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器人总动员》读后感
我们一起阅读
——《机器人总动员》读后感
前海小学一(7)班庄文佑 在今年暑期,庄文佑和爸爸一起多次阅读了《机器人总动员》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环保、信念、爱情的科幻动画故事书。书里描述的主要内容是:在几百年后,由于战争、地震等天灾人祸后地球已完全被破坏,连植物都无法生存,人类只好乘坐飞船远离地球,到其他星球暂住,只留下一个机器人瓦力在地球上收集处理堆积如山的垃圾。有一天,从飞船下来一个女性机器人夏娃,两个机器人在一起产生了美好的朦胧的感情,并偶然发现了一棵绿色生命。他们一起离开地球到人类暂住的飞船上,在发生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后,他们又重返了地球。
读完这本书后,我们有三个感想和体会。
一是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书中讲的地球因各种天灾人祸导致人类无法居住,并非危言耸听,而是警世恒言。当前我们的家园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雾霾、沙尘暴、土壤污染……如果不积极预防,切实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我们美丽的地球真有可能在有一天变成垃圾遍地,连一棵绿色植物都没有的无法居住之地。如果到时还发现不了人类宜居的星球,人类就只有灭亡了。
二是不放弃就一定有希望的信念。尽管地球已满目疮痍,但终究会有奇迹发生。只要我们不放弃,心中有理想,有信心,就一定还有希望寻找到绿色生命,一切都会好起来。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环保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我们的星球终有一天会美丽起来,继续变成人类宜居的地方。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有目标,不管做任何事情,无论是学习还是事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一定会取得成功。
三是关于感情。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是人类有感情。机器人之间,都会因长期的相处产生美好的情感,何况是人呢?因此我们要相信爱情、亲情、友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坚持以诚待人,以人为善的基本品德,在同学之间,团结互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在师生之间,尊敬师长,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换位思考,我们一定能创造出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氛围,积极向上的校园学习氛围,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每个人的力量。
第二篇:《机器人总动员》读后感
《机器人总动员》读后感
悄悄在她熟睡的时候为她堆砌起一个“垃圾”人;默默在她昏迷不醒的时候守护在她的身旁,为她遮蔽风雨,纵使电闪雷鸣也不在意;当她离开地球的一刹那,纵使浑身碎骨也是义无反顾。只为她的一个心形微笑,只为和她的一次牵手,只为她的平安。
谁说机器人就不能有爱情?谁说机器人就不配拥有爱情?
虽然自己其貌不扬,在心爱的人面前不免有些自惭形秽;虽然她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天空恣意飞翔;虽然她是一个离自己不知有多远距离飞行器上的植物守护体,而自己仅仅只是地球上的垃圾清理工。
可是,这些又能说明什么呢?这些有能代表什么呢?这些又能阻止什么呢? 当地球表面布满垃圾时,当好逸恶劳的人们在一个自给自足的飞行器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神仙般逍遥自在的日子时,当人们臃肿的身躯不会站立时,当人们不知“土壤”“舞蹈”为何物时,当人们渐渐淡忘牵手时触电般的感觉。是一个地球上的垃圾清理工和一个飞行器上的植物守护者向人们诠释了一切!!
