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20分(新版2011)5篇

时间:2019-05-13 12:4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20分(新版20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20分(新版2011)》。

第一篇: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20分(新版2011)

民 事诉讼法学 名词解释20分

1.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是国家规定的调整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依法以裁定方式指定其辖区内的下级人民法院对某具体案件行使管辖权。

3.不变期间:是指一经法律规定,非有法定情形,任何人不得予以变更的期间。

4.反诉❤:是指在已经进行的诉讼过程中,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作为被告,向本诉的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有直接联系的独立的诉讼请求。

5.海事强制令:是指海事法院根据海事请求人的申请,为使其合法权益免受侵害,责令被请求人作为或者不作为的强制措施。

6.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提出的、要求法院予以裁判、确定其具有某种实体法律地位或实体法律效果的请求(声明)。

7.正当当事人❤:又称当事人适格,是指当事人就特定的诉讼,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原告或被告,因而受本案判决拘束的当事人。/是指对争议的法律关系的解决具有法律上的利益关系的当事人。

8.留置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的一种送达方式。留置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的效力。

9.延期审理:是指在人民法院已确定开庭审理的日期,或者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由于出现某种法定情形,使案件在原定的庭审日期无法进行或案件的庭审无法继续进行,从而推延开庭审理日期的制度。

10.执行管辖权的转移:是指在执行过程中,依据上级人民法院的决定或同意,将执行案件的管辖权从原来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转移至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的情形。

11.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意见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原告、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可能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诉讼的人。

13.调解协议: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与调解下,民事争议双方的当事人就他们之间的争议及有关的权利义务分配所达成的协议。

14.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就程序性事项达成合意后共同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一种权能。

15.委托执行:是指受理案件的执行法院对于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不在本辖区的案件,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执行的一种活动。

16.合议制:是指由三人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庭,具体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制度。

17.委托诉讼代理人:是指接受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代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18.财产保全❤:是指为了保证将来生效判决能够得以执行,人民法院在受理诉讼前或者诉讼过程中,根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当事人的有关财产依法采取强制性保护措施的制度。

19.上诉状:是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的裁判,请求二审法院变更或撤销原审裁判的诉讼文书。

20.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自愿作出让步,就如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有关内容而达成和解协议的情形。

21.申请回避:是指当有关人员具备法定回避情形时,由当事人提出问题的申请,法院依法

决定是否责令有关人员回避。

22.反证:是能够否定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证据。

23.先予执行❤:是指民事诉讼法学所规定的为了解决某些迫切需要,先于判决之前执行的一种特殊执行制度。具体地说,它是指对于某些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作出前,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另一方当事人预先给付其一定数额的金钱或其他财物,或者实施或停止某种行为,并立即付诸执行的制度。

24.抗诉: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

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对案件进行再审的制度。

25.案外人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以外的人对执行标的主张实

体权利,对执行对象向人民法院提出不同意见的执行救济制度。

26.调查证据权:是指法院依法对案件的有关证据进行调查的权力。

27.物证:是指以物品的形状、质量、规格、痕迹等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民事案件事实的证据。

28.拘传❤:是对于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人民法院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人民法院派出司法警察,强制被传唤人到庭参加诉讼活动的一种措施。

29.选民资格案件:是指公民对选举委员会公布的选民资格名单有不同意见,向选举委员会

申请后,对选举委员会就申诉所作的决定不服,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30.司法豁免权:是指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派驻他国的外交代表享有的免除驻在国司法管辖的权利。

31.程序裁定权:是指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有权就有关诉讼程序上的事项依照法定程

序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结论性决定,以保证该程序的顺利进行。

32.证明责任:也称举证责任,是指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在诉讼中处于真伪不明状

态时,负有证实该法律要件事实的一方当事人承受不利的裁判后果的风险。

33.拘留:是指依法在一定期限内限制行为人的人身自由,以防止其继续实施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的强制措施。

34.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是指对于因精神病或其他疾病而全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通过法定程序确定并宣告该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案件。

35.协议管辖:是指某些案件的管辖权是由双方当事人约定或协议所指定的国家的法院来行

使管辖权的制度。

36.移送管辖: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院对该案件无管辖权,而依法通过裁定方式

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的制度。

37.质证❤:是指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证明材料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及其

证明力的有无与大小进行质疑、说明、对质与辩驳的诉讼活动。

38.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和免交。

39.支付令异议:是指债务人就支付令所记载的债务,向发 出支付令的法院书面提出不同

意见,旨在使支付令不发生既判力和强制执行力的行为。

40.默示协议管辖:涉外民事诉讼的被告对人民法院管辖不提出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

承认该人民法院为有管辖权的法院。此即为涉外民事诉讼中的默示协议管辖。

41.诉: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请求。

42.既判力:又称判决的实质上的确定力,是指生效的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当事人

和法院具有的强制性效力,即阻止当事人另行起诉和其他诉讼中禁止提出矛盾主张,同时禁止法院作出与该判决相矛盾的判断。

43.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的各个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

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44.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后,即宣告终结的制度。

45.管辖恒定:是指原告起诉时,若受诉法院依民事诉讼法规定享有本案的管辖权,则此后

不论确定管辖的事实在诉讼中发生何种变化,均不影响受诉法院对本案所享有的管辖权。

46.诉讼代理人:是指依照代理权,以当事人的名义代为实施或接受诉讼行为,从而维护该

当事人利益的诉讼参加人。

47.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第一审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审判程

序。

48.再审程序:是当事人、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基于

法定事实和理由认为确有错误,申请、提起和决定对相应的案件进行再审,从而引起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而适用的审判程序。

49.督促程序:是指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督促债务人履行以给付金钱、有价证券为内容的债务而采用的一种特殊程序。

50.司法协助:是指不同国家的法院之间,根据本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

惠原则,彼此相互协助,为对方代为一定诉讼的行为。

51.上诉:是当事人对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明示不服,要求上一级人民

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并撤销或变更原判决或裁定的诉讼行为。

52.撤诉: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受理的案件,在作出判决之前,原告向人民法院表示撤回自

