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院经授权可对专利案件进行一审(样例5)

时间:2019-05-13 13:3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法院经授权可对专利案件进行一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法院经授权可对专利案件进行一审》。

第一篇:基层法院经授权可对专利案件进行一审

优化知产保护环境 改变相对集中管辖

基层法院经授权可对专利案件进行一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已于2013年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0次会议通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0次会议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作如下修改:

第二条规定增加一款:“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专利纠纷案件。”

该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0次会议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增加一款: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专利纠纷案件。

专利民事纠纷案件数量较多,且已具备审理专利民事纠纷案件能力的基层法院,该司法解释为其管辖此类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记者获悉,自1985年人民法院开展专利审判工作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对专利纠纷案件一直实行相对集中的管辖措施,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2001年6月22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21号)第二条,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在我国开展专利审判初期,专利民事纠纷案件数量较少,具备审理专利民事纠纷案件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法官数量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措施的实施,对于加强审判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培养专业法官队伍和总结审判经验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另悉,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入,有效专利数量大幅增加,专利侵权案件数量不断增长,专利权人保护权利的司法需求日益增强。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使专利案件管辖权布局更加合理,最高人民法院从2009年起先后批准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试点审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纠纷民事案件。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法院公正高效地审理了一批专利侵权纠纷民事案件,进一步优化了辖区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环境,更好地发挥了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二篇:基层法院提升案件质量路径探索)

基层法院提升案件质量路径探索

2010-12-15 09:43:58

来源:中新盐城网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矛盾大量涌现,人民群众希望通过司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愿望日益高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承担着社会矛盾化解主要任务的基层法院要担负起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责任,就必须正视社会各界司法需求与基层法院发展水平之间的现实差距,从影响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度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即案件质量入手,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原因分析,寻求根本突破,实现科学发展。笔者通过对某省人民法庭2009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的解剖,就影响案件质量的原因、提升案件质量的对策进行了探析,以飨读者。

一、影响基层法院案件质量的消极因素

(一)法官自身因素

1、工作责任心不强。部分案件因计算错误、遗漏证据、漏判诉讼请求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或改判,反映了少数审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办案作风不实,以致在事实和证据的认定方面出现技术性或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2、能动司法意识薄弱。少数审判人员存在消极办案、机械办案的思想,怠于履行释明义务,怠于引导举证质证,怠于依职权调查取证,积极、主动查明案件事实的意识不强,能动履行司法职能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导致案件特别是缺席判决的案件事实不清或认定错误。

3、法律功底不扎实。当前,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法规不断颁布出台,少数审判人员平时不注意业务学习,遇到问题不钻研,凭经验习惯办案,司法能力不能适应工作需求,在举证责任分配、案件事实认定、辨法析理论证、法律法规适用方面的能力不强。

4、司法行为不规范。通过案件评查、分析,发现部分案件被发改,是由于审判人员违反诉讼程序办案,司法行为失范,导致案件被发回。

5、论证说理不透切。法官作出裁判的过程就是对事实作出评判和对法律进行适用的过程,应当彰显法理思辨。但有的裁判文书在说理部分,三言两语、轻描淡写、隔靴搔痒。究其原因,是不敢说、不会说、不能说、不愿说,从而形成释法不到位,说理不入情,难以让当事人服判。

(二)法院管理因素

1、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不少案件缘于审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被发改、少数案件因为程序违法被发改乃至个别案件由于司法行为不廉洁被发改的事实,充分说明基层法院对法官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着不足和差距,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盲点和误区,感召、激发法官群体职业尊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思路还不够开阔,举措还不够扎实,成效还不够显著。

2、学习型法院创建不到位。从案件的发改情况来看,一些审判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司法能力不强,胜任现实审判工作勉为其难。这也反映少数法院对法官的司法能力建设不够重视,没有经常性地对审判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没有系统性地对法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型”法院的创建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审判人员学习缺乏动力和方法,知识更新不快,综合能力不强,一旦遇到案情复杂、法律适用有争议的案件,就容易出现错误判断。

