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情日记四
2012年4月18日
今天,我同我办两位同志再一次来到马场乡鲁迫村,这已是我第四次来到联系点开展工作。
现今,正值农忙之际,而雨却不见来临,这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虽然,今年尚早,也许过几天就会有大雨,但是或多或少已有几许干旱的意味,今年不会再像前两年那样旱情严重吧。我正这样想着,我们已来到鲁迫村活动室。
村支书们早已在活动室外等着我们了,走进村会议室,我们开始了对村工作情况的了解,通过支书们的介绍,我们对于村里面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由于旱情,有好些村名组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希望我们能帮他们协调一些水管;还向我们提出办公条件不好,希望帮助村民却不能够,比如,为他们复印身份证,户口什么的,这些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听支书一番话,心里沉甸甸的,很感难受。我门答应他,尽量帮助他们协调一些水管,并尽可能为他们送去一些办公用品。
一天下来,心里异常难过,为支书的胸怀,也为天
公的无情。这句是这一天我下乡的感受,希望下一次我们到来天气不在这样干旱,这样就好了。
第二篇:民情日记之四
双联民情日记之一
2012年9月22日星期六晴
还有一星期就是我们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和国庆节,趁此机会,在这双节来临之际,我们再次走访了我们的联系户。今天天气很好,一大早我们就驱车赶往田家河乡新集村,一路经过,都能看到农民们进行秋收一片繁忙的景象,有种冬麦的,有挖土豆的,有割菜籽的……到新集村已经快十一点了,我先来到李红章家,他们两口正在淘粮食,两个孩子因为放假在屋里写作业,看着我去他们赶忙停下手中的活给我倒茶端馍,两个孩子还给我摘来了他们自己树上结的果子,当我说明来意说快过中秋了,来看看他们,并将自己去的时候带的月饼和一些水果给他们时,李红章一个劲的说:“太谢谢了,太谢谢你们了,你们平时工作这么忙,还要来看我们,还带这么多东西,真的太感谢了。”随后,我又问了一下今年的收成情况,他说:“原来想着今年雨水这么充足,庄稼肯定会很好,可是也正是因为雨水太多了,麦子个子都长得太高倒了,碾了后就没多少,洋芋也因为下雨气候凉没有长大,现在等天气晴顺了就开始挖洋芋。”听他这么说,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一年到头盼望着地里有些收成,可是由于地理原因,天气原因,到最后往往是刚够自己家里吃,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使他们尽快摆脱这种现状呢?需要我做的还很多,我们要继续努力,不能让老百
姓对我们失望。由于我还要去另一家,所以和他们拉了会儿家常就起身告辞了。
第三篇:四帮四促民情日记
四 帮 四 促 民 情
日 记
2012.2.27
小雪
初到凤凰
“凤凰”一个多么美妙的名字。上古时期,孔雀生二子,一为大鹏、一为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神兽。我国以凤凰为地名的最为著名的就是湖南湘西沈从文老先生的故乡——凤凰县,现在是中国三大古城之一,着重发展旅游产业,名闻海内外。百度百科介绍:与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这次呢,不是去湘西调研,去的更不是凤凰县,要去的地方也是湘、渝、黔交界的松桃县黄板乡凤凰村,这里也叫“凤凰”。之前,在室里看到过有关凤凰村的资料,也听家琪介绍过这里的情况,此“凤”非彼“凤”那简直是一定的。
星期五动员会上要求: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为基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出力;实地了解基层困难,向上反馈信息。今年的“四帮四促”工作还特别要求:新考入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须下基层锻炼一个月。我也曾深入毕节、铜仁一些最偏远的山村,对农村情况有些了解,这次帮扶还是多少有些心里准备。
按照要求,轻车从简,我带上必要生活用品和笔记本电脑,从铜仁坐公共汽车赶到松桃,在松桃转车到黄板,到黄板后卡壳了,我已经错过了每日一班发往凤凰(峥岘)的公共汽车。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于黄板乡党委曾凡银书记,曾书记邀请我到松桃住宿,在乡里帮扶,我说明任务后他不再挽留,派一辆面包车将我送向凤凰村。
从黄板到凤凰的通村公路没有硬化,经过这一个多月的阴雨,道路泥泞不堪,面包车多次打滑,几经危险;再加上这条路不到4米宽,错车需一方停止等待,缓慢通过,二十公里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好不容易“爬”到凤凰村。
一下车放眼望去,山上还是白蒙蒙的,突然想起,这里海拔较高,雪冻尚未融化。和其他农村一样,全是木质、石瓦结构房,车停放的旁边是一栋一楼一底的砖房,在周围木瓦结构房中显得“鹤立鸡群”,紧锁的房门左边牌子上赫然几个红字:松桃苗族自治县黄板乡凤凰村村委会。终于到了传说中我室联建支部:凤凰村。
正在运送茶苗的凤凰村杨支书听说我们来了,风风火火的跑回来迎接。以前也听家琪说起过这个热情的支部书记,第一次看见他,穿着很干净,在农村环境中还算是“洋气”,没有书上描写的那种所谓憨厚、岁月深沟满面的典型的“农民”形象。
我们送走面包车,杨支书把握迎到家中,他家就在村委会斜下方。一条屋檐下排着三幢木房和一栋砖房,听杨支书介绍,砖房是他兄长所修建,现兄长全家外出务工,无人居住,这一排房子就他、他母亲、嫂嫂三人看管。第一幢木房旁边竖向放着一间厢房,是杨支书家的厨房和他母亲的居所。
我大概说明来意:一是“四帮四促”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我单位指派我驻村帮扶;二是传达国发2号文件精神;三是介绍铜仁撤地设市情况。
我说到食宿的事,杨支书说村委会里面不能住,被褥是供夏天使用的,加上漏雨,已经损坏,只能住在他家中;村委会没有炊具,吃饭也到他家。我感觉十分别扭,本是要求轻车从简,但迫于情况,只能在支书家中“享受”田园生活。
2012.2.28
小雪
了解情况
来驻村之前,对凤凰也有所了解,但仅限文字和口头资料,为了更好的达到驻村帮扶的效果,今天打算了解下凤凰村的基本情况。
上午杨支书送小孩上学,回来之后向我介绍村里的情况:凤凰村得名于他们家后面的山,这山形似传说中的凤凰。凤凰村地处黄板乡政府西北,距松桃县城20公里,东接湖南湘西,北临重庆酉阳,是个典型“金三角”地区。凤凰村下辖两溪塘、陈家、里头湾、大坪、干山、大王坡6个自然村组,原属峥岘老乡,1996年并乡后划归黄板。
