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该场地基址位于我市城市中心区某小区内;该涉及范围三面为居住去建筑,均为现代简欧风格的9—12层的小高层,建筑外立面为暖色系:另一面面临着城市次级干到,绿地尺寸长约1000米,宽约500米,基地内地势平坦,一条河流穿过该场地;并且该场地为居住区绿地用地性质。
二、规划理念
1、现代规划理论学基础:立足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注重环境的和谐,在充分满足人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人文特色,凝练文化底蕴,合理布局,以体现景观的和谐性,使景观空间和功能与环境相协调,营造城市和谐的河滨绿地及道路绿化。
2、传统文化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水,为万物之灵,生命之源。她,更赋予公园以最自然的灵性美感,临近水边,使人心旷神怡,远离尘嚣,静谧和平,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空气温度,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本案萃取了中外园林设计精华,充分利用先有的河道,因地制宜,在各景观节点则设置小型广场及休闲逗留空间,构成景观设计的高潮,成为人们驻足停留、休息交流的场所。
3、景观延续性:在规划建设中保持与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相协调,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体现整体的延续性。
4、景观艺术性:在充分满足功能和经济可行的前提下,赋予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将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法融入绿地设计中,在打造城市生态园林滨河绿地的同时,力求使该绿地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
三、规划设计原则
(一)景观的延续性和文化的延续性原则
1、充分考虑城市的东北侧景观与西南侧景观的相互映衬;城市的西北侧景观与东南侧景观的相互映衬;城市的主要径流河道的两侧河滨景观带的延续。
2、充分考虑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应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山水园林和景观休闲滨河绿地的风格,充分结合传统的园林风水观,创造具有城市文化底蕴的园林景观绿地。充分考虑人的参与性和适用性,构建合理的空间结构满足市民的需要。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设计考虑远期目标,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在注重景观和功能的同时,注重提高绿化率,尽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经济合理性原则
1、考虑原有的道路绿化隔离带苗木及已经做好的一段绿化,尽量保留利用原有苗木。
2、充分利用现有树种,大量采用乡土树种,少用名贵树种和外来引种。
(五)把植物造景融合与景观小品与历史文化之中的原则
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方位及既有的历史背景下营造和谐的景观滨河绿地及景观大道。
四、总体定位及风格
1、总体定位:滨河绿地定位为城市滨河景观绿地(公园)。
2、风格 主要以生态型多层次绿地为主,兼顾人民游玩、行人、行车安全;主要强调建筑小品与绿化景观的多样性和美观性,突出滨河景观,营造城市休闲绿地。同时满足休闲绿地的建设要求,使滨河绿地成为该小区的主要休闲娱乐地点。
五、总体布局和景观设计
(一)总体布局
该设计主要有6部分组成:清风古韵、花团锦簇、曲艺长廊、江风茗香、临江台、碧波银钩、湿地园。总体布局上采用点、线、面的组合方式,结合现有实际情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各景观节点相对独立成景又整体连接,既高低起伏又主次分明。滨河绿地郁郁葱葱的林带,成萦绕迂回之势,水清木华,空间峰回路转,虚实退进,千姿百态。沿河而行,流水汩汩,落英缤纷,美不胜收。
1、清风古韵:在滨河绿地的一角,视野开阔,观景效果最佳。设计一八角亭台,既可引怀古之幽思,亦可达休闲之妙境。无论置身亭内亭外,都有别样的感受。
2、花蕊广场:根据自然地形的起伏变化,这一小广场采用梯级式的构景方式,以自然花瓣的形态为设计语汇,以自然材质与现代张拉膜为表现载体,形成一个融汇聚、交流、观赏、沉思为一体的复合形空间格局。老人在这里可聊天下棋;小孩在这里能够追跑戏嬉;年轻人在这里也可以朋友相聚。不大空间,丰富而精美的装饰陈设,既体现亲水平台的乐趣与天然魅力,也可传递城镇之外的自然空间的舒适。
3、曲艺长廊:半圆的造形,传达了环形的围合理念,让置身其间的人都有融入空间的参与感与整体感,既可组织一些简单而快乐的活动,也可展示一些书画奇石。
4、江风茗香:一杯清茶,几粒阳光,在碧波清洌的江畔,任风拂岸,任雨飘飞······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在这个小园区中,专门设计了两支挑台可眺望江景,可供人们休闲的桌椅,起伏变化的步道。
5、临江平台:该平台东西长约40米,最宽处宽50米,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把硬质的平面空间与软质的绿化空间结合在一起是其最大亮点,置一高大的题字景石,突显河岸休闲空间的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理念。
6、碧波银钩:利用水与岸的交织关系,把环形平台延伸至水面之上,把岸,水,人,影巧妙地组织在一起,无论休闲漫步还是闲云垂钓,都能体现环境的舒适与景观的优美。
(二)竖向设计
竖向规划依据因地制宜,以减少工程量为原则,以有利于雨水的排放。