3、定案工作规定执行不到位。发改情况表明,少数法院对该省法院下发的《关于审判案件定案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独任审判员监督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学习不透彻、落实不到位,合议庭、审判长联席会议、部门法官会议、庭长、院长和审判委员会的指导、监督、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个别案件由承办人自己签发,定案把关存在“不严、不实、不准”的现象。

(三)其他因素

1、案件复杂难以处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社会生活处于转型阶段,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元、复杂态势,新类型的疑难复杂案件不断涌向法院,法律作为来源于社会生活调整社会生活的上层建筑,往往或一度会滞后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而且,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相比,法律规定总是相对原则,这就给具体的司法审判工作带来了困难,导致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利益衡平上出现偏差。

2、合理范围内的认识差异。在本次评查中,也发现有少数案件被发改是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一、二审出现认识上的差异,且在合理范围之内。如律师费是否属于实现债权费用、违约金调整幅度等。

3、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当事人法律意识薄弱,举证意识、举证能力不强,甚至故意拖延举证,直到败诉后,在二审阶段才提供证据,造成一审裁判被改变。另外,个别当事人不择手段提供伪证,干扰诉讼秩序,给法官认定事实、辩别真伪带来很大难度;有的甚至采取无理取闹,威胁等手段缠访闹访,给案件的最终裁判施加不当压力。

二、提升基层法院社会公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升职业道德。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思想的延伸。基层法院要将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将职业道

德教育与勤政、廉政等专项活动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与日常审判工作相结合,激发法官群体的职业尊荣感,引导法官群体从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法院形象的高度,自觉树立审判工作无小事的思想,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责任心。通过经常化、常态化工作,不断提高法官廉洁司法的意识,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意识。

2、强化原因分析,注重总结提高。发改案件在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比例虽然很小,但对法院司法形象的影响却很大,应当引起各级基层法院的高度重视。对该类案件,基层法院要举一反三,发动工作人员认真排查本人、本部门乃至本院在审判工作上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梳理、汇总。要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特别要查找在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方面的不足,研究、制定可以避免问题发生的对策措施,建立对审判权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取得实效。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司法能力。审判工作是一项有着较高专业要求的综合性工作。当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新的法律法规不断颁布出台,要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就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为此,基层法院要结合实际制定周密的学习和培训计划,鼓励、引导审判人员将业务学习贯穿审判工作之始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法学理论水平,并在审判工作中予以运用,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司法能力,不断提高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定案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基层法院要认真组织学习王胜俊院长关于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法院内部管理。要充分发挥院长、庭长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职能,加强对独任审判的指导、监督,防止独任审判变成独人审判;要强化合议庭的功能发挥,防止合而不议,流于形式;要充分发挥联席会、审委会的职能作用,用集体智慧解决审判工作中疑点和难点。

5、践行能动司法,实现案件事了。基层法院要认真落实有关能动司法的工作要求,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强化释明权的行使,制度化地开展诉讼指导工作并贯串立案、审判工作的全过程。要落实依职权调查取证、主动查明事实的工作要求,调动审判人员指导当事人举证质证的积极性,加强判前释明,加强判后答疑,及时

了解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及时消除当事人的法律疑虑,及时释放当事人的负面情绪,有效减少盲目上诉上访和非理性信访投诉,提高一审服判率,实现案结事了。,6、加强沟通联系,减少案件发改。要建立一审、二审法院定期就上诉案件进行沟通、交流的工作机制,倡导二审法院主动搭建工作平台,牵头规范运作模式,理性对待一审、二审在案件事实、法律适用上存在的合理范围内的认识差异,避免因沟通不及时、交流不畅通而导致案件被发改,在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大的同时,依法、理性维护司法活动的严肃性和裁判文书的既判力。

(作者:陈凤泰 工作单位: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法院)

