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言有物,行有恒——王希勤老师致本科毕业生
言有物,行有恒
——给2011届电子系本科毕业生的赠言
王希勤
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于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报告厅
各位同学:
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业,衷心祝福每位同学在自己选择的未来道路上发展顺利,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
作为你们的老师和长辈,在同学们即将走向新的旅程,去迎接新的挑战的时候,几年来,我每年都借毕业生大会的机会送给大家一句话,表达对同学们的祝福和期待。
前几年送的几句话是:
1、“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是想告诉同学们,碰到事情,特别是重大选择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想;想清楚了,就要坚决干下去,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特别是心力交瘁、一片迷茫时,往往是成功的前夜,更需要一种执着和坚持。
2、“出土先有节,凌云也虚心。”是想告诉大家,对于正确的原则性问题,我们不能屈服;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问题,要虚心学习,对同事、对领导要谦和礼让。对大事小事中的非原则问题要懂得灵活处理。唯有如此,才能像竹子一样,节节拔高,直抵云霄。
3、“放下身段,敞开心胸。”“放下身段”,就是要做普通人;“敞开心胸”,就是要坦荡做人,做一个明白人;连在一起,就是要明明白白坦坦荡荡地做一个普通人。
4、“慎言已穷千里目,谨记才上一层楼。”是想告诫大家,大学毕业,或许已穷千里目,但是,大家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弱项在哪里,要知道这只是上了一层楼,要成大事业,大学问,还需要冷静客观地看待自己,勤奋扎实地努力工作。
今天我要再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也就是我今天赠言的题目:“言有物,行有恒。” 为什么今天要送“言有物,行有恒”这句话?
大家在清华园生活了四年,对清华的风物都非常熟悉了。礼堂前的草坪南端有一个日晷,上面刻了四个字:“行胜于言。”这四个字多多少少影响了一代一代的清华人,告诫我们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近年来,有人对这四个字提出不同意见,说不仅要“行”,而且要“言”。这个意见有道理,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别说你不言,就是你言了,别人也未必听得见。但是,言则言矣,需言之有物。
今天送的这句话,跟我们开会的地点也有关系。大家知道,今年百年校庆时,电子系的新系馆——“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刚刚落成。你们是新楼落成后的第一届毕业生。系里商量,今天的集体合影和毕业生大会都安排在新楼,让同学们的毕业更有纪念意义。
“言有物,行有恒”这句话跟新楼有什么关系?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新楼的结构。新楼有两翼,中间是圆柱子。刚才大家步入新楼时,可能已经注意到,新楼的一楼大厅在圆柱子里,是两层通高的;现在大家所在的报告厅也在圆柱子里,在三层,也是两层通高的。从一楼地板数起,圆柱子部分下面六层地板的“有”“无”构成了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叫“家人”卦。大家不要觉得跟“卦”联系在一起就有点“八卦”,事实上,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来自六十四卦中的“乾”“坤”两卦的卦辞。《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自有它的道理。尽管有人对《易经》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它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是无法回避的,它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更是不可抹杀的。《易经》里面有很多道理值得我们去深思。
“言有物而行有恒”这句话正是来自“家人”卦的卦辞。“家人”由八卦中的两卦上下相叠构成,下面是“实虚实”,代表“火”,上面是“虚实实”代表“风”。中国有句话叫做“日子过得风风火火”,或许也是源自这儿吧。为什么火在下风在上,就被称为“家人”呢?
火有升腾的特性,有了火,风就自然在上面产生从而向其它地方扩散。大家知道,房间里的暖气是不需要风扇的,暖气自然升腾就能温暖整个房间。这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规律的体现,现代物理把它纳入热力学的范畴。古人由这个基本规律联想到做人,指出:一个人必须先正其心,修其身,让自己向火一样升腾,自然而然地去影响周围的人,首先影响跟自己接触最频繁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进而去影响更大范围的人,从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人的哲学认为,要平天下,必须先治其国;要治其国,必须先齐其家;要齐其家,必须先修其身;要修其身,必须先正其心。这是一个深刻的因果链条。“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学习火和风的基本规律,正心修身,逐步影响家人,影响社会。正心修身的表现在于一个人的言行,如何言、如何行才算好呢?易经讲得明明白白:言必有物,行必有恒!
