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口县加速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含五篇)

时间:2019-05-13 13:4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城口县加速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城口县加速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

第一篇:重庆城口县加速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

重庆城口县加速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

有机产品认证将覆盖该县主导产业

本报讯(王 坤 李天勇 崔小兵 记者蒋维胜)近日,重庆市城口县提出要立足大品牌、大联动、大手笔、大创新,提速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并提出,至2015年确保有机产业基地覆盖全县所有主导产业。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地处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适中,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该县区域环境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茂密的植被,为土壤有机物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自然土中达到5%以上,水稻土中达到3%以上。同时,土壤中还富含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非常适宜发展优质的有机农产品。

近年来,城口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发展有机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按照《城口县人民政府质量奖励办法》规定,该县对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认定的单位奖励1万~10万元。此外,他们还特别注重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先后建设了全国第六批国家级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苦荞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以及全国第七批国家级原生态蜂蜜、山地鸡种鸡繁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

据城口县质监局局长袁自强介绍,为不断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的创建工作,该县采取了4项措施。一是立足大品牌带动。大力推动有机产业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有机产品认证。二是立足大部门联动。争取重庆市质监局支持指导,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合力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建设。组建品牌建设委员会、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有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联席会议,进

一步加大创建工作整体合力。三是立足大手笔推动。加大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目前,该县新建了53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及其饲料基地、有机食品基地。四是立足大创新驱动。创新“品牌+质量+技术+标准+检测”、“产品+企业+产业+基地+全域”、“研发+生产+培育+推广+保护”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辐射力、扩张力”4个“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全力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

重庆城口县加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纪实

助推生态发展战略

——重庆城口县加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纪实

□ 王 坤 崔小兵 本报记者 蒋维胜

城口县地处重庆东北部,以其特殊的生态区位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被誉为重庆市最大的天然生物基因库和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是当前的迫切需要,更是长远必然选择。”城口县质监局局长袁自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有机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城口县新建46个有机食品基地,认定8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2个有机种植类生产基地,面积3500公顷,年产量6400吨,年产值1.1亿元;5个有机畜禽养殖类生产基地,年产量46662吨,年产值1450万元;1个有机水产养殖生产基

地,面积0.3公顷,年产量7.5吨,年产值150万元。城口县认证产品数量快速增加,累计通过有机(转换)产品认证5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8个、产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生产企业快速发展,有机产业生产龙头企业数量达到7家,有机产品销售利润净值达到

687.5万元,2009年至2011年,该县有机产品加工业同比增长68.8%、99.2%和31.1%。同时,有机产业经济总量逐步增大。2011年,全县有机产业生产总值达到两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37%。有机产业从业人数逐步增多。

据了解,目前城口县正加快实施4个工程推动有机产业的发展,一是实施基地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及其饲料基地、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二是实施品牌提升工程,打造有机产品“城口制造”的品牌形象。在“走出去”策略中,县政府每年安排品牌推介专项经费,积极组织各类企业广泛参与国内外重大产品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洽谈会等,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为城口有机品牌宣传造势,着力推进该县有机品牌加快发展。支持鼓励有机产品生产企业争创“重庆市名牌产品”、“全国驰名商标”等品牌称号,提升城口有机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实施企业引领工程,加强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企业的指导,扎实推进示范工作,帮扶企业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管理标准、管理规范和操作程序,提升企业有机生产加工管理控制水平,通过有效提升其管理品质和品牌效益,达到“树立标杆、带到一片、影响一行”的目的。他们还加强了对有机生产标杆企业予以资金奖励,激励示范企业争创一流、争创典型,研究制定落实针对示范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

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不断改善对示范企业的公共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袁自强告诉记者,城口县在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过程中,存在有机产业化水平较低,企业有机认证积极性不高,企业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管理体系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同有机生产要求还不匹配等问题。今后,质监部门将重点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加强有机产品认证,提升有机产业化水平,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组建专门的有机产业发展机构,落实有机产业项目资金和奖扶政策;组织相关部门、企业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加强有机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投入品管理,严格风险监控;加大有机产品宣传营销等。

大同市广灵县把加快有机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发布有机产业规划和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为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1月26日,该县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之一

第二篇:湖南省积极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推荐]

湖南省积极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5月20日讯(记者 左丹 通讯员 任彬彬)湖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专家咨询会,今天在长沙举行。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汇报了我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农村中小企业服务系统建设方案,与会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在发言中表示,湖南是继山东省之后,全国第二个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有着发展农村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他希望湖南的试点实施方案,在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尤其在顶层设计、定位、数据库建设和制作、形成湖南特色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争取尽早通过审定。

省委常委、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书记陈肇雄,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当前湖南正在大力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加快推进“数字湖南”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和“数字湖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将以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为新的起点,加快构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加快富民强省、建设全面小康打造新的动力支撑,为全国系统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探索经验和模式。

第三篇:加强和改善党委领导切实推进国家示范院校建设

加强和改善党委领导 切实推进国家示范院校建设

彭 元

[摘要]:推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上一个新鲜的事物,是新时期加快中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示范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在这看似与党委无关的情况下,如何摆正高职院校党委在示范建设中的领导位置问题是每一个建设单位都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强化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与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并不矛盾,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家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必须在党委正确领导下,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思想到行为、从理念到实践、从党委到行政、从上层到下层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委在示范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合力推进国家示范建设。

[关键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项目责任制

国家示范建设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了贯彻落实《决定》,“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程(简称“国家示范建设”),计划从2006年-2010年间,按、分地区分批推进,稳步发展,通过重点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从而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它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以带动全国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与发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推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事物,是新时期加快中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这样的全新事务,面对建设中所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积极应对,探索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示范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在这看似与党委无关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好党委在国家示范建设中的领导,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尤其是示范建设单位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国家示范建设为什么离不开党委的正确领导

国家示范建设作为加快中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加强学校党委的领导密切相关,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高职院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党委在国家示范建设中天然的处于一种核心领导地位。

(一)政治法律生态奠定了党委领导国家示范建设的合法性基础

1、政治生态维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行政”的原则反映到高等教育领域,就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党委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具体而言之,党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组织建设及政策决策的领导。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产物,是学院(校)现阶段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党委同样也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了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才能保证国家示范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保证党的重要路线、方针和教育政策在高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保证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都能得到科学决策与执行。

2、法律生态维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规定充分表明了在我国现有权力运作体系和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居于领导地位,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是贯彻实施这一规定的具体体现;《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①]因此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在国家示范建设中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项目法人负责制是符合宪法规定的、也是遵守和实践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项法律制度的体现。一句话,《宪法》与《高等教育法》为学院(校)党委领导国家示范建设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二)加强和改善党委领导国家示范建设的重大意义

高校党委的作用,是通过党委的政治核心、组织领导核心和决策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保证、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②]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拓展深化、各高职院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开展国家示范建设,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的党组织要具有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组织协调及正确决策的水平和能力。而在各高职院校的内部,围绕国家示范建设所推进的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涉及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政策的决策、体制的交替、机制的创新、资源的重新配置及利益格局的广泛调整,党委必须加强领导,做好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化解冲突、调节矛盾、理顺情绪、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合力推进国家示范建设工作。概言之,搞好国家示范建设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学院(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

(三)强化党委领导与项目法人的院(校)长负责制并不矛盾

国家示范建设实行项目责任制,高职院校的院校长是理所当然的项目责任法人,但这与强化党委的领导作用并不矛盾。在学院(校)的国家示范建设工作中,强化党委领导主要是指思想政治层面的领导、组织层面的领导,坚持重大决策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思想,除此以外的大部分具体统筹与执行等建设工作一概由项目负责法人的院校长负责,由院(校)长统一组织实施。当然,由于示范建设是学院(校)前所未有的大事,涉及到学院(校)各方面的工作、其难度和深度也极富挑战性,除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领导外,党委此时的决策与协调对国家示范建设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党委委员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全力配合和服务行政、党政团结协同合作,营造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就实现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因此,分工与合作是学院党委领导示范建设所奉行的两条原则。学院(校)党政领导必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不分彼此、齐心协力,才能使学院(校)的示范建设取得圆满成功。

二、党委在国家示范建设中应如何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一)把握正确方向,驾驭宏观大局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要求学院(校)党委必须把好方向、统揽全局,对学院正确的办学方向和示范建设的全局以及可持续发展有明确的思路与方法,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学院(校)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确保国家示范建设工作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具体而言,由于国家示范建设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举措,也是现阶段各建设单位的重要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在把握方向、驾驭宏观大局上的领导作用,就要求学院(校)党委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做好思想动员与示范宣传,从而为示范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既是示范建设,则必须首先是党员干部的示范,这要求学院(校)党委首先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认真学习并熟知示范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理念和行为规范,从思想意识上、工作实践中重视并全力支持学院的示范建设;再者,在全院(校)师生员工层面,党委也必须统一思想、加大示范宣传,增强全体师生员工在示范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全院(校)各方面参与示范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凝聚人心,群策群力,为学院(校)的示范建设做贡献。