第三篇:解析中基层法院案件考核申辩程序暂行办法

中基层法院案件考核申辩程序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实事求是对中、基层法院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基层法院的案件审判质量,根据《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重庆市基层人民法院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于案件被上一级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有不同意见的相关中、基层法院可按本办法提出案件考核申辩,接受申辩的上一级法院应当及时作出相应的评定结论。

第三条 对以下案件的改判或发回重审理由有异议的,可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在考核时不予扣分的申辩:

(一)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或虽有规定但容易产生歧义,导致认识上产生误差的;

(二)同一批次的同类案件同样处理均被改判或发回重审的;

(三)原判无原则性问题,上级法院因化解矛盾需要而改判或发回重审的;

(四)其他需要申辩的。

第四条 以下案件被改判和发回重审的不扣分,也不经过申辩程序,但应保存裁判文书备查:

(一)二审中出现新证据、新事实,或因新法律、法规、上级法院指导性意见适用等客观原因而被改判和发回重审的;

(二)刑事二审案件仅改变刑罚执行方式的,或在法定刑幅度范围内改变刑期的(量刑畸轻畸重的除外);死刑、死缓复核案件因严格控制死刑而未被核准的;

(三)民事案件中属于自由裁量权范围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违约金、违约损失赔偿等,因法律、法规、上级法院指导性意见无明确规定,所确定的金额被二审法院改变的;

(四)民事、行政案件因为法院主管、管辖权异议被改变原裁定的;

(五)对本条相关内容理解产生歧义的按第三条第(四)项处理。

第五条

上述可申辩的案件,对改判和发回重审理由有异议的相关法院,可经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在收到退回的案件卷宗后一个月内,向上一级法院(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提出申请,并附送案件卷宗、审判委员会讨论笔录及决议,受理法院应在收到申请和卷宗后一个月内,作出是否扣分的书面意见。申请法院应保存该意见书与裁判文书备查。

受理申辩法院的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应会同本院相关业务庭复查研究,相关业务庭征得分管院长同意后,向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提出书面意见,申辩结论由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的分管院长签发。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与业务庭意见不一致的,由研究室或案件评查组报分管院长同意后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六条 申辩申请和结论的编号应在负责报送和办理申辩案件的部门统一进行。

第七条 案件交接时,签收人应在申请书或申辩结论存根上签字。

第八条 本办法第四、五条规定的案件裁判文书与申辩结论在考核时提交给考核组织决定是否扣分。

第九条 本办法的考核组织是指《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与《重庆市基层人民法院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所规定的由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派出的考核组。

第十条 本办法只适用于中、基层法院目标考核中对案件处理结果的考评,不作为案件再审的提起理由。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纳入目标考核的案件应在本办法下发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申辩。

附:申辩申请书、申辩结论的格式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二00七年九月十七日

附:

申辩申请书、申辩结论的格式

**人民法院申辩申请书

()*法辩申字第 号

**中级(高级)人民法院:

我院()*法*初字*号**诉**一案,于*年*月*日被你院()*法*终字*号判决(裁定)予以改判(发回重审),根据《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中基层法院案件考核申辩程序暂行办法》第三条第()项的规定,向你院提出申辩。申辩理由如下:

本申辩已经我院审委会讨论决定。

附:案卷 卷

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笔录和决议各一份。

*年*月*日(院印)

签收人:

制作说明:

1、申辩申请书应列明一、二审的案号、当事人姓名和案由,申辩理由应将一、二审裁判理由简要归纳,重点突出有异议的部分,论据充分,说理清晰。

2、申辩申请书一案一份、一式七份(报送六份,存底一份)。

**人民法院申辩结论

()*法辩复字第 号

**人民法院:

你院对()*法*初字*号**诉**一案被改判(发回重审)提出异议,我院根据《重庆市中基层法院案件考核申辩程序暂行办法》,经研究室(案件评查组)与本院 庭复查研究,作出以下申辩结论:,因此,本案的改判(发回重审)不应(应予)扣分。

