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7依法治企工作计划(定稿)

时间:2019-05-13 13:0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007依法治企工作计划(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007依法治企工作计划(定稿)》。

第一篇:二007依法治企工作计划(定稿)

二○○七年普法依法治企工作计划

公司各单位:

二○○七年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的第二年,为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员工的法律素质和企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根据晋城煤业集团公司《“五五”普法规划》、《二○○七年普法依法治企工作安排意见》和公司《“五五”普法依法治企工作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现将二○○七年度普法依法治企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二○○七年,公司普法依法治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和要求,深入开展依法治企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突出重点,强化落实,着力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推动全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构建和谐企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企工作

﹝一﹞ 立足发展需要,发挥职能作用,推进企业法治化进程

1、认真贯彻《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工会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用工、企业民主管理、经营风险防范等各项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商标专利、招标投标、资源节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规范内部管理,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持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打造高效的执行力,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制度实施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从领导做起,理解制度、崇尚制度、自觉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和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公司长期繁荣稳定。

3、加强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紧紧围绕二○○七年公司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立足工作职能,为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发展和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二)多措并举,努力抓好各类普法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

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经营管理能力。根据生产和工作情况,合理安排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习工作,每月集中学习一次,要有学法笔记,每年要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年终进行一次测试,参考率、合格率达100℅。人力资源部和党群工作部要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情况作为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今年,公司普法办以《“五五”普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读

本》为纲要,安排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重点学习三、四章,并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年度考试。

2、加强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流动人口法律意识。公司普法办要提高对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着力引导和提高流动人口自觉学法和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学法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学习活动,要为流动人口学法提供条件,采取各种形式引导他们依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月、周、日活动,动员多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6·5”世界环境日、“6·26”世界禁毒日、“6·25”全国土地日和一些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的周年纪念日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宪法、部门法、专业法宣传。公司普法办要认真开展好第七个全国“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内部报刊、OA系统等媒体,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多种宣传形式,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到宣传教育活动中来。

三、加强基础工作建设,为普法依法治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1、完善公司经营层学法制度。公司党委主要领导学法要有计划地进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做到有考核、有记录、人人有笔记、有心得体会。

2、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人力资源部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做好报刊宣传普法工作。公司普法办要积极利用公司《晋丰煤化》开展好普法宣传工作,通过开辟“五五普法专刊”栏目,使之成为本企业普法宣传的重要阵地,成为广大员工了解学习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

4、加强普法骨干队伍建设。适时举办普法辅导员、宣传员和普法联络员等普法骨干培训班。加强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5、完善普法档案管理。各单位要重视普法档案管理工作,有关文件、活动安排、记录、员工学法资料,要完整真实,规范有序。

四、加强领导,完善措施,确保年度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1、加强领导,保证投入到位。各单位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列入考核内容,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按照规划制定的标准提供经费保障,并做到专款专用。

2、明确职责,形成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普法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督促落实工作。各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落实本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加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

3、严格考核,规范指导,促进普法依法治企迈上新台阶。公司普法领导组要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实际,解决问题。公司将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工作不达标的单位,通报批评,并取消相应的荣誉评选资格。

二○○七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依法治企

【提要】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行政权力,有效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从而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目标。二十世纪以来,行政权在很多国家的权力结构中极度扩张,使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成为国家权力制约的重中之重。早在党的十五大,党中央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把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文明政治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到全党面前。而建设文明的现代法治国家,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是首要前提。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对依法行政在法律上进一步加以规范。从工作层面上看,政府工作无论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还是社会服务,它涉及社会各领域、各层面,涉及到每一个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权利义务,事关国家、民族的进退兴衰。而行政权力运作总是主动的、单向的,是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的。如果不能全面依法行政,这种权力就可能被滥用,就可能出现盲目,专断、腐败,给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从法制层面看,经过近二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立法步伐加快、立法质量提高。到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无法可依的问题基本解决。党的十六大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均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些要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并在推进中实现自身由形式主义向实质主义的转型,是今后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从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三点对策。第一部分论述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依法行政体现了执政为民宗旨,是实现行政管理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根本途径,是规范行政监督的有效手段。第二部分对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主要成就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制度建设逐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不断有所提高。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公务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决策程序不完善,政令不够畅通问题比较突出;依法行政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完善。最后总结了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6条经验。第三部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一是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二是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三是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