(二)突出决策核心,强化组织协调

党委是高校全局工作的领导核心,对高校的整体工作负有领导和决策责任。国家示范建设是当前学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深化学院(校)的教研教改水平、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示范建设进程中,应发挥党委集体领导决策的核心作用,科学判断示范建设的新形势、准确把握示范建设的现状,围绕学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方案评判优劣、理性抉择,为学院各项改革与发展措施的科学决策创造条件。

国家示范建设是一个长时段的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客观上讲,在示范建设进程中,矛盾问题多、工作头绪杂、建设任务重,建设过程中还会不断涌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甚至有些突出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会直接影响和制约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对于这些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关键性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学院(校)党委应贯彻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问题意识,重点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科学制定规划,制定出确保实现的具体措施;二是要统筹协调推进,仔细的分析查找示范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重点与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妥善处理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使得突出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为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扫清障碍。

(三)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国家示范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学院(校)的国家示范建设主要由院(校)长统一组织并筹划项目建设的各项具体内容。此时,党的领导主要是组织上的领导,具体则表现为抓好组织队伍建设与服务保障工作。党委应全力支持院(校)长行使权力指挥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与充分保障,当遇到必需的机构调整、干部任命、人员调配等工作时,党委都要给予行政大力支持,及时调整到位;此外,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③]党委的领导作用还应表现为要特别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与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服从和服务于示范建设需要的新型党员干部队伍,为国家示范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确保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党委对示范建设的领导时,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反映到教育领域便是“教育以人为本”。国家示范建设作为深化加快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要求必须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而且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学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教育实践和行为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应该看到,无论怎么深化改革,都必须以人为主体,靠人去贯彻落实;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都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无论法制建设多么完善,都无法代替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因此,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应该坚持教育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总之,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固然离不开项目法人亦即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的全面负责、具体实施,然而这并不否定党委在示范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恰恰相反,推行示范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只有摆正党委在示范建设中的位置,正确处理党委与行政的关系,在工作中坚持“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原则,用民主集中制把大家的思想和意志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党政合力,凝聚建设力量,促进学院(校)的国家示范建设。

参考文献

[1]

龙宗智.依法治校与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完善.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01)

[2]

高万能.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建设.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01)

[3]

张力.高职院校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思考.中国林业教育,2005(06)

[4]

杜吉泽、于京波.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与特色.教育与职业,2007(27)

[5]

赵泽虎.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光明日报,2008年7月16日

[6]

陶珑.创新〃规范〃示范——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三个基点.江苏高教,2008(04)

第四篇:贵州省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贵州省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发展战略,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带动,推进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通过两年来的努力,贵州省工业园区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工业强省”发展战略得到深入实施。

一、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以来,贵州省先后有福泉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和仁怀国优名酒产业示范基地3个工业聚集区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授牌。2010年,3个基地累计实现工业产值近500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以上。贵州省于去年年底启动了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目前,贵阳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息烽县磷煤精细化工工业园、清镇铝煤生态工业园区、汇川机电制造工业园区、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5个工业园区已成功授牌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涉及高新技术、磷煤化工、铝化工、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产业,符合贵州省产业发展定位。

二、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组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在全省各工业园区从产业聚集、产业特色、规划编制、大企业带动等方面展开遴选,以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较好、聚集效应已经显现的福泉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为重点,编制工作方案,并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完成了第一批申报工作。在申报工作中,多次组织

专家团队先后多次深入园区调研,指导园区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编制工作方案、完善产业规划等等,并准确定位产业示范。

(二)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为基础,推进贵州省示范基地及省级园区认定工作的开展。

示范基地的创建不仅有助于推动地方产业发展,还有利于增强园区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效应。如福泉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在获得授牌后先后吸引了中航集团、国电、利森等大企业集团入驻;小河基地在创建成功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先后吸引了奇瑞、海信、凯沃重工等大企业和大项目入驻。2011年贵州省开展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已完成对贵州省贵阳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息烽县磷煤精细化工工业园、清镇铝煤生态工业园区、汇川机电制造工业园区、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5个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授牌。

(三)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效应,带动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为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效应,多次组织省内园区现场观摩考察示范基地,向示范基地学,向示范基

地赶。目前,贵州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快速推进,工业园区追、赶、超的建设发展氛围已经形成,示范基地已成为全省工业园区学习的平台,成为全省工业园区赶超的目标,示范基地的示范效应已真正体现。

(四)加强对示范基地的扶持,激励全省工业园区发展。

自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实施以来,示范基地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异常

明显。为使其示范效应更好彰显,按照扶持和帮助一部分园区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全省工业园区共同发展的总体发展部署。在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按照以奖代补的使用原则,给予全省8个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补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方式推动园区加快建设。目前从实施效果来看,激励效应已经充分显现。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对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的指导,下半年成立指导专家团队重点指导各工业园区,尤其是做好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项目引进、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指导。另外在园区建设上,指导园区搞好规划布局,确保园区项目建设、产业聚集的合理性。

二是按照“工业强省”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以来示范基地为蓝本和基础,尽快完成一批省级工业园区园区的认定工作。另外,完成一批省级工业园区培育园区的遴选工作,将一批已具备一定产业聚集效应、具备较好发展潜力的工业园区作为培育对象,给予资金、土地、项目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使其尽快发展壮大达到省级工业园区的标准。

三是尽快制定对贵州省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考核办法,并逐步向省内工业园区推广。通过对项目引进、技术创新、规模扩张、节能减排、发展环境、平台打造等方面的考核,进一步激励全省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四是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首先,在各项工

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优先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工业园区和入园项目;其次组织银行和园区对接会,为园区发展争取金融支持;再次组织项目招商会,引进跟多大项目入驻园区,壮大园区规模。

五是加强对工业园区发展人才的培养工作力度。组织全省工业园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向发达地区学习,开拓眼界;有计划的实施我委人才培养机会,通过挂职、跟班学习等形式为园区发展培养人才;开设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大范围的培训全省工业园区工作人员,提供行业人员从业水平。

第五篇:山东积极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山东东营市以农业信息化为强大引擎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1-07-05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部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有力手段,是政府有效管理农业的重要途径。为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近年来,在山东省农业厅和东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营市农业局紧紧围绕“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农业农村各领域的建设与应用,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新跨越。东营市先后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全国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和首家“全国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并在东营市召开了“全国城市信息化现场会”总结推广“数字东营”建设典型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将东营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列入国情调研课题,组成调研组赴我市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推广我市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经验。

一、夯实基础,搭建规范高效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政策平台

推进信息化建设,各级领导重视最关键。东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数字东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进,从机构建设、规划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抓紧抓好,夯实基础促发展。

一是统一管理,理顺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体制。在去年机构改革中,市委、市政府批准农业局专门设立了农业信息化科,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各县区农业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明确了农业信息化工作职责科室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各行政村配备了信息管理员,市里统一为县区、乡镇农业信息管理服务机构配备了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农业信息化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形成了 “上下呼应”的四级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运行轨道。二是统一规划,统一考核。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根据《数字东营整体规划》,专门制定了《农村信息化专项规划》,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等多项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规定,建立健全了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连续5年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并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列入重点考核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三是统一建设,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实施“数字东营”、“村村通工程”建设。全市累计投资近亿元用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了大容量、高效率、覆盖城乡的高速光纤传输网络和移动网络,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和村村通光纤。对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全部实行统一招标、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效益。四是培养人才,优化队伍。搞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人才是保障。积极争取智力支持,同国家、省等多家信息化科研机构和有关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邀请有关专家对我市农业农村信息化专项规划和项目设计、实施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对市、县、乡、村各级信息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化政策和技术培训,在全市建设了一支1800多人的素质高、业务精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二、整合资源,搭建统一高效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支撑平台