一段在外太空的俩人恣意的舞姿——一条白线一条蓝线,伴着太空亘古不灭的星辰,在夜空舞出了一段动人的舞蹈„„诠释了舞蹈这个名词——一系列的动作,有两个舞伴,以一定速度和节奏随着音乐舞动。
一个瓦力,一个伊娃,两个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两个机器人,他们的相遇注定了他们不平凡的经历。
正是由于他们,人们明白了原来牵手的双方心灵都会刹那间触电;正是由于他们,人们知道了原来地球是他们的故乡;由于他们躺了几百年的人们知道了原来人是可以站起来的,只是真正意义上的站起来要比他们预想中要困难得多;正是由于他们,人们知道了原来人们可以举行舞会,可以戏水,可以看见真正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而不是虚拟的屏幕„„
只是,造成地球无法居住的罪魁祸首难道不是人类自己!人们不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纵使希望渺茫,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以赴;只要人类的良心还没有泯灭,人类又岂会灭亡?为将来的子孙后代,也为自己,多反省反省吧„„ 只是,在瓦力为挽回心爱的人让她恢复知觉时,和伊娃让自己的爱人瓦力想起曾经的记忆时,他们虽然有些滑稽可笑的动作,却让我有些发涩的苦笑,心中莫名其妙地牵扯着„„
幸好,最终是个完美的大结局;幸好,他们的手紧紧牵在了一起„„
第三篇:《机器人总动员》
《机器人总动员》:在世界末日时,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创造了一切,然而这一切在满足人性的贪得无厌之外,同时也摧毁了一切。在世界末日之后的蛮荒世界,最后的爱,只能通过没有生命的机器来进行阐述。——基督山伯爵
地球上每日似乎只有一个活跃的身影,他就是wall E。一个清理垃圾的机器人。他所做的便是日复一日的,用自己的身体把垃圾规矩成矩形,然后再一排一排的堆叠起来。这样的工作纵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起来仍是没有尽头,当然只要有电,wall E就会不断的干下去,看上去故事就会沿着这样的顺序发展下去,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拥有转机。就像在这个毫无生命力可言的星球上一样,即使没有绿色,即使不复海洋,但是,这里太阳照常升起。我们不正需要这种像wall E一样锲而不舍的精神吗?无论地球变得怎么样,她都是我们的母亲,更何况她是因为我们才变成这样的。
当船长知道Axiom的阴谋后,他坚决要回地球,他说:“我们的家在那儿,家!而她现在正需要帮助,我就不能这么坐着无所事事。我一直以来干得就是这种事!这也是这艘该死的飞船上所有的人干的事,那就是无所事事!我们只有在Axiom你的帮助下才能生存,Idon’twantto ‘survive’,Iwantto‘live’。” 他不但说的激动人心,他甚至奇迹般的站了起来!当我听到这段话时,我才觉得人类也不是完全失去感性的。
我不知道当人们走下飞船,看到地球上的一片废墟的时候,是个什么心情。飞船上的生活条件相当好,卫生条件更是无可挑剔。重建地球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也不知道他们在极好的卫生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免疫系统,能否适应地球的空气?Axiom对船长的忠告是完全理性的。也许对每一个个人来说,这一辈子如此短暂,还是留在飞船上更好?
启蒙运动以来,大家似乎都认为,牛B的人都是最理性的人,感情是一种障碍,冲动是魔鬼。世界上总有人机关算尽,却也总有人凭意气用事。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每一个电影都是以意气用事者战胜机关算尽者为大团圆结局。每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感到温暖。这难道不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么?
WALL-E 这个片促使我思考,也许这不仅仅是一种美好愿望,这是人的本性。感情也许比理性高,冲动也许比算计高。因为前者是人性,后者是机器。WALL-E 证明,只有人性,才能让机器伟大。
第四篇:机器人总动员--影评
《机器人总动员》:宇宙有家,浪漫无边
《机器人总动员》(WALL.E)是部浪漫爱情片。浪漫得一塌糊涂,浪漫得但凡胸腔里还有一颗跳动的心的,都会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另一个层面,本片又是一部了不起的科幻片,无论是在影像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带给人一种来自未来的震撼。