己的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对案件停止审理的行为。

53.海事证据保全:是指海事法院根据海事请求人的申请,对有关海事请求的证据予以提取、保存或者封存的强制措施。

54.执行回转:是指生效的法律文书全部或部分执行完毕后,因该执行根据被依法撤销,由

人民法院根据新的法律文书采取措施将被执行的财产返还给被执行人,从而恢复到未执行前状态的制度。

55.执行依据:是执行机构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

56.缺席判决:是相对于对席判决而言,是指人民法院在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

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情况下,依法审理案件并作出判决的制度。

57.移送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制作的一些比较特殊的法律文书生效后,审判机构依职权直接

将案件交付执行机构,从而开始执行程序的一种制度。

58.民事诉讼当事人:是以自己的名义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保护其民事权利或者解决民

事争议的起诉方及其相对方。

59.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

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60.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的一方或者双方为2人或2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诉

讼。

61.合议制:是指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审判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的审判,对具体案件

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制度。

62.证明标准:是指在诉讼中负有证明责任的主体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

63.间接证据:是指单个证据无法直接证明待证事实,而是通过与其他证据结合在一起,方

能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

64.送达:是指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

65.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是指在民事诉讼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

务转移给另一人,并由其作为同样诉讼地位的当事人接替进行诉讼。

66.级别管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

和权限。

67.诉讼终结:是指因出现法定事由,使诉讼无法进行下去或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而由

法院裁定结束诉讼程序的制度。

68.证据保全: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诉讼参加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决定,对证据加以调查收集、固定保存的活动。

69.审判组织: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组织机构。

70.执行:指人民法院执行机构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强制义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内容的活动。

71.普通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诉讼案件时通常所适用的程序。

72.法院调解: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审判人员主持下,自愿、平等地协商,达成协议,从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73.行为保全:是指为了保证法院将来的判决能够得以执行或者为了使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在判决前免受进一步的损害,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裁定被申请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保全措施。

74.诉权:是指当事人基于民事纠纷的发生(即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与他人发生争议),请

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

75.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平等地

履行其诉讼义务。

76.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

77.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如果与案件存在一定利害关系,即应退出案

件审理的制度。

78.诉讼中止: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由于出现某些法定情形使诉讼无法继续

进行,而暂时停止诉讼的制度。

79.涉外协议管辖:是指某些案件的管辖权是由双方当事人约定或协议所指定的国家的法院

来行使管辖权的制度。

80.除权判决:是指法院在无人申报权利或者申报无效的前提下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的该票据或其他事项自此不再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

81.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

讼权利。

8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

间、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83.执行程序:是指规范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第二篇: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事诉讼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4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诉的主体是 A.人民法院 C.诉讼参与人

2.以下不属于民事诉讼法律事实的是 ... A.当事人死亡

C.诉讼过程中周围城市发生地震 3.关于辩论原则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A.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仅局限于一审程序中开庭审理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 B.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起诉状和答辩状不是其行使辩论权的一种表现 C.证人出庭陈述证言是证人行使辩论权的一种表现 D.督促程序不适用辩论原则

4.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关于审判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再审程序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B.二审法院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C.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案件,陪审员不参加案件的合议庭

D.中级法院作为一审法院时,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与陪审员共同组成:作为二审法院时,合议庭一律由审判员组成

5.关于回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当事人 D.诉讼代理人

B.当事人撤诉

D.原告经过两次传唤拒绝到庭

A.当事人申请担任审判长的审判人员回避的,应由审委会决定 B.当事人申请陪审员回避的,应由审判长决定

C.法院驳回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当事人不服而申请复议,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人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审理工作 D.当事人申请法院翻译人员回避,可由合议庭决定 6.下列属于法院处理特定事项的形式的是 A.判决 C.调解

7.下列案件中属于专属管辖的是 A.因借款纠纷提起的诉讼 C.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 8.调解书生效的时间是 A.一方当事人签收后 C.调解书制作出来后

B.人民法院在调解书上盖章后 D.双方当事人签收后 B.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 D.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 B.裁定 D.命令

9.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能作为证人的是 A.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 C.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D.未成年人

10.上诉案件经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应当 A.发回重审 C.指令下级法院再审 11.下列选项不属于诉的要素的是 ... A.当事人 C.诉讼理由

B.诉讼标的 D.诉讼请求 B.依法改判 D.报上级法院审理

12.以下关于对民事诉讼中期间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期间是关于法院审理案件所需要的时间

B.期间是关于法院与当事人共同进行审判、诉讼所需要的时间 C.期间只有法定期间 D.法院可以指定期间

13.以下送达方式中,属于直接送达方式的是 A.法院派人将诉讼文书交给当事人的代理人签收 B.法院通过邮寄的方式将诉讼文书寄给当事人 C.法院将诉讼文书交给当事人所在单位转交给当事人 D.法院将诉讼文书的内容予以公告送达当事人

14.甲到某法院旁听案件的审理,其违反规定进行拍照,审判长对其进行了批评并要求其改正,不得再进行拍照。这一强制措施属于 A.批评 C.命令

B.训诫 D.拘传

15.下列案件中,当事人可以申请先予执行的是 A.甲诉乙返还借款案 C.甲诉乙支付医疗费用案 16.在公示催告程序中,票据持有人是 A.争议发生时持有票据的人 B.最初的出票人

C.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前的最后持有人 D.票据支付人

17.对于人民法院制作的支付令,债务人不服,可以 A.提起上诉 C.可以要求复议

B.提出异议 D.可以申请再审

B.甲诉乙名誉侵权损害赔偿案 D.甲诉乙支付租金案

18.甲下落不明满四年,其子乙申请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其女丙不同意宣告死亡,人民法院 A.应宣告死亡 C.不应宣告死亡

