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油料品种季节性及套利机会分析(共5篇)

时间:2019-05-13 13:3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油脂油料品种季节性及套利机会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油脂油料品种季节性及套利机会分析》。

第一篇:油脂油料品种季节性及套利机会分析

油脂油料品种季节性及套利机会分析

一、季节性分析

(一)豆粕季节性:

春节过后一个月(2—3月)是畜禽存栏量较低的时期,需求量较低。(一般豆粕价格在第一季度出现全年低点)

3—4月气温回升,畜禽补栏量增加,需求开始回升

4到10月随着需求的回升,价格也逐渐攀升8、9、10月份是我国生猪养殖的补栏季节,主要为春节的出栏做准备。

10月以后,随着国内大豆和美国大豆的上市,国内压榨进入高潮,价格也随之回落。所以,如果从消费季节性判断各月份价格的强弱的话5、7、8、9月份价格要强于11、12、1、3月份价格,反映在期货上可以认为5、7、8、9月份相对11、12、1、3月份较强,(二)大豆季节性:

每年10月北半球大豆集中上市由此产生一个季节性的供应高峰,从而使价格达到新低。其实9月份美国新年度大豆产量已近基本确定,期货市场有可能在此时提前到达谷底,但由于对新大豆的商业性需求或早期的具有破坏性的霜冻的担忧,直到10月底才出现大幅跳水。10月到次年2月,价格稳步提高,主要是随着供应压力的逐渐减缓以及消费的稳步提高,从10月开始到春节,大豆价格经历一个稳步攀升的阶段。这段时间南美大豆尚未成熟,大豆消耗主要依赖北半球刚收购的大豆以及库存,随着库存的减少,大豆价格也逐步爬升,特别是2月因为春节的关系,价格加速上涨。

2-6月为价格高峰平台期,2—6月,北半球大豆逐渐被消耗,虽然南美大豆的收获从3月下旬已近开始,但集中上市的时期要到5月份,再加上海运的时间,到达国内已经是6、7月份。再加上此时间段也是大豆的一个高消费期,因此价格一直保持高位整理。

7月份为相对低点,因为随着南美大豆的到港,对7月大豆的价格形成了实际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夏季的到来,棕榈油开始出现消费高峰,对豆油的替代作用开始显现,从而抑制了大豆的需求。

从供应方面来讲,10月份左右北半球大豆集中上市供应期对市场的冲击力量较大,南美大豆上市对价格影响程度相对较轻,分别对应10月与7月的两次低点,10月的低点位置更低;新豆上市前则是供应的相对短缺期,分别对应的是9月和5月的相对高点,5月的高点更高。

因此如果从消费季节性判断个月份价格的强弱的话,3、5、7月相对1、9、11相对较

强。

(三)豆油季节性:6、7、8月份南美大豆的集中到港,国内菜籽收获并开始集中上市以及棕榈油消费需求逐渐攀升,植物油之间的相互替代作用等因素会导致国内豆油价格的回调。

9—10月份国内大豆收获,收获后几个月是大豆的集中上市期,这个时期豆油价格会受到供应增加的压力

10月份,中秋国庆等节日因素会短期内刺激豆油的消费

11月以后随着冬季的临近,棕榈油逐渐退出消费市场,有利于豆油消费的增加。

在年底元旦接近春节的期间,植物油市场将达到一个消费高峰,这个时候最容易产生一波较强的行情。

总体来说,豆油在夏季较弱,冬季较强,如果从季节性判断各月份价格强弱的话,应该是7、8、9月份相对较弱,11、12、1、3、5月份相对较强。

(四)菜籽油季节性:

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油菜的生长规律一般为4月下旬陆续进入收割期,5月中旬至6月份各地的油菜基本收割完毕。

5-6月新油菜籽逐渐上市,供给增多,加之部分省市的储备菜油轮换,菜籽油价格回落; 7-8月份菜籽油供应增多,加上夏天时传统的食用油消费淡季,价格最低,现货市场的低迷形成了菜籽油期价上涨的主要压力。

9月菜籽原料供应紧张,双节临近需求逐渐增大,甚至出现厂商抢购行为,价格开始回升。

10月份以后,气温下降,棕榈油消费减少,部分需求为菜籽油替代,价格进一步上升。12月到次年2月,节前备货分为浓厚,菜籽油进入需求旺季,价格攀升。

进入3月份以后,国产菜籽所剩无几,市场供应紧张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部分油厂只能依靠进口菜籽来维持正常开工和生产,菜籽油保持价格高位直至新菜籽上市。

由此看来,如果从菜籽油季节性角度来分析各月份价格强弱的话,应该是1、3、11、9月合约相对5、7月合约较强。

(五)棕榈油季节性:

按照熔点来看,我国棕榈油进口目前以不超过24℃精炼棕榈液油为主。我国棕榈油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其中24度精炼棕榈油为主要品种,占据的市场份额在60%以上。每年对食用精炼棕榈油的需求量占进口的绝大部分。由于棕榈油的熔点比较高,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6、7、8、9月份)消费量比较大,冬季(11月至次年2月份左右)较小。

所以单从季节性角度分析,6、7、8、9月份相对于11、12、1、2、3、4、5月份价格相对较强。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下表:

1、品种月份价格相对强弱统计表

二、套利机会分析

(一)同品种不同合约之间的套利机会分析

1、豆粕:从各月份价格相对强弱来看,5、7、8、9月份相对较强,11、12、1、3月份相对较弱。如果进行套利的话,可以买入相对较强月份的合约同时卖出相对较弱月份的合约,理论上应该是是可以盈利的。就目前市场情况,相对活跃的月份主要是1、5、9月份合约,所以可以寻找合适的点位,买入1109合约卖出1101合约或买入1105合约同时卖出1101合约可能有盈利机会,但后期1月合约的活跃性会逐渐下降,存在难平仓的风险。另外后期还有可能存在一个移仓机会(从1月移仓至5月或9月)。

2、大豆:从各月份价格相对强弱来看,3、5、7月份相对较强,1、9、11相对较弱。买入相对较强的同时卖出相对较弱的,理论上是可以盈利的。就目前市场情况看,5、9月份合约相对活跃,所以可以寻找合适的点位,在1105合约与1109合约之间做正套可能有盈利机会(仅作投机,不做交割套利,做交割套利的话,收益率为-1.77%左右)。

3、豆油:从各月份价格相对强弱来看,11、12、1、3、5月份相对较强,7、8、9月份相对较弱,买入相对较强的同时卖出相对较弱的,理论上是可以盈利的。就目前市场情况看,做5、9合约的正套有可能有盈利机会(目前来看,只能做投机不能进行交割套利,因为交割套利的话,包括资金利息在内的话,收益率是-4.5%左右)。

