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12:0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地宝网-南昌生活第一门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语文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háng)伍彳(chì)亍

着(zháo)装少不更(gěng)事

B.造诣(yì)校(xiào)对

珐(fà)琅茕(qióng)茕孑立

C.蟊(máo)贼弹劾(hã)

勖(xù)勉鲜(xiān)有所闻

D.圭臬(niâ)肖(xiào)像迤(yǐ)逦咄(duō)咄逼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染侯补霎时不落言筌

B.端详肄业坐镇怨天尤人

C.国萃吞噬神采要言不烦

D.蛊惑钟磬亲睐惹是生非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 系。

“五一”期间,市长_________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____的人。

A.投降分别深孚众望

B.投诚分别深负众望

C.投降分头深负众望

D.投诚分头深孚众望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 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地宝网高考频道http:///gaokao/

地宝网-南昌生活第一门户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

“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来源:学科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

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

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 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

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

弹药和武器物资。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

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

母院》)

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

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

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

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

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

(《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化时间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

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

想,既然时间跟天体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

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个宇宙学派的一个和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

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

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

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

元4实际的尼梅修斯主 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

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时间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

味着不稳定的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

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

界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

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

地宝网-南昌生活第一门户

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

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

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 路,从而把

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 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

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

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一。

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

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段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 小时的周期。

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

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剑》,有删改)

7.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

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

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立,文化时间与

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

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

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

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

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

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

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

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

地宝网-南昌生活第一门户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

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之,责大指 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

任居官,无以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贪、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

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 前奏事不上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

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5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

11.下列各组词句中,家电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作《师说》以贻之

B.上贤而释之

令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告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尊宠于群臣无二

以勇气闻于诸侯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

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

/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

/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

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第 Ⅱ 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第 Ⅱ 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地宝网-南昌生活第一门户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卿以下皆卑奉者,独及黯与亢礼。(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1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

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__?越陌都阡,________________。(曹操

《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

《陈情表》)

(3)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李白《梦

游无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杜甫《秋

兴八首》其一)[来源:学+科+网]

(5)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晚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样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

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

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

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

地 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

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

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

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地宝网-南昌生活第一门户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是?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有事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

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

才在邻近的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

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

个梅鲁日已经是达符文了„„

一个穿着率风衣的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的*******道停着两辆汽车间***过

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

萨卡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

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

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

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

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这条母狗!偷了人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

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

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

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

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

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 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的被抛到了瓦萨卡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

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

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

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

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

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 把他偷

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

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

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从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

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了其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

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答:

地宝网-南昌生活第一门户

17.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

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

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答: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

从小缺乏教养。

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描写,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

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

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六、(15分)

20、参照 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

象。(15分)

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

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

袭,不得套作。

第二篇: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语文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háng)伍彳(chì)亍

着(zháo)装少不更(gěng)事

B.造诣(yì)校(xiào)对

珐(fà)琅茕(qióng)茕孑立

C.蟊(máo)贼弹劾(hã)

勖(xù)勉鲜(xiān)有所闻

D.圭臬(niâ)肖(xiào)像迤(yǐ)逦咄(duō)咄逼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染侯补霎时不落言筌

B.端详肄业坐镇怨天尤人

C.国萃吞噬神采要言不烦

D.蛊惑钟磬亲睐惹是生非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 系。

?“五一”期间,市长_________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____的人。

A.投降分别深孚众望

B.投诚分别深负众望

C.投降分头深负众望

D.投诚分头深孚众望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 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来源:学科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 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

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化时间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个宇宙学派的一个和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实际的尼梅修斯主 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时间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的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界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 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 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一。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段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 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剑》,有删改)

7.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立,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之,责大指 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居官,无

以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贪、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 前奏事不上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5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

11.下列各组词句中,家电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作《师说》以贻之

B.上贤而释之

令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告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尊宠于群臣无二

以勇气闻于诸侯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第 Ⅱ 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第 Ⅱ 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卿以下皆卑奉者,独及黯与亢礼。(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1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__?越陌都阡,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3)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李白《梦游无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来源:学+科+网]

(5)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晚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样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 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是?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有事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的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达符文了„„

一个穿着率风衣的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的*******道停着两辆汽车间***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这条母狗!偷了人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 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的被抛到了瓦萨卡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 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从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了其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答:

