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读书岩”有感
游“读书岩”
刘国友
读书岩,位于江西南丰县城南门的盱水河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诗人曾巩幼年读书之地。现已扩建为“曾巩纪念馆”。一进馆门,映入眼帘的是“唐宋八大家”的浮雕。只见八大家之首韩愈正在抚琴吟诗;曾巩则立于一旁,手不释卷,目不转睛,正在诵读经卷。其它人亦是或立或坐,或琴或诵。
移步前行丈许,便见一池,傍峭壁而天成。池中游鱼水藻,一览无余,历历可见。峭壁之上,绿树掩映,其上镌两朱红大字——墨池,细一看,是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手书。一径石桥当中穿过,直通主馆。
沿池左小径拾级而上,到一山亭,亭倚一山洞而建,石柱陶瓦、油漆彩绘、檐牙高矗,民族色彩浓厚。亭檐挂一牌,上书“读书岩”三个大字。岩内,一尊巨大的曾巩塑像坐于当中。环顾石岩,深丈许,高八尺,宽丈余,乃是一天然石室。岩内右侧有一水流痕迹,据说岩洞底部原有一眼滴泉,可供饮用或研墨之用。
站在亭内,凭栏而望,山亭四围,绿树红花,鸟语花香。盱水西来,环城而过,如玉带系腰。值春花烂漫之际,即可见“盱水拖蓝”之美景。西南之巅,军峰耸翠„„好一处天然氧吧。
据说,当年曾巩落榜后,雄心不已,欲寻一清静之地继续攻读,以图东山再起,偶然之机,寻得此岩,是苦读于此。每日迎初露晨曦渡江而来,踏晚霞余晖涉水而归。暮去朝来,风雨不更。倦时,到岩前半亩石台之上踱步小憩;渴时,取岩内滴泉而饮;饥时,取囊中干粮以食。据说,当年曾巩每每习毕,总到山脚小池内洗笔,以至池黑如墨。后,朱子见此,感叹曾巩读书之艰苦,便提笔书为“墨池”。
第二篇:小学作文:游永康方岩
游永康方岩
今天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在叫:“哥哥起床了,今天要去永康方岩爬山,不然要迟到了。”我模模糊糊地睁开眼睛,看看时钟才7点。我什么也不说,又躺回被窝。接着,爸爸上场了,他以下子就把我从被窝里拉出来,这一下我完全清醒了。我只好勉为其难的跟他们走一趟永康方岩了。
这次去方岩真热闹,有我外公、爷爷奶奶、阿姨、我一家、叔叔一家……我们坐做着车,兴致勃勃的来到方岩。啊,这里早就人山人海了。我们走进方岩一阵阵烟香马上扑鼻而来,原来这里是拜胡公大帝的。我、我弟弟、我表弟就象兔子一样,马上去爬山。不一会儿,我们已经到了半山腰,我回头看看,咦,爸爸妈妈怎么不见了。虽然我们还小,但是我们的胆子还是很大的。我们不等爸爸妈妈,还是一个颈的往前冲。终于到了山顶,我们向山下一看,“啊,真美丽呀!”我们情不自禁的叫了起来。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绿绿油油的树木,好像是一片林海。一条条烟雾笼罩着树木,好像是一条白龙缠绕着它们。我们被眼前的美景诱惑了,一直呆呆看着,爸爸妈妈什么时候站在我后面我都不知道。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你们看,那里有一个老爷爷的头。”原来在另一座山上,一个巨大无比的石头,样子十分像一个老爷爷的头。我心里想:“这一定有一个神话故事。”我绞尽脑汁地想,想想出这个故事,但怎么也想不出。
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坐缆车了。我们欣赏了美景之后,就想坐缆车下山。但是,这里坐缆车的钱贵的要命。就是因为坐缆车要经过拍《天
龙八部》的地方,所以要我们交门票,门票加坐缆车要50元钱。我们这里9个大人,要交500元,我们都觉得不值直。于是我们就去压价,但老板怎么也不肯。我们见此,我提议原路返回,这样还能锻炼身体。大家都同意了。
这次虽然没坐到缆车,但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后悔,因为我们欣赏了永康方岩的景色。
第三篇:柏岩----读《昆虫记》有感
读《昆虫记》有感
我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里面介绍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昆虫。下面就由我想大家讲一些昆虫记里面的内容。
第一章讲的是爱昆虫的人,里面讲了一个小男孩以前非常喜欢昆虫。它讲了那个男孩的梦想,他的梦想是拥有一块自己的地,这样就可以养上一些小昆虫,还可以养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还要搭上一个小屋,好让自己在这里长时间研究。
第二章讲的是昆虫的颜色,里面主要讲的是昆虫的颜色是怎么出来的,特别是变色龙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其实这些都是尿色素起的作用。有的昆虫就用这个尿色素来躲避坏人的追击。
因为本书页数太多,所以就不一一介绍了。我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昆虫的一些小知识,让我懂得了昆虫是怎样繁殖的;怎样寻找食物的;为了自己的生存如何与大自然斗争;身体的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昆虫妈妈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昆虫宝宝的;昆虫之间是怎么交流的。还有这本书告诉我昆虫不是我想像的那么恐怖,我们要仔细的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大自然昆虫的奥秘。其实我原先很不喜欢昆虫,因为我小时候我爸爸经常拿虫子来吓唬我,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昆虫是很恐怖的,到现在我看见昆虫有时也会左右逃窜,弄得同学们哭笑不得。我想大多数的同学喜欢蝴蝶吧,因为蝴蝶有着五彩缤纷的外表颜色,特别漂亮,从这本昆虫记中,我明白了:漂亮的蝴蝶只能观赏,不能去捉,它有毒。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是:我觉得任何一个动物、昆虫,也包括人类,都有着捍卫自己领地、食物、后代的光荣使命,让自己、家人可以活得更加舒适开心。我们要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第四篇:游岳麓山有感
游岳麓山有感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
执笔人:尚岭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小组的成员做好了登岳麓山前的准备。刚8点,我们就已经到了岳麓山脚下。这时我们想起了书上关于岳麓山的介绍:岳麓山---东临湘江,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是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我们为我们住在岳麓山脚下的湖南大学感到无比骄傲。
到了山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岳麓书院。虽然以前来过岳麓书院,但每次都是匆匆走过。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智睿等二僧办学。书院改为学堂以后,便有大批爱国志土如唐才、黄兴、陈天华等人,以及先烈邓中夏、蔡和森等都求学于此。1916年暑假期间,毛泽东曾寄居于此,以后又数次寓居,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进行革命宣传。这座学府是一种由高贵语言和闪光思想所构成的财富。
从书院后门出来后,就到了有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美誉的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倡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据湖广总督毕沅之意,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将亭改名为爱晚亭。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经常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来此学习、登山、露宿和探求革命真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讲到这里我们都对蔡和森很陌生,于是我们查了些资料。蔡和森,湖南双峰人,1895年3月出生于上海。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很快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初,他先后致信毛泽东等,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与改造世界,要发展中国革命,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称这个党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对他的主张“深切赞同”。