣的地方,许多记者在媒体工作时就会细心经营与企业的关系,为未来生涯铺路,但却因此严重影响媒体报导的公正性。在媒体环境尚未完全透明的地方,许多记者也 会收取红包。新闻从业者记者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敏锐地去发现事实〕事实客观存在,但有些事实要去发现它、把握它,则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正如法国美学家罗丹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可能是发现美的眼光。
我国著名记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
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肖乾也说过,新闻记者“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他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
敏锐的眼光背后,是一个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大脑。国外新闻学著作里曾引用过这样一个事例:
一位新来报馆的年轻记者,总编辑叫他去采访某先生和某女士的婚礼。他事先对此次采访做了种种设想和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当那天他走到新郎家门口打算进去采访时,看门的却告诉他:婚礼不举行了,因为新郎跑了。于是这位年轻记者垂头丧气地回到报馆,向总编辑报告自己采访失败的消息。总编辑听罢,拍案叫道:新郎跑了,不比原来的婚礼是更大的新闻吗?你为什么不马上采访?这一说,那年青的记者才恍然大悟。
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善于思考,缺乏敏锐的目光,即使是新闻与你擦肩而过,你也发现不了,更是捕捉不到。
敏锐地去发现事实,还应当包括对事实的认识要比别人更善于透过现象见到本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记者胡占凡,在采访中曾了解到这样一些事实:在杭州,有两个大款为了斗富显阔,在众目暌暌之下,比赛烧人民币,每人烧掉两千多元,只是哈哈一笑。有个“大腕”,扔下30万元买只哈巴狗,眼都不眨一下牵上就走。还有个“大款”,看到别人用6万元一桌的宴席请他,他竟“啪”地打开密码箱,甩出了30万元请了一桌。有所学校的一项调查显示:53.9%的学生把“赚钱多”作为择业的头条标准,北京一些中学生唱“世上只有钞票好,有钱的孩子像块宝……” 胡占凡认识到,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拜金主义”在作怪,应当向这种现象敲响警钟,便采写了《拜金主义要不得》、《再谈拜金主义要不得》等文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给人们很大的触动。因此,敏锐地去发现事实,透过现象捕捉事物的本质,是记者的职责与任务中应有的之义。[忠实地报道事实]
记者最为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就是采写报道。记者是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梁。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名著《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的文明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第三次浪潮即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革命阶段。
我们每个人都会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每天都处于新闻媒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已经习惯了“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的生活方式;对于新闻媒体,我们已经深深地依赖它们给我们提供信息。试想,如果记者给人们提供一条虚假的新闻,将会对社会产生多么不良的影响,因此,忠实地报道事实,应该成为记者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任务。
忠实地报道事实,是新闻工作本质决定的。李大钊曾说过:“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著名学者吴晗也说过:“历史工作者是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记录今天的历史。”
我们知道,历史是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的。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我国史官的优良传统。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右卿崔杼杀害了国王齐庄公齐光,崔杼命令太史以得传染病而死来记载齐庄公的死。太史不从,直书崔杼弑君,因此激怒了崔杼而被杀。崔杼又命令太史的弟弟改写,不从,又杀之;再令其二弟改写,又不从,又杀之。最后轮到三弟,依然据事直书。他认为这是史官职责,失职求生,不如死去。史官这种忠实于事实的做法,对于新闻记者是很有
影响的。我国已故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任白涛在《应用新闻学》中就说过:“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
