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基层打基础努力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 沈阳“四五”普法工作回眸
从2001年开始,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我市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在全体公民中认真组织实施了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四五”普法的五年,既是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我市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全市努力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围绕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围绕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个主题,围绕打造“三化”沈阳和建设“四位一体”的法治诚信城市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工作取得新突破,其主要特点是:
领导重视,启动迅速
2001年12月,市委以市委文件向全市下发了《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沈委发[2001]23号);2002年3月,市委常委会议专门研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市委行湘书记亲自担任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组长;7月10日,市委、市政府在市政府礼堂召开了沈阳市开展“四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会议,行湘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以后市委又提出了“打造三化沈阳”和建设“四位一体”的法治诚信城市的目标,构成了具有沈阳特色的法治文化。
市人大多次听取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做出了《关于实施“四五”普法规划 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市政府努力为“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经费保障,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法治诚信政府问题。
市政协先后几次听取“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汇报,视察全市工作的开展情况。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多次出席有关法治内容的研讨会、工作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重实践,抓好结合2002年7月,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结合沈阳市实际,提出并注重实践了八个结合的工作机制,即:努力实现普法与加强地方立法相结合;普法与推进依法行政相结合;普法与促进公正司法相结合;普法与增强规则意识相结合;普法与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普法与加强道德建设相结合;普法与促进社会诚信环境建设相结合。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按照八个结合的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的民主法制建设,为沈阳的大发展、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八个结合的工作机制得到司法部的充分肯定。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1、在地方立法方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25件。实行立法“三审制”,对重要的法规草案确立全民讨论制度,广泛征求各层次意见,提高了立法质量,构建较为完备的地方性法规体系。
2、在依法行政方面。全力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法治诚信政府。政府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行政审批事项削减至165项,审批时限压缩到4.8天,成为全国大城市中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各级政府完善对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市政府还聘请了法律顾问团。
3、在公正司法方面。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全市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司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司法实践中坚持公正与效率原则,严格执法;全面开展创建安全城市工作和严打整治斗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4、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全市社区和村不断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民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积极推进社(村)务公开,不断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在依法信访方面。全市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一整套责任机制;建立了“四位一体”控、息访工作责任制;在市、区县(市)两级信访部门设立人民信访法律顾问室和法律援助中心驻信访办联络部,已有700名律师介入信访涉法接待工作,有效地促进和维护了我市社会的和谐稳定。
6、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自2001年至2005年,全市约有580万人受到法律知识教育,占普法对象总数的95%。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普及率达到100%。为推进沈阳的大发展、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和促进了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带动四个层面的法制教育。市司法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企业依法治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了规范性文件,使普法的重点对象和依法治理的基本方面都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全市为重点对象层面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法律培训班,从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举办了有万余名领导干部参加的法律知识考试。广泛开展“送法下乡”和“法律进社区”活动;开展系列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工作。全市二十家单位联合开展话上访、话集资、话城管等10个“以案说法”专题宣传活动。
围绕我市社会稳定,开展系列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13个区、县(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依法逐级有序上访专项法律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针对和平区和平广场经常出现的三方面人员群体性私自集会的情况,开展了17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是从2005年6月16日到7月底组织全市开展“抵制非法集资、防范投资风险”专项法制宣传活动。
7、在法律服务方面。全市现有律师所122家,执业律师1650人,百人所3家,全国优秀律师所2家。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百人法律顾问团和民营企业法律顾问团,共为1191家国有、民营、外资企业担当法律顾问;在10个政府机关、7家企业实行公职、公司律师制度。公证工作业务范围已拓展到社会和经济领域的诸多方面,五年共办理各类公证884885件。全市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已经形成,五年共办理指派案件2600件。
创新载体,提高效率
2003年8月1日,东北第一家专业普法网站—“中国沈阳普法网”正式开通。普法网共设11个栏目,每天网民的点击率都在3万次以上,现有22家包括全国人大、政协、中央政法委及国家有关部委等重要网站和我们建立了友情链接,成为全国一流的普法网站之一。《法治之路》共有22个综合性栏目,成为指导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刊物。
第二篇: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
化水平
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要扎实做好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等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在农村,要打破以行政村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积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专业批发市场上建立党组织,依托经济强村建立联合党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所在村建立联合党组织、镇直机关站所与特色产业村建立联合党组织。在社区,要进一步完善以党建联席会议为主体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街道大党工委模式,从驻区单位党组织中推荐人选担任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在封闭小区,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企业“四位一体”党组织设置模式。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要按照“点上突破、面上覆盖、量上扩张、质上提高”的要求,不断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要设置流动党组织,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
