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献礼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煤的独白
数十万年的森林
偌大的一个家
世纪的风铃啊
请您告诉我 它们躲藏在哪儿
地壳变了迁
岩浆开了花,大片大片的森林啊
却被长久地埋于地下
无日、无光、无声息
企盼那人类的开发
伟大的开拓
者们
有了你,我们又见天日
有了你,我们复苏融化
人类与我们一同欢呼
光明与温暖
是我寄给你们的信札
偌大的煤田
翻滚着我们骄傲的浪花
第二篇:文化馆献礼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那人 那村 那葡萄
平整的水泥马路直通各家各户大门;房屋全部磁砖贴墙;桂花树、香樟树、黄檀树……都用水泥磁砖矮墙很艺术地环绕;凤尾竹、小毛竹林、灌木丛……也是水泥磁砖矮墙栏护;隔几米或十几米远,有四星拱月似的大理石台、凳,供人歇息的靠椅;小花坛随处可见,建身器材`埸地各种各样……一切公共设施都参差有序、错落得体、疏
密恰当、布局合理。说是居民小区,却没有排列整齐的巍巍大厦、钢体铁身的防盗门窗;说是别墅花园,却没有高伸避雷针的园顶洋楼、上转下旋的葫芦形栏杆……它就是它———永州市东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群山村。
我与村支部书记蒋家和穿行在村中,不时见二、三位老汉在弈棋、健身,不时见四、五位老妪在谈天、做女红,不时见六、七位学生在看书、作业,不时见八、九位儿童在跳房子、捉迷藏……眼前,古树粉墙相掩映,深处,枝叶丛中露檐角;池塘、阡陌、溪涧、拱桥;静娱的耆老、欢乐的孺子……如有丹青高手将此景绘下,实在是一幅绝妙的《清明升平图》!
我不由在心中叹道:世上何处觅桃源,此身正在桃源中。
蒋支书边领路边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更上一层楼:住舒适房,走平坦路,入卫生厕,饮干净水,烧清洁(沼)气……要做到这些,就要“四清[脏、乱、丑、障(碍)]四改[路、水、厕、气]”。“四清四改”要占田占地、拆房迁坟……拆迁和重建自己出资。有人涉及,有人不涉及。涉及的人便反对:这“旧农村”祖祖辈辈都住过来了,照样的种田栽园,照样的生儿育女,照样的度日过年……搞什么“新农村”!村里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党支部建议选举72岁高龄的蒋庆亭任理事长,因为他辈份最高,威信最高;因为他去过珠海、东莞等地,常夸那里农村城镇化,那里的农民活得才象个人;因为他家要“清改”的最多,有代销店、柴房、牛栏、厕所……
有经济基础,才能搞上层建筑。“四清四改”首先要资金,他们就上面争取一部分,吃皇粮的赞助一部分,外出打工的筹集一部分,村民人平捐款一部分。村里因了葡萄这个大产业,捐款没遇到困难。
“担当生前事,好供身后评”!蒋庆亭自认为年逾古稀,应抓紧时间为子孙后代做些善事,自己也好在有生之年永别脏乱丑,享受享受快乐的人生,当理事长,是党的信任,是父老乡亲的看重,绝对不能“渎职”“无作为”。他自请劳力,按“四清四改”的规划和设计,把该拆的全拆了。之后,又动员家人给他人的“清障”做义务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言虽是套话,却是真理。在蒋老的带头下,“四清”工作较顺利。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村民骆某某的祖坟,正在进村的路口当中,他不迁,说:乱挖祖坟会挖坏风水,风水一坏,祖宗不佑,就累及子孙。蒋老劝他:你家祖坟并未葬中“风水宝地”,所以你家世代受穷……骆某某任他说破嘴唇,就是不迁。公路拐过那祖坟进了村。村人出村进村,第一眼便看见那醒目而刺目的祖坟。那祖坟不迁,实在有碍观瞻!骆某某一家人突然被村人孤立起来,与人讲话,无人搭理;找人借物,十借十空……一日,那祖坟前竟立上块木牌,上写“骆某某之祖坟”六个大楷书。村人出村进村,都朝木牌鄙夷地瞪一眼,吐泡口水;外村人进村,则在木牌前注目一阵,问谁叫骆某某?太没档次!太缺公德!……骆某某承受不了这无形的压力,某夜,带领家人悄悄把祖坟迁了。
听到这里,我在心中笑了句:群山人还真有趣!
