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第二考察组赴上海张江
管委会第二考察组赴上海张江、江苏昆山开发区学习考察报告
------------------
发布时间: 2003年12月03日 10:59
按照管委会安排,今年9月16日——22日,北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菊梦带领管委会第二考察组赴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江苏昆山开发区进行了学习考察。东部发达开发区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我们感到震撼、羡慕,他们的先进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1992年7月建立,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1999年8月,上海市启动“聚焦张江”战略,政策和资源的“聚焦”、资本和人才的“聚集”,使其两年的发展成效超过前八年,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迅速成长,“硅谷”、“药谷”初具雏形。
经济指标:2002年,实现产值67.2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66.1亿元,同比增长37.5%;固定资产投资128.03亿元,同比增长64.62%;在已纳入统计范围的53家工业企业中,2002年盈利企业为29家,盈利额为4.86亿元;园区拥有各类专利90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70个。
招商引资:至2002年底,累计引进项目564个,吸引外资72.74亿美元,内资130.89亿元,注册企业2526家,固定资产投资287.57亿元。
(二)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源于1985年昆山市(当时为昆山县)自费创办的3.75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1988年工业新区正式更名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1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开发区,1992年4月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
经济指标: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80亿元,工业总产值535亿元,出口创汇36.5亿美元,利税总额33.1亿元,财政收入22.5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0.1亿元。
招商引资:截至2003年一季度,累计引进外资项目970个,投资总额95.45亿美元,合同外资74.62亿美元,实际到帐资金35.23亿美元。投资者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进区项目平均投资规模984万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44个,高新技术项目占总数的40%。世界500强有18家在开发区兴办项目。
二、主要经验
(一)体制“新”
“凡适应世界经济特别是科技园区的发展潮流,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一切好的做法,在张江都可以大胆的试、大胆的闯。”张江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实现两年经济总量超过前八年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创出了高科技园区发展之路。
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张江园区5年完成25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和产业布局。然而,按常规开发模式,若以平均每开发1平方公里土地投入7亿元资金匡算,就需投入175亿元,巨额开发资金靠政府和开发公司投入显然不可能。2001年初,张江园区领导小组作出重要决策:打破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单靠政府和开发公司投资的局面,实行体制创新,开发主体转向多元。即搭建一个开放型、多元化的高科技园区开发平台,加快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进程。从这一年起,张江园区先后大胆引入社会、民间和海外资本4.5亿元,相继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四大基地开发公司,按照园区产业布局,分别承担起园区信息安全、微电子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四大功能基地的开发任务。
1.上海863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有限公司。2001年5月,在没有政府一分现金投入的情况下,依靠市场化运作机制,组建起上海863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先后引入四川新天投资、龙头股份、双龙高科等社会、民间资本7200万元,富天下集团等海外资金3000万元;由张江开发公司投入28万平方米土地,开发建设由国家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组建的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东部基地。目前,通过市场化资本运作,东部基地已初步形成科研、孵化、产业三大功能区域,并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先后吸引了全国各地17家信息安全企业入驻,成为全国第一个园林式信息安全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基地。
2.上海张江微电子港有限公司。2001年7月,张江园区采取融资模式,大胆吸收利用海外资本,组建起注册资本达3.77亿元的上海张江微电子港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张江园区
1.54平方公里土地开发任务。不到一年,微电子港就形成了科研教育、产业和生活三大区域的布局。著名跨国企业GE全球研发中心、中兴通讯研发中心、畅想电脑,以及张江大学、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等一批项目,纷纷集聚“张江微电子港”,形成了蓄势待发的势头。
3.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微电子产业带建设期间,张江园区大胆吸收社会资本0.88亿元,以强强合作方式,与浦东土地控股公司联合组建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达6亿元,全面负责开发园区6平方公里土地,精心规划了微电子研发中心、芯片生产厂区、封装测试区和保税仓储配套区等4大功能区。目前,已引进全球最大光掩膜企业———福尼克斯,世界著名光刻机公司等项目,为上海新一轮微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当空间。