目前,凤凰村6个自然组都已修通4米宽的通村公路,但缺乏资金没有硬化,路面情况堪忧。通峥岘的主要道路是上个世纪60年代靠人工挖出来的,常年失修,基本是晴通雨阻。6个自然村组分散在30几平方公里的山地中,每个自然村组的生存条件都不相同,四、五、六组的饮水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三组人饮工程是去年我政研室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为其修建),水利、灌溉工程的记录为零。
凤凰村全村人口1089人,耕地面积420.5亩,人均不足0.4亩,但到现在还是依靠传统农业生计,生存、发展十分艰辛;村里无产业支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留守孩成为村里最大负担。
本来县里对凤凰有茶叶产业的规划,但凤凰——峥岘的土地全是油砂地,不适合茶树生长,种下去的茶树要么枯死、要么不抽芽,难以生长;还有就是黄板依托500千伏变电站,种植刺槐以供使用,目前尚未见效益。
凤凰村汉苗聚居,苗族是当年划分民族成分时所改,其实全村群众系汉族。今年,党员16人,预备党员2人,党员中无一人有高中以上学历。由于贫穷,没有钱送孩子上学,从解放以来,迄今为止全村出过六名大学生,有位名牌大学生去年毕业,尚未找到工作。凤凰周围有一所小学,位于峥岘乡场旁;村里还有所民办初中,生存发展颇为困难。
杨支书本人家里没有多少田土,村里有没有像样的产业,靠前几年外出务工的积蓄买了辆车跑运输,收入在当地算是上等。
2012.2.29
阴
初步走访
今天,我打算先去村委会看看。村委会离杨支书家不到50米,是一栋建筑面积大概80平方的一楼一底的砖房,凤凰村党支部、远程教育中心、农村书舍、驻村帮扶基地都在这落户。
进门左边房间,两张办公桌、一个书柜、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构成简单明了的村委会办公室,主墙上花花踏踏,像是人工所画倒立的小山,还图上五颜六色,这个是明显水浸泡痕迹。我问杨支书,他说修建的时候资金紧缺,搞了个“豆腐渣”工程,建好第二年就漏水。
我开了下电脑,启动不了,可能是太潮湿的原因零件锈坏了。杨支书说这台电脑是我们单位去年帮扶时所送,很少用,办公室太潮湿,平时都放在家里,年终因工作需要搬回村委会,不到两个月,坏了。本来还有一台,也是坏的,请乡政府工作人员拿去修理,修了一年多,没了踪影。
走上楼去,正面是党员活动室,说是党员活动室,其实就是个会议室,会议长桌上积淀一层厚厚的灰尘,四周墙壁上也是上天“作画”的黑板,唯一就是党旗悬挂处,赫然红亮。
左边是图书室,三排书架,基本摆满,看来书还是不少,各种书籍都有,种类也齐全,不过出借账本上寥寥可数十几本。突然间我觉得很尴尬,“扶贫先扶智”这句话拷问我们做了什么?起到多大点作用?不说这是他们农民的事情,什么愚昧、无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把他们绑在土地上,有多少人有走出去、搞经济的想法和精力?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等等方面的支援,只就那几本书放那?几乎不起作用。
办公室上方、图书室旁是驻村干部居室,从墙上浸下来的雨水已经把床铺、被褥腐蚀掉,不能再使用。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杨支书说,这里就是这个样子,一年没有搞几次活动,出去打工的人太多,支部会议都开不起来,几个支委偶尔聚在一起讨论下村里工作,包村干部到是常来,主要就是搞下计划生育工作,村里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对这些都没有开展。
村委会没有取暖设备,十分寒冷,大概呆了一个多小时,我又随杨支书回到他家。
2012.3.1
小雨
传达国发2号文件精神
昨天晚上,杨支书说包村干部周明要来凤凰,又打电话通知村主任部分党员和村民,让他们今天上午10点到村委会集中,安排布置计划生育工作。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基层传达国发2号文件精神和铜仁撤地建市情况。
上午10点,各路人马陆续赶到,在支书家吃饭以后,聚集在村委会谈论工作。首先是周明传达乡里计划生育任务并确定一名监督员,列出典型户,实时监督。
等他们工作部署完毕以后,杨支书介绍我的到来,我向大家示意友好,说明来意。然后向大家宣读国发2号文件,读完后,大多数人眼神迷茫。我经过室里学习和全省第五期政研干部培训,对国发2号文件多少有些理解,于是开始给村民解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贵州的扶持主要有三次,包括:西部大开发、乌江梯级水电站开发和这次国发2号文件,国发2号文件是有史以来国家对贵州扶持力度最大的举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三化等等方方面面,内容概括又具体。
铜仁划为黔北经济圈,着重打造连接湖南、重庆的经济走廊,其中松桃是这个“金山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这是个难得的战略机会。我举例说:香港没有资源、没有劳动力,靠港口效应,有了今天的繁荣,我们松桃也要努力,争取打造一个内地的“香港”。
农民朋友最关心、最现实的是“三农”和扶贫问题,除了国发2号文件,国家还有武陵山区区域扶贫攻坚计划,都是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包括对农业产业化的引导,种植、养殖、加工业的扶持,创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全方位展开,希望农民朋友们抓住机会致富,也让这只凤凰真正飞起来。
第二件事是铜仁撤地设市,当我说到这个概念的时候,他们依然一脸迷茫。我又仔细解释:行署这一级机构来源于民国时期,一直到解放,都是省府的派出机构,行署设置的原因是方便传达信息,这一级机构中没有人大、政协常委会,是省人大、政协派出的工作机构,代替人大行使权力,行署也如此,撤地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地方民主主体: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有了自己的地方政府——铜仁市政府,从此行政职权扩大了,有了更多的审批权,农民朋友进城办事也就更方便了。这样解释,他们慢慢开始明白。
2012.3.2
阴
参观“连心池”
去年,我室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一万余元资金帮助凤凰村三组修建人饮工程,我打算请杨支书给我带路去参观下。
从支书家里到三组有5里路,我们步行过去,路上遇到几位热情的老乡,表示陪同前往。通村公路旁有多处溪流,我问杨支书:好像不缺水源,为什么还严重缺水呢?杨支书说,没有饮水、灌溉工程。
走过一段小路后杨支书说到三组了,一进寨子就看见地上有的地方有10公分宽的水泥带,支书说这就是人饮工程埋的水管。我们顺着水管延伸的方向走,大概经过10来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是大门紧锁,院子里茅草丛生,有的木房还呈即将倒塌状。杨支书说这些人都在外打工,多年未归,家里没人管理,近乎荒凉。