B.应宣告失踪 D.不予受理

19.民事诉讼法规定,除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期限外,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是 A.3个月 C.9个月

B.6个月 D.1年

20.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人民法院应当 A.裁定终结诉讼 C.延期审理

B.裁定中止诉讼 D.判决离婚

21.法院判决不准离婚或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法院 A.可以受理 C.应予受理

B.不予受理

D.视情况决定是否受理

22.以下关于民事执行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事执行权只能由法院行使 B.只有法院的判决可以作为执行依据 C.执行程序只能由当事人申请启动 D.执行中法院可以主持调解

23.某国公民甲向我国法院申请执行已为我国承认效力的外国仲裁机构的裁决,下列关于本案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第一审法院管辖

C.由财产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管辖

B.由债务人住所地的基层法院管辖 D.由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管辖

24.以下关于执行行为异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执行行为异议主要是针对法院执行行为程序瑕疵 B.执行行为异议只能由当事人提出

C.执行行为异议应当向执行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 D.可以以口头方式提出异议,也可以以书面方式提出异议 25.甲在我国领域内没有住所,法院对其可以采取的送达方式是 A.转交送达

B.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C.委托送达 D.留置送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某民事案件经甲省乙市丙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和乙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后,当事人仍然认为该判决有错误,申请再审,相关法院裁定再审。有权再审该案的法院有 A.乙市中级人民法院 B.甲省高级人民法院

C.甲省与乙市中级人民法院同级的其它法院 D.丙区人民法院 E.最高人民法院

27.刘某于甲县搭乘宏达公司的轮船前往乙县,在途经丙县时发生交通事故,索赔未果,欲诉船主。已知刘某和宏达公司的住所地分别位于丁县和戊县,该案有管辖权的法院包括 A.甲县人民法院 C.丙县人民法院 E.戊县人民法院

28.甲诉乙人身损害赔偿一案,甲向法院申请证人丙出庭作证,丙因乙对其进行了人身威胁而不敢出庭作证。法院对乙的行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罚款 C.拘传 E.责令退出法庭

29.关于普通程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普通程序是一审诉讼案件应当适用的审理程序

B.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在普通程序中有集中体现 C.普通程序是民事审判程序中体系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程序

D.其它审判程序审理案件时遇有本程序没有特别规定的,应当适用普通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审理 E.普通程序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30.甲诉乙名誉侵权纠纷案,法院判决被告乙向原告甲赔礼道歉。乙拒不履行义务,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该

B.乙县人民法院 D.丁县人民法院

B.拘留 D.没收财产

案的执行,法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委托媒体以乙的名义登报道歉,费用由乙支付 B.对乙进行拘留 C.双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 D.法院可以责令乙承担迟延履行金

E.法院可以直接拍卖乙的住房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陪审制 32.诉讼代理人 33.委托送达 34.反诉 35.执行依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6.两审终审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7.免予证明的事实包括哪几种?

38.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

39.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区别。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2分)40.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被继承人王某有4个女儿,分别为王飞、王润、王莉和王蓉。王飞与王润为继承遗产发生纠纷,王飞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分割王某的遗产。法院受理王飞的起诉后,王润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了管辖权异议,该法院裁定予以驳回。王润提出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后来该案经一审法院判决,王润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在审理中发现一、二审驳回管辖权异议确有错误,且一审判决也有错误。问:(1)王润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法定期限应如何计算?

(2)若一审法院追加王莉参加诉讼,王莉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表示放弃实体权利,那么一审法院应如何处理?

并说明理由。

(3)王蓉得知此案后,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权,则一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4)二审法院发现错误后,应当如何处理本案?并说明理由。

第三篇:2010年4月自考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总结

2010年4月自考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汇总一

1.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2.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把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规定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是人民法院实施审判行为,办理民事案件的准则,是规范一切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的法律。

3.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的诉讼法律规范和民事诉讼运行规律的科学。

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发生作用的范围,即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发生作用。

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中的一种,它是由民事诉讼法律调整所形成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在诉讼中发生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关系。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参加诉讼,并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组织、公民和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团体。依此概念,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7.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之间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因主体而异,主体不同,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所承担的诉讼义务也不一致。

8.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即诉讼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人民法院与各诉讼参与人之间权利、义务不同,客体也各自相异。

9.法律事实:是指为法律所规定能够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引起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事件两类。前者是指主体有意识的活动;后者是指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10.诉讼行为: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特定诉讼中所实施的能够发生诉讼效果的行为。诉讼参与人一方的诉讼行为往往需要与人民法院的诉讼行为相结合,才能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11.诉:从微观来看,是当事人的一种请求,但从宏观来看,是法律规定保护当事人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的一种制度,所谓法律规定,一是指实体法的有关规定,一是指程序法的有关规定。

12.确认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讼。法律关系存在,双方当事人就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不存在,当事人就不承担法律上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就无权向其主张权利。前者称为积极的确认之诉,后者称为消极的确认之诉。

13.给付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履行一定民事实体义务的诉讼。这种诉讼在民事实践中是经常发生、大量存在的,民事诉讼法律机制的建立也大多以此为基点。

14.变更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改变或者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双方当事人之间现存的某种法律关系,比如共有关系、婚姻关系等,可以基于一定的事实和行为而变更或者消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某种法律关系是否保持存续发生争议,诉诸法院,要求予以变更,就是变更之诉。

15.诉讼标的: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发生争议,而要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法律关系。每一个诉讼案件至少有一个诉讼标的,但有的案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诉讼标的。

16.诉讼理由: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提起诉讼和进行诉讼的理由。客观存在而又可以证明的事实,才能成为诉讼的理由。

17.诉权:是由诉的法律制度所确定的,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利。即赋予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或者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执时,具有进行诉讼的权能。

18.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实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指导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导着整个民事诉讼机制客观运行的基本准则。

1.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2.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把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规定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是人民法院实施审判行为,办理民事案件的准则,是规范一切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的法律。

