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家乡发展变化

时间:2019-05-13 14:2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20年来家乡发展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20年来家乡发展变化》。

第一篇:近20年来家乡发展变化

近20年来家乡发展变化

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113班高丽婷学号:1103070307

家,对于每一个在外漂泊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想一想就会觉得温暖的字眼。当你困难无助的时候,当你面临挫折的时候,当你开心喜乐的时候,当你事业有成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自己的父母,家乡的位置,无论你有多忙,不管你身在何方,家乡的点滴变化都会牵动你的心绪,你的心会为它而跳动,你的神思也会为它而伤。

很喜欢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于家乡,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眷恋情结,它的变化一方面会让我们觉得欣慰,另一方面也会让我们觉得伤感。一年前,我还未离开家乡,身在家乡,一天天看着在门前的黄土高坡被黝黑的柏油马路替代,原来的低矮平房逐渐增高,变成高耸的大厦,一块块的黄土地上铺满了绿草,感受着它的变化,唯一的感觉就是新奇、开心,而如今,身在他乡,家乡的变化给我更多的却是怀念,担心再次回去后一切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自己只能在梦中缅怀过去。但世界在变化,家乡也必定是要变化的,虽然笑着哭最痛,但我们还是要祝福家乡,祝它变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我的家乡——朔州是一个历史沉淀十分厚重的地方,峙峪遗址表明,早在2.8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朝即设马邑县,北齐设州延续至清末。三国大将张辽、北齐名将耶律金、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恭、明朝宰相王家屏等均为朔州人氏。边塞文化是朔州的一大特色,从秦汉到唐宋到明朝,朔州一直是北方要塞,有大量宝贵的边塞遗迹,包括全国最大的汉墓群、全国仅存的辽代古城旧广武、杨家将

抗辽的古战场金沙滩以及象征华夏文明的内外长城。佛教古建是其另一文化瑰宝,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千年木塔应县释迦塔、集中体现金代建筑艺术成就的朔城区崇福寺,均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然而20年前的朔州,却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满眼是黄色,无风灰蒙蒙”的景象。

由于过度垦牧,北朝民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绘的丰美朔州早已变得草场退化,林木凋零。而当新朔州市伴随煤电开发孕育而生后,她在概念中给人的印象,不是黑便是黄。曾经的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当时脆弱的生态环境:“挖了一窑煤,干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剩下一堆灰。”“十山九秃头,洪水遍地流,风起黄沙飞,十年九不收。”听长辈们谈起过去的天气,无非就是黄沙漫天,春耕时分尤其严重,出去走一遭,立马就能抖一簸箕黄土下来,不做防护措施很容易就会伤到眼睛,当沙尘暴来袭时,风中的沙子吹到玻璃上,乒乒乓乓的,听得都心惊胆战,深怕一不留神,玻璃就被打出洞来,但今天,这种情况却不会再出现了。

20年来,朔州一直在绿化方面做努力,成果也是显著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哥哥去帮忙植树。家里并不是很富有,我们的零用钱也很有限,但在某一天,我哥回来后就买回来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听他说这是用他植树所得的酬劳买的,当时只是觉得有好吃的、好玩的很开心,只是觉得那一天的生活变得很多彩,如今,想得更多的却是家乡气候天翻地覆的变化。从黄沙漫天野人家到绿树成荫塞外明珠,这20年来,朔州的气候变化不可谓不大。

另一项巨大的变化则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上。“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历史上,朔州虽孕育了特色鲜明的边塞文化,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几乎占据了生命的全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现在所有人都认为吃粗粮有益于身体健康,可若真正以粗粮为日常饮食,又有几人能够忍受?大家现在所熟知的朔州小吃,像用莜面制作的莜面窝窝、鱼鱼、蒸饺等各种面食,用特产的土豆生产的土豆粉制作的粉汤、水晶饺、凉粉等吃食在以前也只是能在像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食用,平时根本是见不到的,至于荤菜更是一年难见,而现在,最起码每户人家能保证每餐摄入足量的营养,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还记得小时候的衣服吗?手肘处、膝盖处、臀部最常见的就是补丁了,而且往往是两三层摞在一起的,当时的经济发展可见并不很快,当然,现在也会看到打补丁的衣服,但这种补丁和那种补丁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生活必然,一个却是一种时尚风格。