斜上坡50米左右,有小块种着梨树的土地,靠左边地上有个圆形井盖,村民们说,这个就是我们单位修建的水池。我和几个村民打开井盖,见一直径约2米高约两米的圆柱形水池,周围都是用高标号水泥抹盖。井盖下方10公分处有一圆孔在不断向池里流水。据说这水从山洞里出来,又经过浸砂,水质优良。储水通过水管输送到三组每户村民家中。我对这个水量表示怀疑,是否够三组百多户人家饮用,村民们反对,说不但够平日饮用,组里有人家过事务都够用。我问水池是谁施的工,村民们说是他们自己弄的,听说要建饮水工程,在家的村民争先恐后的主动帮忙,有人在城里做过泥水工,砌砖、抹水泥基本都会干。开始不知道建成什么形状,后来在沼气池中得到启发,以沼气池为模型修建水池。土坎下竖着一块碑,是村民用修建水池剩余的水泥制作,上面有我政研室杨俊主任的题字:连心池。
杨支书指着对面光秃秃的山峰说,四组、五组、六组就居住在那上面,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收入低,是全村比较落后的地方。适合种植楠竹,但是现在没有项目,群众依然靠“望天田”吃饭。
回来的路上,村民们一直说感谢我室的话,还希望我们能常来凤凰帮助他们出点子、谋致富。
2012.3.5
阴
参加劳动
昨天我室听杨支书说现在村里在种茶叶,我打算去看看。今天一早,杨支书就带我出门了,虽然路上湿滑,但我还是充满向往,想体验下“粒粒皆辛苦”的劳作。
在凤凰村没有农户种植茶叶,我随杨支书到邻近的峥岘茶叶种植户的土地上劳动。从杨支书家到峥岘不到两里路,我们步行过去,茶苗堆放在峥岘街上(与其说是街上,不如说是马路边)一处砖房前的院子里,茶苗被捆成束,一束一百株,这里大概200来束,不断有村民来挑苗,据说这些茶苗都是免费提供的。茶苗从福建运来,被泥土覆盖,村民们拿去以后先清洗叶子、植株后再下种。
我随杨支书来到地里,原以为会是大场面、干得热火朝天,不想就寥寥几个人在那挖土,感觉有些失落。我走上去和他们攀谈,有人告诉我这些茶苗虽是免费提供,但土地劳动力要自己出,有的人懒惰些就不愿意种。我让他们给我把锄头帮忙,他们笑着说我不行,是帮倒忙。我不服气,问为什么,他们说挖坑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深度要适中,周围要挖开,坑底要宽阔。
我坚持帮忙,他们给了我把锄头,在拉线焦点处开挖了,刨了不到20个就已经气喘吁吁,不过这片地的坑基本完成。种苗需两人动手,一人把苗扶正,另一人填土,图填好了再拍打实,最后还得浇水,我很奇怪,这不是下雨天么?土地都是湿透了得为什么还得浇水?村民们告诉我,这个是定根水,水浇下去把泥土带到根底,填满空隙,不至于空气渗入,提高成活率。哦,原来种树也有这么深的学问。看来“粒粒皆辛苦”除了汗水还有学问。
回来的时候我请教杨支书农业方面的知识,他说南方以水稻为主,我们这边基本只能一年一季,其余的种玉米、红薯、油菜等经济作物,玉米等稍能耐旱,不过还是需要水分,所以保障农业用水是农业丰收的关键。种植这块,要根据土壤、气候等因素看适合发展什么,凤凰村是典型的油砂地,适合楠竹、杉树等经济作物生长。每次向上报这些项目总不能落实,不切实际的任务比如种茶就压到村里。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松桃是少数民族地方,各乡也是以少数民族为主,政策优先考虑民族地区,领导多半也是少数民族身份,作为汉族村的凤凰生存困难。
我在想,我们来帮扶起的作用也不大,没有决策权、没有资金、没有项目,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若能几个单位联合定点帮扶,“四帮四促”的效果可能会好些。
2012.3.6
阴
赶场
赶场,是一个古老的概念,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可能新兴人很少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早在封建社会时期,赶场就已经兴起,又叫做“农村集镇”或者“赶集”,由于各村之间相距较远,约定俗成的集中在某天进行商品交易,这天周围十村八里地的相亲们都要赶过来进行买卖活动。后来除商品交易外,小伙子、大姑娘借这个机会出来“亮相”,人们相互走访,形成了我国农村特有的集镇文化。同时是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支点。
在乡镇,五天赶一次场,以农业日期计算,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地方赶的是农业日期尾数的五和十,到大年三十就赶“倒场”意思是大年三十不赶场,提前一天进行。书面语应该称之为:赶集。贵州多山地,人员居住不集中,一般把大型活动都称为:看闹热。看闹热要有个地方,这个地方称为:场。山地中间镶嵌不少小块平地,当地称为:坝子,很多乡镇街道就建设在这些“坝子”中,赶集集中在乡镇上,所以赶集在贵州又称作:赶场。黄板乡只有峥岘这在赶集,其余的因为没有街道,商店也少,基本不赶集。原峥岘乡地处湘、渝、黔交界处,集镇十分繁荣,周围三省的群众到农历尾数四、九两天都要到这里集会,由于乡里不重视,到现在集镇道路都没有硬化,雨天泥泞不堪。
正好今天是峥岘的赶场天,我决定也去凑凑“闹热”。上午十点来钟人们陆陆续续赶到了,杨支书说高峰期是在12点左右,2点钟以后人们开始往家里赶,那叫做“散场”。没有通公路前赶场基本靠步行,有的地方距乡镇好几十公里,必须提早回家。这段时间一直下雨,加上人多,峥岘街道上可以说是“黄龙过江”全是泥,稍不注意,黄泥们就直接翻鞋口。以前在江口、思南参加过城里、闵孝、大坝场等地赶场活动,还是第一次见这么“烂”的乡场。
过了桥,有个山神庙戳在那,占了很大地方,不少人站在那闲谈。赶集的人还是很多,有当地人、有操湖南、重庆口音的人,我问一个重庆老乡怎么到贵州这来赶场,他说他家到这1个小时步行路程,从他太爷爷那辈开始就赶峥岘场。我又问一位当地的老乡,现在交通方便、买卖商品为什么不去松桃县城呢?他说来回一趟花不少时间,又卖不了多少东西,掏车费划不来,还得躲城管,在这里货一出手,买点日常用的,转身就回家,方便快捷。
商品不少,锅碗瓢盆、各种禽类、烟叶、自产的茶叶等等都有人摆着,感觉像走进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大杂铺子。驻地几家门面生意很好,买烟的、买盐的络绎不绝,我和老板攀谈了下,他说在农村只有靠这赶场天有些生意,平日里基本没有营业额,高档商品也不好卖,软遵、五星习酒这些都不好出手,所以没有进。我想这里的肉应该还是比较环保,于是走到肉摊边看看,失望了,和城里菜市场一样,薄薄的猪皮,厚厚的肉,典型饲料催出来的猪,看来这饲料猪肉也开始向农村蔓延了。
2012.3.7
阴
参观学校
昨天去峥岘的路上看见两所学校,具杨支书介绍一所是他们村民办初中,一所是峥岘小学。今天我准备去参观下那所民办初中。
在杨支书家就能看见那所学校,不过走路大概要20来分钟,校长姓杨,是当地人。大学毕业以后在外面打了几年工,回家后见家乡小孩上学难,于是就把几年积蓄投进来办学,加上社会各界的支持,把这学校办得有模有样。
