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赏析9-40

时间:2019-05-13 13:3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赏析9-4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赏析9-40》。

第一篇: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赏析9-40

9宿渔家

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三江小渡

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商山早行

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思故乡我昨夜梦会杜陵,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

12与诸子登岘山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13 江城子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朗当年射虎的英姿。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14 晚泊岳阳

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如梦令

说是梨花,但不是。说是杏花,也不是。颜色红白相间,此花的风韵别具一格,超凡脱俗!还记得吗?在武陵的那一醉?(这就是《桃花源记》武陵源的桃花阿!)16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深宴饮在东坡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长信秋词 其三

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浣纱女

钱塘胡的河畔边是谁的家,湖上的女孩比花还要美丽。吴王在家时不能外出,今天全部都出来洗衣服了。金陵图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玉楼春 元好问

含春笑解香罗结,相思只恐旁人说。腰肢轻展血倾衣,朱唇私语香生舌。无端又为功名别,几回梦转肝肠裂。属卿休作倚门妆,新秋共泛归舟月。忆昔

当年曾经在长安游玩,豪门贵族在溶溶月色这中追欢逐乐。王公豪富之家酒食征逐昼夜不分,皇宫中皇上沉醉洒色,以至于春秋不分。王孙公子们肆无忌惮,自命风流,而浮华女子不解国愁仍风月脂粉。如今的离乱都似梦一般(这一切都是醉生梦死的后果),到如今国家就如夕阳一般只能眼见国家一步步走向衰败毁灭。西河 金陵

六朝繁华的旧事,去矣,有谁还记?只剩故都颓城山环水绕,依旧是江岸秀丽的青山如美人发髻相对耸起。怒潮一涨一落拍打着故城的空寂,几片顺风帆影悬浮在远水天际。苍老的树木还倒挂在峭崖断壁,莫愁女的小船曾在这里抛缆栓系 空留几处旧时的剩迹残踪还有山林葱葱郁郁,城西的半壁营垒隐入雾气的迷离中 夜色深黑时月亮爬上城垛的空隙,一怀伤心东望幽冷清辉下秦淮河淌的悄无声息 当年酒楼戏馆如今何处寻那喧闹街市?想来这普通巷陌曾是豪门的宅第,旧时的燕子飞入寻常人家,不知今夕是何夕,相对呢喃,仿佛在叙说六朝的兴亡更迭,正是黄昏一脉夕晖黯然凄迷。

22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萧瑟,溪桥边树枝头的枯叶被吹得零落纷飞,菊花也垂首自哀,尽显秋的荒凉。风尘满身,前路漫漫,何处归程。坐骑蹄踏寒露,远处晨鸡报晓,天际淡然月影,身处荒村陌路,满怀孤寂。

仕途坎坷,身心疲惫,十年后的故地重游竟有如此多的感慨,暂且饮尽杯中离别的酒,君莫窃喜,君不见六朝奢华也终付与一江流水,万千感慨尽因暮色天涯玉楼春

含春笑解香罗结,相思只恐旁人说。腰肢轻展血倾衣,朱唇私语香生舌。无端又为功名别,几回梦转肝肠裂。属卿休作倚门妆,新秋共泛归舟月。登太白峰

我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好像听到太白星对我倾诉衷情,告诉我,愿意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愿随风而去,直到那充满云海的天地间 举起双手就向明月靠近,往前走仿佛看不到山峰(这表达的意思是:李白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自由发展)今日离开这座山,什么时候还会回来呢?子夜吴歌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27 望天门山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28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29 晚次乐乡县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嗷嗷的鸣叫。晚秋夜31秋夜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32听邻家吹笙

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不知墙外究竟是哪一家。重重大门紧锁无处寻觅,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

33邯郸冬至夜思家

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恰逢农历冬至。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当我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时,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34 江阴浮远堂

酬张少府

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音!

寄远

南陵的水面澄清,江水悠悠漫过,风吹得紧了,云变得轻了,秋天就要到了。正在客人内心孤寂回转的时候,那是谁家的女子在江边的楼上倚栏眺望呢?37 暮热游荷池上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在微风中摇曳着它那婀娜的身姿.头,轻轻地摇摆着,带着对生命的喜悦,仿佛在轻声哼着小调。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上滚

动晶莹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着它那张小巧的脸,感受温暖的阳光.清风拂过它的脸庞,它好似一个害羞的女孩儿,躲藏在田田的叶子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丽!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荷花散发出的阵阵馨香,让人们为它驻足,为它迷醉.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诗人不禁感叹道.38 绝句

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春衣,枝头的桃花已经开败而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鸣声停止了,东风又挂起来,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第二篇: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答案

一、★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⑴而过,翼若垂云⑵。王注矢于弓⑶,不知其所射。养叔⑷进曰:“臣之射也,置⑸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⑴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⑵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⑶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⑷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⑸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

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

②辄:就;

③异:奇怪;

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⑴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⑴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注释】

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⑴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竭:使…干涸;

②渔:捕鱼;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贵:以……为贵;

②聪:听力好;