人们精神风貌的变化也是巨大。说起20年前看电影,张爷爷记忆犹新:“那时没电视,书也少,只能听听广播,能看上电影就是享受了。老电影院在旧城东大街上,逢年过节人山人海,买不上票是常事;后来在东门外又建了新电影院,大些敞亮些,几乎每一场也都是满座儿„„”然而,现如今朔州市共有影剧院9座,电影公司7个,朔州人不仅看电影的场所宽敞了,还开始拍自己的影视作品,建起了标志性文化工程: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维修了市影剧院,建起了具有二级标准的市群众艺术馆并作为市歌舞团团址。现代

化进程在稳步前行,与此同时民俗文化也在发展。节日必定少不了各种节目,在朔州,如果没有扭秧歌的表演,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朔州秧歌戏是融舞蹈、戏曲、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可以说是节日的最重的重头戏啦。曾经,这只是一种不入流的小把戏,大家也只是看看,乐一乐,谁也不会把它当回事,更不会去学习,而今,扭秧歌却已成为百姓健身娱乐的一种休闲活动,也是一些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朔州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今朔州的硬件设施已经很不错了,但相应的城乡公共文化体系及社会保障体系仍有待提高;城镇化水平仍偏低,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落后,城市的承载能力、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大,城市商业品质还需要继续提升;生态建设尚需努力,城市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但我坚信,朔州会越来越好的,朔州的明天会更辉煌。

第二篇:关于家乡近年来发展变化调研报告

关于家乡近年来发展变化调研报告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8 城建机械(2)班

姓名 :陈新如

学号 :08290070220

一 导 言:

1.调研时间:2011年五月一日假期期间。

2.调研方法: 实地考察、上网、文字资料。

3.考察内容: 家乡近年来变化情况。

二 正 文:

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

入,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今年的五一假期,应老师的要求,顺便为更好的了解农村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我走访了并了解了一些信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二是摩托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户都拥有一部摩托车。部分家庭还买了私家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多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2002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2004年实行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政策;2006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08年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截止目前,“村村通”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医保制度”也已初步完善。

(三)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过去,多数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用再交杂费,从而可以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农民增收的稳定性。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灌溉面积不多,大多地块都要靠天落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脆弱。水利工程事业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三)教育水平有限

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

三、农村发展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发展年轻党员工作,使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农村的情况会更好。

(二)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

(三)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支持

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村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三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村主导产业培育、示范项目和整治项目的补助。

(四)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五)紧抓政策机遇

政府部门应当利用好中央政策,寻求各方支持和援助,从财政支出、企业扶助、农业生产补贴等各方面给予农民帮助和实惠。

第三篇:我的家乡海南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我的家乡海南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它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以前的海南是一个很落后的小岛,如今的海南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下我将从海南的城市建设、居民收入、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来谈谈海南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一、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海南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极为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海南逐步修复了被破坏的运输线路,恢复了水陆空运输。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经过多年的建设,海南交通运输业的规模、质量、技术装备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海南经济发展大潮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公路纵横成网。受地理环境、经济落后、多年战乱等因素的影响,解放前,海南公路建设一直相当缓慢,从1919年海南修建第一条公路开始,至1949年,全岛可供通车的公路仅有1045公里,而且多是路基狭窄、视线不良、破烂不堪、颠簸不平的等外公路。到2008年,海南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8563公里,公路网密度达53.04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60公里,占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的3.6%。

空路安全快捷。建省以来,海南民航运输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从民航运输事业落后的省份成长为国内民航运输强省之列的光辉发展历程,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第三、四、五航权的省份。海南民航运输业是在解放以后起步的。1956年,中国民航海口站正式成立,广州—湛江—海口航线首航成功,海南的民航运输业正式诞生并得到发展。当时年客运量仅千余人次至2008年,完成旅客运输量为1836万人次。

水路四通八达。海南岛四面环海,有1584.6公里曲折绵长的海岸线,是典型的岛屿经济。海南岛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建造良好的港口提供便利,良好的港口设施促进水运业的蓬勃发展。海南岛的港口建设始于1936年。解放前夕,修建于海口、八所、三亚等地的港口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52年开始修复,当年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仅有19.3万吨。截止2008年,在海南注册的航运企业有130多家,船舶461艘,总吨位达到140多万吨。

铁路交通便利。海南岛的铁路始建于1940年日本侵琼时期,1942年建成通车。1992年国家计委立项批准粤海铁路跨海工程,2001年正式通车,成为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铁路轮渡使琼州海峡变成了火车的坦途,从此,海南铁路真正成为全国铁路网的一部分。2007年,海南铁路西环全线通车投入运营,营业里程为526公里。同年9月,由铁道部与海南省共同出资建设的海南东环铁路正式开工,2010年12月30日东环铁路正式建成通车,海口到三亚仅需90分钟。与此同时,海南省西环快速铁路也在当天举行了奠基仪式,海南交通能力大幅提升,绕岛一周只需三个多小时。展望未来,经过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海南航天发射中心、博鳌机场等工程的建成,已在论证、规划的西环快速铁路、跨海铁路桥等工程的实施,存在问题不断得以解决,海南交通运输业将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二、旅游业迅猛发展