【末世太空浪漫谭】
机器人也能谈恋爱?是的,《机器人总动员》不仅让这一“不可能”成为“可能”,还将那冰冷机器之间的感情演绎得分外温婉动人。
尽管都是机器人,但“沃伊”(WALL.E)与“伊芙”(EVE)之间的浪漫,看起来却像是电子版的“打工仔泡上俏公主”。两个小家伙的外形对比太明显了:一个是留在地球做垃圾清扫整理的环卫工人,已被作为“上司”的人类所忘记,相当于解约还等着兑现“白条”的农民工;一个是从太空送回地球的最新型植物探测专家,机器人中的美女博士,还是带刺玫瑰那种,不经意间就能变成“野蛮女友”。
这样一种设计,如果放在真人电影里,基本上就很俗套了。但套上了机器人的外壳,却显得特别新鲜有趣。首先,沃伊与伊芙在外形、动作、以及功能上的天差地别,增加了他们之间“发生点什么”的难度,但从沃伊克服这种“阶级差别”的过程中,观众更能享受到乐趣。影片的前四分之一对这个对比与交流的过程作了非常细腻地展现:沃伊初见“美女”时的惊艳、乍见伊芙“凶悍”一面时的战栗、“爱在心里口难开”时的羞涩与窘迫、细心照顾女友时的辛劳与执着……都被描绘得活灵活现,让每一个有过追女孩子经验的男同胞们都“心有戚戚焉”。
从浪漫的内容来看,《机器人总动员》抓住了最简单、同时又最动人的那些时刻;同时,由于主体对象是机器人,所以在正常的细腻温柔之外,又增添了别样的趣致。观众既能从两位机器人主角身上找到自己最纯真的影子,并因此而激动,又能从他们超越人类情感的纯粹与坚持中,看到机器人之爱的伟大之处,并因此而感动。描绘这样一场“机器之爱”,已经不止是“赋予机器以人的感情”那么简单,而是从最极端的差别中消除差别,从而让一种最根本的感情变得超乎主体地凸显出来,影片对于这一场机器版风花雪月的演绎,足以使人忘却沃伊与伊芙的各种差别,也忘却他们与人类之间的差别,更忘却银幕上下的差别,胸中充满的是那种至浓至醇的感情。皮克斯(Pixar)的动画妙手们再次证明了他们神一般的“点石成金”的能力,最通俗的题材到他们手里,也能变成一种打通雅俗界限的至高享受,一种令人无法不由衷喜欢的可爱。
相对于皮克斯以往的作品,《机器人总动员》显得更加成人化,与其说他是带给儿童欢乐的作品,不如说是以儿童般最无邪、同时又最真挚地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的问题。这种眼光,是超脱个体生活的琐碎世界的。这种眼光,构成了《机器人总动员》故事的另外一个层面。简单来说,本片的科幻背景,并非仅仅是作为沃伊与伊芙浪漫的舞台,而是这种设定本身,就是影片要表达的主题之一。在这一点上,《机器人总动员》相当于走出了皮克斯与迪斯尼的传统领域,开拓了一片新领地。
没看电影之前,从没想过本片会在“科幻意识”上如此认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器人总动员》远不止是一部娱乐的浪漫作品,还是一部真正对未来有所“想法”的电影;这种想法和它想要传递的信息是如此的强烈和明显,以至于在有些场景中使电影的性质都有些发生 变化,让人生出这是否皮克斯作品的疑问。而且,如果要较真的话,影片对于科幻意识以及所谓深层思考的表现,不是经营得那么水到渠成,尤其是“人类”最后的转变,以及机器一方“黔驴技穷”的粗陋,都稍微仓促了点。
不过,总体来说,影片对这一“人类未来”的描绘和批判,还是充满幽默和善意的,而且看得出来,是尽了最大努力和沃尹与伊芙的太空历险结合起来,没有发生喧宾夺主的现象。
【细节场景显神妙】
故事之外,真正让皮克斯作品独步武林的,是它超细腻的场景与动作调度,使得每一个细节都让让人爱不释手。
为了烘托出未来的宏伟、大气感觉,影片特意邀请了《老无所依》与《刺杀神抢侠》的摄影指导罗杰狄更斯(Roger Deakins)来作为特别画面监制,以便在动画片中拍出不一样的感觉。果然,《机器人总动员》的镜头感觉更为“电影化”,不再是像通常动画片那种随意,而是镜头本身具有了内在的韵律与节奏。
那些表现地球之荒废和太空之浩渺的全景镜头,不管画面内容如何,其意境和格局都是“美”的。更为难得的是,镜头的移动很有艺术感觉。它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并非为了凸显某种气氛而去刻意表现,而是不动声色地、看似平常、实则内有玄机地“流淌”,仿佛可以“以气御剑”的顶级高手一般,人们看不到明显的控制迹象,却能感受所有场景背后的不凡功力。尤其是沃伊与伊芙的“太空之舞”——用余秋雨老师似的语言来表达的话就是——有一种“生命与宇宙大和谐、大壮美的、荡涤心灵的大自在、大欣喜感觉”。全景镜头魅力逼人,很多特写镜头也颇见用心,表现出创作者们并非急于说事或者急于逗笑、而是用心思考如何创造一种具有内在吸引力的氛围。别的不多说,单单片中那些应用“打火机”的场景,那种通过机位、视角、光影来对人物关系和场景气氛的烘托,就是只有最具场景把握能力的编导才能构想出的画面。
