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作文:时尚(本站推荐)
《三都赋》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洛阳纸贵;盛唐以胖为美而宋代以瘦为美;拿破仑时代美国妇女都流行穿束腰装„„这些就是顺应着时代而产生的时尚。
或许,美国70年代摇滚界的嘶吼声在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具美感,但在当时,它就是一种风尚,无数的美国青年为之疯狂,其实嘶吼声是美国青年对于压力的一种释放,70年代的美国,油价总供给冲击,导致失业增加,产出减少,利率下降,加上与苏联关系的紧张,使得美国青年承受着加倍的压力。他们需要减压,他们渴望释放,于是红极一时的嘶吼声也就应运而生。所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时尚也在改革。
05年兴起了一股中性潮,那是当代女性追求独立自我的体现,她们不再穿的小鸟依人,不想在外表上就给人一种需要被保护的感觉。紧接着又出现了中性风潮回归,伪娘浪潮兴起。其实,这些风尚都是时代的产物,潮起潮退,时尚变得越来越丰富。
时尚,可能为我们带来宝贵的思想财富,也可能带来麻烦。宋朝以瘦为美,于是就出现了宫中女子为求瘦,走火入魔,绝食而死;束腰装纵然尽情的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但研究表明它对于女性的生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毕竟每个时尚都是不同时代的新兴产物,定不够成熟。有句话说得好“一流的人创新,二流的人模仿,三流的人盲从”,所以,对于时尚,我们应保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态度。
时尚,需要时间的磨练,并不是每一种时尚都能成为经典。曾经的牛仔时尚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经典,因为他有内容,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相反,某些肤浅的时尚是注定不能长久的,你现在还能看到舞台上看到师洋全身布满玩具的卖弄吗?这种时尚只是博君一笑,殊不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人们会被其他更幽默风趣的节目所吸引。
时尚像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向海岸扑来,不妨静坐等待,待潮退去,珍宝自会留下。
第二篇:高中议论文: 论时尚
高中议论文范文: 论时尚
摘要:时尚的流行与传播,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时尚,从一定层面折射出人们思想观念的碰撞与更新、行为模式的调适与重构,展示出人们由过去“非此即彼”的二维判断,向“亦此亦彼”、“非此非彼”的多维判断的认识飞跃,也反映出人们对精神压抑、个性束缚、强求一律倾向的否定与反叛。
时尚是指反映一定政治、经济形态的,体现着某种发展趋向的文化存在形式。时尚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定阶层的价值展示,它常常表现为一个时代或时期流行于青年群落的符号和装饰,以此标新立异、引人注目。因此,它具有崭新性、前沿性、活跃性的特征,是涌动于社会肌体之中的一股新鲜血液。
时尚虽然是生活方式的浅表饰物,其实却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它常常是社会心理趋向的风向标,是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的标志,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生活流向具有某种隐含的指标。在信息发达的当代,时尚成为公众、特别是青年族群不断追逐的对象,不时还可以听到媒体声势浩大、此起彼伏的伴唱。
与时俱进、趋新求异的现代性重构,是时尚不断衍生和更新的内在发散机制。譬如现今青少年参加选秀节目,“超女”一时间红透天下,国人为之空巷,立时成为时尚的代表。不过我们看到,许多专家对之冷嘲热讽,动辄猛批“一夜成名”的“超女”现象,甚至呼吁权力部门予以封杀。我奇怪,那些专家与大众的情趣怎么那样格格不入?专家们是否存在着这样的心理障碍:我奋斗几十年尚未成名,你几个小女孩靠唱几首歌一夜红透天下,这个社会太“浮躁”了!会把青年引到什么地方去!我认为,“超女”大赛尽管可能产生某些误解误读,但其积极意义绝不可低估:收视率的大幅跃升及其链接性商业开发(据说短信收入就有几千万);大众文化生活增添了新视野和新选项;为那些富有才华的青年打开脱颖而出的大门,“超女”们的奋斗历程也同样刻苦而艰辛„„最重要的是这项大赛在一个开放的、宽容的、活跃的、多样的社会中才可能举办。
时尚从更新流行到普及化,再到被大众消解,这个过程愈短,表明这个社会的发展速度愈快。翻开报纸、杂志,打开电视机,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时尚已经把人们的生活打扮得绚丽多彩。
而服饰,始终是时尚前沿最活跃的元素,是附丽于人体美、且自成一格的锦绣篇章。魅力四射的“时装秀”,总是以崭新的面料、质地、图案、款式和流行色,演绎着羽衣霓裳的独特创意。那庄重整肃的中山装,风度翩翩的燕尾服,质朴粗犷的牛仔服,富于想像与浪漫的百褶裙,以及曼妙柔滑的一袭旗袍„„桃红李白,风采各异,或经久不衰,或风靡一时,展现出时尚的冰山一角。
如果某些专家对令人目眩的时尚总是看不惯的话,那么请回忆一下“文革”期间全国最为风行、最为统一的“绿军装”和“蓝制服”,难道你们忘了吗?