附:案卷 册

本院审判委员会决议一份。

*年*月*日(院印)

签收人:

制作说明:

1、申辩结论应列明一审的案号、当事人姓名和案由,经过审委会讨论决定的应予说明。

2、申辩结论一案两份(送申辩法院一份,存底一份)。

发布部门:重庆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17日 实施日期:2007年09月17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四篇:论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分析

论文摘要 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具有快速、及时、高效、便捷的优势,不仅可以及时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而且符合法院审判价值,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案件逐年增长以及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现状,提出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基层法院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多年司法实践,总结交通事故案件调解工作经验。通过剖析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提供帮助。

论文关键词 基层法院 交通事故 调解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因涉及身体伤害,触及当事人切肤之痛,与当事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法官精准的审判水平,而且需要法官在案件处理上给予受害者及其家属心理上的抚慰,更适合用和谐的方式处理。调解因具有处理时间短、工作效率高、社会效果好、节省司法资源的优势,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中适用调解机制,不仅能达到及时、高效、便捷的化解矛盾,而且符合诉讼的价值追求,做到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必要性

1.交通事故案件数量逐年递增

截至2010年12月底,东莞市现有机动车保有量超过92万辆,驾驶人超过128万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6,原东莞市人民法院受理交通事故案件4371宗;2007受理交通事故案件4610宗;2008受理交通事故案件4719宗。自2009年1月1日起,原东莞市人民法院撤销,新成立东莞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法院。2010仅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受理交通事故案件3029宗,2011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受理交通事故案件3454宗。

2.交通事故案件处理急迫性

交通事故案件大多涉及受害者身体需要及时救治,如果按照传统的审判程序时限处理,即使适用简易程序,解决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审阶段约需三个月时间,若再加上二审及执行阶段,受害者拿到赔偿款大概需要一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这对于急需等钱治病的受害者是无法承受的诉讼之痛。因此,寻找一种快速处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3.基层法院案多人少压力较大

以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民三庭为例,共有法官7人,2011年受理交通事故案件3454宗,已结案件3152宗,人均结案数为450.28宗。因此,基层法院适用调解机制能够节约司法成本,缓解案多人少压力。

(二)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可行性

1.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特点

交通事故案件涉及的案情一般比较简单、涉案标的额相比其他民商事案件较小、法律关系较为明确、赔偿标准比较明确具体,而且交通事故案件具有偶发性和车辆购买保险的特点,保险公司是主要的赔偿义务主体,比较适合调解。

2.交警部门前期处理,当事人具有调解意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交警部门的行政调解作为交通事故案件提起诉讼的前置必经程序,交警部门的行政调解对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交警部门具有多年丰富的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经验。交通事故案件经过交警部门的勘查,询问调解意愿,事故责任认定等一系列过程,到法院受理阶段,一般经历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受害者或者受害者的家属,其希望得到赔偿、抚慰的心理更加迫切,希望案件能够得到迅速处理,因此希望调解的意愿更加强烈。

二、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存在的困难及不足

(一)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存在的困难

1.保险公司调解意愿较低或参与调解人员权限不足

保险公司作为主要的赔偿义务人,保险公司同意调解是调解成功的关键因素。但由于保险公司为了追求利润,除非降低赔偿数额,否则保险公司拒绝调解。同时,由于保险公司内部制定的赔偿标准低于法定的赔偿标准,且较为苛刻,如精神损害抚慰金不赔偿,医疗费扣除社保用药等等,在法院审理中在证据充分的前提下,是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医疗费并不扣除社保用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法院要求原告调解的话,有可能损害原告的利益。这样造成了调解难度的加大。另外,参与调解的多为东莞本地的保险公司,东莞本地的保险公司多为分公司或者中心支公司,受省级保险公司的分级管理,赋予的调解权限不足。而且,参与调解的保险公司授权人员多对调解程序不尽熟悉,并且公司授权范围也较小,调解难度较大。