与“宏大”相对应的,是“细腻”;它们看似对立,实则更能相互衬托,而且也正因为那看似不和谐的组合而显出这种努力的神妙。作为一部描述未来的科幻作品,影片对于人类未来居住世界的细腻展现,可以说达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无论是太空城市的布局,还是不同功能机器人的设置,甚至小到机舱门阀和操作按钮的设计,都有着惊人的细节,显现出制作团队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这当中展现的新奇想象力,正是皮克斯作品吸引人的法宝之一,而且每次都能带给观众最真实的融入感。
对我个人而言,我却更喜欢在地球上的场景,特别是影片开场十五分钟左右、表现沃伊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场景,真正体现了“从琐碎中体现巧妙”的神髓。单是沃伊“起居室”的藏品,就足以让人赞叹得五体投地,幕后设计者们的细心程度,简直让其他动画片的设计师们汗颜且感叹望尘莫及。这种细心,并不需要很怪异而出格的东西;恰恰相反,越是最常见的事物,以一种人们料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就越体现出创作者们的别出心裁。像胸罩、灭火器等镜头,大家在预告片中看过不提,都是从平凡中提炼非凡趣味的典型;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塑料刀叉更常见的事物了吧,可片中愣是利用一个塑料叉子让影院里爆发出最整齐的笑声:就在那一瞬间,编导将沃伊带有“机器人”特征的个性一面表现得无比充分;更为难得的是,这样的镜头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沃伊”在0与1的机器语言之外渐生的逻辑与智能。这样的镜头,使得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比。
也许正因为有如此多充满创意、同时又散发出非常贴切的真实意味的动作,所以影片根本就不需要倚重于台词。对于动画片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尝试;但看过影片的观众都会认同,那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恰恰是无声的;反倒是后来有了人类对话的场景,有意思的程度还降低了一些。最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无疑是前半段里沃伊对于伊芙的痴念与相守,活脱脱一副初恋小男生的憨厚窘迫状;而那时的伊芙,也是最典型的占据主动的、心态更为成熟的女生的“凶霸霸”模样,总是故意将小男生们吓得越发尴尬可爱,同时又在偶尔绽放出的温柔中让人有电流一样强烈的幸福。他们之间这种无声或者只有单音节声音交流的场景,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默片时代表演模式的精华,那种久违了的“无声胜有声”的感觉。看到沃伊默默地为伊芙遮风挡雨的情景,不要说后来看到那一幕的伊芙会感动,银幕下观众敏感的心灵也会跟着颤动,记忆中尘封了很久的“绕你朝朝暮暮、诉我心事重重”的心思会在一瞬间决堤,那种强大的爱的冲击力量会让你觉得极端脆弱同时又无比强大。
【特效设计步步高】
如此感人的细节,构思很重要,最终实现的效果还是离不开技术的功劳。如果某个场景设计得很独具匠心,最终出来的画面却让人一下看出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假”来,那再好地设想也实现不了——观众的注意力已经被打扰了。
这种情形在皮克斯的动画作品里是不会出现的。近几年来,为了节省成本,那些立志向皮克斯动画界老大地位挑战的新人们,都将功夫花在了故事的趣味和人物的搞笑上面,动画技术方面没有显著的进步。唯有皮克斯的作品,每一部都在力图超越自己,以便做到更为完美。《机器人总动员》再次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推进到令人无法赞叹的地步,只能顶礼膜拜。
伊芙那iMac般的鹅蛋形身段,虽然轮廓简单,但材质的渲染要表现出高科技的质感以及独特的光影效果,绝不会像看起来那般顺滑。那种微微透光的反光效果,比《汽车总动员》(Cars)里完全反射的光面效果,难度又要大了几个层级。最关键的,如果处理得不够细致,伊芙看起来会像一个整体发光的灯泡,分不清具体的部位。
比塑造伊芙和整个高科技人类太空堡垒更难的,是打造相对“低科技”的沃伊以及他生活的衰败地球。熟悉特效制作的人都清楚,一个遵从简洁和谐之美的未来世界,总是比那些混乱无序的末世感觉更容易描绘。因为在前者那里,无论是材质,还是光影,其变化绝大部分都是线性的、累进或递减的过程是顺滑的;而在后者那里,一切都是杂乱而突兀的,要表现出同样真实的感觉,需要耗费好几倍的画图与渲染精力。以沃伊的形象来说,且不说它身体不同部位材质的不同质感,就拿最外在身体各部位不同锈斑和尘土来说,如何让他们看起来分布得更加自然而且显得似乎年代久远,就足以让一般动画工作室崩溃。单单是沃伊“家”里收藏的那些破烂,渲染所需要的时间估计和人类太空堡垒里所有机器人模型差不多。最终的结果是,观众无法不被眼前那样栩栩如生的画面折服,不论是破烂落魄的沃伊,还是优雅迷人的伊芙,都可爱到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银幕上触摸他们。
