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阳二中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 4--7节
罗阳二中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4--7节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三个星球的关系,有可能发生月食的是()
(A)太阳—地球—月亮(B)地球—太阳—月球
(C)地球—月球—太阳(D)太阳—月球—地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必发生月食现象
(B)当月球月相为满月时,可能发生月食现象
(C)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地球遮掩的现象
(D)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
3、发生日偏食是,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A)一轮淡淡的圆月挂在蓝天
(B)满天的星光下有一轮残缺的太阳
(C)目测看到日珥的爆发
(D)明亮的天空明显变得暗淡
4、在太阳系中:()(A)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金星(B).离地球最远的大行星是冥王星
(C)与地球自转、公转周期最接近的是金星(D)类地行星位于巨行星与远日行星之间 5、下列天体系统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太阳系、星系、银河系(B)银河系、星系、地月系
(C)宇宙、太阳系、地月系(D)地月系、银河系、宇宙
6、判断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是上弦月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春江潮月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7、银河系的最主要成员是()
(A)恒星(B)行星(C)小行星(D)星际物质
8、土星的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20世纪70年代末宇宙飞船拜访她时发现,组
成光环的物质居然是()
(A)土星表面激烈运动的大气(B)土星内部激烈活动释放的巨大能量
(C)碎土、尘埃和冰屑(D)不存在任何东西,是人的幻觉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夜晚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
(B)流星现象是由于彗星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燃烧的现象
(C)星系是指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银河系是以太阳系为中心的10、天文学上,常用来表示各恒星之间距离的是()
(A)千米(B)米(C)光年(D)英尺
11、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A)火星(B)木星(C)土星(D)地球
12、肉眼可看见的最暗的星是()
(A)3等星(B)4等星(C)5等星(D)6等星
13、月相是指()
(A)月球的面貌(B)月球的表面起伏状况
(C)月球的形状(D)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14、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陨星(B)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C)酒泉基地上的人造卫星(D)天空中飘动的云
15、北极星位于()
(A)大熊星座(B)小熊星座(C)仙后星座(D)天鹰星座
16、下列农历日期中,可能发生日食现象的是()
(A)初一(B)初
七、初八(C)
十五、十六(D)二十二、二十三
17、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视形状
18、有关星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星星是没有东升西落现象的(B)在上海和北京,同一时间里看到的星空是相同的(C)牛郎星和织女星位于银河的两侧,和地球的距离基本相同
(D)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没有东升西落的现象
19、下列关于产生月相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月球是一个球体 ②月球本身不发光 ③月球绕地球运动 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可能在同一天中发生日食和月食
(B)都是从自身东缘开始,西缘结束
(C)日全食、月全食都可能会同时发生
(D)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星图上的方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在5000年前,古代巴比伦人为了便于认识星星,用假想的线把一些亮星连起来,称为________,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________。
3、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
(l)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
acde
gi
(2)小行星带位于轨道和轨道之间。(填字母)
(3)图中哈雷彗星的轨道形状是,它的公转周期是年。
4、读“北半球月相变化示意图”,回答
(1)当出现下弦月月相时,月球运行到处位置.(2)A处
月相名称是,农历日期为。
(3)我国的农历月是以为基础
5、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看到的星空都是随着_____的变化
而变化的.6、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1)A;B表示月,发生在农历。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用字母表示)
(3)月相为C时,可能发生;月相为D时,可能发生。
(4)月相为A、B时,日地月三者;为C、D时,日地月三者。
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________天,称为_________.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_____确定的.7、春节、中秋节都是根据_____历确定的节日,春节的月相是________。
三、简答分析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月有阴晴圆缺”?
2、比较日食和月食全过程是否有差异,加以说明。
3、有人认为小行星的撞击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你还知道那些其他的解释吗?
4、小民和小强打算在农历除夕晚上用小民新买的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行山,他们能观测到吗?你对他们有什么好的观测建议?
