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体育组内听课教学反思
双手反弹传球教学反思
体育组李明生
课的内容是巩固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学习双手反弹传球。重点是传接球的方法,难点是全身协调配合和对球的控制能力。准备部分在慢跑的基础上加了两组行进间后踢小腿跑,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活动开。基本部分,第一部分是熟悉球性加上持球往返跑急停后双手胸前传接球。目的是提高学生身体对于球运行路线和飞行路线的控制力。第二部分是学习双手反弹传球,分两种形式进行了练习,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进行指导、纠正。在做练习时,利用一组进行讲解,其他各组小组长听完讲解后回去组织各组进行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是省去了再次集合队伍,同时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整体来看,学生上课状态较好,能够配合老师完成各项任务,反应灵敏,注意力集中、动作方面虽说有所欠缺,毕竟接触篮球的时间短,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相信经过更多的练习后会有所提高。同时还存在很多不足:
1、时间安排不合理。准备活动的临时改动,没有把握好时间,使准不活动部分时间过长。本来准备用队列的并队裂队来多准备活动,可我又怕学生的强度上不去,就改成了围绕砖场慢跑,导致了准备活动时间过长,大致看一下,加上徒手操这部分大约用去了十七、八分钟的时间。
2、临场发挥死板。当我意识到准备活动部分时间过长后,把熟
悉球性巩固提高学过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改成了抱球跑传接球,时间不但没节省反而学生注意力分散了,好在这班学生组织纪律好,课堂还不散。
3、新授部分不突出。因为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新授的双手反弹传球练习时间过短,在教师讲解之前大约还有十五分钟,讲解用去三、四分钟,学生练习剩下的时间就只有十一、二分钟了,导致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指导不细致,观察不到位,学生展示,评价的各环节就几乎一带而过了。
4、课的结构不完整。结束部分的整理放松留在了课下完成,时间再不够都不能少了环节,应该占用一分钟时间简单放松。结果一着急就没多想。导致课缺少了一部分,从而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5、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缺少了学生的评价。
总之,整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努力钻研,争取在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一学期来,我通过不断努力,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回答问题,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讨论活动:以等腰三角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方差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6.教学研究侧重于:
(1)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探讨;
(2)怎样具体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4)和同行的教学交流。
本学年所任教的七(8)班,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个别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而七(8)学生有好几个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
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邓成贵
2012年7月9日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教学反思
杨海江
反思一:有的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不会,是教师从前没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反思二:有些知识学生个体学习可能是无效的,但形成群学的氛围后,学生的思维可能很容易被激活,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知识就是在这种反复的碰撞中融会贯通的。
反思三:不要害怕出现错误,真理就是伴随着谬误而生的,学生的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必须不断地尝试错误,在尝试错误中自觉地建构知识。反思四:教师的职责是“教学”,而不是教“教材”,在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处理方面,切不可只局限于教材的文本,重要知识绝对有必要拓展延伸,不要以为这样浪费了课堂时间,其实有效的拓展会是你以后教学最高效的捷径,所以教师切不可“照本宣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知识贮备都是在这种积累中逐步形成的。
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学情分析不到位,“备学生”这一环节准备不足,缺乏换位思考,想当然认为学生应该掌握一些知识,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才发现学生知识的匮乏,在补充知识的过程中耽误了一些时间。
2、没能根据时代发展去考虑问题,如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无法突破这一知识点。今后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实际去思考问题,多挖掘教材上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知识点,利于学以致用。
3、适度拓展。本节课教材将以往的许多知识点都删掉了,力求降低难度,但授课时考虑学生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又将删掉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拓展,有些影响时间。今后拓展知识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时间的需要,做到既拓展知识,又优化教学时间。
第四篇: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付剑波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练习也做了不少,可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出现上述情况涉及诸多方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面,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为怪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 “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第五篇: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练习也做了不少,可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诸多方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面,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为怪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 “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