【正文】

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所奉行的普遍准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责、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法律规定。在我国,依法行政的提出到实践虽然时间还不长,但已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仍需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对于象我国这样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依法行政体现了执政为民宗旨。依法行政保证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人民通过权力机关制定法律,表达意志,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将保证行政管理遵循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使行政管理不致偏离航道。一切为了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使政府工作人员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官僚主义和杜绝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二)依法行政是实现行政管理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法治国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国家一切活动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同时也是依法行政给行政管理带来的保障。政府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对政府的领导能力、工作标准要求更高了。而多年来行政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保证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最重要的是要确立相对稳定的规则并且严格执行。管理国家的权威不是依赖于特定的人,而在于非人格化的法律,是一个国家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才能保证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从根本上提高效率,保证行政管理实现科学性、权威性、有效性的统一。依法行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府普遍奉行的基本行为准则,成为衡量行政管理是不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成为现代社会法制建设发展的大趋势。

(三)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根本途径。依法行政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的根本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政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要不负人民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各项职责,至关重要的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建设法治政府,可以促进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可以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依法行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依照法律规定执法,以保证行政管理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错误和违法,减少纠纷和矛盾。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规则,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这也一再为我国历史所证明。

(四)依法行政是规范行政监督的有效手段。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专属权力。行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支配权,有强制力做保障,容易和获取私利相连系。正确行使,能给民众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满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但同时,权力对某些人又有极大的诱惑力,在分配社会价值和资源过程中,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对行政权的运用加以控制、规范和监督。要使监督取得成效,必须要有监督的标准和程序。依法行政,正是防止行政权滥用的良药妙方。只有遵循法定程序进行监督,才能保障监督顺利、有效、正确地进行。

二、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

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现状是:成绩与问题并存、紧迫性与长期性并存、动力与阻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注①〕。

(一)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主要成就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依法行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依法行政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立法工作步伐加快,质量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体系逐步健全,执法力度加大,保证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逐步转变,行政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制度建设逐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工作越来越多地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行政的口号开始提出。这一口号的首次法律表述见著于1995年2月全国人大第三次修订的地方组织法。为了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近些年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部门结合全民普法的重点向行政执法人员转移,对各级各类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通过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和法制宣传培训,行政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依法行政的观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法律制度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三个显著变化:一是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相适应,用法律手段引导、推进、保障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二是增强立法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度。三是注重政府规则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依法行政法律制度开始确立的开创性的标志。我国建立了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制度。自《法规规章备案条例》颁布以来,我国法规规章实现100%备案。

2.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有所提高。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建立与WTO规则相适应的统一、规范、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设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了克服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制约依法行政工作向纵深推进的体制性弊端,由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启动了几个方面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从2000年开始对省直各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清理,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和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二是1998年以来,根据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先后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对解决部门林立、职能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行政执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突出的效果。三是在连续几轮精简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确定了综合执法试点城市,这方面的深入探索正在积极进行。推行依法行政以来,我国已形成了纵横交织的行政监督网络,行政执法监督制度逐步建立和落实。从上到下建立起一系列层级监督工作制度,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行政执法矛盾协调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行政处罚统计、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一般行政处罚案件卷宗的调阅抽查等制度。既有以综合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行政监察等主要形式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又有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舆论的监督等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的外部监督〔注②〕。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清理整顿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队伍,积极开展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把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和改革执法体制、机制作为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投资软环境的硬着子,努力营造最优效率环境、最佳执法环境和最好服务环境,促进了依法行政,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有所改善。