按照“整合资源、开发资源、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积极搭建服务全市“三农”事业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一是搭建了全市统一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以“一网四平台”为重点建设内容的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已开通运行并取得良好成效。一网,即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信息网;四平台,即信息管理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互动服务平台、数据库平台。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信息网开设了政务公开、东营农情、互动服务、商务服务四大版块,包括53个一级栏目和123个二级栏目,内容涵盖农业政策、技术、信息、市场、服务等多个方面,实现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全面展示和对全市农民群众的互动服务。农民通过信息网可以获得丰富的农业政策和市场信息,通过互动栏目还可以获得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等服务。信息网自去年8月开通以来,访问量已超过100万次。应用支撑平台已完成开发并开通运行了“主要农作物动态分布图”等8个系统,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机关建设水平,东营市农业局自去年开始大力加强机关信息化建设,“网上办公”规范有序、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有效整合了全市涉农信息资源。通过实施“一乡一站”、“一村一页”上网工程,全市所有乡镇健全了网站,1775个行政村发布了村级网站,构建了“黄河口·新农村”网站群,实现了数字地图导航,公众可以便捷直观的访问全市所有村镇。全市涉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共用。建成了新型农民网络互动课堂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水利资源数据库、农业专家数据库、经营管理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农业龙头企业数据库、百万亩耕地养分普查数据库、自然灾害数据库等九大农业数据库,实现了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应用。

三、示范推广,搭建务实高效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

信息化重点在应用,难点在推广。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进全市高效生态农业中的“加速器”和“倍增器”作用,我市不断加大农业农村信息化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一)大力推进“信息化示范村”和“百村示范、万户上网”工程建设。东营市提出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以建设50个“信息化示范村”为突破口,抓示范找路子,从而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结合50个示范村各自特点,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互联网村、无线网村、数字电视村、平安监控村、典型应用村等,为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信息化示范村”的建设经验得到国家科技部领导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今年,该市正在实施的“百村示范、万户上网”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农业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主要是在全市确定100家基础条件较好、不同类型的行政村进行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三农”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一是“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应用效益显著。东营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实施工作,该项目围绕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建立了农村基层管理信息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等应用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研究范围覆盖7个动植物种类,示范面积20万亩,辐射推广160万亩,受益农民达50万人。二是各县区农业农村信息化齐头并进、各具特色。东营区、广饶县的农村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村治安的跟踪监控和定时查询,提高了农村治安管理水平,为农村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手段。利津县建设了中国利农网和利农信息服务超市,成为全国“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县”。三是各类农业生产信息化系统建成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市土地流转系统实现了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发布和流转情况统计,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农作物动态分布图系统通过地图形象地展示了全市主要农作物分布情况。测土配方系统对全市500个监测点的土壤养分、水分的情况在地图上进行了直观展示,指导农民根据测土配方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实现了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网上诊断,为农户提供科学防治方案。新型农民网络互动课堂系统实现了视频点播、网络互动教学、教学管理和在线考试等功能,为农民科技培训和农广校教学提供了信息化平台。地下水位、雨情、旱情自动监测系统已经覆盖全市,为全市的抗旱、地下水测报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动物防疫监管系统监控终端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为疫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依托城域网,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的场地、设备和人员等资源,建设了新农村村务管理系统,通过触摸屏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人口、计生、党群、资源、社保、经营管理、公共事务、财务管理等的信息处理和村务公开。该系统的开通运行,满足了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和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村务管理水平。

农业信息化工作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农业部门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工作。下一步,东营市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地市先进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务求实效,不断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实现新突破。

山东省禹城市建设农业信息化“高速路”扫描 2010-06-01 16:07:05

来源:德州新闻网-德州日报

“哪片地施什么肥,哪片地浇多少水,粮食收获了卖到哪里最赚钱,我们心里都有数。现在,只要轻轻一点,就能通过农用信息机得到各种信息指导。”5月15日,山东省禹城市乐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袁兴波在为笔者现场演示无线致富宝农用信息机的使用方法时说。

袁兴波说的无线致富宝农用信息机外观类似普通的家用DVD,在屏幕菜单上设有政策法规、农经要闻、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栏目,内容通过中科院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数据库,可随时自动更新,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各类农业信息,操作简便易学,每月信息费只要5元钱,电脑和手机信息终端同样可以定制下载信息。

乐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禹城市6个农业信息服务示范点之一。由于所在农村社区人均地亩数较大、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多,该种植合作社应运而生,已发展社员350人,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拥有大型农用机械68台,采用灌溉计量化、农业机械中型化、防虫生态化等科学种植新技术。随着该合作社规模的不断壮大,收获时节常遭遇 “卖难”,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信息匮乏问题成为发展的 “瓶颈”。去年,借助中科院驻禹工作站专家帮扶指导,禹城市引进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运用网络通讯、遥感监测、地理信息、卫星定位、智能推理、异构融合等多种现代高新技术,以无线农业信息机、手机和电脑为信息发布终端载体,为农民提供即时信息服务,解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

今年,禹城市按照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重在应用,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原则,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布局,以粮食、蔬菜、畜牧3个产业为重点,针对不同需求,在全市筛选了部分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运销大户为示范点。在每个示范点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员制度,采取社员或村民自由结合的形式,每10户推选1名农业信息员,由信息员每天或定期收发农业信息,及时为社员传递农业信息。同时,组织农业、畜牧、农机等涉农部门开通农业信息网、畜牧兽医网、农业墒情自动检测网,建成农业信息专家网上互动平台。伦镇城子坡社区粮食运销大户袁俊春,利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随时了解和掌握禹城周边省市粮食市场行情,以最高价格运销粮食150多万公斤,盈利5万余元。(崔珠峰 赵帅 张钰琳 许咏新)山东禹城农业信息化建设进村入户发布时间:2011-05-25 10:05:58 本报讯近日,“渤海粮仓与资源节约型高效农业战略高峰论坛”在山东省禹城市举办,无线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加快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进村入户的步伐。

近年来,禹城市大力实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不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全市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成为全国第一个整建制吨粮市。

在深入推进种植新模式、新技术的过程中,禹城市着重推广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户通过使用无线信息机,能够快捷准确地了解和应用精准耕作、生物防治、配方施肥等新技术,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有“智慧”。

目前,禹城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4万余亩,绿色无公害品牌达到24个,新增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机械耕作成本均降40%,节省燃油50%,农田灌溉用水量均减20%、节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农药30%-50%。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禹城试验站通过埋在地下的传感器对土壤数据进行采集,经过中国移动网络传送到信息处理中心,待分析出土壤水分和养分指标,形成农业生产指导信息,及时发送到农民信息机上,指导农民科学灌溉和施肥。

目前,无线农业信息机和致富宝手机已覆盖禹城市1000多个村。经营麦子和玉米生意的禹城市伦镇毛庄村民袁俊春通过使用致富宝移动农信手机查询各地粮食价格信息,了解全国市场行情,把粮食卖出了好价钱,一年增收几万元。

禹城市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宝萍表示,禹城市通过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试点村服务业收入增长30%左右,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效果非常显著,坚定了禹城市持续走农业信息化发展道路的信心。申照亮 刘永健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破解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移动信息化打造山东禹城“智慧农业” 2011-05-1813:31 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

使用“致富宝”无线农业信息机,农业大户能实时查看市场行情。

为什么“谷贱伤农”、“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一幕屡屡上演?为什么已经有了电视、电脑、手机的农民,还是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百里之外的市场行情?这是因为,分散的涉农信息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没有及时到达农户,并在农民的实际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

近日,记者在山东德州禹城市采访时发现,这里的农户在种植作业时不但能享受全国一流的专家全程指导,而且足不出户就能把握市场信息的瞬间波动,一举解决了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凭借信息技术真正实现了“智慧农业”。

为有效促进环渤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5月17日~18日,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在禹城市召开“渤海粮仓与资源节约型高效农业战略高峰论坛”。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禹城“四节一网两增”和“循环高效生态农业”两个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模式,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事实上,这场农业信息化“革命”,始于2009年以来禹城市联手中国科学院、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共同推进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并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此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让我们看看这场“革命”带来的巨变吧。一个普通农户的

“信息化之旅”

5月艳阳天,正是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集中上市的季节。在山东禹城市大禹龙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合作社理事长、种菜大户霍春亮拿起遥控器,对准一台银光闪闪的 “DVD” 一按,电视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济南七里堡批发市场的蔬菜行情。他对记者说:“瞧,各地蔬菜行情都能知道。就凭这,咱跟收购商讨价还价就有底气了。这一季的西红柿,北京市场的收购价比济南市场每公斤多2毛钱,这样我们可以多往北京市场送点货,效益不就一下子上来了。”

霍春亮倚仗的那个“DVD”其实是无线农业信息机,是禹城市农业信息网络的终端之一,其中设置了中国移动的手机卡。每天,中科院以及当地农业部门的各种信息都会根据农户的定制需求第一时间发送到各种终端上。“有了信息机,我们卖菜由被动变主动了。现在,我们这里的农户卖菜平均所得均高于周围县市区。自从用上农业信息机后,没有发生过一起菜贱伤农的事件。”霍春亮说。

该合作社现有530户农户,通过和禹城移动分公司合作,手机现在也“变身”为农业信息机,这样一来,合作社的每一个农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这些市场信息。

此外,除了有效把握市场信息的瞬息波动,农民还能获得日常种植作业的科学指导和有用信息。

霍春亮介绍说,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由于连续好多天都是阴冷天气,他们收到了来自中科院专家的提醒:“关注西红柿的灰霉病”,同时获知了应对灰霉病的方法。“我们按照专家的指导种植作业,有效避免了病变的泛滥,杜绝了损失。” 无独有偶。乐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禹城市6个农业信息服务示范点之一。随着该合作社规模的不断壮大,收获时节常遭遇 “卖难”,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信息匮乏问题成为发展的 “瓶颈”。2009年后,借助禹城市和中科院共同打造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以无线农业信息机、手机和电脑为信息发布终端载体,农民们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即时信息服务,合作社的燃眉之急随之化解。

“地里该施什么肥,如何防治病虫害,粮食收获了卖到哪里最赚钱,我们心里都有数。现在,只要轻轻一点,就能通过农业信息机或手机得到各种信息指导。”5月17日,该合作社创始人袁兴波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农业信息化“大网”

如何织就?