六、植物配置
(一)植物材料的选择。
采取“适地适树”的原则,考虑景观的需要,采用常绿植物和观赏价值较高的、便于养护的植物进行配置。乔木有香樟、广玉兰、桂花、银海枣、华棕、杜英、深山含笑、圆柏等常绿植物,有垂柳、合欢、银杏、枫香等。灌木主要为红枫、栀子花、小腊、红花继木、比利时杜鹃、金叶女贞、珊瑚树、构骨球、茶花、金边黄杨等。草坪植物采用马尼拉草、书带草等。
(二)植物配置方式。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在景观上注重色彩的搭配如: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的搭配,色叶苗木的搭配,观花观形的苗木的搭配等等。
(三)原有植物
对现有植物尽量保留利用,对保留植物进行萌芽条清理,修剪枝条,乔木修整枝下高度等。
七、铺装硬地设计
铺装硬地设计采用多种样式,人行道铺装材料以色调愉快的红色透水砖铺装为主,游步道以灰色花岗岩与红色花岗岩拼花铺装为主。主要广场铺装为花岗岩铺装;非机动车道以沥青路面为主。
八、电气设计
1、主要景观点采用景观高杆路灯为主,突出主要建筑物、雕塑等节点和植物的夜景。
2、人行干线主要以庭院灯、投射灯、草坪灯为主,形式多样化,环保节能又美观耐用。
九、给排水设计
给水设计以绿地浇灌用水、景观用水、管理房、厕所用水为主,在设计中不考虑管理房、厕所等建筑的消防栓用水。建议预留管理房、厕所等建筑的消防栓用水管线。排水设计主要是以雨水的排放为主,雨水排放以自然地形排放为主。污水、道路雨水的排放应进行综合性管线考虑。
十、其他附属设施的设计
其他附属设施主要有:座凳、围墙、亭廊等建筑小品和构筑物,电信、音响等弱电系统等。在适当的地方安置垃圾桶,保护环境卫生。
第二篇:园林设计说明
三、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公司文化的延续。其设计特点有: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厂区员工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厂区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4.绿化景观设计围绕我厂文化的内涵,营造出“五境”即“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出####电力有限公司的景观特性。
四、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全厂工作环境,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工厂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的庭院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五、具体设计:
通过对主导思想的把握,本次景观设计中我们将整个厂区划分为四个分区,包括办公楼前入口广场、办公楼后中心花园、生产作业区及厂房周边环境。在此,我们设计了两套方案,供业主选择。
(一)入口广场区:主入口广场占地近10000平方米,位于主入口至办公楼之间,这里与城市道路紧密相连,它不仅是本厂职工上下班的密集地,也是外来客人入厂的第一印象场所,是我厂对外的一个形象展示。
方案一:设计采取简洁、大方的设计思路。入口两侧绿化采取有层次的种植,使景观在统一中求变化。大面积色叶植物的栽植在丰富植物色彩的同时寓意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前广场以花钟、足迹、开屏广场、中心主题雕塑为轴线,沿着人行的过程自然形成一条景观轴线,凸现建筑的主体性,在空间上采取了“先收后放”的形式。花钟是以植物塑造为时钟,给人以惜时的警示。沿着轴线,在花钟与开屏广场之间布置了 “脚踏实地”石,顾名思义,体现出我厂工人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开屏广场象征我厂发展前景的广阔,中心我们设计有象征电力事业的彩钢雕塑,高5-6m,红色彩钢象征着电力事业的红红火火。整个广场的植物布局也同样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形式,在强化轴线的同时,体现出植物景观的一种统一的和谐的美感。
方案二:入口两侧绿化与街景相结合,种植雪松,形成一道绿色屏障,以雪松挺拔、苍翠、永不屈服的精神象征我厂发展前景的广阔。雪松下种植混播草坪,并且用色叶植物组成凤舞的图案点缀其上,配植一些红枫、棕榈、小叶女贞,以增加植物层次上的变化。每到秋季,青翠的棕榈,红色的草花,金黄色的银杏,正是丹黄朱翠为之幻景。在前广场中心设计有旱喷泉,采用电脑程控技术,伴随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乐,喷泉则相对变化,时而天女散花,纷纷扬扬,时而玉蝶飞舞,时隐时现。入夜,彩灯随着音乐变化,或红、或蓝、或紫、或绿,如霞光万道,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远看如琼台仙阁,近看疑是神仙瑶池,使人目不暇接。周边以植物造型来围合,以四方形的造型代表严谨的工作态度,以由低到高立体三角形的造型代表我厂一步步业绩的飞跃,以发散型的射线代表电力事业向全国各地的辐射,整体布局简洁,美观。
(二)办公楼后中心花园:办公楼后有较为开阔的休憩绿地空间,被道路分隔为3块绿地,面积分别约为5300、1550、850平方米为方便职工休闲活动的需求,将其设为一处交流、休憩、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以软质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与植物景观交相互应。种植具有观赏性的各类乔木和绚丽夺目的花灌木。职工在工作之余,也可散心漫步其间,品味蕴涵深刻寓意的雕塑小品在心灵与精神上得以净化。
方案一:运用简约的设计构图手法,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搭配适量的流畅园路、体现休闲功能的仿木花架、木质坐凳等,为职工提供休闲散步的地方,使人在闲暇之于养神蓄目、绿林醉心。简洁的空间形式,既符合现代信息快捷、高效的特点,又蕴含了中国传统空间的含蓄、宁静。