3.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的诉讼法律规范和民事诉讼运行规律的科学。

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发生作用的范围,即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发生作用。

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中的一种,它是由民事诉讼法律调整所形成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在诉讼中发生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关系。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参加诉讼,并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组织、公民和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团体。依此概念,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7.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之间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因主体而异,主体不同,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所承担的诉讼义务也不一致。

8.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即诉讼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人民法院与各诉讼参与人之间权利、义务不同,客体也各自相异。

9.法律事实:是指为法律所规定能够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引起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事件两类。前者是指主体有意识的活动;后者是指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10.诉讼行为: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特定诉讼中所实施的能够发生诉讼效果的行为。诉讼参与人一方的诉讼行为往往需要与人民法院的诉讼行为相结合,才能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11.诉:从微观来看,是当事人的一种请求,但从宏观来看,是法律规定保护当事人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的一种制度,所谓法律规定,一是指实体法的有关规定,一是指程序法的有关规定。

12.确认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讼。法律关系存在,双方当事人就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不存在,当事人就不承担法律上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就无权向其主张权利。前者称为积极的确认之诉,后者称为消极的确认之诉。

13.给付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履行一定民事实体义务的诉讼。这种诉讼在民事实践中是经常发生、大量存在的,民事诉讼法律机制的建立也大多以此为基点。

14.变更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改变或者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双方当事人之间现存的某种法律关系,比如共有关系、婚姻关系等,可以基于一定的事实和行为而变更或者消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某种法律关系是否保持存续发生争议,诉诸法院,要求予以变更,就是变更之诉。

15.诉讼标的: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发生争议,而要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法律关系。每一个诉讼案件至少有一个诉讼标的,但有的案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诉讼标的。

16.诉讼理由: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提起诉讼和进行诉讼的理由。客观存在而又可以证明的事实,才能成为诉讼的理由。

17.诉权:是由诉的法律制度所确定的,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利。即赋予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或者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执时,具有进行诉讼的权能。

18.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实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指导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导着整个民事诉讼机制客观运行的基本准则。

第四篇: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民事诉讼法属于(D)

A.组织法 B.行政法C.实体法 D.程序法

2.关于法院调解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是否愿意达成协议,应当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

B.法院调解只适用于简易程序 C.所有的民事案件均具有可调解性

D.法院调解是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方法,并不是一种结案方式

3.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是(A)

A.级别管辖 B.普通管辖

C.专属管辖 D.特殊管辖

4.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发现起诉或应诉的人不符合当事人条件,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进行诉讼,而让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退出诉讼的是(B)

A.追加当事人 B.更换当事人

C.诉讼权利义务承担 D.合并当事人

5.作为判决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在诉讼中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负有证实该法律要件事实的一方当事人承受不利裁判后果的风险属于(C)

A.主张事实责任 B.提供证据责任

C.证明责任 D.诉讼责任

证明责任:指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在诉讼中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负有证明该法律要件事实的一方当事人承受不利的裁判后果的风险。

6.下列关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

A.只能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

B.可以口头上诉,也可以书面上诉

C.必须是一审败诉的一方当事人提起

D.可以上诉的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第二审程序:指当事人对一审人民法院所作的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不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据此对案件进行审理所适用的程序。

7.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一审合议庭(C)

A.只能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 B.必须全部由审判员组成

C.既可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也可全部由审判员组成D.应全部由陪审员组成

8.下列人员中,当事人不可以申请回避的人员是(C)

A.书记员 B.鉴定人

C.证人 D.人民陪审员

9.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C)

A.庭长负责制 B.院长负责制

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D.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原则

10.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发现作为执行根据的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可以裁定(C)

A.暂缓执行 B.中止执行

C.不予执行 D.终结执行

第二百一十四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11.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人民法院应当(D)

A.判决离婚 B.裁定中止诉讼

C.延期审理 D.裁定终结诉讼

12.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是(C)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13.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律实行(A)

A.一审终审 B.两审终审

C.独任制 D.合议制

14.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应当向(B)

A.债权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B.债务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C.债务人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

D.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15.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在公示催告程序中,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C)

A.两年内,可以向票据签发地人民法院起诉

B.一年内,可以向票据签发地人民法院起诉

C.一年内,可以向作出除权判决的人民法院起诉

D.两年内,可以向票据支付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百条 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起诉。

16.在公示催告程序中,利害关系人合法申报权利被法院认可的,将产生的效力是(B)

A.中止公示催告程序 B.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C.公示催告生效 D.公示催告自行失效

17.人民法院确定开庭审理的日期后或者在开庭过程中,由于必须到庭的被告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人民法院应当(B)

A.裁定诉讼中止 B.延期审理

C.裁定诉讼终结 D.缺席判决

第七十六条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18.诉讼中实施送达行为的主体是(C)

A.当事人 B.诉讼代理人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19.原告甲与被告乙因纠纷诉至A县法院,甲在诉讼中要求财产保全,应当向(B)

A.甲的住所地法院申请 B.A县法院申请 C.乙的住所地法院申请 D.被申请保全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

20.下列主体中,拘传措施可以适用于(B)

A.原告 B.必须出庭的被告C.诉讼代理人 D.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1.下列情况中,法院应当采取留置送达方式送达法律文书的是(A)

A.送达时受送达人不在,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签收的 B.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

C.受送达人是被监禁的

D.受送达人在外地的

留置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的一种送达方式。留置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的效力。

22.下列关于我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的执行管辖的表述,正确的是(D)

A.只能由债务人住所地的中级法院管辖 B.只能由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管辖

C.由债务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管辖

D.由债务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管辖

第二百五十七条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3.约翰逊是美国公民,其向我国人民法院起诉甲公司要求承担违约责任。下列人员中,约翰逊不可以委托其作为诉讼代理人的是(A)