转过一个山坡,我不由“哇”了一声———眼前是一片望不到头尾的葡萄园。蒋支书说:……品种有巨峰、藤念、京亚、白香蕉……年产果250多万斤,占群山村村民总收入的60%以上。
我试想着,旱春,这葡萄褪尽旧叶,长满新叶,满眼青翠欲滴,一定是“接天葡叶无穷碧”!春末,葡萄花开了,红的、橙的、黄的、蓝的、紫的……该象一匹五颜六色的厚实而蓬松的锦缎。我们进到葡萄畦里,地沟里全是枕头似的西瓜、钵子似的酱瓜、小红灯笼似的番茄。蒋支书说:这叫间种,不仅有利于葡萄挂果成熟,而且充分利用了土地。盛夏,正是葡萄大熟的季节,我看了好一会,没看见葡萄。蒋支书要我往绿叶的深处瞧。我照办了,这一照办,我又“哇”了一声———那宽大肥硕的叶片中,藏着宝石似的葡萄,晶莹、园润、丰满,泛着令人馋涎欲滴的光泽,这里一串,那里一串,越瞧串越多,越瞧串越大……我不由想起一位哲人的话:越成熟,越不张扬。
群山葡萄,远不及吐鲁番葡萄驰名。但在东安县,群山葡萄的名声却响亮于吐鲁番葡萄。
凡是卖葡萄的,你随便问谁:哪里的葡萄?他们众口一词:群山葡萄。
因为群山是“永州市葡萄村”!
葡萄是群山村村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他们马上要扩大种植面积,更新优良品种。那时,这葡萄园的壮观景象,你去想象吧……
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师各教,不能“克隆”,不能复制,但目的却是相同的——让农民的日子过得光鲜`舒心,生活享受和谐`吉祥……令亲临过“新农村”的城里人留恋,令没亲临过“新农村”却听说过“新农村”的城里人向往。
离开群山村已不少日子了,实话实说,我还记着那人、那村、那葡萄!
第三篇:青少年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
回家
天下着小雨,蝉们也高兴,不再嘈杂地抱怨着夏天的热了。雨滴打在两旁杨树林的叶子上,欢呼着,蹦跳着。想必是这公路太宽阔了吧,杨树们都向路对面的朋友殷切地招手致意呢!路本就平坦,加上雨水的冲洗,更是一尘不染。在车内快节奏音乐的领导下,窗外的杨树也成排飞也似的向后跑去了。空气清新宜人,心情无比舒畅。现在,老爸正开着车,载我回老
家呢!
这么高兴。二伯说:“上次把你们摔成什么样儿,太不好意思了。不过这次你们可以放心,国家出钱修了路,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家门口。你们不是也买了辆小轿车么,开回来兜兜风。”
记得上次回来,天空也是下着小雨。就在两年前,二伯高兴地打来电话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农民不但减了税,还给补贴,而且家里安上了自来水管,田里也安上了自动喷头,所以今年的西瓜大丰收,快回来吃西瓜吧!”于是老爸便骑上摩托车带着我高兴地回去了。
一路上,果真看见了那些喷头——田野里,一排排白色水管整齐地立在那里,把田野装饰的更加有序。而他们如一个个哨兵,坚守着自己的一块土地。
可能是想看那一定大而甜的西瓜,高兴得过了头,竟在摩托车上手舞足蹈起来,加之这路本身就泥泞不堪,摔跤也就成了必然。
推着满是泥巴的车子,好不容易才来到了二伯家的平房前,他们见我们这般模样,都纷纷凑上前来,关切的询问道:“怎么了?摔跤了?”不由我们分说,他们有的脱下我们的衣服,有的把摩托车抬到院子里,有的拿来毛巾给我们擦脸,好在院子里安了自来水管,还有的人就对着我们的衣服和车,仔仔细细的冲洗了一番。这可真是别具匠心的欢迎仪式啊!为了等衣服和车晾干。我们也就理所当然的在这儿住了一天,吃了一天的好瓜。那瓜可真甜,城里可绝对买不到的!
真是叫人垂涎三尺,老爸殷勤的招呼声却打断了我的回忆。“老王!回来了!这车可真漂亮!”“还行吧!才买的!”抬头一看,到了一个我似曾相识却又绝对没见过的地方!嘿!这不是小不点儿他们家吗!怎么变成了三层的高楼了!这一排的楼房哪来的?记得两年前还没有呢!噢!是老家!真是老家呀!全变了!瞧!这边十几座拔地而起;看!那里五六栋别墅也连成了一片。
这里本就世外桃源一般,如今又加上这宽阔的公路,高大的楼房,漂亮的别墅,真是美妙!
