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江南实习调研报告
借景艺术在古典与现代的传承
————苏州古典园林调研有感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最为可贵的美学财富。其有意识的把园外景物“借”到园内视景空间中来,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在园林建筑规划设计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借景的目的是把各种在形、色、声、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景是为创造艺术意境服务的,对扩大空间,丰富景观效果,提高园林艺术质量的作用很大。“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
本次江南实习与调研就这个话题对苏州园林中借景的运用做了一番总结和归纳并设想了其与现代园林的融合与指导作用。
借景因距离、视角、时间、地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可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其中直接借景又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而借。
远借与邻借是视观赏距离远近而分。远借通常要有登高或临水的观赏条件,所观大多为色彩较暗淡、模糊的景物轮廓。李白有诗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景即为远借。苏州园林中最为经典的远借莫过于拙政园于北寺塔。由拙政园东部进入中园,从梧竹幽居亭西望,可见巍巍高耸的北寺塔影,掩映于翠绿丛中枝叶扶疏的远方,恰似屹立于园墙之内,大大丰富了中园园景,产生意境深远而优美的感受。(下图)
邻借指以矮墙、柱廊、门窗等,借取周围近距离景色。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就谈到:“开窗莫妙于借景,而借景之法,予能得其三昧。”沧浪亭园内缺水,故其在临水处设一复廊,中墙开窗,游人从内廊可借园外之波,外廊行之,园内之景亦收眼底。
拙政园梧竹幽居开空窗(下图),又称“月洞”,即在空白墙上做成满月形状。则外部景观如画一般镶嵌“画框”之中。观赏的角度不同,画框中的画与人也不同。
半窗,即将窗安装于半墙之上。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常常运用。如苏州沧浪亭内“翠玲珑”是以观翠竹为主题的建筑,小巧精雅,南面植竹挡围墙外不好看的风景,北面栽竹形成翠林。
而南北之墙,各布置一排半窗,白日满院鲜翠映入眼中使人爽心;月夜凉风微起“墨竹”轻舞,尤如动态的水墨画。(下图)
长窗,又称“隔扇”,通常落地,安装在上槛与下槛之间,既有窗的功能也有门的作用,故亦称它为“落地长窗”或“落地门窗”。在苏州园林中,长窗是最实用的窗之一。人可出入、通风、采光、保温,居室内能赏室外美景。长窗有四扇、六扇、八扇之分,扇数的多少一般依据建筑开间大小而定,一般多布置于厅、堂、馆、轩。
仰借与俯借是视园林所处位置,或观赏者视线高低而言。天空、飞鸟、青山、高塔等皆可为仰借的景物:而站在楼阁或山石上,居高临下所看到的景物则为俯借。俯借的观赏点一般设于高处,由上望下,景物越低则越小。杜甫登泰山而作《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即是表明此意。仰借与俯借可同时存在。沧浪亭位于其园制高点,身处其亭可俯视园外之景,但是却无园外之喧闹,仿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相反,路人于园外即可仰视沧浪亭之核心建筑,升起欲探究竟的愿望。(下图)
应时而借是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营造一种气氛和意境。如一日之间的晨曦夕霞,晓星夜月;一年之间的春天风光明媚,夏日浓绿深荫,秋天碧空丽云,冬日雪景冰挂。间接借景是一种借助水面、镜面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由于静止的水面能够反射物体的形象而产生倒影,镜面或光亮的反射性材料能映射出相对空间的景物,所以,这种景物借构方式能使景物视感格外深远,有助于丰富自身表象以及四周景色,构成绚丽动人的景观。
而借景的内容则要从形、声、色、香来讲。分为借形组景、借声组景、借色组景和借香组景。
园林建筑中主要采用对景、框景、渗透等构图手法,把有一定景效价值的远、近建筑物、建筑小品,以至山、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纳入画面即称之为借形组景。此为最普遍的借景内容。
借声组景则是对声音的运用。自然界声音多种多样,园林建筑所需要的是能激发激情、怡情养性的声音。在古典园林中,远借寺庙的暮鼓晨钟,近借溪谷泉声、林中鸟语,秋夜借雨打芭蕉,春日借柳岸莺啼,凡此均可为园林建筑空间增添几分诗情画意。如拙政园枇杷园的雨打芭蕉,留听阁的借声等。(下图为留听阁旁的三十六鸳鸯馆)
夜景中对月色的因借在古典园林中受到十分的重视。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观秋月之景,杭州西湖三潭映月之景等等。皓月当空是赏景的最佳时刻。除月色之外,天空中的云霞也是极富色彩和变化的自然景色,所不同的是云霞没有一定的规律。另外,随季节变化的植被也是要被考虑在范围之内的。网师园的四季之景就是对植物的应用。
借香组景一般是对植物的应用。一般的芳香类植物有桂花、栀子等。在拙政园中,枇杷园广植桂花,人于亭中休憩,淡淡的桂花香味就会从外面飘来。
将苏州古典园林之借景之手法总结,则不外乎三点:一是提高视点之位置;二是借助空间外通之道;三是开辟透景线,以借远景或自然景观。而按感官特征来划分,有直接的视觉景物相互借景;或在不具备视觉景物的情况下,依靠自然创造一种自然的气氛,透过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而产生一种意境、情怀或趣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的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以满足园林开放性的需要,借景更是大有可为,如城际间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上的中、远景;城市绿地在满足传统的观赏功能时,还要作为人们相互交往的活动场所而必须重视借景手法的运用。但是必须做到“借景有因”,就是说由于外在某种使人触景生情的景物对象,可以用来创造某种艺术意境。以上所举的形、色、声、香,还不足以概括可资因借的对象,大自然中可资因借的对象还有待进一步的寻觅发觉,并尽量防止一些杂乱无章、索然无味的实像引入到景中来,所谓“嘉则收之、劣则摒之”。