旅游业迅速崛起,已成为海南具有深远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优势产业。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海南岛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自1988年建省以来,海南省比以往更为重视发展旅游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把海岛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一大批新的景区、景点相继建成,来琼旅游人数显著增加。2003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达123.41万人次,其中旅游饭店接待人数936.65万人次,比建省前1987年增长11.5倍,年平均增长17.1%;国际旅游收入7956.95万美元,比1987年增长5.9倍,年平均增长12.9%。截止2009年底,海南全省有星级旅游饭店238家、旅行社248家、旅游从业人员16万人、各类旅游景区(点)55家。2009年海南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2250.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72亿元。

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逐步进行,海南旅游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水平也明显提高,道路、交通、机场、港口、电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三、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实行改革开放之前,海南省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较低。1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1988建省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就业多元化,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成倍增加,得到的实惠最多,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59元,比1987年增长6.4倍,年平均增长13.2%。在农村,随着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8元,比1987年增长4.2倍,年平均增长10.8%。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587元增加到2003年的3368元,平均每年增长10.6%。在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3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87年的59.9%降低到2003年的44.8%,整体上步入了小康生活水平,向着追求享受型和发展型的小康生活转变,从“吃、穿、用”消费转向了“住、行、游”消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87年的61.0%降低到2003年的57.6%,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消费品种趋向丰富,由过去的“吃饱穿暖”这种典型的温饱型消费观念向“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转变。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7.87平方米,比1987年增加10.47平方米。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主要表现在住房质量的明显提高。

四、城市建设成就巨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解放以来到1987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前,海南城市建设非常落后。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随着海南经济快速发展,海南的城市发展揭开了新篇章,城市化进程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面貌大大改善。这一时期,城市总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由1987年的16.60%上升到2003年的25.9%。城市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和环境整治迈上新台阶,建成了一批公园和景观带,绿化、美化了城镇环境,全省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3%。海口市已从一个边远小城发展成为一个初步现代化的省会城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三亚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三亚市还荣膺200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涌现出田独镇、凤凰镇、博鳌镇、灵山镇等一批环境优美的小城镇。

第四篇:家乡发展变化

家乡发展变化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家乡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但是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农村人民的生活有了质的提高。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大学生,通过假期的实践调查,我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新农村建设的几个方面也 有了近距离的认识。

【关键词】:新农村 村容村貌 医疗卫生 中小学教育

引言:通过亲身体验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基层、了解家乡的发展,并通过这次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研究方法: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村民的收入情况、教育状况。研究对象:江苏省启东市久隆镇久西村村民

一、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二五”和“三五”计划时,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中都出现过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必须看到,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内涵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

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明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二、村容村貌变化

经过这些年的大力建设,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以前马厂村布局不合理。村里道路弯曲不直,没有一条正规大道,在加上村民房屋建设的高低不平,直接影响了村庄的形象。为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村两委积极筹措资金300万元,塑造新形象,村“两委”成立了规划组,他们通过精心规划、科学决策,制订了“五通、四改”的目标(即:电、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通邮政电信;改院、改厕、改厨;改圈),推动以洁净“田园、水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针对墙壁上的“牛皮癣”、乱扔果纸筹杂物和乱堆乱放的现象,村“两委”制订了制度,配齐相应的设施,村里聘请了15名保洁工对村庄大街小巷进行清理;还通过村广播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了解日常卫生意识,倡导科学卫生习惯,养成科学卫生方式。同时对村中路名进行规范命名,在村口竖起村庄街道示意图,在路口、街口竖立路牌、街牌等等。通过深入开展村庄整洁工作,即亮化、美化、绿化了环境,也增强了群众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促进了村容整洁。目前,已新修水泥路面368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10000米,90%的农户用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开挖下水管道近2600米,改造民居统一门前72户,主干道两侧民居达到了整齐统一;栽植各种果树、风景树3500多棵,全村绿化率达到31%,安装高标准路灯50余盏,建设知青球场一个,安装健身器材12套,实现农村沼气“一池三改”120户。广播、有线电视信号覆盖全村,家家户户都装有有线,95%以上的村民安装了电话,5%以上装有宽带网络。