5、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张脸?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4节—第7节)
一、选择题
1—5BDDBB6—10 ADDDA11—15ACDBC16—20BACCC
二、填空题
1、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2、星座、88个星座
3、(1)冥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地球、水星(2)f、e(3)椭圆形、76年
4、(1)B(2)满月、十五(3)朔望月
5、时间
6、(1)下弦月、廿二廿
三、上弦月、初七初八(2)CBDAC(3)日食、月食(4)相互垂直、成一直线
7、农、新月
三、简答分析题
1、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所看到的月相是不断变化的,即月球的明亮部分不断变化,所以说“月有阴情圆缺”。
2、略
3、略
4、略
5、略
6、略
第二篇:主题一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1
主题一: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1)要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必须对“地球与宇宙”各部分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知道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的内容标准主要涉及:①“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②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③天空中的星体三大部分内容。
其次,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好不同的探究学习的模式和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要使学生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比如:对于科学史部分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提供的或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资料的阅读。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对资料的分析。教学中可以按如下程序展开教学:(1)精心设问,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布置任务,尽可能鼓励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3)组织讨论,尽可能关注核心问题的解决方式;(4)梳理概括,尽可能明确人类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5)总结提升,逐步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第三,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不是孤立的,它与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的,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⑴ 在活动中体验。说教和贴标签式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当学生的言行不一时,教学的效果是负向的。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才会真正收到成效。⑵ 在过程中渗透。很多时候,学生只要老老实实地按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完成学习过程,很多教育性目标是不必点出来的。⑶ 在交流中感悟。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时,只要稍加指导,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大家就会互相启发下有所感悟。⑷ 在积累中提升。很多目标的达成都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只有日积月累,才有可能从量变到质变。
第四,要突出观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观察是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在“地球的物质”部分的教学中,既有对具体物质的观察,也有对现象的观察。在教学时除了要注意具体的观察步骤外,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观察活动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2)要指导学生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进行观察。这实质是一种“分析——综合”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全面地观察。(3)要教给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通过比较,有助于发现物体的细微特征。(4)要重视观察结果的汇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观察到的各种情况充分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五,要运用 “学习科学方法”的基本教学程序,培养动作技能。凡涉及科学方法的内容,教学时首先通过讲解、演示、分步操作、连贯操作等步骤,使学生初步掌握方法的要领,然后让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对这种方法反复进行练习,达到“初步学会”,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便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方法。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如下图:
当然,在科学教学中,有一些内容不便于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直接经验或相关概念。如宇宙、火山、地震、能源等内容。这就要求老师从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的太阳周围的天体有哪些开始,到学生以组为单位,以网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考察某一种天体,到汇报相关信息,分析八颗行星的数据,了解其大小、远近等特征,认识太阳系组成,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个空间。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
总之,要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学生出发,教给学生科学的研究、观察、实验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第三篇:五年级2017粤教版科学下册第3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教案
第3单元 地球运动与宇宙 昼夜现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
1、通过模拟昼夜变化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学会定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体会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历史过程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观察,分析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3个小朋友坐在山坡上看日落,波波:太阳落山了,天又要黑了。彬彬: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贝贝:这是为什么?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并不明白其中原因,通过这一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
2、活动1 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在活动前引导学生假设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针对学生提出的假设,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3)在实验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结论简练的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更逻辑地表达出来。
3、网上学 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借助网上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区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4、活动三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想学生介绍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比较明显的典型的动植物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生长活动是有影响的。
(2)指导学生对生活中容易观察的动植物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对哪些动植物生活,活动有影响。
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过程方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3.情感体验:
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假设。
五、教学准备:地球仪、蜡烛、实验记录表、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照片导入,引出探究问题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我们丽水有很多迷人的风景。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两张,请看——(分别出示分别为白天和黑夜的紫荆大桥的照片)
看完2张照片,你觉得这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看谁的观察力最好!(白天与黑夜)
若我们用一个字表示白天用?(昼)黑夜用(夜)板(昼夜)那白天过去是什么?(黑夜)那黑夜过去呢?(白天)看来白天和黑夜是咱们地球上非常普遍的现象。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幻灯出示)(并板书交替现象)
(二)猜想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之分?(太阳照亮的地方是白天,找不到的地方是黑夜)
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让我们也像科学家一样,做出猜测吧!(学生猜测)
关于这个问题,人类经历了漫长而艰苦探索,并作出了种种猜测。主要有这4种猜测,我们一起来看。(出示4副画分别为)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三)模拟实验
师:那这4种猜测到底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能)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模拟实验)。
师:我们用点燃的蜡烛代表阳光、地球仪代表地球。光线要保持水平,从侧面照射到地球仪上。
师:为了方便研究,老师在每个地球仪上都贴上星星,以这一点作为我们观测点。
师:你觉得,我们观测到什么?说明出现 “昼”,观察到什么说明出现“夜”呢?观察到什么,说明出现昼夜交替?(明暗的变化)
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师:做实验的时候,我们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师:同学都明白了吗?(明白)
(四)交流、分析
1.向大家汇报小组的研究结果:你用实验证明了哪种假说? 2.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成立吗? 这些解释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哪些解释暂时是正确的?
