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健全新时期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建立健全新时期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来源: 湖南株洲民政时间:2010-04-15 16:56
株洲市民政局 颜金仲
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指为确保机关作风建设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以“四治”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增强,工作执行力显著提高,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我市各级民政机关作风总体上是好的,本质和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民政机关在作风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建立健全新时期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作用与意义
机关作风建设重在教育,贵在坚持,不可能简单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活动取胜,构建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长效机制是决定机关作风建设成败的关键。
(一)构建长效机制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机关作风建设涵盖了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思路、新制度、新机制,同样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长效机制更进一步明确了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了源头治理的主要措施,完善了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等等,是充分体现机关作风建设取得实效的基本要素。
(二)构建长效机制是巩固活动成果的根本保障。
通过整顿机关作风,我市民政机关作风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下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立了较高的起点。但是,机关作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真正走出 “一抓就灵”、“一松就散”的怪圈,只有升华作风建设经验,构建长效机制,把实践证明确有成效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之路,才能切实巩固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成果,不断解决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固疾、难疾。
(三)构建长效机制是深化作风建设的持久动力。
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需要持久的推动力。同时,从机关作风建设的进展情况来看,一些浅层次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一些深层次问题远未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制约着机关作风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与时俱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之以恒抓完善,从而为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持久的动力,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常抓常新,层次推进。
(四)构建长效机制是提升机关公信力的客观需要。
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密切党群关系,提升民政机关公信力的需要。这年来,我市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在政治水平、业务水平、服务水平上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更高的标准看,还有一定的差距,势必制约民政机关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唯有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以长效机制为基础,从一点一滴小事抓起,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问题与不足
当前,在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机关干部职工对构建长效机制的意义认识不高,认为机关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都是个别的,暂时的,不必要上升到机制、体制层面。有的机关干部职工对构建长效机制的内涵认识不清,仅仅把它当成是出台劳动纪律规定和服务态度条款。有的机关干部职工对构建长效机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以
来,存在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产生了松懈情绪;有的认为能做的工作都做了,群众满意度已经很高了,产生了自满情绪;有的认为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阵风”,吹完也就算了,从而产生了厌倦情绪。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个别基层单位在机关作风建设过程中重表面形式宣扬,轻内部制度建设。有的为图省事,照搬照抄兄弟单位、周边地区的制度规章,与本单位实际结合不紧,缺乏针对性;有的制度只有原则上的大体规定,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与措施,实际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指导性。由于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加上往往是一般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定性的规定多,定量的规定少;规定不能怎么干的多,明确干了怎么办的少,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管理的缝隙,容易导致机关干部职工权力和价值的本位化、私有化和功利化。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个别基层单位内部监督意识薄弱,忽视事前、事中监督教育,在处理时也存在避重就轻、将功抵过等“护短”行为,总之,不愿意得罪自己人,不愿意“家丑”外扬,对责任追究不了了之,缺乏较真意识。监督查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必然强化了违法违纪者的侥幸心理,使机关作风建设成了空有其名的走过场。
(四)考核体系不科学。个别基层单位在机关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考核中,未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评价要素原则空泛,评价标准模糊不清,评价尺度很难把握,没有形成一个以作风考核与奖金、提升、晋级、评先、评优挂钩的有效机制,不利于机关干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长效机制,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并举、集中整治与强化监管并重,逐步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教育机制是基础。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根本因素在于“人”。因此,首先要加大教育力度,夯实思想、能力基础,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认识力。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机关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积极参与并自觉执行机关作风建设相关规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要创建学习型机关。要以读“三本书”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素质提升机制,提高机关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机关学习日和干部在职培训等制度。制定学习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全面实行“述学、评学、考学”。完善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学习阵地,激励机关干部职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学习、强化素质、提高能力。
(二)完善管理机制是根本。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体制和机制创新。只有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干部职工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加强议事决策制度建设。凡是大政方针、长远规划以及重大开支、人事任免的决定,都必须经过民主化的讨论决策程序,不能少数人说了算。要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实行按岗定责,责任到人,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以项目推进形式,明确每个项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切实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损害了机关形象或造成了服务对象的损失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三)完善考核机制是关键。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是完善刚性考核制度,形成“一把标尺”,提高制度的约束力。一要建立刚性考核制度。要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突出量化指标,最大限度贴近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对于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工作,也要尽量设立一定的标准,区分出干部职工完成这些工作的好坏程度。二要落实刚性考核制度。要将作风建设作为每位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一定的分值,使作风建设作为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常态性要求。同时,完善以业务工作完成情况为主的定期督查
和以作风建设为主的不定期抽查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基层一线工作纪律、工作规范、作息时间、信访接待等为主要内容的明察暗访力度。三要充实刚性考核制度。要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对刚性考核制度加以完善和修订,使之始终紧贴民政管理工作实际,适应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变化,更有效地发挥对机关干部职工的约束力,切实成为促进作风转变的推动力。