在调查过程中,还特意抽出一天体验环卫工人的生活。以前村里卫生混乱,加之无人管

理,导致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垃圾堆,更有气急败坏的村民在家门口的垃圾堆旁写上骂人的标语来制止乱扔者,但是适得其反。这几年,村委会统一管理,设立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并入县里的垃圾管理站,并在街道两旁每隔20米设立一个垃圾桶。同时,成立环卫部门,雇佣赋闲村民定期打扫街道,回首垃圾,既保证了村里的卫生,有是的闲暇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收入。

三、医疗卫生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政府应该承担重要责任;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民收进水平偏低的现实条件下,也只有依靠政府加大投进才可能有效实施这一事业。卫生医疗事业本是公众服务事业,政府对其必要的投进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近些年由于指导思想的原因,国家对合作医疗没有明确的筹资政策,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也没有明确的支出项目,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投进仅仅是象征性的。我国一直以来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明显不足,中心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严重缺乏。

但是在2006年全市各区分批次开展了新型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由区财政、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

而在2008年本市开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该村积极响应,大力宣传保险的相关内容以及利民政策,鼓励村民参加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按年龄的大小来交相应的保险费,就可以在此后的每个月获得一定的小额补贴,一直到其死亡,若死亡后缴纳的费用还未返还完,则全数退还与余下的费用。另外,70、80、100岁的老人,可获得每月20、50、100元不等的额外高龄补助。该政策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拥护,到年底时,全村老人基本都参加保险。

这一惠民政策为农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四、中小学教育改善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比以前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存在诸如教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流失等问题,导致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一直令人担忧。经过多方努力,相邻村庄达成协议,共同出资组建一所高质的中小学。

学校建设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

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

为了使村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同时富裕起来,村里常举办一些丰富村民精神和头脑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村里还利用一些多余的收入进行全民运动设施的改造,建立了不少健身设施,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地和多个乒乓球台。村里还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意义的效果也十分好。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新农村现在的面貌和农村的生活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有些吹毛求疵地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当然就像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总体的还是好的,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级乡政府还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要不然我们也无法看到今天的成果。

总结: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能够在农村中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到农村基层,这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次活动,我既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还丰富了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经验,自己的认识和理论水平也明显有了较大提高,也让我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信心,我会用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新学期的生活和未来的挑战。加油!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 [2]《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第五篇:家乡的发展变化

10、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家庭生活,家乡环境,家乡 人的观念变化。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特点。

3、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难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活动一:介绍我的家

1、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大家到我的家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照片或自拍的短片,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家。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相介绍。

4、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活动二: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

1、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你知道你们家过去的生活情况吗?

2、让我们去听爷爷奶奶讲吧。

3、播放录音:讲过去的生活。活动三:大搜寻活动

组织学生从长辈那里了解过去的家庭生活怎么样,并做好寻访记录。

板书设计:

10、家乡的发展变化

变化-发展-提高

课后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了解家乡的家庭生活,家乡环境,家乡人的观念变化。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特点。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下载近20年来家乡发展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20年来家乡发展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福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福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调查报告前言为了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大学生围绕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近十年来,福建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努力增强居,民收入作为......

    家乡发展变化调查报告(写写帮整理)

    关于改革开发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7月10日到8月12日 调查地点:清镇市站街镇水塘村 调查对象:水塘村村民 调查方法:访谈、查阅 调查人: 冯颖 水塘村是站街镇其中......

    家乡的发展变化 上课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与大家交流调查结果的同时,分享学习成果。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观察......

    感受我的家乡的发展变化

    感受我的家乡的发展变化 常说科教兴国,那就先说教育吧。教育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在我们农村几乎家家都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子女的一生,读书是跳出农村,摆脱贫困的......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情况调查(合集)

    一、关于改革开放对我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2年4月30日———5月1日 调查地点:家中,村街 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 调查方法:1.上网查询信息 2.村民走访 3.询问村干部......

    近年来家乡———师宗的变化

    师宗翻天覆地的改变 近年来特别是近七年来,我的家乡——师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说是金七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家是农村的小时后多半时间的在自己的村子里面不知道......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

    关于家乡人们收入构成及其原因调查 暑假期间发现家乡变化很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于是调查了一下家乡人们当前收入构成的主要部分及其变化的原因。经过调查并对改革开......

    毛概论文家乡盐城发展变化

    扬改革旗帜探盐城欣荣 黄海之滨,春潮激荡,三十四年来我的家乡盐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政策,跟着党和中央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走一条发展型创新型道路,取得了丰硕的业绩。而我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