时尚的流行与传播,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时尚,从一定层面折射出人们思想观念的碰撞与更新、行为模式的调适与重构,展示出人们由过去“非此即彼”的二维判断,向“亦此亦彼”、“非此非彼”的多维判断的认识飞跃,也反映出人们对精神压抑、个性束缚、强求一律倾向的否定与反叛。
时尚,对陈规陋习具有“破冰”意义。时尚,又是与传统、经典相比较而存在的一个认识范畴,两者之间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现时的经典未尝不是昨日的时尚,今日的时尚也有可能积淀为明朝的经典。
第三篇:将经典文化时尚亮相高中语文课堂
将经典文化时尚亮相高中语文课堂
滨海县獐沟中学 杨高超
关键词: 经典文化 时尚 共通 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课堂现状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漠视语文、应付老师,平衡自己、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投机取巧。
经典文化作品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对于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健全其人格,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类篇目年代久远,故其教法应该精研细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尊重学习主体,大胆创新,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好的教师天生该是位纵横家。鬼谷子认为沟通的核心就是“人性”,他说“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而实现有效沟通的基本点也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上,找出双方的共同点,是合作利益最大化,实现共赢。
二、“90后”高中生特点
中国首份针对“90后”的调研报告最近在武汉大学“出炉”。该份报告已直击当代高中学生的特点。这份报告表明:“90后”高中生,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他们“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
三、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分类
但凡经典文本概由“人、情、事、理”组成。其中的不变部分,尽在“情、理”之中,而变化的只是“语言、文体、人、事”等形式而已。人类的情感、道理都是相通的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发生太大变化,因此,在高中语文经典文化课堂上,融入时尚元素是可以大胆尝试的。
1、古今诗词歌赋部分——好诗词是可以唱出来的
古今诗词歌赋和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有功能上的相似之处。传统的讲解方
式,学生是很难提起兴趣的。如果用流行歌曲的曲调唱出来,应该很受高中学生欢迎。以下列举部分歌曲以及涉及的古诗词:
1、歌曲名称:《虞美人》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演唱:邓丽君;
2、歌曲名称:《独上西楼》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演唱:邓丽君;
3、歌曲名称:《但愿人长久》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演唱:王菲;4歌曲名称:《月满西楼》相关古诗词:宋·李清照《一剪梅》演唱:安雯;
5、歌曲名称:《满江红》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演唱:罗文;
6、歌曲名称:《别亦难》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演唱:徐小凤
7、《落花的窗台》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锦瑟》演唱:唐磊;
8、歌曲名称:《相看泪眼》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邓丽君;
9、歌曲名称:《涛声依旧》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演唱:毛宁
10、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演唱:黄安。另外周杰伦也有很多《青花瓷》《兰亭序》《东风破》都是结合古典与优雅的歌曲 绝对值得一听。
2、古代散文可以这样设计
(一)《阿房宫赋》的教学设计:导入:“听闻,史上最牛的房地产开发商嬴政在陕西为自己兴建了一幢超级奢华别墅——阿房宫,此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争议。《晚唐晚报》记者杜牧特地亲赴现场实地采访,在第一时间发回报道《阿房宫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亮出标题“《阿房宫赋》——史上最牛房产开发商嬴政破产原因考。”
(二)《师 说》的教学设计
将韩愈定位为大唐快乐男声,联系陈楚生的《有没有人告诉你》,从而导出韩愈的出生年代,创造背景,揭示“师道不传久矣”的根本原因是“庶族子弟的上升通道逐步变窄。”
(三)《赤壁赋》可以插入副标题《苏东坡的突围》(余秋雨先生)
(四)《寡人之于国也》 可以设计为(梁惠王)开饭店,解释为何客不加多
3、小说可以再现的
《祝 福》可以设计为(《神探狄仁杰之鲁镇保姆被杀案——谁杀死了祥林嫂》
四、时尚元素的来源及结合方式
(一)、元素来源:
1、流行语、网络用语;
2、热门综艺节目《非诚勿扰》、《快乐男声》、《超级女声》、《天天向上》;
3、流行歌曲;
4、热播电视剧、电影,如:(穿越剧)——《宫》、《步步惊心》、《神话》
5、社会时政热点(房地产等)。
(二)、结合方式:
1、换标题、加副标题;
2、变换作者身份《晚唐电视台记者小杜》;
3、变换主人公身份、语言《嬴政,史上最牛的开发商》;
4、变换活动场所、形式。
五、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将经典文化时尚亮相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又广阔的知识面、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超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广泛的兴趣爱好,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且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融入主流文化,以一种后现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暮光,从而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让高中学生热爱经典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第四篇:“时尚”话题作文
坐看“时尚”潮起时(节选)
毋庸置疑,时尚之潮推进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只是,我也看到,那一个个浮夸的外表下,藏着那么多的缺失……
曾于某处名胜,目极人群,竟发现许
多“外国游客”。非红即黄的头发,大波
或是小浪地卷曲着,蓝色绿色的眼影暗淡
了黑色的瞳仁。说不出的滋味,一个民族的特征竟然掩盖得如此完美,我们是否还
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炎黄子孙”?