17.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

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答: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描写,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

特的艺术匠心。

六、(15分)

20、参照 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1年高考语文标准答案1-5 DBADA 6-10:CABBC 11-12:BD

翻译 1.(汲黯)因此几次恳切地进谏,我不能再留在朝廷内,应该被贬为东海太守。翻译2.公卿以下的大臣都卑微地奉承着使臣,只有汲黯反抗他,不奉承他。

翻译、3.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能,多次向他请教国家和朝廷大事中不明白的地方,比平时更加礼遇他了。

13(1).(汲黯)因此几次恳切地进谏,我不能再留在朝廷内,应该被贬为东海太 守。2.公卿以下的大臣都卑微地奉承着使臣,只有汲黯反抗他,不奉承他。

14(1)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2)孟子15,默写1何时可掇,枉用相存。2既无叔伯,门衰祚薄。3.一夜飞度镜湖月,送我 至剡溪。4.玉露凋伤枫树林,白帝城高急暮砧。5.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6,文章开头景物描写运用反衬手法,以周遭景色之明媚,温暖与主人公瓦萨卡的 烦闷心情形成对比,使得瓦萨卡愈加愤怒,不平

17,一,发现小包后,瓦萨卡先 是羡慕它的美丽昂贵,二,接着他起了将小包占为私有的念头,并为此紧张,犹 豫不决,三,当小包被另一个陌生男人抢先拿起,瓦萨卡又感到异常气氛

18,瓦 萨卡会将小包拿走,但最终他不会将小包据为已有

原因,一,瓦萨卡妻子的胳膊 摔坏,自己患上疝气,这都急需钱用,家庭窘况逼他会拿走小包,二,但作为社 会底层捞取苔人发,瓦萨卡却从未泯灭自己的道德修行,当他回到梅鲁日的工地 上,他的心灵才感到真正的踏实平静,所以瓦萨卡出于诱惑和穷困会拿走,小包,但一字不苟会归还的

第三篇:08高考语文(江西卷)_(试题+答案)

2008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付梓(zǐ)炮烙(pào)栉沐(zhì)锱铢必较(zī)

B.颔首(hàn)亘古(gèn)不恤(xù)否极泰来(fǒu)

C.歆羡(xīn)下乘(chéng)隽永(juàn)咸与维新(yǔ)

D.执拗(niù)邂逅(xiè)忐忑(tǎn)便宜行事(b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诀巧 磨砺 赝品 浅尝辄止

B.赦免 落寞 蓬蒿 好高鹜远

C.哂笑 自诩 告罄 倍道兼程

D.辍学 倩影 消弭 功亏一匮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以至踌躇满志 B.年青以致踌躇满志

C.年轻以致自鸣得意 D.年青以至自鸣得意

4、下列各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珠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防治手足口病的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D.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热切期待您:(1)惠赐大作;(2)提供话题;(3)推荐作者;(4)提出批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C.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D.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作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薄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我敬爱爱恩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大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1-

影子所欺骗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6、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7、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C.无法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管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劣: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意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10、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11、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四、(23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3分)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大亦愈知治矣。(4分)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

(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其中元杂剧代表作《西厢记》的作者是()。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李密《陈情表》)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闻备而生乡思之情的两句是:(),()?

(5)姜夔在《扬州慢》中写扬州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全是荠麦的两句是:(),()?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威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⑾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久。

⑿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6、“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5分)

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18、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六、(9分)20、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有了……,好比……,是……),另写一个句子。(字数不限,句意连续)(4分)

山上有了小层,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21、用“……使……”这句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5分)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与漫画,按要求作文。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籍。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要求:①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②题目自拟。③所有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2008年高考语文(江西卷)——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与教材结合紧密,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相关字词。A炮烙(pào),读páo;B否极泰来(fǒu),读pǐ,意思是坏运气;C咸与维新(yǔ),读yù。另外便宜行事学生容易误读,意思是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2、【答案】C【解析】A“诀巧”应为“诀窍”。B“好高鹜远”应为“好高骛远”,“鹜”指野鸭,“骛”有追求的意思。D“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 篑”指篮子,从竹旁。

3、【答案】A【解析】 ①中应选“年轻”。“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他很年轻|我比他年轻|领导班子年轻化;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②中应选“以至”。“以至”可以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也可以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而“以致”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再说,“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词,自己表示很得意,所以应选A。