4.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在吸收社会资本、引进浦建集团和张江集体资产经营公司的基础上,由张江开发公司与张江镇实行土地联动开发快速组建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亿元。目前,基地50万平方米开发面积完成了全部项目布局,这一基地将整合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和研发力量的资源,汇集起跨国、跨地区的产业项目和研发机构,共同打造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张江生物医药谷。
(二)软环境“软”
有人评价,张江遵循国际惯例,是上海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对投资者不说不”为其服务理念,建立了六大服务体系。一是企业创立服务体系。企业登记审批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进入园区,提供企业登记“一门式”服务。注册一家企业最快只需一天。2000年,张江还出台了《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外商投资企业直接登记工作规范》,对符合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导向的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证照合发”的直接登记办法,即申请人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项目审批和企业设立登记,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核发《批准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二是人事服务体系。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张江分部提供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人才测评、人才引进等服务。三是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在投资者与企业间架建金桥;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在政府与企业间架设金桥,落实政策导向资金,如国家科技创新基金,市、浦东新区科技专项资金,浦东科技创业(人才)资助资金等。四是申请优惠政策服务体系。代理申请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及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五是专业中介服务体系。园区引进一些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新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商标、专利事务所等。六是商务服务体系。如货运代理公司、礼仪公司、速递公司、广告公司、报关公司等,为企业提供优质、价廉、快速服务。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把“亲商服务”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来营造,坚持“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理念,不断推出优化服务质量的新举措。建区初期就明确提出“外商投资我服务、外商发财我发展”,“政策不足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办好一家外资企业,是一本最好的投资指南,胜过千百条招商广告”。1997年昆山提出对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不说“不”,只说“怎么做”,把为纳税人服务与为人民服务融为一体;1999年再提出“诚信服务、规范行政、降本增效”;2001年推出“国际惯例、团队合作、效率效能”三项服务新举措,生动地体现了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和“助你成功,促我发展”的双赢原则。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不断推出服务新理念的同时,还按国际惯例为投资者提供各类高效率的优质服务,形成了三个服务体系:外商投资审批的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建立了沟通政府部门与外商之间的“三条通道”: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两个月一次的外商沙龙活动;成立了为外资企业服务的“三个中心”:外资企业服务中心、投诉中心、配套协作中心。从2000年起建立了“马上办”。“马上办”是昆山的新创造,凡外商要求办的事,大至项目审批,小到生活服务,各部门同心合力马上去办。如在总投资达17亿美元的南亚项目建设中,昆山专门成立南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对南亚项目建设中的规划、资金调配、施工进度、质量监控等进行全面协调。又如,一台商太太一次夜半两点给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打来电话,说老公不见了。开发区管委会竟出动三台车,最后在上海回昆山的公路上找到这位台商。最近,昆山成立了“诚信服务中心”,加快协调解决外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诚信的服务,赢得外商的信赖。
(三)招商“特”
1.专业招商
张江高科技园区按照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建立三支非常专业的招商队伍。项目由集团公司下面的一子公司引进以后,根据项目性质由专业的招商人员与项目方对接。专业招商人员根据项目情况,迅速制定几套方案,由投资者选择认定。在基本达成意向
时,专业招商人员向投创公司就项目基本情况、投产后的单位产出、对园区发展的影响等提出建议,由集团公司和园区领导小组审定后入驻。这种专业招商模式,招商人员专业素质好,对客商亲和力强,非常受投资者欢迎。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也采用专业招商模式。招商局配备数量充足、素质高的干部,局级领导达一正八副。
2.“以商引商”、“以大引大”