A.美国律师 B.美国公民C.中国律师 D.中国公民

如果一个外国人非要聘请外国律师在中国法庭上打官司,也是可以的,但是外国律师在中国法庭上不能以律师身份代理案件,只能是公民代理,而不能是律师代理。

24.下列选项中,属于特殊司法协助内容的是(D)

A.代为进行证据调查 B.代为送达诉讼文书C.代为提供有关法律资料 D.承认外国生效法律文书的效力

按照广义说,可以把司法协助分为一般司法协助和特殊司法协助。

1、一般司法协助:代为送达诉讼法律文书和询问当事人、证人等调查取证活动,以及根据请求向对方提供本国的民事法律、法规文本和本国在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司法实践等情报资料。

2、特殊司法协助:即承认与执行外国的仲裁裁决与外国法院的判决。

25.根据法律规定,对执行标的提出执行异议的主体是(C)只能由案外人提出

A.执行申请人 B.被申请人C.案外人 D.执行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属于专属管辖的案件有(BCD)

A.合同纠纷案件 B.不动产纠纷案件C.继承纠纷案件 D.港口作业发生纠纷的案件E.侵权损害赔偿案件

27.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民事诉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CE)

A.具有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B.对本诉当事人之间所争议的诉讼标的享有独立的请求权

C.其与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D.以起诉的方式参加到诉讼中

E.只能在诉讼开始后,一审终结前参加诉讼

28.下列案件中,裁判发生效力后仍可另行起诉的有(ABCD)

A.李某向其子索要赡养费,法院判决已生效,但因物价飞涨,李某要求增加赡养费数额

B.赵某的离婚请求被法院判决驳回,判决生效6个月后赵某再次提出离婚请求

C.原告王某接到法院出庭传票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按撤诉处理后,王某再次起诉的

D.原告周某申请撤诉,法院准予撤诉后,周某再次起诉

E.判决何某与其妻离婚后,当事人就判决书中未对其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一幢别墅的归属作出确认的事项,另行起诉的

《民诉意见》第144条: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可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民诉意见》第152条: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因新情况、新理由,一方当事人再行起诉要求增加或减少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作为新案受理。

29.甲在旁听一案件的审理时用摄像机摄录庭审过程,审判长对其进行批评,甲与审判长争吵并对审判长大打出手。对于甲的行为,法院可采取的措施是(BCDE)

A.拘传 B.责令其退出法庭C.罚款 D.拘留E.训诫

30.在执行中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翻悔的情况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B)

A.和解协议尚未履行完毕的,执行申请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

B.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的,执行申请人申请恢复执行的,法院应当不予准许

C.执行因达成和解协议而不能申请恢复执行 D.当事人只能申请再审 E.当事人只能另行起诉

把翻悔的时间分为两阶段:(1)履行完毕的不能翻悔;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如果合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能翻悔。

(2)未履行或者未履行完毕的可以申请恢复对原执行根据的执行,申请期限自和解协议最后履行期限的次日起顺延计算。如果是债权人翻悔的,债权人就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恢复对原判决的执行就可以。如果是债务人翻悔的,债权人就申请人民法院恢复执行就可以。(恢复执行原判决中所记载的债权债务关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正当当事人:又称当事人适格,是指当事人就特定的诉讼,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原告和被告,因而受本案判决拘束的当事人。

32.处分原则: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33.督促程序:指法院根据债权人申请,以支付令催促债务人限期履行债务的程序。

34.转交送达:指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代收后,再由该单位转交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

35.执行回转:指在民事执行过程中或执行结束后,由于据以执行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或其他法律文书被依法撤销,由人民法院重新采取执行措施,强制取得财产的一方当事人将执行所得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原来的债务人,使财产权利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前的状态的一种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简述执行中止的法定情形。

答:(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的财产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或再审的案件,执行机构应当根据上级法院或本院做出的中止执行的裁定中止执行的;

(6)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37.简述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的区别。

答:(1)诉讼标的数量不同。必要共同诉讼只有一个诉讼标的,普通共同诉讼却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性质相同的诉讼标的;

(2)共同诉讼人与诉讼标的的关系不同。必要共同诉讼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普通共同诉讼人各自分别与对方有一个独立的诉讼标的存在,在实体上没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

(3)共同诉讼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必要共同诉讼人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一人的诉讼行为,只有经全体同意或者认可,则对全体发生效力。普通共同诉讼人之间没有共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各自处于独立地位,每个人的诉讼行为由各自负责,不对他人产生法律效力;

(4)是否必须合并审理不同。必要共同诉讼必须合并审理,当事人对诉讼的形式没有选择权。而普通共同诉讼可以合并审理,也可分别审理,当事人对诉讼的形式有选择权;

(5)裁判的作出不同。必要共同诉讼的裁判必须统一作出。而普通共同诉讼的裁判,应当分别作出,对各个共同诉讼人的裁判分别对各个共同诉讼人发生法律效力。

38.简述先予执行的适用条件。

答:(1)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肯定。

(2)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对待给付的义务,即一方当事人享有权利,另一当事人负有义务。

(3)行使权利的紧迫性。即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急需实现其权利,如不实现势必严重影响其生活或生产。

(4)须根据当事人的申请。(5)须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

39.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参诉条件。

答:(1)对本诉当事人所争议的诉讼标的享有独立的实体权利的请求权;是其参加诉讼的基本依据。所谓有独立请求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第三人所主张的实体权利不与本诉任何一方当事人所主张的实体权利共同;二是第三人的诉讼请求权是针对原被告之间讼争的权利义务或其源出的法律关系提出来的,而且对它们具有直接排斥的性质。

(2)所参加的诉讼正在进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限于本诉被告应诉后,本诉审理终结前。具体指被告接受起诉状副本时起,法院判决前。

(3)以起诉的方式参加诉讼。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2分)

40.刘甲、刘乙、刘丙是亲兄弟,他们父母去世后,在柳县有遗产房屋十间。刘丙2005年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工作,刘乙也于同年来重庆打工。2007年刘甲在柳县因车祸去世,刘甲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刘丁将十间房屋卖给了柳县的张某。刘丙获悉此事后,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刘甲、刘乙、刘丙共同享有房屋的继承权。

问:(1)此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为什么?