③智:思维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

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

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11.★稼穑艰难

释 义 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形容农耕的劳苦。近义词 稼穑维艰 【原文】 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②盖③贵④谷务本⑤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⑥之,刈⑦获之,载积之,打拂⑧之,簸扬之,凡几涉⑨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参考译文】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注释】

安:怎么。

盖:表示推测,大概。

贵:以.....为贵。

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刈:割,多用于草类或谷类。涉:经历。

拂:古人用连枷击打谷子以脱粒。

斯:指示代词,这。

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释义】

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只有技能才可以使人生活 【原文】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选自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参考译文】

谚语曾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能学起来简单就贵在是否去学,这就如同学习读书一般。世上的人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希望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多事,却不肯用功读书,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又懒得做衣服。

【注释】

薄:这里指小

伎:同“技”,指技能。

是:这

犹:如同,好像

馔:食物。

营:谋求,谋取。

【文言知识】释“是”

“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而在文言中尤其是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它多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犹求饱而懒营馔”中的“是”,即指“这”,句意为这好像追求吃饱而却懒得谋取食品。又,“是人也不知好恶”,意为这个人不知好坏。又,“是处不宜住人”,意为这里不适宜住人。自汉以后,“是”逐步有了判断的作用,但这种用法也不多。如《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的“是”,即作判断用。

13.★孙泰逸事 【原文】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参考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市场上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注释】

1.操守:品德

2.古贤:古代圣贤

3.姨妹:姨母的女儿

4.二子:指姨母有两个女儿

5.女弟:这里指小女儿 6.适:合适

7.皆:都,全

8.颇:副词,相当地,很

9.风:风范 10.长:大女儿

11.卒:亡故

12.市:买

【文言知识】

说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一种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现象。当名词带宾语时,就可能活用为意动。如上文“少师皇甫颖”中“师”即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师”,“少师皇甫颖”即“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

【阅读训练】 1.解释(1)颇:很

(2)风:风范

(3)长:长女

(4)卒:死亡

(5)市:买 3.文中的两件事体现了孙泰怎样的思想品德? 重义气,善良,诚实

14.★蔡磷坚还亡友财 【原文】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④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⑤而致之。

【参考译文】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告诉你。”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注释】

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语:告诉。⑤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⑥亡:不久。⑦亡:死。⑧知:了解

【中心】

一个人只要守信用,重情重义,朋友便会真心相待与你。【问题分析】 蔡璘的为人品质怎么样?(文中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用文中的话回答)

劵在心,不在纸 【文言常识】说“卒”:

“卒”是多义词,我们学过的有三种义项:①士兵。如“守门卒方熟寐”中的卒。②死亡的通称。如“初鲁肃闻刘表卒”中的卒。③副词,终于、最终。上文“卒辇而致之”中的卒就是这个义项,“卒辇而致之”就是“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阅读训练】

1.解释

(1)亡何:“亡”同“无”,没有

(2)其人亡:亡,死亡

(3)语:告诉

(4)知:了解

(5)致:送还

2.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的原因是:不相信有人寄放千两白银而不立字据,而且他父亲也没有告诉他。

3.这则短文的主题是什么?

赞扬蔡磷的诚信品质。

15.★王恭从会稽还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极其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原文】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见其坐六尺簟(diàn)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⑨物。”

【注释】王恭:东晋重臣。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王大:王恭的族叔。簟:竹席子。⑤东:会稽在东晋国度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一领:一张。领,量词。⑦荐:草垫。⑧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⑨ 长(cháng):多余,剩余。

【参考译文】

王恭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拿一张给我吗?”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本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阅读训练】

1.解释:

卿:你,对人的尊称

举:拿、把

谓:以为、认为

对:回答说

悉:熟悉,了解

3.上文有“恭无言”,王恭没说什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无余席

4.上文即成语“身无长物”的出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6.★钱太守断鹅 【原文】

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平,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莫不讶之。食倾,,使人问鹅供状不?答曰:“未。”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栗,粪色黄。”店主伏罪.。

【参考译文】

万历(明神宗年号)年间,钱若赓做临江郡的太守,有许多奇怪的政策。有个乡下人拿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别的地方。回来后要回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一群鹅,都是我的鹅。”乡下人到告到衙门。钱大人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四只,各给它们一张纸、笔、砚,分在四个地方,让他们写供状。人们全都感到惊讶。吃完饭,派人问鹅写完供状没有?差役回答说:“没有。”不一会出来,到堂下看看,说:“鹅已经交待了。”并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人们都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原来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是清淡的;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店主于是认罪。

【文言知识】说“因”

“因”有副词、介词、连词三种用法。作副词时,相当于“就”、“于是”,“因指一鹅曰”,句中“因”就是这种用法;作介词时,有“通过”、“趁着”、“依凭”等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

(1)守:做太守

(2)持:拿着

(3)索:要回

(4)状:陈述

(5)少顷:过了一会儿 3.店主敢于赖账而占有乡下人的鹅,原因是:(1)鹅的外表长得差不多,乡下人无法辨认。(2)没人可以证明乡下人把鹅寄在他店里。4.从钱太守断鹅可知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活经验丰富,断案方法巧妙。

