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莫让青春染暮气》后感
观《莫让青春染暮气》后感
最近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莫让青春染暮气》,引发了社会的广大关注,感慨颇深。。
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世间最无情的莫过于时间,转眼间,就到了奔三的年纪,偶然回头看看,自己在这些年也真是没有干什么特别的事情,像每个人一样走过小学、中学、大学,一样偷过地瓜、逃过课、看过电影、打过游戏,此间也曾努力过、拼搏过,但是现在也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人生的方向。
年轻人应该有的朝气和锐气已渐渐消亡了,不敢想也不敢干,虽然年轻已不再是资本,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总是有那么一个要努力拼搏的理由„„
第二篇:莫让青春染暮气
莫让青春染暮气
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不可否认,那些看似“矫情”的吐槽,背后有着一言难尽的青春滋味。和父辈们相比,青年一代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练。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的童年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
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更令人担心的是,你跑了半天,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断地奔跑,换来的只是显示屏上一连串的数字。在这样的处境中,不管是怀旧还是叹老,表达的都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对记忆中美好过去的乡愁。
如果说“叹老”只是情绪的释放和吐槽,那么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早衰”的年轻人,有时会显得和“成熟”很像,举手投足都无比正确,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说话谈吐都深思熟虑。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原来是少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年轻人不应该是敢想敢干吗,不应该是直抒胸臆吗,不应该是敢为风气先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像是从少年直接迈入了中年?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时代的欧洲时,曾经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经验”的印象。年轻,成为发展的障碍,年老却成了有利条件。
对年轻人的不信任遍及了当时所有的社会阶层,人们完全忘记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岁时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荣誉的作品。一股沉沉的暮气,笼 罩在当时的社会之上。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无非是这一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
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人心头的暮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年轻成为资本而不是不足,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青年在时代的召唤前应当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当代青年的父辈和兄长们,已经率先垂范,用枕戈待旦的奋斗精神,换来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时代转轮的指针已经落在当代青年人的身上,国家的命运也是青年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人责无旁贷。
评论:为实现新疆两大历史任务奋勇前行
新疆新闻在线网5月16日消息(记者 雷春鸣):在新疆,如果要评三年流行语,张春贤书记2011年6月29日在自治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毋庸置疑地 位列榜首。
自从2010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进一步得到中央和内地省市的倾力支持:2010年6月,国家调整资源税政策,每年为新疆增收数十亿;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享受国家特殊优惠政策;当年,举办了十九年的乌洽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成为我国向西开放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平台。而三年来,央企投资近两千亿元,19个援疆省市共引进经济合作项目约2700个,内地援疆省市的援疆项目遍布天山南北„„内地省市实现了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卫生援疆、科技援疆的全方位、立体化援疆格局。
然而,再强大的外援,如果没有新疆人自身的努力是不能实现新疆的根本改变的。过去多年,我们新疆人曾经把“经济落后、观念落后、能力落后”当成了难以前进的借口,要政策、要扶持、要照顾,成为不少干部群众的指望。“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论断的提出,不仅是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更加振奋了新疆人的精神,树立了新疆人的自信。
奉行“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理念,新疆大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疆人创造出新疆效率、演绎着新疆精神。面对内地省区的发达 2 经验,新疆人不再望洋兴叹、自怨自艾,而是思索着如何在本地运用,乌鲁木齐一年干完了北京实施十年的煤改气工程,早在中央八项规定之前,新疆就把多项工程的开工仪式精简集中到一天进行,没有红地毯、没有了礼炮„„新疆党风、政风、行风更加务实、勤俭,效率更高。
实干兴疆,三年来,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发生了巨变:新疆经济一改过去下行比全国快、恢复比全国慢的被动局面,逆势上行,全面加速,连续3年迈过3个千亿元关口。民生工程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将更好的教育、更和谐的环境、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生活保障,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福祉。“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五七工”和家属工 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农村“四老”、五保、孤儿和城乡低保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普遍提高、城乡医保范围扩大额度提高,新疆人过上了更好的物质生活,享受到了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三周年来临之际,记取三年来的实践经验,新疆人仍须勇于担当、敢于变革,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实干和变革精神,在新疆这片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写下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崭新篇章!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刘奇葆接见新疆艰苦地区基层优秀广播电视工作者