作为首次涉足科幻题材的作品,皮克斯再次证明了自己无愧于美式动画的老大地位。无论是从故事的跨度、构造的巧妙、情节的动人,还是镜头的艺术感觉以及画面所体现的强悍技术,皮克斯都是又一次突破了自己。如果说《功夫熊猫》让人觉得幸福,那《机器人总动员》使得都忘记了“幸福”这个词,甚至连自身都忘记了;在那一个半小时中,沃伊和伊芙会把你整个吸入他们的世界。这种感觉是如此的美妙,我不相信世界上还有任何人能抵抗得了这种诱惑。
第五篇:《机器人总动员》影评
影评---《机器人总动员》
《机器人总动员》是我尤为赞赏的一部科幻电影。看的前两遍都被感动的眼泪打转,当然,那时候主要是被剧情所感动。最近,我以全新的角度再次观看了这部电影,果然有了新的感受。现在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一、科技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讲述了2700年左右的地球上,已经没有人类的存在,到处是破败的景象,只有机器人瓦力,每天辛勤的处理大量的垃圾。实际上,此时全体人类已经搭载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在太空中漫游了好几百年。人们被迫出走,是因为地球上的资源已经被利用殆尽,环境被破坏的已经无法令人生存下去。但是人们利用科技,制造了足以承载全人类的太空船;利用太阳能,提供驱使一切正常运转的动力和能源。即使在现在,很多国家都提出探索外太空、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虽然目前看来这还只是处于“梦想”阶段,但它着实反映了人们追求创新,开拓进取的本性。
影片中到处充斥着高科技的元素。先进的机器人伊娃,人工智能舵轮机器,各种智能机器人。似乎一切都是由电脑和机器来掌控和完成,人们无需自己动手,那是真正的智能化、自动化!且搁置过度的依赖机器导致人们变得慵懒这一话题,但是至少它是基于前辈人们的努力和创新,探索和发明才实现的革命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就在最近,我还观看了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步》,虽然没怎么看懂,但是我不得不钦佩美国人的厉害。这部摄于1968年的电影,其描述的故事、恢弘的气势毫不亚于现在拍摄的许多科幻大片。其思想的跳跃性、前沿性,似乎引领了科技的发展趋势。譬如说,该电影在68年上映,描述了一段月球之旅,而人类在69年才首次登月成功。
之所以谈到这部电影,是想说《机器人总动员》也有同样的魅力。其思想的前瞻性已远远超过大部分人的想象。其表现出的许多高超科技,目前乃至于未来的数年内是很难实现的。指不定在未来,地球上的能源被消耗完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已不足养活所有人类,人们真的被迫移居其他星球,电影中的各种元素成为现实,生活方式也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一定要创新,首先就该有思想上的创新!或许读本科时的主要任务是打下扎实基础,掌握好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了解专业发展动向,一言以蔽之,还很少有创新的思维和成果。现在处于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阶段,上课,看书,写作业,考试,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我们还需要创新,需要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调研,计算,仿真,做实验,写文章,发表文章来体现创新的素养。只有做好了这些,才可谓合格的硕士生。
二、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实际上这早已成为了永恒的话题。被人类涉足过的地方,除了沙漠,南北两个极地,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人们为了索取资源、追求利益,恣意开采、挖掘,往往又未采取有效的保护,致使生态失衡。濒危物种的数目每年都在大量增加,人们的栖息地的周遭环境却越发变得恶劣。就在不久前,我听广播说
兰州市连续三天的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人们出行不得不戴着口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不为自己的健康多增几分忧虑?