4、菜籽油:从各月份价格相对强弱来看,1、3、11、9月合约相对较强,5、7月合约相对较弱,就目前市场情况看,做5、9合约的反套可能有盈利机会。

5、棕榈油:从各月份价格相对强弱来看,6、7、8、9月份相对较强,11、12、1、2、3、4、5月份相对较弱,如果从季节性角度分析,5、9月份合约做反套理论上是可行的。

(二)同月份不同品种的季节性套利机会分析

由表一可以看出:

(1)在8、9月份,豆粕价格是相对比较强的,而豆油价格则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8、9月份可能存在买豆粕抛豆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2)在5、7月份左右,大豆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菜油价格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5、7月份可能存在买大豆抛菜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3)在3、5月份左右,大豆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棕榈油油价格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3、3月份可能存在买大豆抛棕榈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4)在11、12、1、3月份豆油的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棕榈油的价格是相对较弱的,所

以在每年的11、12、1、3月份可能存在买豆油抛豆粕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5)在1、3、11月份菜油的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棕榈油价格则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的1、3、11月份可能存在买菜油抛棕榈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6)在7、8月份棕榈油的价格相对较强,而菜油价格相对较弱,所以在每年的7、8月

份可能存在买棕榈油抛豆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7)在7、8月份棕榈油的价格相对较强而豆油价格相对较弱,所以在每年的7、8月份

可能存在买棕榈油抛豆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8)在11、12、1、3月份,豆油价格相对较强而豆粕价格相对较弱,所以在每年的11、12、1、3月份可能存在买豆油抛豆粕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9)在11、1、3月份,菜油价格相对较强而豆粕价格相对较弱,所以在所以在每年的11、1、3月份可能存在买菜油抛豆粕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个人认为就目前来看,根据季节性,有盈利机会的跨品种套利主要有:豆油与棕榈油之间的跨品种套利(买豆油抛棕榈油);菜油与棕榈油之间的套利(买菜油抛棕榈油);豆油与豆粕之间的跨品种套利(买豆油抛豆粕);菜油与豆粕之间的跨品种套利(买菜油抛豆粕)。

第二篇: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油脂油料市场产量分析

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油脂油料市场产量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从中国植物油的消费情况来看,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健康饮食的概念深入人心,也使得植物油的消费结构出现变化。

中国耕地政策18 亿亩的红线仍然是不能触碰的。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耕地接近极限,可供新开采的耕地有限。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作物争地的情况仍持继续。当前粮食作物包括玉米、小麦在内的种植收益均高于油料作物。大豆、菜籽等油料的面积逐年下降的情况或仍将持续,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油脂市场的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菜籽油的消费比重正逐年走低,而大豆油的消费比例在增加,这说明豆油的消费正替代菜油的消费。虽然随着三大油脂之外的其余油脂的消费量在提高,但从其消费比生来看,在整体油脂的消费中比重在下降,五年之前的消费比重占19.3%,目前下滑至17.3%。这与人们的常识有所出入,一方面也反映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刚刚步入小康社会的人加大了对豆油的食用比重。

而从棕榈油的消费来看,棕榈油的工业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36%左右。从我国油脂的消费量来看,2012/2013年预估我国总的油脂消费量在3059 万吨,较之去年增加4.7%,其中豆油消费量占1281 万吨。按13 亿人口的规模来计算,我们平均每人消费量在23.5 千克,美国人均食用植物油在34.2 千克左右,欧盟人均消费量达37千克。中国的人均植物油的消费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未来随着“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实现,油脂消费仍有望继续增长,但仍低总GDP 的增速。

中国菜籽产量继续减少,进口菜籽有仍占重要地位。

从菜油的供需情况来看,随着其消费比重的下降,未来油脂中菜油的弱势格局难改,菜油会不会沦落为下一个大豆值得关注。2011/2012 年中国菜籽的产量约为1260 万吨,近几年菜为产量变化不大,但从民间的调研情况来看,菜籽产量也不容乐观,中国油籽产量处低位,产业景气度下降。农民种植积极性仍靠收储支撑。

虽然今年的菜油收储价为2.5 元/斤,较去年提高了0.2 元/斤,在收储期价对盘面有一定支撑。但收储期一过,菜油仍难逃下跌趋势,受豆、粕、油的影响依然较大,最低达9340 元/吨,而新四级菜油的成本价11000元/吨,期价远远低于现价,收储对市场的支撑是有期限的。由于政策放开,中国近年来从加拿大进口的菜籽呈快速增长。而从湖北等地的情况来看,传统油菜主产区也已经有了进口菜油的影子。中国菜籽的进口来源仍主要是加拿大。预计2012/2013 年中国从加进口菜籽180 万吨,较2011/2012 年减少60 万吨,而加菜籽产量为1340 万吨,约占中国菜籽产量的14.2%。

大豆、棕榈油库存处消化周期

从我国国内的棕榈油库存来看,2012 年我国棕榈油库存呈现由升至降的过程,由2011 年底的70 万吨攀升至5 月底的近100 万吨,此后棕榈油的库存呈现下降走势,但降幅并不明显,10 月底仍维持在77 万吨的高位。

从大豆港口库存的变化来看,大豆港口库存在7 月份达到690 万吨的高位后一直处于下降走势,11 月份维持在560 万吨的水平。从对库存的变化情况来看,7 月份之前大豆库存的高企主要是因为由于美豆产量减少引发的进口量增加所引起,而后期在美豆连续下跌过程中,企业进口谨慎,库存相对处于低位。从中国大豆进口量来看,2012/2013 年中国进口大豆约6300 万吨,较之去年增加377 万吨,增幅约6.36%。

第三篇:2020年中国植物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研究发展规划意见

2020年中国植物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研究发展规划意见

转自:《中国油脂》

2020 年中国植物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研究发展规划意见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

(710082 西安市劳动路118 号)