(五)小结
通过大家验证,认为好几种情况都可能使地球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那么,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研究。也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者方面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并把查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来。
板书: 昼夜交替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示意图)地球公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理解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
2、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四季的形成。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每天我们的地球在自己运动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进行转动,这就叫做公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另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公转。
二、展示交流,质疑
三、精讲点拨
1、首先,我们还是要来了解一下这种运动的方向。大家知道地球的公转方向是怎样的吗?(教师演示)
学生回答:自西向东。
教师追问:大家还记得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吗? 学生回答:也是自西向东。
2、教师提问: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那么大家凭着我们日常经验,觉得公转一周会需要多少时间呢?
教师演示三球仪,学生观察并回答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活动2 公转轨道和节气
1.什么是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那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2.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含义。(1)学生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2)指导说出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3)学生尝试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教师补充引导。
四、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探究技能:假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认真、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注重事实的良好习惯。
科学知识
了解哥白尼的贡献,“日心说”的创立者。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了解四季是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教学重难点
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实验用的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循环。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授:
(一)认识地球的公转。
1.学生阅读课本31面的关于“日心说”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重大贡献。
2.提问,学生回答:哥白尼对天文学有什么重大的贡献呢? 3.老师讲解演示,引导理解地球的公转
一边演示(注意保持地轴倾斜方向的不变、自西向东)一边讲解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产生的。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二)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1.提出问题,作出推测
⑴地轴倾斜是四季形成的原因之一吗?
⑵学生推测,并说一下推测的依据。(很重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并想象地球在天空中的可能的情况,对想象能力的提升有帮助)
⑶那我们应该怎样实验研究呢?
⑷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实验的几种情况。(不倾斜、倾斜且方向不变)
2.实验探究
⑴、我们现在就这几种情况进行研究,看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⑵学生阅读课本上33-34面的实验方法,老师说一下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搞好实验记录。
⑶学生实验。
⑷汇报、交流:①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②地轴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要组织好学生对图的分析,组织学生对照分析图描述四季形成的原因。还要分析太阳直射和斜射时哪种情况阳光更强烈)
⑸想一想,南北半球的季节有什么区别呢?
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
四季成因
教学目标:
1.尝试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知道四季是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形成、地轴的倾斜是造成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2.通过模拟实验观察阳光的直射点发生变化,及所带来的气温变化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模拟及探究能力。
3.通过有序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探究兴趣,树立探究求实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具准备:
地球仪、台灯、线子、四季卡片、手电筒、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师生共同欣赏四季图片(音乐伴奏)。
(二)师生谈话互动
师:能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个季节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认为四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温度)能具体说明吗?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四季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吗?(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二、探究活动
(一)猜想
师:我们每年都能感受四季的交替,每年都能欣赏到春季的生机勃勃、夏季的骄阳似火、秋季的硕果累累、冬季的白雪茫茫,我们在欣赏四季不同的美景感受冷暖差别的同时,你有没有考虑过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知道的请你告诉大家,如果不知道请你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大胆的做出猜测。
学生自由发言。(与地球公转有关、与地球自转有关、与太阳的远近有关、与地轴倾斜有关„„)
(二)验证
师:同学们当中出现了这么多看法,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结论应该怎么办呢?(引出课题并板书:四季成因)
1、备材料。
师:做这个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呢?分别用来模拟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地球仪用来模拟地球、线绳用来模拟公转轨道、台灯模拟太阳、用橡皮泥做记号代表自己所在位置)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摆放实验器材。
2、实验前的准备。
(1)介绍地球仪
师:你对地球仪有哪些了解,能简单说一下吗?