太多的修饰把人们包装得很“完美”,很“漂亮”,这便是所谓时尚了。
“时尚”之潮席卷了那一份自然与质
朴,徒留一个浮夸艳丽的世界,虚假迷乱
竟如油画。(4班朱碧澄)世上风尚 在如今的社会,衣着时尚,举止时尚等等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很普通的事情了,不用刻意追求,它就能影响着生活的点点滴滴。随着《百家讲坛》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古”时尚。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对《论语》的解读,都深被关注。于是一股“时尚”风,追古而去。因为于丹的解读,社会上又重新开始对儒学有了兴趣,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似乎有了新的提升。前段时间,电视上播放了孔庙祭孔的活动,典礼十分隆重,可谓人山人海。但是,许多人参加这个活动却是为了抢几支孔庙的笔给家中考生带来运气。对孔子并不甚了解的他们,跟风运动却是十分积极。是时尚还是跟风,我想现状已经明了地将答案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时尚,让我们羞愧。
新版《红楼梦》的开拍,影响了社会各界。
据说该片的导演从未看过《红楼梦》。更可笑的是
——随着电视的播出,人们不管电视与原著是否
一致,是否尊重原著依旧看的津津有味。名著本
身不受关注,但用娱乐方式后却红遍大江南北。
这是怎么样的社会?我们真是在跟着时尚前进!
红楼、论语的时尚,我们是真跟上他们的脚
步了吗?难道我们真是如此肤浅?时尚不是玩弄
我们的传统,更不是污辱名著。如果我们的社会
真是这样了,也许我们应该把谢娜的那句“谢依
晨最fashion”作为时尚,然后将它改变成各种各
样的版本。
时尚风尚,并不是单纯地跟风,毫无自己的主见与思潮。儒家经典、四大名著要通过娱乐方
式传播而成为“文学热”,是否真符合“时尚”这
字眼?我像并非如此。
古典文学应该为人们自发地感受,不受外界的影响,这样形成的才叫时尚。社会中也不会出
现如此“时尚”。(4班朱慧聪)一道无法企及的光(节选)对于身为芸芸众生的我们,提不起领导人的资本,也就只有臣服的份儿。那些设计家们顶着“时尚”的光环,开始审视。于是,从外到内,甚至脾肝心肺都一样样地被否决。在他们的眼光里,我们没有一样是配得上“时尚”。我们沉寂了,大片大片的人潮哗的一声就退了下来。“时尚”成了一条地平线,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在时尚家的光芒指引下苟且生存。他们指向哪儿,我们便大批人马涌向哪儿,哪管得上什么是损兵折将,穷途末路。冲着冲着,突然间便迷失了方向,还在迷茫,时尚家又“振臂一挥”,呼喊着让我们朝另一个方向前进。我们在来来回回的折腾中追逐着时尚的脚印。可是谁又得到了什么呢?我们不顾一切地向前,以为触碰到了时尚的潮水,却又猛然惊觉,浪潮早已涌向前方。更多的时候,它没有带给你光环,却污浊了你的世界。(4班曾倩)
1
品味时尚
(一)1911年,辜鸿铭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未文明的美国》一文,称美国除了时尚的泛滥,所能传世的价值,不过爱伦坡的一首小诗。放之于今日,我们时尚的泛滥,就是一场根植于现代社会的悲剧。悲剧之始,就在于时尚试图借众人的目光,为自己辟出一片生存之地。时尚一开始就已经奠定了自身的失败。内涵贫乏,只得浓汝艳抹;价值空洞,只得招摇过市。短暂的目光,无疑是引火烧身,长久的黯淡,才是时尚的最终归宿。这种短暂的生命,就像卡萨诺瓦般燃烧自己的青春。正如茨威格所言,与他相经,歌德的人生是越燃越烈的火苗,卡萨诺瓦则是殆尽的烈火。晚年独自在图书馆昏光里书写的背影,为他灿烂的青年无奈地添上了几分失意与惆怅。时尚之路不尽如此。
悲剧的泛滥,源于人们竞相追捧时尚的狂热。我们无奈地看到,时尚的狂热。我们无奈地看到,时尚炫目的火光,在旁人扇风助燃之下,越燃越烈。我们不知不觉在客观上为燎原之火提供了沃土。这群人往往比火源更为可怕。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就被一群追逐潮流,推波助澜的盲人推下了深渊。他所钟爱的黛西也不过是其中一员。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为时尚创造了沃土?