“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唯独禹城是扎根在农户,扎根在农业合作社,这解决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中科院原副院长李振声院士评价说。那么,这张扎根农户的农业信息化“大网”是如何织就的?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信息化试点项目,以及“四节一网两增”(节能、节水、节肥、节药,农业信息服务网,增产、增收)现代农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起,中科院、禹城市政府、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三方合作,整合中科院和分散在各涉农口的农业种植、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流通等权威信息资源,建设了覆盖各涉农部门,上联部、省、市,下联县、乡、村级信息服务点以及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基层农户的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

农业信息化平台中指导农户种植和销售的公共信息由中科院发布,本地信息则由禹城农业部门搜集、整理,最终所有的信息都发送到现代农业信息中心,审核后依托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强大的移动通信网络,以电脑、无线农业信息机和嵌入式农业信息手机为载体向广大农民发布。截至目前,各乡镇、社区以电脑为主体,生产大户以信息机为主体,普通农户以手机为主体,借助移动公司无缝网络覆盖,禹城全市乡镇信息服务终端拥有率及网络普及率均达到100%。

使用上“致富宝”移动农信手机,村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获取信息比以前更快捷了。5月14日上午,经营麦子和玉米生意的禹城市伦镇毛庄村民袁俊春,正坐在客厅里用移动农信手机查看农业方面的新闻,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麻利地操作起来:“你看,在市场行情板块中,我能看到专业的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分析资讯,还能随时调整和定制自己关心的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的市场行情,手机上的信息每天下午5点左右更新一次。”

这张农业信息化的大网,把以前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变成了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屋里屋外都能随时打电话、上网浏览信息、查询行情的“好帮手”,让很多农民足不出户就做成了生意,无需奔波就把专家请到了家里。

“智慧农业”

带来乡村巨变

来到中科院禹城试验站办公试验楼,于延春主任正在查看由传感器收集上来的土壤墒情。“我们每天的数据来源都是由埋在地下的传感器对土壤墒情先进行监测,形成波段图,通过一个插有中国移动手机卡的网络传输工具,将信息传送到信息处理中心,信息中心根据数据对每块田地的缺水量和缺素程度进行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经由中国移动的网络反馈到用户的手机上,提醒农户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目前在禹城市,像这样的传感器有100多个,我们计划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设立1000个传感器,进一步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科学性,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农业信息化发展。”这样的信息并不只是传达给单一的农户,“比如,有农户向我们反映地里长蚜虫了,我们将由传感器和卫星遥感方式搜集到的田间实时信息进行虫情分析,然后将原因和治理办法再通过网络发给种植相关作物的所有农户,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样,通过一张小小的移动手机卡,把专家请到了农户身边,解决了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有“智慧”了。

“灌水计量化”,这个原本对禹城市伦镇乐农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社员袁兴勇来说很陌生的技术,现在,却给他带来了诸多实惠。

“现在哪块地需要浇水,浇多少水效果最好都不用操心。”袁兴勇说,合作社集中连片的土地,每200亩至500亩都安装了一个墒情自动监测器,监测器发现哪块土地需要浇水,就会作出科学灌溉决策,灌溉过程中,不仅能对每块地的用水进行实时、自动计量和计费,平均还能节水20%。伦镇城子坡社区的农户通过这一技术,推广精准耕作、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粮食价格每吨比周边村高出了20至40元。

禹城市农业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刘宝萍告诉记者,目前农业信息机已覆盖禹城市1000多个村,1100个合作社社员和种植大户使用上了移动农信手机。她说:“禹城市通过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试点村服务业收入增长30%左右,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效果非常显著。”

农业信息化带来的乡村巨变,除农民增收外,还让禹城市由过去粗放型生产方式变为注重产品质量,推广生物防治、配方施肥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目前,该市新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万余亩,绿色无公害品牌24个。新增大批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机械耕作成本下降40%,节省燃油50%,农田灌溉用水量减少20%,节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农药30%~50%,逐步呈现出以农业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示范模式。

5月17日是第43届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今年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面对汹涌的农村信息化发展大潮,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始终致力于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大力搭建和完善“农村通信网”,拓展“农村信息网”和“农村营销网”,全力为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移动通信和信息服务,让广大农村真正实现了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记者 李菲 通讯员 王爽 位建卿)山东禹城:信息化添翼现代农业成功解决“信息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作者:孙清阳;李建 08-05 09:25:38

近年来,山东省禹城市树立“解放思想、放开搞活、集中精力、加快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实践,破解水土资源配置、技术装备与生产规模系列难题,尤其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农民在沃野上收获着更多新的希望和喜悦。

“三大技术”催生农业信息化

“三大技术”得天独厚。山东省禹城市农业信息化与当地农业发展一脉相承。禹城利用中科院在当地设立试验站的得天独厚条件,探索形成灌溉精确计量化、农机中型化、病虫害防治生态化三项现代农业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种植业生产的规模化。规模化效益引导合村并居,刺激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和粮食生产经营大户的产生。他们在生产经营中,迫切需要便捷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化应运而生。

“三大信息平台”落地生根

“我们以院地合作为基础,以科技助农为关键,致力搞好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节支,加速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禹城市委书记闫剑波说。

山东省禹城市与中科院联手,整合多种资源,建成有信息发布、信息终端传输平台的信息网络。其公共信息由中科院发布,本地信息由禹城农业部门通过农业信息专家管理系统搜集、整理,然后将技术信息发送到现代农业信息中心,审核后通过电脑网络、无线农业信息机和农业信息手机三个平台对广大农民群众发布,涉及农业新闻资讯、供求对接、科学施肥、遥感监测、专家解答、土壤墒情等内容。同时,建设完善辐射农口部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运销大户的试点示范网络。3月11日,中科院原副院长李振声院士指出:“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惟独禹城是扎根在农户,扎根在农业合作社,这解决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农民足不出户请来“空中专家”

“我们精心打造完善的信息终端平台,真正破解‘信息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请来‘空中专家’,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禹城市市长张磊介绍道。

“个性化、智能化、低成本”成为信息平台服务最大特点。既可直接登录信息网查询、接收和发布信息,又可只需低廉价格购置一台信息机和一张普通手机卡,和家用电视机连接,就能便捷获得信息服务。农业信息手机一改短信群发模式,为“信息个人定制、后台推送”,彰显个性化。伦镇城子坡社区群众使用信息机,推广精准耕作等新技术,粮食价格每吨高出周边20至40元;用信息服务平台了解行情,使每亩地节约农资投入60多元。

信息化建设触角不断延伸“我们建成开通了大批涉农网络和涉农信息工程,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培养合村并居后新型农民,消除城乡‘数字差距’。”禹城市市委副书记何连生说。

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投放计算机、液晶电视、投影仪、液晶触摸一体机、电动幕等大批现代化设备,在禹城伦镇城子坡社区和市中办夏季社区2个农村社区里,建设农村信息化培育标准教室和2个信息服务中心。如今,禹城“四节一网”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节能、节水、节肥、节药、农业信息服务网)、农村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陆续建成运行。市里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乡镇建立信息培训服务站,涉农部门实现与应用系统网络连接,并在社区建立服务点,培训配备了信息员。

信息化变身现代农业“好帮手”

“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先进,服务集成,价廉便捷,成功扎根乡村,变身现代农业‘好帮手’,并且有力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禹城市副市长王玉东说。

信息化建设成功推进,大大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带动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民增收节支和农业节能高效发展。由过去粗放型生产方式变为注重产品质量,推广生物防治、配方施肥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该市新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万余亩,绿色无公害品牌达24个。新增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8家合作社以反租倒包形式规模经营土地6.7万亩。机械耕作成本均降40%,节省燃油50%,农田灌溉用水量均减20%、节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农药30~50%。