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含义是双层的。浅层的含义是,记者应当努力将事实的基本要素、基本数据核实准确;深层的含义是,记者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挖掘事实的本质。
80年代末期,我国某地农民买桑塔纳小轿车,某地农民买飞机、修跑道。这些事实本身是准确的,但在当时农村毕竟还是凤毛鳞角。有些记者以此大做文章,并由此得出“中国农民现在已愁有钱无处花”的结论。显然,这不是对事实实事求是的报道。从全国农村数亿农民的情况来看,一些穷山僻壤的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未真正解决,不少地方还要扶贫救助。记者以偏概全,既容易导致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怀疑,也容易诱发读者产生逆反心理。由此可见,只有记者把忠实地报道事实当成神圣的职责和任务,读者才能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何为民生新闻?孟子曾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他认为民为最大。《管子。霸业》云:“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其“人”亦指民。在中国人的传统概念中,民生无所不包。我国首次出现“民生”的概念是《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指的是老百姓的生计。后来这一概念扩大到生活、生存、生计、生命等。因此,笔者认为,所谓民生新闻,就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它既是一种新闻形态,也是一种新闻态度,更是一种新闻立场。其内涵为:以平民为视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本为取向,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给予关注,其报道代表着老百姓的态度、视野、情怀等。
以上便是对于每一个新闻学子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经验与方法
第三篇:新闻学习之——只有优秀编辑记者才能作出传世标题
只有优秀编辑记者才能作出传世标题
红鲱鱼 发表于:10-02-04 11:22 [只看该作者]
尽管新闻是“易碎品”,对上好的“易碎品”,不仅让人爱不释手,即使已经“碎”了也会让人留恋和怀念。我在回顾和翻看那些获奖的新闻作品时发现,这些受读者和新闻行家好评的佳作,几乎全是标题起了重要的作用。
新闻标题与其他文章的标题相比,变化多端,也最丰富多彩,因而也最有利于作者和编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古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严谨写作态度。作为编辑,我们在拟制一个好标题时,也需要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追求。这就需要在编稿时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出发,寻找它的新闻价值及表现它的意义,制作出风格各异的标题。
1、给“白开水”加点“盐”,让标题再别致些。
标题要做得别致,就要忍痛割爱,把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做到“意则期多,字惟求少”。因为平淡的标题加
上平淡的正文,再好的新闻也会大打折扣。
2000年8月,《前卫报》一位编辑曾编过一篇稿件。稿件原来的主标题是《军人无论何时都要忠诚》,副标题是某大队六连解散前一天歌咏比赛获奖。原标题可以说是很有思想性,也很准确,但有点平淡。这位编辑在处理这篇小稿时,把原来的标题改为《明天单位要解散,今天比赛夺第一》,并配发了《透过这最后的“第一”》的编后。我们不难发现,修改后的标题突出了新闻事实,可以让读者从反常而又合理的现象中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等于给“白开水”加了点“盐”,一下子有了“味”。由于标题醒目并富有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放下来回味无穷,受到读者的好评,当年还被评为山东省好新闻奖三等奖,不能不说是这个标题帮了大忙。近年来,前卫报社获奖的好新闻《键对键不能代替面对面》、《“会游泳的站前排!”》、《把“腿”找回来》、《“有这喜报,债免了!”》、《“没有就是没有”》、《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等等,无不是标题起了重要作用。
2、巧妙运用动词,使标题由静态变为动态。
11016571
