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刑事诉讼法特有原则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刑事诉讼法特有原
则篇
1.职权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2.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分工负责,要求公、检、法三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互相推诿。互相配合,要求公、检、法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互相支持,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互相制约,要求公、检、法三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分别把关,互相制衡,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保证公正准确地开展诉讼活动。
3.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原则
该原则又称依靠群众原则,要求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把专门机关的业务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一方面,公安司法机关想念群众,尊重群众,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加强专门机关的工作,提高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
4.法院统一定罪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十二第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有两个方面:①刑事案件的定罪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都无权决定被告人有罪;②人民法院确定被告人有罪,必须经过开庭审理,依法作出判决,并正式宣判。
第二篇: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行政诉讼法特有原则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行政诉讼法特有原
则篇
1.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这一原则的主要要求是:
①审查的对象限于具体行政行为。
②人民法院的审查,原则上限于合法性问题。判断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条件是:主要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错误、是否违反法定程序、是否超越职权、是否滥用职权等。③审查的结果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法律上的评价。除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处罚和处罚显失公正的以外,人民法院不能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变更。
2.行政被告不得处分法定职权原则
行政被告不得处分法定职权原则,是指禁止行为被告由于诉讼胜负和其他动机,放弃、交换法律赋予的管理职权和诉讼权利的基本准则。
【例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原则中,属于行政诉讼特有原则的是()
A.合议原则
B.不适用调解原则
C.选择复议原则
D.回避原则
【解析】B、C。
第三篇:浙江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民事诉讼程序篇
官方微信:【zjsydwks】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民事诉讼程序篇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那么如何备考好这部分知识成为了头等大事。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其中诉讼法的相关知识点为考生进行总结归纳。
1、第一审程序
第一审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和审判。
2、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包括案件的上诉、受理和审理。
3、审判监督程序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于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认为确有错误,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变更或者抵销原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的申请,要求再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发现已生效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可依法决定提审或指令再审,或者依法提出撤诉,要求再审。
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应裁定中止原裁判的执行。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按照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撤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4、特别程序
特别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所适用的特殊审判程序。
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具体包括:①选民资格案件;②宣告公民失踪案件;③宣告公民死亡案件;④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⑤认定公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⑥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例题】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律实行()A.一审终审 B.两审终审 C.独任制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
电话:0571-86483577
事业单位微信号:zjsydwks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71054613
官方微信:【zjsydwks】
D.合议制 【解析】A。
5、督促程序
督促程序又称债务催偿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蛀,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催促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债权人清偿债务的法律程序。
6、公示催告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是指在票据持有人之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以公告的方式催告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间内申报权利,如果逾期无人申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作出除权判决的程序。
7、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是指企业法人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或债务人的申请,将债务人的破产财产依法在全体债权人中间按比例进行分配的特定程序。
8、执行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和调解书以及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书、公证机关的债权文书,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诉讼法知识点为考生做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
电话:0571-86483577
事业单位微信号:zjsydwks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71054613
第四篇: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责任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责任篇
一、行政责任概念和特征
1.概念
行政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2.特征
①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公职人员是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的相对方。
②它是基于行政法律关系而发生的。
③它是一种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由有权的国家机关来追究。
二、行政责任构成要件
(1)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
(2)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
(3)主观上有过错。
在实践中,行政领域的行政违法行为,只要被定性下来,就不再问行为人的主观因素,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行政责任种类与方式
行政责任按承担的主体不同,可分为行政主体及其公职人员承担的行政责任和行政相对方承担的行政责任。
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①通报批评;②赔礼道歉,承认错误;③恢复名誉,消除影响;④返还权益;⑤恢复原状;⑥停止违法行为;⑦履行职务;⑧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⑨纠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⑩行政赔偿等。
公职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①通报批评;②赔偿损失;③行政处分等。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①承认错误,赔礼道歉;②接受行政处罚;③履行法定义务;④恢复原状,返还财产;⑤赔偿损失等。
第五篇: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复议程序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复议程序篇
1.复议申请
复议申请期限为自知道该具体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2.行政复议的受理
行政复议机关应在收到申请后五日内进行审查,决定不予受理时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对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受理日期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计算。
复议申请人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复议案件的审理
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受理日起七日内,将复议申请书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在十日内做出书面答复,并提交相关材料。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行政复议决定做出前,申请人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除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4.做出复议决定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做出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最多不超过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