(二)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依法行政状况总体上已大为改观,并在逐步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还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公务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行政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还远远不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例如,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认识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变成自觉行动,或者把法单纯看作是治理老百姓的工具;对法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当法被用来管理经济和社会时能想起法的重要,当法被用来规范自身的决策和执行行为时又认为法束缚手脚;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还保留较深的“人治”观念,习惯于以言代法甚至以权压法。个别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底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唯上是从,唯利是从;“重实体,轻程序”,不告知、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甚至对相对人争辩,认为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业务知识欠缺,赶不上时代步伐;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手段简单、粗暴,为民服务思想淡薄。有些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有的随意扩张权利,越位执法,执法不公,滥用查封扣押权、强制执行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执法人员不是本着管理、服务的目的,而是抱着挑毛病、耍特权、多罚款的心态,把法律赋予的权利,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则,也有制度原因;既有行政执法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行政机关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

2.决策程序不完善,政令不够畅通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的任用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一些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不完善,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科学论证不够,凭经验、凭好恶盲目决策;决策监督不到位,干部对决策的失误很少承担责任。二是对行政决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重视不够,决策程序不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导致决策失误频频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权益造成重大损害。河南邓州市几家执法部门曾召开会议,对向城区护城河倒垃圾的多家饭店下达了“关门搬迁”的通知,结果造成饭店效益受损,差点引起行政诉讼。本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但决策失误却使政府部门变主动为被动,教训很深。政令畅通也是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有的地方,上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到了下级就得不到执行,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推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在统筹、指导、监督、协调经济社会事务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一些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执法为民的观念不强、执法水平不高,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仍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存在,仍有政令不畅通、职责不到位的现象存在,仍有不接受监督、不倾听群众意见、不廉洁行政的行为存在,使得行政执法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政府形象。3.依法行政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执法体制存在不顺的问题,既有政企不分(行政管理部门办企业),政事不分(一些事业单位行使行政职能)的问题,又有行政执法部门纵向集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缺乏协作的问题,还有部门管理交叉过多,职责不消,甚至“利益型”(即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小团体利益)执法的问题。行政越轨,主要表现为越权执法,不作为违法、滥用行政权,乱施处罚,以及“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等。行政越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行政机关建设都是极其有害的。我国现阶段已形成行政监督网络,但是绝大多数监督主体的监督软弱乏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实际运用很不够,所发生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民主党派的监督流于形式,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名不符实,实际效力极低;司法机关困惑较多,实施自满荆棘不少;舆论监督受制较多,难于放手发挥作用;行政机关的职能监督、行政监察等内部监督由于受复杂情况和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不够。例如,作为行政系统内的专门监督的行政监察,由于它与行政机关有着行政隶属关系,使得这种监督在实践中很难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责,以致弱监、虚监、失监现象相当严重。还有,行政复议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些同志怕麻烦、推诿等不愿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情况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在行政复议决定上,还存在该撤销或者变更而维持的情况,上下级之间“官官相护”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等等〔注③〕。

(三)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经验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国依法行政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主要是: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遵循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宪法原则。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根本活动准则,也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依据。一切推进依法行政的制度和措施,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3.始终坚持把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改革,维护稳定,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任务。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始终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保持依法行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4.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依法行政。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还在转轨过程中,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推进依法行政要结合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进行。5.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动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依法行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和方法。

6.依法行政的推进必须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和法律素质提高形成良性互动。应当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素质的培育,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使依法行政真正成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学的行动。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树立依法行政理念

1.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取代其他社会规范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宰,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效力。当前树立法律至上理念也是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在一个法律并不具备最高权威和效力的国度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此时的依法行政只不过是权力的一个好看的摆设而已。我们要推进依法行政,首先就必须培养起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因为没有被信仰的法律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并不能真正规范权力,而要使法律被信仰,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使法律(尤其是宪法)在行政中真正树立起至高无上的地位。法律至上不仅要求法律具有秩序意义上的最高权威和效力,而且还要求法律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一种工具存在并发挥作用。当前,受制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人治传统、法律工具论思想在人们的心目和行为方式中具有极为浓厚的影响,现实中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等现象普遍,法律缺乏权威,得不到贯彻或被任意违反,其根源即在于法律缺乏价值属性而导致不被信仰,法律现实中没有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至上的地位,这反过来更强化了法律工具论、人治的意识和相应行为,形成了一种“怪圈”。要扭转这种局面,出路在于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和地位,使法律真正作为一个规则运行并发挥作用,分配权力、义务,实现自由、公平和正义,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最终实现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的转型,实现依法行政。2.树立权利本位理念。当前我国行政现状中,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重视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行政立法上主要问题是对不同权利主体设定了种种区别待遇,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具有义务本位、管理本位的倾向;行政执法上主要问题是粗暴执法、野蛮执法,任意侵犯相对人的权利。衡量良法与恶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权利本位要求,良法才能得到普遍的服从。树立权利本位思想,要求政府在立法中,要制定有利于符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法,在执法中要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律的权威和执法的成效,使依法行政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协调。

