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曾国藩传记读后感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
历史似一幕绚烂的烟火,稍纵即逝,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像是音乐,或是悲戚;或宏伟,或渺小。它就是这样慢慢汇集成一条大河,看不见,却流淌在我们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的心中,历史也就是这样成为一条浩荡长河。
不过历史看似浩瀚却也是由一个个故事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却永远是人。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曾国藩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能人。
曾国藩(1811—1872)字伯函,号涤生。湖南双丰县人,23岁考取秀才,28岁考取进士,从此踏上仕途之路。作为政治家,在京十年间,他七次升迁十级,官职两江总督、封第一勇毅侯、官居一品。作为文学家,他是湘乡派的创立者,所为古文,深宏俊迈,能运以汉赋气象。作为军事家,他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晚清朝居的稳定。
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位备受争议的人,深谋远虑,沉稳持重,是国之栋梁;贬之者蔑视其:老奸巨猾,深不可测,是官场中的老狐狸;他被称作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又被叫作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他被视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又被斥为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我想这么矛盾的评价足以说明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曾国藩对中国的发展做过很大的贡献,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他也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他自称:“鄙人训练之才,非战之才”,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曾国藩用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所做的《爱民歌》是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蓝本。蒋介石曾把他的《爱民歌》传发下去演唱。
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治国之道备受推崇,他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在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之说,不过真正做到的却没有几个人,但曾国藩却是其中之一。蒋介石多次子弟僚属”曾文正公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梁启超曾说: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由于曾国藩处于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动荡年代。也正因为如此曾国藩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的所作所为在他的立场来说没有错。毛泽东评价曾国藩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杨、洪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此完美乎?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是非常之高的,我想他无愧为千古第一完人。
虽然历史上对曾国藩的评价有好有坏但是我想是因为每个人所在的位置不同所看的角度也不同造成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看人看主流。我们要用辩证的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不能简单、片面地全盘否定或者肯定,都是不客观的。相信历史是公平公正的,我们后人看到其好的一面就去学习,坏的一面就予以抛弃。这是符合唯物主义辩证观的。
第二篇:曾国藩传记读后感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
血祭
第一章奔丧遇险
第二章长沙激战
第三章墨绖出山
第四章初办团练时势造英雄,外环境很重要。成大事要外圆内方,和于“地势”。
第五章衡州练勇内有准则,事始于正,正则可为。(正心、诚意)
第六章靖港惨败把握全局,有主有次,英雄拥天下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留得青山在,方可有柴烧。
第七章攻取武昌天下之事有分有和,分、和之间定乾坤。
第八章田镇大捷成功就在“坚持一下之后”。启用贤者,多植人才,待人当仁,重在一表。
第九章江西受困事事尽力,勿莽撞行事,成事者需百倍谨慎。成功者才有“面子”,我们都只是苍海一粟。
野焚
第一章进军皖中外用儒家,内用法家,杂用黄老。
第二章总督两江
第三章强围安庆
第四章大变之中
第五章幕府才盛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大气魄,大心胸,方可为师。无私就是大善。
第六章天京大火
第七章审讯忠王
第八章殊荣奇忧
黑雨
第一章裁撤湘军 老船师曾国藩白胡子
第二章整饬两江
第三章三辞江督 保持自己的健康,健康才是一切的本钱。戒五毒(贪、嗔、痴、慢、疑)。
第四章名毁津门
第五章马案疑云
第六章东下巡视 自己看中的人,要放开手让他们去发展.第七章黑雨滂沱 事事不同,人人不一。人生一世贵在心安,今生种种世人自有定论。
认识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成大事者,需有召唤一切的心(人、事、物都可为我辈借用)。用一生去让自己提高、升华。