17.★博学之,审问之 【出处】

《中庸·第二十章》 【原文】

博学之①,审问之②,慎思之③,明辨之④,笃行之⑤。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⑥;有弗问③,问之弗知⑦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⑧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注释】

①博学,多方面地学。博,宽广。之,指学的对象。②审问,详细地问。之,指问的对象。③慎思,慎重地考虑。之,指思的对象。④明辨,明确的分辨。之,指辨的对象。⑤笃行,踏踏实实的实行。之,指行的对象。⑥大意是:除非不学,学了就一定要学会,学不会,不能休。“有弗学”,按字面讲是“有不学的时候”或“有不学的东西”,实际应了解为“不学则已”。措,搁置,终止。以下四句仿效此句。⑦知,懂。⑧弗得,指不得结果。

【参考译文】 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赏析】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

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

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

“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阅读训练】

1.解释(1)笃:坚定

(2)思:思考

(3)辨:辨别

(4)行:实行

3.上文中与“笃行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18.★杀身成仁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 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 【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辨析】“杀身成仁”和“视死如归”;

都含有“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意思。但“杀身成仁”含有“成全仁德”的主义;“视死如归”没有。

【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②,小人穷斯滥矣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注释】

①兴:起。②愠:音yùn,怒,怨恨。③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④穷斯滥矣: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参考译文】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遭到了断粮数日的厄运,跟随的弟子们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时就会胡作非为。”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只会牺牲生命去成全仁义。”

【阅读训练】

1.(1)绝:(2)从者(3)兴:(4)穷:

3.君子与小人在穷困料到时的区别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君子在穷困潦倒时能固守节操,坚持秉承一贯的仁义而不退缩;小人则贪生怕死、无所不为而伤害仁义。

19.★弃书捐剑

【解释】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原文】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⑤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弃学书)。③项梁:项羽的叔父。怒④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⑤略:大概。⑥竟;完毕。

【参考译文】

项籍年少时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他的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罢了;剑术,也只能与一个人对敌,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后来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的学习下去。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籍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少时:年少时候

(2)怒之:对他很生气

(3)足以:能够

(4)足:值得 3.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项羽年少时,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长大后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因缺乏真才实学而导致惨败,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20.★陆游家训 【原文】

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②,令熟读经学③,训以宽厚恭谨④,勿令与浮薄⑤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⑥。吾此言,后人之药石⑦也,各须谨之,毋⑧贻⑨后悔。

【参考译文】

后辈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做出坏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做父兄的人应当引以为忧,而不能够把这当作是高兴的事。一定要经常约束他们,命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谦虚谨慎,不要让他们与游手好闲的人来往和相处。从这以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不这样,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当谨慎对待,不要给后人留下后悔和遗憾。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阅读训练】 1.解释

(1)之:指代,这样的人。

(2)忧:担忧

(3)令:命令,规定

(4)恭谨:恭敬,谨慎

(5)令:让,使

(6)自从:从这以后

3.上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天生聪明、才思敏捷、智慧过人的人要特别注重自身修养;家里生有这样的孩子尤其要加强约束和管教,不要让他们与浮夸子弟混在一起。

陆游的家训对今天仍有意义,今天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如果教育不好,他们的破坏和影响将会更大。

21.★病痞 【原文】

余病痞①且悸,谒医视之,曰:“唯伏神②为宜③。”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④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戚然慙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众矣,又谁辨焉!(选自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八•辨伏神文》)

【注释】

①痞:肚子里生的硬块。②伏神:中药名,外形似芋。③宜:合适。④尤:指责。⑤病:危害。⑥诸:之于。

【参考译文】

我得了腹内郁结心悸反常的病,到医生那看病,说:“只有茯苓适合治疗。”第二天,到市场上买,煎好服下了,病加重。叫来医生责问他缘故,医生要求观看药渣,看后说:“唉!全是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你自己糊涂,却反而怪于我,不是过分吗?”我忧愁惭愧,愤恨忧心,将这类事推而广之,那么世上像这样以芋头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谁来分辨呢!

22.★司马光勤学 【原文】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既:已。

“俟能讽诵乃已,……”俟:等到。讽诵:背诵。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强志:记得牢。“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患:担心。【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启示】

勤劳、勤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少时浪荡,无所用心,戏游河边,巧遇老太婆铁杵磨针,而得到的启事,他从此发奋苦读勤学,终于功成名就。“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奋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司马光的“警枕”说的是他从睡眠中挤出更多时间读书,自己设计了一个用木头削成圆形的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头就会撞到床板上,人就会惊醒。他一生勤奋好学,编纂了我国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的《资治通鉴》,这本书包容了1300余年的史实,价值非凡。“三上”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树。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如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马钧发明的翻车,李春建造的赵州桥,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的生动例子。

23.★昔有长者子 【原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伽斯那《百喻经》)

【注释】 ① 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 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 售:卖出去。④ 直:通“值”价值。

【参考译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 方得一车 ② 以其贵故 ③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答案:1.① 才② 原因③ 这样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答案: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去卖,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