不,这不是沃土,这是荒原。
悲剧的终了,就是由时尚所反观到的时尚底下的荒原。T·S艾略特将现代社会的糜烂生活比作荒原,我则确信,时尚的背后,是一片片看似沃土的荒原。我们并不缺少表层下的深层价值,悠悠古国,千载中华,这是我们一再赞叹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残酷地压在时尚之下的光辉又何能重新携住我们黯淡无光的眼球与心灵。
我想引用艾略特《空心人》中的结句:“这就是这个世界毁灭的方式,不是一声响,而是一声呜咽。”被时尚所掩埋的终结,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惨淡无光。我们不应该以“时尚”的道路终结我们自己。纵使满目荒荑,我还是坚强,时尚所笼罩的深层价值,一定会像弥尔顿之《复乐园》之所述,重归我们手中与心中。品味时尚
(二)当“非主流”成为主流,我们应当何去何
从?当歌手海鸣威替代了作家海明威,桑提亚哥是否会心疼?品味时尚,我承认其中存在创新与高雅;品味时尚,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些经典不容恶搞,有些时尚应当退让。
萌芽网站曾抛出一个十分可笑的问题:郭敬明、韩寒、鲁迅,哪个更伟大?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前两者的得票数远远高于鲁迅,这个用笔尖战斗的孤独者只有可怜的几票。网友的理由竟然是:鲁迅的文字干涩无味,没心情去看,而小
四、寒寒的文字时尚可爱,玩世不恭,当然愿意读。我无法解读这种理由背后深邃的民族性心理,但我认为,郭、韩之类的所谓“时尚”不妨流行,但这决不会也决不允许它们撼动鲁迅等人所代表的中华文明传统以及中国人应有的脊骨。昔日鲁迅的孤独是因为浑浑噩噩的看客与无生的国民,而今鲁迅的孤独竟然是所谓“时尚”一手造成,岂可怪也欤?
前日,中国最美的声音消逝了,那个二十五年如一日将一生心血倾注于电视播音事业上的罗京离开了。这个看着《新闻联播》长大的电视人以近乎神话的零错误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迹。联想前几年一直叫嚷着要给《新闻联播》换脸的声音,我又对时尚有了更切肤的感触,作为央视的“招牌”,罗京几乎不敢随意理发,因工作需要,他终年只能穿一成不变的正装,也许他注定与“时尚”无缘。待他走后,身后是无数熟悉的、陌生的面孔为他祈祷,默哀。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罗京的形象已沉淀为一种经典,尽管无缘时尚,却注定受人敬仰。无论时尚与否,坚持本色,一生执著,亦能成为传奇。
热爱经典,因为它的美丽,它的雅致;拒绝“时尚”,因为它的浮躁,它的伪善。我知道,苏东坡一生与“时尚”无缘,但他依旧传下光耀千古的名篇,万世留香;我知道,辜鸿铭一世也与“时尚”无缘,但他依然为中外学者铭记,终成一代狂士怪杰。
今天的我们,难道愿随“时”之波,逐“尚”之流,引领“时尚”,成为明天的笑柄?
品味时尚
(三)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买阿玛尼回家当抹布使。阿玛尼,时尚么?世界顶级十大奢侈品牌之一。时尚是什么?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
于是,我给这种买牌时尚下了个定义,时尚的本质就是绑架女人的头脑,然后索求男人的腰包。因为,女人最懂这种时尚,且最喜爱时尚盛开的两种花:一种是有钱花,一种是尽管花。女人之所以称为花,其原因有俩:一是花,会花钱;二是花,花会凋谢的。
于是,花期一过,这种时尚之花就凋谢了。别恨,时尚的大观园里的花儿赶着趟儿呢!我听见花开的声音了,超级女声想唱就唱,而且唱得那么响亮,唱响了大江南北,红遍了两岸三地。于是唱之时尚出现了,只要有了pk台,报了名,上了台,是骡子是马都敢拉进去叫唤,听的人啧啧赞叹:这真是天使的声音。我问你,天使的声音,天使的声音,你听过天使发声吗你?于是,这种唱之时尚我也给下个定义:愚者自愚,娱者娱人。
还有,我补充一点,这种唱之时尚还附带了一个时尚的小产物:爆炸头。现在进理发店,说我理一个寸板,或剪一个莫西干,理发师不笑得满地找牙才怪,他笑称你老土,然后给条时尚的建议:来,咱们理一个流行的超女头,瞧,多时尚!
头之时尚,我也赐个定义:脑袋里的东西越来越少,脑袋上的花样越来越多。
忙忘了手了,忙忘了手了,手现在也是一大时尚呢。手之时尚,地球人都知道,不就是博客吗?不就是挥一挥手,不带走千万点击率吗?
甭管是草根博客,还是明星博客,写着写着,就思念起文学,这里严重警告一下,博客不是文学,博客要是文学,作协该不干了,那一天该进来多少作家呵!杜拉斯说:写作是一场暗无天日的自杀。我觉着,自杀未免也太奢侈了,因为这世上满是生了病却不想死的。我说写作,其实就是使屁股适应椅子的艺术。至于你那博客,至多也不过是个时尚的现象,乳名叫博之时尚。于是,这种博之时尚我还给配个定义:就是把所含口水的成分差不多的人集中到一个圈子里去吐。
买牌时尚,唱之时尚,头之时尚,博之时尚,咱们已品出了那么一点味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咱们自己去消化了,记住,品味时尚,所谓的时尚,可以咀嚼,可以回味,但万万不可下咽,就像嚼口香糖!