摘要:为了使中国植物油脂加工业有一个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科协的统一安排,流化床干燥机,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2020 年中国植物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研究发展规划意见”,对中国植物油脂加工、大豆蛋白、油脂机械设备等专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发展提出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对上述规划的落实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这将为我国油脂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关键词:中国;植物油;加工;大豆蛋白;机械设备;发展规划油脂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供给人们最基本的三大营养素之一。我国的油脂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油脂工业与科学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后依靠自主创新和研究开发,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装备,中国的油料加工能力、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植物油脂产品花色品种琳琅满目,质量不断提高。制油过程中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不断发展,油料中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初见成效。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粮油市场的放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合资及独资企业相互竞争,给我国的油脂工业带来生机与活力,中国油脂工业的总体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全国油料加工能力达5 000 万t ,油脂精炼能力达700 万t。从不同油料生产的普通食用油发展到高级烹调油、煎炸油、色拉油、营养及风味调和油、人造奶油、起酥油及其他专用油脂。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特殊油料加工不断取得进展,如谷类胚芽、沙棘、紫苏籽、葡萄籽、月见草籽及番茄籽等。我国的油料蛋白和资源综合利用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30 多条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年产量为3 万t。已能生产大豆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及组织蛋白。1 中国植物油料与油脂加工技术的当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较具规模的油厂已达000 多家。油脂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随着近几年制油技术的发展,油脂产品的品质得到了很大改善,生产设备的自给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多年来,我国制油业一直把目光盯在如何提高出油率降低生产成本上,而忽略了对油料饼粕和制油下脚料的开发利用,将潜在的“经济能量”低价出售。我国的油脂加工设备产品门类品种齐全。我国的油脂加工设备包括了从大豆、油菜籽、花生、棉籽、葵花籽、米糠、玉米胚芽等各种不同油料作物收获后的干燥、清理、分选、储藏及输送,油料的预处理、预榨、浸出、精炼、包装与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等全过程各个单元操作所需的各种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有些以前国内没有能力生产,只能依靠进口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现在都能由国内的企业生产制造。同时,由于国内相关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也满足了国内油脂加工行业对泵类、阀门、换热器、真空泵、自控元器件和设备等基础件和通用件的需求。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油脂加工装备企业已具备了为建设预榨浸出3 000 t/ d ,油脂精炼500 t/ d 及其他油脂综合利用加工生产线提供全套的国产化装备的能力。我国在大豆加工、大豆蛋白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落后,深加工能力小,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增值率及市场占有率较低。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和深度加工增值能力不强,丰富的大豆资源还只是一种潜在的经济优势,大豆低聚糖、膳食纤维、异黄酮、皂甙、天然VE、蛋白肽等深加工产品在国内仍处在工艺中试和中试成果熟化的技术水平,产业化的条件、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传统大豆制品缺少国家统一规定的包装,保鲜保质技术水平低,手工作坊生产比重较大。我国以生产非转基因大豆

为主,与美国、巴西等国的大豆相比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但在高含蛋白大豆品种的种植上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混种、混收、混储现象严重,无法实现专用品种的规模化加工。大豆蛋白加工业以分离蛋白为主、品种少、功能性单一,大豆蛋白系列产品的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稳定,且在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功能性的研究与开发及大豆蛋白的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20 年中国植物油料与油脂加工技术开发重点

2.1 油脂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

2.1.1 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大豆浸出加工为主,在建及已建成的1 000~2 500 t/ d 大型油厂近80 个, 最大的达5 000 t/ d。浸出制油占整个制油能力的优势明显上升,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膨化浸出、混合溶剂浸出、液态烃浸出、超临界流体浸出等有不同规模的应用。目前,全国大多数油脂厂还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生产上,所谓低水平重复生产也就是将原料简单制油,而不对其进行延伸一步的开发研究。近几年随着制油业的技术发展,油脂产品的品质有很大的改善,而制油业却存在着不少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制油业的产品定位、产品结构不对路,仍停留在低水平重复阶段;二是国外在华大量建厂,大量进口油料,冲击了国内的油脂行业。

2.1.2 研发重点及方向

(1)建立油脂加工工艺过程中动态变化数学模型,实现油脂工业全自动控制。利用计算机、模糊数学和概率统计等技术。

(2)水酶法制油工艺的研究。在水溶剂法应用基础上,采用纤维酶、半纤维酶或果胶酶,来破坏油料的细胞结构,提高油料蛋白和油脂提取率。

(3)生物技术在油脂改性或结构脂质制备中的研究。酶促水解和酶促定向酯交换,生产出功能性油脂和结构脂质,化学或酶法合成共轭亚油酸。

(4)膜分离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研究。用膜分离进行油脂水化脱胶,用膜分离对油脂浸出中混合油分离溶剂来替代混合油的蒸发与汽提,回收溶剂,节能降耗。

(5)可再生油脂浸出溶剂的开发研究。

(6)功能性油脂及脂肪代用品的研究。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功能性油脂,如运动员专用、降血脂、促进少儿生长发育、减肥、甘二酯和中碳链甘油酯、食品专用和营养保健等油脂产品。

(7)特种油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特种油料的开发利用,如油茶籽高效增值全价开发及产业化工程;月见草油、紫苏油、葡萄籽油、红花籽油、沙棘油、南瓜籽油、富硒油、山苍子油、翅果油、核桃油和杏仁油等;微生物油脂,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油脂,如富含PUFA 的油脂。PUFA 主要包括亚油酸,γ-亚麻酸,双高γ-亚麻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廿碳五烯酸(EPA),廿二碳六烯酸(DHA)等;谷物油脂,如米糠油、玉米油和小麦胚芽油都是上乘的功能性营养保健油,同时在其精深加工中还可以提取维生素E、谷维素、牙周宁、甾醇、糠蜡等副产品。对谷类油脂深加工的研究与应用,用米糠中的糠蜡制备二十六烷醇、二十八烷醇、三十烷醇等。

(8)开展油脂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研究油脂生物活性成分、结构、作用机理和对其功能性的评价。

(9)再生能源―――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由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作为石油燃料的替代物,生物柴油不仅具有可再生的特点,而且可生物降解,发展生物柴油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

(10)双低油菜籽综合加工技术。对双低油菜籽采取脱皮分离、菜籽仁冷榨、挤压膨化、低温浸出技术的开发研究。

2.2 大豆蛋白、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发

2.2.1 现状及存在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豆加工企业共4 200

多家,其中油脂加工企业2 300 多家,传统豆制品加工企业1 650 多家,新兴豆制品加工企业近200 家。2002 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为1 560 万t ,进口大豆1 420 万t ,其中国产大豆68 %~70 %用于大豆制油加工业。全国有80 %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的产品仍然是大豆油、高温粕等初级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开发不够。在大豆蛋白深加工方面,目前全国已有规模不等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30 多条,设计年产量为10 万t 左右,实际年产量为3 万t 左右。另外,我国在大豆深加工产品,磷脂、低聚糖、膳食纤维、异黄酮、皂甙、天然VE、蛋白肽等尚无统一的、完整的国家质量标准,各生产及加工企业各自为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能实行良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同时,国内研发机构分散、专一性不强,不具备核心系统的研发能力,基础研究薄弱,国家级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具有产业化工程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项目较少。