我心里估计,办学校效益可能不错,应该有钱赚。到学校以后我改变了这个想法。这所学校占地约3亩地,一排六间教室,进门的地方四间学生宿舍,教师没有宿舍。教室是砖瓦结构的平房,向上看已是星星点点,可能会漏雨。教学设备很简陋,课桌是其他学校淘汰以后捐赠的,十分破旧。没有电子教学仪器。教师办公室、校长室总共就一间,堆满了从教育部门才领回来的新书,校长说明天开始发书,过两天就要开学了。教室下面是个操场,看样子才用水泥抹平,水泥都还没有完全干透,操场前面有个旗杆,这座操场,才给人有学校的感觉。就这些设备买下来也得二十来万,一个人难以支付
我问校长师资力量从哪来,校长说,都是毕业以后还没有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退休教师和一些志愿者,没有常驻教师,也留不住他们,所以就没有教师宿舍。学校开办了三年,前两年不被教育部门承认,连书学费都是学生自己掏,后来这学校的学生成绩突出,才渐渐引起重视,现在教育局给免费发放课本,但是还是没有解决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
我进学生宿舍看了下,没有床,用水泥砖做支架,上面铺一层木板,校长说,这木板还是一家加工厂送的,就这样的四张“床”连在一起,学生们就睡在这样的连铺上,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显得格外拥挤。我问学生吃饭问题,校长说因为是民办学校,没有每天三元的营养餐指标,都是学生掏钱吃饭,或者拿米到学校由校方统一安排,每月收几十元菜钱。和我开始认为有很大赚头的想法是完全相反,这样下来,校长基本要倒贴。
回杨支书家的路上,我问,这学校这么简陋,生存举步维艰,为什么不考虑撤销。杨支书说,以前峥岘老乡人口多、地方广,很多村民家离黄板较远,经济普遍不发达,如果全窝到黄板去上学有的家庭承担不起,就有可能照成适龄孩童辍学。办学以来每学期保持100多名学生,每班30余人,由于上环境差、条件艰苦,学生上进心特别强,学习刻苦,自觉性高,每次期末考试都排在全松桃的前三名。现在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教学条件差、没有跟班教师、教师待遇无法解决等等。我说可能要找教育部门协调。
2012.3.8
阴
“中央军”和“地方军”
昨天在峥岘中学转了半天,今天打算去小学看看。杨支书说后天正式上课,这两天在发放书本,这里是公办学校,教学条件比起峥现中学那是天上地下。
学校就在乡场集镇旁边,到峥岘桥边,杨支书径直走进一家商店,对那老板说,我们去学校看看,后来了解,这老板就是学校校长。校长姓张,贵师大铜仁分校毕业的,那门面是他爱人在经营,农村市场上都是做赶场生意,加上他工资,经济条件在当地相对不错。
一进校门,豁然开朗,在这难得看见这么宽的操场,大概有4-5亩地,四周用围墙圈着。看样子学校还没有大扫除,操场上不少垃圾,张校长说村民们过年玩龙灯,就这里场地宽些,每年都在学校操场上活动,观赏龙灯的人也不少,留下很多垃圾,这两天马上开学,正在组织学生打扫。建筑还算是很先进的,进门左边是一栋三楼一底的教学楼,每层6间教室,楼梯从教学楼中间段自上延伸。教学楼正对面是一楼一底的一栋砖房,外墙用黄色漆刷了一层。
我走到这栋房子下面,问题从这里开始了。最中间是学生食堂,白色墙面、水泥地板,大冰柜、消毒机,钢架碗柜,显得干净、整洁,张校长说这是国家每天三元营养餐补助工程建设的标准化食堂。食堂里有五张桌子,我问这是学生餐桌?张校长说是,营养餐工程到是有,数量根本不够,现在只有五张桌子、一台消毒柜,够20—50人用餐,现在校学生500余人,难以满足需求。
教职工住食堂上面那层,单身汉两个人一间,养家糊口的一家人住一间,一间20平米左右。教学楼是当年的希望工程,现在房屋开裂严重,且不说漏水,都已成危房。由于地基下沉,操场围墙受到影响,成为典型的“危墙”,严重影响教学安全。这里的教师基本是通过国家招考的正式教员,但是由于条件太差,留不住人,有的上一年课就考出去了。
看表面,这是国家公办学校,师资力量也比峥岘中学强,但是也面临诸多困难。我走的时候,校长表示希望我能把这里的情况如实反映,希望得到上级有关部门重视,改变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2012.3.9
阴
走访困难群众
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是我国“三农”的基本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有所改变,但由于各方面限制未能从根本上实现产业转移。现在有一个新词叫:逆城市化,意思是追求田园生活。那前提是经济宽裕,生活富足,而农村人可以说百分之百想进城,因为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商业发展的空间、有良好的教育、医疗保障等等。在农村每年靠种植、养殖确实能有些收入,但仔细一算,基本是靠劳动力吃饭。
贫者更甚,一场自然灾害、一个劳动力的丧失,有可能给一个中等农业家庭造成致命打击。近来年,兴起外出务工热潮,我们政府担心这种热潮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留守老人、留守孩问题、农村劳动力丧失问题、户籍管理问题、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等等。尽管如此,为了追求生活富足、满足现代社会的物资(不能说是物质)需求,为了家庭发展、小孩接受良好教育,他们必须出去。我们社会型养老体系尚未建立,农民们也同时承担着养老负担,有的老人终生劳作,直到埋骨黄土那天,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强的活着,为的是未来的希望。在这,我不是对我们党、政府有意见,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我走进凤凰村几户“五保户”家里。
外面传说有些“带色”,夸大其词,说什么达到条件低保户没有拿到政策资助,我不否认有这种现象,但不普遍。走访的第一户户主名叫伍老桃,70来岁,无劳动能力,膝下无子女,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符合“五保户”条件,经过村里申报,政府严格按时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使老人生活得到保障。
黄汉文,初听名字应该还不错。走到他家里,你发现大错特错,他家里的木房即将倒塌,才领到10000元危房改造金也还没有使用。从院子到房屋地上全坑坑洼洼的泥土面,就内室一间房屋装有木楼板,家里除了电灯和一个电饭锅别无其他电器。黄穿的外衣起码补了五个疤,里面红色毛衣的毛线从领子里飞出一大截。我进家去的时候去他爱人一瘸一拐的走过来使劲鼓掌,后来我才知道她其实是残疾加智障。这里很多人可能疑问了,智障好像不符合法定结婚条件(婚姻法第七条第二款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在农村,有些家庭条件不好,加上人比较“老实”,难以找到结婚对象,为了不单身,就娶或嫁身体上有缺陷的人。他家女人没有劳动能力,家里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一个老人,耕地不到一亩,他本人要照顾家庭又不能走出去打工,生活极其艰苦。我劝他不要再生小孩,否则生活更为困难,一男一女二孩作为传统观念也没有冲突,最好去把绝育手术做了,以免计生办找他麻烦,本来就困难,更加经不起罚款。黄汉文表示同意。