答:本案应由柳县法院管辖,属于专属管辖。《民事诉讼法》规定: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本案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应如何确定?为什么?

答:刘甲、刘乙、刘丙为本案的原告,刘丁为被告。此案为确认之诉,提出确认某物的所有权人为原告。

第五篇:民事诉讼法学作业题

民事诉讼法学作业题

一、试述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

答:

1、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目的及意义: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是赋予调解协议以强制执行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事人还可以申请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对于具有合同效力和给付内容的调解协议,债权人还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意义特别重大,它克服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局限性,保障人民调解制度的应有功能,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

2、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原则:一是依法审查原则。确认内容必须是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要对调解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在合法性审查的基础上作出确认与否;二是依申请原则。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愿、意志,而不能主动去启动司法确认,必须依当事人的申请才能启动确认程序;

三、便民、高效原则。设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目的是促进人民调解高效进行,把矛盾尽可能地化解在基层。四是回避原则,具体确认的法官不参与非诉调解过程,避免引起当事人不必要的合理怀疑。

二、与诉讼相比较,民商事仲裁有哪些特点?

答:

1、性质:仲裁的本质是民间性,仲裁程序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准司法”程序。而民事诉讼程序就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争议是非曲直进行判定的过程,具有明显的代表国家意志的性质。

2、受案范围:仲裁机构受理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可见仅在民商事关系范围内,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也要比仲裁范围广泛的多。

3、当事人的范围: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而仲裁则不承认第三人制度,仲裁当事人仅包括申请人与被申请人。

4、当事人的诉权:《民事诉讼法》赋予了民事主体普遍、平等的诉讼权利。凡民事主体在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只要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就必须受理。而《仲裁法》规定,到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必须有双方当事人订立的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的,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不予受理。

5、提起条件和管辖: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当事人自愿并达成仲裁协议。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和仲裁申请书。民事诉讼则与此不同。第一,当事人提起诉讼不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第二,民事诉讼实行严格的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第三,提起民事诉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而申请仲裁必须是书面的;第四,如果当事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法院不能受理一方当事人就协议范围内的事项提起的诉讼,即使该事项属法院专属管辖的范围。

三、诉可以分为哪几种?

答:按照当事人诉讼请求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可以把诉分为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变更之诉、形成之诉。

1、确认之诉:确认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与被告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确认之诉的特点在于原告仅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认特定的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并不要求判令被告基于存在的法律关系履行给付义务。

2、给付之诉:给付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向其履行特定给付义务的诉讼。依据原告请求给付的时间不同,可以把给付之诉进一步区分为现在给付之诉和将来给付之诉。现在给付之诉,是指判决生效后,被告即应向原告履行给付义务。将来给付之诉,是指判决生效后,被告无须立即给付,而等到履行期届满时才履行给付义务。将来给付之诉仅在被告有到期不能履行的现实危险时,才能得到法院的胜诉裁判。

3、变更之诉:变更之诉,又称形成之诉,或者创设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以判决改变或消灭既存的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原告需要借助法院的判决来改变既存的法律关系时,才有必要提起形成之诉,如果可以通过民法上的形成权以单方的意思表示即可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时,则无须提起变更之诉。

四、什么是旧实体说法和新实体说法?两者有何不同?

答:

1、旧实体法说以实体法上的权利或法律关系为判断标准,具有明确易行的优点,法院在诉讼中只需就原告提出的实体权利或法律关系进行裁判就可以了。这在为法院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便于在诉讼进行过程中的攻击与防御。该理论的另一个优点是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明确。按照该理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以原告的诉讼标的为准,未经法院裁判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不受该终局裁判的约束。

2、新实体说法为德国学者尼克逊首创。其核心观点是,凡基于同一事实关系而发生的,以同一给付为目的的数个请求权存在时,并不是实体请求权的竞合,而是请求权基础的竞合,请求权只有一个。真正的请求权竞合是因不同事实关系所发生的数个请求权。不过在请求权竞合时,如果给付目的的同一,其中一个请求权的行使,便意味着另一或其他请求权的消灭。因此,在此种情况下,诉讼标的仍是单一的。

3、两者不同之处:(1)两者对待实体法的态度不同。旧实体说法仅仅将诉讼标的完全等同于实体法律权利或实体法律关系。而新实体说法立足于纠纷一次解决的立场,综合考虑事实关系和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来界定判断标准。(2)在请求竞合的情况下采取的方法不同。旧实体说法以实体上的权利为基础,在数个请求都以同一给付为目的的情况下,就应当为数次给付。新实体说法以事实关系为依据,因此只允许当事人行使一次请求权。

五、调解有哪些比较优势?

答:调解作为替代诉讼解决纠纷的方式之一,解决纠纷有其独特魅力,即调解的比较优势,下面就调解的比较优势作一探讨。

1、调解利用的自愿性。其一是调解利用上的自愿性。只有双方当事人都同意采用这种方式解决争议,调解程序才得以启动。其二是是否达成调解协议及达成何种内容的调解协议上的自愿性。任何调解协议的达成,均需得到双方当事人认同。

2、调解目的的和解性。不致引起与对方当事人人格关系的紧张,是调解较之于审判所具有的优势之一。调解双方是在调解机构的主持下协商解决纠纷,被申请的一方既不会感到丢面子,也不会感到屈辱和愤怒。

3、调解过程的协商性。协商性使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呈现,使当事人的意愿受到充分尊重,使解决纠纷的方案建立在双方一致同意的基础上,这正是调解协议一般能够自动履行的原因。

4、调节内容的开放性。在调解中,尽管调解人在初始阶段面对的是相对确定的某种争议,但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可以把新的事实引入,这些新的事实往往反映了当事人之间深层次的矛盾,是当事人真正希望解决的。