3.树立社会和市场自治理念。正确处理政府(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能和权力的界限,是规范行政权力、促进依法行政的前提。树立社会、市场自治理念,是指对待社会和经济事务,应当优先由社会和市场自主进行处理,政府仅在社会、市场无法解决时起到“拾遗补阙”的补充作用,政府不能代替社会、市场的作用,不得任意干涉社会和市场的自由。20余年来,伴随着经济上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经济、政治领域改革逐步深入,政府取代市场、国家包办社会的一元化格局正在趋于解体,市场取代政府计划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社会主体的经济自由和社会自由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国家逐步弱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控制,正在实现由一个经营者向公共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和一个相对于国家的市民社会已初步形成。然而我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完全过渡并未最终完成,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另一方面一些阻碍市场经济的因素尚未被清除,现实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国家过分干预社会、包办社会的局面,影响了社会自治能力的培养。要扭转上述局面,树立市场、社会自治理念,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界定政府职能和权力的范围、政府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政府政治文明的建设。4.树立程序法治理念。程序法治是法治的本质特征。树立程序实体并重理念符合现代行政的发展趋势〔注④〕。当前我国尚缺乏一部完整的行政程序法法典,仅有行政程序规定散见于各个法律、法规、规章中,只有少数几个执法领域有较为完善的程序规定如行政处罚领域,程序的缺乏除了理论研究的不成熟以外,最主要原因还是程序意识的谈化,过分强调实体的法治,忽视程序的法治。程序的缺位是目前法律实施状况差的主要原因,而推进依法行政最有效、最直接、阻力最小的途径莫过于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制定《行政程序法》,通过程序的公正透明最大程度地消解直至纠正实体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行政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型,保障依法行政各项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多元化主体利益的反映和协调机制,使依法行政更贴近利益多元化的现实社会,最终使依法行政事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形成社会合力,为法治和宪政达下良好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利益分化、价值多元且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程序能够保证我们的依法行政获得最大的开放性、包容性、正当性,在吸引社会参与的过程中稳妥地、和平地实现相互对立的各种利益之间、实体目标和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以最小的转型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应以实施这部规范政府行为的大法为突破口,按照“公开、透明、程序、规范”原则,加强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突破,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从法制、制度上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1.依照法定权限设定行政许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许可法严格限制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严格限定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在政府管理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的关系上,确立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上,确立了市场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的关系上,确立了社会自律优先的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对防止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公民个人生活的过度干预,培育社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权限,自觉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消除市场分割、地区保护和行业垄断。2.坚持行政许可原则,加快管理方式创新。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原则和建立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对行政机关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是观念的冲击和更新,将促使行政机关树立现代的行政管理理念。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来自法律的授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是对相对人的“恩赐”,而是对申请人行使权利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一种核实和认可。行政许可法对需要由多个内设机构办理的行政许可,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办理,实现“一个窗口对外”,规定了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内容〔注⑤〕。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加快政府信用建设,通过制度创新促使行为规范,办事效率提高,方便群众办事。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务中心建设,合理配置行政权力,克服官僚主义和拖拉扯皮。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行政机关要将事前行政许可与事后严格监管、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加强管理与提高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间接管理手段、动态管理机制和事后监督检查,加强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3.严格行政许可法定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使行政权要权责统一,不能只要权力,不负责任,不受监督,违法行政要承担法律责任。行使行政权既要遵守法律的实体规定,又要遵守法定程序,忽视法定程序,就难以保证实体的公正,也是一种违法〔注⑥〕。这些行政管理理念的确立,对于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证行政权的正确行使将发挥重要作用。许可法规定的一系列方便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的制度和程序,以及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制度,对行政机关树立服务意识、改进作风有着重要的作用。严格公正执法,确保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合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要坚决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时限、步骤、形式、顺序作出行政行为,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就是违法行政行为,得不到复议机关及审判机关的支持。各行政机关要结合实际,对本机关实施的执法程序按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进行分类细化,确保按程序作出行政决定。

