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范文模版]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雷锋就在我们身边》!雷锋,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虽然没有沙场上浴血奋战的经历,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仅凭着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在生活与工作中,在短暂的22个春秋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作为一种默默奉献精神,它不是一瞬间的光芒四射,也不带有丝毫堂皇的理由,但却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它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再融入我们生活,给我们的精神带来崇高而温暖的气息;他的行为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缅怀他,他的奉献更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他。
走在校园里,看到一张随风飘移的废纸,有人会追着去捡拾;看到同学不小心摔倒,有人会抢着去搀扶;遇到别人帮助,有人会马上说‚谢谢……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我们古寨小学三年级六班的同学。
同学们,正值“阳春三月,春回大地”的美好时节,在这里,让我们向全校发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角,开展“学雷锋,从身边做起”活动月,要求同学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你就是一个爱清洁的环保小卫士;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你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珍惜每一分钟,勤奋学习,你就是一个爱学习的小标兵;见到师长、父母问一声好,你就是一个懂礼貌的的好孩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待他人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学习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困难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不文明行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是的,雷锋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雷锋精神永存;他虽死犹生,他就活在你我的身边,活在我们的班级,活在我们的学校,活在我们的社会,活在祖国亿万人民的心中。
谢谢大家!
第二篇: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作者:李婷婷
“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原作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每当我想起《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也就想起了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雷锋。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作为道德的标杆,一直引领着我们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 “雷锋”这块金字招牌,被一代代“雷锋传人”擦亮。不同的时代,这些最为普通的人,赋予“雷锋”新的内涵。我们身边有很多“活雷锋”值得我们学习:带领园艺一连广大职工队伍走向致富道路的连长邢正国,在来园艺一连的几年光景里默默关心职工家庭状况,帮助职工解决果子销路问题。为了让职工脱贫致富、让职工有生活得以改善,通过他自己不断努力,专研学习果树方面的知识,在技术上无私的帮助身边每个需要帮助的人……这几年来他为贫困职工无息借款、甚至去自己垫付承包款达10万余元。他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他把生活溶入党和职工致富增收的事业的当中去,在平凡的事业中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连队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李医生 康干事等几位团退休职工,他们常年如一日,义务为广大热爱文艺活动的群众奉献自己宝贵时间。夏天81团的广场夜晚最美:几位老人推着音响有说有笑在舞池边驻步,掐准时间正好9:30,音乐响起、舞步动起。每晚舞会结束,几位老人收起音响开始一天收尾工作:冬天打扫会场,夏天打扫广场。雷锋从来未曾离开我们,只是我们缺少了些许发现。我想再没什么能比这一道风景线更美!他们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早已被有些人称作为“活雷锋”。“我要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让他们懂得只有勤劳才能够创造财富,要学习雷锋同志的优良品质。”这句话出自一名园艺一连的普通职工。她是家里大姐,父母去世早,从十岁起含辛茹苦,既充当父母角色,又要担当起大姐重任,无论多苦、多么困难,都要将弟弟妹妹带大。曾经几次都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一口拒绝前来要抚养权的好心人。现在弟妹都已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只要他们开口不论自己是否在农忙时节她都依然把弟妹的孩子当自己的带。听着简单、普通的事情,可是谁又能把一个大家照顾得如此周到?她也是我们连队的大姐,不论什么都起表率带头作用。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老黄牛的精神,正是这些象雷锋一样平凡、普通的人们支撑着一个家,支撑着我们共和国的大家!他们从没有奢望过什么,当她看到这个家越发和谐、越发美好时,她笑了,欣慰地笑了。我们这些80后,都经历过雷锋精神的热潮,记得小时候,学雷锋做好事最多的就是擦栏杆、扫马路。那时候感觉雷锋遥不可及,但是现在想想,我们身边有如上那么多“活雷锋”,我更加坚信不管时代怎么发展,“雷锋精神”会一直存在,“雷锋”不是一个人,“雷锋”是一类人,也是我们需要的精神偶像。
然而,靠少数人做“雷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我们每个人微小的道德行为息息相关。要将道德规范的“典型效应”扩展为持续长久的“社会辐射效应”依然任重道远,这需要我们大家在榜样的引领下都有所作为。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我们永远也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有句古话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人人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觉践行美德,才能让你我期盼的幸福得以实现!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姓名:李婷婷