2012.3.10
阴
“刁民”犹存
今天本打算去山上走走,不想,天还没有亮就被吵醒。有人来村委会闹事,直指杨支书家。
我匆匆起床,看见一男子站在院子中间与杨支书对峙,男子个头高大,不修边幅,瞪着杨支书,边打手势边骂,内容大致是:
一、杨支书不称职,项目拿不到手;
二、杨支书徇私舞弊,照顾亲戚;
三、杨支书巴结上级领导;
四、他本人没有拿到低保;
五、他本人低保为什么不是最高额。杨支书问他,你本人又没有拿到低保为什么又没有拿到最高低保,是不是矛盾?他哑口无言,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要打人。
闹了一会,包村干部周明赶到现场,那人揪住周明就打,周明转身跑开,闹事的人紧追不放,不注意一脚踩在沟里摔倒,就顺势坐那嚎嚎大哭,喊道:村干部打人了,国家干部打人了。我问杨支书这是怎么回事?他说,这人一直想当村干部,其目的是觉得当官威风、有钱赚;人品差,常欺负村民;常常无故上访,黄板书记、乡长都被他骂过,上次到县里上访,根本不听工作人员解释,破口就大骂,骂词不堪入耳;想入党,现在都没有通过,更不用说当村官,所以一直不服气,觉得是杨支书在刁难他,经常找茬,还扬言要杀人。好话说尽,依然如此。
“刁民”一词来源于:穷山恶水多刁民。是封建社会统治者针对劳动人民起义、暴动的贬义词。本不该用在这里,但对于这个人我无法用什么词来形容,我们党委、政府偶尔也会遇到无故上访、无理上访的情况,他们的目的是扰乱社会秩序、办公环境,这种行为在刑法中没有规定犯罪,惩治力度不大,所以有小部分图谋不轨的人为所欲为,如何解决这个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要与正常述求、上访区别,对这种“没事找事”的人加以惩治。
愚昧是贫穷的根本原因。革命到解放时期,我们政策偏左,所谓越穷越红,结果让不少投机分子乘虚而入,造成很多冤假错案。改革开放以后也有“只吃救济粮村”的典型,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扶贫应先治愚。
2012.3.11
阴
扶贫先治愚
今天又逢峥岘赶集,正好杨支书也去购物,我也打算随支书再到场上看看。
一过桥,又看见座显眼的山神庙,就在山神庙门口,不少人围观,我剂进去一看,是几对中年人在对骂,骂词不堪入耳。我问旁边人,有人告诉我大致情况:这两户人是邻居,土地也相邻,双方一直明争暗斗,这次其中甲户领到的农补和退耕还林补贴比乙户多,乙相当不服气,找借口说甲家树根窜过去把他家地占了,叫甲家给他恢复原状,甲家主动把旁边的树清理掉,乙家又说把他的田挖了,战争由此开始。我站到中间说:我是松桃县政府民间纠纷调解员,你们有事跟我说,我给你们解决。他们说的情况大致和刚才旁边人说的情况差不多,我说现在赶场,人多,不要在这出自己丑,产权问题找法院解决。本来还是不理我,我说,在山神庙前面吵架,是对菩萨不尊重,小心遭报应,这才散了。
劝退骂夫骂妇后,我继续在场上转悠,突然冲出一酒鬼,着实吓我一大跳。酒鬼围着我看了几眼,拍拍我肩膀,喊句“同志们辛苦了”,嘿嘿的笑。见我不理,转身又到一卖烟叶的老人那说:“老崽崽,你不是死了吗?怎么到这里来了,你要请我喝一杯不”。老人喊他滚,笑几声,摸摸老人的脸,才走开。过一会,听见前面有人大哭,走过去看,居然没有人围观,原来又是那酒鬼,在泥地里边滚边哭,喃喃呢呢的在说什么。我准备去拉他,购物回来的杨支书一把拉住我说,别管,这人年轻力壮,有劳动力,但从来不劳动,因为家里有老人,所以给他家老人发放了低保,都是他领取,领了以后要么赌个精光,要么醉个烂死,有人见他可怜,扶他一把,结果扶的人被他打半死。
我考上政研室前,在德旺、大坝场等地也看到过前面领低保、转身骂共产党;为几十元钱分配悬殊相互不服气打架扯皮;整天酗酒闹事;没有上进心就会打牌赌博等等等等各类的人和现象,如果简单的把这种现象归为政府管理不到位,经济社会落后等等,是不正确的,这种现象根本在于个人修养,也有某些传统的劣根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桎梏。改变这种愚昧,是扶贫的基本途径,越穷教育就越落后,教育越落后就越穷,形成恶性循环,如何改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除了狭义上的教育需加强外,还得提升整个农村地区农民的素质,搬开“愚昧”这颗绊脚石。
2012.3.12
阴
拜访村长
上次开会,村长说他家属六组,住在山上,还给我指里方向。早上,吃完饭,我就从杨支书家出发,打算去拜访下这位村长。一路上没有什么心情欣赏风景,这里山光秃秃的,没有清泉小溪,马路上泥泞不堪,又是上坡。大概一个小时路程,到村长家了,村长也姓杨,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去年上任,听杨支书说,这位村长对工作很负责。
把我迎进家门,寒暄一番后我问村长家的收入情况。村长说:他家一共四口人,两个孩子,父母和他们分开住,还在劳动。小孩在峥岘小学上学,本想送到外面去读,但是他爱人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没有人照料,就近选择学校上学。他家主要靠种植吃饭,村干部600元工资够一家三口每月开销,但是遇到人情事务就会显得拮据,他也曾想搞点产业,但是没有启动资金,只好作罢。现在村里在发展刺槐,目前还没有效益。四、五、六组都住在上山,水资源奇缺,遇到干旱就基本没有收成,他家也面临着这种情况。去年遭遇严重伏旱,完全绝收,现在已成枯草,在田地里都还没有处理。只有偶尔打点零工糊口。
我和他谈教育的问题,他说,他本人一定要把这两个孩子送出头。不过有些村民不这么想,他们认为现在知识分子连工作都找不到,读书也没有用,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有的是因为家庭条件限制,上不起学。义务教育虽然不收费,但学生读书多多少少有其他方面的开支,入学率很难到达或保持百分之百。从解放以来,全村就只出了5、6个大学生,重点院校的只有一个,不过到现在工作还没有落实。是杨支书的外甥。
我问他他当村官感觉怎么样。杨村长苦笑道:这里没有项目,村里拿不到钱,要说贪污,条件都没有。群众很多时候不理解,打人的骂人的都有。上任以前也和他们一样,以为村里得了多少好处,上任后才知道,这个村官不但没有好处,还常常受气。一心想把村里发展起来,但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有些方面能为村民服务。
我问他这山上怎么光秃秃的,他说前几年没有兴起打工潮的时候,村子里人多,每家每户都要砍柴禾做燃料,没几年就砍光了,山上没有树,水土流失严重,所以现在树木生长不起来,山下水土好些,适合楠竹生长,不少农户家都种有楠竹。我说这个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的亮点,他说,上面没有项目支撑,没有竹苗,就靠自家挖些来种,很长时间都难以发展起来。
2012.3.13
阴
交流