品味时尚
(四)在歌舞声中摇摆,在新潮流中自乐,在前卫风里酣畅„„被称为“脑残90后”的我们,在品味时尚的同时,是否也曾想起那些渐行渐远的„„
一曲《双截棍》唱出了多少年轻人心中的狂热,极速的节奏,说唱的风格,正是适应了如今“快步调”的生活,成为流行中的流行。“大街小巷”“嘻嘻哈哈”“楼上楼下”“仁者无敌”,人们在只有不羁外表,极少有精神价值的流行乐里流连,蹂躏听觉。那秦淮河上的秦淮女子的轻弹吟唱,那孤舟里的“轻拢慢捻抹复挑”的《琵琶行》,那屈原不断吟哦的楚辞《离骚》„„还会有谁在意?品味流行乐,我看到一种歌声的流失。
见到丑女喊“恐龙”,想要吃饭说“稀饭”,还有近年来从韩国传来的非主流文学之风,使得90后的语言别具风格,独具特色,“囧”文化更成为众人的宠儿,一句话十个字有九个错别字,美其名曰潮流。越来越多的文章受所谓潮流的影响,错字迭出。再渐渐发展下去,汉语字典要重新排版了。我想问,那些曾经为外国极为羡慕的标标准准的中国字去哪儿了?每个汉字都是祖辈们辛辛苦苦的结晶,有着深刻的意味。而如今却被“整形”整得面目全非!曾经的骄傲,难道要成为以后的讥笑?品味潮流文字,我看到一种民族文字的变异。
素?成灰,相思成灰。人潮中尽是衣着怪异的男生女生。他们头顶“鸟巢”,身穿“破衣”,他们走在时尚的前流,前卫而已。他们肆意地挥洒感情,视感情如粪土,快餐们地开始又结束一
段感情,并且乐此不疲。在鱼雁传书的早已过时,“我爱你”泛滥澄海的时代,还会有谁“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拥有青涩害羞的少女情怀?这些早已被前卫的浪潮所掩盖。那掩嘴轻笑,微移莲步的一尊尊倩影,早已随历史河流远去。品味前卫,我看到一种思想的逝去。
品味时尚不是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不是毫无思想的模仿崇拜,更不是变态式的创新,而是在浮华背后,去撩开迷人心身的彩纱,看清洗尽铅华后的时尚的外壳之下,是一种传统精神的遗失„„
第五篇:作文品味时尚
在这个作文题目中,“品味”和“时尚”是两个重要点。“品味”是动词,但是如何品味,可以成为写作的着落点,主要指理解、认识、感受等,不是一般的“看”,是要有过程和方法的。“时尚”到底是什么?时尚可以表现为对美、雅、好的追求,也可以表现为对丑、俗和坏的批判。“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提示比较有实际意义,便于避免学生一时找不到话题。其实,对“时尚”的所指应是很丰富的,可以是社会、生活、人生追求方面,也可以是历史、名人、文化、政治,等等。对“时尚”的理解是关键,它有助于立意的深刻和新颖,有利于提升学生作文的档次。
从文体上看如果写记叙文,首先要突出记叙的价值或意义。其次,还必须突出品味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一“过程”,才有对时尚的深刻洞察。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鲜明突出议论的观点。可以论证“怎样”来品味时尚,突出对品味“方法”的论述;可以论证品味时尚的“什么”,突出品味“内容”的列举。还可以论证品味时尚的“好处”,突出对品味“结果”的描述。品位时尚 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就像飞鸟划过整个头顶,就像牧童吹着那悠长的笛,就像整个山坡开满了鲜艳的花却又迅速枯萎。我知道忧伤与寂寞又一次占领了我的心房。
自从于偏僻的小村考到这个繁华的城市,我不止一次感到寂寞。本以为开了花就会结出硕大的果,本以为下过雨就会有彩虹,本以为走出小村前路就会平坦无阻。这么多的本以为蕴含着我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希冀,就像火红的铁块经现实的冷水一淬又变为了冷色。我在这个城市的学习并不很顺利。
同学们都很好,只是我总是感觉自己像个异类。时尚的他们光鲜动人,风风火火,而我?呵,还属于八九十年代未经造化的呢!我开始冷静地观察着,时尚原来如此:
这里的夏天,女人比男人穿得少。同学说,“真时尚!”
这里的青年,有些人的头发比家里老母鸡的颜色还要黄。同学说,“时尚,帅!”
这里的蔬菜,小瓜比村里的肉还贵,同学说,“绿色食品,时尚健康!”
……
呦,时尚原来如此,赶明儿回去让妈妈补丁别补了,这里有个洞才时尚呢!说这话,我心里有点酸,同学们有些话又现了出来,什么“菜鸟”、“虾米”之类的我不甚了解。
说“菜鸟”是时尚,那我告诉你,想当年我在村里上树掏鸟蛋、下河摸河蚌别提多“酷”了!