4、【答案】B【解析】B 项分号用得正确,这是全句中最大的停顿,而前后又是并列关系。A错,括号应移至破烂不堪后,因为“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属于注释“破烂不堪”,是具有补充性质的说明。C错,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前后都是省领导说的话,说话人在中间。D错,错用顿号,混淆了大小并列的界限。“持有毒品”和“大麻等植物”后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5、【答案】A【解析】B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C “当初”与“始料”中的“始”语义重复。D错,“具有”后缺宾语,应在“胃肠病”后加“功效”等词语。

6、【答案】D。【解析】A“都是”错,原文中是“往往”。B“只用于”错,太绝对了。C“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错,原文中无此意思,属无中生有。

7、【答案】A。【解析】关键是确定“前者”和“后者”的指代意义。

8、【答案】B。【解析】“„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弃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威权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们是不能挽救的呀;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知道行不行(意思是不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尹何)去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对他有利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处理政事,(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害肯定很多。您爱护一个人,却不过是伤害他罢了,难道还有谁敢向您企求爱护呢?您有漂亮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替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处理政事,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真的这么做,一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执掌晋国国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寄递书信给子西(注: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在晋国执政,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很困惑。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就像承载德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边邑(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田中有疆界和水沟,庐舍和耕地按户口有一定的安排。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结交他;对骄纵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储藏(指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按户口征收田税。谁要杀死子产,我就帮助他。”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土田,子产使之增产。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呢?”

9、【答案】C。【解析】“贿”的意思是“钱财”。

10、【答案】B。【解析】与“郑人病之”同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病”,即译为“对……感到担忧”。A成为病态,动词;C 患病,动词;D使……成为病态,使动用法。

11、【答案】C。【解析】①写子产劝宣子治国以德,表现了子产治国以德思想。③写子产不赞成毁乡校,善于听取人民的各种意见,表现了一定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C;②写子产能区别对待卿大夫,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A;④写乡校的作用,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D;⑤写人要爱人,就要让他做有利于他的事,这是怎样“爱人”的问题,与以民为本关系不大,故排除B;⑥这是直接表现治国以德的思想;⑦写子产从谏如流;⑧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用比喻说明好名声的重要。

12、【答案】A。【解析】“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错。

13.【答案】(1)译文:我听说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威权来防止怨恨。(2)译文: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尹何)去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了。(3)译文: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呢?

14、【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解析】这是一首七绝。作者借淮河这条本为大宋内河、现在却成为宋金界河的河流,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首句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互不相干。二句写南北相隔之状,虽同在一条河流之中,波痕相接,却不能相通;一线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的界线,无法逾越。三四句写到此时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而两岸人民反倒不如鸥鹭自由,只能隔岸相对,让人悲从中来。本诗写南宋时期山河破碎、人民隔离的现实,表达的似乎更多的应该是对此种现状的悲痛、无奈之情,“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的分析似乎和作者一贯的诗歌风格及情感不能吻合。

15、【答案】(1)明清传奇 王实甫(2)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3)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4)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5)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16、【答案】①“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是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敬慕。②文中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的“朦胧的敬慕”:微跛的小孩吊唁鲁讯先生;“我”瞻仰“民国编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17、【答案】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18、【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19、【答案】A、E。

【解析】A“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有错,原文是说“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E“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这句话有错,作者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已是成年,这时对鲁迅的崇敬就已经不是孩提时的朦胧。

20、【参考答案】人生有了理想,好比茫茫大海上的夜空出现了北斗,是绵绵秋雨的阴天突现的阳光。

21、【答案】气温升高、普遍缺水、臭氧增加将使世界作物减产。

22、【分析】

江西省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一个既令学生感到熟悉、温和,而又显得别致的题目。

说它“令学生感到熟悉”一则是因为它的作文格式是书信体,这是学生自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接触的一种作文格式;

二则因为它的内容写的是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等方面材料,这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内容。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令学生感到温和”。格式熟悉,又无审题立意之难;大家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情感上来说,这也让学生感到高考语文的“人性化”。

最后说说它的“别致”。它“别致”有三:

1、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品质”。以往高考作文比较关注学生的“个人品质”,注重学生的人品人格,个人的内心情感,而江西省2008年的高考作文则要求学生应在注重自己的“个人品质”的同时,更应该开阔眼界,去关注社会,去关注我们的国家,去关注我们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去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的人。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在今年全国卷以及其它很多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中。