(三)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

1.健全监督工作网络。必须健全监督工作网络,做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社会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等全方位的工作监督网络,置所有行政活动于监督之下,达到规范执法行为的目的。

2.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执法单位要把法律的、行政的、群众的、社会的、舆论的监督机制,综合性地加以运用,建立起监督的工作秩序,从源头和制度上预防、治理违规执法现象〔注⑦〕。要继续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行为规范,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抓好行政系统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等行政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建立执法责任体系、目标任务体系和评议考核机制,彻底克服行政执法的随机性、任意性,统一制定履行各执法项目时的法定程序,规范标准要求,建立制约机制,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败诉率。

3.落实错案追究制度。要坚持重证据、有错必究的原则,实行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责任追究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在理顺行政执法主体关系,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减少和防止行政执法过错,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对冤假错案,要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精神,依法予以纠正。对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腐败行为,决不姑息养奸。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查办案件中,既要坚决,又要慎重,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4.强化政府法制监督。强化政府法制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实;积极探索政府法制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制度创新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促进政府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建设法治政府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主要是采取规范性文件备案、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常规性的执法检查、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等手段强化政府法制监督。严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政府法制监督力度。建立完善行政执法配套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是行政执法合法有效的保障。要把行政执法职责进行层层分解,做到职责明确,岗位明确,责任到人。要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杜绝只纠正错案不惩戒责任者、只考核不奖惩或者只奖优不罚劣。政府法制办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的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强化政府法制监督,努力推进依法行政。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对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力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总而言之,重视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大力实施依法行政,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我国进入经济强国的最终目标。只要在依法行政中尽快挣脱由自身缺陷带来的阻碍,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就一定会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并成为保障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三篇:依法治企(精选)

依法治企,创行业一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为营造良好、稳定、和谐的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为企业指明了“依法治企”的方向,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企业既是法律法规的重要实施者,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建设者,依法治企是推行依法治国的基础。

神华宁煤集团大武口洗煤厂是西北最大规模“主焦煤”加工基地,为了能够在新形势下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管理,壮大企业规模,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确处理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步入依法治企、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焦精煤洗选加工基地”做好扎实有效的工作。

作为一个大企业,做好依法治企,应该对“依法治企”有全新的认识。

首先,“依法治企”是企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企业要想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依法治企”,并且应该是企业自产生到消亡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都必须“依法”进行,违背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就应该受到严惩。

其次,“依法治企”是企业维护权益的根本保障。企业只有在法律、规章规范的框架内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脱离法律的约束就不会得到保障。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但是,如果其获得利润最大化不是在法律法规约定的范围内,如非法集资、贩卖毒品等取得,就不会得到法律的保护,相反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三,“依法治企”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企”,违背“依法治企”,如不正当竞争,损害社会或公众利益,企业就很难发展下去。“三鹿”集团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从奶业大王到破产,就是没有做好“依法治企”,对社会及公众利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神宁大武口洗煤厂对“依法治企”有了全新的认识,组织全厂员工学习新的《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让每位员工都懂法,知道依法治企的意义;“依法治企”在于人,只要将各项法律法规推广到每一位员工,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所以“依法治企”应做到以下各方面内容。

首先是“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企业的员工,尤其是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讲究法制化,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办事,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不能无视内部的规章制度。领导在进行重大决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必须在赋予的权限内进行决策,不能越权行事。2003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在集团公司授权的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后,无视证监会及国务院有关规定,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由于错误估计,造成中航油巨亏。该事件的发生就是领导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法制,越权行事所造成的。