可这些,都是冷暖自知,他们不屑,我只能自我消遣。每每听到他们谈论什么游戏球赛之类的,我都静静地跑开。他们的“时尚”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也许就不该忧伤,这些时尚又与学习何干呢?即使外表老土,心灵时尚就够了。
想到这里,我又释然起来。时尚不过如此,经过我细细品味,还是咱们原先农村好啊!
“农村生态游”已成时尚,我估计我以后也就成时尚了。所以品味时尚,毋须忧伤嘛。
作为一个少年,我相信未来也许是最真的、最值得追求的“时尚”吧!
如此一番,品味时尚,颇有收获。
【简评】这是一篇充满机智和才情的优秀文章。作者以“乡下人”的身份,用满含迷惑、忧伤、自信的眼光来审视、“品味”城市中光怪陆离的时尚,在城市和乡村、文明与落后两个互为参照的世界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尚的感觉和理解。文章语言优美纯净,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得比较自如。
品位时尚
(一)“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愤愤地小声嘀咕着,一边不自觉地又朝右边小木椅上忘我拥吻的情侣瞥了一眼,便像犯了罪似地收回了目光。
伊眼见着街头闪烁的标语——“情侣街,品味衣,品味时尚,有爱大声喊出来!”伊吓了一大跳,慌忙朝出口走去,喃喃道:“品味啥时尚?我们那时啊,挑开头盖才知道新娘啥模样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二)九斤老太是怎么会认字的呢?哈哈,自从孙女七斤在城里当上了《品味时尚》杂志的主编,九斤老太便经常来城市探望。七斤本想给老太报个老年大学,把老太吓了个半死,伊连忙摆手:“男男女女共处一室,都是有孙儿辈的人,怎么行呢?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哪!”好在九斤老太耳聪目明,七斤便教她学字念报,本看在伊很用心,便准备将最新潮的“火星文”一并教授给老太。却不料九斤老太脸上的皱纹都拧在了一处,撇着伊的瘪嘴骂道:“祖宗之字不可乱改,我们那里谁敢乱改?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三)这天,七斤没事做,便从口袋中拿出《品味时尚》杂志,嚷嚷着要给九斤老太念一段文章。
老太的瘪嘴鼓了鼓,终没叨咕出一句话,便坐下听孙女读。
“38度的阳光温柔地在我微闭的睫毛上跳跃”,七斤声情并茂地读着,又不禁自我陶醉地闭上双眼。“啥玩意儿?”九斤老太几乎觉得自己耳杯了。
“我的嘴角上扬,不禁定格成43°的微笑”,七斤自然不理会老太的问题,继续半读半诵。“瞎折腾!”老太不屑地耸了耸肩。
“空气中弥漫着78°摩卡或68°卡布奇诺的芬芳……”七斤略略不舍地放下杂志,期待着伊的夸赞。听得一头雾水的老太,看着孙女的眼神,局促不安起来,想了半天,还是将口头禅涌了出来:“哎呦,一代不如一代哪!”
“什么什么呀!这叫„小资文‟,这叫时尚,教您品味时尚你都不会!”七斤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气。
(四)“奶奶!您太时尚了!城里现在都流行吃您那种玉米窝窝头,拎你那破蛇皮口袋,尤其是您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火了!火了!”七斤兴奋地在电话里嚷嚷,“您现在有空教我品味时尚啊!”
九斤老太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望着破旧瓷碗中的几个硬面窝窝头,又浮想到七斤衣服上故意张开的破洞洞,本想骂句“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忽地又想到这又成了时尚,伊觉得不合身份,思来想去,一句话也说不出,便默默挂了电话。
伊失了神,心理叨咕:品味时尚,真是……
【简评】文章凭借“九斤老太”生发出意趣横生的故事,善于反讽。惊看街头“时尚”,难舍老年“时尚”,不解文学“时尚”三个片段,着力描绘“不合时宜”的“九斤老太”的鲜活形象。文末出人意料,“守旧”的九斤老太太竟成“时尚”,赋予了“一代不如一代”这经典语言在当今时尚中新的深刻内涵。文章扣题严密,构思精巧,语言幽默风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含蓄的结尾让“品味”之意余韵悠长,发人深思。
品味时尚
孔子的那帮门生编了《论语》,老子的门生见了,赶编了《老子》。一来二往,渐渐地,随着历史洪流,《荀子》、《孟子》等书陆续出场。图书市场日渐火爆,不管什么圣人或是庸人都能写本《*子》,以至于秦始皇焚书那会儿忙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如今,中国倒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上不了好大学,写书啊!那
不是一姓蒋的被清华录取了吗!