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主导产业,基本上都通过“以商引商”、“以大引大”迅速发展起来。如集成电路方面,张江抓住台湾微电子产业向大陆战略转移的机遇,引进一期投资分别为14.76亿美元和16.3亿美元的中芯、宏力两个集成电路制造项目,使44家芯片设计公司、3家硅片制造公司、10家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10家研发教育机构,以及25家配套及设备供应公司纷纷几集聚张江,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千方百计引进大块头企业,形成“以商引商”、“以大引大”。如92年,昆山以其一流的服务引进了“国批升格”后的第一家投资规模最大的台资企业沪士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沪士电子的落户使台湾客商纷至沓来。不久就引来号称“四大金刚”的统一食品、六丰机械、樱花卫厨和捷安特自行车等几家厂商,投资额都在3000万美元上下。2000年,引进开发区创办以来的最大项目——隶属于台湾台塑关系企业的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7亿美元。这使昆山的台资涌进进一步升温。2000年9月,台湾仁宝电子在昆山出口加工区产出江苏省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带动了100多家配套企业。昆山以“以大引大”、“以商引商”,使昆山成为祖国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共有台资企业1155家,合同台资63.81亿美元,到位台资32.25亿美元,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江苏的四分之一。投资额超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一百余家。
3.高标准招商
张江高科技园区从创立开始,坚持高标准招商。根据产业定位,严格筛选,宁缺勿滥,保证项目质量。92年至99年,张江的发展速度缓慢,其间的三届领导曾受到各方面的批评,但他们仍坚持:产业项目必须严格筛选,符合产业定位,宁愿将土地资源留给后辈也不引进与产业定位不相符的项目。这种高标准招商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目前,即使有大项目来张江洽谈,但只要不符合产业定位,张江人也对投资者说:“对不起,请到其他开发区投资吧!”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在项目引进上形成“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进昆山”的共识。如一个投资3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产值高、利税大、创汇多,但污染较为严重。最后开发区毁了合同,宁可赔钱,还是把这个项目挪了出去。
三、几点建议
今年以来,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已经步入了上档提速、加快发展的轨道。按照小平副市长要求,从明年起,北部新区开发建设要
开足马力,向再造一个高起点、高水平重庆工业的目标跑步前进。根据上档提速的要求,借鉴张江、昆山等发达开发区的先进经验、做法,结合北部新区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硬环境
引凤必须先筑巢。从发达开发区发展情况看,启动初期主要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形态开发,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北部新区成立以来,虽然已经在征地平场和路、水、电、气、讯建设方面投入了50多亿元资金,但主要集中在“线”和“点”上,整个北部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尚未成型。要实现10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必须在13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全面推开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大规模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1.整体启动“金系列”主干道建设
金开大道作为纵贯北部新区南北的主干道,去年建成通车后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当前应加快建设连接两江的北部新区东西主干道——金山大道的建设步伐,尽快开工建设连接鸳鸯和大竹林组团的金通大道、嘉陵江沿江景观道金海大道、连接人和组团和黄茅坪的金兴大道、主城中环线金渝大道、连接大竹林和礼嘉组团的金州大道,从而尽快形成北部新区骨架路网,全面铺开基础设施建设。
2.注重功能开发
迅速启动重庆财富中心、汽车博展中心、生态体育公园、经贸科技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医院、双语学校等标志性、功能性项目。这样,既能使北部新区人气迅速旺盛起来,又能满足外商在这里投资兴业和生活的需要,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3.创新开发模式
北部新区开发建设要提速,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加快。按照小平副市长的要求,明年的基础设施投资要达到100亿元以上。这笔巨大的资金从哪里来?我们认为可以借鉴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做法,实行开发主体多元化,引入各类资本加快园区开发建设。除采用传统的开发区财政投入、“贷款建设”外,必须打破“有多少钱做多少事”的观念,以新的“四两拨千斤”的融资思想,“用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用明天的钱干今天的事”,采取成立股份开发公司、代理业主、BT等方式,进行成片土地的融资开发。同时,将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向国内外招标,通过公开、公平竞争,引进有实力、有知名度的大公司大集团参与北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既解决了资金紧缺问题,又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开发成本,加快建设进度。
(二)围绕500亿元工业产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从目前引进的工业项目情况看,如能按期开工和建成投产,到2007年本届政府届满时,北部新区年工业总产值有可能达到500亿元左右。但2010年要达到1000亿元的年产值,必须在2007年之前还有500亿元产能的项目到手。这对北部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应当把招商引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来抓,树立现代招商理念,运用现代招商方式,努力引进符合北部新区产业发展导向的高科技产业项目和现代制造业项
目,尤其是块头大、带动性强的项目。