(四)完善监管机制是保证。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不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形成稳定、长期的监督运行机制。一方面,要强化内部监管。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向办事群众公开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和办事结果等等。同时,要在狠抓制度贯彻落实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不断加强对工作完成情况、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办事窗口”、“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对违反机关作风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追究责任,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要成立由社会各行业、各阶层人员组成的特邀监督员队伍,开展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卡,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作风的监督。同时,积极构建对话平台,及时收集了解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发动群众对机关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服务态度、行政效率、勤政廉洁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监督推动作用。
(五)完善服务机制是目的。机关作风建设要始终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检验标准。作为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工作,必须要把民生作为第一追求,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深化完善服务群众的机制。要广开言路,完善信息“绿色通道”,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和领导下访、联系困难群众等制度,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搭建多形式的沟通平台,及时掌握民情民意。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坚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制度,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要着力构建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抓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安居工程、社会福利、双拥、五保等工作,完善慈善捐赠制度,积极开展“一日一元捐”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篇: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范文林介绍,该局今年作风效能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使群众投诉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增强依法行政观念,规范行政行为,使各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得到有效落实;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投资环境,使各种行政审批事项得到有效办理;增强廉洁勤政意识,纠正不正之风,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贯彻。力求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上有新提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有新举措,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范文林表示,该局今年已经把劳动合同签订统一放在市政务中心劳动保障窗口,并将积极推进职工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台账;启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选择两个县(市、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试点;在不同类型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逐步使工资集体协商成为决定企业工资分配的主要形式。
为尽快形成比较完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机制,该局在进一步落实劳动保障业务十项便民措施和三优文明窗口制度的同时,正在强力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多项制度,坚持“三办”———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完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并本着“全面真实、及时便民”这一原则,进一步加大了政务公开尤其是群众普遍关心的劳动争议案件公开审理的力度。
与此同时,切实围绕方便群众、服务于民,认真做好劳动部门业务工作;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和“下岗职工创业”活动,进一步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新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金监管力度和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我市5.6万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困难企业、困难退休人员参保问题,加大就业人员参保力度,解决后顾之忧;积极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确保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滁州市农民工维权网站”和“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第三篇: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效能建设
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范文林介绍,该局今年作风效能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使群众投诉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增强依法行政观念,规范行政行为,使各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得到有效落实;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投资环境,使各种行政审批事
项得到有效办理;增强廉洁勤政意识,纠正不正之风,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贯彻。力求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上有新提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有新举措,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范文林表示,该局今年已经把劳动合同签订统一放在市政务中心劳动保障窗口,并将积极推进职工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台账;启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选择两个县(市、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试点;在不同类型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逐步使工资集体协商成为决定企业工资分配的主要形式。好范文版权所有
为尽快形成比较完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机制,该局在进一步落实劳动保障业务十项便民措施和三优文明窗口制度的同时,正在强力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多项制度,坚持“三办”———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完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并本着“全面真实、及时便民”这一原则,进一步加大了政务公开尤其是群众普遍关心的劳动争议案件公开审理的力度。好范文版权所有
与此同时,切实围绕方便群众、服务于民,认真做好劳动部门业务工作;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和“下岗职工创业”活动,进一步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新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金监管力度和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我市5.6万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困难企业、困难退休人员参保问题,加大就业人员参保力度,解决后顾之忧;积极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确保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滁州市农民工维权网站”和“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第四篇: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效能建设
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范文林介绍,该局今年作风效能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使群众投诉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增强依法行政观念,规范行政行为,使各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得到有效落实;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投资环境,使各种行政审批事项得到有效办理;增强廉洁勤政意识,纠正不正之风,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贯彻。力求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上有新提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有新举措,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范文林表示,该局今年已经把劳动合同签订统一放在市政务中心劳动保障窗口,并将积极推进职工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健全劳动合同治理制度台账;启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选择两个县(市、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试点;在不同类型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逐步使工资集体协商成为决定企业工资分配的主要形式。文秘站-cnwmz.com版权所有