这就得说到所借景物与设计空间的关系,必须重视设计前的相地、人流路线的组织,以及确定适当的得景时机和眺望视角。设计前的相地,需要顾及借景的可能性和效果,除认真考虑朝向、对组景效果的影响外,在空间收放上,还要注意结合人流路线的处理问题,或设门、窗、洞口、以收景;或置山石、花木以补景。建筑和广场的空间是人流活动的空间,静中观景,视点位置固定,从借景对象所得的画面来看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采用一般对象的处理手法。若是动中观景,由于视点不断移动,活动空间和借景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随之变化,画面也就出现多种构图上的变化,为能获得众多的优美画面,在借景时应该仔细推敲得景时机、视点位置及视角大小的关系。
现代化的城市建筑造型新颖,大量高层建筑兴起,使得人们更希望有美好的俯视景观。这就要求现代园林不仅要做到“因借体宜”,更要构图完美、曲线流畅、场面开阔以使人们在俯视时能够充分领略园林优美的平面构图,即做到被“借景”。园林与建筑相互借景,对比鲜明,形成视觉冲突,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综上所述,要想继承传统园林的借景之法,需将传统的造园手法与现代的造园艺术理念紧密结合,在现代园林艺术的理念下,保持传统手法,将借景对象适当改变,将现代元素与古典相结合,营造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
第二篇:江南园林实习报告目录
目录
南方实习植物分类表··················································1 1 杭州
1.1太子湾公园··················································57
1.2花港观鱼····················································63
1.3西湖六公园··················································65
1.4平湖秋月····················································69
1.5西泠印社····················································71 2 苏州
2.1沧浪亭······················································76
2.2网师园······················································82
2.3博物馆······················································88
2.4拙政园······················································93
2.5虎丘························································98
2.6金鸡湖······················································102
2.7留园························································114
目录上海
3.1世纪公园····················································123
3.2后滩湿地公园················································129
3.3徐家汇绿地··················································134
3.4延中绿地···················································137
3.5松江方塔园·················································146
附表实习人信息及实习成绩·······································153
第三篇:江南园林
江南景色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她那种典雅而不失庄重、个性而不失沉稳的气质更是动人。在众多美景中,江南水乡传统建筑群落就像一幅幅美妙的立体画展现在人们面前。“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户户临水、家家枕河”,作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集居形态,江南街巷、院落、桥梁、民居等元素记载了历史也传承了江南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也许在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下,很多地方已看不到“小桥流水人家”般的传统江南之景,取而代之的成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也许很多人已忘了原来那个如诗如画的江南是个什么样子,但作为一个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孩子,我从小便钟情于江南传统建筑,喜欢她们的低调、宁静与柔情,去过不少古镇,踏过不少古道,也时常喜欢在蒙蒙雨天漫步于飘散着乡土芬芳的园林,总之,我不少无时无刻不被江南水乡建筑透露出的气质所吸引,所打动。时至今日,她们有些也许已不复存在,我想我会永远怀念,而有些尽管依然安静地坐落在那里,但也隐没在了周围的繁华中。所以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生活的江南和我眼中的江南建筑。