1.营造政策“洼地”,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形成了“洼地”,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各类要素就会向流向哪里。北部新区要成为西部经济高地,就必须先营造政策“洼地”。对现有的各项特惠政策,要继续保持,并延长执行时间;要学习借鉴发达开发区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移植创新,转变成北部新区新的政策优势;将经开区和高新区纳入北部新区特惠政策范围,不仅两个园区要实现政策共享,其南区部分也要实行与北区相同的优惠政策。围绕大项目的引进与建设,实施“按项目给土地,按效益给优惠”的“低门槛”政策。对于带动作用强、关联度大的项目,尤其是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投资兴办的大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按照“个案处理,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更加优惠的土地出让和力度更大的财政扶持等办法。
2.采取各种措施,全力推进产业招商
一是两个开发区可组建职业化的招商队伍,实行企业化管理。招商人员原则上要精通外语、熟悉政策、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在保留现有招商骨干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市场化运作,绩效挂钩、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招商人员的收入档次,充分调动专业招商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拓宽对外联系渠道,实行委托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新方式。积极支持鼓励各种中介机构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招商,与中介机构签订招商代理协议,实行委托代理招商。办好招商网站,积极与知名门户网站链接,及时发布、更新招商信息,充分发挥网上招商的作用。三是筹建驻外机构,延伸招商触角。选择合适的城市设立驻外机构,强化其招商联络职能,通过驻外机构与所在地著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驻华办事处和投资企业的公关联络、牵线搭桥,及时跟踪、掌握世界500强、国外大公司以及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投资动向,有针对性地宣传、推介北部新区。四是进一步实施“以商引商”。对已经入驻的企业,特别是长安福特等外商投资企业,要精心呵护,悉心服务,使其尽可能在获得良好收益的基础上增资扩股,进一步发展壮大,并通过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通过外商的“现身说法”,吸引更多的外商前来投资办厂,实现“以商招商、以外引外”的乘数效应。
(三)强化服务功能,完善投资软环境
根据发达开发区的经验,招商引资的法宝已经不是地价与财税的优惠,而是对投资者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北部新区要学习上海营造“商务成本盆地、政府服务高地、外商投资福地”的引资策略,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下工夫。建立和完善“项目引进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经常性服务”的全程式服务体系,试行代理服务制,从项目立项审批、工商注册、施工报建到建成投产,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改进建设项目报建审批程序,压缩审批环节,减少办理时间,对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一站式”服务窗口推行“限时服务”和“公示服务”制度,关键岗位实行工作人员“AB角”制度。总之,要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北部新区的投资环境,增加招商引资的砝码。
第二篇:重庆观光农业考察组赴成都学习特色农业报告
重庆观光农业考察组赴成都学习特色农业报告
为全面贯彻2010全市特色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拓展职能,促进我市特色经济作物的可持续发展,5月10日至12日,由市农委特色经济发展处与市经作站,组织近郊区县经济作物管理负责人等一行30人,专程赴成都学习考察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的先进经验。考察团分别参观考察了锦江区“五朵金花”、龙泉驿区优质水果产业基地以及温江区的多家苗木花卉公司,并与各企业负责人、农家乐业主、当地农业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考察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感触颇深,既开阔了视野,又启发了思维,既找到了差距,更增强了信心。
一、考察调研基本情况
(一)发展迅猛,成效显著。成都市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这几年发展迅速,已由早期萌芽阶段进入了规模扩张阶段,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龙泉驿区利用当地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的优越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以水蜜桃、枇杷、葡萄三大伏季水果产业,现在全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例高达1:9,果树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年产量约3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余元,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水果种植。其中,龙泉驿区通过举办“桃花节”、“枇杷节”、“水蜜桃节”等节庆活动引导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的延伸,广大农民在自家院落就能向来自省内外的游客销售水果,通过“农家乐”接待实现大幅度增收,在方圆5平方公里的枇杷沟,拥有5~20亩枇杷树的各大小“农家乐”每年接待实现的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龙泉驿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
锦江区政府将三圣乡周边5个行政村,建设成了占地12平方公里,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 “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如今,“五朵金花”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达近千万元。温江区以浙江森禾、广州先锋、云南绿大地、澳大利亚艾文博等国内外知名苗木花卉企业建设项目为主体,将传统花木产业升级换代发展成为生态观光花卉业,全力打造现代“西部花都”,现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研发、生产、交易中心,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已经初具雏形。全区花卉苗木生产总面积13万亩,占四川省的1/3,花木亩平均产值达5800余元,2009年花卉苗木销售收入达10亿元。