2.2.2 研发重点及方向

(1)建立我国油用、蛋白用和食用大豆的分类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高含油、高蛋白等高富集成分品种的育种研究,加快优质专用化大豆加工原料品种的种植基地建设。

(2)顺应传统大豆制品发展趋势,振动流化床干燥机,增加大豆制品的色、味、型,尽快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传统制品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应用现代保鲜和包装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

(3)加强大豆蛋白系列产品的研究,强化大豆产品营养和改善食品质构的功能。重点生产低变性豆粕,开发营养或功能特性各异的大豆蛋白产品,如大豆蛋白粉、组织蛋白、浓缩蛋白、分离蛋白、水解蛋白、蛋白功能特性助剂,广泛应用到不同食品体系中。

(4)应用高科技、开发高附加值新兴大豆功能性产品,加速大豆磷脂产品的研制,重点开发磷脂保健食品、高纯度卵磷脂、磷脂化学品及医药系列产品;着重大豆天然活性因子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逐步完善大豆低聚糖、膳食纤维、异黄酮、皂甙、蛋白肽等生产工艺中试成果的熟化。加强新兴产品功能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向产品精深加工的研究开发领域延伸。

(5)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振动流化床干燥机,切实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如开发大豆蛋白包装可食膜、蛋白纤维、可降解蛋白质膜材料、大豆蛋白聚酯复合材料、食品润滑油、生物柴油、环保油墨、磷脂燃料油功能助剂、航天航空磷脂润滑油等。

(6)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以提升大豆加工工艺技术水平和增加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为目标, 围绕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充分利用资源、满足环境需求与市场的特殊要求,通过多学科联合、多技术集成,加深对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缩短与国际技术水平的差距。重点抓好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微胶囊化技术、微波技术、膜技术、冻干技术、挤压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生物技术在大豆加工中的应用,如酶生物催化技术,酶分离转化技术,酶改性、定向可控酶酯交换技术等。

2.3 油脂机械装备的研究开发

2.3.1 现状及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消化吸收和不断地自主创新,无论是制油单机的技术水平、单机最大处理能力,还是油脂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流化床干燥机,油脂装备业已有能力为我国油脂加工行业提供技术含量高、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单机产品及成套设备。如大型油料挤压膨化机、大型液压紧辊轧坯机、大型螺旋榨油机、立式和卧式叶片过滤机、碟式离心分离机以及大型(3 000~4 000 t/ d)连续油料预榨浸出成套设备和大型连续油脂精炼成套设备(600 t/ d)。有些装置的技术性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有不少中国的油脂设备出口到国外,国内一些外资企业在华承接的工程中也选用了不少国产设备。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一批较大型的成套油脂工程公司。这类综合性企业具有实施工艺和设备研发、设备设计、设备制造、设备安装和自控系统配套等的综合能力,所完成的工程在工艺、设备和整厂布局上更加合理,符合实际需求。近年来,随着油脂加工业

向国际化、大型化、自动化的进展,特别是随着外资进入我国的油脂加工行业,大量兴建日处理1 000 t 以上油料的大型油脂企业,为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我国油脂加工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有必要依靠市场规则进行结构性调整。油脂加工业的调整也促进了油脂加工设备制造业向着综合性、专业化、大型化方向调整的发展进程。

2.3.2 研发重点及方向

(1)油料收获后、加工前的干燥、清理、贮藏等方面的技术及设备的研制和开发,流化床干燥机。以大豆和菜籽为主,研究开发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与不同油料品种的, 以平型静置式干燥机、连续输送机(流下式)、方型、圆型干燥机、循环式干燥机、齿条式干燥机、利用太阳能的干燥机以及风力分选机、比重分选机、形状分选机、色彩分选机等多种高效的、实用的油料干燥和清理装备。

(2)推广应用油料膨化直接浸出技术和设备。我国已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料挤压膨化机,50~1 500 t/ d 各种型号的挤压膨化机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生产厂家的需求。

(3)油料加工大型关键设备的产业化。如大型高效节能干燥机、大型预榨机、大型油料挤压膨化机,大型破碎机、软化锅和液压紧辊轧坯机,大型蒸炒锅和蒸脱机(DTDC)和低温脱溶装置等。

(4)低温脱溶技术装备的研发。低温脱溶是生产大豆、花生等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和组织蛋白所需原料的一项关键技术。双低油菜籽脱皮后生产的高蛋白低变性菜籽粕是优质饲料和生产优质饲料蛋白和氨基酸的原料;高蛋白低棉酚含量的优质棉籽粕是优质的抗生素等药用培养基,低温脱溶技术也有望在这些方面做出一定的成效。因此,不论是大豆, 还是菜籽、棉籽的低温脱溶粕的加工,都需要研究开发大型低温脱溶技术和设备,上海田枫制冷机械隆重登场深圳高交会。

(5)开发以大豆蛋白为主的植物蛋白加工利用技术装备。我国的大豆蛋白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组织蛋白、丝状纤维蛋白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几乎为空白。以研发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的加工设备,组织蛋白、丝状纤维蛋白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植物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和设备为重点,配合分离蛋白、组织蛋白、丝状纤维蛋白的应用研究。以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等植物蛋白的加工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将是我国油脂加工业的一项长期任务。

(6)开发新的油料资源,设备具有实用性强,做好调和油、保健油等功能性油脂产品加工技术和成套设备。当前,应借助于我国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大力培育和扶持特种植物油料资源,加大特种油料及相应加工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2.3.3 解决技术装备问题 在油脂综合利用中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装备问题:

(1)在菜籽加工中开发多种菜籽脱皮的新工艺与新设备。

(2)油脚(皂脚)的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

(3)脱色白土利用技术和装备。

(4)在高真空条件下采用离心式或降膜式分蒸馏器提取高纯度的维生素E、维生素K、甾醇等技术和装备。

(5)大豆中各种有效生理活性成分(肽、异黄酮、皂甙、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维生素E、甾醇、膳食纤维等)的制取工艺与设备的开发研究。

(6)米糠油中各种有效生理活性成分(肌醇、甾醇、植酸、谷维素等)的制取工艺与设备的开发研究。

(7)茶籽中各种有效生理活性成分(茶皂素等)的制取工艺与设备的开发研究。

2.3.4 研究推广工作 在加工过程中新产生有毒有害成分的控制,加强以下保证食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研究推广工作:

(1)在油脂精炼脱臭工艺中,引入和研制推广高压蒸汽锅炉或其他清洁能源和装备,替代

现有的导热油炉的导热油介质的使用。

(2)在油脂精炼脱臭工艺中,引进和开发温度低、时间短、蒸汽耗量少的新工艺和新设备。如采用薄膜式填料塔与热脱色用的传统的塔盘塔组合的新型软塔脱臭系统(SCDS)、双重低温脱臭系统(DTDS),冻结-凝缩真空脱臭系统(FVSD)等方式, 以抑制和减少油脂中反式不饱和脂肪酸的产生。

(3)结合最新的油脂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生成机理研究成果,从油脂食品的加工温度与食物贮藏温度着手,开发新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抑制和减少油脂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产生。

(4)根据我国油脂资源紧缺,从废弃食用植物油的出路着手,开发以煎炸油等废植物油和动物油为主要原料制取的生物柴油工艺和设备的开发研究。主要措施及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业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部门多,学科广,推进油脂加工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建议成立由国家粮食局主管、中国粮油学会牵头、国内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加工企业为成员的“油料(大豆、菜籽、花生、棉籽等)加工科技发展领导小组”,统一行业指导、协调和推进全国油料加工产业的发展。各成员单位也要把这项任务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由学会组织专家进行检查和考核。

(2)加强行业集成。建立以领导小组为主导、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财税金融部门为支撑的新型合作机制,集聚大豆产业化所需的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搞大项目,建大实体,出大效益。

(3)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大豆产业化资金投入体系。建议由国家每年投入3 000 万元作为大豆加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各成员单位和承担项目的企业在资金和人才投入上要向油料加工产业倾斜,不断增加科技攻关、产业化项目的资金。银行、金融部门要放宽政策,简化手续,贷款给予支持。

(4)强化行业基础建设,有计划地重点建设和配套完善多功能的研发中心的建设,使之真正起到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组织、主持、参与制定大豆制品的国家标准,及时修订标准,统一检测方法,提高仲裁和认证能力与业务水平。

(5)以人才为本,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水平。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吸纳一批从事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及大豆科研开发、产业化生产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利用行业学会科研队伍水平较高的优势,大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油脂加工、油脂装备和大豆科学的复合型人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全面、深入的利用和开发我国油料资源奠定人才基础。

(6)目前我国油脂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入世 后进口市场的放开,进口油配额的取消,将对油脂行业产生较大冲击。国内的油脂厂必须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强强联合,鼓励大企业联合兼并小企业,组建集团化公司,打造中国油脂行业的“航空母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油脂产品的深加工和下脚料的综合利用,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7)油脂企业在经营生产中不仅要密切关注市场,而且应关注国家相关政策,预测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指导企业生产。进行资产重组建造集团企业,应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兼并一些面临倒闭或遇到困难的企业,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经营式的集团企业,造就我国植物油行业的“航空母舰”。

(8)加大高新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如低温脱溶技术、分提技术(液态混合物的分提)、膜分离技术(在炼油工艺上的应用研究)、分子蒸馏技术(提取VE)、节能技术、生物技术、酯交换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中的应用)等等。功能性油脂产品的研制,开发营养保健油。在油脂产品中添加营养素和微量元素,如VE、茶多酚、胡萝

卜素及硒、钙、锌等,调配脂肪酸平衡的调和油。结束语

油脂工业有着长久不衰的前景。中国油脂工业是否能融入这一行业的世界经济主流之中,还有待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待于我们共同努力。油脂行业是一个朝阳工业,不管外来的冲击有多大, 只要能够团结协作,food海藻净化系列-适合油混肌肤,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必将创造我国油脂工业的新辉煌。

第四篇:我国国债期货套利策略应用案例分析

我国国债期货套利策略应用案例分析 ——基于TF1412国债期货合约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提及国债期货,我们并不陌生。国债期货是以国债为合约标的的期货产品,属于利率期货的一个品种。世界上最早的国债期货于1976年由美国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推出,当时推出的期货合约标的是90天期的短期国库券。201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10年期国债期货交易量达到3.17亿手,成为全球国债期货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交易品种之一。在短短的30多年里,国债期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期货产品。

我国曾在1992-1995年进行过国债期货的试点,成交非常活跃,仅上交所全年的成交量就达到了近2万亿。但由于我国的期货市场在那个时候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市场监督以及管理还没有构建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最终国债期货试点交易仍是失败了。随后这些年里,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慢慢的健全和完善,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18年的发展和酝酿,我国开展国债期货试点交易的条件已经初步构建了起来,与当年比较起来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2012年2月13日,我国开始尝试国债期货仿真交易,与股指期货同一交易所的中金所开始了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联网测试,2012年4月23日,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开始向全市场推广。经过一年多的仿真交易以及股指期货的成功上市的经验积累,国债期货重启的条件已经日渐成熟。2013年9月6日,阔别18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重启。新国债期货均为五年期合约,首批上市的三个五年期合约分别是TF1312、TF1403和TF1406,其中TF1312合约的挂盘基准价为94.168元,TF1403合约为94.188元,TF1406合约为94.218元。

自重启以来,国债期货运行平稳。截至2013年12月31日,国债期货日均成交4326手,日均持仓3737手,挂牌合约的成交持仓主要集中于主力合约,与国际成熟市场非常贴近。第一个国债期货合约TF1312合约日均成交量4326.25手,总成交量328795手,总持仓量3632手;而近期交割的TF1406合约交易日115日,日均成交量1993.30手,总成交量229229手,总持仓量7514手。

图1 TF1406合约最后交易日2014年6月13日的周行情数据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二)选题意义

国债期货是一种操作简单且应用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金融期货品种,其套保套利和价格发现功能也早已被国际金融市场实践和认可。当前,中国国债现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初,中国国债规模接近7万亿,约是1995年国债期货试点时期可流通国债存量的60倍,位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五位,约占GDP的14%,且利率市场化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作为一款利率衍生产品,国债期货通常被认为具有以下功能:(1)规避利率风险;(2)价格发现和活跃国债现货市场;(3)促进一级市场的国债发行。国债期货各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期货、现货市场的高度流通,以及期货、现货价格的相关性。国债期货市场有三大类交易者: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套利者。套期保值主要为机构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时所用,交易额可能很大,但由于目前参与我国国债期货的投资者种类较少,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为主,国债持有量最大的商业银行仍未获准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因此套利保值需求略显不足;投机者承担了套期保值者力图回避和转移的风险,并且由于其在市场上的频繁操作也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但国债期货的价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政治、流动性及投资者心理都能带来市场行情的波动,对于其价格走势的判断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套利又分为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跨品种套利、跨市套利等,由于我国国债期货均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且当前只有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一种产品,因此后两种套利形式在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尚不可进行,因此期限套利和跨期套利交易将作为提供国债期货流动性的主要方式。且国债期货的高杠杆可以降低投资者的套利成本,而国债本身的低波动性能够提供高套利业绩的稳健性,因此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国债期货的套利交易是一项值得关注和参与的交易模式。