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4★岳飞二三事 【原文】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③,饰④名姝遗⑤之。飞曰:“主上宵旰⑥,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⑦,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续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岳飞特别孝顺,她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且接了回来。她的母亲有病,经久难愈,岳飞就一定要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候,吴玠一向敬仰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将奴婢打扮成美女送给他。岳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能是臣子贪图享乐之时?”岳飞没有接受,将美女送回。吴阶就更加的敬仰飞了。岳飞嗜酒,皇帝告诫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这样酗酒。”于是从此不再饮酒。皇帝曾经想要给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 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阅读训练】

1.本文选自《宋史》,记述的是南宋(朝代)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是孝母;拒受名姝;戒酒,辞帝为之营第;应答“天下何时太平”。(至少三个)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⑪遣人求访(派遣)

⑫家无姬侍(侍妾)

⑬吴玠素服飞(一向)

⑭遂绝不饮(戒绝)

3.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答案填在句后括号中。

⑪飞至孝(C)

A.达到 B.来 C.极

⑫武臣不惜死(C)

A.可惜 B.爱惜

C.吝惜

⑬饰名姝遗之(B)

A.遗失 B.赠送 C.抛弃

4.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触动?

围绕了岳飞孝敬、自律、知错就改、以天下为己任等诸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即可

25.★和尚敬茶 【原文】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

【参考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练习】

1.解释:

(1)以:凭借,因为;

(2)及:以及;

(3)进:进献;(4)待:等待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答案:C(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

(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

A.愉快、满意 B.厌恶、不满

C.失望、沮丧 D.仇恨、恼怒

答:C

26★★造酒忘米 【原文】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参考译文】

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请教酿酒的方法。酒家告诉他:“一斗的米,加上一两酒引(酒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三样相互掺和,这样过了七天,就变成酒了” 然而这个人比较健忘,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酒引,这样掺和起来做酒了,过了七天后尝一尝,还跟水差不多,于是就跑过去责怪酒家,说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酒家说:“你一定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呀。”这个人说:“我是按照你说的做的:用二斗水,一两酒引子。”酒家问他:“米放了没有?”他低下头想了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 哎!连酒最基本的东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酿酒却酿不出酒,反而生气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当今世上的不少求学的人,忘记去打基础,而想着一步登天,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跟这个人有什么区别?

【注释】

于:向,从

曲:酒曲,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参:通“掺”。

诮(qiao第四声):责备,讽刺。

循:按照,遵循

下:状语做动词,放下,放进

及:到了……的时候 于:在.尝:品尝。

犹:还是。

第:只是,一定。

循:按照。并:连

于:相比

是:这,这件事

何异于是:跟这个人相比有什么区别

【寓意】

求学的人不可只想着直接一步登天而忘记去打基础,结果会什么都学不到的。

本文中隐含的成语:一步登天、舍本逐末。

27★★尊师 【原文】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吕氏春秋·卷四·劝学》)

【参考译文】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践、贫富了。象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28.刘备纳贤 【原文】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节选自《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以靠贩卖草鞋作为职业,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注释】

后:后代。

顾:回头看。

依:依靠。

以为:把……作为。

诣:拜见。

奇:以……为奇。

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

公孙瓒(zàn):人名。

【启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

29★★求不死之药 【原文】

初,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之徒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燕、齐迂怪之士皆争传习之。自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云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风引船去。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乃始皇至海上,诸方士齐人徐等争上书言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

(选自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当初,燕国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一类人声称世上有一种成仙之道、人老死后尸解骨化升天的法术,燕国、齐国的迂腐、怪异之士都争相传授和学习。从齐威王、宣王到燕昭王都相信他们的话,派人到海上寻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据说这三仙山在渤海之中,距离人间并不遥远。只是凡人将要到达,凡就把船吹走了。不过也曾有人到过这三山,看见各位神仙和长生不死的药均在那里。待到始皇帝出游海滨时,通晓神仙方术的人如故齐国人徐等纷纷争着上书谈这些事,请求准许斋戒清心洁身素食后率领童男童女往海上寻求神山。始皇于是派遣徐征发数千名童男女入海求仙。但是,船行海上后却均因风势不顺而返航。不过他们仍然说:“虽没能到达仙山,可是已经望见了。”

30★★僧寺夜读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宋学士文集》)

【注释】

(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wù)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11)以:用来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

【赏析】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知识】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浙江诸暨人。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31★★.炳烛而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欲:想要。

(3)暮:晚。

(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

(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

(7)好:喜欢,喜好。

(8)阳:阳光。

(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2)善哉:好啊。

(13)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担心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启示】

只要想学,任何时候都不算晚,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

32★★赵广拒画 【原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多广笔也。

【注释】

①选自《老学庵笔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大诗人。

②本李伯时家小史:本来是李伯时家的小书童。李伯时,北宋名画家。

③每使侍左右: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侯。每,常。

④遂:就,于是。之:凑音节不译。善:善于,擅长。

⑤尤:尤其,特别。工:善于,擅长。

⑥几能乱真:差不多能和李伯时的真迹相混。几,几乎,差不多。乱真,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假。