学生自由发言。(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半球等)
教师适当补充,重点介绍太阳永远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为实验做铺垫。
(2)理解“直射”、“ 斜射”。
师:谁能借助实物演示一下“直射”。
①学生用手电筒演示。
师:通过“直射”一词你能不能想到另外一个词语(斜射)请演示一下。
提问:你认为两种照射方式不同之处是什么?(直射光线居中、强烈;斜射光线分散、稍弱)
②出示“直射”“斜射”示意图。
引出太阳直射是光线强烈,地面温度高;太阳斜射时光线微弱,地面温度低;太阳斜射的越厉害光线越弱,地面温度越低。
③出示地球受光照情况示意图。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受光照情况不同)
(3)学生演示地球运动状态。
师:地球是运动的,根据所学知识谁来演示一下地球的运动状态。(学生可边说边演示,其他学生可随时提出意见并指正)教师随机评价。
通过此环节为实验做铺垫,涉及的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自转方向、地轴的倾斜方向等。
3.进行实验。
师:今天我们就以我们所在的北半球为例来研究一下四季的形成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把橡皮泥固定在我们所处的位置上。
(1)教师演示学生分组观察。
① 边观察边思考: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北半球受到的光照情况有怎样变化?(多次模拟,反复观察)
学生观察后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北半球有时得到的光照多,有时得到的光照少,有时与南半球同样多。
②再观察再思考: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时北半球得到的光照最多?(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这是北半球应是什么季节?(夏季)
学生交流后摆放卡片。
③学生选择季节演示确定。
课前预测: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确定与夏季对比性强的冬季。在确定春、秋季公转位置时可能会出现争议。
学生中产生分歧交由学生自己处理,让学生通过演示充分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引起温度变化,从而准确的确定春秋季的公转位置。
最后教师总结提升。
(2)学生演示四季变化的全过程。
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并加以说明,出现问题学生可及时指正。
(3)课件演示四季形成过程。
(4)交流总结
师:通过实验你认为四季变化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自由发言(与地球的公转有关、与光照有关、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讨论:四季形成与地轴倾斜有关。
结论:地轴倾斜是造成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学生语言概述,如有困难可以填空形式完成。教师可在此环节结合学生的课前猜想渗透科学观念及验证思想。
三、拓展延伸
师:了解了四季成因后,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地球上是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四季变化如南北极、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四季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等等。
借助此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总结
(一)学生总结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请把你的收获或是感受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教师总结
同学们,神奇的宇宙世界还有很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你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积累文化知识,从小树立科学观念,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相信未来的你们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与震撼。四季星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提出对秋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书面观察计划;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和“我的星座”的形态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并获得研究星座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北斗七星、仙后座组成的形状,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变化特点;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
教学重难点
培养探究四季星空星座的乐趣。教学准备:四季星图
教学过程:
一、欣赏星空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璀璨的星空,让学生置身星河,教师谈话:神秘而美丽的星空,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你想像科学家那样去解开星空之谜吗?让我们带着无限的遐想,来研究美丽的秋季星空吧。(教师板书课题)
二、交流课前观察,制定研究目标
师出示课件:星图,找出北斗七星(观察星空时,往天顶处可视为南方,往地平线为北方,人的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收获,提出问题。
2、明确探究主题:我们如何观察星空呢?
三、观察星空的方法指导
1、课件展示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大熊座和仙后座,让学生自主描述大熊座中北斗七星及仙后座五颗亮星的形状特征。
2、讨论与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北斗七星或仙后座的?如何描述它们在天空中的方位?
3、教师讲解:观察星座时确定方位很重要,我们常常把头顶的方向称为“天顶”,天顶以北称为“北天”,天顶以南称为“南天”。仙后座和大熊座都是北天比较容易找到的显著星座。在纸上画星座时,应先在纸上定出方位,一般应与实际观察的方位相对应,如观察北天时,纸的上方为南,下为北,左为西,右为东;观察南天时,纸的上方为北,下为南,左为东,右为西。
4、画星座:认准方向,把我们课前观察到的北斗七星及“我的星座”(学生自主选择的星座)组成的形状画在纸上。
5、小组交流:自己所画星座的形状以及画星座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是否在纸上标明了方向及观察的是北天还是南天,星座所在的位置是否准确等。板书设计: 秋季星空
大熊座
仙后座 北天:上南下北
左西右东 南天:上北下南
左东右西太阳家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字、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天文,热爱大自然的科学素养。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阳系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图画,同学们发现火星的表面,你知道它跟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吗?你们想再认识其他星球的情况吗?