如今,在山东省禹城市,农业信息技术顺利推广,服务内容由简到繁、服务网点由少到多、服务规模由小到大,信息化添翼现代农业,逐步打造以农业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示范模式。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移动信息化推进山东禹城发展“智慧农业” —————————————————————————————————————————————————————————

2011-5-19 10:20:34

点击次数:80 来源:新华网

为有效促进环渤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5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在禹城市召开“渤海粮仓与资源节约型高效农业战略高峰论坛”。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禹城“四节一网两增”和“循环高效生态农业”等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模式,并对中科院、禹城市政府、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三方合作,建设有效到达基层农户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精准耕种和产销对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信息化试点项目,以及“四节一网两增”(节能、节水、节肥、节药、农业信息服务网、增产、增收)现代农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起,中科院、禹城市政府、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三方合作,建设了覆盖各涉农部门,上联部、省、市,下联县、乡、村级信息服务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基层农户的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整合中科院和分散在各涉农口的农业种植、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流通等权威信息资源,以无线农业信息机、嵌入式致富宝农业信息手机、电脑等为载体,依托中国移动强大的网络,第一时间将信息送达基层农户,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2010年来中国科学院禹城试验站考察指出,“全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惟独山东禹城是扎根在农户,扎根在农村,这解决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经营麦子和玉米生意的禹城市伦镇毛庄村民袁俊春,喜欢用致富宝移动农信手机查询各地粮食价格信息,由于这种手机内嵌了农业新闻资讯、供求商情、市场行情、农业百科和用户信息等五大类26个项目的信息,让袁俊春坐在家里就能了解全国的市场行情:“以前都是在家附近卖粮食,收购点说多少钱就多少钱。现在有了农信手机,能了解市场行情,卖上好价钱,一年多收入几万块钱。”

禹城市大禹龙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合作社理事长、种菜大户霍春亮拿起遥控器,对准一台银光闪闪的“DVD”一按,电视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济南七里堡批发市场的蔬菜行情。他对记者说:“瞧,各地蔬菜行情都能知道。就凭这,咱跟收购商讨价还价就有底气。这一季的西红柿,北京市场的收购价比济南市场每公斤多2毛钱,这样我们可以多往北京市场送点货,多赚点钱。”这个“DVD”就是无线农业信息机。

农户通过使用信息机,也了解和应用精准耕作、生物防治、配方施肥等新技术,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有“智慧”,使禹城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4万余亩,绿色无公害品牌达到24个。新增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机械耕作成本均降40%,节省燃油50%,农田灌溉用水量均减20%、节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农药30~50%,记者了解到,中学院在禹城设立了100多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埋在地下的传感器对土壤墒情数据进行采集,过中国移动网络传送到信息处理中心。中科院分析土壤水分和养分指标,形成农业生产指导信息,及时发送到农民信息机上,指导农民科学灌溉和施肥。

据了解,目前,无线农业信息机和致富宝手机已覆盖禹城市1000多个村。禹城市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宝萍说:“禹城市通过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试点村服务业收入增长30%左右,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效果非常显著,这也坚定了禹城持续走农业信息化发展道路的信心。”

山东联通信息化技术打造“农资通*智慧农业”

作者:王玉君 宿艺 来源:大众网-生活日 2011-05-17 11:07:24 摘要:近年来,山东联通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向农村地区的延伸,积极拓展农村信息化应用,推出“农资通”、电子商务、智能灌溉、二维码追溯等应用,让农民也与城市同步尽享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利,记者在山东各地亲身感受了联通信息化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山东联通[0篇] 智慧农业[2篇] 近年来,山东联通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向农村地区的延伸,积极拓展农村信息化应用,推出“农资通”、电子商务、智能灌溉、二维码追溯等应用,让农民也与城市同步尽享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利,记者在山东各地亲身感受了联通信息化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寿光市三元朱村书记党支部王乐义向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李刚介绍联通农业信息化对当地蔬菜产业产生的推动作用。

降费用、送服务、搭平台 信息化送到农民家门口

5月14日,在济南历城区彩石镇,农民李大鹏用电脑上网查看农业信息。李大鹏告诉记者,他的电脑是在“信息化下乡”活动时购买的,不仅电脑便宜,还享受到联通的宽带补贴费用。

为了让农民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近年来,积极做好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为了降低农民的信息化使用成本,山东联通创新服务模式,采取“惠农电脑+宽带费补贴”的模式,把信息化送到农民家门口。

据介绍,山东联通联合微软、海尔、英特尔等产业链合作伙伴,组成“山东省农村信息化服务联盟”,开展了农村信息化“百镇行”、“信息化下乡”活动,通过降低宽带月租费、开展信息化培训、提供信息化咨询等方式,帮助超过3万户农民购买微机和使用宽带,惠及村庄5000多个、受惠农民100多万人。

为消除农村“信息鸿沟”,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山东联通与省政府联合建立了全国首个面向“三农”服务的省级信息门户平台——“山东省农业与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了14个省级政府部门的涉农信息和全国355个专业农业信息网站,实现了网上服务、管理和交易的一体化。借助该平台,政府相关部门为农民提供了农产品供求、农业气象、科技咨询以及农民再就业等信息。据介绍,仅潍坊寿光市利用该平台就帮助农民引进致富新技术560多项,推广新品种410多个,发展农产品供求信息2万余条,受益者达30万余人。

外出打工家有“守护神” 视频监控打造“平安农村”

今年4月28日,在青岛打工的王欣,手机上突然报警,他随即拨通临沂老家邻居的电话,看看家中是否有情况。当邻居赶到时,同时接到系统报警的村治安人员也赶过来,一名入室盗窃的窃贼被邻居和治安人员抓获。事后,王欣说:“多亏家里安了‘神眼’监控,才避免了损失。”

目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农村的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山东联通响应省政府建设“平安山东”的号召,研究开发了“居家卫士”、“神眼”、“宽视界”和“平安互助网”等针对农村治安的信息化应用。

在农村,筑起“平安农村”屏障的还有“平安互助网”。当村民家里遇到紧急情况时,只要拿起身边的电话,就可免费拨通村里的报警电话,同时还能触发村委“大喇叭”警报,实现了“一户报警、全村互助”。

“居家卫士”、“神眼”、“宽视界”、“平安互助网”,构筑起四位一体的农村综合治理防护体系。记者在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87万个行政村建成了“平安互助网”,600多万户农民从中受益。

田间地头把生意做到全国 电子商务帮农民闯市场

5月10日一大早,山东寿光菜农王田永打开电脑登录中国蔬菜市场网。他浏览了当日蔬菜行情后,与几个客户在网上进行了交流,然后在网上进行了订单交易。

中国蔬菜市场网是山东联通联合有关部门为寿光菜农打造的“蔬菜电子交易市场”,通过电子交易市场,广大菜农实现了网上信息交流、蔬菜交易、资金支付、货物交收等工作。菜农在田间地头,就可通过网络将生意做遍全国。

围绕山东省内各地的农村特色产业,山东联通配合地方政府研发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应用。在潍坊寿光建设了全国最大的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在威海荣成建设了全国首个渔业电子交易市场,在淄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此外,青岛平度大泽山镇的“葡萄村”、滨州博兴的“中国钢铁城”、临沂平邑的“中国罐头城”等地方性网络应用也已形成规模。

“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对我省农产品的销售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山东省贸易办公室一位人士说,以寿光的蔬菜电子交易市场为例,目前网上电子蔬菜市场开户超过2000家,每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

齐鲁农信、农资通、12316热线 信息化应用成农民“好帮手”

“近期蔬菜批发价格略有上涨”“近期雨水增多,是施肥的最佳时期”……5月10日,济南遥墙菜农李明军收到联通每天发送的短信,内容既有市场行情、价格信息,也有近期农业生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是山东联通联合山东省农科院为农民打造的12316农业公益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之一。除发送短信之外,还有“齐鲁农信”手机报每天向定制用户发送。平台还开通了12316专家热线,农民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拨通电话进行咨询。据介绍,目前已有上百万农民在12316农业公益服务平台的服务中受益。

山东联通为农民开发的“农资通”,同样也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在农业种植中,农民经常会遇到病虫害,但又不知道这是哪种病虫害以及如何防治。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农民拿着遇病虫害的叶子,到周围的农资站与专家视频连线,问题就解决了。在线专家通过视频观察叶子情况,对病情进行把脉,然后再告诉如何防治。去年,山东联通开通了“农资通”服务平台,济南、聊城、东营、淄博等六市的上千家农资店使用上这一平台。

另外,山东联通还建成寿光网上蔬菜医院,农民可以在网上让专家给蔬菜看病。

坐在家里也能浇菜地 物联网让菜民成“现代农民”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变化。针对农业生产,山东联通研发了“智能浇灌”等物联网应用,这一应用让传统的农民变身“现代农民”。