其次是“加强法制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就会无规章可循、无制度可依,管理必然会出现混乱,甚至会濒临绝境。因此,企业要规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内部和市场需求的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时,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与之相冲突或矛盾,否则规章制度将无效。目前,有些企业的规定,不但自相矛盾,而且与法律原则不相符,还有的规定不够规范。其次要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既不能只考虑企业的利益,不顾及员工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只强调员工的利益而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否则就会失去约束力。最后要保证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规章制度不是摆设,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必须进行贯彻和实施。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依法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营决策机制,构筑起依法治企的防护屏障。

三是“加强普法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管理环境”

一要加大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教育宣传力度。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不能局限于领导和有关人员,应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宣传。应对广大员工进行宣传教育。2014年12月新的《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在厂内以各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如漫画、图文等方式,使员工自觉接受和维护各项法律规章。同时,对于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也要全方位进行宣传和教育,领导带头遵守,普通员工才能认真服从。

二要坚持常抓不懈。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教育宣传不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常态机制,不能“一股风”式宣传教育。只有实行常态机制,领导和员工们才能从不知到略知,再到熟知,在熟知的情况下,领导和员工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能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减少或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自觉加入到“依法治企”的队伍中来。

三要将宣传教育与考核相结合。为保证宣传教育的效果,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每次教育结果进行总结,对遵章守纪的人员进行奖励,对违章违纪人员进行处罚,保证考核奖惩机制的公平、公正。只有不懈努力,做到人人都知法、人人都遵章、人人都守纪,才能保证法律法规及制度的执行力,才能使“依法治企”深入有效地贯彻落实。

“依法治企”成为企业文化有机组成,不断丰富和提升企业文化的品质。日本企业界流行一句警语:“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公司,必定是企业文化水准高的公司”。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上层建筑”,起到主导作用,它是企业内部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管理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在内的综合反映。神宁大武口洗煤厂是有着45年历史的老企业,也是历经风雨、历经坎坷,在困难中坚持前行,也在坚持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企业文化,“精心打造焦精煤品牌优势,是我厂一惯坚持的经营理念之一”。得到全体员工的衷心拥护,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

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其核心就是管理理念的正确调整。因此,“依法治企”就是要应对这种新变化、新挑战,争取主动调整,谋求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要通过逐步的推行,使之成为我们优秀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用企业文化去凝聚力量,去规范行为,去解决问题。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神宁大武口洗煤厂将坚持“依法治企”,从领导到每位员工,从工作中点点滴滴做起。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全面树立“依法治企”的工作理念,为按照行业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不断做大做强,为打造“国内一流焦精煤洗选加工基地”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浅谈“依法治企”

浅谈“依法治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管理,壮大企业规模。但是,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就必须依法经营,“依法治企”既是落实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所谓“依法治企”,就是依照法律、规章制度来治理企业,这是一个成熟企业、成功企业的治企之道、强企之基、兴企之本、健企之策,是企业能够发达的关键,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和长青不败的根本。法律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避开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律暗礁,增强企业抗击法律风险的主动性、前瞻性和计划性,将企业在法律方面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总而言之,企业的发展需要法律保障,企业的壮大需要法律指引,企业的权益需要法律维护。那么,如何落实“依法治企”的要求呢?本人以为至少要从以下四方面着力:

一是建章立制,有法可依。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推进依法治企,首先须有法可依,即抓好制度建设是前提。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就会无规章可循、无制度可依,管理必然会出现混乱,甚至会濒临绝境。因此,企业要长远发展,守法经营是底线,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要使法律有效地融入企业管理,必须将法律融入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之中。“国有国法,厂有厂规”,坚持按制度管人、靠制度控权、遵从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实际,着力提高企业内部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要注意公之于众的制度条款要切合企业实际,界面清晰、职责明确、奖惩具体,实现“靠制度管理、以规则办事、按流程执行、凭标准奖惩”,便于员工“对号入座”,有益于形成决策科学、管理高效、执行有力、运转协调的工作秩序。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依法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营决策机制,构筑起依法治企的防护屏障。