车停了。
亮光一闪,一幢别具一格的三层洋楼在别墅群间鹤立鸡群——白色的外墙,粉色的房顶,七八个推拉窗镶在墙中,大而厚实的防盗门安在三级台阶之上。给人一种素净、典雅、华丽的感觉。
突然发现二楼窗户上有个人在微笑着挥手,是二伯吧?如今,在祖国这广袤的土地上,有多少农民那印刻着岁月的脸上,泛起了菊花般的微笑;又有多少农民发自肺腑地言道,国家政策真好!
真的是二伯!到家了!
第四篇:个体老板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
如今种地像当老板
我的父亲今年七十五岁了,还种着五六亩地。我常劝他:爸,您都一大把年纪了,种这么多田干吗?您当兵去西藏几年,共产党又没有忘了您,一年还给您三千块。我们做子女的,工资蛮高的,多给点赡养费,你们老两口的生活肯定没问题。您就把地转给那些年富力强的人家种吧。
父亲很英雄地一扬头,嘿嘿一笑,高声说:“没事,你
不要为我种这点田操心,就是再有个十亩八亩的,我照种!现在种田简直就是当老板。”
父亲看我一脸狐疑的样子,点上一根烟,美滋滋地吸一口,继续说:“你不信?我说给你听,你看是不是当老板?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咱种田的皇粮国税没有不交的。现在国家富强,经济繁荣,世道昌明,领导人重视‘三农’问题,要什么工业反补(反哺)农业。这一补,我们农民得的好处多了。公粮不要交了,农业税免了,各种提留摊派砍了,义务工取消了。村里让我们开个会什么的,还要发点误工补助呢。本来这些取消了,咱农民就感激不尽了。现在,国家还一年一亩田给我们百十块农业补贴。这不等于国家拿钱买我们种田吗?这田种起来心里舒坦。几千年也不曾有过这样的好事,你说,我不是田老板是什么?
“再说,现在种田都机械化了,翻田犁地有拖拉机,开墒挖沟有开掘机,喷洒农药有弥雾机,灌溉打水有抽水机,收稻割麦有联合收割机……其他不说,就说这‘夏忙’,人快活了多少。五六亩地麦子,以前又是割麦,又是挑把、堆把,脱粒,没有十天拿不下来。现在倒好,叫来一台收割机,呼哧呼哧,两个小时,麦子就上场了。扬扬,晒晒,小贩子来一畚一称,不行船,不驾车,不劳神,不费力,就等着数钞票。把田里的麦草处理掉,撒上稻种,用拖拉机浅翻盖种,喊抽水机来打上一浇水,夏忙结束,万事大吉。你看,现在种田不苦,不脏,不累,不要晒黑皮,不要换劳动装,不要赤脚,丝袜皮鞋照穿,不像个老板像什么?以前夏忙,那是吃的什么苦啊!”
过去夏忙,我是知道的。
六月初,热浪滚滚。“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割麦又苦又累。我们全家一人一把镰刀,面朝黄土背朝天,咔嚓咔嚓地埋头苦干,真正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几天麦子割下来,哪个不是瘦一圈褪层皮啊。割好了麦,还要把麦把子挑到场头,哪个不挑得肩头肿双腿瘸的。好不容易轮到脱粒了,一家人“小老虎”前忙到“小老虎”后,到了晚上,哪个人不吃下几两灰尘啊。除了眼白和牙齿是白的,都是“尘满面,鬓如霜。”
插秧也不轻松。天天三四点钟就起床,先到秧池里拔秧,八九点钟就得到大田里插秧。真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最苦的是下雨天插秧。水下蚂蝗肆虐,水上蚊虫乱咬。可恨的是蚊子钻到雨衣里,你连拍的手都腾不出来。一个夏忙下来,多少人都累倒了,村里诊所里吊水都要排号。
要是你觉得这种田苦不堪言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解放前种地,一切靠人力、畜力,那才叫真苦。别的不说,就说脱粒吧。
解放前,脱粒主要是用手在石磙子上掼把。一天掼下来,整个人都像散了架一般。听说好多人家到了收割季节,就把锅碗瓢勺米带到场头上,吃在田里睡在田里。醒了做累了歇,不分白天黑夜。邻村有个壮汉,有一年麦收时节,在田里整整干了十多天。等到麦子收好回家时,溅到头发里蹦到耳朵了的麦粒都发芽了,长出了半公分长的麦嘴儿。
这么一比较,就是过去的大地主也享不到现在这样的福。如今这种田,真是当老板了。
第五篇:乡镇政府献礼建国60周年征文
京郊农民生活幸福 如今日子想唱就唱
“哎,你别讲,我先说,党的好处实在多,二十个字五方面,生活富裕是关键。柏油马路抗震房,高杆路灯村村亮,电话普及千万家,手机随时能讲话……”这是在**区**镇“五月的鲜花”汇报演出时,燕华营村李素珍乡村俱乐部的6名姐妹在台上表演快板的内容,这个快板由于是自己创作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说出了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百姓的心里话,又是邻居大嫂表演的,而在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中,得到了观众同样热烈的掌声。