前面说到江南,范围可能有些广了,其实算得上熟识的江南地区也就是我的的家乡——“鱼米之乡”无锡,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在无锡生活了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古镇、街道、园林几乎踏遍,对她们的故事也了解一二,不过街道古镇实在太多太凌乱不知道从何说起,那我就主要说说我最熟悉的无锡园林吧。
我喜欢把无锡园林分为四类:真山真水、真山假水、假山真水、假山假水。也许熟悉的同学已经猜到她们分别是哪个园林了。真山真水的当然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鼋头渚了,她是一个以天然山水为主,人工修饰为辅的园林,茂林修竹、悬崖峭壁、摩崖石刻、同太湖水辉映成趣,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青山绿水之中,长春桥、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光福寺、陶朱阁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太湖仙岛、具区胜景、鼋渚春涛、万浪卷雪、鹿顶迎辉、充山隐秀等六大景区各具特色。登上鼋头,浩瀚壮阔的太湖展现眼前,令你心旷神怡。中堂书有“天然画图”额,两旁槛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拂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意即在澄澜堂看太湖,比在南昌滕王阁看鄱阳湖还要美。离此循山向左,可登飞云阁,劲松楼。一路直上。则可到广福寺,万方楼,万浪桥一带。如从七十二峰山馆、小南海,陶朱阁则可到达鹿顶山的最高处光明顶,俗称“海龟之背”。山顶舒天阁巍峨耸峙,登阁远眺,可鸟瞰整个太湖山水。“鹿顶朝晖”,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天上彩霞万道,给群山披上金色,给湖水撒下一片金点,十分壮观。这便是三分人意七分自然的鼋头渚。
真山假水的锡惠公园是我儿时至今经常漫步的园林,因为就在家附近,所以闲来无事便喜欢去溜达溜达,好不惬意。锡惠公园南临古运河,背倚惠山。园内峰叠峦秀,翠拔蓝天。锡山、惠山隔映山湖相望。作为无锡城市标志的龙光宝塔巍然耸立在锡山之巅,湖光塔影,相映生辉。园因山得名,山为园增色。园内亭台倚山,楼阁临水,泉水淙淙,古木参天。峰回路转,游人如置身画中,移步换景,山水间变化无穷。全园环境清幽,景色秀丽,林泉之胜,莫过于此,且遍布历代文化遗存纪念性建筑。集江南地区数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悠久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二泉映月,春申飞瀑、山色溪光、胜地名泉,一直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
假山真水的蠡园地处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 “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该园因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
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咏有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蠡园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错落在绿树花影中的亭廊桥榭,也散发出水乡园林的特有风姿。
假山假水的寄畅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她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均为仿无锡寄畅园而建。其中有开凿于唐大历年间的天下第二泉、有建于明代的江南名园――寄畅园,有春秋战国时春申君黄歇饮马处――春申涧等国家、省、市级文物单位18处。名胜古迹,集江南地区数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悠久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二泉映月,春申飞瀑、山色溪光、胜地名泉――锡惠公园一直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
第四篇:江南园林读书报告
江南园林读书报告 个性鲜明是江南园林的第一特征。虽然都是住
宅的延续与扩展,然而构
园因地制宜,风格因人而
异。或以水面取胜,如身
置江湖上;或以山石取胜,如入幽谷中;或以林木取
胜,如漫步在森林中;或
以花卉取胜,如置花海中。
小巧别致是江南园林的第二特征。最大的园林,面积在10亩上下,最小的只有1~2亩。在如此小的空间里,还要包容山水、花木、建筑等。小巧而别致:
首先体现在全园布局上,多以水面居中,将各种景物环水而布,以弯曲的小路将
景物彼此衔接,以曲折的小桥沟通水面本不大的水池两岸;或以景致各异的层层
院落相串,在方寸之地创造景随步异、观之不尽的景致。其次小巧别致体现在一
切造园要素上,山、石、建筑体量均小,而且造型别致。飞檐翘角的建筑给人以
轻盈欲升的感觉,消除了空间狭窄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一切建筑与器物上的精致雕刻与曲线型的围墙脊又创造了几分活泼欢快的气氛。
色彩朴素、高洁、淡雅是江南园林的第三特征。为了适应炎热气候中寻找清
凉环境的心理需求,这里多用白色墙、黑灰色的瓦和门窗框、栗色的江南特色
江南气候温和,水量充
沛,物产丰盛,自然景色优
美。晋室南迁后,渡江中原
人士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为园林的营建
创造了条件。东晋士大夫崇
尚清高,景慕自然,或在城
市建造宅园,或在乡野经营
园圃。前者如士族顾辟疆营园于吴郡(今苏州),后者如诗人陶渊明辟三
径于柴桑(今九江附近)。皇家苑囿则追求豪华富丽。建康(今南京)为
六朝都城,宋有乐游苑,齐有新林苑。唐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首次