二是加强普法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管理环境。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开展普法与依法治企增强了员工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法律、规章制度的教育宣传不能局限于领导和有关人员,应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宣传。宣传教育形式建议要采取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如漫画、图文等方式,使员工自觉接受和维护各项法律规章。“依法治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全体人员依法经营的能力,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法治化。要想保证“依法治企”的实效,就要结合企业管理工作需要,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企业全体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同时还要将宣传教育与考核相结合。为保证宣传教育的效果,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定期组织法律知识考试考核,保证考核奖惩机制的公平、公正。只有不懈努力,做到人人都知法、人人都遵章、人人都守纪,才能保证法律法规及制度的执行力,才能使“依法治企”深入有效地贯彻落实。

三是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实践之中。企业不仅要注重企业法治文化培育,把法治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形成崇尚法治的氛围,还要注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努力建好企业法治文化广场、企业法治文化公园等普治阵地,增强法制宣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将企业价值理念和已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注重法治文化成果的固化和传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法规范管理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要严格依法进一步建立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建章立制工作,促进企业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四是配备专业法律人员,依法维护企业权益。为了更好地实现“依法治企”,企业应注重培养配备专业的法律人员,由考取企业执业法律顾问资格的企业员工担任本企业的法务工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提供全过程法律服务。尤其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或经营体制变革,通过向专业法律人员进行咨询和确认,能够保证有关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至关重要。同时,在企业涉及纠纷时,通过专业法律人员应诉,不但能保证获胜的几率,也可降低成本。

在市场运作中,企业的法律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法律不是限制企业发展的紧箍咒,而是企业发展的保护神。“依法治企”不仅是为了让企业知法守法,更要让企业学会运用法律来管理企业。企业围绕改革发展和面临的形势任务,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依法治企,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创新,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快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篇:依法治企

坚持依法从严治企

努力保障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以法律风险防范为工作主线,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创新普法形式,规范制度建设,严格案件管理,促进了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现将我公司依法治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超前预警,增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

公司充分认识到强化依法治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把法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作为重点,突出强调,大力推动。立足于事前预警和防范,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做到了“三个坚持”:

坚持有计划地开展法律风险防范。凡事预则立。每年年初,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密切关注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情况,深入剖析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法律风险,科学梳理,统筹计划,制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要点,引导公司全面开展法律风险防范活动。在超前分析各种复杂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2008年《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要点》,在电费回收、停电、触电、劳动用工等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6项防范措施,指导基层单位结合实际,逐项落实,风险化解能力得到加强。在上述方面,没有因公司责任而引发诉讼纠纷案件。

坚持有重点地开展法律风险预警。紧密结合企业中心工作,超前分析各阶段影响公司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或潜在风险,及时发布法律风险预警报告,防患于未然,维护公司安全稳定大局。《劳动合同法》颁布后,针对劳动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劳工用工的法律意见书》、《农电工定员定编中存在问题的法律意见书》,组织开展了清查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关系工作,制定完善劳动用工、农电工、外聘工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了劳动合同文本,并根据专业和岗位划分,重新签订了中、长、短期劳动合同,健全了劳动用工管理体系。6月,针对迎峰度夏、奥运保电等艰巨任务,下发了《奥运期间法律风险预警》,指导干部员工慎重做好有序供电、电网迎峰度夏安全、网络档案信息安全等工作。12月,下发了《春节前后法律风险预警》,涉及劳动用工、电费回收、农村安全用电、电力设施保护等多方面内容,及时提醒广大员工增强风险敏感性,依法开展各项工作,有效防范了风险。

坚持开展案件风险月度预测。建立案件月度报告制,每月下发一期《案情分析报告》,对新发涉电纠纷案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剖析存在的问题,预测风险,吸取教训,制定整改方案,明确防范措施,落实责任,堵塞管理漏洞,把问题整改的过程作为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过程。同时举一反三,开展警示教育,纠正工作中不规范行为,降低了责任事故发生率,有效防范、化解了风险,避免和减少了损失。