新疆新闻在线网5月16日消息(记者 曾晔): 5月14号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国家大剧院接见了新疆艰苦地区基层优秀广播电视工作者赴京学习参观团12名成员。
2012年10月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到新疆考察,在伊犁州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斯拉木于孜村进行考察时,接见这个村的广播员买迪兰木·吾甫尔,并邀请新疆艰苦地区基层优秀广播电视工作者赴京学习参观。为此,自治区相关部门遴选出12名基层优秀广播电视工作者,组成此次赴京学习参观团。
在几天的学习考察中,他们分别前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故宫等地参观学习,观看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
接见时,刘奇葆首先转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的问候。他说,这项活动是刘云山同志亲自安排的,欢迎你们到北京来参观、考察、学习。你们常年辛勤工作在新疆基层广播电视播出第一线,默默无闻地甘于奉献,坚持把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发展的科技信息、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等内容广播给村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的宣传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你们不愧是全国广播电视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和学习的榜样。对你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工作在新疆广播电视基层一线的各族广播电视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
刘奇葆说,新疆广播电视近年来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覆盖全疆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希望同志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努力,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出新的成绩。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伟参加会见。
第三篇:美文-莫让青春染暮气
莫让青春染暮气白龙
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不可否认,那些看似“矫情”的吐槽,背后有着一言难尽的青春滋味。和父辈们相比,青年一代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炼。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的童年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
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更令人担心的是,你跑了半天,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断地奔跑,换来的只是显示屏上一连串的数字。在这样的处境中,不管是怀旧还是叹老,表达的都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对记忆中美好过去的乡愁。
如果说“叹老”只是情绪的释放和吐槽,那么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早衰”的年轻人,有时会显得和“成熟”很像,举手投足都无比正确,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说话谈吐都深思熟虑,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原来是少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年轻人不应该是敢想敢干吗?不应该是直抒胸臆吗?不应该是敢为风气先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像是从少年直接迈入了中年?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时代的欧洲时,曾经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经验”的印象。年轻,成为发展的障碍,年老却成了有利条件。
对年轻人的不信任遍及当时所有的社会阶层,人们完全忘记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岁时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荣誉的作品。一股沉沉的暮气,笼罩在当时的社会之上。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无非是这一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
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人心头的暮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年轻成为资本而不是不足,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青年在时代的召唤前应当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当代青年的父辈和兄长们,已经率先垂范,用枕戈待旦的奋斗精神,换来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时代转轮的指针已经落在当代青年人的身上,国家的命运也是青年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人责无旁贷。
谁让80后一代染上暮气?
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80后,最小的24岁,最大的也不过33岁,按照世卫提出新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80后正处于最青春的时候,可为何变得老气横秋?
80后一代染上暮气,有多重原因。比如艰难的生存压力。权威统计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大军中既有90后,也不乏80后(硕士生、博士生),前不久媒体报道的顶着“清华博士”光环的陈达,连续七个月奔波,都没拿到一个心仪单位的录用通知„„工作难找,压力山大,哪有活力、锐气可言?
