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体会
未成年人是中华民族未来的脊梁,教育培养好他们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过程和思想行为特点,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教育.未成年人保护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实施,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
成年人的法律,实施这些法律,能够帮助未成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对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具有重要意义.未成年人成长受到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深入事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采用未成年人喜文见乐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为人民的思想.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遵纪守法观念,促进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形成.要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我认为不能一味的予以责怪,也不能一概予以打击处理,而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未成年人认识社会,认识犯罪的危害。因此,要大力开展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预防犯罪。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21世纪强大中国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的重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各方面都关注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就是针对未成年人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而讲的。人类一切努力的成果,最终都要留给孩子们。未成年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借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十周年之际,全社会更应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优化,更应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给他们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已经逐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我们身边的许多营业场所,包括歌舞厅、游戏厅虽然悬挂着“禁止”或“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但是里面仍然能看到许多未成年人的身影;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标牌虽已摆放在商店、摊位的柜台上,但是仍有许多利欲熏心的摊主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未成年人吸毒、辍学女孩卖花、虐待未成年人等现象,说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关系祖国未来、民族兴衰的大事,也是每一个教育者肩负的神圣使命。
第二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体会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
宋海涛
我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有了一定的了解。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该法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我认为,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三方面值得关注:
一.明确和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这是对《儿童权利公约》有关规定的概括。该公约规定,儿童享有生命权,受父母照料权,就影响其本人的事项发表意见权,不受虐待、剥削和忽视权,困境儿童得到国家特别保护权,健康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几十项权利。国际社会通常把儿童的这些权利概括为四大类,即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权利的实现,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法律责任各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二.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修订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强调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一项总原则,是贯穿全法的一根红线,在“四大保护”各章中均有体现。比如,在学校保护一章中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在社会保护一章中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三.着力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依法执教和依法维护学校、学生和教师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建立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新法”要求老师不得体罚学生,尤其是不准言语侮辱学生,这是有深刻意义的,有助于建立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师不仅不能对学生体罚,即使是涉嫌伤害学生自尊如随意骂学生笨,不开窍等言语也违背“新法”。此外,注重维护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教师也不能在学校抽烟。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同样受法律保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我经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后,联系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我认为教师在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法律意识,使教育者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了解法律并遵守法律,应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的具体行动中。
二、是要了解并尊重未成年人的客观需要,不以教师的主观意愿去要求孩子。未成年人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需要和特点。比如孩子好动,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动。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未成年人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凭者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
三、是教师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讲求合理有效的方法,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教师既严格管理,又耐心教育,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是对于存在缺点、错误的未成年人,教师更应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鼓励和帮助他们改进。未成年人在受到尊重的集体中生活,才会体会到受人尊重和尊重他人的价值,长大以后,就成为自立、自强、有道德、守纪律的人。因此,《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条例还是很好的,相信能够更好的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神圣义务。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
赵 霞
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条文及规定,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紧紧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一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高尚的师德才能打造优质的教育;师德与师风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风。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所肩负的教书育人重要责任,把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重要位置,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每一位学生有他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只有让师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的真挚情感,才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诲。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真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染他们、帮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师爱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并紧紧围绕新时期师德素质要求和师德规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三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体会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共同议论的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了全面的规定,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的保
护工作走上了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对未成年人犯罪,我认为不能一味的予以责怪,也不能一概予以打击处理,而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未成年人认识社会,认识犯罪的危害。因此,要大力开展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预防犯罪。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21世纪强大中国的重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各方面都关注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就是针对未成年人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而讲的。人类一切努力的成果,最终都要留给孩子们。未成年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借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十周年之际,全社会更应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优化,更应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给他们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已经逐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我们身边的许多营业场所,包括歌舞厅、游戏厅虽然悬挂着“禁止”或“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但是里面仍然能看到许多未成年人的身影;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标牌虽已摆放在商店、摊位的柜台上,但是仍有许多利欲熏心的摊主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未成年人吸毒、辍学女孩卖花、虐待未成年人等现象,说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关系祖国未来、民族兴衰的大事,在这次检查过程中,地方有关部门还提出了一些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关的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如,建议制定保障中小学正常教学秩序的法规;在条件成熟之时,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修改;适时建立少年法院等。另外,各地普遍建议国务院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以指导全国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工作。
第四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体会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体会
六年五班 王星原
昨天马主席组织我们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收到了很深刻的教育,也颇有感受。
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主席告诉了我们一些示例:如有时罚站,有时一个学生违纪全班同学挨批,优待尖子生,有时对后进生态度粗劣等.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有关法律的规定,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教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杜绝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作为一个未成年人,我们的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的事。我们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神圣义务。每个人都要为保护未成年人而负责。我们自己,也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使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第五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体会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体会
曾燕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了全面的规定,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共同议论的话题。
对未成年人犯罪,我认为不能一味的予以责怪,也不能一概予以打击处理,而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立足与教育感化挽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未成年人认识社会,认识犯罪的危害。因此要大力开展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预防犯罪。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成21世纪强大中国的重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各方面都关注的问题。
人类一切努力的成果,最终都要留给孩子们。未成年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借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十周年之际,全社会更应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优化,更应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给他们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环境,是我们每个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已经逐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尽
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我们身边的许多营业场所,包括歌舞厅、游戏厅虽然悬挂着“禁止”或“限影制”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但是里面仍然能看到许多未成年人的身影;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标牌虽已摆放在商店、摊位的柜台上,但是仍有许多利欲熏心的摊主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一些地方还出现未成年人吸毒、辍学女孩卖花、虐待未成年人等现象,说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关系祖国未来、民族兴衰的大事,在这次检查过程中,地方有关部门还提出了一些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关的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如,建议制定保障中小学正常教学秩序的法规;在条件成熟之时,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修改;适时建立少年法院等。在条件成熟之时,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修改;适时建立少年法院等。另外,各地普遍建议国务院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以指导全国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