要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要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做好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以及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要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以基层党校为主阵地,抓好经常性教育和集中培训。要围绕关怀服务党员,以全体党员为基础,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权利受尊重的机制;以离退休党员为重点,形成经常性走访慰问的机制;以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为重点,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机制;以下岗失业、生活困难的党员为重点,形成物资救助、再就业援助的机制;以流动党员为重点,形成城乡一体、排忧解难的机制。要强化党员
管理,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活动,进一步落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特色岗和党员服务承诺制度,加大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在职党员参加居住地党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要积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要进一步扩大党务公开,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情况通报、重大事项预告、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凡是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和党员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都要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开。要积极完善、推行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党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以及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等制度和办法,保证党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要在进一步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行党代表任期制,为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和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要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结合基层党组织换届和届中调整,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的范围。要扎实抓好基层民主制度化建设,深入总结村级“民主日”活动经验,把“民主日”活动向城市社区推广。要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民主法制教育,保障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要深化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当前,要以打造青岛市“岛城先锋”党建品牌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创新发展,形成“一根主线穿、各自放异彩”的党建品牌创建格局。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情况,探索实行灵活多样的创建思路和方式,优化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流程,创新党建品牌实践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市、区(市)委带动,党委推动,支部联动,党群互动,逐级抓好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扩大党建品牌的社会影响力。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操作简便、科学易行的评价办法,着力构建党建品牌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要探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着重把城乡组织资源、人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
资源等整合起来,加大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力度,确保实现2010年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的目标。要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上下功夫,大力开展部门包村和干部挂职帮扶活动,重点帮扶班子“软、散、懒、瘫、乱”的后进村。要在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交流互促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农村经验进城区、城区经验进乡村”活动和城市党员“进农家、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城市基层党组织的生动党课课堂、党性锻炼基地,进一步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组织书记要真正把基层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要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和完善党委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要完善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联系点制度,重点在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工作难度大的党组织建立联系点。要健全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和考核制度,调动履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责任的积极性。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三篇:县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实施方案
县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实施方案
县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州委《关于印发〈自治州今冬明春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州委组织部《关于印发〈自治州今冬明春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近一个时期抓基层、打基础,扎实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统一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
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方案,各乡镇、村领导班子成员,要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结合实际,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
风加强自身建设进行认真讨论交流。县委党校负责对县直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轮训。各乡镇负责组织对农牧民党员及乡镇机关、站所、学校党员进行轮训。采取党员干部送学、党员结对帮学等措施,抓好边远牧区农牧民党员、离退休人员、流动人口中的党员的学习,使每个党员都参加十七大精神和党章的学习。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村级阵地作用,采取面对面宣讲、举办形势报告会、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十七大精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通过学习培训和广泛宣传,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的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不断夺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胜利。
二、深入调查研究,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提出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举措
认真开展村级组织调查摸底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奠定基础。把能不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能不能随时掌握敌社情动态、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线索、主动化解矛盾排除隐患,领导班子是否配齐到位,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软弱涣散的重要标准,准确摸底排查,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整顿。建立整顿台帐和挂帐销号制度,局面不改,人员不撤,工作不停。对多次整顿变化不大、出现反复的基层党组织,对现任领导班子要坚决予以调整。注重抓好中间状态基层组织的转化和先进基层组织巩固提高工作,防止和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劲情绪。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整顿不到位的,要追究上一级党组织主要领导的责任。认真总结、全面推广县级领导联系乡镇,乡镇干部驻村等成功做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
设,构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党委要由1名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力量,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新举措、新要求,深入调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党建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特别是今年的工作的重点。每个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对照党的十七大和党章的要求,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制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具体办法。
三、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为落实十七大建设提供保证
乡村党组织建设。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抓好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建设。