但作为一种新的且较为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我国的投资者对国债期货的理解与运用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将对国债期货套利交易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梳理,同时针对具体的国债期货合约进行套利的模拟,分析套利的成本与可行性,对于国债期货套利交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投资者的交易策略提供一些借鉴。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国债期货效率、定价和套利的理论著作较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套利交易的基本原理。套利交易是针对市场上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关资产暂时出现的不合理价差进行买卖的交易。套利机会出现时,交易者买入价低者,卖出价高者,等待不合理价差缩小或消失从而获取套利收益。套利的经济学原理是弗里德曼(1953)提出的“一价定律”,即在竞争性的市场上,若两个资产等值,那么它们的市场价格应趋于一致。一旦两者价格不同,就出现了套利机会。

以海外情况来看,国债期货的套利机会会一直存在,尤其在初期利润空间相对丰厚。William Poole(1978)提出了即使交易成本存在,在距离当前到期日最近的国债现货与期货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Capozza和Cornell(1979)假设了期货和现货的收盘价格服从随机走动,并根据无套利的原则构建交易策略,检验出国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达到了一般均衡的状态。Chow和Brophy(1982)等研究表明利率期货的套利空间显著存在。Hegde& Branch(1985)进行了空头套利策略(做多现券,做空期货)的研究,1976年3月至1981年12月间,90天国库券期货空头套利策略平均可获利45.7bp,且在1979年9月美国货币政策由利率管控变为货币供应量管理之后,该策略的品均获利水平达到了88.7bp。

Cornell and French(1983)提出了持有成本模型(cost of carry model),该模型国债期货的定价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持有成本模型是一种用来表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在时间差异上相互关系的模型。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的,即没有税收和交易成本,也没有对自由买卖的限制,相关金融资产可以卖空,也可以储存。市场是有效的,即卖空行为易于进行,相关金融资产有足够的供给,无明显的季节性调整,没有季节性消费等。根据持有成本模型,合理的期货价格应该为:

期货价格=标的资产价格+持有成本

其中,期货价格和标的资产价格为同一时刻价格,持有成本是指期货合约到期日之前持有现货付出的成本。持有成本往往包含仓储费用、融资成本、无风险利息成本,需扣除标的资产在期货合约到期之前的收入。我国国债按照发行凭证不同可分为无记名(实物)国债(已停止发行)、记账式国债和储蓄国债(电子式、凭证式),当前主要发行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储蓄国债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投资需求、不可流通且记名的国债品种,而记账式国债则是以电子记账形式记录债权,由财政部面向全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可以记名、挂失、上市和流通转让的国债品种。国债期货的可交割国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中交易的记账式国债,仓储成本为零。此外,国债以实际利息或应收利息的形式产生收益,可以抵消未来交个之前的融资成本。

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之后,国债期货的理论价格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Ft(StIt)er(Tt)ITt

Ft为t时刻国债期货价格,St为t时刻标的资产价格,It为上次付息日到t时刻的国债应计利息,ITt为t时刻到交割日的息票收入,Tt为t时刻至到期日的日期,r为无风险利率。

但该模型的假设忽略了市场环境因素,并违反了现实状况,所以导致期货实际价格与持有成本定价模型所估算出来的理论价格之间有显著差异。Mitchell,Pulvino和Stafford(2002)的研究表明,套利是金融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能准确给金融产品定价,并保持市场的高效运行。该基本原理无论在完全市场还是非完全市场都是成立的,在完全市场中可以得到金融资产价格的一个确定值,而在非完美的期货市场中,得到的是金融资产价格的一个区间。

从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国债期货品种及交割方式来看,多数交易所设计的国债期货合约并不限于单一券种,而是采用名义标准券的形式,剩余期限符合规定范围的国债都可用于交割。我国发行的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标的是面值为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3%的名义中期国债,所有合约到期月首日剩余期限为4-7年的记账式附息国债均可用于交割。因此在进行国债期货定价时,由于不同剩余期限、不同票面利率的可交割券不具有可比性,需要使用转换因子(Conversion Factor,CF)进行调整。Galen D.Burgharot在The Treasury Bond Basis一书中指出,由于存在一系列国债可以交割,交易所采用转换因子的方法来使得这些国债处于几乎相同的地位,且每种国债和每个交割月份下的转换因子都是唯一的,转换因子在交割周期里是保持不变的。转换因子在我国实际交易过程中,交易所会在每个合约上市时统一向市场发布各上市合约的可交割债券和转换因子,不需要投资者计算。

在此转换因子系统(Conversion Factor System,CFS)架构下,空方在交割中拥有品质选择权(Quality Option),可以选择最便宜、对其最为有利的债券进行交割,该债券便是所谓的最便宜交割债券(the Cheapest-to-deliver,CTD)。最便宜交割券的判断有以下几种常见方法:(1)通过久期判断,对收益率低于名义标准债票面利率的债券而言,久期最小的是最便宜交割券,对收益率高于名义标准债票面利率的债券而言,久期最大的是最便宜交割券;(2)对于久期相同的债券,收益率最高的债券是最便宜交割券;(3)隐含回购率最高的国债是最便宜交割券。

Benninga 和Wiener(1999)研究发现,对于广泛使用的久期法而言,并非拥有额外久期的债券一定是最便宜交割券,也就是所久期法并不能准确判断最便宜交割券。

Galen D.Burgharot指出,最便宜可交割国债并不是市场价格最低的国债,大多数情况下,寻找最便宜国债进行交割的一种可靠方法就是找出隐含回购率(Implied Repo Rate,IRR)最高的国债。隐含回购率就是指卖空国债期货的同时,买入现券并在将来用于交割所得到的理论收益率。

使用隐含回购率法时,卖方先使用转换因子计算期货的发票价格(invoice price)。发票价格是指交割时国债的买方支付给卖方的价格,等于期货价格乘以卖方所选择国债的转换因子再加上该国债的任何应计利息,即:

发票价格=(期货价格×转换因子)+应计利息 然后再使用发票价格计算隐含回购率,公式如下:

隐含回购率(发票价格-购买价格360)()购买价格T-t对于空方的品质选择权国外学者也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Henrard(2006)对空头的交割期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用Gaussian HJM模型推导出了该期权的定价公式。Rendleman(2004)研究了空方的交割债券的选择权对于自由套利市场上对冲比率的影响,指出当利率接近6%时,如果忽略空方的转换期权,则最优对冲比率和按照久期法计算的对冲比率具有显著差异,而当利率远离6%时,空方的转换期权的影响将逐渐减小。Suresh Sundaresan(2009)对国债期货的定价原理、转换因子、空头交割期权、隐含回购利率、套利原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而对于市场上的健全方面,Merrick、Naik和Yadav(2004)通过对伦敦期货交易市场上的交易策略及逼仓现象进行建模分析,发现现券的存量和流动性不足、市场的深度不足等均会导致逼仓现象出现。

(二)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债期货重启之前,国内学者关于国债期货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国债期货的功能、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相互关系、重推国债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

何迎新(2003)对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并研究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法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情况,从中得出了对我国国债期货发展的启示。他还回顾了我国国债期货交易并总结了我国试点失败的原因,最后结合以上内容指出了重推国债期货的必要性,并对重推国债期货交易进行了构想。

胡振华、简丽云(2002),徐寿福(2005),黄泽民、邢哲(2010),程健强、杨华、王仕宏(2011)探讨了我国重推国债期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认为推出国债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

袁东(2003),党剑(2002),贾云赟(2006)等研究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需要国债期货为债券市场规避风险,也为国债期货提供了交易空间。贺强和辛洪涛(2012)采用唯物辩证分析方法,重新考察了国债期货的基本属性主要功能和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机制,深入分析了国债期货和利率市场化的互动关系,指出目前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多层次国债市场国债现货规模和政策法规等方面,都形成了重推国债期货的基础或前提。

王玮,莫天瑜(2013)总结和对比了当前我国国债期货重启的新环境和合约规则设计,发现当前推出的国债期货比“327”试点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

潘晓蕾(2014)总结分析了试点时期我国国债期货交易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并提出了当前恢复后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策略与建议。她指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债现券市场,加强对国债期货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并加大力度发展机构投资者。

近年来,我国有的专家学者也运用仿真交易数据或重启后的高频数据对国债期货的功能实现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周冰、陈杨龙(2013)针对我国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已初步具备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但仿真价格暂时单方面受现货市场影响不具备价格发现功能。黄海(2014)运用国债期货上市后的交易数据分析了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发现国债期货价格至少领先现货价格5分钟,现货价格则没有领先国债期货价格功能,表明国债期货已经具备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能够作为投资者避险和资产配置的工具。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国债期货定价与套利方面研究的演进与成果进行梳理,对国债期货的概念、功能、套利等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并阐述国债期货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的国债期货市场现状;其次,本文基于具体的国债期货合约分析合约的设计与定价,利用真实的交易数据计算国债期货跨期套利与期现套利的套利机会与可行性,以案例的方式探讨我国国债期货的套利机会的发现与应用问题。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的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国债期货与套利理论概述。主要介绍国债期货的概念与特征、国债期货的基本功能,对套利基本理论和国债期货套利类型进行分析,最后梳理国债期货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我国国债期货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三章:TF1412国债期货合约及其定价。主要介绍TF1412合约的基本要素与风险管理设计、阐释了其定价要素(转换因子和最便宜交割债券)和定价理论(持有成本模型和无套利原理),最后形成TF1412国债期货合约的理论价格计算公式。

第四章:TF1412国债期货合约套利实例分析。本章利用TF1412国债期货合约的交易数据,计算该合约的最便宜交割券,并对期货与现货价格做相关性分析,计算跨期套利与期限套利的套利机会与套利空间,分析套利的可行性与收益。

第五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将针对套利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并针对结论提出简单的解决方案或政策建议。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采取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以及纵向对比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本文既注重理论抽象,又注重实际案例,强调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对国债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征、基本功能、国债期货的定价、套利理论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运用具体国债期货合约作为案例进行套利空间与可行性分析,尽量突出实际可操作性。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定性分析又称非数量分析,是指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或问题时,凭借以往的经验,依照思维进程而推断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规律。定量分析又称数量分析,是指运用数学方法而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整理,从而推出并验证社会经济现象中各种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本文在研究中国国债期货定价的过程中,在注重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定量分析,例如,对具体国债期货进行定价、隐含回购率计算与最便宜交割券的选择、套利机会的发现中运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

纵向对比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的统一。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国债期货在美国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国国债期货交易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从纵向的角度对试点期间的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进行历史的回顾,对当前国债期货交易的运行情况进行现实的分析。

五、进度安排

日期

主要工作

资料的查找与阅读,学习期货的定价模

理解定价模型,能够通过计算2014.72014.12 真实交易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与分析 收集所有交易数据,对TF1412合约的跨2015.1-2015.2 期套利与期现套利的套利机会进行选择

会,计算出套利空间与收益 分析

发现TF1412合约的套利机能够使用软件进行套利空间

预期成果 与分析

运用收集的资料与分析结果进行初稿的2015.3 撰写

结合导师的意见对论文的不足之处进行2015.4 修改

2015.5 论文的进一步修改与润色,答辩的准备

形成论文终稿 形成论文二稿 形成论文初稿

六、为完成论文已具备的条件

1.资料来源:我校图书馆拥有众多期货定价与套利交易的书籍,可通过知网和EBSCO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中外研究文献;

2.数据来源: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可以查询到国债期货的转换因子、交易行情、持仓排名、交割与结算等的交易数据,也可通过wind咨询金融终端获取每分钟高频交易数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国债券信息网上可获取银行间交易市场国债的实时交易数据与历史交易数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可查询交易所市场国债的交易数据。

七、困难及解决措施

首先,要将国债期货的定价模型、隐含回购率和最便宜交割券等理论应用到我国的国债期货合约中去,需要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和国债现、期货的设计,并且套利机会的实证检验所需分析软件的运用也需要熟练的掌握。因此我需要尽可能多的阅读文献,切实掌握理论知识,在软件方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尽快上手。

其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时间。由于下半学期找工作比较繁忙,应更好的分配有限的时间,在论文与工作中寻求平衡。

八、创新点与特色

我国国债期货2013年9月6日重启,至今才运行不到一年时间,学界对国债期货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国债期货的介绍、对试点失败的反思、我国重启国债期货的可行性以及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等方面的定性分析上,对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定量分析,如期货与现货的价格发现、期货对现货的波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及本文所研究的利用国债期货进行套利的案例等方面还需要进行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本文的特色在于运用了案例分析方法,将国债期货的相关理论与具体的合约相结合,直观的展现了我国国债期货套利的可操作性,为我国投资者进行国债期货套利提供了借鉴。