5、调解中信息的保密性。调解是基于当事人的自愿而进行的,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不具有任何强制力,无须以公开来防范权力的滥用。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告知调解人的信息,调解人会严加保密,不会透露给任何人。

6、调解程序的简易性和处理的高效性。调节者可以采用简便的、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调解,在调解中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自由地选择和组合程序。采用调解方式可能只需要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可能解决纠纷。

7、调解结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调解结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既可以使调解人审时度势地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又可以使调解结果照顾到双方当事人的长远利益,可以使纠纷获得更加切合实际的解决。

8、调解费用的低廉性。民事纠纷多数是以经济利益的冲突为其内容的,当事人选择解决纠纷的制度时,会对成本与收益进行估算,会倾向于选择成本低的制度。这又是调解具有吸引力之处。

六、试析法院调解中的自愿原则

答:自愿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调解,应首先征得当事人双方的同意。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拒绝调解的,人民法院不得进行调解。已经开始调解,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明确表示不同意继续调解的,应终止调解。

1、调解程序的启动应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进行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如需对案件进行调解,应首先征询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才能启动调解程序。如一方或双方不同意调解,则应对案件按法定程序继续进行审理,直至作出判决,人民法院不能依职权主动启动调解程序。先行调解也要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法官不得强迫调解或变相强迫,选择调解还是选择判决不是以法官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以双方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2、调解协议的内容应在双方当事人都自愿同意的情况下达成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处分其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一种文书形式,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文书,是调解书的基础。当事人在法院主持调解下所达成的协议,应等同于当事人解决争议的一种“契约”,只不过协议经人民法院审查后以调解书的形式予以确认,并被法律赋予了强制执行的效力。

七、试析必要共同诉讼及其类型

答:

1、概念:必要共同诉讼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同一的,法院必须合一审理并在裁判中对诉讼标的合一确定的共同诉讼。必要共同诉讼的目的在于防止矛盾判决。

2、类型:(1)权利义务共同型:在这类必要共同诉讼中,各共同诉讼人之间对于诉讼标的,原先就存在共同的权利义务。而各共同诉讼人之所以对诉讼标的原先就有共同的权利义务,是因为共同诉讼人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权利义务的共同关系或连带关系,但这种共同诉讼人之间的共同关系或连带关系并不是因为同一事实或同一法律上的原因引起的。(2)原因共同型:这类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共同诉讼人之间原本没有共同的权利或义务,是因为后来发生了同一事实或法律上的原因,才使共同诉讼人之间具有了共同的权利或义务。

八、试析普通的共同诉讼及其构成要件

答:

1、概念: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2人以上,共同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当事人也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

2、特征:(1)普通共同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2)普通共同诉讼有数个诉讼请求。(3)普通共同之诉是可分之诉。

3、原则:普通诉讼的主张共同原则。共同诉讼人中一人在诉讼种所提出的证据,可以作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所主张的事实认定的资料。

4、构成要件:(1)有两个以上属于同一种类的诉讼标的。要成为普通共同诉讼,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就两个以上同一种类的诉讼标的向同一法院起诉或应诉。(2)由同一法院管辖,适用同一诉讼程序。(3)符合合并审理的目的。普通共同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诉讼经济,节约司法资源。(4)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当事人也同意合并审理。在符合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是否合并审理,由人民法院决定,但应征求当事人的同意。

九、团体诉讼有何特点?适用哪些范围?

答:

1、特点:(1)团体诉讼本质上属于公益诉讼,不能将它作为追逐私益诉讼的程序形式来使用,丧失独立实存的特殊价值。(2)团体诉讼只能请求被告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但是在特殊情形下,团体诉讼也可以提出财产权益的救济,以作为附带的救济形态,或者作为授权下的救济形态。(3)团体诉讼是以自己的名义提出诉讼的,提起诉讼的团体就是诉讼中的原告。团体诉讼所形成的诉讼形态,在主体上说,只能是单一型诉讼,不适用共同诉讼的程序规则。(4)团体诉讼是在特定法律领域存在的一种诉讼形式,而不具有普适性。

2、适用范围:团体诉讼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仅在法律有明文规定之时方予适用。团体诉讼是单一型诉讼,其诉讼中的当事人就是团体一个,其成员在诉讼中不以任何方式出现,除非在损害赔偿之诉中,在对团体进行诉权信托之时会有所表现。同时由于团体诉讼中的团体不是行政机构,其不具有行政执法的权力,因而它不能成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团体成为正当当事人的理论基础乃是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正是实体法的明确规定和授权,团体才具有特殊救济形态的诉权,才因此而成为正当的当事人。

十、适用集团诉讼需具备哪些条件?

答:

1、适用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且被侵害的消费者人数众多,就要进行集团诉讼。因此,集团诉讼是指由于处于相同情况的、有相同利害关系的人临时组织的集合体作为诉讼主体,并由其代表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在集团诉讼中不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而且诉讼标的相同或是同一类的。

2、条件:第一,由集团诉讼的成员推选代表人,作为代表人须是集团中的成员。代表人可由他所代表的集团成员推选产生,也可由人民法院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或由有关行政单位负责人作为代表人进行。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集团全体成员发生效力。第二,人民法院审理集团诉讼案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发布公告,公告应说明引起损害发生的事件或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通知可能受到损害的人在公告期限内到人民法院登记。第三,法院的判决不仅对参加诉讼的代表人有拘束力,而且对那些没有参加诉讼的集团成员也具有法律效力。

十一、第二审程序有哪些立法例?

答:

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3、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4、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5、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6、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十二、我国法院对上诉案件如何进行审理?