二、活动1 太阳系的“家族成员” 1.阅读文本资料,说说太阳系的家族成员。2.观看课件,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有关家族成员。
三、活动2太阳系的运行
四、模拟太阳系活动
室外进行活动,在活动前先进行讨论,讲清要求。
五、作业 :火星上有生命吗?烂灿银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银河系的构成、大小与形状。
了解太阳系在银 河系中的地位。
了解银河系以 及河外星系在宇宙中的地位
认识宇宙的无限,培养正确的宇宙观
方法与过程:
通过查资料、读图讨 论
教学重难点
银河系的大小 天文单位与光年的换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夏末、秋初的晴朗夜晚,你到空旷的场地上去遥望星空,就会看到一条淡淡的光带从东北向南横贯天穹,宛如奔腾的河流一泻千力。这真的是天空中银色的河吗?? 描述对夜晚星空的感受
银河系的组成 课 件展示 美丽的银河
讲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回忆和讨论是否看到过银河 银河系的形状
1.出示银河系的照片。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描述对银河的新感受。
2.介绍银河系图象
正面形状
侧面形状 叙说对银河的新感受。
银河系的大小 1.着重介绍天文学上常用的距离量单位
2.介绍银河系的质量、年龄和 自转
3.引导学生在银河系的正面和侧面寻找太阳
讲解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天文单位与光年的换算
在银河系中寻找太阳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能力目标: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乐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在特殊宇宙的时候,有人为了探索宇宙献出了生命,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探索呢?
二、学习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1、小组学习。
2、讨论:
a.人类探索宇宙大致的过程是怎样的?
b.为什么说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是曲折漫长的过程? c.探测工具的进步对人类认识宇宙有什么帮助? d.我国在认识宇宙的探索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三、活动1河外星系
交流搜集的资料,探究对月球的认识。
四、活动2 宇宙探索。
讨论:空间科学的例子、与我们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联络外星生物 板书设计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的历史
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第四篇:【鼎尖教案】高中地理(人教大纲)必修上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备课资料)
《鼎尖教案》您的教学首选!欢迎您下载使用!
●备课资料
一、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有多少?
太阳每分钟向我释放2.3×1028焦耳的能量。但到达地球的能量只相当于太阳总辐射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这部分能量对太阳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地球来说,却是举足轻重的。
由于地球的体积比太阳小得多,只有太阳的三百万分之一。因此,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所以在地球上观察到太了光线是相互平行的光线。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使其能量明显削弱减少。能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大约只占辐射到地球大气上能量的47%。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以平行光线形成的直接辐射;二是经过大气作用后的散射。但是,某个地方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究竟有多少,还要根据当地,当时的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和云量的多少来确定。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有哪些意义?
首先,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形成,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以及某一地区在不同季节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地表某些物质运动赖以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源泉。例如,四委交替、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岩石风化、土壤形成、复杂多变天气现象、千差万别的气候差异、一切生命物质的生存等等。可以说,没有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没有今天的地球环境。
第二,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除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灶熟食外,目前人类社会主要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等,追根寻源,也均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若地球失去了太阳辐射的能量,则整个世界将变得毫无生机,一片死寂。
[以上材料摘自辽宁人民出版社《课外地理》(高中一年级)一书]
三、太阳活跃期例谈
太阳仅仅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只因为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光和热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所以,太阳的任何变动,哪怕是微乎其微的,都会对地球产生很大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最主要标志——太阳黑子
从整体看,太阳处于稳定状态。但从局部来看,在太阳大气中经常发生着运动。太阳按结构分内外两大部分,其中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仅是太阳的外部结构,即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太阳活动在太阳各大气层中的标志有所不同。在光球层中主要表现为黑子,在色球层主要是日珥和耀斑,在日冕层主要为太阳风。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主要标志。
2.什么是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斑点。其实,太阳黑子并不黑,只是因为它比周围的温度低1500K左右,亮度也比周围稍低,同明亮的光球相比就成为较暗的黑斑,所以称为“太阳黑子”。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巨大的旋涡状气流产生的。随着对太阳磁力线的研究,科学家认为黑子的产生与太阳的磁场磁力线的断裂有关。太阳是一个流体性的气候球,赤道与两极的自转速度不同,磁力线发生断裂,断裂处产生强烈的磁场作用,形成黑子。黑子面积有大有小。如1947年4月7日发现的黑子面积达166亿平方千米,相当于地球总面积的33倍。这是人们迄今所知的最大黑子。黑子有生有灭,时多时少,生存时间平均约1天,少数大黑子可存在数月之久。太阳活动的强弱,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目的多寡为标志:黑子数目越多,活动越强烈;黑子数目少时其活动则较弱。每年太阳黑子出现的总数有一定的规律:黑子数逐年增加,增加到极大以后,又逐年减少。黑子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 有问题请您反馈邮箱 HHBEIKAO@163.COM 《鼎尖教案》您的教学首选!欢迎您下载使用!