⑦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陷贼:落入敌人之手。贼,这里指金兵。

⑧闻:听说。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使:命令。图,画。掳,抢走。

⑨辞:推辞,拒绝。

⑩胁:威胁。白刃:快刀。遣:打发。去︰离开

⑴实:其实,本来

⑵乱定:局势平定

⑶又数年:又过了几年

⑷乃:于是,就

⑸士大夫:有地位的知识分子

【参考译文】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阅读理解】

赵广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善于学习,坚持不懈,威武不屈,正气凛然

33★★治国如栽树 【原文】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选自唐代史学家吴兢《贞观政要》。《贞观政要》通篇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身边大臣的一段富有哲理的论政话语。

【注释】

1、平:平定

2、炀帝:即隋炀帝,是隋朝末代皇帝杨广的谥号。

3、犹:仍旧。

4、征求:这里指搜刮。

5、已:指停。

6、穷:用尽。

7、不堪:不能忍受。

8、遂:就

9、目:亲眼

10、夙夜:早晚

11、孜孜:勤恳不息

12、清净:指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

13、丰稔(rěn):庄稼丰收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阅读理解】

帝王治理国家,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根本。

34★★郭进治第

【参考译文】

郭进有才略,多次建立战功。曾经做邢州刺史。郭进曾经在城北修建宅院,建成之后,聚集族人和宾客庆祝落成,连地位低下的土木工匠都参与,于是在东厢房安置众工匠的席位,在西厢房安排众子女。有人问:“众子女怎么可以与工匠们并列?”郭进指着众工匠的方向说:“这些是造房子的人。”又指着众子女的方向说:“这些是卖房子的人,本来就应该坐在造房子的人的下席。”郭进死了不到一年,果然被他人所占有。

35★★一言具狱 【参考译文】

相约在五更时去甲家会面),如期往(乙按约定时间去了)。甲至鸡鸣(甲到鸡叫时),往乙家呼乙妻曰(去乙家呼叫乙的妻子说):“既相期五更(既然我已经与乙相约在五更),今鸡鸣尚未至(现在鸡都叫了,乙还不到),何也(为什么)?”其妻惊曰(乙的妻子吃惊地说):“去已久矣(他离家已很久了)。”复回甲家(于是又回到甲家),乙不至(乙还是没到)。遂至晓(就到天亮时),遍寻踪迹(到处寻找乙的踪影),于一竹丛中获一尸(在一丛竹林中找到一具尸体),即乙也(就是乙)。随身有轻赍【音基】物(随身带有的一点财物),皆不见(都不见了)。妻号恸谓甲曰(乙的妻子痛哭着对甲说):“汝杀吴(应是“吾”字)夫也!(你杀死我的丈夫了)”遂以甲诉于官(就把甲告到官府),狱久不成(但这个案子久久不能定案)。有一吏问曰(有个衙门中的办事员问甲道):“乙与汝期(乙和你相约),乙不至(而乙却不到),汝过乙家(后来你去乙家寻访时),只合呼乙(只应呼叫乙才是),汝命(此“命”字定有误)不呼(你不呼叫乙),乃呼其妻(却去呼叫甲的妻子,[可见你知道甲已经被杀而不在家]),是汝杀其夫也(定是你杀害她的丈夫了)。”其人遂无语(那人[即乙]就无话可说)。一言之间(办事员只一句话之中),狱遂具(案子就结了)。

36★赵奢论税 【原文】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注释】

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②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③用事者:管事的人。④加兵:兴兵侵犯。⑤国赋:国家的税收。

【参考译文】

赵奢是赵国田部的一个收税的小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治了他们的罪,杀了平原君家九个主事的人。平原君非常恼怒,准备杀了赵奢。赵奢趁势说道:“你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臣却不遵守国法,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 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敌国就会入侵,敌国入侵就没有赵国存在了,您哪里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贵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如果您)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向您看齐,全国上下奉公守法那么国家强盛,国家强盛那么赵国就巩固,但您身为赵国重臣贵戚,怎么能轻视天下(百姓)呢?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就把他举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国家税收非常顺利,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

第三篇: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二】(11-20)

11.★稼穑艰难

【原文】

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②盖③贵④谷务本⑤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⑥之,刈⑦获之,载积之,打拂⑧之,簸扬之,凡几涉⑨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②斯:指示代词,这。③盖:表示推测,大概。④贵:以.....为贵。⑤本:根本,这里指生产。⑥茠(hāo)锄:茠,通“薅”。薅锄:锄草用的短把儿小锄。这里用作动词,指锄草。⑦刈:割。多用于草类或谷类。⑧拂:古人用连枷击打谷子以脱粒。⑨涉:经历。

【参考译文】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盖:表推测语气,大概;②贵:以.....为贵,看重;

③本:根本,这里指生产。④安:怎么。

2.翻译: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3.上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重视农业是立国的根本;只有了解农民的辛苦,才能重视农业,做好其他事务。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原文】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选自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薄:这里指小。②伎:同“技”,指技能。③是:这。④犹:如同,好像。⑤营:谋求,谋取。⑥馔:食物。

【参考译文】

谚语曾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能学起来简单就贵在是否去学,这就如同学习读书一般。世上的人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希望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多事,却不肯用功读书,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又懒得做衣服。