应该说,大多数的80后都结婚生子了,梳理他们的人生关键词,“房奴”也许是不可略过的关键词。学者秋风说过,“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这是戳中80后焦虑的精辟之论。社会不公,流动凝滞化,也容易摧毁80后的斗志。拼爹,这是另一个关键词,对于有背景的人,可以拼爹;而对于只有背影的人,唯有拼斗志,但是,当揭阳27岁的江中咏短短几年就能从办事员升为副县长,当湘潭27岁的徐韬轻易攫取副县长一职,这对那些努力拼搏的80后来说是沉重打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卓元称,“一个靠拼爹才能出头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社会。上一代的资源优势必须通过公平的渠道进行传递,必须给底层的人看到向上流动的希望。做到这一点,就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诚然,底层的人看不到希望是危险的,媒体人杨锦麟称:“听好了:无法和你们拼爹的人们早晚一天会和你们拼命!”这有些危言耸听,但拼爹流行绝对会让其他年轻人变得心灰意冷、满腹怨气,甚至绝望而生恨意。
80后缺乏朝气,也与顾虑太多有关。今天,考“碗”大军兴盛,成为公务员是不少年轻人的最大渴求,之所以如此,无非是看中工作的稳定,可靠的保障。有网友说,“如果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我TMD肯定朝气蓬勃”,这也许是调侃,但也有一点道理。还有80后坦言:“我就是80后,感触特深,一家人分散三个地方,一年到头聚少离多,孩子、老人被留守,每天上班还要忍受着儿子、父母离别之苦,80后的后代会不会还会变成如今的80后?!”这样的话令人动容,当人生被分割成几块,当亲情被剪辑几段,终日为思念所困,被城乡二元体制所扰,确实难以朝气蓬勃。
毋庸讳言,让80后暮霭沉沉的因素还有很多,有些无法言明。但同样应看到,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轻松,白岩松认为,“我觉得每一代年轻人都不容易,„„你们现在担心的是房贷,我们那时住地下室,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还会有自己的房子和车。青春从来就是不容易的代名词。”青春太过潇洒也许就变成虚掷,有压力才有追求,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梁启超说过,“苟学校青年能人人磨炼其脑力,坚定之意志,倡为风气,普及全国,则诚国家无疆之福也。”从宏大叙事上讲,青年有活力,有冲劲,本应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祛除暮气,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每个人都应“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无论80后还是70后、90后,青春不是时间的刻度,而是心理的记号。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如果都有一股朝气,这是人生之幸,也是国家之幸。
青年有活力,有冲劲,本应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祛除暮气,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每个人都应“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无论80后还是70后、90后,青春不是时间的刻度,而是心理的记号。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如果都有一股朝气,这是人生之幸,也是国家之幸。
警惕暴力文化中的慢性中毒
关于河南法官父女家中被杀案,坊间曾有诸多猜测。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居然是儿子雇凶杀姐弑父。而惨案诱因可能是儿子不满家庭对自己学习管教太严。案情急转直下,令人震惊无语。
复旦投毒案**未息,杀姐弑父案又刺痛世人眼球。这恐怕不能简单定性为极端个案。频繁的青少年暴力现象,足以为社会敲响警钟。更让人担忧的是,那些选择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不再只是传统人们眼中的那些“坏孩子”,也包括本来是知书识礼的“好孩子”。为什么在社会教育日趋进步的今天,青少年暴力倾向会呈现这种新趋势?
实际上,青少年暴力倾向加剧的现象并非国内独有,不久前,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也曾有过类似的调查和结论。世界上许多科学家也开始研究青少年暴力行为,而最新的研究表明,暴力是一种可学到的行为,其后天环境影响因素比个人先天秉性更为重要。的确,当目睹暴力成为孩子们的家常便饭,使得他们脑中有了暴力概念,一旦他们在受到体罚或语言污辱时,他采取以牙还牙的暴力行为就并不奇怪了。而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孩子愿意,他每天都可以在不同的途径上接触暴力。电影、电视、电子游戏乃至网络,相当一部分都包含暴力的内容。
对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暴力文化无疑为青少年进行暴力犯罪提供了诱发氛围,价值取向,技术支持和模仿范本。
遗憾的是,当前社会对于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危害仍未能提起足够的警惕。这使得青少年在暴力文
化中慢性中毒成为必然。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警惕不足的反应迟钝,是社会对年轻人培养的整体失责。
预防悲剧的发生,社会必须改变。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曾经写道:“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的时候,他就会去犯罪,有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制造黑暗的人!” 同样,我们更应当明白,如果再不对暴力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提高警醒和采取对策,那么,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暴力受害者。
加强生命教育,告别暴力污染
频繁的青少年暴力现象,足以为社会敲响警钟。
教育方式的偏颇,社会暴力文化的弥漫,不但扭曲了青少年的心理,更使伤害波及到无辜的人。
让孩子远离残酷的青春,要在他们心中根植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也要为他们遮挡社会暴力的污染。5月14日,河南鹿邑县法院原院长高天峰和女儿在家遇害一事有了新的进展,经初步调查,此案竟是高天峰儿子雇凶杀人。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名少年对自己的亲人痛下毒手?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
事件:儿子雇凶杀人只因管教太严
据新华社报道,命案发生在12日2时许。一名死者为高天峰,此前担任河南周口市鹿邑县人民法院院长,另一名被害人是其女儿。
据监控录像显示,12日2时16分,两名体态较瘦的青年男子翻墙进入高天峰家中,随后高天峰的邻居听到有异样的声音,报了警。行凶者作案后翻墙而逃,现场留下血迹。
这一事件最初公布在网上时,有许多网友猜测,杀人是针对高天峰的法官身份。但经警方调查,此案系高天峰儿子雇凶杀人。就读于河南省漯河市某高中的他,由于姐姐陪读期间管理严格,遂雇用两名网友将自己的父亲和姐姐杀害。
目前,高天峰儿子和一名犯罪嫌疑人已经抓获,另有1人在逃。
热议:是什么教坏了孩子?