九、主要参考文献

[1]Poole,William.Using T-Bill Futures to Gauge Interest-Rate Expectations[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Economics Review,1978(3):7-19.[2]DR Capozza,B.Cornell.Treasury Bill Pricing in the Spot and Futures Market[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9,69(4):513-520.[3]Brian G.Chow,David J.Brophy.Treasury-Bill Futures Market: A Formu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1982(2):25-49.[4]Shantaram P.Hegde,Ben Branch.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rbitrage Opportunities in the Treasury Bill Futures Market[J].The Journal of Future Markets,1985,5(3):407-424.[5]Cornell, B,French, Kenneth R..The Pricing of Stock Index Futures[J].Journal of Future Markets,1983(3):1-14.[6]M Mitchell,T Pulvino,E Stafford.Limited Arbitrage in Equity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e,2002,57(2):551-584.[7]Benninga S.,Wiener Z.,An investigation of cheapest-to-deliver on the treasury bond futures contracts[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Finance,1999(2):39-55.[8]G Burghardt,TM Belton,M Lane,J Papa.The Treasury Bond Basis[M].Irwin, Revised Ed, 1994.[9]Marc Henrard.Bond Futures and Their Options: More than the Cheapest-to-Deliver;Margining and Quality Option[J].Journal of Fixed Income,2006,16(2):62-75.[10]Richard J.,Rendleman, Jr.Delivery options in the pricing and hedging of treasury bond and note futures[J].Journal of Fixed Income,2004,14(2):20-31.[11]Suresh Sundaresan.Fixed income markets and their derivatives(Third Edition)[M].Academic Press,2009.[12]John J.Merrick,Narayan Y.Naik,Pradeep K.Yadav.Strategic Trading Behavior and Price Distortion in a Manipulated Market:Anatomy of a Squeez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7(1):171-218.[13]何迎新.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3:1-148.[14]胡振华,简丽云.恢复国债期货的思考和建议[J].改革,2002(5):28-30.[15]徐寿福.我国恢复国债期货的可行性探索[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5(1):4-6.[16]黄泽民,邢哲.论开设国债期货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经济界,2010(3):34-38.[17]程健强,杨华,王仕宏.探讨重新推出国债期货[J].中国金融,2011(18):76-78.[18]袁东.论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利率期货的推出[J].财贸经济,2003(6):19-24.[19]党剑.利率市场化与国债期货[J].南开经济研究,2002(1):76-78.[20]贾云赟.论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利率期货的发展经验谈起[J].时代经贸,2006(5):105-108.[21]贺强,辛洪涛.重推国债期货与我国利率市场化互动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2):9-11.[22]王玮,莫天瑜.新推国债期货与327国债期货比较[J].金融市场研究,2013(11):102-109.[23]潘晓蕾.关于恢复我国国债期货市场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2014(1):25-27.[24]周冰,陈杨龙.国债期货核心功能研究及实证检验——基于我国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观察[J].财政研究,2013(4):24-28.[25]黄海.基于高频数据的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J].中国物价,2014(5):63-64,74.

第五篇: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和投资机会分析

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和投资机会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宠物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饲养宠物已经由单纯的赏玩而转变成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宠物的角色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伴侣,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去养宠物以老年人为主,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理念的形成,养宠物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不但老年人养宠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刚刚过去的2015年,宠物市场似乎并没有受到资本寒冬的影响,而是一派高速发展的繁荣景象。2013年宠物行业的规模已经接近300亿元,2015年规模已达到500亿元,同时保持着30%以上的高速增长。按目前的市场规模估算,预计未来的宠物市场规模可达千亿。

中国人口虽然在政策出台的管控下,但人口依然很庞大。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宽,人口红利也将促进宠物市场的繁荣。《中国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宠物消费正呈大幅上涨趋势,全美国现有4314万人养狗,家养狗的总数为6153万头;在全美1亿2百户家庭中,3100万户人家至少拥有1只或1只以上的猫,家养猫的总数为7489万只。

目前,我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导致人口老龄化快速进入。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由于老人们闲暇时间较多,从而导致宠物拥有量越来越多,从老龄化比较显著的国家城市拥有犬只的家庭占总数的比例看来,美国这一比例约为55.96%,日本约为29.4%。而我国目前北京为7.59%,上海为4.60%,全国仅为1.7%,未来我国宠物的数量将会大幅增长。而这种趋势正在明显加强,据辛东方观察,2015年中国宠物市场的消费指数比过去数十年的消费指数还高,2016年属于中国宠物市场爆发夜的前夕。

中国宠物市场潜力很大,属于爆发夜的前夕。这对想进入宠物行业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至少目前没有具体的公司来掌控中国宠物市场这张王牌。“宠物市场”的创新热潮继续高涨,迅速席卷宠物生活领域的各个角落。目前在宠物市场上已经出现,互联网+社区+专业+服务’的全新宠物服务模式。有人爆料称,凡跃集团欲推出“有宠项目”,如果说法属实,从某一方面也印证了宠物市场确实有着巨大潜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发生在巨变。很多产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短期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甚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80后,90后逐渐成为养宠物群体的主流,养宠物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伙伴更是家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们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展1 示自己的爱宠。不仅仅认识更多的宠友,而有可以获得更多的科学的帮助。当然,这都是以宠物为基础的建立起来的社交起源。

当前,不但宠物市场良莠不齐,宠友自身的宠物知识也不高。这就更需要一个专门的正规的高品质的公司来运作宠物市场。宠物市场需要电商平台规范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宠物市场消费越来越高,这个趋势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也最为明显。宠物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块蛋糕正在被逐渐做强做大。目前国内的宠物服务模式存在重重弊端:宠物医院的存在虽然方便了宠物医疗,但对于宠物主人来说则颇为耗时耗力;上门服务的传统模式固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却会带来交叉感染、卫生清理等问题。而“顽宠”提供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通过将宠物服务带入社区,让用户下楼即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宠物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玩偶,而更多的被当做家庭成员的一部分。从宠物行业滋生出来的产业链,宠物美容、宠物医院、宠物食品等多个产业。宠物的卫生肯定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去集中清理,如果单纯的上门服务,这也给从业者带来很大麻烦。并且卫生也不一定做得很好,在社区设立专门服务点,则可以做到专业化处理。

宠物的健康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而与此对应的配套服务:宠物美容则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宠物的美,代表着家庭美,家庭的和谐,养宠物的人对宠物的美容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达不到每天美容,至少每个月几次,都是太正常不过的程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从网上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在宠物移动电商平台,却实实在在的可以购买到宠物,送”宠物“上门的服务。这是多么的便利啊,昨天深圳龙华新区一位老人告诉辛东方。

本文作者:余水工()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下载油脂油料品种季节性及套利机会分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油脂油料品种季节性及套利机会分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