【文言知识】

释“是” “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而在文言中尤其是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它多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犹求饱而懒营馔”中的“是”,即指“这”,句意为这好像追求吃饱而却懒得谋取食品。又,“是人也不知好恶”,意为这个人不知好坏。又,“是处不宜住人”,意为这里不适宜住人。自汉以后,“是”逐步有了判断的作用,但这种用法也不多。如《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的“是”,即作判断用。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薄:与“厚”相对,引申为小。②是:这;

③犹:如同,好像。④营:谋求,谋取。

2.翻译: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

译文:世上的人不管是愚昧的还是智慧的,都想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广的事,但却不肯读书学习。

3.上面这则民间谚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世上的事不是钱财重要,而是读书学习技能最重要。

13.★孙泰逸事

【原文】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选自唐·王定保《唐摭言》)

【参考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市场上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颇:很②风:风范③长:长女

④卒:死亡⑤市:买

2.翻译

①众皆伏泰之义。

译文: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②泰亟往还之。

译文: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3.文中的两件事体现了孙泰怎样的思想品德?

重义气,善良,诚实

14.★蔡磷坚还亡友财

【原文】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④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 郎君。”卒辇⑤而致之。

(选自清·徐珂《清稗类钞·敬信》)

【注释】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语:告诉。⑤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参考译文】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告诉你。”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亡何:“亡”同“无”,没有②其人亡:亡,死亡③语:告诉

④知:了解⑤致:送还

2.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的原因是:不相信有人寄放千两白银而不立字据,而且他父亲也没有告诉他。

3.这则短文的主题是什么?

赞扬蔡磷的诚信品质。

15.★王恭从会稽还

【原文】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见其坐六尺簟(diàn)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⑨物。”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③王大:王恭的族叔。④簟:竹席子。⑤东:会稽在东晋国度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一领:一张。领,量词。⑦荐:草垫。⑧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⑨ 长(cháng):多余,剩余。

【参考译文】

王恭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拿一张给我吗?”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本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卿:你,对人的尊称②举:拿、把③谓:以为、认为

④对:回答说⑤悉:熟悉,了解

2.翻译:

①可以一领及我?

译文:能拿一张给我吗?

②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译文:我原本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

3.上文有“恭无言”,王恭没说什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答:无余席

4.上文即成语“身无长物”的出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答: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6.★钱太守断鹅

【原文】

万历①中,钱若赓守临江②,多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讼③于郡。公④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惊讶。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栗,粪色黄。店主伏罪。(选自清·褚人获《坚瓠集》)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年号。②临江:地名,在今江西省。③讼:诉讼,告状。④公:指钱若赓。

【参考译文】

万历(明神宗年号)年间,钱若赓做临江郡的太守,有许多奇怪的政策。有个乡下人拿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别的地方。回来后要回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一群鹅,都是我的鹅。”乡下人到告到衙门。钱大人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四只,各给它们一张纸、笔、砚,分在四个地方,让他们写供状。人们全都感到惊讶。吃完饭,派人问鹅写完供状没有?差役回答说:“没有。”不一会出来,到堂下看看,说:“鹅已经交待了。”并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人们都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原来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是清淡的;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店主于是认罪。

【阅读训练】

1.解释

(1)守:做太守(2)持:拿着(3)索:要回

(4)状:陈述(5)少顷:过了一会儿

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

3.店主敢于赖账而占有乡下人的鹅,原因是:

(1)鹅的外表长得差不多,乡下人无法辨认。

(2)没人可以证明乡下人把鹅寄在他店里。

4.从钱太守断鹅可知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活经验丰富,断案方法巧妙。

17.★博学之,审问之

【原文】 博学之①,审问之②,慎思之③,明辨之④,笃行之⑤。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⑥;有弗问③,问之弗知⑦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⑧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选自《中庸》)

【注释】①博学,多方面地学。博,宽广。之,指学的对象。②审问,详细地问。之,指问的对象。③慎思,慎重地考虑。之,指思的对象。④明辨,明确的分辨。之,指辨的对象。⑤笃行,踏踏实实的实行。之,指行的对象。⑥大意是:除非不学,学了就一定要学会,学不会,不能休。“有弗学”,按字面讲是“有不学的时候”或“有不学的东西”,实际应了解为“不学则已”。措,搁置,终止。以下四句仿效此句。⑦知,懂。⑧弗得,指不得结果。

【参考译文】

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阅读训练】

1.解释

(1)笃:坚定(2)思:思考(3)辨:辨别(4)行:实行

3.上文中与“笃行之“相照应的句子是: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18.★杀身成仁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②,小人穷斯滥矣④。”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选自《论语》)

【注释】①兴:起。②愠:音yùn,怒,怨恨。③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④穷斯滥矣: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参考译文】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遭到了断粮数日的厄运,跟随的弟子们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时就会胡作非为。”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只会牺牲生命去成全仁义。”

【阅读训练】

1.(1)绝:断绝;(2)从者:跟随的人,文中指跟随孔子的学生;

(3)兴:起身;(4)穷:穷困。

3.君子与小人在穷困料到时的区别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君子在穷困潦倒时能固守节操,坚持秉承一贯的仁义而不退缩;小人则贪生怕死、无所不为而伤害仁义。

19.★弃书捐剑

【原文】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⑤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节选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弃学书)。③项梁:项羽的叔父。怒④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⑤略:大概。⑥竟;完毕。