这就是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道理(其实古人早就说了)。之所以要把这句话跟新楼联系起来,是为了让大家对这句话,对我们的新系馆,有更深的印象。
怎么就叫“言有物”?如果我今天就讲到这为止,就不能叫做“言有物”,因为道理很好懂,但是没有跟同学们的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我举个跟同学们有关的例子,来说说“言有物”。
近几年,我跟不少同学单独聊过天。其中,一个有共性的话题是选择专业和就业单位的困惑。通过这些谈话我感到,我们的同学学了很多的道理,但是不太能够把这些道理跟自己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谈话中我给这些同学讲的一个基本道理是大家都懂的,那就是政治经济学里讲的“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且受供求关系影响”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在商品经济社会,劳动力也成为商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择专业和就业单位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是要选择让自己的劳动力能够卖出好价钱的问题。这么看当然比较片面,因为人还有精神层面的感受,不完全是物化的商品。但是,把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拿来分析我们选专业和选工作的困惑,还是能够看出一些问题的。比如,热门专业好不好?当然好,正如有些同学说的,大家都想去,肯定有道理。可是,热门专业学的人多,当供求关系达到供大于求的时候,好的劳动力就不一定能够卖出好价钱。相反,那些冷门专业,由于社会需求大于人才供给,反而更能够获得高薪的职位。十几年前,真空和微波专业很冷,大家都不愿意读,可是这些年,真空和微波人才缺乏,社会有需求,不仅找工作容易,而且待遇好。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跟我谈话的同学都提到一个现象,就是同学们在选专业的时候有从众的心理。我看,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同学没有真正做到“言有物”。经济学的道理都会讲,但是,却不能用在自己切身的问题上。
这只是一个例子,目的是想说明,同学们在“言有物”的问题上,还需要下工夫。要把自己从懂事以来学习的道理,正确地用于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以为大学毕业了,你就比别人强了。你可能比别人懂的多,但也许仅仅是“纸上谈兵”,讲的只是空道理。几年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测试,请一群大学生和一群小学生参加一个游戏,用标枪去扎水下的物体。实验发现,大学生和小学生表现差不多。后来,心理学家提醒大学生说,你们不是学过光的折射原理吗?于是乎,大学生们这才想起,扎的时候应该瞄准物体的下半部分。再次比赛,大学生就明显比小学生强了。可见,道理是懂的,但是未必能用于实践。我们的同学身上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当然有。
再来说“行有恒”。做事情要持之以恒,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懂,但是未必能够真正执行。去年,为了迎接百年校庆,校友总会对校友发展状况作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后的清华毕业生中骨干人才数量(如院士、将军、省部级领导、工业界领袖等)相对于国内一些兄弟院校并无明显优势,至少与清华所拥有的基础设施、科研经费、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诸多优势很不相称。对个体的分析也发现,那些毕业后取得重要成就的清华校友当年在班
里也并非都是名列前茅者,学生时代的佼佼者毕业多年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发展优势。这些统计结果说明,学生时代的优势不会直接导致职业生涯的优势。我们把这种优势不能保持的现象统称之为“优势陷阱”现象。
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发现,不能坚定地朝着一个远大目标奋斗,不能从全局着手选择追求目标的策略,不能在困难面前不折不挠坚持不懈,这些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陷阱,在优势人群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道理也很清楚,大部分人在面对得益时会喜悦,面对失去时会沮丧;大部分人喜欢凭直觉做事,不喜欢深刻思考。如果人生目标定得太高,就不容易有“获得成功”的感觉,甚至更多体会到的是“失去”的感觉,而优势群体更容易获得“小的成功”,也更害怕“失败的挫折感”,所以无论是确定发展目标,选择追求目标的策略,还是面对困难和挫折,优势群体都更容易落入心理陷阱。在座的诸位同学身上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当然有。
要克服这样的心理陷阱,就必须“行有恒”。
怎么才能做到“言有物而行有恒”?
我自己的体会,其中的道理正是在“言有物而行而恒”这句话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思考自己一天的言行哪些对了,哪些错了,为什么对了,为什么错了。这就是“言有物”,因为你不仅能够把其中的道理讲出来,而且能够结合自己的问题来讲;这也就是“行有恒”,因为你每天都坚持了。
人的知识和能力,正如人的肉体一样,每天都在新陈代谢中发生变化。不思考,不做事,遗忘就会发生,知识和能力就会衰减;勤思考,多做事,记忆和关联就会发生,知识和能力就会提高。因此,每天都思考,每天都做事,经年日久才会“言有物而行有恒”。
前些天我跟孩子讨论学习的问题,他对学习有个误解,觉得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才叫学习。我跟他说,学和习是两回事。繁体的“学”,上面是房子顶,下面是个孩子,孩子在听老师讲,叫“学”;繁体的“习”,上面是羽毛,下面是鸟窝,是小鸟在练习飞翔。飞翔的道理可以学,但是飞翔的本领学不来,只能习。
大家大学毕业,“学”了很多东西,但是“习”的路还很长。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学到的道理真正用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真正做到“言有物,行有恒”,这样才能象火一样升腾,才能象风一样扩散,影响自己的家庭、单位、社会、国家,最终实现自己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理想。衷心祝愿每位同学顺利走上未来的征程,祝愿你们身心健康、事业有成!