方案二:通过这种自然的曲线型路面和几何规矩形式的并置、冲突、融合等方式引发职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一个适合大众活动,交流的空间。弯曲的流线型道路则给人以流动、悠闲之感,蜿蜒的小道则是将一个个设置好的小场景,如一轴画卷展示给闲步者。而直线道路是两点的最近距离,象征高效、迅捷的工作节奏。欧式的模纹画坛代表了一种神奇的祝福,是幸福、成功的象征。
动力房前的绿地,主要以流畅的园路和集散用地作为构图方式,其间布置若干木质座凳。大量运用植物之间的高低层次、花色对比进行造景。
(三)生产作业区及厂房周边环境:
方案一与方案二生产作业区多以常绿树种为主,尤其在煤厂周围栽植双排行道树,已达到防尘,除噪的效果。并且,配以开花植物,即美观大方又舒适朴实,可以很好的调节职工的精神。有所区别的是方案一的植物飘带造型比较丰富,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进行绿化,而方案二相对来说,设计的更为简洁,通透。
六.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在整体环境景观构建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及文化意蕴的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严整而虚实有序的形体结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传递风、月、云、日、气、四季等自然的信息。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魅力。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蕴育着历史、文化和空间情节,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文化、意境、独特的空间情调。
在植物配植上,充分考虑了该地土壤特点、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时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植物群落。整个园区采用充满地方特色的香樟、广玉兰、七叶树等为基调树种,重点地带采用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棕榈。植物搭配营造不同特色的绿色植物空间风格。
在整个园区绿化环境设计中,根据各区域的不同位置及使用功能的差异,在植物选择上也以侧重,中心广场以富有激情的红色的五角枫、郁郁葱葱的竹林、生长茂盛的栾树为主和充满收获希望的银杏,搭配以流线型的小灌木组团及景石,形成立体感强、层次丰富的植物组景;整个设计大量充满现代感的植物造型,其如水流畅的线型,给人视觉上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环境规划设计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休闲、工作与生活环境空间,最重要的就是植物生态景观群落的适当构成,它是自然化景观再现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局部性植被生态景观群落构成、富于自然化的景观,空间就是无源之水。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相出现,充分考虑冬日对阳光的需求,大量运用的植物种植群落应具有以下层次结构:
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在满足园区环境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以及丰富季相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种植文化的原则。纵观历史名园环境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古树名木,既作为园区悠久历史的见证,又具有形象表征的意义。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应遵循长生树种与速生树结合的原则,既可在近期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与历史文化积淀。通过植物配置和群体寓意,反映我国在植物鉴赏中文化的精髓,以及与国外优秀植物设计文化的交融和渗透。
植物群落的空间合形态上,应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小径、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
在考虑植物配置的多样化的同时,我们大量采用了有益身心的植物品种,例如,雪松(四季常绿、具有防尘、减噪作用),红瑞木(四季色彩进行变化、杀菌),丁香(清新醒脑的药用功能),龙柏(防尘、减噪作用),珊瑚树(红果形如珊瑚,绚丽可爱,防尘,隔音,防火,对有害气体具有吸收性),小叶女贞球(四季常绿,隔音),石楠(四季常绿,对有害气体有抗性,隔音,早春嫩叶绛红,初夏白花点点,秋末累累赤果,艳丽夺目)等等。这样不仅实现了植物的生态,而且体现了人为的生态。
具体树种,规格详见方案图纸。
结束语:丰沛的植物栽植设计,空间的景观规划,综合运用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四季富有季相色彩的各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使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静的工作环境。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如果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还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设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功能应大于其传播知识的功能,这对校园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环境不仅要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学生的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