为尽快形成比较完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机制,该局在进一步落实劳动保障业务十项便民措施和三优文明窗口制度的同时,正在强力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多项制度,坚持“三办”———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完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并本着“全面真实、及时便民”这一原则,进一步加大了政务公开尤其是群众普遍关心的劳动争议案件公开审理的力度。文秘站-cnwmz.com版权所有
与此同时,切实围绕方便群众、服务于民,认真做好劳动部门业务工作;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和“下岗职工创业”活动,进一步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新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金监管力度和提高社会化治理服务水平,确保我市5.6万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困难企业、困难退休人
员参保问题,加大就业人员参保力度,解决后顾之忧;积极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确保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滁州市农民工维权网站”和“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第五篇: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自今年5月份市委、市政府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来,绩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全市的活动安排和工作部署,迅速行动,精心组织,以全县开展的“环境优化年”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深化作风年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县广大机关干部在态度、作风、风气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进一步增强了解放思想、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干部提神、工作提效、发展提速”的活动目标。如何将这种良好的态势持续下去,就必须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作风建设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下面从多角度阐释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几个问题。
一、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一)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成果的需要。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三项民主考评、干部下基层、三级书记带头大走访等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干部精神风貌得到改观,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2012年又开展了以“提神、提效、提速”为主题的“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对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服务效能,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作风建设的一贯高度重视和狠抓作风的坚强决心。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干部的履职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全县上下形成了潜心谋事、用心干事、为民办实事的良好氛围。这些成效也为下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立了较高的起点。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仍将制约着机关作风建设的发展。只有建立起完善有力、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才能不断深化和巩固作风建设,才能不断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顽疾、难疾。
(二)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解决作风建设深层次问题的需要。从近几年作风建设的进展情况看,一些浅层次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如“门难进、脸难看”,工作时间聊天、炒股、玩游戏等问题和现象,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政务公开、亮证执法等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服务对象的满意度逐步上升,机关部门的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强。但是,作风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远未得到有效解决。如不少单位虽然制度和规定比较健全,但管理宽松、执行不力、监督不严,对违反制度和规定的机关干部职工,不敢动真抓惩处,甚至姑息迁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有待在深化作风建设和建立长效机制中切实加以整改。
(三)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建设勤廉、务实、高效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可以促使机关干部增强职业道德、提升自身素质、履行工作职责,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自觉做到好学上进、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促进全县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有明显转变,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加强对作风建设工作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以改革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作风建设,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以制度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找准并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职工群众对领导班子的满意度。要对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集中排查整改领导干部、领导人员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作全面提质、提速、提效。
(二)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规范从业行为,着力建立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要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要全面推行和完善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监督制约机制,健全依法办事制度,落实党务、政务公开。
(三)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畅通监督渠道,着力建立群众监督平台。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增强监督的实效。要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承诺公示制度,公开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评价和预警机制,形成作风建设监督网络,关注热点,预警示警,增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加大查处和考评力度,着力增强作风建设的震摄力。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履职,主动跟进,果断“亮剑”,严厉惩治。加大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搞“下不为例”。特别是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典型案件,要从严从快查处,并进行公开曝光。
三、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方法
近年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但也面临着集中整治后易反复、不可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经过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对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初步的认识。
(一)着眼牢记宗旨、执政为民,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思想教育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小平同志曾讲,抓作风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实践证明,凡是党性强、有信念、品德好的干部,往往作风都比较过硬。在“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感到一些部门和干部作风不正,很大程度上还是忽视了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作风建设首要的、基础的、长远的工作还是要抓教育,并形成通过思想教育不断引导干部改进作风的良性机制。一是要经常性开展宗旨教育,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作风养成离不开宗旨教育,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把握正确方向,自觉养成良好作风。要坚持以灌输为主原则,经常性地加强宗旨教育,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熔铸到党员干部思想深处,体现在日常工作行为之中。要把宗旨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培训重要内容,不断赋予其新内涵,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二是要经常性开展群众观念教育,始终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在现代政党政治和法治国家建设中有一条重要规律,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支持和拥护,是政党执政合法的重要标准。党政机关权力集中、层次较高,最易产生的问题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对此,必须加强经常性的群众观念教育,做到出政策、作决策、抓落实都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并以基层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要坚持和形成科学的民意测验、民意收集、代表听证等制度,把民意支持率作为党政机关执政的风向标、作风好坏的检验器。三是要经常性开展政德教育,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古人说:“德教为先、修身为本”。从某种意义讲,好作风源自品德和责任。机关党员的道德修养,在整个社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也处处体现在其工作作风之中。要通过传统教育、典型引导、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为政之德教育,教育机关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使机关干部成为道德的模范、作风的表率。