最后,我要向培养你们的老师、陪伴你们四年之久的班主任、辅导员、级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每位毕业生都会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劳动,电子系的历史记录里也将永久保存你们的业绩。
谢谢大家!
第二篇:厚积言有物,勤练笔生花
厚积言有物,勤练笔生花
经过两年的“周记展评课”课程的开展,我觉得自己的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了不小的进步。以前那种千人一面、内容单
一、毫无新意、结构模式化的情况有了改观。我曾在写作教学中做过以下探索:
一、善积累,作有“米”之“巧妇”:要想在立意选材上有突破,首先要善于积累。我从六年级起,就要求同学们每人有一本读书笔记本,学生在阅读课或课下涉猎课外书籍如《时文选粹》、《智慧背囊》、《读者》、《中考必备作文版》时,将优美的句子、段落、有趣的事例整理到读书笔记上。读书笔记要分类整理为关于爱国、理想和追求的内容;逆境、拼搏和勤奋的内容;团结、守纪和教育的内容;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内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内容等几个方面。积少成多,时常翻阅,勤加背诵,经过两年的“死记硬背”,学生就把这些精华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当然,诗词与美文的背诵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开展了“背诵美文一百篇”的工作,学生把那些美妙的语言,熟记在心了,自会运用自如,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佳句不断。
二、勤练笔,在实践中提升水平:开设“周记展评课”之前,我们的写作课堂是远离生活,又远离学生的,所有学生面对着同一个题目,大多数却无话可说。“周记展评课”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写自己最愿意写又最有东西可写的文章: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自己的困惑苦恼,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家庭琐事、读书心得、散文小说等等。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写出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肯定比命题作文强得多。每周一次的“周记式”作文不再让学生害怕,每周一次的“展评课”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周记展评课”除了学生自由点评外,教师也对其中的优秀作文在用词、修辞、结构、写法、立意、布局谋篇上进行点评指导,给同学们起到示范作用:
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定向思维,善于发散思维,反向思维。上学期,春天来到的时候,我班的几个学生以校园的“冬青树”为题写文章,有两个学生单纯以美化校园、净化空气这一老套路来赞美冬青树;有一个学生把冬青树比作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进行赞美;还有一个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自己是一棵长在校园里,因而有了知识和思想的树;最好的是一个学生写的《我要冒尖》的文章,小作者写自己这棵冬青树,不希望被园丁剪得圆圆的,和其他同胞长得一摸一样,而是希望自己自由生长,表达了张扬个性的愿望。我对后三个学生提出了表扬,并以《我要冒尖》为例,引导同学们学习这种发散思维的方式。文章只有翻新出奇,才会给人清风拂面之感,令人精神爽快!
除了思维方式外,在篇章的谋篇布局上也要多加注意。比如,文章可以开门见山,落笔点题;可以运用设问,吸引读者;可以引用诗词,引入正题。文章中间注意段落的衔接、语言的过渡、句子的连贯;句子的连贯可用代词呼应,可用关联词语,也可适当重复上文内容。文章结尾可以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也可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还可以写的含蓄隽永,让人回味。总之,精巧的结构会使文章与众不同,从而引起读者阅读的欲望,扣住读者的心弦。
“厚积言有物,勤练笔生花”,积累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勤于练笔,才会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去积累,欢欢喜喜地去写作!