大多数人的一生至少要经历十多年的校园生活。学校的建筑形态、场所氛围以及环境品质无不令人印象深刻。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好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令人心旷神怡。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的优化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益于学生的心身健康,陶冶情操,增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一、景观化校园的概念及意义
(一)景观化校园的概念
景观化校园是指:为满足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点,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这里所谈及到的“景观化”是一个动词,它反映了校园环境发展的持续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校园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
(二)景观化校园的意义
1、环境品质
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及人类自我价值的膨胀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而自然主义的复归及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使得国家、人民对环境的要求深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景观化校园设计正是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环境品质的要求及人民对环境质量的渴求相适应;这也是保持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
2、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即关注人的行为模式、注重人的行为心理、尊重人的精神世界。景观化校园强调对校园使用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和与人文的魅力。
3、过程的动态性
景观化校园强调环境的改良,体现校园建设的经济性;而改良即是一种“修正主义”,通过非革命化的过程来达到革命化的目的。这里面一定存在“互动”,“互动”即是学校各类成员的协作与参与。在体现各类使用者利益的同时,人本主义得以贯彻,也使校园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达到统一。
4、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
在校园价值的各关联要素中,不能厚此非彼,也不一定鱼与熊掌得兼。景观化校园强调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使彼此能协调发展,互为补充,从而体现校园建设的和谐。
二、景观化校园对学校的综合作用
(一)景观化校园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精神。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给予合理安排与组织,会使环境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
景观化校园的主旨是以人为本。将校园环境各要素以人本主义为思考原则来组织,使学校环境真正尊重人,关心人,塑造人。例如在学校空间环境组织中,以“人性尺度”设置相应设施,创造出适合人活动的环境空间,使环境关爱人,这便是人与环境亲和的一种表现,也使人、自然、环境达到和谐。
景观化校园倡导自然主义,正是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即强调特色。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不仅使校园生态得以延续及改善,同时还达到塑造校园品牌特色目的,从而体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化校园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二)景观化校园反映了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校园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其环境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景观化校园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了历史沧桑,展现了校园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反映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