5月16日,寿光菜农李东生打开电脑查看蔬菜大棚的相关数据后,感觉应该对蔬菜进行喷灌了,他随即点击了浇灌操作。此时,远在两公里之外的蔬菜大棚里,灌溉控制器瞬间开启,灌溉喷头喷出水雾对蔬菜进行浇灌。让菜农如此悠闲地种菜,是山东联通“智能浇灌”系统发挥的作用。据介绍,在蔬菜大棚里安装水位传感器和无线采集器后,可以实时采集棚内不同剖面土壤的水位数据,根据数据便可判断是否需要灌溉,如果需要,通过无线灌溉控制器即可进行远程操作。据了解,如今,全省上千个蔬菜大棚用上“智能浇灌”系统。

如今,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对蔬菜、食品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山东联通研发了“二维码追溯”系统。

记者在寿光一家蔬菜企业采访时看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包装上贴上了类似条形码的标签。车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标签是‘二维码’,贴上它,不管菜卖到哪里,消费者在购买时,用手机一扫,便可知道蔬菜的来源、施肥及用药情况。”

据山东联通相关人士介绍,山东联通已在济南、潍坊、青岛等地的蔬菜种植、生猪养殖行业推广了二维码追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实现了对蔬菜生产和肉品加工全过程的监控,让消费者明白消费的同时,生产企业也对产品流通实现了科学管理。三大举措破题山东农村信息化2009-02-05 06:00出处:计世网作者:佚名【我要评论】 [导读]山东省信息产业厅整合山东网通、山东邮政、大众报业、微软公司、英特尔、海尔集团等厂商的力量,共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相关阅读:香港文汇报:中国保经济更需要农村信息化

在“山东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项目”中,山东网通、山东邮政、大众报业、微软公司、英特尔、海尔集团等厂商都参与进来,该项目是由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牵头组织的,采取“整合资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

普遍来看,山东省农村信息化面临着四大难题:信息在农村的普及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农村信息化大部分项目依靠政府拨款,自身运行机制比较弱;缺乏真正有效、实用和农民急需的信息。

“山东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项目”为广大农村、涉农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交易,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收到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科技动态等信息。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项目包括以下三大主要内容。

一是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构建山东省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涉农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综合信息的服务优势,构建山东省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农村信息化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服务于政府管理部门、服务部门、涉农企业、农业大户以及农民。服务项目涉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三大功能,实现服务、管理、交易一体化。全面提升农村科技信息社会化服务能力,使农民掌握科技信息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完善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村信息服务站是指依托山东网通的宽带网络资源、山东邮政的物流配送体系、大众报业的信息传播体系,在全省农村建设的为农民提供以涉农信息查询发布、电子商务等服务内容为主的公共上网场所。信息服务站建设解决了农村信息的落地问题,是农民进行信息查询和接受培训教育的基地。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农村信息化推进联盟。由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牵头组织,与山东网通、山东邮政、大众报业、微软公司、英特尔、海尔公司共同合作,成立山东省农村信息化推进联盟。联盟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推进重点。

“山东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项目”能有效解决农村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完善有效的运营模式,全面提高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民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获取信息致富,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同时,使该项目成为连接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农村生活用品等供求双方的桥梁,有效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跨地域的交易,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solution.chinabyte.com/57/8701557.shtml

山东开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智慧三农”2011/5/23 9:23:00

来源:齐鲁电视台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0)核心提示:5月22日讯手机成了新农合医疗证,电视能够随时查询农产品价格,山东省大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进村入户,农民享受到信息化便利的同时,也踏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5月22日讯手机成了新农合医疗证,电视能够随时查询农产品价格,山东省大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进村入户,农民享受到信息化便利的同时,也踏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朱玉银是泰安市宁阳县一个偏远乡村的农民,以前看病报销新农合医药费他要拿着单据跑好几趟.而现在,结账时他只要把自己的手机在村卫生室的电脑上一刷,所有的花费都一目了然,当场就能报销。

手机能够代替"医疗证",因为里面储存着一个移动公司开发的"二维码",有了这个电子"身份证",宁阳县20万户参合农民在村里就能享受到"刷卡报销"的便利。而在我国唯一的现代农业信息化试点县禹城,更多的农民则通过这个"机顶盒"把握了致富先机.按下遥控器,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即时行情就立刻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山东禹城大禹龙腾蔬菜种植合作社总经理霍春亮:我们就有了议价权,变被动销售为主动销售.以黄瓜为例,济南的价格一块一二,北京的价格一块三四,这一斤能差两毛钱,这10%到20%的毛利润都是我们纯挣的。

这个"机顶盒"有如此神通,因为它连接着中国科学院与各个涉农部门的信息平台.麦田里这些电线杆下埋的是一个个传感器,它采集的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微量元素等数据也会利用移动通讯网络传输到这些部门的信息平台,经专家分析后再随时传递给种植户,实现精准耕作,使农民用水、用药、用肥的农资投入亩均减少60多元,农产品运销户的收入分别增长2到6万元不等。

目前,像这样的传感器禹城市已经设置了100多个,根据规划,最终将超过1000个,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有"智慧"。

目前,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建设开通了"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与13个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对接,建设了40个特色数据库,为超过2万家涉农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文章作者:齐鲁电视台 责任编辑:吕莉

山东积极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2010-02-05 14:57: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中广网济南2月5日消息(记者桂园)今日,山东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咨询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汇报了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及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方案,与会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张来武对山东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山东发展农村农业信息化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今后要借鉴各省发展经验,立足自身优势,完善长效机制,加强中心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化网络基础,促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有效结合,推进山东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代表省政府对科技部多年来给予山东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山东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持“有特色、能落实、见效快”的原则,把握好山东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节点,积极推进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农业信息化合作协调机制,加大对示范省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农村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和专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山东农村信息化发展迅速走向深入

www.xiexiebang.com,方便了经常手机上网的客户使用,并免收流量费。客户还可以编辑短信“10086”发送到“10086”,进入短信营业厅,根据菜单提示,查询话费、办理业务。

加快信息化深层次应用 服务“转方式、调结构”

“移动通信的发展顺应了人们信息需求‘移动化、宽带化、多媒体化’的趋势,它不仅仅带来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更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相结合,带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推广。”——山东移动总经理李秀川

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惠及民生。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发挥移动通信“实时性、个性化、交互性、广泛性”的优势,通过移动技术手段解决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消除城乡信息鸿沟,提高全社会的效率,让信息化最新成果惠及大众。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山东移动联合开展了“十万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活动”,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零距离的信息化培训。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本着“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大力推广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等综合信息化应用,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推广,取得累累硕果。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为全省20万家企业提供了话音、数据业务、互联网接入等一体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启动了“十万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活动,为千万农民提供了农信通、气象通、农资通等信息服务,搭建了“城管通”、“警务通”等城市管理平台,全省有1500余所学校、60万名中小学生开通了保障安全的“校讯通”业务。

未来两年,中国移动将完善覆盖至山东所有乡镇的3G(TD-SCDMA)综合信息服务网,进一步推进网络村通、农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无线上网、信息产业提升、信息化应用示范、手机门户、绿色网络等“十大工程”,助推“数字山东”建设,并将拉动全省600亿元产业投入,新提供9万个就业岗位,从而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惠及民生。

在胜利油田,通过使用无线抄表、数字监控等移动信息化应用,印象中满身油污的石油工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实时了解油井的运行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幅“数字油田”的画面正在展现。

在海尔集团,通过移动顾客服务信息化系统,海尔实现了对全国5000多家服务中心和特约服务网点的5万名服务工程师从派单、上门检修到回访的电子化跟踪式管理。

在济南、烟台、日照的部分城区,“城管通”应用使每一处下水井盖、电线杆、花坛、草皮甚至垃圾箱都有了自己的“数字身份证”。城管人员利用“城管通”手机可以实现位置自动定位和信息实时采集,城管工作实现了数字化、精确化。

寿光作为山东省物联网农业示范区,与山东移动合作推出了农业大棚生产监测系统,依托M2M技术平台和GPRS/3G网络传输,菜农能够通过短消息、手机与电脑上网等方式,实时掌握影响植物生长最关键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含水率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提升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目前,M2M已在山东省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在交通领域,济南、青岛等多个地市的出租车及公交车上安装了超过1.5万余台无线终端设备,实现对车辆远程科学管理和调度。在电力行业,实现了对8万余台无线电表的远程抄表和对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在农业方面,菏泽、济宁等地实现了恒温库温度精确控制和农产品溯源。比如,利用山东移动开发的蔬菜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只要通过手机拍码,就能掌握栖霞苹果、金乡大蒜的货源和流通信息,让假冒者无处遁形。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使山东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考验。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发挥信息化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度过“严冬”。2008年12月,山东省经信委、省中