2.交警部门与法院审判标准未统一

交警部门对如何划分事故责任及行政处罚具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相关赔偿标准的掌握不一定清楚。在审判实践中发现,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以交警部门的答复作为抗辩,如责任比例的问题,车辆与行人相撞司机与行人负同等责任,交警答复是各赔偿一半,这是与法律规定相矛盾的。这样导致调解时,当事人不知应该听法官的还是交警的,导致调解不成。

3.基层法院之间审判标准未统一

基层法院的审判标准不统一,虽然东莞市三个基层法院对交通事故案件的审判标准大部分是统一的,但在一部分证据认定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东莞市周边各地的赔偿标准差别较大,如佛山市,当事人在城镇居住满一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赔偿标准是按照城镇户口计算,并且交强险和商业险在一个案件中一并处理。在深圳市,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按照伤残等级来确定的,一个伤残等级是10000元,而在东莞市是一个伤残等级5000元。不同地区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赔偿,这样就导致了“同命不同价”现象,当事人心理落差很大;法院进行调解工作时,很难取得当事人信任,调解工作较难开展。

(二)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存在的不足

1.审判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交通事故案件的调解因涉及当事人人数众多,法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居中调解。但对于一个法官有时候一天要安排六个庭审,在每个庭审半个小时的紧迫时间内,在下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在庭外等待开庭时,法官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予以调解。由于案多人少,每个法官的时间有限,也成为调解难的一大原因。

2.法官调解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东莞市基层法院是非常年轻的群体,法官平均年龄在三十多岁,以东莞市第二法院为例,截至2010年11月法官平均年龄是33.6岁。很多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进入法院系统,为法院注入年轻的活力。不少年轻法官对法律的规则及程序有着清楚的学理认识,更注重法律的审判流程,不注重调解,认为判决更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由于年龄阅历和工作经验的不足,年轻法官较为缺乏调解的经验和技巧。

三、提高基层法院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与保险协会的沟通,促其认识到调解的重要性

1.加强与保险协会的沟通,宣传调解的优势

保险公司作为主要的赔偿义务主体,法院应向其宣传调解的好处,提高其主动参与调解的积极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调解的好处有:(1)减少理赔环节。交通事故的交强险和商业险在东莞地区的审判实践是分案处理,是车方赔偿给伤者之后再向保险公司索赔第三者商业险,若保险公司不予理赔时,车方需向法院另案起诉保险公司。如果是调解的话,在调解过程可以达到交强险和商业险同时处理,避免了车方在赔偿给伤者之后再次向保险公司索赔商业险,减少了保险的理赔环节。(2)节省理赔成本。根据保险公司的商业性质,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接受的调解方案是协商赔偿金额低于法院判决金额。原告方是用减少的金额换取保险公司的快速赔偿,因此,调解对保险公司是非常有利的。(3)节约司法资源。调解的及时高效,不仅当事人可以节省诉讼费和律师费,而且可以及时领取赔偿款医治伤痛,降低诉讼成本。并且,对于案多人少的基层法院来说,可以节约出宝贵的司法资源处理重大疑难案件。

2.对保险公司进行普法宣传,促其统一内部赔偿标准

保险公司不愿调解的一大原因是误认为调解的赔偿金额高于保险公司内部的赔偿标准,保险公司不仅不通过调解方案,反而影响了调解人员的业绩。其实保险公司内部制定的赔偿标准部分不符合法律规定,过于苛刻严厉,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支持。法院对保险公司进行普法宣传,对其理赔人员予以指导,使保险公司内部赔偿标准与国家法律相统一,这样理赔人员的授权范围也会得到扩大,进一步促进保险公司的调解意愿。

3.参与保险协会评价活动,敦促保险公司主动参与调解

法院参与保险协会对保险公司的评价活动,对积极参与调解的保险公司和调解人员予以表扬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保险公司主动参与调解。