景观化校园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文脉是指“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个别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性,即和谐的对话关系”。景观化校园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协调新旧景观,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的特色、创造校园品牌有重要作用。
(三)景观化校园是校园形象价廉物美的解决方案
许多校园改造好大喜功,动辄大手笔、大动作,但景观化校园强调改良。通过对原有景观的改造及新建景观的补充,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和校园形象。
景观化校园尊重自然。针对校园的自然环境组织功能、营造空间、渲染氛围,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特色恩赐,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景观化校园尊重文脉,强调对话与互动。通过环境手段使新旧景观互为补充,风格有继承又有发展。植物是有地域特点的。景观化校园强调植物景观的作用,主张通过有地域性的植物种植形成校园特色。路易斯·康说:“学校之初,乃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当时他不知自己是老师,他与别人谈论他的知识,这些人也不知他们就是学生”。可见,校园植物对烘托人文环境,创造场所精神也有相应作用。因此,植物种植作为一种廉价的环境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地域特征和人文风貌。
三、校园景观中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一)校园绿化的作用
优美的校园绿化能培养同学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姿,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使同学们学习轻松,老师们工作舒适。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不仅会在闲暇时给同学们带来自然享受,还可以激发写作上的灵感。勿庸置疑,校园绿化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异常重要的。
(二)校园绿化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校园绿化应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大块绿化的设计,应考虑能给人以整体感。
2、艺术性:校园绿化主体要体现艺术性,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既要注重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局部景点的艺术魅力。
3、实用性:所种植物必须着眼于长远规划,在节省经费、净化环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优点,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最大的效益。
(三)校园绿化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校园主体绿化植物应该有本校特色。所选树种、花种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生长。树种选择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要能体现传统文化。不仅要考虑到易成活、耐修剪、寿命长,又要顾及到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
2、绿化树种应丰富多彩,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丰富学生的知识。若条件许可,应种植不同叶型、树型、花型、果型和不同花期的树种,但应注意不宜种植多刺、有恶臭、易引起过敏的树种。
3、要注重树木的环保效应。树木、草地、花卉均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吸收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降温、滞尘、减噪、杀菌、增加空气湿度等生态功能。
(四)各功能区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校园规划建设中常分为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宿舍区、教工生活区等。由于各区的功能不同,绿化也应因地制宜。在不同功能区的绿化中,不应只是用植物改善环境、而是应利用植物创造环境,挖掘校区植物配置的新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
校园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应依据科学性、艺术性的原则,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科学性是指适地适树,注意其生态习性。艺术性是指运用美学原理,对树木花草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对比、烘托、均衡等艺术手法,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杜绝苗圃化、造林化的种植方法。现将校园主要区域的植物品种的选择及配植方法分述如下:
1、门前区