小企业办、山东移动联合举办了“全省利用电子和移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网络营销水平培训班”,对全省中小企业进行了信息化培训,并为他们量身定做了“移动营销管理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移动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用、易用、适用”的信息化产品,促进企业节能增效。对于市场导向型的企业,“移动营销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实现实时订单上报、市场信息搜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对于外贸加工型企业,“移动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帮助企业降低原材料库存,实现内部高效管理。对于有节约成本需求的企业,“移动办公系统”帮助企业轻松实现办公自动化。对于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企业,“位置通”和“无线手持机数据采集业务”帮助企业实现机械的远程监控,降低财务风险。2009年年底,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山东移动联合启动“全省十万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驻地信息化讲堂、产品演示、咨询等零距离信息化服务,力争2010年在10万家中小企业中开展移动信息化体验和普及工作,并争取3年内在山东省大部分中小企业普及信息化。截至今年8月底,山东全省已经举办信息化巡展240余场,并提前四个月在10万家中小企业中普及了信息化,比计划进度超前30多个百分点。

鲁西化工有遍布全国的500多名业务员,以前这些业务员每天通过电话或传真方式上报当日的工作和次日的销售计划,总部人工电脑录入汇总,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山东移动为鲁西化工研发了移动WAP营销管理系统。这样一来,遍布全国的业务员每天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终端按固定报表上报需求计划,总部自动汇总销售信息,不但方便了订单信息的收集,而且大大提高了订单处理速度,基本杜绝了人工错误,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山东银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鲁南地区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产品远销省内各地市及国内20多个省市。山东移动为其设计、研发了“银麦公司OA系统及集团业务短信系统”,并把移动OA和订单管理系统融合成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一次性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和移动化、生产经营管理移动化三大功能。通过该系统,公司内部人员可以用手机和电脑收发邮件,处理公文;全国各地的业务员都可以通过短信方式将当地产品需求信息发送上来,平台能够根据预定格式自动将短信内容转换为产品订单,并可直接生成统计报表,为公司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公司总经理王久标表示:“市场千变万化,便捷的移动信息化应用让我们提升了掌控市场的能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打造信息门户 让有用的信息触手可及

“要以满足和引导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高业务创新能力。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便民、惠民的信息门户,为城市管理、百姓生活提供实用和便捷的信息服务。”

2010年,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提出重点在六类业务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快个人信息门户建设。不断整合与消费者生活相关的行业资源,丰富业务种类和内容,实现查询互动与公共事业缴费紧密结合,做好普及推广。二是加快手机支付平台建设。持续优化、推广手机支付和手机钱包业务,进一步加快公共事业缴费和移动电子票务发展,积极推广一卡通业务在企业、政府、学校中的应用。三是着力打造信息博览业务,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四是加快位置业务发展,满足出租、公交、物流等行业以及政府、企业对车辆和人员管理的需求,服务“平安山东”建设。五是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建设全省统一的数字校园平台,融合现有信息化产品,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六是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持续为中小企业提供“实用、适用、易用”的信息化产品。

个人门户是山东移动搭建的一个“一号接入,无所不能”的便民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天气预报、社会保险,交通路况、车辆违章、驾驶证年审、商品优惠、儿童教育、股票彩票等信息,并实现信息查询、公告发布、自助报表、信息互动等一条龙服务,市民可以通过短信、语音、手机上网、电脑上网等多种方式查询这些信息。比如,现在发DZSDSBT(定制山东社保通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到10658666即可查询个人养老保险信息,包括当月缴纳基数、当月缴纳金额、累计缴纳金额等;发短信DZCZFW(定制车主服务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到10658666定制车主服务,就可以及时了解车辆违章、车辆保养等相关信息,给自己提个醒,安全驾驶;发送DZGSLK(定制高速路况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即可了解省内各条高速公路的路况,哪里有堵车,哪里有并道,都十分清楚。目前,个人门户平台已上线250多个业务,定制用户数达到260多万,门户浏览用户数近280万。

目前,山东移动正在建设面向省内用户的手机支付网站“移动乐付网”。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该平台,客户将通过短信、手机上网、电脑上网等多种方式,进行水、电、燃气、有线电视费用的缴纳,还可以购买电影票和彩票。目前,济宁和菏泽两个市的客户已经可以通过该平台缴纳电费,济南和青岛的客户可以购买电影票。今后将逐步扩大到17地市。截至目前,山东移动已发展手机支付用户100万户,联盟商户50多家,日交易金额24万元。

从2009年开始,山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并在全省开展“无线城市”的建设试点工作。山东移动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无线城市”的建设。德州市政府和山东移动签署了《德州无线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德州成为全省第一个启动“无线城市”建设的城市。近期,山东移动还将在东营、烟台启动“无线城市”建设。根据与政府签订的协议,未来几年,山东移动将投入15亿元用于德州“无线城市”建设,重点推进“无线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民生信息化”等项目。在电子政务方面,公务员将可以通过手机登录政府办公系统,处理公文、收发邮件,随时随地“绿色”办公。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在企业的应用,为企业节能增效。在民生信息化方面,为市民搭建便民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移动生活圈。市民通过手机,可以查询各类便民信息,到商场购物、坐公交车、缴纳电费燃气费,在医院预约挂号等。

在农村,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联合社会各界,积极探讨由政府指导,涉农部门、通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等分工合作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发展模式,推出“农信通”、“村务通”、“农资通”等农村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兴农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村务信息、文化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

山东移动联合多家涉农企业搭建了“农信通”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市场行情、养殖信息、农业技术、农村致富、农机维护、农家保健、蔬菜专栏、供求信息、本地农业特色板块等400余个农业信息栏目,为农民搭建起信息金桥。截至目前,山东省有250多万农民使用了“农信通”信息服务。

山东移动与山东省农资公司联合推出的“农资通”信息平台,为基层农资经销商及时提供各类农资信息以及科学施肥等农技信息,开通了一条农资信息“直通车”。该业务已经为全省近万名农资经销商服务,深受农资经销商的欢迎,广大农户也从中受益。

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山东移动还开发出“寿光蔬菜价格行情信息平台”,菜农可通过手机定制或查询当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电子拍卖交易情况,帮助菜农、菜商发家致富。目前,蔬菜价格发布系统一期上线152个栏目,涵盖152个蔬菜品种的日交易价格,蔬菜种植户可及时了解当地蔬菜批发市场的真实价格。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以信息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2011-05-17 来源:新华网

打造信息田园助推现代农业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以信息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新华网山东频道5月17日电(王志李菲)在东营广饶县王道村,村民用上了便宜高速的无线宽带,便捷查询农业科技信息;在德州禹城,农民在家中就能随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还能与中科院的专家直接交流;在济宁金乡,冷库管理者用手机就能随时了解冷库里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寿光蔬菜、栖霞苹果、沾化冬枣、金乡大蒜、胶东大白菜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有了新一代身份证二维码,通过手机拍码就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追溯„„

网络村通,服务到家,信息入户。针对“信息贫困”这一制约农民奔小康的“瓶颈”,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充分发挥移动通信随时随地、灵活、即时性的优势,大力推进移动通信“村村通”和“下乡、入户”工程,提出像经营“柴米油盐”一样来经营移动业务,积极推广“农信通”、“村务通”、“农资通”等农村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兴农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村务信息、文化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搭建起助农增收致富的“金桥”,千万农民尝到了信息化甜头。

网络村村通服务村村通

构建信息化新农村

“无线信息就是方便1王孟金是东营广饶县丁庄镇王道村的一位村民,经营着一家农资超市。“现在不用网线就能上网,化肥、农药等农资信息上网一查就知道,还能看到图片,订货查询就更方便了,还能随时了解国家关于农村的政策信息。喜欢种搞花的经常找我帮忙查查,什么海棠阿芙蓉啊,苦楝子怎么栽培,在网上都有,很方便。”60多岁的王老汉现在已经学会发邮件,价格表、图片都能传。

在东营市广饶县王道村,山东移动利用自身的网络和技术优势,实现了TD+WLAN网络覆盖,使王道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无线信息村”。通过无线宽带覆盖、无线信息机普及、建立农政通平台、架设村级网站、提供农信通服务和组建智能通信虚拟网等手段有效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农户只需要在电脑usb口插入一个无线网卡或者直接使用笔记本电脑就能实现高速上网,有效解决村民居住分散网络布线费用高、电话线接入上网速度慢的问题,养殖户用上了便宜高速的宽带,便捷查询养殖科技信息。