2、注重作文体例的“创意”。2005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是以“脸”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6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也是一篇以“雨燕减肥”为话题的话题作文,2007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则是命题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而今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却为之一变,是一篇既有图片又有材料的自命题书信体作文,富有创意。

3、注重写法的“综合性”。学生既要考虑文章内容的写作,又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不是以人的口吻直接来写,而是以动物的口吻间接来写;既可以田鼠反讽的口吻来写,也可以田鼠天敌谴责的口吻来写。

总之,2008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确实是一道不错的题目,“旧瓶装新酒”,平稳之中又有创新。

第四篇:江西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

第五篇:2012江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江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厄运(è)牟取 参差不齐(cī)顾名思意

B、哂笑(xī)隔膜 迥乎不同(jiǒng)吹毛求疵

C、喑哑(yīn)沉湎 草长莺飞(yīng)海誓山盟D、濯洗(zhuó)征兆 怡然自得yí)因地治宜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C、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门目连戏可谓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D、在那条河上,当地渔民至今仍保留着单脚划船。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2分)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他聋了吗?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 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狱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3)会当临绝顶,______________。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

(5)《艳门太守行》能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7分)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5、“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6分)

16、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6分)

17、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2分)

18、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3分)

感伤是一种情怀

田德政

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你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自己遇到感伤的事,如果你对人就叫苦不迭地说:“我的茅草又被秋风吹破了。估计别人最多安慰你几句。当你看到风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没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天啊,谁能有这样的胸襟呢?小肚鸡肠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哪里还操得了这么多的心?所以,天下没有房主的人千千万万,只有杜甫让普天下的人记住了。

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愁”、“离别”“空恨”“断肠”“那堪”“憔悴”这些字眼。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内心的写照呢?恐怕无以计数。这些作品中,正是这种淡淡的感伤,让你心酸,让你惆怅,让你欲哭无泪,欲说无言。

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西方画家梵高,无疑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在请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阳挑战,却不被理解。最终饮弹自尽……每当看到他的画作,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笔下那个垂着干枯乳房的弃妇的抽泣。我曾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阅读了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说。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通过这种悲哀的余情化,来探讨人生的感伤。日本文学本身就有一种描写感伤之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写感伤之美成就文坛辉煌的。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上学的时候,我把“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当做傻瓜。现在看来,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中国人

时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忧,你也不忧,我也不优,或许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这种感伤,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忧”的人所共有的素质。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感伤的情怀,人人都悲天悯人,社会造就和谐起来了,大同之道早就实现了。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因为像我这样的凡人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当我看到秋天的来临,感慨的只有自己命运的无奈,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余韵。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伟大的人类的情感。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4分)

20、作者怎样看待杜甫的感伤?对“杞人”的“忧”作者有什么独特的理解?(4分)

21、文章在论及感伤的文化艺术汇总的作用时,列举了词、绘画、小说等作品,这些作品汇总的感伤是如何感染读者的?请简要概括。(3分)

22、根据文章结尾段填空。(2分)

真正的感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综合性学习(6分)

你校戏剧社将和来访的英国学生开展戏剧交流活动,你作为戏剧社的一名成员,请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决定派你向英国学生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请你参考下面资料写一段80字以内的介绍文字。(3分)

参考资料:①京剧旦角流派有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等。②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被人称为“东方歌剧”。③京剧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主要有红脸、黑脸、篮脸、绿脸、黄脸和白脸等。④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又各与细密分工。⑤京剧演出讲究“唱念做打”等程式动作。

(2)交流活动中,戏剧社将于英国学生一起探讨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的认识,请你写一则70字左右的发言稿。(3分)

24、以“垒高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部分参考答案:

一、1、C;

2、B;

3、C;

4、B;

5、A;

6、D;

二、(一)

7、B;

8、D。

(二)9、A;

10、发怒、生气;案件。

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戴胄犯颜执法翻译】

当过李世民宰相的王珪对戴胄有一个评价,认为戴胄在“处繁理剧,众务必举”(处理复杂困难的问题,诸事都料理的有条不紊)方面有突出的才干,这一评价受到了包括当时李世民在内的诸多大臣的一致肯定,事实证明,戴胄不负此评。