高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在功能上主要是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对于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对整个城市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门前瞬间人流量大,与城市道路绿化联系密切及在校园内处于重要位置等特点,植物配植应简洁、明快、大方、自然,突出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门前设有广场的校园,应设重要景点作为门前区的主景,避免一览
第三篇:园林设计说明
江南水乡风格休闲庭院设计说明
一、基本概况:
休闲院的园林绿化设计是在整个休闲院建设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休闲院要体现的是一种江南水乡风格,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能达到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目的。
二、绿化设计依据:
1、由我公司提供的施工平面图;
2、庭院景观设计的相关规范。
三、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景观设计以古典江南水乡的风格为主导思想,做到自然、简洁、大方;体现江南古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最终使整个休闲院具有休闲、娱乐、度假的功能。
四、设计特点有: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创造一个幽雅江南水乡的环境,通过营造优美的环境,创造一种江南水乡的庭院风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出现代、生态、环保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以四季不同花色的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并用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达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
3、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四、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的环境,体现江南水乡的庭院风格。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绿化的总体布局,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的主体。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景观设计中,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的庭院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利用自然、美化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五、具体设计:
1、休闲庭院门口和主干道的设计:体现整个休闲院的设计思想,即一种江南水乡庭院的风格,进行合理的绿化造型和植物配置设计;
2、鱼塘周围的设计:鱼塘的之间的两条过道要以一种江南水乡古建筑廊道的风格设计,在过道边是配置一些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植物,同时设置一些桌椅和钓鱼平台,鱼塘的左侧设计为自然式驳岸;
3、休闲区的设计:整个休闲区要体现一种自然、安静、小桥流水人家的设计风格,休闲区会把鱼塘和建筑区做一个很好的连接和过度;
4、建筑物的设计:餐饮区、住宅区、围墙、园林小品的设计会与整个休闲院的设计风格保持一致。六.植物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环境规划设计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整个环境设计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根据昆明的气候特点,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相出现,充分考虑冬日对阳光的需求,大量运用的植物种植群落应具有以下层次结构:上层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
在满足休闲院环境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以及丰富季相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种植文化的原则。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应遵循长生树种与速生树结合的原则,既可在近期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与历史文化积淀。植物群落的空间和形态上,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小径、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
第四篇:园林设计说明111
武汉某大院内园林景观 设
计
说
明
武汉市某大院内此处的图林原为内部一苗圃,处于居住区和办公楼之间。因院内大量的闲置树木都种植在此,故该苗圃内种植了大量的树木苗木。原来苗圃里道路两边的樟树已长成参天大树。园内的苗木现状杂乱无序,原有的水塘由于长期的荒废也显得杂乱无章,因此,此处与整个空司大院环境很不协调,急需进行整理和改造。