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坚持精简上层、充实基层、好人好马上一线,切实选好配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尤其配强党支部书记。开展“和谐村镇”创建活动,丰富乡村党组织建设内涵。普遍推广党员服务承诺制,健全农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长效机制。落实乡镇干部住村活动,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六起来”活动,发挥村级阵地作用。制定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办法,保证村级阵地每月有文体活动、每周有集中办公、每天有专人值班。采取社会帮扶、财政支持等形式,切实解决好集体经济薄弱村活动场所冬季取暖用煤等问题,确保群众活动经常化、不间断。对集体经济薄弱村,逐村制定发展措施,使其逐步发展壮大。形成“发展有思路、壮大有项目、激励有典型”的良好局面,构建集体经济增收新途径。县委基层办将对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21万元补助资金和扶持资金的
运行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使集体经济项目补助一批、见效一批。完善村级绩效考评机制,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鼓励村干部加强学历教育,改善村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接待日”活动,进一步做好部门包联村工作,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社区党建。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培养机制,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对社区进行优化整合,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充实社区工作人员,保障社区办公经费,为社区工作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多方筹集资金,解决社区阵地建设问题。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展示党员形象。进一步做好部门包联社区工作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丰富内涵,注重实效。
“两新”组织党建。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创建“五个好”党组织活动。建立健
全选拔培养机制,强化“两新”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抓好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落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时间、人员、场地、经费等,确保党组织活动经常、作用突出。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工作、活动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在“两新”组织中开展“三培养”、“三亮”、党员挂牌经营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全力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各乡镇要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严格程序,严守政策,严密纪律,认真把握村委会换届选举特点和规律,严格候选人素质能力条件,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依法组织实施,全力做好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各乡镇要向每个村派驻指导组,加强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各个环节的工作的指导。结合基层组织摸底排查工作,摸清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
想状况,摸清可进班子的人选情况,摸清宗教、部落、家族势力可能对选举工作产生的影响及历次换届中出现的问题,逐一确定可以进行换届选举的村,研究制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对党支部软弱涣散、敌社情复杂的村,限期整顿,条件成熟后再开展换届选举工作。要在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群众组织联系宣传群众的作用和驻村工作组的指导作用。每个村至少由1名乡镇领导联系。大力提倡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职。凡是村党支部书记空缺的,一定要抓紧配齐配强。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村,以及村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不适应的,都要从机关选派得力干部去任职。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换届选举兼任村委会主任,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并兼任村民小组组长。由机关干部选派任党支部书记的,原则上不再兼任村委会主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监督检查,严防宗教、宗族、家族势力干扰换届选举工作,坚
决制止贿选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环境,确保换届选举圆满成功。
五、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创新
统筹谋划今后五年基层党建目标任务,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前瞻性。建立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办法,增强党建工作系统性。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继续做好“五个好”村党组织的命名表彰工作,争创自治州“五个好”乡镇党委活动。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构建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认真做好包乡住村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所包联村的群众安全过冬情况认真进行了解,切实帮助困难户解决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推进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全面开展,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更好地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 的十七大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农村优秀实用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大力表彰种养能手,培养一批新型农牧民队伍。把开展党内主题实践活动作为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的基础工作,全面启动“巴音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县兴起创一流业绩、争当巴音先锋,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热潮。建立和硕县基层党建网,提高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
六、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把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情况,特别是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抓基层党建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责任范围内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领导班子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逐步建立
双向述职制度,每年组织召开专项述职会议。落实《和硕县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党委要切实保障基层党组织专项活动经费、办公活动经费、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结合考核,选树、表彰一批新涌现的不同类型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为今年“七一”表彰做好准备。
第四篇:市财政局提高财政工作法制化管理水平普法经验材料
“四五”普法以来,市财政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强财政干部的法制观念为先导,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依法理财为目标,按照河南省财政厅印发的《河南省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严密组织,狠抓落实,我局“四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工作法制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
单位、省财税宣传先进单位,荣获全省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治安模范单位和全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单位、目标管理优胜单位,每年都受到市政府表彰,市财政集中收付中心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王相玲同志为组长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科,并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由于机构改革,我们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将普法办公室设在税政条法科,确保普法工作的连续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明确职责,研究措施,推动普法工作。局党组定期听取普法工作汇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相应措施,做到坚持制度定期议,发现问题及时议,重大问题现场议,特殊问题专题议。二是狠抓宣传,营造氛围。我们坚持普法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将日常财政普法成果运用到预算、执行、监督各项工作中去。对新出台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进行专题学习,让广大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全面及时掌握新法律、新法规,用法律、法规指导财政工作。建立健全财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认真总结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强引导,使财政财务会计等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领导带头,学法用法。局党组中心组每年至少安排两次学法内容,遇到新的法律法规出台,领导先学一步,人手一册,局领导亲自给广大干部讲法授课,取得良好效果。四是结合实际,制订规划。年初有安排,年中有落实,年末有总结,促使整个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五是明确目标,严格考核。科室长是第一责任人,年终考核验收,把普法工作与评先评优、年终奖励挂起钩来,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精心组织,狠抓培训