连队:园艺一连
时间:2012-3-22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
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三篇: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主讲人:高虎
流 程:
一、唱一首歌曲:参加人员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二、看一部短片:参加人员观看《简单中的伟大-郭明义》短片。
三、诵一段经典:参加人员齐诵《雷锋》诗歌。
四、讲一个故事: 宣 讲 人:高虎
故事标题:《当代雷锋郭明义》 故事内容: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成人本科学历。1977年1月参军,并于1980年6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1982年1月,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先后在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矿扩建工程办公室英文翻译等岗位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
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献血模范
19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10倍多
1990年,齐大山铁矿号召职工义务献血,郭明义立刻报了名。郭明义说,看到对社会、对企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时,总会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这是郭明义第一次献血。也就是因为这次献血,他了解到他们献的血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可血库却经常血源不足。
从此,他年年坚持无偿献血,有时一年两次,20年了,从未间断。
2005年,郭明义又开始捐献血小板,开始时从800毫升血浆中提取一个单位的血小板,后逐渐增加到从1600毫升中提取两个单位的血小板,每月捐献一次,已捐献40多次。
据介绍,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液大约是6200毫升,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郭明义已累计献血6万毫升,(平均每次献血1.1升,每年献血2.7次).相当于他身体全部血液量的10倍多。2008年12月,郭明义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郭明义还经常向工友们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2007年2月,鞍山市中心血站血
源告急,向郭明义求援。征得领导的同意后,郭明义写了一份无偿献血倡议书,一个班组一个班组地进行宣传。
3月2日这天,“齐矿”100多名职工参加了无偿献血,总献血量达到2万多毫升。一次来这么多人献血,完全超出鞍山市中心血站的预想,血站职工非常感动。像这样较大规模献血,郭明义组织了10余次,累计献血达到10万多毫升。
2008年,鞍山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郭明义被推选为队长。
资助贫困儿童
1994年,郭明义看了鞍山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号召向濒临失学儿童捐 资助学的电视短片,孩子们渴望的目光,深深刺痛了他。第二天,他向岫岩山区一名失学儿童捐献200元,10几天后,又给这孩子寄去200元。
此时的郭明义月收入不足600元,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女儿,一家三口,挤在市郊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足40平方米的单室里。到现在,郭明义依然住在这里,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但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课堂,他15年来,已累计捐款7万多元,帮助了100多名贫困儿童。
为了挤出钱资助贫困儿童,在很长一段时间,郭明义不吃午饭;上个世纪90年代,献血给点营养补助,这个钱他也捐了;连组织上给的各种奖励钱,他也捐了出来。
后来,单位怕给他钱就捐,干脆给办成购物卡,然而,他找同
事、磨妻子,还是将购物卡换成现金捐出去;他很少买新衣服,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
在他家采访时,看着还是水泥地面、没有任何装修的“陋室”,记者劝他也要善待自己和家庭。
郭明义略加沉思地说:“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
收入微薄的郭明义资助了100多个孩子,然而,他知道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
2008年3月4日,他发起成立了以捐资助学为主要活动的“郭明义爱心联队”,仅一年半时间,“爱心联队”的成员已经从开始的12人发展到30人,已资助了120多名贫困学生。
郭明义和他的希望工程
50岁那年的郭明义是鞍钢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的一名工程师。走在通往齐大山铁矿采场的路上,郭明义的工作照挂在路边灯箱上,照片一旁还配有一句评价———“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近距离接触这位爱心大使,记者深切地体会到他的爱心来自心灵深处,他在这种奉献中体味着幸福。
追溯郭明义的奉献善举,要从1994年说起。在电视里看到偏远山区的孩子辍学的新闻,看到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公益广告时,他被孩子们企盼念书的眼神牢牢抓住了,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来自
心灵深处的声音告诉自己“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几天后,郭明义怀揣200元钱走进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开始了他的“资助之旅”。
第一次资助,郭明义将200元钱捐给了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一名男孩。几天后,一封感谢信放在郭明义办公桌上,歪歪扭扭的铅笔字诉说着受助者的家庭困境及感激之情。看着信件,郭明义和妻子被这个家境贫寒却十分渴望读书的孩子深深打动了。他们又给孩子寄去了200元钱。一个月的时间内,郭明义捐助了400元,而那时他的工资还不到600元。