现代园林不仅要绿化,而且更要美化,要把绿化和美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内涵。既要处处有绿,又要步步有景;既要展示自然美,更要体现人文美。要让园林艺术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让园林景观成为大院环境中一个全新的亮点。
某大院已有一大型的操场兼游乐场,因此,针对大院园林的现状,本设计以休闲园林为主导,采用现代园林艺术手法,对此地进行了全新的改造设计。由于水景的后期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原则上不进行水体的营造,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道路系统
改变原有较为工整的道路系统,将该园的道路进行打破常规的规划,使之具有控制全园的功能,大体分为四级:主体景观道,次级景观道,乱石小径,条石小径等。
1、主体景观道路:是该园的园林的主体骨架,至东向西斜方向贯穿整个园林,从入口处连接中心景观平台,景观凉亭。是园中最亮丽的乐章。
2、次景观道:几乎是贯穿整个园林休闲景点景观路,连接主体景观平台,休闲凉亭,贯穿凉廊。道路为弧线造型,路线流畅,富有张力,主导该园的景观流线。
3、卵石小径:犹如该园的“经络”或“血管”,自然而随意,随着地势的起伏而变化,灵活多变。在原有大樟树的掩映下显得深远而幽静。
4、条石小径:是用条状青石或麻石铺设的林间小径,具有淳朴的山乡野趣之韵味。
二、景点营造
1、中心景观平台:是该园的中心,在平台上进行装饰小品、休闲座椅和花坛的造型,利用不同材质对平台进行装饰,使其庄重、典雅并具有时代气息的休闲平台。
2、景观凉亭:位于主景观道的终端,为全园中的至高点,有较好的景观视线。在凉亭的前设置一块硬质铺地,在天气宜人时节供人们在此休闲娱乐。
3、弧形景观凉廊:在弧形次景观道上设置一弧形长廊,具有围合空间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安静静谧的休闲空间。
4、入口景观小品:在园林入口处用七条长短不一景石步道置于入口处两边,突出主题,标识性强。简洁大方,具有时代感。
5、景观硬质铺地;在原有大樟树附近设置硬质铺地,供人们在大树下休闲娱乐。
6、绿地土丘,在地空旷处营造起伏土丘,给园内增添一点野趣。因园面积较小,土丘不易堆砌过高,只要有一点起伏便可。
9、灯光、音响:灯光选用地埋式射灯、草坪灯、庭院灯等三种类型的灯具;音响选用草地音响。
二、植物改造,对园内现有树木进行合理调整,对保留树木全部进行修剪整型,从而消除杂乱。重新种植树木应疏密相间,要求“疏可以走马、密难以插针”,力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在大树下和较为宽阔的草地里配置一些四季不同品种的花灌木,在小径的路边稀疏的点缀山野式的野花野草,营造乡间野路自然情趣,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四季有花、月月有绿”。给人们一进入此地便有四季如春的美感。
总之,结合休闲园林的规划特点,园内整体植物布局外高内低,外实内空,前低后高(既可增强园林的层次感,同时可遮挡园周边杂乱环境),有利于景点的观赏效果。同时休闲园林绿化应设休闲椅,给在此休闲娱乐的人们提供可以驻足停留的休闲设施。让人们闲暇时在此消遣散步,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
第五篇:园林项目主要设计说明
园林项目主要设计说明
1、平面布局:
按墓葬仪式的办事流程,分别设置停车场、业务接待区、骨灰安置区、墓地、墓道等功能性区域
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以现代简约为理念。运用简单明了、大胆独特的设计手法,以最少的建筑语言表达最深刻明确的寓意。
建筑注重体现生态与节能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构思:依托地域特点,传承历史文化;注重文化特质,丰富建筑内涵;强调环境的融合和肌理的延续。在整体设计中利用环境优势,营造生态景观,建筑群体布局强调与环境的连体与融合,充分利用景观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共生,建筑与环境共同营造富有特色的整体空间。
色彩与肌理:整体建筑外观色彩以粉墙黛瓦的古建筑外观为基调,局部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及新型材料,达到新与旧的融合3、对本工程设计重点和难点的认识及对策
产品定位:该项目为公益性墓地,主要体现政府对殡葬事业公益性部分的关怀,解决部分民众的墓地的需求。所以必须从设计上做好建设成本控制工作。
设计原则:在做好建设成本控制的同时,还需做好墓园文化,使其融入市场,得到民众的人可。
尊重: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文化:家园文化-陵园是家的延伸;殡葬文化—尊重逝者,安慰生者;观念文化—多文化结合;当地文化—德山文化提炼与延续。
建筑设计:因后期投入运营的成本一部分来自运营团队对建筑内外生活环境的需求。所以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绿色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和工作空间封闭的同时,尽量利用自然通风设计,保证室内优良空气。
墙体采用外墙内保温,强化各节点的保温做法。适当采用PC构件。
强化雨水回收和海绵城市技术措施。
植物采用当地乡土树种,并保证植物成活率>95%。
智慧智能:在各地墓园的管理中,已经将智能化管理列入墓园节约成本,提高工效的管理手段,所以智能化的骨灰寄存,“互联网+殡葬服务”与殡葬环节“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是必须的。
因地制宜,节约经济:本项目选址为自然丘陵区域,建设陵园时,竖向直接影响到土方工程的成本投入,所以必须尽量顺山体等高线进行墓地建设。山体坡度为地表排水提供了自然条件,但墓地建设后,山体形成了梯坎形式,每坎中又有绿地,所以容易造成墓位内积水,为避免损失,必须做好每一梯坎的排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