答:

1、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体现了第二审法院的职能,第二审案件的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进行,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的,不予审查。但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菇的除外。被上诉人在答辩中要求变更或者补充第一审判决内容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审查。

2、上诉审对案件审理的方式。上诉审对案件的审理方式是实现上诉审职能所采取的形式问题,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原则上应开庭审理,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

3、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地点。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

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原审法院所在地进行。

4、第二审法院在第二审程序审理中的调解。调解也是第二审程序中的结案方式之一。在第二审程序中达成调解协议的都应制作调解书,同时,调解书应由审判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的印章。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后,原审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在第二审法院的调解书中,不写“撤销原判”。

十三、试析判决书程序上的再审事由

答:再审事由是指能够启动再审程序的法定理由,是打开再审程序之门的钥匙。它对于平衡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与维护裁判的终局性权威性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1、法院依职权主动再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2、当事人申请再审。(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4)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5)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6)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7)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8)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9)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10)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11)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12)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13)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3、检察院抗诉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检察院抗诉的事由与当事人的申诉事由相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

十四、试析申请再审与申请检查监督的关系

答:

1、监督内容:在程序方面,法院收到当事人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后,应当在3个月内进行审查,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这原则上也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实体方面,立法规定是相当慎重的,只有当法院的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时,才允许当事人申请检察监督。

2、监督方式:检察建议通过书面形式向同级法院提出,并报上级检察机关备案。然而,作为检察机关的一种书面“建议”,立法并没有明确检察建议的法律效力。

3、监督程序与效力: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后,检察机关应当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期限为3个月,审查结果是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而一旦检察机关作出这种决定,无论当事人是否同意,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再次向检察机关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也就是说,当事人就申请再审事项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的机会只有一次,检察机关审查决定具有终止当事人诉权的法律效力,禁止其再次向任何检察机关申请救济。

十五、民事执行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

1、执行合法原则,是指执行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民事执行作为人民法院的职权行为和权利人借以实现其民事权利、义务人被强制履行其义务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2、执行标的有限原则:执行标的有限原则包括如下内容:(1)执行标的限于财产或行为,义务人的人身不能作为执行对象。(2)对财产执行范围的限制。

3、执行当事人不平等原则:审判程序中,为了保证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采用当事人平等原则;但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业已确定,民事执行的目的是为了迅速实现债权人的权利,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

4、全面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首先,对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要保护,但不得超出执行依据所确定的范围。其次,在采取执行措施时,要体现对被执行人的人权保障。再次,在采取查封、扣押、强制迁出房屋等强制措施时,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最后,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时,要依法进行,不能贱价出售。

5、执行及时原则:执行及时原则体现了民事执行程序的基本价值要求。民事执行是一种与司法行为有密切联系的司法强制行为,追求效率是民事执行的最高追求。因此,民事执行程序要尽量缩短办案周期,在执行实践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满足债权人的利益。

6、执行穷尽原则:执行穷尽原则可以增强当事人在经济交往中的风险意识,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运用,减轻法院面临的舆论压力,督促法院执行人员尽职尽责地开展执行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十六、民事诉讼法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执行难问题?

答:

1、采取积极主动措施收集证据和进行财产保全。首先,人民法院应改进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地行使职权。其次,要做好民事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的衔接,加强审判人员和执行人员之间的沟通。

2、改变我国的执行管辖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债务人财产所在地法院方便对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债务人应履行的行为所在地法院更易于强制债务人履行相应的义务。

3、延长执行期限。把经法院确定其实体法上效力的执行依据的无论是公民间还是法人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执行期限一律延长。同时考虑到公民和法人同样作为民事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是平等、独立的,所以不应由差别对待。

4、争取当地党委、人大及媒体的支持。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党委和人大的支持、关心和帮助,执行工作尤为如此。在争取党委、人大支持的同时,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支持。

5、尽快制定出一部完整的《强制执行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应加快立法步伐,将执行制度从《民事诉讼法》中独立出来,制定和颁布独立的《民事强制执行法》,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十七、民事诉讼法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执行乱问题?

答:

1、进一步加大法律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在全社会形成生效法律文书必须履行的社会氛围。对那些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在依法采取执行措施的同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以督促其履行债务的一种执行手段。

2、创设债务人情况的收集的新办法。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通过行使检察权收集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有利于生效的判决裁定得以执行,也是对于被执行人遵守法律的监督。

3、建立人民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在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提供客观、全面、权威信息的基础上,将通过与银行的征信系统相链接,形成一种执行威慑机制。在这个系统可以把关于该债务人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报光;另一方面可以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监督他们。

4、建立强有力的外部法律监督制度。应对现行民事执行的有关法律制度加以梳理和完善,使之体系化、有效化。提起民事执行申诉的时机应确定为当相对人的权利受到影响时即可申诉;同时还要赋予检察机关暂缓执行、确认违法行为并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力;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程序违法或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立即提出检察抗议、改变或建议法院改变不当行为的权力。

下载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20分(新版201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20分(新版201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事诉讼法学导学材料

    《民事诉讼法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简答题 1.提起上诉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提起上诉应具备下列条件:(1)提起上诉的主体必须合格,即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有独立请......

    民事诉讼法学重点整理[范文模版]

    1、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是指缓解和消除民事纠纷的方法和制度。包括 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 a.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 b.社会救济。包括调解(指......

    民事诉讼法学试卷

    民事诉讼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243)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l页至4页,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页至10页,共10页;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一部......

    民事诉讼法学书目

    民事诉讼法学书目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 章武生等: 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 章武生:民事简易程......

    民事诉讼法学复习题

    民事诉讼法学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民事执行行为P447;2、诉前保全P229;3、判决的既判力P328;4、督促程序P396;5、执行回转P491。6、民事诉讼P3;7、级别管辖P64;8、当事人P84;9、......

    2010年4月自考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总结(大全5篇)

    2010年4月自考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总结5 72.反诉:是指在诉讼进行过程中,被告对本诉原告提出的旨在抵消或吞并原告诉讼请求的反请求。反诉是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立的诉讼......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试题历年试卷

    http:// 专门收集历年试卷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事诉讼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最新」国开电大专科《民事诉讼法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

    [最新]国开电大专科《民事诉讼法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6月30日,收集了2007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央电大全部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