中午,吃了饭到村子里闲逛,走到三组前面,有人正在施工建房屋,我走上前去与他们交流。
这房的主人说,他在温州打工8年,积蓄全投这房子上了。他从事的职业是踩缝纫机,每月3000多元工资,老板安排住宿。我问他家里情况,他说,家里就两个老人守着,爱人、小孩全在那边,爱人在制衣厂,每月有2000来元工资。小孩在那边读书,学校到是接受他们(农民工)子弟上学,但有些是私立学校,收费高,公立学校没有保障,时常换校。我问他那边吃住情况怎么样,他说,住是在老板提供的房子里面,空间不宽阔,那边的饭菜口味不合,都是自己做,后来我们这边的饭菜口味把那边的影响了,老板居然常跟他们吃饭。
他在厂里是老员工,开始在那边的时候,也是想去赚点生活费,收入怎么都比在家种田高得多,那个时候查暂住证很严,常晚上搞突击,一个厂区男男女女全拉出来,不准慢一分钟,有时还穿着内衣就被拉操场上,很不人道。现在是采取登记制度,出入比较方便。他们四年没有回家过年,去年打算回来送小孩上高中,这才修建房屋。
我问那我们地方这团委驻外办事处都能给他们办些什么,他说,这个是政府想得周全,驻外团委给他们办了不少好事,联系学校解决他们小孩上学问题,给他们争取劳动工伤保险,过年联系回家的车票、汽车,他很感谢这些工作人员。
我说,听说我们这边的人在外面不务正业的很多,沿海很多地方都不接受贵州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他说,的确,很多人不务实,偷抢、贩毒、开赌场、搞黑社会的都有,影响了我们这边人的形象,有时候不是歧视,厂里常出事,老板害怕了,就纯粹不招这边的工人。这些人不只是对有钱人伸手,也常骚扰他们这些农民工。警察抓住这些人就是往死里打,但不起作用,这类人还是多,一直到现在都没能杜绝他们出现。他希望打工的地方治安能有所好转,否则难有安全感。
我又问他有没有想回来创业。他说想到是想,也知道有许多优惠政策,但他听一个回家创业的工友说这些优惠政策、资金都拿不到,打工的积蓄就30来万,一旦亏损,八年辛苦钱就没有了,不如做点实在的,把房子先立起来。
我问他杨支书这人怎么样,他说不了解,这几年都在外面。旁边一个人说,杨支书,好处都拿了,从来不办事,有好事就照顾他亲戚。我问,上次要个计划生育观察员,入选那个人是杨支书亲戚,他说不是。我又问,杨支书得了哪些好处,他说规划的产业上面拨了一百多万,杨支书一个人吃了。我问什么产业,他说刺槐。
我了解的刺槐苗是免费供应,土地和劳动力是自家出,好像没有多少钱放在哪。看来群众工作的确难做。
2012.3.14
阴
黄板
今天受黄板乡廖乡长邀请,到黄板乡走访。前次也来过黄板,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有所了解,这次打算全面摸清黄板的情况。
廖乡长介绍:黄板乡地处松桃西北,距县城13公里,与重庆梅江交界,面积118.2平方公里、31000余人,辖28个村、1个居委会,现有34个党支部,党员578名。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是:
1、农田水利:东方红水库(小型)年灌溉量4000余亩;盐井水库(中型)投资人民币2.2亿元,现以开工。
2、住房: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1户,已全部完工;投资人民币560万元政府综合办公楼竣工,预计年底入驻;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
3、道路交通:“迓大”二级公路过境;“黄大”高速公路年底开工;通往新农村、东方红水库库区道路硬化工程完成。
4、其他:2010年南方电网投资6.7于黄板乡黄板村建成500KV输、变电站。
黄板近年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自主创业,向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种植刺槐、茶叶、烤烟、百合、金银花等作物,现有刺槐6000亩、亩茶业2400亩、烤烟1000余亩、百合500余、金银花500亩,其中烤烟、百合每年创收70万元左右;该乡任君等人以合作社形式创建中药材基地,主要种植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约1200亩;党员唐朝阳牵头充分利用东方红水库,发展乡村旅游,配套野鸭、火鸡、甲鱼养殖,投资近2000万元;唐朝阳等人还经营现代化猪场,猪场规模200余亩,厂房12间,种猪2000余头,猪场配有沼气发酵系统,利用猪粪发电,经营理念先进;以合作社形式养殖大鲵,投资500余万,总资产1200余万元,带动24户农户致富。大学生村官田幕刚带头于公路沿线种植大棚蔬菜、生姜200余亩,带动农民20户,创收近50万元。还有散户养殖蜈蚣、蝎子、竹鼠。
我问起峥岘,凤凰这边的情况,廖乡长说:刺槐、茶叶产业基本规划在那边。我说杨支书他们的意向是:发展楠竹产业。廖乡长说产业划分是全县统一,乡镇没有划分的权力,村里不理解,认为是乡里面穿他们“小鞋”,给他们解释也不相信,基层政府工作很难做。特别是计划生育,村民不理解国家政策,硬认为是乡政府跟他们过不去,常打击报复,特别是在苗族村,动辄全村出动围攻工作人员。
我问到关于峥岘两所学校的问题,廖乡长说,教育经费是教育部门直接拨,不经过乡里。峥岘中学是民办学校,现目前没有转公的指标,不过县里也帮助解决了部分资金。乡镇这级办公经费不足,有时工作人员工资都有可能拖欠,实在无法。
2012.3.15
阴
思考
从黄板回来后,我把三家的话做了一个分析。第一是乡政府,他们是基层政府,虽有招商引资项目,但落不到政府公共预算里;村里就不用说了,走得确实困难,就连村委会用的电费还得杨支书私人掏;群众反正就是一句话,政府不好。
乡政府说困难我觉得没有假,但是有些工作肯定是没有做到位,政府大楼是黄板最豪华的建筑,这笔资金能做不少事;重点扶持唐朝阳等人所创产业,对整体产业规划有欠考虑;有些工作做得不太到位。杨支书夹中间最难受,群众不说你好,上面不说你好,基于实际情况,工作也开展不起来,他的问题在于,发动群众创业精神还不够。群众比较苦,应该多照顾他们的发展,不论项目、资金还是政策,应该优先照顾他们,我们工作人员应该讲原则、讲方法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黄板乡产业当然要抓,但是抓什么、怎么抓,需要根据实情,动不动就上项目,搞到后面有可能全盘皆输,就拿他们的大鲵产业来说,规模不小,数量不少,运作规范,猛一听也是价值连城,可是,那么大的产业到去年为止总共营业额不到10万元。消费群体狭窄,销售渠道不广阔,市场十分有限,导致营业状况惨不忍睹。东方红度假山庄,投资几千万,结果山庄也是门可罗雀。原因是这里地理位置偏僻,消费高。这些就是规划时候就有问题,之前没有作全方位思考,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结果效果不理想。
做什么、怎么做,不只是乡里要考虑,县里也应有所考虑,不能有任务完不成就往下压的工作思路,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长远规划。
2012.3.16
晴
接触大学生