【参考译文】

项籍年少时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他的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罢了;剑术,也只能与一个人对敌,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后来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的学习下去。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籍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少时:年少时候(2)怒之:对他很生气(3)足以:能够(4)足:值得

3.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项羽年少时,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长大后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因缺乏真才实学而导致惨败,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20.★陆游家训

【原文】

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②,令熟读经学③,训以宽厚恭谨④,勿令与浮薄⑤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⑥。吾此言,后人之药石⑦也,各须谨之,毋⑧贻⑨后悔。

(选自《万金家书》)

【注释】①才锐:才思敏捷。②简束:检点约束。③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④恭谨:谦虚谨慎。⑤浮薄者:浮躁轻薄之徒。⑥端:这里指一个方面。⑦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这里指良药,规劝。⑧毋:同“无”。⑨贻(yi):留下。

【参考译文】

后辈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做出坏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做父兄的人应当引以为忧,而不能够把这当作是高兴的事。一定要经常约束他们,命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谦虚谨慎,不要让他们与游手好闲的人来往和相处。从这以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不这样,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当谨慎对待,不要给后人留下后悔和遗憾。

【阅读训练】

1.解释

(1)之:指代,这样的人。(2)忧:担忧(3)令:命令,规定

(4)恭谨:恭敬,谨慎(5)令:让,使(6)自从:从这以后

3.上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天生聪明、才思敏捷、智慧过人的人要特别注重自身修养;家里生有这样的孩子尤其要加强约束和管教,不要让他们与浮夸子弟混在一起。

陆游的家训对今天仍有意义,今天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如果教育不好,他们的破坏和影响将会更大。

第四篇: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翻译11-20

11.公仪休嗜鱼不受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很爱吃鱼,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送给他,公仪休不接受。他的学生周永驰劝他说:“老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果接受了鱼,就必然有低就别人的脸色;有了低就别人的脸色,就可能歪曲违背法律;法律被歪曲违背了,宰相就会被罢免。虽然我喜欢吃鱼,别人肯定不会长期供给我鱼吃,那时,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吃;如果不接受送的鱼,宰相就不会被罢免;虽然很爱吃鱼,我能够自己长期供给自己鱼吃。”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的道理啊!

12.韩信千金谢漂母

韩信还没有显达时,家里贫贱,平日也没有什么善行。为了填饱肚子,常在熟人家吃闲饭,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

有一次韩信在南昌亭长家白吃白住了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非常讨厌他,于是每天就早早做好了饭,躲在房间里吃,等韩信来了之后,也不请他坐下吃饭。韩信察觉到他们不礼貌的举动,就调头而去。

有一天,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一些妇人在附近漂洗衣物,其中一个见韩信没饭吃,就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很高兴,对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老妇人很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养不活自己。我看你一表人才,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指望你的报答!”

后来韩信显贵后,以千金酬谢那位老妇人。13.王粲强记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计算,做算术时,推理验算得很周密。他还擅长写文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14.缇萦救父 汉文帝四年期间,有人上书告发淳于意,说他受贿。按照刑法,专车押送他向西前往长安。淳于意有5个女儿,跟随着(囚车)在哭。淳于意生气,骂道:“生女儿不生儿子,危急时没有可以帮忙的人。”这时少女缇萦因父亲的话而悲伤,于是陪父亲往西到长安去,上书说:“我的父亲做官吏,齐国的人都说他清廉正直,如今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死的人不能复生而感到悲痛,而受刑的人不能再改过,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去父亲的罪过。”皇上听到怜悯她的意愿,这年就去除了肉刑法。15.士铨之母

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为了我太小,不会拿笔,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我外祖父家素来不富裕,经历了几年的灾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那时候我和年幼的仆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母亲精于纺织刺绣,她所做的绣件、织成品,叫年幼的仆役带到市场上去卖,人们总是抢着要买。所以我和年幼仆役从来衣冠整洁,不破不烂。16.董遇三余

董遇,字季直。为人质朴而又喜爱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由于这样,很少有跟从董遇学习的学生了. 17.华歆乘船避难

华歆和王朗都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眼看后面的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受他的请求,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18.不知有难 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好的声名?”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19.骥称其德

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过去经常认为它们是奇特的。(每天窥视它)吃几升豆,喝十斗水,然而不是精良的饲料、干净的泉水都不接受,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显出俊逸,从午时到酉时,还能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到了返回襄阳,平定了杨么,(两匹马)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缰绳没收紧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死去的样子.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愚钝的马啊。20.疑人窃履

从前有个楚国人夜宿在朋友的家里,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联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第五篇:第九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命题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3-2014)题目

高中组(共20题)

一、命题作文

1.梦的色彩

2.是梦想还是想梦

3.有梦·追梦·圆梦

4.我想飞得更高

请从以上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二、话题作文

5.一位妻子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孩子手中。

一位职员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情。

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请以“快乐的钥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6.《囚绿记》中有这么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将这段话放在当代社会,结合现实生活,能引发你的哪些联想?