第三篇:传记读后感
读《武则天传》看武后
10151092万文辉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坚强不屈、努力拼搏,她也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她虽身为女子,却没有女子的温婉顺从,而是觊觎朝政,胸怀天下。小小的皇宫抑或是怯懦的丈夫并不是她所想要的,她追求无上的权利以及绚丽的荣耀。她就是武则天。
武氏生的极其健硕,脸方,下颌秀美,两眉明媚,两鬓微宽。她有自知之明,料事如神,治事有方,十四岁时被太宗看中带入宫中,但直到二十七岁才被做到才人。既然没被太宗提拔,那么对于一般女子来说一生的幸福也已毁灭殆尽。然而她的命运并不是这样,她主动出击,令太子治对她倾心,进而满足她的各种要求。在太宗驾崩后,她被送去做了尼姑。武氏既为太宗的才人,现在又成了尼姑,高宗理应不在有什么非分之想。但高宗年轻气盛,又是一个多情的种子,自然常去与武氏幽会,武氏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已经怀有龙子的她理所当然的被接回宫中。于是她的第一步计划已经完成。
关于回宫这件事,表面上好像只是高宗的意思,但是事实上武氏自己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其实在太宗重病时,她就已经认准了,只有高宗能够拯救她的人生。这后来发生的一切也都是按照她的意愿发生的,包括她做尼姑,高宗时常来看她等。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一个用于向命运发起挑战,主动制造机遇的人。她所做的这些可以认为是善用计谋、扩张欲望,但我却觉得她的这点很是令人敬佩,在困难面前冷静分析,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不论结果成功与否,都要放手一搏。
武氏精明强干,她不甘屈于人下,便生出计谋害死王皇后,自己坐上皇后之位。但是她还不能满足,她想象皇帝那样处理政务,甚至君临天下。无限膨胀的欲望与精明强悍的内心令她一步步向前,一寸寸逼近那张令无数人艳羡的龙椅。为了这个目的,她除掉朝中异己,连长孙无忌、遂良这样由先帝亲自制定的辅政忠臣都难逃一劫;她培养自己的耳目走狗,皇宫之中大小事务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管制皇帝,令一个风流多情的皇帝卑怯无助,宛如行尸。她日日临朝,参与政事,而皇帝却偶尔临朝,权力已经悄然想武后倾斜。
武后在情感方面也是不容侵犯的。高宗虽有三宫六院,但是生活中真正的妻子却只有武后一人。并不是因为高宗专情,那是由于但凡他喜欢的女子都不长命,她们一定会暴毙而亡,在这些暴毙的后宫佳丽中还包括着武后的姐姐、侄女。无论是出于嫉妒还是对自己地位的巩固,武后都有理由谋杀她们。
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武后的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了对女子的规定。她没有以夫为天,而是自己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虽然手段卑劣,但是若没有这卑劣的手段就成就不了如今的武后,也就没有看到自己梦想成真的一刻。古时候有乱臣贼子某朝篡位,武后也不过是篡谋了李氏天下,使之姓武而已,并没有比其他乱臣贼子卑劣到哪去,相反的,她迈出的步伐是那样特别,那样不俗,她知道人们就是见不得女人做皇帝,她却偏偏要这么做。对于感情也是一样,皇帝只属于她一个人,她不允许其他人分享——也许只有这样霸道的女人才能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吧。
我读的这本《武则天传》是林语堂先生所著,书中没有提到武后的功绩,而是不停地描写武后的内心世界以及谋取利益的手段,可以看出来作者对武后持批判态度,他认为武后没有做女子该做的事,而是欲望太强,心狠手辣。我却认为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下,也只有像武后那样做才可以真正保全自己,活出真正的个性,否则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宫廷中,在那个封建礼教的时代,武后的下场一定是悲惨的。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任务传记读后感《曾国藩传》有感
[中国近代史任务传记读后感《曾国藩传》有感]《曾国藩传》有感近日读《曾国藩传》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精神很是佩服,我觉得此种精神可用“呆子”哲学来形容,中国近代史任务传记读后感《曾国藩传》有感。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此种精神我思之为当今中国少有之精神,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才能之后做聪明人。一位日本老科学家讲过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必须要聪明。”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这样。另一方面科学家的脑袋还必须笨,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的。乍一看,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命题,实际上,它表现出一个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不同侧面,正所谓“呆子”哲学。我想,曾国藩的治学就是“呆子”哲学的样板。如果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争,他可能会成为中国最后一个理子大师。处于众说纷纭:可能性交织的岔路口时,为了不把应该选择的道路选错,必须具有洞察未来的内察能力和直观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讲,做人或更甚者做科学家必须聪明,但是要想从平常被人认为极普遍明了的事物中,从那些连平常所说的脑袋笨的人也容易明了的日常小事中,找出它的不可思议的疑点,问个为什么,并极力阐明其原委,也是非常重要的,缺之不可的。在这点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是比普通脑袋笨的人更显得脑袋不开窍的死心眼的人。