一是抓好财政普法骨干的培训。几年来,先后请市司法局、市委党校和会计函授学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举办师资骨干法律培训班,专题讲授《宪法》、《行政处罚法》、《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税法》等10多部法律法规知识,全市财政干部共1000多人参加了培训。五年来我们共派出200多人次参加了上级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抓好普法保障工作。几年来,在业务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必要的资金用于购买《财政普法读本》、《政府采购法》、《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共计1400余册,发放给每个干部职工,做到自学有教材,学习有场地,记录有本子。三是抓好普法培训工作。利用《会计法》颁发20周年之际,举办培训班,邀请省财政厅专家讲课。把每年的4月做为宣传教育月,组织有关人员上街进行宣传,有效促进了财政法律法规宣传的效果。
三、建章立制,依法理财
近几年,我局狠抓支出改革,进行财政自我革命,年年都有新进展。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我局财政资金的运行真正体现了规范、透明、安全、便捷。我们完善了内控制度,制订了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内含24项制度,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由财政监督科对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进一步完善了部门预算制度,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深化了“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大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财政评审力度,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非税收入专项检查和党政干部拖欠公款清理,对预防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拓展监督理财内容,逐步实现对财政预算执行、预算内外收支、政府担保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全方位的监督与监管,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预警、监测、分析、保障、规范作用,提升了依法理财的层次和水平。
四、联系实际,确保效果
在“四五”普法工作中,我们紧紧联系财政部门的实际,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利用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考试、张贴宣传标语、电视宣传、发放宣传单、组织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形式开展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社会化的财政法律宣传环境。在农业税收改革宣传中,我局与电视台联合举办税费改革知识问答,并在濮阳日报上刊登河南省人民政府第50号令《河南省契税实施办法》,并组织机关广大青年团员下乡进行发放宣传单10000多份。我们聘请市豫剧团,编写反映农村税费的节目,到各县(区)巡回演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在局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促进廉洁从政教育活动,参加了全市学习贯彻“两个条例”电视知识大奖赛并荣获一等奖。《会计法》1993年修订后,我们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会计法》和会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使《会计法》的宣传深入人心。
“五五”普法,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将继续努力,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为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四五”普法已验收“五五”普法即将展开基层普法工作现状及对策
“四五”普法已验收“五五”普法即将展开基层普法工作现状及对策
“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已完毕检查“五五”普法又即将展开,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为了做好“五五”普法工作,我们在“四五”普法检查时进社区、访农户、听汇报、看资料的一个多月里,时时感受的是一缕缕法制阳光;在参与机关管理、企业决策
和村民自治的座谈中,迎面吹拂的是一阵阵民主春风。但是,我们在调研、检查中同时发现,基层的普法工作离公民的要求有差距,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普法工作抓得不实。不少单位反映,城、乡新华书店难以买到适合本系统、本部门适用的普法读本,上级普法主管部门对基层普法工作缺少指导。相当一部门基层单位的普法工作处于放羊式状态,有的单位普法工作只是讲在嘴上、写在文上、挂在墙上,普法工作缺少近、远期计划,有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想起来重要,讲起来必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普法工作为其他工作让路现象屡见不鲜。
二是普法宣传缺少亲和力。有的地方普法经费不到位,致使正常的普法工作缺少经费保障,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积极性不高,加之他们平时学习少、投入少、研究少,在普法宣传中难以将法律讲得深入浅出,贴近实际,不少人仅会照本宣科,让听者感到枯燥乏味。
三是普法宣传缺少完整性。不少地方将专业宣传任务交给了相关的执法部门,从印发的宣传材料看,普遍存在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问题,摘录的尽是一些凶巴巴的禁止性法律条款,让人看后只见义务、责任,却不见权利保护的相关规定;有的单位甚至别出心裁地将“罚款”、“清家”、“坐牢”等词编入普法标语,借机吓唬老百姓;有的执法人员只讲法律赋予的权力,却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时常以言代法、以罚代法,把极为严肃的执法和严格法律规定的处罚随意化,把既保护公民权利又限制执法者违法行为的法律执行走样,致使有的公民感受不到法律的公正,甚至对法律产生恐惧心理。
普法宣传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影响深远,任务艰巨。那么,怎样才能使普法工作取得预想的效果呢?笔者建议:一要制定分层次普法措施。吴邦国委员长指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应当讲层次,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笔者认为,吴委员长的这段话对做好当前乃至今后的普法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各地应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普法规划,对每年普法做出具体安排,及早编制不同类型的普法教材,为城乡居民、乡村干部、公职人员、执法者、司法人员、领导干部提供各自需要的法律读本;地方政府应对普法宣传教育提出具体要求,为求普法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二要突出向领导干部普法这一重点。“四五”普法规划明确将各级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列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张福森部长强调“要把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普法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向他们普法是工作中的重中之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重,只有对他们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法律素质;只有他们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才能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只有他们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的法制水平,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三要找准普法工作的突破口。普法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公民,在普法宣传中,学校不应成为法律的盲点,而应成为普法主渠道,普法部门、教育行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大学的普法工作的研究,制定长远的、科学的规划,将普法宣传教育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早日实现普法教育进教学大纲、进教材、进课堂;各地应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有计划地对中小学、大学的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分期分批进行教育、培训,使之成为学校普法工作的骨干;努力实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既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又是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现代公民。四要提升普法宣传的实效。普法工作应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特征,显示时代的气息,普法应根据不同教育对象来选择不同载体,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时时想普法对象之所想,急普法对象之所急,努力实现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由被动讲授向主动服务转变,实打实地把法律服务一项项送到每一公民的手里,把法律信仰一天天树立在每一公民的心中,让普法工作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