请以“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7.中国和中国人历来不缺少梦。庄生梦蝶体现了思想的自由释放,万户的奔月更是表现了对梦的大胆追求。从秦汉的明月到唐明的关城,中国人不但一直有梦想,而且为了到达梦想的彼岸在不断地尝试和冲击,于是我们有了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有了浩若烟海的文学艺术,有了中国的伟大和不同凡响。

请以“梦想与成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8.中国儒家向来强调,君子当自强不息,修身齐家,然后可思治国平天下。与之不谋而合的是,泰戈尔也曾说,生当如夏花之绚烂。如何才可绚烂?他又写道:“闪射理想之光吧,心灵之星!把流光注入,未来的暮霭之中。”是的,青春不应被囚禁在狭小的圈子里,而应当去撕破老朽的蛊惑人心的网。

请以“生如夏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三、材料作文

9.太空的奥秘,在古代是无从窥探的。但人们不断地产生许多玄想并提出许多疑问。古代的思想家庄子写了一篇《逍遥游》,他玄想有一条大鱼(鲲)变为大鸟(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高飞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而抵达“天池”。这虽是寓言,却是他对太空的想象。

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神话,照中国的古语说,就是打开了“天门”。“天门”如何打开?请结合材料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0.2013年4月26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全国公映,引起极大反响。影评人这样评价这部电影:是的,青春终将散场,现实远比电影更加骨感,有着更多的失望甚至绝望。曾经的爱情、梦想、信仰可能无法实现,但不妨为心保留一块温柔的地方,心怀温暖,直面现实。

全面理解这段话,选择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11.阅读这首题为“因为梦”的小诗:

雏鹰嘁嘁/在断崖边烂漫/山风粗野呼啸/嵯岈狰狞怪号/切,如浮云耳/翱翔之梦在万米之上召唤

全面理解题目和诗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3年3月23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全球迎来第七个“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周一多吃菜、周二环保袋、周三不开车、周四自带筷、周五不剩饭、周六热爱动物说出来、周日到户外放弃宅。

全面理解材料内容,结合自己、同学、家人或社会生活实际,选择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13.“正能量”是物理学名词,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请根据“正能量”给我们的启示,题目自拟,角度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14.阅读周杰伦的《蜗牛》这首歌的歌词,按要求作文。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挂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这段歌词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角度自选,文体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5.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经历及感悟,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6.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马云曾阐述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无敌”: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竞争是一种乐趣,如果让对手很痛苦你很快乐或者你痛苦他开心,你肯定错了。竞争的乐趣就像下棋一样,你输了,我们再来过招儿,但两个棋手不能打架。真正做企业是没有仇人的,心中无敌,天下无敌。你眼睛中全是敌人,外面就全是敌人。你竞争的时候不要带仇恨,带仇恨一定失败。

17.《论语〃先进》“侍坐章”中,子路、冉有、公西华及曾皙各言其志,孔子加以评论。假设孔子与弟子身处现代社会,你对四弟子的梦想有什么感悟?请就其中之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经历及感悟。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18.世界首位在太空授课的美国航天局前宇航员芭芭拉〃摩根致信中国航天员王亚平,提醒她记得眺望地球,并代表全球师生向王亚平表达美好祝愿:“在你环绕地球而行并准备从太空授课之际,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向你致以荣耀和爱的问候。我们为你骄傲。我们希望你和你的乘员组同事平安和成功。你在那里一定非常忙碌,但请记得花些时间望向窗外。中国和这个世界美丽迷人。”

依据上述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台湾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一文中写道:“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

依据上述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演员杨幂说:“你只看到萤火虫身上闪烁着的光芒,却没看见它身后拼命扇动的翅膀。”在成名之前,她是一颗微小的沙粒,淹没在这个圈子里,没人能发现她。但是,她从不曾放弃自己当演员的梦想。红遍大江南北,她并没有骄傲,一直努力着,她成了“拼命三娘”。一天三个小时的睡眠,每天工作完倒头就睡。有人问:“你为什么要这么拼命?你完全可以停下来!”她笑了:“以前没戏拍,现在有了,所以我会更加珍惜,也没有时间去思考什么,我只想做好自己。”

依据上述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载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赏析9-40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赏析9-4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文言文翻译 (2015-08-05)

    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 (2015-08-05 131932) 1多言何益 【译文】 子禽问老师:“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中预组试题[5篇]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复赛试卷(中预组)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下面成语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放荡不羁(ji)B.分道扬镳(biao)C.风雨如晦(hui)D.百折不挠(nao) .... 2、下面成语......

    第九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第九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一、命题作文 1.梦的色彩 2.我想飞得更高 3.倾听历史的声音 4.又见枝头吐新绿 5我的快乐之旅 6青春的脚步 请从以上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

    第九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第九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3-2014)初赛赛题(供选择) 总主题:美丽中国,青春梦想 一、总主题设计背景 1.“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2012年6......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范文)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启事活动目的: 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理解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以大赛的形式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古典诗......

    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6-10

    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6---10) 6.杨万里忧国 【原文】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启事活动目的: 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理解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以大赛的形式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51--55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部分翻译(51--55) 51、张淳传 张淳,字希古,是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被授予永康知县一职。(永康)吏民大都一向奸诈狡猾,接连上告罢免了七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