二、创新普法形式,强化全员法律意识

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五五”普法规划,认真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员工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全员法律意识,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制定分类普法工作方案,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进车间、进班组、进家庭”活动。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培训制度、考试考核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开展“法律进车间”活动,把学法用法情况纳入车间管理、经营效益考核的内容,按进行量化考核,积极引导车间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开辟学法园地,定期开展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律进班组”活动,针对各班组的职能特点,落实学法组织机构,制订学法计划,发放学法资料和读物,聘请授课教师,定期开展学法考核。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结合员工生活区实际,加强维护生活区安全稳定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依法治区活动,积极构建企业、小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过有广泛深入的“法律六进”活动,强化了广大干部员工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提高了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对促进公司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创新普法形式,增强全员法律意识。丰富网络普法内容。积极探索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普法阵地作用,丰富公司“法律在线”信息网站内容,及时添加国内知名专家对《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等与公司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法

律法规视频讲座。新创《每周说法》、《案情报告》法制宣传栏目,刊登与公司生产经营及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贴近实际,寓教于乐,增强了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广大员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分类普法,注重实效。认真研究不同对象对法制宣传教育的不同需求,调查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区分对象,重点培训,提高普法针对性。2008年,举办“供电所长法律实务讲座”、“基建人员法律实务讲座”等5期法律专题讲座,培训员工276名,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严格管理,提高企业法制化管理水平

思想上、行动上和集团公司保持高度一致,苦练内功,在强化严格管理上狠下功夫,扎实推进依法从严治企工作,把依法治企的各项要求和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严格规范制度管理。成立了“制度管理工作委员会”,制定下发了《日照供电公司制度管理委员会工作管理办法》、《日照供电公司制度管理办法》,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职责,规范规章制度立、改、废等工作流程。开展制度清理,分生产、经营、政工、综合四个专业,对293项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了有效制度目录,修订和废止清单,确保制度的合法性、统一性和时效性。抓好有效制度的学习贯彻,增强干部员工按章办事的自觉性,避免制度束之高阁、形同虚设,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提高制度执行力。对需新制定、修订的制度,明确工作计划和要求,督促加快进度,尽快完善制度体系。

依法妥善处理纠纷案件。重视每起案件的处理,组织涉案单位有关人员召开案情分析会,认真研究最佳解决方案,充分做好举证和诉讼准备。加大和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力度,努力争取理解和支持,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针对基层员工法律责任意识、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诉讼案件处理较为被动的状况,建立诉讼案件责任考核制度,对于由于工作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管理有漏洞、隐瞒不报等问题造成不利诉讼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经济考核等处罚。深入开展典型案件分析,把握案发规律,积累处理经验。9月份,华北区域法律纠纷典型案件研讨交流会在我公司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公司及其直属单位的30余名法律专家参加会议,对近年来诉讼案件管理工作和典型案例进行经验交流和点评,为公司进一步提升依法维权水平,提高防范法律风险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以上是我公司在依法治企、依法经营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和体会。我们的工作与集团公司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依法治企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集团公司依法治企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依法治企工作水平,营造良好内外部发展环境,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二007依法治企工作计划(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007依法治企工作计划(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普法依法治企工作计划

    2012年普法依法治企工作计划 201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依法治企专题发言材料(精选合集)

    依法治企专题发言材料 所谓“依法治企”,就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治理企业,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国网公司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依法治企”......

    依法治企和法治文化建设

    依法治企和法制文化建设的思考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过:“在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精神的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的力量一定与该事业的背景有密切的根......

    依法治企工作总结

    依法治企工作总结 分公司工会按照公司工会依法治企年活动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确保了依法治企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 充分认识依法治企的重要意义,健......

    依法治企内涵

    依法治企1 依法治企依法治企就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来治理企业,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企的基础. 依法治企是企业依法决......

    依法治企工作总结

    骆驼山煤矿机电运输队2010年依法治企工作总结机电运输队党支部按照公司工会依法治企年活动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确保了依法治企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一、......

    依法治企工作方案

    **“十一五”期间依法治企工作规划为进一步加快依法治企进程,保障和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根据省、市、县人民政府“十一五”期间依法治......

    依法治企自查报告

    依法治企自查报告根据《关于开展依法治企和规范管理自查自纠活动的通知》要求(新电监察〔20**〕336号文),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从依法从严治企的角度出发,对违反国家政策法规、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