中国写书的人特多。主要分为作家、诗人、小说家、官员、学生、老师……以及罪犯、、乞丐等等。我想这年头写书是种时尚。
当年明月写了本《明朝那些事儿》,卖得特火,腰包鼓鼓的。许多人眼馋了,不就是把《明史》给翻译成白话文吗?那咱也会啊!于是《汉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相继粉墨登场。谈史倒是一种时尚,但没人去读真正的史书。总觉得文言文太深,然而这么深奥的文言文被他们翻译之后,还具有文化意义吗?难不成到咱孩子那辈时,李白、杜甫的诗也翻译成现代的?这种时尚,是对文化的污染。
那些写书的“家”都特伤感,噢,不!叫做“明媚的忧伤”,偶尔还会“放肆地微笑”。那些写书的,稍狂的号称不进作协,即使进去也要当主席,然后下一秒将作协解散;不狂的以至于不敢说自己是作家,只是自称为“小说家”,特别没自信。估计当年他的情书也是当小说写的;狂的不得了,却又藏得很深的,进入作协,当上了副科级干部,俨然是一个“文化商人”,还办杂志,办比赛,整一帮穿着开档裤号称作家的大孩子当评委。
我想那“文化商人”真算是“文化伤人”,化文字为利剑,将万千学子刺倒在文化殿堂之中,并且从中大获金钱,荣登文人富豪之榜。真是春风得意啊!但小心你寒风吹彻,冻死路边!我看过那本《最小说》的某期,其中内容无非早恋、逃课、叛逆、打架、抽烟……哥们,能不能整点别的,咱江苏高考试卷上都说了:由于青少年心智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您大人大量,少赚点钱多积点公德。然而,当你的《小时代》发行之时,十万册三天结束,可见,思想上,行为上有偏差的人还是很多。
咱这文章由于思想觉悟不高,很多内容都是个人观点,估计非得零分不可了,不过咱不怕,考不上大学,咱也写书去!
(简评)
嘻笑怒骂成文章,看似寻常见奇崛。收尾之处,放诞恣肆而能“反戈一击“,足见才思,足见胆量!(骆冬青)品味时尚
——北京与上海的对话
背倚燕山,傲视四方,有着君临天下的大气,这是北京陆地的尽头,大海的起点,这是上海.当国人都羡慕这两座城市时,他们却在互诉衷肠.
"海弟",每天你注视着扬子江从脚下浩浩荡荡流入东海,迎着海风欣赏从海平面下升起的朝阳,夏天到沙滩上避暑,冬天不心穿羽绒服,夜晚的你不会孤独,外滩璀璨的灯火将伴你至天明."
"京兄",早晨你会在钟楼悠扬的钟声里醒来,闲了提着鸟笼到公园遛一圈,累了到老舍茶馆品一杯香茗,倦了到戏院看一出<定军山>,黄昏到天桥看一看杂耍,伴着"冰糖葫芦"行云流水般的吆喝声,倒也生出十二分的韵味.
"只是,我没有陆家嘴那样多的高楼,没有那么多的豪华跑车,没有你那样时尚.我只有古旧的四合院,破旧的三轮车,人们为了追求时尚,把四合院拆了开一间麦当劳,星巴克,把三轮车扔了换成冒着黑烟的四轮怪物.急功近利的人们,没有发现我骨子里浓浓的京味啊!"
"京兄,其实你那京味便也是时尚啊!想来奥运会后,中国风席卷全球.那舞动的"京",在鸟巢里幻化成翩跹起舞的仙女,飞天起兮,舞落碎瓣,'京'幻化成了翟志刚的"飞天"服,成了中华民族探索的不竭动力.传统文化走在神州前沿,引领着我们前进,不也是一种时尚么?"
(北京颔首思索)"而我,众所周知小弟无悠久历史,却有着令人称道的时尚.而人们批评我只顾吸收别人的时尚,空有浮华的外表,少了自己的根基."
"海弟,看那外滩万国风情的别墅群,正是你兼容并包的象征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用这宽
广的胸怀接纳了多元文化,不也是一种时尚吗?"
"对呀,我们都在品味着自己的时尚,为何还要在苦恼中不能自拨?"
"应该提醒人们,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品味着自己的时尚,切不可舍近求远,失掉自己的特点!"北京奥运会将北京展现给世界,上海世博会期待世界融入上海.
一南一北的两座城市,品味着不同的时尚,却又携手发展,演绎着明天.
(简评)
此文写得比较"大气".京兄海弟互诉衷肠,评说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座大城市的"时尚".作者巧妙地动用拟人手法,构思别致,引人注目.文章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充实,两座城市"时尚"的特征,底蕴与演进,在对话中得到了准确而精彩有展现.语言比较老到,富有情感,用词造句相当得体.品味时尚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买阿玛尼回家当抹布使。阿玛尼,时尚吧?世界顶级十大奢侈品牌之一。于是,时尚成了啥?成了只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
于是,我给这种品牌时尚下个定义,时尚的本质就是绑架女人的头脑,然后索求男人的腰包。因为女人嘛,就最懂这种时尚,且最爱时尚盛开的两种“花”:一种是有钱花,一种是尽管花。
女人之所以称为花,其原因有二:一是花,会花钱;二是花,花会凋谢的。
于是花期一过,这种时尚之花就凋谢了。别怕,时尚的大观园里的花儿赶着趟呢!