(二)产业融合,纵深发展。成都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单家独户、大田种植的农业生产经营,步入了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延长了产业链,加速了农业与林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相互融合,促使农业产业化的纵深发展。一是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成都黑金果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集水果生产、研发、包装、冷藏储藏、运输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容量1000吨、占地4800平方米的冻库3座、500平方米的水果包装车间1个、绿色水果生产基地2万亩、标准化绿色葡萄生产基地8000亩,水果营销网点遍布全国。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如龙泉驿区已发展起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9个,专合组织吸引、带动的农户达到7.1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69%。三是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龙泉驿区的水蜜桃就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运作,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农资招标、统一农资使用、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管理与培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方式。黑金果业也建立了完整的有机葡萄质量追溯体系,从这里出售的每箱甚至每串葡萄,都将贴上编码,根据编码消费者可以登录合作社的网站,对该串葡萄出产的地理位置、采摘时间、管理人员、施肥用药的时间,药品种类浓度等信息进行查询,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三)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都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增收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土地租金。以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使土地向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工商业主和经营能人集中,农民土地通过实施承包权流转,每年可获得不菲的租金。锦江区“五朵金花”项目是每年以2000元/亩的价格租用农民土地,租金每5年上涨10%。这些项目使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二是薪金收入。农民到企业打工,平均每人每天可获得50元以上薪金收入。锦江区“五朵金花”内的农民在乡村酒店打工,每个月有800-1000元的收入。成都黑金果业有限公司在龙泉驿区黄土镇建设了一个8000亩的标准化优质葡萄种植基地,雇佣了当地数百名农民,在葡萄基地务工的普工,月收入可达800元,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可达1200元-1500元,达到技工层次的,月薪可以达到2000元。三是经营收入。农户利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较高的收入。锦江区“五朵金花”一个名为“曾家花园”的“农家乐”,每年家庭收入达十万元。2009年,三圣乡从事多种经营的农民达3000多户,总计1.2万人,农家乐经营户达320多家,年均接待游客1220万人次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四)新村建设、城乡一体。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促进生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锦江区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五朵金花”的五个村按照不大拆大建的原则,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对农房实施“穿衣戴帽”就地改造,使民居式样、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二、成功经验
(一)政府主导,引领特色。很多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前期,特别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锦江区针对当地涉农地区地处城郊、交通便捷的地理优势和当地群众种植花木的传统,借举办四川省首届花博会的契机,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筑巢引凤,先后投入1.8亿元用于修建道路、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和补助农户改造房屋,仅锦江区政府和下属街道办就先后投资9700万元用于水、电、路、气和污水排放等公共设施建设,降低了企业和农户后期经营成本,创造了农村休闲娱乐产业有利可图的市场空间。随着环境打造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大量社会资金纷纷涌入参与项目运作,累计共吸引社会投入资金1.6亿余元,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不竭动力。在龙泉驿区,成都黑金果业有限公司的8000亩优质葡萄种植基地灌溉用的沟渠,以及通往基地的道路都是当地政府投入巨资修通的。
(二)立足优势,打造特色。所考察的地方都根据各地的特色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规划。三圣乡地处成都郊区,工业发展受到限制,锦江区政府便大胆创新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出了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五朵金花”。通过以旅游润色农业,以景观改造农村,以经营保障农民,以市场托举发展,坚定不移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和汗水,浇灌出名溢四方的“五朵金花”,探索出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温江区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核心区域,历来就有种植花卉苗木的传统。该区围绕花木产业研发、生产、交易“三中心”建设,以现代花卉产业聚集区为载体,突出“温江花木”品牌、标准化生产等重点,促进花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种植规模化、品种优势化、服务专业化、信息现代化,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全区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