广饶县英才学校
段可鹏
第三篇: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致2016本科毕业生 关注世界 成就自我 2016年06月27日 人民网-教育频道[范文模版]
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致2016本科毕业生
关注世界 成就自我
2016年06月27日09:09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亲爱的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朋友们:
今天是一个让人难忘,让人激动的日子,对于所有的毕业生来说,今年还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你们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三个甲子的首届毕业生,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特殊的日子,注定让我们难以忘怀。刚才毕业生代表、校友代表的发言,都让人们由衷地感受到交大学子对国家、对母校那份浓浓的爱意。尤其是留学生代表所阐述的那份情怀不由得让人非常感动。她可能也受到了陕西文化的熏陶,演讲中用了很多排比句,讲得非常有诗意,我听得非常入迷。刚才我和校友于向国交谈时也是感慨万千,一是西安交大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影响越来越大,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到交大来学习,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当前,国家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什么“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得到了那么多国家的响应,是因为它倡导不分彼此,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它是为了世界共同美好的未来,号召大家携手共同努力。这种文化和价值观的导向深得大家的青睐,所以大家才愿意加入其中,并和中国携手共谋发展。大学也是如此,大学是育人的地方,大学是传承文明的地方,大学是不断创新的地方。所以它应该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这份责任就寄托在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身上,不管学子来自于祖国各地,还是世界各地,你都承载着这样的责任,期待你们新的一代能够把世界建得更美好。
今天,我由衷地感慨,感慨我们的学子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没有辜负社会的重托,辛勤汗水的付出换来了自己学术的成果。尽管你们的人生刚刚起步,但是毕竟你们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并且微笑着面向未来。我特别赞同校友代表于向国所说的,他用了一个“闯荡”,闯荡这个词很接地气。实际上,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闯荡过程当中渡过的,我多次跟大家讲不要惧怕失败,人的一生就是伴随着失败度过的,甚至到终老的时候都可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在即将离开这个美好世界的时候,总是带有很多的遗憾,感觉这件事情没做好,那件事没做成,人都是如此。正是因为这种憧憬,这种向往,这种永不满足的追求推动世界向前发展,所以人不要惧怕失败,成功和失败总是相伴而生。只要有追求就会有困难、有挫折,但是不要惧怕它,因为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份财富。只有经历了磨难、经历了困惑、经历了挫折,甚至经历了失败的人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更多的成果。于老师用他若干年闯荡的经历告诉大家,他的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他口中的“闯荡”,我理解是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人生美好未来的追求,对事业未来的追求,那种不惧失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神支撑他走到现在,走向成功。中国有句古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如同读万卷书,实践出真知。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够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才能够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并投身于这个世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期待大家能够“关注世界、成就自我”。我们都是世界的一员,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和世界密切相关,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我们相关,我们不可回避也不能回避,因此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世界。我想告诉大家,21世纪注定是一个多变的世纪,注定是国与国之间密切相关的世纪,注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注定是一个机会多多,但也注定是充满挑战的世纪。临行之前,给同学们嘱咐几句:
一是没有什么都可以,但不能没有志气。当你们走向社会的时候,面对的将是复杂的社会,诱人的前景,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事业的失败,任何一点气馁都可能使你举步不前。做人最重要的不能没有志气,坚韧不拔的毅力是支撑你一生走向成功的密钥。于向国校友说有三个法宝,其中一个真谛就是做人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人最可怕的是自己气馁,所以,我总说人没有什么都可以但不能没有志气,没有志气你将一事无成,于老师刚提到他每天在德国公司按时上班,想一想那是需要毅力的。他跟我讲每天4点钟起床,骑着自行车到地铁站,坐地铁准时到公司上班。因为他深知在德国的公司迟到是非常令人不齿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交大毕业生,不能在这样小小的事情上有失自己的身份,有失中国人的身份。他坚持了这一点,赢得了尊重,同时也为后来的学弟学妹赢得更多的机会。所以,我说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你如果连自己都不尊重,那就不要期待别人尊重你。一个人如此,一个学校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做人要有骨气,做人要有志气,做人要有追求,做人要有梦想。如果人没有梦想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可能这个梦想是你的幻想,但是正是一个一个幻想推动你向前进步,最终你找到了适合自己且能够实现的目标,成就了你的事业。
二是丢掉什么都可以,但不能丢掉事业。人要有追求,要有事业。没有事业只能靠社会施舍,靠别人施舍,那不是我们交大人。我们交大人是什么?是立于天地之间的顶梁柱,是社会的脊梁。我们生活在社会上,工作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当我们说我是交大人时,就代表着我们是这个社会的脊梁,是这个单位的脊梁,是这份事业的脊梁。我们交大人应该有这样的追求和志气,这样的向往,这样的自我约束。人没有这样的自我约束,将来注定一事无成,所有成大事者无不有这份担当和责任,每一个交大人应该有这样的素质和追求。
三是失去什么都可以,但不能失去心中的爱。今天的现场来了很多毕业生的父母,不管来自于其它国家,还是来自于国内各地的,都饱含着期待儿女能够成才这样一个美好愿望。希望所有的学子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为了你们可以舍弃一切,在你们幼小的时候他们尽全力培育你们,引导你们,使你们走进西安交通大学,今天他们又来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仁爱之心莫过于父母恩情,做儿女的一定不能忘记父母。无论你们将来有多大成就,要记得父母对你们的养育之恩。忘记父母的人注定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没有良心的人注定是被社会唾弃的人。爱是支撑人生和社会良性发展的主要价值取向,我们应该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爱事业。爱自己,尊重自己;爱别人,互相尊重;爱家庭,对家庭有责任;爱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爱国家,挑起民族脊梁;爱世界,为了世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永远不要忘却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丢掉什么都可以,不能丢掉这份爱。
走向社会,你们注定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但是希望你们牢记一点:“我是交大人,我应该有这份追求,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我追求,我一定会成功,因为我是交大人。”
最后,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