他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旧唐书》说他“性贞正,有干局,明习律令,尤晓文薄”。隋朝大业年间,任门下录事,后又在越王杨侗处任给事郎。王世充想自称为帝时,他劝阻王让他效忠隋朝,王不听,把他排挤出去,让他任郑州长史,镇守虎牢。武德四年(621年)五月,李世民率领大军攻克虎牢,俘获戴胄,李世民知道他的贤名,就把他留在身边,引为秦王府士曹参军。李世民即位后,任命戴胄为兵部郎中,封爵武昌县男。

贞观元年,大理寺少卿一职暂缺,李世民认为“大理之职,人命所悬,当须妙选正人。用心存法,无过如戴胄者。”(《大唐新语》卷四执法第七)就这样,公正执法的戴胄被李世民亲自点将,走马上任。上任伊始,他就干了一件漂亮的活儿,使李世民对他刮目相看。由于李世民立国不久,许多大臣往往不自觉的忘了规矩,当时的吏部尚书、从小就与李世民一起玩儿大的长孙无忌,无意间犯了一件大错事。在一次被李世民召见时,他匆匆上殿,竟然忘了解下自己的佩刀,更加麻烦的是,当时负责监督此事的监门校尉也没有发现,没有制止。当他们站在李世民面前时,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上奏李世民说,监门校尉没有发现是失职行为,应当处死;长孙无忌误带佩刀入宫,判处徒刑两年,罚铜20斤赎罪。

李世民准备采纳这个建议,戴胄却反驳道:“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刀入内,都是一时疏忽所致。臣子对于皇帝,不能称过失。按照刑律说„供奉御用汤药、饮食、舟船,发生差错不合乎制度的,都要处死。‟陛下如果考虑到他的功劳,那就不是司法机关所能议定的;如果依据法律,那么罚铜就不恰当。”李世民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是国家的法律。怎么能够因为长孙无忌是皇亲国戚,就要曲解法律呢?”下令重新拟定处理意见。

封德彝坚持最初的意见,李世民又动摇了,准备听从。戴胄又上奏反驳:“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造成犯罪,按照法律罪行应当减轻。如果论起他们的过失,那么犯罪情节相同,但却一生一死,量刑的差别太大,我冒死坚决请求皇上考虑我的建议。”李世民终于接受了他的建议,赦免了校尉的死刑。

贞观元年正月,“朝廷盛开选举”,大力选拔人才。一些人趁机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李世民知道后,下令他们自首,否则,以后查出来要判处死刑。这时候,一个任徐州司户参军叫柳雄的人,伪造在隋官资被发现了,李世民想把他杀掉。戴胄根据法律判处他流放。李世民非常愤怒,说道:“我下令不自首者处死,你却判其流刑,这不是向天下显示我说话不算数吗?你想要卖法吗?”戴胄说:“您如果是马上杀了那个人,臣是管不了的;既然交付大理寺处理,臣不能违背法律。”李世民又说道:“你只关遵守法律,难道让我说话失信吗?”戴胄回答:“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说出的话,只是当时凭喜怒发出来的罢了!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已经知道不能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臣私下替陛下珍惜这一点。”李世民终于醒悟了,说道:“我执行法律有失,先生您能够加以纠正,我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呢?”戴胄的这次抗辩,开创了唐代的一个先例,皇帝说过的话,如果不符合法律,最后要以法律为准绳来裁断。这是很了不起的的法律至上的思想,可惜的是,后来都是权大于法了。

史书上说,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犯颜执法,不断的推翻李世民一时气恼作出的决定,经过他的手处理的案子,从来就没有冤枉的。这一年(贞观元年),戴胄被升任为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尚书左丞

下载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湖南试题和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湖南试题和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惬意qiâ静......

    2010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试题及答案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

    2015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历年语文试卷精选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

    2014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14年初毕业暨等学校招生试 语文试题卷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卷满分120分,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

    2013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机密★2013年6月19日(省)语文 江西省2013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说明: 1.本卷共四......

    16、2014年高考江西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6、2014年高考江西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翌(yì)日贲(bēn)张黑魆(yuâ) 魆 沆瀣(xiâ)一气 B、倜(tì)傥和(huó)面......

    2012河北省高考语文试卷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

    2012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汇总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