(二)加强与交警部门的联动,共同促进调解工作开展

1.加强与交警部门的沟通,统一法定赔偿标准

法院应加强与交警部门的沟通,对处理交通事故调解的人员进行法定赔偿标准的指导,对负责调解工作的交警予以培训,促使交警部门与法院统一赔偿标准,有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

2.交警部门调解成功,法院给予司法确认

交警部门在调解成功后,应告知当事人及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由法院出具裁判文书,赋予调解协议法律强制力。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内容时,另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便捷快速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同时,达到充分保障自身权益的目的。

3.交警部门调解不成功,应给予当事人权利保护指引

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不成功时,交警部门应及时指引当事人保护自身权利,比如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先予执行等诉前保护措施,以保护自身权益。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法院调解能力

基层法院调解能力的加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统一基层法院之间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

如前所述,由于周边基层法院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不统一,造成部分当事人不愿意调解。鉴于此种情况,应统一基层法院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在一定条件允许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全省或者部分地区基层法院开展联席会议,统一全省或部分地区的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如珠三角城市统一交通事故案件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以促进调解工作的开展。

2.加强法官培训,提高调解能力

法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法官调解能力:一是培训法官调解能力,邀请法院调解能手或者调解学术专家一起探讨调解方法及技巧。二是树立正确的调解观念,正确看待调解,不可轻视调解工作。

3.设立人民调解员机制,吸收公民参与调解

设立人民调解员机制,吸收优秀的公民参与到调解工作中,社会各界热心的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的公民均可参与调解,包括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律师、保险理赔员以及具有多年调解工作经验的社区委员、具有调解经验的村委会委员或者其他行业的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由于具有较多的社会基层调解经验,调解更加亲切,更能深入当事人心中,增强当事人的同感及信任,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吸收公民参与调解,也是体现司法阳光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4.加强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指导

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也能促进理论的升华。为了更好的做好调解工作,提高法官的调解能力,法官必须注重调解的理论研究。在工作时间中不断积累调解工作经验,并形成一定的学术成果,为同行提供参考,为调解工作贡献力量。

四、结语

在现代交通日益发展、机动车数量逐年激增的形势下,交通事故案件也在逐年增长,这案多人少的基层法院带来巨大压力。调解机制是缓解这种压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调解也是实现司法为民、能动司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调解机制在基层法院交通事故司法实践中发挥优势,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上海高院关于调整上海法院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管辖的通知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调整上海法院一审

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管辖的通知

为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外民商事案件审理的需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0)民四他字第78号《关于授权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定辖区十六家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批复》以及(2010)民四他字第80号《关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就上海市所辖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涉外、涉港澳台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请示的批复》的精神,现就调整上海法院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管辖,通知如下:

一、上海市第一、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为人民币8亿元以下(含本数)的涉外、涉港澳台第一审民商事案件。

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和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为人民币200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涉外、涉港澳台第一审民商事案件;其他十六家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涉外、涉港澳台第一审民商事案件。但下列根据规定应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以及宜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除外:

(1)申请撤销、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案件;(2)申请承认(认可)和执行外国(港澳台)仲裁裁决的案件;(3)审查有关涉外、涉港澳台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4)申请承认(认可)和执行外国(港澳台)法院民商事判决的案件;(5)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解散的案件;(6)与证券交易所监管职能相关的案件;(7)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履行职能相关的案件;(8)期货纠纷案件;(9)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侵权纠纷案件;(10)新类型证券纠纷案件(包括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以及内幕交易等);(11)信用证纠纷案件;(12)其它影响重大、宜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

三、重大、疑难案件不受上述标的额限制,上级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提审,或者根据下级人民法院报请决定提审。

四、本市基层人民法院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二审按相关规定由上海市第一、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五、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单独编制案号,加标“S”符号,如“(2011)沪高民二(商)终字第S××号”。

六、本通知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施行。

二0一一年三月一日

下载基层法院经授权可对专利案件进行一审(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法院经授权可对专利案件进行一审(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