退休之后重上岗 追求快乐实现自我中国乡村俱乐部是燕华营村的村民李素珍自己创建的,她是一个曾经担任过幼儿教育的教师。2008年6月,已经到60岁的她自己从家庭幼儿教师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离开了她从事了30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离开了她难舍难分的在她面前永远可爱的孩子们。记得当她离开的那天,她把所有孩子和家长都召集到她的幼儿园,在说完一些对孩子鼓励的话语后,眼含热泪深情地向家长和孩子们鞠了一个躬后,毅然离开了这个岗位。
一时间她曾经苦闷、徘徊,但很快她就想到了自己的爱好,这回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曾经爱着的文艺创作与表演中去了,她的内心又充实了起来。她们原来就有4个姐妹经常在一起利用业余时间来唱歌、跳舞,并且自己创作了表演唱《老两口看新闻》,知道她退休之后,另外的3个人就每天下午和晚上都到她家来一起唱歌、跳舞、创作节目。很多人知道她家里每天都进行文艺活动后,也都纷纷来到她家里一起玩。目前已经有30多人参加到了这个俱乐部,他们的年龄从45岁到65岁不等,每天如上下班一样定时开展活动,下午每天2点到4点半活动,这些都是那些退休在家的家庭妇女;晚上8点到10点活动,都是那些上班的男男女女。现在每天在这两个时间段从她家经过,都可以听到从她家小院传出来的优美的歌声。后来他们感觉应该给自己起个名字了,于是“李素珍乡村俱乐部”的名字就应运而生了。
创作歌曲歌唱今天的好日子
开始他们学唱别人的戏曲、歌曲,后来越来越感觉不过瘾,感觉那些歌曲尽管非常好听、完美,但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于是她们就决定自己创作文艺节目。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她们尽管生活在农村,但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公交车几分钟就从门口过一趟、人人都有医疗保障、农村老人每月也都有了福利养老金……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政策使百姓过上了好生活,她们从内心感觉到满足和幸福。也因为有了好的政策,才能够使她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家庭琐事中解脱出来,追求今天自己曾经梦想的理想生活,于是她们决定就用身边农村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为主题来从事艺术创作。目前,她们已经创作了歌舞《庆祝大庆60年》、表演唱《逛**》、快板《共创和谐文明点儿》等20多个作品,很好地宣传了党的利民惠民政策。
每天开开心心 精神面貌变样
“我原来身体不好,经常跑医院,整天愁眉不展的,大夫都对我熟悉了。自从去年11月份经朋友介绍到这里来玩,每天又唱又跳的,不仅精神愉快了,身体也好了。头几天那个经常给我治病的大夫见到我后问我怎么很长时间没去他那里看病了,我告诉他,我参加这个俱乐部后,身体好了、精气神足了,从此与医院拜拜了。”这是今年已经40多岁的俱乐部成员李丽对朋友说的话。她的话说出了俱乐部成员所有人的心声,参加俱乐部后,他们都有一种精神充实的感觉,并且感觉自己越来越年轻了,哪天如果因为有事情缺席了,都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原来他们业余时间不是打麻将,就是在一起聊天,因为经常张家长、李家短地说闲话,常引起矛盾,现在他们参加俱乐部活动以来,不仅精神生活充实了,矛盾也减少了,人与人更加和谐了。
俱乐部有10几个当地印刷厂的工人参加俱乐部活动,原来他们言谈比较粗、说话不够礼貌、没大没小,自从参加俱乐部活动以来,尤其在参加演出了《共创和谐文明点儿》的节目以来,他们说话很讲方式,也更有礼貌了。
参加公益活动 自己投入自得其乐
每到一些节日,他们就义务去演出。元旦时他们顶着寒风到敬老院为老人演出,儿童节他们去学校为孩子演出,母亲节他们到村委会为百姓演出……为了达到好的音响效果,他们自己出钱买来了音响、无线话筒、dvd、彩扇、彩带等,为了配合演出内容,他们自己掏钱到**去买统一的服装。每次演出他们都自己掏钱邀请录像人员进行录像,并制作成光盘,目前已经制作了12张光盘了。
他们表示,现在社会这么好,他们也要利用自己的业余爱好来回馈社会,以促进社会和谐。
逆隋 异界太极眼 狐色生香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