动词用得好,既有助于将蕴藏于新闻中的“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便于吸引读者的视线,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有经验的作者、编者都清楚,大多数具有感情色彩的好标题,都是将动词用得恰到好处。我们不妨用刊于《前卫报》2003年5月21日的《走出“磨坊”的“千里马”果然身手不凡》这则新闻稿为例,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1999年6月30日,《前卫报》曾以《不能让“千里马”老是去“拉磨”》为题,报道了某旅优等导弹射手刘健积极为部队打赢着想,主动要求到训练一线摔打的事迹。4年过去了,如今这位走出“磨坊”的“千里马”工作干得如何,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作者经过回头采访,得知刘健已是四级士官,担任反坦克连导弹排的“首席教头”,几年来不仅发射36枚导弹仍无一虚发,而且还带出了200多名训练骨干,其中有21名成为优等射手,果然身手不凡。这本来是一个静态的新闻,标题中用了“走出”这个动词,把整篇新闻衬得活灵活现,让人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3、揭示深刻的思想性,让标题反映时代精神。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就是说,文章的标题好比军中的统帅,没有深刻思想的标题,就像没有统帅的军队,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制作标题的过程,如同寻找领兵的统帅,找出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字眼做标题,着眼于一事,立意在全局。
2005年5月27日,《前卫报》发表的《十个观摩课目,不搭一个看台》一文,写的是济南军区某装甲师不让“形式主义”耗费宝贵训练资源的事。这篇新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提出了搞科技练兵不能搞“劳兵伤财”这种表面文章。这一典型事例对深化科技练兵、提高打赢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既体现了科学求实的思想,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不仅对深化科技练兵有指导性,而且对部队建设中的各项工作也有普遍指导性。
4、把老问题写出新意来,逆向思维另辟蹊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文雷同。新闻怎样把老问题写出新意,平中见奇,是显示编辑记者水平的分水岭。2004年10月,《前卫报》一名记者采写的《大胜之后寻败笔》一文,就聪明地运用了逆向思维,很能给人启发。某师在成功完成“铁拳——2004”重大军事演习任务后,没有陶醉在赞扬声中,没有急于评功摆好,而是冷静地坐下来查找不足,分析问题,探寻对策,这种求真务实、力求更好的作风,真正把打赢装在心中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应该大力提倡。如果标题单纯写这个单位总结取胜经验,这篇稿件就平平常常了,但通过写大胜之后寻败笔,仅从标题就可看出作者的思想倾向,把老问题写出了新意。
5、带着激情拟制标题,和读者的情感“同频共振”。
“激情让文章美丽”。现实生活告诉我们 :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要凝聚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作者鲜明的个人感情。凡是好的标题,总是以炽热的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所以说,写新闻,做标题,固然要告之以事、晓之以理,更要使之文情并茂,感情激越。许多流传后世的新闻名篇之所以不朽,常常是因为作者的一腔激情使然。
2004年8月,《黄河民兵》杂志针对人武系统当前武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深入到各军分区,和人武部的同志“亲密接触”,耳闻目睹他们的工作生活之后,通过对他们无奈喊出的“忙啊忙!”、“愁啊愁!”、“难啊难!”的剖析,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追问人武系统“三声叹息”》的长篇通讯。后来,这篇稿子一路“绿灯”上了《前卫报》的一版,也受到了报社领导和同仁的好评,《中国民兵》杂志还配了短评予以转发。仔细想想,这与作者当时都富有激情不无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真正与基层心连心,真正体会基层官兵的冷暖安危、喜怒哀乐。即便呈现给读者的文字是冷静和不动声色的,读者依然能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火热的激情,继而心灵一起怦然跳动。
6、追求与读者的贴近性,让标题像磁石。
从传神又富有魅力的好标题里,可以激起读者的内心波澜,拨动读者的心弦,磁石般地吸引读者去读新闻。标题制作得诱人传神,令读者眼睛一亮,让读者“一见钟情”,是编辑记者们苦苦追求的目标,也是关系新闻能否影响读者或能否被读者愉快接受的成败之笔。
心理咨询在部队早已不是新鲜事,最早是在上海解放军第85医院兴起的。此后,各部队已相继开展,相关报道也已不少。不过,以往的报道中往往将出发点和归宿点放在工作上,讲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案件和事故等好处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上,即对官兵有什么好处上。而《解放军报》江永红通过与各种类型的人座谈,感到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最直接的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于是写下了《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个标题。由于标题贴近读者,因而也能吸引读者。此篇稿件在《解放军报》头条刊登后,标题多次被人袭用。
总而言之,有什么样素质的编辑记者,就有什么样品位的标题。编辑记者素质决定标题的品位,只有优秀的编辑记者,才能制作出传世的标题来。因此,提高编辑记者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是报刊出精品标题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