(三)完善配套,服务特色。搞市场农业,市场体系是关键。龙泉驿区高度重视加强水果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已逐步完善了以水果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的配套设施,并围绕水果生产基地兴建了一批村级农产品初级市场,同时龙泉驿区还充分利用节会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和贸易平台,这些市场和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水果的销售。温江区为建立完善的花卉苗木市场营销体系,2009年启动了“全省十大农产品市场之一的天府花城花卉苗木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以配送中心为核心,以花木物流港为节点,以花木营销专合组、花木经纪人为基础,以省外花木基地窗口、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展会为重点的花木市场营销体系,不断拓展温江花卉苗木销售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锦江区政府针对“五朵金花”打造,专门建立了农家乐专家服务机制,从园内景观设计、特色菜品推出、娱乐活动设置等方面,对农家乐进行系列指导,大到由政府高薪聘请园艺师、厨师蹲点培训、指导,小到农家乐的一把遮阳伞、一套座椅都要看看是否与周围景观是否配套而亲自指导购买。
(四)合理流转,助推特色
明晰农村产权,改革过去农村产权不清晰的状况。首先对“五朵金花”范围内集体土地按自然村界进行现状实测,将其所有确权等级到11个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将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到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记载到组(注明各组台账面积)。通过确权、登记、颁证等严格细致的工作,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拥有明晰完整的集体资产产权,明确其产权收益主体,从制度上最大限度维护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
同时,锦江区政府先后出台耕地保护管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与农用地流转管理等九个配套办法,按照“农民—各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锦公司(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体)—项目业主”的流程和依法、资源、有偿的原则,打破农村土地的村组界限,推进土地流转,改过去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目前,“五朵金花”区域内16968亩农用地和3264亩集体建设用地全部实现了从农户到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再到农锦公司的初次流转,400多亩农用地和99亩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成了从农锦公司到项目业主的二次流转,实现了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顺畅流动。
(五)重组村社,管理特色。改革过去农村基层组织职责不清以及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的状况,按照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思路,撤销涉农地区村组建制、成立11个新兴集体经济组织和新社区居委会,改变过去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人员、职能不分的做法;剥离原村委会的经营管理职能,发挥新兴集体经济组织的自主经营作用;剥离原村委会的行政管理职能,成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是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从制度上、机构上、职责上得以明确,进而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自治主体、新兴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展平台的新型基层组织构架和运行机制。
(六)科技支撑,提升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成都市每年投入的农业科技经费超过1400万元,建设有7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每个园区都建有“专家服务团队”,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全市建立了一个高效的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市里建有科技服务平台,园区建有科技服务站,基层还有一只科技信息员队伍。通过这个体系,能够将农业的好项目、新品种迅速示范推广,同时通过这个体系也能掌握真实的科技需求,以便安排科技项目。成都市温江区每年投入500万以上科技经费,以每个项目10-50万元的标准支持花卉苗木企业的新种品引进、标准化生产及精深加工的技术研究。
三、思考与启示
成都在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上的成功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领导重视最关键。成都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对休闲农业发展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在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在力量上的高度集中、在政策上的高度倾斜,是取得成效的关键。成都市政府专门就休闲农业发展包括机构设置、土地流转、服务配套等,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规划很重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是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的关键。“规划就是财富,环境就是资本,结构就是效益”,锦江区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新思路无疑给我们许多新的启迪。当前,发展我市的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就要在思路理念上开拓创新,探索出台新的思路和举措,因地制宜的做好各县市区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布局。