同时,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理论、方针及组织原则也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为党的创建和早期党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中央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成为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1922年6月,他出席党的二大,参与起草二大宣言,为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作出了贡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2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组织发表并亲自撰写大量文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纲领、主张等,揭露和批判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维护、推动国共合作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大量工作。这期间,他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正确观点。曾庆红曾经说过: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革命业绩、崇高精神和伟大风范,像一座丰碑永远耸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历史上,永远铭刻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坎里。
蔡和森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用他的行动帮助中国走向复兴的道路,他用他的知识帮助中国走向富强。讲到这里我们已经到了山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岳麓山下的美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的很好。
上山后我们从宏观上重新看了一看这个充满魔力的岳麓山。岳麓山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更是长沙的“八宝山”。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可称是“青山有幸埋忠骨”。黄兴、蔡锷、陈天华等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长眠于此。我先后走过了陈天华墓,蔡锷墓,黄兴墓等,下山时到了蔡锷墓庐。看着陈列室里蔡锷的生平,我不禁想起了这些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
蔡锷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在云南发动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总指挥,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他从北京潜回云南,通电宣布云南独立,讨伐袁世凯。并组织护国军,打响了讨袁第一枪,历史上称为“二次革命”。蔡锷是“二次革命”的急先锋和首倡者。可惜的是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病逝时年仅34岁。
在慨叹的同时,更多的是激起了我对这些革命英雄的崇敬。在那个水深火热的的时代,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正是这些抛头颅,撒热血,不怕牺牲的仁人志士撑起中华民族的大旗。谭嗣同在戊戌维新失败后,他本来可以逃往日本,“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黄兴为革命出生入死,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他不恋权利,是推翻清朝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陈天华在日本积极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还“日作书报以警世”,先后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以血泪之声,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清廷卖国投降的种种罪行,风行于世,影响甚大。为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的斗争,1905年12月7日写绝命书,决心以死来激励国人“共讲爱国”。8日,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以死报国。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虽然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它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做为国家的大学生,我们都深刻的认识到了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我们要努力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国家的复兴和人民的富强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大学是一个有精神,有文化的高等学府,在这所高等学府里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好好吸收湖南大学的的文化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湖大人。然后好好的为国家奉献,像革命先烈一样去创建中国的新明天!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游岳麓山有感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
年级:2010级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1002 组长:王浩 论文执笔人:尚岭
研究组成员:尚岭 王浩 王海洋 杨昌成 曾金
第五篇:游红楼有感
游红楼有感
还是上个学期,我们军事爱好者协会去参观红楼。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秋天,菊花开的很灿烂,满天星,绿牡丹,红楼门前,还有菊展。没去之前,我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甚至是有些模糊的。可是去看了之后,我发现,这些灿烂的菊花,这么灿烂的晴天与那一群在国难当头的人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无法割裂开来。
辛亥革命纪念馆门口是孙中山同志的雕像,我们在门口照了很多照片,孙中山同志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是他留给我们中国的思想,他开天辟地的创举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王朝,使民主观念深入民心。
让我记忆印象最深刻的是用鲜血染成的革命的旗帜。
从1858年列强的魔爪染指武汉时,到1912年北洋军阀统治湖北,这期间如此辛酸的历史,让人不忍继续看下去,这其间,牺牲了多少我国同胞!我们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和科学,那时的我们国难当头,内忧外患,中国危在旦夕。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黎元洪,汤化龙,谭人凤 吴禄贞,刘静庵,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是一堆自己并不认识的名字,但是,他们对中国那一段崎岖纠葛的历史,又做了多大的贡献啊。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民主和自由,这个在封建社会根本不可能想象的词汇,在一百年前的今天,实现了。一百年前的今天,一群人不愿意看到中国收到内忧外患的困扰,勇敢的啊走到历史舞台的前面,成为了历史的弄潮儿。
然而,辛亥革命确立的宪法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民主制,他所确立的民主范围是资产阶级,可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大多是工人和农民,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唯有确保他们的利益,一个政权有他的广泛的坚固的群众基础,这个政权才会长久存在,我想,这也是后来革命果实遭窃取的原因之一吧。这也是共产党获得认可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