警方公开的调查结果,无异于在湖心中投入一块巨石。
有网友认为这样一桩极端个案,多源于孩子本身心理的扭曲,仅仅是为了高考压力就敢杀害自己的亲人,实在难以常理判断。
然而,新京报评论称,一个高中生竟可以轻易“雇凶”杀人。他究竟在和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交往,让他变得如此冷血和暴戾?还需对家庭、亲情、教育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其实,高天峰夫妇从小对儿子疼爱有加,对其期望和要求也很高,甚至让姐姐专职去陪读。对此,有专家就认为:“爱得太深是累赘,爱要适度,给孩子喘息的机会。允许失败和自由的完善人格不比学习成绩重要吗?” 事实上,这一出惨剧也印证了学校教育的失职和社会道德的失范。现在的孩子一直被灌输竞争、成才种种观念,却缺失对人伦观念和健全性格的教育;社会中弥漫的戾气与暴力,也极易对青少年产生错误的诱导。
现象:青少年暴力急剧加重
从复旦大学投毒案开始,青少年犯罪便如同点燃的野草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袁某因为开门原因,与舍友发生肢体冲突。袁某拿起水果刀捅到舍友胸部,造成其抢救无效死亡。
广西一名13岁少女,因嫉妒同班同学比自己长得漂亮,遂怀恨在心,将其约至自家杀害,并将其肢解装入袋中,还清理了案发现场。
陕西炎陵县,一名16岁的初三学生被杀死在自家卧室,凶手是他的同班同学。行凶理由仅是觊觎死者生前所收到的一条“中奖12万元”的诈骗短信。
很难想象,这样几起匪夷所思的暴力杀人事件,就在近期连续发生。而这些事件的主使者都是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学生。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形势不容乐观。
思考:教育应唤醒生命敬畏感
很多时候,犯罪青少年成长环境并不差,也是人们眼中的“乖孩子”,但何以残忍到了令人费解的程度?有学者从生命教育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目前的教育一直把青少年当成知识的容器,忽略了他们生命个体的成长,这不仅使教育过程缺乏生命活力和乐趣,更少了对生命的敬畏、热爱和感激。
中国有句古话:“人命阔天三尺”,生命向来高于一切。有评论人士就指出,如果能在青少年中大力推行生命教育,助他们学会敬畏生命,建立对生命的尊重、热爱和珍惜,就可以减轻一些暴力倾向,使青少
年的性格得到健全和完善。
事实上,当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思想时,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今,在许多学者眼中,生命教育都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终极使命,而不是一种如伏尔泰曾批判过的“没有人的教育学”。
生命与教育不可分离,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生命,生命即成长。结语急剧加重的青少年暴力事件,凸显的是对生命的无知和冷漠。加强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树立生命重于一切的价值观念。
不要把自己藏得太紧
儿时最喜欢和伙伴们玩藏猫猫的游戏,一群人分成两半,一半扮成老鼠,一半扮成猫。扮成老鼠的一方藏起来,由扮成猫的一半去找,找到了,就等于是猫捉到了老鼠。伙伴们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往往一玩就是大半天,直到天黑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每次伙伴们一藏起来,去找的伙伴总是问一句:“老鼠,老鼠叫一声。”藏起来的老鼠只要“叽”地叫一声,就给捉了出来,这时是伙伴们最为快乐的时候。
有一位伙伴他有点另类,与众不同,觉得这样的玩法太单调,特别是“叽”的叫那一声,不就等于告诉对方“我就藏在里面”,那多没趣。于是他就把自己藏起来,无论别人在外面怎么喊叫,他都一声不吭,紧紧地藏在里面,不肯暴露自己。伙伴们找了一段时间,始终找不到他,怏怏不乐,以为他偷偷跑回家去了,于是不再找他,大家一哄而散。他为自己藏得那么紧暗自得意,就那么一直藏着不出来,直到天黑,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害怕了,才匆匆地钻了出来,沮丧地发现,游戏早就结束了,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坚持。藏猫猫的游戏一个人玩还有什么意思呢!把自己藏得太紧,也就失去游戏的意义。
生活中把自己藏得太紧,就像一株藏在深山的兰花,往往就只能孤芳自赏;把自己藏得太紧,就如同埋在土里的金子,发不了光,一生只能默默无闻。不要把自己藏得太紧,应该像一粒种子一样,遇到合适的机会,就要发芽生长。
第四篇:观《青春雷锋》之后感
观《青春雷锋》之后感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而雷锋,一个活在每一个人心中的时代英雄,他铸就了生命的辉煌,照耀着整个世界。
——题记
雷锋,原名雷正兴,虽然只是一个村庄里的劳模,但他有理想,有前进的动力。他要报效祖国,他要永远冲在祖国的最前线。他勤俭,他朴实,一双袜子上补丁摞补丁,他也不肯换,他希望以自己的行动为国家减轻负担,同时,他还有一样美德需要我们学习,那就是坚持。在部队里训练,只有雷锋掷手榴弹的距离最近,但他丝毫不气馁,在队友们休息的时候,他拼命地练习着,手臂酸痛了也咬了牙挺过去,落日的余眸淡淡的照耀在他的脸庞上,汗水从他的发梢上滚落下来……
雷锋用他的双手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他用他的手撑起了一片天。有多少人在花甲之年回忆起旧的往事时,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感到遗憾?但雷锋不一样,他用他短暂的二十二个春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生旅途中谱写了一首首助人为乐的新曲。“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雷锋说过的话,他一直践行着这个价值观,尽管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的伟大是无法掩饰的,他将自己平凡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地刻在人们的心中,刻在世界各地。