杨支书外甥回来了,我打算去拜访下这位凤凰村的“骄子”,他可是此地第一个名牌大学生,听说是西南交大毕业的,他家住在杨支书家不远处,本想去他那与他交流下,不想他到杨支书家里来了。一进门他就说,听说地委有人来驻村,和他还是同龄人很想看看。
他叫黄明江,才从深圳找工作回来,回来复习准备考公务员。个头不高,长相用现代词来形容是:比较帅,穿着比较时尚,不过都不是名牌,手上还有劳动过的痕迹。他学的是计算机,正在考网络工程师资格,本想考研,但是家里送不起,只有先工作后深造。
我问他找工作的情况,他说,他是看穿了,在企业用的都是苦工,反正打工的永远不会融入他们那个圈子,虽然有不少福利,有“三金”,那是为了调和矛盾,能让这些人更加给企业卖命。有技术的重用,硕士博士可以用,本科生挑着用,其实就是典型的歧视。现在进公务员队伍要考试,这很公平,虽有竞争,但考不上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唯一缺点就是工资、待遇低。
我说有考试的想法很好,这个努力不能像学校可以读死书,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严格的政治修养,才有可能考上。他表示明白。我有些感到奇怪,现在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是怨气冲天,觉得社会不公平,党的政策不好,于是我就问他这些。他说,我们能上学都是国家给的恩惠,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允许读书上学,那又能有什么办法。虽然上学是花钱了,但是有学可上这个基础条件都没有的话,哪来那么多大学生?实事求是说,从中央到地方每一项政策都是为老百姓考虑,执行过程中变味,这个需要有所改变。
农村出来的学生不是个个都优秀,能有思想、能吃苦的也不占少数,这个黄明江就是优秀中的一个。我想不只是他,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好,还是走上工作岗位的也好应摆平心态,看准路子,不怨天尤人,踏踏实实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2012.3.17
阴
看水
凤凰村4、5、6组人畜饮水得不到保障,峥岘有学校,水的需求量大,时常断水,工程性缺水严重,我打算实地了解下情况。
凤凰村1、2、3与峥岘接壤,处在地势较平坦的坝子上,周围都是高山,形成“洼地”,山上的泉水汇聚成溪流,从凤凰—峥岘两村中穿过,两村主要农田都集中在这一块,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用水,但田地普遍比河床高,没有水利工程,河流起不到实际效果,这些在坝子上的农田也只能算是望天田。
我一直走到村长家(6组),沿路观察,发现有不少水源,有的流量还不小,从乡村路上横穿而过,冲刷出一道道壕沟。这些水来至洞里或地表积水,若有水井、地窖、蓄水池等设施可以积累不少,起码能够解决人畜饮用。杨村长介绍说,他家这边有处水源,就是我单位出资建设的那座连心池的水源,出水量大,若有水利工程,这股水可以满足凤凰4、5、6组的用水需求,5、6组寨子后面山坡上都有小股水源,但是缺乏资金,没有修建人饮工程。我提出去看看,他说去不了,路太滑,他们都走不过去。我只好作罢。
从村长家下来,我走小路到杨支书说能供峥岘用水的水源处查看。这水源在半山腰,是洞里出来的水,水流量大概有茶杯大小。半山腰可以俯瞰峥岘,这股水若是放下去,工程量不大,只需建池子,架设管道。
凤凰—峥岘饮水安全问题总结出来的几点:
一、水资源丰富,但不集中,难成规模。
二、溪流之水没有得到利用。
三、没有水利工程支撑。
四、饮水工程数量不足。
2012.3.18
阴
授课
今天是星期日,杨支书家小孩从松桃上学回家,杨支书提出请我给他讲点学习方法。小孩虎头虎脑的,穿着很朴素,不多说话,不像很多90后给人那种普遍“吊”的印象。
我问他觉得最难学的是什么,他说是英语。我看了看他的作业,的确有错误的地方。我问他平日是怎么学英语的,他说主要就是上课听老师讲,作一些笔记下来看。我明白了症结所在,告诉他,英语成绩的提高不职能是靠在课堂上那几十分钟,需要课后加强,就和学说话是一样,需要日益积累;只是看还不行,必须听、说、读、写一并进行。初中阶段以单词、短语为主,辅以句子、篇章、语法,但这样的话提不高英语水平。我和杨支书说,若要提高成绩,得花钱买点英语类的阅读经典文章,一些听力光盘或磁带,多背诵,多听,平时课堂所学也不能放松,抽时间自学。还可以采取帖纸条等方法加强记忆。努力下来用不到一年英语成绩就会有很大提高。
我又让他写篇作文,题目是写一篇游记,自己命题,字数800,时间两个小时。写完后我阅读了他的文章,题目是:春游。记叙了他们学校组织的一次春游活动,文章能把事情说清楚,没有语病,没有错别字,但也没有文采。我告诉他,这篇文章65分。记叙文的三要素是体现了,但是还要丰富文章的血肉,在记叙文中要有叙述,也要有抒情,这同样需要积累,平时多背诵诗词、名人名言,多看优秀作文,可以准备一个小笔记本,专门记录经典语句,然后用于文中。我问他老师平时是怎么上课,他说作文怎么写这些讲得很少,就是书上的内容上完就走人。我说这需要你自己下来预习、复习,不只是语文,其他课程也如此,而且门门课都要抓,将来你们面临的是大综合,每门都是主课。他表示明白。
我问他,他们班上有多少人,他说70几个。我上学的时候每班人数在40—50,教课老师尚且顾及不暇,有所偏袒,现在一班70多人,据我了解,有些补习班甚至是100人以上,教师和学生难以面对面交流,如何能提高教学质量?难怪峥岘中学学生成绩优秀,跟人数少、小班上课有很大关系,高考制度有合理性,但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2012.3.19
阴
感想
驻村的日子即将结束,这段时间农村生活体验让我有很多感想,除了帮扶,首先我是党员,其次更多时候是以政研干部的身份,带着调研的目的来的,政研工作的原则是: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能够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不能一概说:我们中国农村穷。要有对比,我在广西、广东一带参观学习时发现:有的村寨人均农民年收入能达到八万多元,原因是那边农业产业结构已经调整到位,基本是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商品,其中绿色食品还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凤凰村农民人均年收入1100元,这个数字的得来是每年种田收入多少粮食的折合,真正谈得上纯经济收入的话,除了外出务工,可以说基本没有。农业弱,引起连锁反应,农村穷、农民苦,这不仅仅是凤凰一地,很多农村都如此。中央在农业上下了不少工夫,对农村有很多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国家也承担了巨大负担,但西部、贵州、我们铜仁,现状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不符,长此以往,广大农村将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枷锁。为什么没有改变?