(三)引导投入是保障。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综合管理、整体形象宣传推介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在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的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同时,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本的注入。锦江区在打造“五朵金花”项目时,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1.6亿余元。因此在政府在先期适当投入搞好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还要大力招商引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市场定位要准确。“五朵金花”成功的关键在于瞄准和追踪市场需求,突出成都人好休闲这一特色,走出了一条既有利于农民就业增收致富,又有利于市民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路子。龙泉驿区的黑金果业有限公司建设了8000亩优质葡萄种植基地,又准备扩建到1万亩,原因就是瞄准了目前市场上对于优质葡萄需求旺盛,有利可图。我市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就必须先了解市场,找准定位。
(五)注入文化添活力。将文化品味融入休闲观光农业之中,增加其文化和人文价值,是“五朵金花”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如:“花香农居”的休闲餐饮文化,“幸福梅林”的传统花卉文化,“荷塘月色”的音乐、绘画艺术文化,“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东篱菊园”的环境人文文化,无一不是当地民俗风情的杰作珍品。以文化支撑产业,以品牌塑造形象,使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相得益彰,按照“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不断推出和延伸新的品牌项目,使其接连不断的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六)科学技术是支撑。龙泉驿区的水蜜桃能够没上市就被预购一空,原因就是水蜜桃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龙泉驿区发展的水蜜桃糖度高、耐储存,通过早、中、晚熟配套延长应市时期,并围绕水蜜桃的标准化种植技术、包装、保鲜等实施了20多项科技项目,大大提升了水蜜桃的内外品质,所以龙泉驿区水蜜桃才赢得市场的青睐;一个城市绿化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绿化就会从单纯绿化向彩化、香化、美化升级,它反映了城市绿化的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准。温江区的花卉苗木能够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因为温江区根据发达地区的城市绿化正在向彩化、香化、美化升级的需求,引进了红叶石楠、千层金、金禾女贞、小丑火棘、巴西铁木、罗汉松、桫椤等能够满足现代城市绿化新需求的多个新品种,进行科学栽培,精心培育,其彩色丰富、形态多样、品种齐全的花卉苗木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我市发展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必须强化,一定要把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四、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起步晚,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休闲观光农业这一新兴产业形态,在我市起步较晚,近几年才逐步兴起,各级政府还未将其纳入总体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加快扶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资金及保障措施,使该产业发展仍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财政支持。
(二)规模小,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大多受规模所限,功能单一,很少能同时满足游客“食、住、游、购、娱”一体化的消费需求。同时,由于特经作物基地品种更新换代慢、成熟期不均衡,采摘时间短,观光人流不足,既限制了农民增收,又不能满足市民对观光采摘的需求。加之,控产栽培、设施栽培、成熟期调控、节水灌溉等先进实用技术的采用率较低,缺乏高标准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以致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制约了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发展。
(三)配套差,农村旅游环境不优。我市城市郊区普遍存在着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卫生设施、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等诸多问题,许多游客因道路不畅、车辆无法安全停放、吃住拥挤、卫生条件太差等原因打道回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四)底蕴乏,文化内涵挖掘不力。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多数停留在对特经作物本身的宣传上,并未将其与当地的人文地理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总体策划、包装与开发。