雷锋珍惜每一枚遗落的螺丝钉,并把它们放在适合自己的地方,他欣赏螺丝钉那默默无闻的品质,欣赏它那股钻劲。雷锋曾于1961年10月17日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都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善于钻。”是啊,我们在平时学习新的知识时,必须学会“螺丝钉”精神,善于钻研,多斟酌。
雷锋同志是一位解放军战士,他为自己的职位感到骄傲,他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不寻常的业绩,他表现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广阔胸怀和高尚的情操。雷锋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但他坚强地越过了困难,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毅然选择了正义,向理想不断靠近,他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观。我们正值人生的春天,刚迈进丰富多彩的青春世界,应当将天下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度过精彩的每一天。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我们怀着对雷锋同志的敬仰与爱戴,让生命绽放出精彩的人生之花!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也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我愿向雷锋同志学习,忠于革命,忠于党,我愿永远做一枚螺丝钉。
七(10)班 王心怡 指导老师:洪老师 庐江中学实验初中
第五篇:观《建党伟业》后感:青春之歌
观《建党伟业》后感:青春之歌
这是一帧优美的画面,王会悟撑着一把伞,伫立在嘉兴南湖一艘游船的船头,烟云笼罩下的湖面,古色古香的木船以及她曼妙的身姿构成了一幅美景。船舱内,毛泽东、邓中夏等12名中国共产党先锋战士圆满结束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激情澎湃,神采奕奕,对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充满了憧憬与期待,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国际歌》……
看着,看着,我也不禁血脉贲张,热血沸腾。是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无疑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多少青年才俊和仁人志士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激越的篇章。从毅然走向绞刑架从容就义的李大钊到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从饮雪餐草忾然抗日的抗联到浴血奋战愤然杀寇的回民支队,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必将永远飘扬在党旗之上。他们无疑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座又一座永远的丰碑。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有不流血牺牲者,今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影片中五四运动的段落非常精彩,可谓是高潮迭出。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匡互生、邓中夏、罗家伦等众多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与革命热情,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展现出来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必胜勇气和坚定信念。“领土不整,国家必亡!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青年学生首先挺身而出,火烧赵家楼,并且在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看吧,浩浩荡荡的学生游行队伍,响彻天地震耳欲聋的“还我青岛”的呐喊声以及女学生滴血喊冤的悲愤之情……听吧,“我们今天的行动,是中国美好未来的先声!誓死力争!爱国无罪!”“工人的工字,怎么写?……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工人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农大众,就应该是这天下的主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迅速扩展到20多个省100多座城市。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签字仪式。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又是一个青春绽放的时代,《建党伟业》完整地向观众展示了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一代青年人勇敢担负了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蓝图,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与今天,水乳交融,血肉相连。