(二)着眼公务透明、阳光运行,建立健全权力公开机制。事实证明,权力是否公开与作风好坏紧密相关。权力不公开,运转不透明,是不正之风的温床,也是产生腐败的根源。“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党在探索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重要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总结。基层群众之所以对一些部门作风有意见,一个重要方面是部门职责权力不公开,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得不到保证。只有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公开办事权限和运转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良作风的产生。在“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中,通过“一把手”上电视,谈作风、做承诺,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传媒公开一些权力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办事程序,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逐步建立起党务政务公开的制度体系,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其启示在于,改进党政机关作风必须建立健全权力公开机制。一是要全面公开机关职责权限。从目前看,关键是要公开审批权限、部门职责、管理事项、服务内容等,同时要逐步减少审批事项。特别是具有公共资源分配权的部门更要注意公开审批事项,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要明确公开办事流程。应编制本机关办理事项流程时限表,明确办理事项、办理机构、责任岗位、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和监督方式,让群众一目了然。另外,要推行一站式审批和服务承诺制,尽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对基层和群众申请项目的办理结果,要及时公开并反馈,形成公务办理的完整流程。在公开的方式上,既要利用报刊电视等传统手段,更要注意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切实提高为民办事的质量和效率。
(三)着眼规范从政、有效履职,建立健全行为监管机制。优良作风的养成既离不开个体的自觉,也离不开组织的有效监督和动态管理。实事求是地讲,机关干部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建了不少,但效果不很理想,其根本原因除了一些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外,关键是执行不力、落实不够。古人讲:世上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从这个角度讲,健全并落实干部日常管理制度是促进作风转变的关键环节。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县制定了《绩溪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启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行为监管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作风投诉受理制。建立高效快捷的投诉受理制度,对于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群众的监督权、改进机关工作作风,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要在尽可能减少行政成本的情况下,逐级建立投诉中心,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机关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办事推拖、刁难服务对象等事项,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促使机关自觉改进作风。二是要实行随机察访制。建立组织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新闻媒体记者等组成监督员进行明察暗访,发挥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
作用,不定期深入到党政机关进行察访,并对一些典型事件公开曝光,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三是要推行定期评议制。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工作态度、质量、效率、纪律等方面科学设置考评项目,采用自评、网上评、群众评、社会评等方式,定期对工作作风进行考核评议。对考评末位的要采取诫勉谈话和组织处理等手段,以考评促转变。
(四)着眼问责警示、重在预防,建立健全违规惩戒机制。机关作风从狭义概念讲,属于轻微违纪问题,体现在工作状态和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懒”、“散”、“慢”、“庸”、“差”等,其对应的条规制度柔性有余、刚性不足,问责、惩戒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客观上给制度的执行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这些制度得不到有效贯彻,其消极影响不可抵估。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必要恰当的处理,才能有效起到警示教育和防微杜渐的作用。如,我县在“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对市暗访通报的25个单位、36名干部和板桥头乡值班情况,县纪委迅速予以处理,责令相关部门向县委写出书面检查,促进了全县“深化作风建设年”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建立健全违规惩戒机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在违规惩戒的范围上,要分类界定、有所侧重,重点定位在因工作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不作为、乱作为等作风方面的问题,使这部分问题的处理不留空白和死角,尤其是对一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干部也要进行必要的惩戒处理,以儆效尤;在违规惩戒的方式上,要形式多样、简便易行,可采用书面检查、经济处罚、效能告诫、诫勉谈话、取消评先评优资格、通报批评、调离岗位、暂停职务等方式,还可通过新闻媒体、网络、通报等形式定期公布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在违规惩戒的效果上,要注重及时纠正苗头性的违规行为,把违规行为处理在萌芽状态;在违规惩戒的制度建设上,要推行问责制度,实行问责倒查追究,除问责当事人外,还要对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问责,用问责提高执行力、用问责促进干部负责、用问责提升服务水平。
(五)着眼内驱外引、整体推动,建立健全动力保障机制。党政机关的作风体现在自身工作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中。从一定意义讲,一个部门的工作成在作风、败也在作风;一个机关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一个干部的毁誉优在作风、劣也在作风。而要保持一个好作风,必须要有动力支撑。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要善于抓好三种力,即内驱力、牵引力、推动力,形成有效动力机制。首先从坚定信仰出发,挖掘内驱力。信仰和信念是国家公务人员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现在个别干部精神困惑、思想迷茫,对“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道路还通不通”、“共产党的领导还行不行”存在疑虑,主要原因还是信仰缺失,这些自然渗透在工作作风上。因此,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培养爱岗尽业、乐于奉献精神,激发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要善于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善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调动工作积极性,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其次,坚持重在激励的原则,形成牵引力。要运用目标激励手段,使机关既有动力,又有压力,调动其工作热情;要运用物质激励手段,适当拉开分配档次,体现“能者多劳多得”原则;要运用荣誉激励手段,大力宣传表彰身边的典型人物,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要运用竞争激励手段。进一步细化德、能、勤、绩、廉考核标准,健全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制度,完善竞争上岗办法,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用人观念,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机制,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机关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舞台,充分发挥选人用人对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作用。第三,以群众评议为手段,用好推动力。群众评议机关工作是让社会公众参与评估政府绩效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有效渠
道,是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有效措施。要逐步建立多重评估体系,把上级评议和社会评议、专家评议结合起来,增强评议的科学性;要改进评议手段,提高评议的针对性和客观性;要公开评议结果,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要把评议结果与干部的升降去留挂钩,增强群众评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评议促进党政机关作风的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