动极大年,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极小年,相邻两个极大年(或极小年)之间的平均周期为11年。除了这个主要周期,还发现黑子活动有22年和80年的周期。国际天文学界把从1755年开始的太阳活动周期峰年作为第一年周期,以后依次编号。上次(22个周期)黑子集中爆发在1989~1991年。专家们认为,这次黑子群的出现,标志着太阳的平静即将结束,新的太阳活跃期(23个周期)已经开始。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由于太阳磁场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太阳的活动,产生了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日冕层的太阳风。而黑子群出现的同时,耀斑发出的能量、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也都在加强、变大。一般说来,太阳的磁场虽然很强,但由于日地距离达1.5亿千米之遥,太阳磁场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但如果是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会向外空辐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离子,即“太阳风”,太阳风的速度每秒可达350千米以上,可以到达地球,甚至能飘到火星上。就是说,太阳黑子只是标志着太阳的活动,真正对地球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是日冕层的太阳风。
太阳风到达地球后,直接作用于地球的磁场,可能引发磁暴;使地球上的磁场一下子变得极不稳定,磁针不能正确指示地球的磁场方向。这会使地球上依靠电磁作用工作的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例如,1989年由太阳活动引发的粒子流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发电站遭到破坏,停电时间长达9小时,600万居民深受影响。
磁暴发生时,高纬地区常常伴有极光出现。极光一般出现在两极地区100千米~300千米的高空,是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形状不一。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层时,由于南北两极的磁场作用强,大部分粒子流被吸引至两极高空,使极区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发光。太阳活动剧烈时,极光出现的次数也增多。
此外,色球层耀斑发出的强大X光辐射会使地球电离层的浓度急剧变化,导致短波无线电通讯的衰退甚至中断;其喷发的强烈质子流也可能损坏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空间飞行器,危及仪器和宇航员的安全。
还有,太阳活动剧烈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电磁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紫外线也会明显增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活动高峰期发出的电磁辐射可能引起人体免疫力的下降,而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会引发皮肤疾病。
另外,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体变化的关系也很明显。例如,近年来影响波及全世界大部分人类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对人工电磁环境的危害。当代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所处的电磁环境。来自太阳活动峰年的高强度、突变性的电磁辐射,会对电磁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因为大量出现的黑子、突然增亮的耀斑和各式各样的射电爆发,会造成许多地球物理现象,诸如出现极光增多、地球发生磁暴、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出现扰动等。这时,自然电磁环境和人工电磁环境和平共处的局面就会打破,从而使空间飞行器、无线电通讯、导航、电网和其他电子设备遭受难以预料的侵扰和危害,相当大一批电子和电动设备将完全或一段时间内失灵,无线电通讯发生中断。
第二,对人体生理功能和健康的危害。
一些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峰年的各种辐射会对人类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一些科学家认为,太阳活动所造成的地磁活动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具有显著的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对地磁扰动非常敏感。当太阳活动强烈时,人类植物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提高,人类的攻击性行为加剧,判断错误率上升,交通事故增多。还有一些科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体有生物电(脑电图、心电图等测试仪器就是据此而设计的),并形成人体的电磁场。在通常情况下,人体电磁场与地球电磁场处于相互交融状态,当太阳发生强烈活动时会引起地球 有问题请您反馈邮箱 HHBEIKAO@163.COM 《鼎尖教案》您的教学首选!欢迎您下载使用!