火车机车滚滚向前,隆隆作响,这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场景,揭示了历史发展洪流奔腾向前的真理。《建党伟业》这部史诗巨作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十年里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涌现了多少名垂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至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便是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发展进步的历史。
《建党伟业》既有蒙太奇式的悬念,又有娓娓道来的清晰脉络。整部片子下来,结构严谨,历史真实,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披肝沥胆、志在千秋、在风雨飘摇之际为国家赴汤蹈火的中国共产党先锋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把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弱点以及政治信仰等一一呈现出来。如扮演李大钊和陈独秀的现代实力派演员张嘉译和冯远征更是把在工人学生中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位先进知识分子英雄惺惺相惜的味道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疯狂的北大演讲部分,更是让观众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说句大实话,观影之前,我心目中的陈先生是个投降主义者,我一直持鄙视的态度。然则他和李大钊立于北大校园之中,我感觉他简直成了中国的马丁?路德。我明明看见了陈先生的铮铮铁骨以及救国爱民的铁血丹心。陈李两位成了当时一呼百应、挥臂群起的风云人物。两位英雄演讲后的握手也颇具男人味,那是在交心,在鼓劲啊!他的演讲辞极富震撼力,振聋发聩。“要使民众觉醒、国家强大,就必先将民众心中这座两千年的大山彻底推倒。” 刘烨扮演的青年毛泽东也是形神兼备,别具魅力。寒冬淋雨奔跑那场戏很好展示了青年毛泽东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从此没有安生的日子,没有彩礼,没有花轿,甚至连个媒证都没有。”“心婚即是实婚,有你足矣。”他与杨开慧的婚礼尽管简朴,但是浪漫温馨。两人新婚之夜的对话更是把中国革命先驱者的高尚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青年毛泽东苦苦探寻中国革命的出路,他勤奋好学,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北大课堂**、五四运动激情演讲、南湖游船一大会议等场景成了他心怀天下、坚持不懈的生动写照。
今天,革命先辈已经走远,在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已经扬帆启航。时光流逝、岁月不再,但90年来共产党人走过的艰难曲折历程和为共和国今天繁荣昌盛付出生命和鲜血的历史功勋,却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青史里,代代铭记、代代珍重、代代敬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在中国共产党历经90年风雨之路,带领中国人民奔幸福、奔小康,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不能不思索90年前那批在红船上谈民族、谈历史、谈责任,敢担当、敢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为我们做出的榜样,为我们留下的精神,为我们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的历史责任!环境变了,不用在枪林弹雨中、崇山峻岭里;不用在随时都可能付出生命的革命斗争中;不用在食不果腹、衣不遮寒、居无定所的生活环境里;不用在战争、贫穷、任人欺凌的社会压迫下,共产党人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革命精神、革命信念、革命情怀被部分人丢之脑后了!甚至出现了一些铺张浪费、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严重伤害百姓利益、败坏党风、世风、民风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这无疑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重大隐患。根除这些隐患,树立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本色和品格,是当今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电影在铿锵有力的《国际歌》中结束,而90年来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历史风雨在我眼前一幕幕回放,90年中华民族经历的艰难岁月在我的每一个细胞里深深根植,警醒和敦促我们只有牢记宗旨、缅怀先烈、继承责任、奋发努力,始终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才不愧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才不愧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才不愧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