我听见花开的声音了,超级女声想唱就唱,而且唱的这么响亮,唱响了大江南北,红遍了两岸三地。于是,唱之时尚出现了。只要有了PK台,报了名,上了台,是骡子是马都敢拉进去叫唤。听的人啧啧赞叹:这真是天使的声音。我问问你,天使的声音,你听过这天使的声音吗?
于是,这种唱之时尚我也给下了定义:愚者自愚,娱者娱人。
还有,我补充一点,这种唱之时尚还附带了一个时尚的小产物:爆炸头。现在进理发店,说我理一个板寸,或剪一个“莫西干”,理发师不笑得满地找牙才怪,他笑你老土,然后给条时尚的建议:来,咱们理一个流行的超女头。瞧,多时尚。
头之时尚,我也赐个定义:脑袋里的东西越来越少,脑袋上的花样越来越多。
忙忘了手了,忙忘了手了。手现在也是一种时尚呢!手之时尚,地球人都知道,不就是博客吗?不就是挥一挥手,不带走千万点击率吗?
甭管是草根博客,还是明星博客,写着写着,就思念起文学。这里严重警告一下,博客不是文学,博客要是文学,作协该不干了,那一天该得进来多少作家啊!杜拉斯说:写作,是一场暗无天日的自杀。我觉得,自杀未免太奢侈了。因为这世上满是生了病却不想死的。我说写作,其实就是使屁股适应椅子的艺术。至于你那博客,至多也不过是个时尚的现象,乳名叫博之时尚。
于是这种博之时尚我还给配个定义:就是把所含口水成分差不多的人集中到一个圈子里去吐。
买之时尚,唱之时尚,头之时尚,博之时尚,咱们也品出了那么一点味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咱们自己去消化了。记住,品味时尚,所谓的时尚,可以咀嚼,可以回味,但万万不可以下咽,就像嚼口香糖!〔简评〕
作者用调侃的笔触、俏皮的语言,将“品味时尚”这样的严肃话题写得轻松洒脱且意味深长。文章开头便出语不凡:“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买阿玛尼回家当抹布使。”好生气派!文中,作者对“买之时尚,唱之时尚,头之时尚,博之时尚”所下的定义也令人叫绝,值得玩味。可见作者的“品味时尚”功力十分了得。结尾处“记住,……所谓的时尚,可以咀嚼,可以回味,但万万不只下咽,就像嚼口香糖”,寥寥数语,耐人寻味。(张雨仁)
品位时尚
品位时尚,让我们从“头”说起。
小时候,最时尚的发型是平头,那种发型让人看起来精干、聪明。到了理发店,跟理发师傅说一声:“就剃那个最时尚的!”理发师傅二话不说,在你头上操家伙推来推去那么几下,一个清爽爽的平头就“新鲜出炉”了。走在大街上别提多潇洒。
时尚如同七彩屏,转瞬间,就变成了它的色彩。
平头渐渐退隐,分头则一下子涌现出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时尚一族”,他们走着走着就突然那么一甩头,让那时尚的分头分明出来,炫耀着。这功劳恐怕还得盖于当时流行的港片吧。周星驰、刘德华、亦或周润发时不时一甩头,亦或时时一阵风吹来,分头前的发梢飞扬,映射着一张张帅气的脸庞。啧啧,那个帅呀,那个时尚呀!于是众多“平头”蓄发认明“分头”之志。
等我上高中时,平头、分头早就被时尚给辞退了。
取而代之的是“毛毛头”。
我记得初次随同学一起去理了个毛毛头回家后,我奶奶很生气。倒不是生我的气,而是生理发师的气,她认为那个理发师可能刚刚出山,不会理发,她一定要去评评理……
我问同学,你的不也是毛毛头吗?又有什么区别?他指出了细微之处。原来他的头发时竖着的毛毛头,直指着天,像一根根“天线”。
高三了,一团乱糟糟的头发很是让人烦恼,常常时几个星期没好好洗头,一摸,头屑纷飞,我们美其名曰:“下雪了”。
时尚,在高三这枯燥的日子里。继续焕发着它的光彩。某日,班长剃了个平头,我们觉得他做作业时挠着平头的样子很酷,而且一挠那个“平头”顿时停滞的笔又飞快起来,而且不用常洗头。
于是,毕业照上,我们班男生全是平头。
“头”的时尚还在继续,翻着以前的照片时,想着那时追求时尚的心,会不禁一笑。
(简评)“时尚”的范围很广,处处都说,难免蜻蜓点水,流于掠影。这位考生很聪明,只拣“时尚”中的“发型”变化,从“头”说起。从平头、分头、毛毛头,再到平头,发型随时尚变化,品味随发型变化,故事随品味展开。语言于幽默之中见深刻,主旨在叙说中发人深省。(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