影片的开头,地球上到处是与摩天大楼几乎齐高的垃圾,天空晦涩暗淡,与其说这里是曾经的人类文明,不如说这里受到过野兽般的破坏与糟蹋。垃圾如山,无一人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广告牌上不时放出总统的演讲词“宇宙有的是空间,地球交给瓦力们来清理”。但是遍地都是“瓦力”机器人的残骸,于是片中的主角瓦力可以通过拆卸其他机器人残骸上好的零件作为自己的补给。可见环境的恶劣程度!
当瓦力附在太空船表面,首次冲出地球时,可以看到,地球的上空已找不到任何净土,无数颗卫星把地球包裹的严严实实。当飞船经过月球、火星等,可以看到,到处是人们插的国旗。此时的人类呢?已经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在太空中漫无目的地漂泊。找不到合适的星球破坏、丢垃圾了,就跑到太空中漫游,依旧把垃圾丢到宇宙中,这可真是人类的悲哀。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竟然考虑到,人们过度依赖机器和人工智能,越发变得慵懒,不运动、不活动,仅仅经过7代的进化,飞船上的人类就已肢体退化,身体笨重粗短,几乎连站立都成困难,再度令观众觉得可悲。人们不能因人工智能的便利快捷而放弃自己的大脑思考,本片中人工智能舵轮机器的背叛,《2001,太空漫步》中9000型电脑的背叛与自我决断,都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某些时候,机器未必也是完全的服从,它会有故障,甚至背叛。
我不得不把瓦力和伊娃看作两个可爱的生命。并不是说因为要完成任务,伊娃才去寻找植物,有一段情节,受到重大破坏的瓦力和伊娃同时被丢到垃圾处理区,此时伊娃将到手的植物丢到一边,先去关心瓦力。但是整个故事情节都反映出一点:伊娃执着寻找植物,瓦力因为爱而奋力保护着那盆植物。这盆植物俨然成为了生命的象征,它是一种希望,一种期许,希望重返家园,期许美好家园再现。
非常令人感动的是,影片的末尾处,大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园—地球,舰长将绿色植物种了下去,可爱的孩子们为它浇注了第一道水。这就是生命的希望!我们的家园为我们付出了太多,那是被称作无私的奉献,但是人们往往未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楼宇工厂的建立,已使大地满目疮痍;大量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造成生态失衡;废烟、污水的排放,更是直接造成各种生物受害,制造者本身--人类也深受其害。
是时候该反省了,是时候行动起来了。应该像影片中的船长那样决绝:“我们不能再等了,我们要回家!”“我们不要仅仅是生存,我们要生活,以前我们离开了,而现在我们该回去了,是时候了!”
保护环境,是时候了!
三、爱与真情是一切希望的源泉。
这部电影我总共看过三遍,在看第三遍的时候,当出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就知道下一幕会是什么,即使这样,仍然被感动的眼眶湿润。因为,影片除了表现出高科技、环保的主题外,还着重强调了爱与真情,哪怕这是机器人间的爱。
瓦力第一次见到伊娃时,感到新奇与仰慕,为了引起伊娃的注意,他甚至做了自己的模型给刚睡醒的伊娃看。风暴来临时,他不顾伊娃把他当作污染源打击的危险,迅速带伊娃去了自己家,还拿出各种收藏的好东西给她看。他完全不把她当作外人。当伊娃收到绿色植物自动关闭后,瓦力天天守在伊娃身旁,刮大风
就把她藏在大桶下面,甚至下雨天给她打伞结果被雷劈,这真是令人羡慕的最真的爱。
在宇宙飞船里,伊娃执着寻找并要保护绿色植物,瓦力不顾被完全摧毁的危险,奋力帮助伊娃,这一定是受到了爱的伟大的力量的驱使。
在这么纯真、伟大的爱与真情下,希望的火苗终于得以延续,他们回到了家园—地球。
人们往往会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现在的社会,不少大学毕业生为了能留在大城市里,不惜过着蜗居的生活,一辈子都成为房奴。而我个人的观点,我的人生的意义在于亲情,我希望家人过得好,不愿意看到他们失望的表情。为此而努力奋斗,用一句话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还有我的家人在支持我。生活要有盼头、有希望,其源泉就是爱与真情。
可以肯定的是,今后我还会再把这部电影看过4遍,8遍,甚至更过遍。《机器人总动员》给我带来了太多启示,有的不仅仅是感动。谢谢我曾看过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