第五篇:园林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2007年12月-2008年1月
二﹑调研地点: 徐州市奎河迎宾大道公园
三﹑调研对象:公园及市民对公园的使用频率及满意度
四﹑调研内容: 城市公园公共环境的设计(植物配置﹑亭廊﹑园灯﹑道路﹑水景等)
五﹑调研过程:
早上,我们组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徐州市奎河迎宾大道边的公园进行现场测量,调研工作.我们从公园的正门进入,所谓的门,其实是由一个半椭圆形的下沉式广场与其周围的景色围和而成的一个半包围的空间.第一眼,这个园子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为之喜悦.手不断的按着相机的快门,还是感觉不够:原来徐州也有如此精致,让我们心动,叹为观止.下了台阶,进了园子,迎面的是一组水景及三个景观亭.天气很冷,水面已经结了冰,还是有人坐在那里看书,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在那里悠闲的玩.由此也可见,这个园子多么受市民欢迎.说到亭子,亭作为园林建筑中的最基本的建筑单元,主要是为满足人们在旅游活动之中的休憩,停歇,纳凉,避雨,极目眺望之需。其体量小巧这也称之为园林建筑小品。在造型上,要结合具体地形,自然景观和传统设计并以其特有的娇美轻巧,玲珑剔透形象与周围的建筑,绿化,水景等结合而构成园林一景。亭四面多开放,空间流动,内外交融,榭廊亦如此。选择要有分寸,大小要得体,即要有恰到好处的比例与尺
度,只顾重某一方面都是不允许的。任何作品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下,它才是艺术,科学。生搬硬套学流行,会失去神韵和灵性,就谈不上艺术性与科学性。有人说园林建筑小品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错,往往一些亭廊确实修建的很艳丽,但尺度起翘做法,彩画显得轻佻庸俗,犹如爱慕虚荣的爆发户家小姐,花枝招展,俗不可耐。这中是设计中应该忌讳的,实践也证明:实际积累起来的做法与传统经验,比仅仅在纸上苦思冥想出来的更成熟,由于传统经验吸收了各地方各民族多彩的传统做法,就可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传统古典亭榭做法,真正领悟,还在于“造亭无定式”实践之中.沿着园中的小路向前,会发现蜿蜒的一条水流,生态驳岸,石头,水生植物,让人感到生态自然,虽是冬天,却让人想起一个词:鸟语花香.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以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看到的这个园子,完全可以用这些诗来表达.由此我们想到,在规划设计水景时,完全可以运用到实例中,重现出譬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现代水景景观。这样,不光可以提高水景的文化内涵,还可以通过这些具有古典意蕴的水景实例,起到吸引人们、教育儿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穿过一片竹丛,是一水池半包围的人工假山,水面也同样结了冰,水的边缘是一片细白沙,我们看到了很多小孩子在那玩耍,看来这个地方尤其受小孩子的欢迎,俨然一个小游乐场.好的公园小品能做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有些地段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公园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就以园中的园灯来说,白天,园林景观是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夜晚,除月色外,园林景观则要由精心布置的照明来呈现。月色如昼,夜色往往是美妙动人的。宋代诗人苏轼写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有了自然的月光,再加上高烛闪烁,园景更为多情。近处灯光照耀下的花卉、树丛、人影、地面纹样,和远处的建筑、林冠天际线,所形成可见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和范围,与白天不同。照明本身对园景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强烈、多彩的灯光会使整个环境热烈活泼起来,局部而又柔和的照明又会使人感到亲切而富有私密感,暖色光使人感到和睦温暖,冷色光使人清静生畏。因此,可以说园灯的规划布点和选择设计,是糅合着光影艺术的第二次景观设计,而不局限“灯”的内容。在这个园子中,园灯和植物,山石很巧妙的融合起来,让人感觉不到灯的突兀,有种很舒适的感觉.小品为这个园子景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有山水园林特色。公园以势造绿,以绿造形,风格独特,景观别致,环境清新,绿化、小品、水、桥、路相互协调,群体景观效果好,相映成趣,景色优美,各类设施维护良好,是这个地方一颗美丽、壮观、璀璨的绿化、美化明珠。
六:调研结果
通过对徐州市奎河迎宾大道公园的调研,我们发现人群活动量的大与小与环境的好与坏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次数明显增多。因此,丰富多彩的人间话剧都会在此上映。城市也就会充满了活力与人情味。良好的户外环境为人们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此时,通过与人交往,我们获得了比其他途径更平凡、但同样重要的细节。所以,我们在设计一个公共环境的时候,首先,应该做到以人为本,然后,再为人们创造一种满足他们对激情的需要的人性空间,它不是使建筑物更加美丽和去刻意追求美而花费巨大,并且,建成又生硬、牵强的戏剧性效果环境。而是要设计出符合谚语“人往人处走”的人性场所。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交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