所谓脑袋聪明的人可以说他们如同腿脚快的游客,虽然他们可以捷足先登的到达他人尚未涉足之地,可恐怕会遗漏路旁,脑袋笨的人犹如走路慢的人,一直漫步在后,往往毫不费力的把珍宝捧在手中,脑袋聪明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推测,可以纵观路上的所有难关险阻,至少也是有这种预感的,所以常常容易挫伤自己的进取的勇气。脑袋笨的人,由于他的前途笼罩了一层云雾,反而持乐观态度,即使遇到难关,他会格外的努力,摆脱困境。脑袋聪明的人,会过于信任自己的脑力。其结果,当自然显示给他们的现象与自己想的不一致时,大概会这样想:是不是自然错了。另外当出现结果与自己想的相同时,恐怕会把这件要紧的事忘掉,反复琢磨自己所思考出的结果,是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偶尔产生的呢?一开始就断定行不通的尝试,好容易才明白那事做不成的时候可是他也抓住了一些并不是行不通的其他线索。这些线索也是那些一开始就不敢进行尝试的人无法接触到的。正如无数所谓的聪明人执迷于永动机的道理。脑袋聪明的人适合作批评家却难成为见诸行动的人,读后感《中国近代史任务传记读后感《曾国藩传》有感》。对于脑袋笨的人来说,别人的工作总是显得卓越出色,同时也感到大人物的工作也似乎可以做到,因此,很自然地刺激着自己的上进心。脑袋聪明,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为人之师却难成大家难为大师。记得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曾经说过:“哦手下成功的认识没有聪明人,大多是些能够坚持不懈的呆子。”是啊,他手下的经理有些只是初中毕业有些曾经是他的汽车司机,可以说不是或者不尽然是聪明才智使他们成功的,我想最重要的是那份坚持。聪明的脑袋容易苛求,但所谓的呆子却会和适宜的装傻充楞。正如苏东坡所说的难得糊涂。我觉得难得糊涂的境界就是一种呆子的处世哲学。人生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明确的答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好坏来区分的。当遇到不能改变或者对自己无害而有损的事情的时候,能装糊涂,扮呆子确实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的。所谓的呆子哲学的精髓就是能对生活中的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你对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时候,往往它却向好的方向发展。着也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这个道理在曾国藩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出来。他能够在后期的官场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把难得糊涂的呆子哲学发挥的淋漓尽致的结果。事实上作为一代宰相就必修能够藏污纳垢,否则将不能成为真正的全国的管家。这个道理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体现。正如官场一样,和周围的人一起生活也要学会糊涂。最典型的就是有些夫妻之间的矛盾是因为一方的视而不见而化解的。在如今的物质世界里人们把自己的利益看的空前的重,不允许任何人伤害自己的利益。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过了就是浅视地表现了,糊涂一次也许更好。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所了解到的“呆子”哲学。改进建议:看得出来她有认真地看这本书,并且对此有深刻地认识。从曾国藩身上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但是逻辑性不够强,应该把悟出的道理分纳归类,这样看起来更有条理性。
第五篇: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在近代史上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就连毛泽东,蒋介石,都对他推崇备至。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在太平天国运动时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对于曾公的处世哲学以及个人修养,一.读书
在曾国藩还是孩提时,就背负起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重任。让人佩服的是,当他三次参加院试而不中后,他没有消沉,而是为自己改名“涤生”,意思是:洗涤自己、重获新生;立志“不考取功名不成家”,直到二十三岁考中秀才后才娶妻生子。更可贵的是,他中进士、点翰林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玩命地读书。他拜唐鉴为师,研读程朱理学,开始钻研考据学,同时还注重诗词歌赋的写作,不断地弥补自己学识的缺陷,不断 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终于以渊博的知识闻名整个翰林院。在自己的低位与财富都到达了一定高度后,仍然孜孜不倦的从书中学习知识,这在当今社会都是很难得的品质。
二.修身
曾国藩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并终身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座佑铭以自勉。曾国藩的人格修养,“诚。敬,静,谨,恒”五个字看似简单,但是曾国藩坚持了一生,也由此造就了其完美的人格。
三.用人
他十分注重发现和举荐人才,只要确有特长,他都不会以个人好恶决定取舍。当时聚集在曾氏之幕府中有百人之多,有文学、军事、法律、算学、天文、洋务、机器制造等,几乎集举国人才之精华。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中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五.远见
在国难当头之时,曾国藩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他很有创新精神,购买国外仪器设备,雇佣外国专家进行科技研究,技术创新。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