磁场的强烈扰动,从而打破人体电磁场和地球电磁场的平衡,使人体的某些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国外研究已经揭示,高频电磁波照射可使人类淋巴细胞发生病变;大剂量、长时间的微波辐射可使人体免疫系统发生障碍,使得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强,这样细菌和病毒就容易进入脑内,从而促使某些疾病的发生。
由于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巨大,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太阳活动的预报。我们自1954年就建立了全国性的太阳活动预报发布系统,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除可以进行一天以内的短期预报外,还能预报3天或者更长时间内太阳上的“天气”情况。
——摘自2001·4《地理教育》“地球上的生命和文明与日地关系”一文
四、月到十五分外明
农历十五的夜晚,如果遇上晴天,月儿高挂在空中,圆得像个玉盘。柔和的光辉一泻千里,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你读过李白的古诗《静夜思》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月亮作题材,吟诗填词,寄托自己的感情。
不过,你想过吗?为什么每逢十五的夜晚月亮总是圆的? 我们都知道,月亮本身并不会发光,它是受太阳照射以后,又把太阳光反射出来,才被我们看见的。月亮绕着地球公转,地球又带着月亮环绕太阳公转。所以,月亮、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经常会有变化。从地球上看来,月亮有时候太阳照亮了一部分,有时候照亮了全部。这就使月亮发生了有规律的圆缺变化。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按照自己的轨道有规律地绕地球运行。它的轨道叫白道。月亮绕地球公转,不断地变化位置,它受到太阳光照射的面积,也不断变化着。从地球上看,月亮从圆变为半圆,又变为一弯蛾眉,渐渐又“胖”起来变成圆月。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是29.53天。人们根据这个规律,规定太阳历的每月初一是朔,也就是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是望,也就是月亮最圆的一天。因为月圆的周期是29.53天,所以编制太阴历的时候,就要根据月亮运行的规律来推算,分出大小月,保持月初必朔,月中必圆。
这是太阴历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我们不用翻日历,抬头一看月亮,根据它的圆缺程度,就可以判断这一天是初几、十几或二十几了。俗话说,初二初三蛾眉月,初七初八月半边,十五十六月团圆。这是古人总结的月亮圆缺的规律。
有时候,十五晚上的月亮并不十分圆,到了十六才最圆。上面说十五十六月团圆。偶然,也有十四或十七的晚上是望月。不过,那是个别现象。一般,望月都在十五、十六两天。太阴历月份的大小月,年年都不相同,大体是一大一小,相互交替。但是,为了保持以朔日为初一,有时候,也会出现一连两个大月,或者是一连两个小月的现象。
月亮也叫太阴。以月的圆缺作标准,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一年十二个月,不设闰月。这种历法,叫太阴历。
五、星期是怎样制订出来的 在公历当中,“星期”也是一个计算时间的单位。
“星期”这个概念,是和月亮的形状变化联系起来的,所以也和太阴历有关。在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中,星期是一个很重要的纪日制度,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遵守这样一种制度,比如星期日就是国际公认的公休日。
从朔到上弦,或者从上弦到望„„其中大约经过七天多一点。古代的人们根据月相的变化,订出了七天为一个“星期”。所以说,星期实际上是太阴历的“产物”。到了公元三世纪,西方各国开始实行星期制,星期才变成了公历的一部分。
古代的埃及人早已有了“星期”的概念。他们把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这七种天体的名称,分配给一星期中的七天。这些名称一直流传下来,在某些国家的语言 有问题请您反馈邮箱 HHBEIKAO@163.COM 《鼎尖教案》您的教学首选!欢迎您下载使用!
中还保留着。例如英语中就保留了三个:星期日称为太阳日,星期一称为月亮日,星期六称为土星日。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都保留了五个。保留得最完整的是日本,他们把星期日到星期六的七天分别称为日曜(yào)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
——以上两则资料摘自《年月日的来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一书
有问题请您反馈邮箱 HHBEIK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