在资助贫困学生的过程中,郭明义不仅捐助资金,还尽一切形式为学生提供其他帮助。休息时间,他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圆梦行动,为孩子送去300余本图书及学习工具;得知汤岗子小学一名贫困学生需要一辆自行车上学的情况后,立刻把自己价值300多元的凤凰牌自行车擦得锃亮捐给了他;快过年了,郭明义把崭新的衬衣连同200元钱送到千山区的一名贫困学生手中。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踏上“资助”之路起,郭明义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最多时一年资助过6名学生。13年来,郭明义的爱心撒播在海城、岫岩及鞍山市区等地。他先后资助了40多名贫困的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大学生,捐助资金达5万余元。
第四篇: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我身边的活雷锋”征文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城关镇东关学校五一班 xxx
辅导教师
韩xx
在我们中国,雷锋的大名那是家喻户晓,经常做好事,助人为乐的人,被我们称为活雷锋。在活雷锋中,有的人鼎鼎大名,也有的活雷锋选择了默默无闻。而在我的身边就有一名活雷锋。
我刚上五年级的时,我不认识这位活雷锋我只知道他成绩好,朋友多,其它的就都不知道。有一天上体育课时,我跑的时候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腿被磕破了。鲜红的血液争先恐后的往外流,我看着这个伤口,害怕的怎么也叫不出声来。我被吓的愣在那了,这时我看见了一个身移飞快的朝我这跑来,我这身影逐渐的闪现出来。咦,怎么是他?只见这个活雷锋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操场上这么多石头,你怎么不小心一点,他边说边背起我朝医务室跑去。”
他背着我一路小跑,我吃惊的看着她说:我又不认识你,你凭什么来背我?我摆出一副小公鸡的样子瞪着他。她却好笑的说;‘‘怎么,帮助人还需要理由吗?”我十分有理由说:“那当然了,万一碰到坏人把我卖了怎么办”那你看着我像坏人吗?”“不像”我坚定的摇摇头。这样不就行,走,我带着你去医务室。”我没有办法,只好有他背我去医务室了。
到了医务室,她问医生我的伤口怎么样,医生说我的伤口只是擦破了皮,处理一下就好。然后医生又说我的腿不能沾水,否则就会发炎,发肿。在回去的路上,她再三嘱咐我不要沾水,他好笑的劝我说:“一俩个星期就好了”我们俩个在路上有说有笑的就回了学校。
后来,我们俩个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是好景不长,就今年过完寒假他就去了别的学院。可是我是不会忘记他,不会忘记我身边的这名活雷锋。
第五篇:雷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雷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与财经学院2011级财务管理 刘玉屏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
这是雷锋说的一句话。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他那螺丝钉般的精神,永远地流传了下来。
雷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胡忠、谢晓君,夫妇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的志愿者,教师。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于是,他萌生了支教的念头。没几天,胡忠就告别妻子和8个月大的女儿,前往这里支教。
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
2003年,妻子谢晓君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晓君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今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
谢晓君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谈得一手好的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如今,她的双手被高原干冷天气侵蚀后变得有些粗糙,这双手捡过柴烧过水,为孩子们洗过衣服,拥抱过孤儿,擦去过孩子脸上的泪水,却没有时间再去触碰心爱的钢琴。
支教初期,学校环境不好,几间板房和帐篷就是他们的教室和宿舍。当时条件艰苦,板房漏风,有时候早上起来,一半的被子上都是雪。老师的流动性也很大,木雅祖庆学校6年级一班,10个学期换了11位数学老师。谢晓君说已经数不清自己送走了多少位老师。
12年过去了,43岁的胡忠头上有了白发,谢晓君的额头爬上了细纹,女儿也已经12岁,无一例外,他们脸上都留下了高原红。胡忠说,这高原红,就是他们坚守12年的见证。
对于西康福利学校在校的143名孤儿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家,老师与这些孤儿同吃同住,是老师,更是父母。
记者和胡忠、谢晓君到学生家里家访,仁真旺甲和措杰翁姆两兄妹都是木雅祖庆学校的学生。他们的父亲用最隆重的待客礼节来欢迎到来的客人们,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不断重复着:“谢老师是好人。”仁真旺甲两兄妹刚进学校的时候,只会几句简单的汉语,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在自家的特产铺子中做翻译,帮助父母和顾客交流。
除了孩子们有了可喜的变化外,学校条件也在改善。如今的西康福利学校占地50多亩,篮球场、教学楼等一应俱全。木雅祖庆学校也从最初的600名学生发展到了1600名,校舍也从4间板房变为面积超过9000平米的现代化楼房。谈及未来,身为西康福利学校校长、12年仅回过5次家的胡忠说:“如果学校需要我,我会继续呆下去;如果不再需要,我想回去尽一下孝道。”
胡忠和谢晓君的事迹被报道出来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的反响,大家都被藏区的这一对“菩萨老师”深深地打动了。他们被评为“感动中国·2011年人物”。在颁奖典礼上,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互相搀扶着,颤颤巍巍地在菜市场买菜。这两位老人,便是胡忠的外婆和母亲,外婆今年85岁,母亲68岁。当看到镜头中的两位老人时,胡忠的眼泪喷涌而出。
在学校,胡忠一直教孩子们要孝顺,但遗憾的是他却不能陪在两位老人身边尽孝。从2000年来到西康福利学校,12年间,胡忠只回过家5次。胡忠说,这辈子,他最亏欠的就是两位老人,但是,为了这群更需要他的孩子,他只能这样。家里人都很支持他的选择。发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雷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