通过实地了解,原因有三:第一、有的地方没有真正转变加快发展的思路,还在等、要、靠,态度不端正,工作懒散。第二、存在官僚主义,只吹牛,不办事,应付上级、哄骗群众。第三、没有科学规划,发展思路不清晰,不经过考察调研,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上项目、摊任务。
2012.3.23
阴
返航
按照要求,从上个月27号开始,今天驻村时间已满,单位工作也待开展,于是我打道回府。上午9点,在峥岘坐公共汽车到黄板,又在黄板乡政府门口打车到松桃,回到铜仁已经是下午2点半了,先到单位报到,然后梳理下工作思路,打算又开始忙起来了。
下午吃了饭回家,想想二十多天的驻村经历,准备总结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
黄板、凤凰的基本情况前面已经提及,不再赘述,主要存在问题是: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闭塞;资金匮乏;党员、干部、群众素质良莠不齐;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民族逆歧视”;产业规划不合理;上级精神落实力度不够。我室没有行政执法权,没有项目支撑,没有大额资金,对联建支部的帮扶仅仅限于政策的引导与咨询,难以有所作为,建议多单位联合帮扶,切实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党支部建设作出贡献。
第四篇:三联四做民情日记2017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三联四做民情日记
2017[1]
三联四做民情日记2017一:
为使“三联四做”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三基”建设紧密结合、有序推进,切实发挥工作组作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果洛州通过做好“三个结合”,进一步深化“三联四做”活动。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三查两帮一党课”。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围绕做合格党员这个着眼点和落脚点,引导农牧民党员干部学而用、学而行,推动每一名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在“三联四做”活动中当先锋、做表率。一是落实“三查”。坚持以“找问题、理思路、强班子”为目标,查村级组织制度是否健全、查基层党员管理是否规范、查问题整改是否到位。二是落实“两帮”。在查清问题、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以帮助基层理清工作思路、解决问题为落脚点,抓好整改工作,重点要落实好“两帮”任务,即:帮助基层干部理清党建工作思路,帮助村“两委”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实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讲好一堂党课。结合村情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牧民党员讲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引导广大牧民党员把做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三有三明一考评”。当前,全州精准扶贫工作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工作组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三有三明一评”任务,助推“三联四做”活动深入开展。一是落实“三有”。有民情日记,坚持生活困难必记、致富难题必记、邻里纠纷必记、意见建议必记、信访问题必记的“五必记”要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真正使民情日记成为反映客观事实、提供科学参考的民心日记;有工作台账,客观反映开展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实情况,总结活动开展的创新做法,交流经验,信息共享;有考勤制度,逐一对“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成员在岗情况进行核查,实行“日签到、周报告”制度。二是落实“三明”。明任务,按照州委、州政府《2017年果洛州千名干部下乡开展“三联四做”活动实施方案》(果办发〔2017〕15号)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制定任务分解表,细化工作任务;明思路,将帮助牧民脱贫致富、理清发展思路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内容,紧盯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和农牧民自身发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基层制定符合实际、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举措,在明确任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帮助基层制定有效措施,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三是落实“一考评”。通过查阅扶贫工作基础台账、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成员驻村履职情况和前期摸底识别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评,形成村民评—党员评—村委会评—乡镇评的联评机制,确保工作发挥作用、干出成绩。
结合加强“三基”建设,落实“两会一观摩”活动。紧密结合加强“三基”建设工作,落实“两会一观摩”活动,提升村级组织工作效能。一是落实一次基础工作梳理会。组织乡镇“三基”建设工作人员,对2016年梳理的村级基础工作目录进行回头看,按照以会代训的形式,召开一次基础工作梳理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村级组织“6类+n项”梳理要求进行学习,并积极征求村“两委”干部在基础工作梳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合理划分事权,减少职能交叉重叠,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效能。二是落实一次基础信息核查会。召开一次基础信息核查会,与村“两委”负责人、驻村干部和村社网格员核实党建、群团、社会保障、农牧业、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等基础数据,为后期项目安排、资金投放、精准施策提供可靠资料。三是组织一次观摩点评活动。以村为单位,由乡镇“三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村“两委”负责人和驻村干部组成观摩小组,在村与村之间开展观摩点评活动,重点观摩村级基础工作梳理成果,梳理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点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以此增强村级组织各项基础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提升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三联四做民情日记2017二:
天气虽然寒冷,央隆乡夏格村委会却是座无虚席,下乡干部正在声情并茂的给大家讲解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座的群众时不时提问,全场气氛活跃而认真。连日来,祁连县170余名下乡干部深入全县45个行政村,与群众身贴近、心相连、情共融、共甘苦,扎实开展以“三联四做”为主题的干部下乡活动。
宣传强农惠民政策、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农牧业生产服务、做好精准扶贫等,每一项工作都是下乡干部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为切实发挥好“四员”(宣传员、辅导员、指导员、联络员)职能作用,下乡干部主动转换角色,融入基层、融入群众,将宣讲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将宣讲工作与落实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指导各村党支部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党员学习
第五篇:四深入民情日记
当前危房改造进展缓慢原因分析及建议
4月15—17日我镇民政所对全镇2012年第一批危房改造户16户进行了全
面督查,从督查的情况来看,进展不平衡,尚有2户仍在筹备中,14户已动工,完成工程的50%只有6户,总的情况来看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一、天气条件恶劣,红砖出厂数量减产。去年11月——今年3月底,长时间的阴雨,其中近100天的冻雨天气,影响了建筑材料红砖的烧制,全镇5家较大型红砖厂,只有1家红砖厂有自动烘干设备,不受冻雨的影响,其余4家因为砖坯需在露天晒场晒干后才能烧制,因长期冻雨,砖坯无法生产,严重影响了红砖的出厂数量,造成砖厂门口拉砖车排队拉砖,排一天队,只拉一车红砖。
二、元旦、春节喜庆时间,砖厂劳动力普遍缺乏。元旦,春节期间,砖厂工
人普遍放假,时间达20多天,砖厂只留了少数看守人员,无法生产,只好停产。建房户多数沉浸在喜庆当中,没时间筹备建房事宜。
三、建筑材料涨价大。由于天气原因,红砖数量减少,价格上扬。从去年的出厂价0.28元/个,涨至今年0.38元/个,增长35.7%;由于全县对河道采砂进行了综合治理,制止乱挖乱采,且对河道采沙权经行了公开拍卖,采砂量减少,价格上扬,从去年的80元/m³涨至今年的180元/m³增长125%,建房户持观望态度,希望建筑材料降价。
四、人工工资增加。由于物价上涨,去年建房,砌墙体单价38元/m³,涨至
今年49元/m³,增长28.9%。粉刷8元/㎡,涨至今年12元/m³,增长50%。
五、春耕生产。3——4月份,多数建房户要准备春耕,准备种子,农药、化肥等,挤占了生产资金,对建房户造成了影响。
六、村两委对建房户的建房进度没有及时掌握,村两委向镇争取建房指标积
极性很高,想方设法争取,但建房指标到建房户手中后,没有及时督促建房进度,造成至今仍有2户未动工,多数户进展缓慢。
建议:
1、镇成立督查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实行10天一督查,1月一小
结,督质量、促进度。
2、村两委和驻村干部要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积极帮忙建房户,协助调处矛盾纠纷,解决资金筹措,材料准备等问题。
2012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