山东移动大力加快移动网络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和偏远山区、沿海网络覆盖,实现了移动网络无缝覆盖和网络,网络地理覆盖率和人口覆盖率都达到99.9%以上。广大农村也实现了移动电话“村村通”,并以村庄为单位组建了乡情网,村庄内部通话优惠。在烟台,全市近90%的村庄组建了乡情网,百户以上的村庄全部组建了乡情网,不仅实现了村里短号码通信,简单好记,而且给村民带来了优惠和便利。

在加快网络建设的同时,山东移动加快了服务网点建设,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服务网络。在农村建立了以乡镇经营部为核心,以村级信息服务站为辐射的农村服务网络,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菏泽单县郭村镇付庄村是一个距镇上约8公里的偏僻村庄。近年来,付庄村不少村民开始种植芦笋。山东移动在付庄村设立的移动信息服务站,不仅提供交费、充值、售卡、公话等业务,还为村民提供芦笋种植的相关信息。信息站里订阅报刊供农民阅读,还通过建立飞信群,帮助农户订制农信通业务等方式,及时将芦笋种植、价格等信息发送到农民的手机上。付庄村村支书李明亮说:“移动公司的信息服务站让村民提高了种植技能,给咱老百姓家里请了个身边的专家。以前卖芦笋时都得跑上老远去打听价格,现在好了,不用出村子,就能了解到各种信息,真方便1目前,山东移动全省农村各类服务网点达15万多个,其中村级信息服务站超过12万个,实现了“镇镇有营业厅、村村有信息站”。

“看,在村卫生室俺就能随时报销1在菏泽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卫生室,村民穆华安拿着新农合IC卡和医药费用明细清单对记者“炫耀”。农村合作医疗已整合原有村卫生室,使老百姓有病在家门口就能看,但是老百姓看病报销来回跑的问题十分棘手。山东移动菏泽分公司与牡丹区卫生局合作,成功以移动无线POS机为终端解决了报销难等问题。当地参保的农民只要到村卫生室持卡轻轻一刷,不仅实现了随时报销,而且能及时打印出费用明细清单。能报销的,不能报销的,能报销比例是多少,费用分别是多少,一目了然。参合农民看得明明白白,乐在心里。

从靠天农业到信息农业

千万农民受益农业信息化

针对农村的信息化需求,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联合社会各界,积极探讨由政府指导,涉农部门、通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等分工合作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发展模式,推出“农信通”、“村务通”、“农资通”等农村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兴农信息、农产品流通信息、村务信息、文化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为农民搭建起信息金桥,使千万农民从中受益。

“谢谢你们一直给我们家提供技术信息,非常感谢!现在枣园出现果锈不知要怎样防治?”一位滨州农民通过短信咨询了这样的问题,冬枣专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对枣农的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近期,部分枣园出现‘果锈’,主要原因是枣瘿螨危害引起,叶片同时受害并卷曲、变脆;另一种原因是枣园喷施除草剂造成的。”过了两天,这位农民发来短信称果锈现象已经明显减轻了。像这位农民一样,目前山东全省已有千万农民借助“农信通”这一特殊平台能够迅速与相关农业专家取得联系,并获得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山东移动推出的“农信通”,为渴盼富裕的乡亲们提供了获得信息的畅通渠道。农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农信通”技术平台短信获取多种农业信息,及时得到农作物养植技术指导、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丰富的资讯、实用的信息,给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惊喜。“现在,在田头就能知道天气预报,割麦打场就不怕老天突然变脸了。致富信息、市场行情,农业技术,要啥有啥,这农信通还真神了1菏泽牡丹区沙土集镇前苑庄村村民苑士奇提起“农信通”业务,赞叹不已。

如今在农村,通过科技手段发家致富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一旦尝到甜头,就会主动寻找更多的信息源,索求更多的农业新技术,而“农信通”、农村信息机等信息化应用正是帮助大家捅破窗户纸的一根“手指”。农业政策、农产品供求、价格行情、农业科技、农村生活,这些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也正在通过移动的“农信通”,演变成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农民主动寻求科技、信息致富,推动了科技农村、信息农村的建设。

在德州禹城,禹城市与中科院、山东移动联手,建成了信息发布、信息终端、信息传输平台,通过电脑、手机、信息机等信息终端,提供农业综合信息、农田旱情和灌溉指导、农田配方变量施肥、农副产品市场行情、农村商务信息快速发布、农村基层政务公开和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家里就可以查询自己所关注的市场行情,随时看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农业信息,了解到先进生产技术和模式,在田间地头就能把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和中科院专家实现了直接交流。伦镇城子坡社区群众通过信息平台,推广精准耕作、自动灌溉、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粮食价格每吨高出周边村20至40元,年增收近5万元;使用信息服务平台,了解周边农资市场行情,每亩地节约农资投入60多元。据不完全统计,禹城市机械耕作成本平均降低40%,节省燃油50%,农田灌溉用水量平均减少20%、节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农药30%~50%。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6400万农民正在感受和见证山东农业从镢刨肩扛的“靠天农业”向全球经济化背景下的“信息农业”迈进的转变。

智能农业大棚智能冷库

物联网走进农村

2010年,由于天气原因,沾化冬枣上市比往年晚了将近一个月。没等真正的沾化冬枣上市,市场上已经充斥了各种各样的“沾化冬枣”。消费者如何分辨真正的沾化冬枣?中国移动二维码技术立了大功。2009年,山东移动与沾化冬枣协会携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沾化冬枣二维码技术,为沾化冬枣贴上安全标签,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沾化冬枣品牌。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一拍,真伪一目了然。“2008年,我收入不到20万元,应用沾化冬枣二维码后,我的20亩冬枣园,2009年和2010年收入都超过30万元,这个二维码,消费者认可,品质很好还觉得安全,回头客太多了。”当记者问到沾化冬枣移动二维码给他带来了些什么时,富源街道办事处车王村枣农王福田如是说。

通过覆盖全省的3G、2G、WLAN网络,山东移动将移动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建成了“二维码食品溯源系统”、“智能农业大棚系统”、“蔬菜种植病虫害移动可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目前,移动二维码已成为寿光蔬菜、栖霞苹果、沾化冬枣、金乡大蒜等一大批山东特色农产品的新一代身份证,提升了这些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增加了农业效益。未来,移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必将实现农村产业的革命,翻天覆地地改变我们的农村。

“您的蔬菜大棚里的温度过高,建议降温2度;湿度过高,建议通风。”众多周知,蔬菜大棚内空气、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蔬菜种植病虫害,对蔬菜种植影响很大。而通过山东移动智能农业大棚,土壤与湿度监测系统自动监测着昼夜、周、月各个时间点参数,并形成一定时间段各参数的趋势图,遇到温度过高、过低等异常情况时,监测台就可以通过手机或麦克风,提醒菜农进行处置。这种看手机种菜的技术,大大减少了劳动量,也让农业变得更加精细,效益更高。

“冷库温度0.1℃,超过阙值0.0℃”,冷库管理人员手机上经常接到类似的报警短信,工作人员随即检查冷库内的温控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及时将温度调整至规定的范围内。在济宁金乡,年均种植大蒜50余万亩,是我国主要的大蒜、圆葱、蔬菜生产基地,有冷库约4000间,冷库存储行业已成规模。由于蔬菜对温度的敏感性,以往经常出现因温度控制不当造成大量蔬菜贬值、损坏的情况,也有因二氧化碳超标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利用山东移动开发的全国首例冷库监控系统,冷库管理者可以随时监控冷库里的温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作出处理,避免了人为因素效率低、准确性差带来的损失,实现了大蒜储存的智能化管理,使成本降低了30%。该项目荣获全国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奖金奖。(完)

省政府:移动将投三百亿建设“数字山东”

2009-7-2 09:40| 发布者: mike-cq| 查看: 1432|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

泰安手机报——“关注泰安热点时事,享受本地前沿信息!” 中华泰山网倾力打造本地最权威的手机版泰安新闻,无论您身居何处均可通过手机获取泰安最新的新闻资讯。天下大事让您尽在“掌”握!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短信DZTASJB到10658666 ;联通用户编辑短信538发送到106558000538。

.摘要: 省政府:移动将投三百亿建设“数字山东”

本网讯

2009年6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山东大厦举行。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将在未来3年内在山东投入300亿元用于信息化网络建设,通过建设覆盖至所有乡镇的3G(TD-SCDMA)综合信息服务网、实施网络村通、农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无线上网、信息产业提升、信息化应用示范、手机门户、绿色网络等“十大工程”,助推“数字山东”建设,并将拉动全省600亿元产业投入,新提供9万个就业岗位,从而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惠及民生。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张春江等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省政府秘书长张万青主持,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正茂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共建经济文化强省

下载重庆城口县加速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城口县加速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