五、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既是一产“嫁接”三产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实施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因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快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放在解决“四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民工)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二)总体规划,科学定位。结合我市农业功能区的发展定位,采取生态观赏、采摘品尝、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带动模式,将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成为集农业生产、加工、消费和休闲于一体的具有休闲公园性质的空间场所。一是重点建设花卉苗木、果树、蔬菜、名优茶园和名贵中草药等五类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力求集中成片,壮大基地规模,增强规模效益。二是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着力打造万州红橘峡、璧山葡萄风情小镇、巫山红叶、奉节脐橙、南川古茶树、忠县柑橘花果同树奇观、永川梨花世界、秀山金银花、大足枇杷、涪陵晚熟龙眼等市级10大农业休闲观光基地,策划相应的节会活动,带动区县级农业休闲基地和节会活动。
(三)整合资源,政策扶持。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整合各项资金支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一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森林工程、退耕还林等资金,重点支持特经作物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二是整合国土整治、农村公路建设、水利水保资金,用于特经作物基地周边道路和水利灌溉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资金打捆用于功能配套,农村生活环境改善,优化农村旅游环境建设。四是改变市级特色产业资金平均分配、重点不突出的现状,将市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有一定产业基础,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并与第三产业结合得比较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争取尽快形成能与成都“五朵金花”媲美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五是金融机构要增加对休闲观光农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确保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四)科技支撑,打造亮点。一是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培育和引进特色经济作物名特优新品种,均衡产品成熟期,尽量延长特色农产品上市和观光采摘时间,以吸引更多的游人。二是推广集成配套技术。如成熟期调控、设施栽培、果实套袋、控产栽培等生产技术,提升特经作物产业科技水平、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实现我市特经作物的上档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多、更新鲜的绿色农产品。三是打造亮点示范工程。由政府扶持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品种搭配合理、技术措施先进、栽培管理得当的高标准特经作物示范基地,引导农民从传统的种植习惯,走进现代的高科技栽培管理模式,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平台。
(五)培育龙头,壮大产业。龙头不强,产业难兴。我市休闲观光农业才刚刚起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对推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按照大企业、小业主和散农户互相并存、优势互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要求的思路,重点引进、培育、扶持一批机制活、效益好、潜力大、带动强的骨干龙头企业。要完善大企业进入的优惠政策,推荐潜力好、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项目,在工作程序、科技支撑、项目支持、市场信息、市场流通等方面全方位为其搞好服务,打消企业投资休闲农业的顾虑,增加投资热情和经营信心。结合各区县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以万州红橘峡和璧山浪漫葡萄风情小镇等为重点,逐步打造具备国家级水平的休闲农业园区。
(六)发掘文化,丰富内涵。农业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而且是一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化。因此,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着力挖掘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地理、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自然资源禀赋,将文化品味融入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增加其文化和人文价值,用独特的文化底蕴,丰富特色农产品及其带动的第三产业文化内涵,为新兴产业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如万州红橘峡,沿长江两岸共有红橘15万亩,具备上有丰都鬼城和忠县石宝寨,下有奉节白帝城和巫山红叶以及长江山峡等丰富旅游资源,有传统的川东民居建筑特色,有良好的区位政策优势,具有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条件;璧山葡萄规模种植已达3万亩,园区内有一百年历史且是西南最大的保存最为完好的法国露德大教堂,教堂内的石柱上刻有葡萄和葡萄藤蔓,教堂外有一湖名为“金堂湖”,利用这一不可多得的人文地理资源,依托难得的区位优势,打造以休闲度假、婚庆活动、婚纱摄影、浪漫旅游、酒庄文化为元素的露德葡萄风情小镇,做靓璧山葡萄创意产业。
(七)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不仅开发物质产品,而且具有生态保护、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等功能,需要社会了解、市民参与、城乡互动。各级政府要建立宣传休闲观光农业的的工作联系机制,借助报刊杂志、电台、电视、网络等工具,开设专版或专题节目,定期发布相关信息,集中宣传相关政策、农业科普知识、休闲观光农业新功能新成效等内容,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了解、参与、体验和投资,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休闲观光农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