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悲剧集里面包含了麦克白、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四部悲剧。
威廉·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使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得最充分,艺术性也最高。
这四大故事写的是各有千秋,平分秋色。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通过一次宴会认识了朱丽叶并深深爱上了她,两人两情相情相悦。很快捷便结为了夫妻,可是后来两人才知道他没俩人所处的家族势同水火。虽然他们知道了这些,但他们现在应经离不开对方了。在好心神父的帮助下,罗密欧逃出了城,不久帕里斯伯爵再次前来求婚。凯普莱特(也就是朱丽叶的父亲)非常满意,命令朱丽叶下星期四就结婚。
这神父给了朱丽叶一瓶药说和了它之后就会昏迷二十四小时,昏迷的样子就像死了一般。朱丽叶喝了之后,果然婚礼变成了葬礼,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的死了,便在她的坟前服下了毒药,醒来的朱丽叶悲痛欲绝,拔出了罗密欧的佩剑两人死在了一起。
这个故事的结局很感人,我认为人人应给和平相处,不应因为一点事就不死不休,要不是因为两个家族的矛盾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会双双死去,所以大家应该和平相处,只有和平相处,世界才会更美好!
第二篇:《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原创: Evans
这一个月陶醉在莎士比亚的著作里,我想或许用“妙笔生花”都不足以称赞他的写作才能,在读完的那一刻心中充满无限的钦佩,对他的译作者---朱生豪,同样有说不出的崇拜,我想他一定对中西文化都有极高的造诣和了解才可以把作品翻译的这样完美,读的时候几乎没有违和感,他把其他语言的作品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翻译过来,还极具优美、准确、凝练、丰富,其中的有些成语我都不是很确定明白它的意思,他却能够两方对照运用的游刃有余,手上粘来一般,达到这样的水平应该是每个翻译者梦寐以求的吧。
这本书里包括了莎士比亚的五个经典悲剧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后四个是我们所熟知的西方“四大悲剧”,这里补充一下,中国古代传说四大悲剧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觉得莎士比亚的作品有三大特点吧
1、无与伦比的语言,这在我读第一个作品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其中罗密欧的高级情话肥而不腻,色而不淫,朱丽叶的回应也毫不逊色,通常来说事物的描写是枯燥乏味提不起读者兴趣的,但是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他描写的太美了,忍不住想多读几遍,记住、学习、模仿。还有就是他的用词特别有表现力,穿透力,这样他塑造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戏剧舞台的表演上就会很有感染力。
“只怕盛筵易散,良会难逢。”
“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
“你这小小的身体里面,也有船,也有海,也有风:因为你的眼睛就是海,永远有泪潮在那儿涨落,你的身体是一艘船,在这泪海上面航行:你的叹气是海上的狂风;你的身体经不起风浪的吹打,是会在这汹涌的怒海中覆没的。”
2.深入人心的人物角色,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应该是久负盛名了,他本身的性格是抑郁深沉的类型,在得知父亲被叔父谋害之后,装疯卖傻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斗争与谋划最终战胜自己的怯懦和畏手畏脚为父报仇,同时也伤害了他曾经深爱的女朋友奥菲利娅,对他的母亲出言不逊,他偏执的性格里也不乏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和自己赋予的“扭转乾坤”的责任感所在。《奥瑟罗》这个作品就有点意思了,()它有两个主人公,像序言里作者写的那样,这个戏剧的艺术成功,不在于它塑造了一个叫奥瑟罗的“愚蠢的”被害之人,而多半在于一个叫伊阿古的“精彩的”害人者,伊阿古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戏精”本人了,里里外外都是戏,在谁面前都在演戏,只有念旁白的时候才会出现他的本来面目,他琢磨透了每个人的性格了解每个人的欲望和要害借此利用他们错位互害最终达成自己上位的目的,每个人都是他手中的棋子,他把坏人做到了极致没有丝毫的仁爱之心,虽然最后他还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他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李尔王》里的埃德蒙和和伊阿古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嫉妒心生怨恨,加害自己的亲生父亲和同父异母的哥哥又在两个女后之间分别献媚承诺达成自己的目的,就是他们能坏到让你不可思议,恨得牙根痒痒,而主人公李尔王也为了自己当初蒙蔽双眼听信谗言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些悲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最后的结局都会归于毁灭,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坏的罪有应得,好的实则令人痛惋。最后的麦克白,勇猛,骨子里善良但经不住诱惑做了坏事心里惴惴不安然后一错再错最终走向自我灭亡,看这个故事总有一种看今年流行的贪官大剧《人民的名义》的感觉
3.经典人物形象背后渗透的是人性的悲哀,就像我们常听到的那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共有的,跨时代的,每个人都能从它塑造的人物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每个时代都有它相对应的表现形式,哈姆雷特多半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这也多半是知识分子的特点,奥瑟罗被利用是因为他轻信多疑,李尔王落此下场是因为他耳根子软喜欢听好听的,被甜言蜜语蒙蔽双眼却不知忠言逆耳,麦克白更是因为经不住权利的诱惑而忘本,仔细看这些特点其实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至于酿成不可收拾的悲剧。
摘抄
《哈姆雷特》
“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自己的看法;接纳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世上的事情本来没有善恶,都是各人的思想把它们分别出来的”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炽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真正的伟大不是轻举妄动,而是在荣誉遭遇危险的时候,即使为了一根稻杆之微,也要慷慨力争”
“有时候一时的孟浪,往往反而可以做出一些为我们的深谋密虑所做不成功的事”
“我的言语高高飞起,我的思想滞留地下:没有思想的语言永远不会上升天界”
《奥瑟罗》
“要是在我们的生命之中,理智和情欲不能保持平衡,我们血肉的邪心就会引导我们到一个荒唐的结局:可是我们有的是理智,可以冲淡我们的热情;肉体的刺激和奔放的淫欲”
“她生的水灵,却不骄傲:口齿伶俐,却不吵闹;心想事成,缺啥都不要;受了恶气,本可出气,自己却先消了不平之气,明白事理,端庄稳重,吃着鳕鱼头,不思鲑鱼尾;脑筋转得快,嘴巴却闭得牢;有人尾随,头也不回”
“"多疑的人不是因为有了什么理由而嫉妒,只是为了嫉妒而嫉妒,那是一个凭空而来、自生自长的怪物”
《李尔王》
“这年头傻瓜已不吃香,聪明人个个变了蠢猪,顶着个头没有思想,做起事来稀里糊涂”
“一个最悲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可以永远抱着希望而无所畏惧”
“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曾失足颠仆。往往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有所恃而失之于大意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
“当我们能说‘这是最不幸的事’的时候,那还不是最不幸的’”
“疯子带领瞎子走路,本来就是这时代的病态”
“你的眼皮重了,你的钱袋轻了,可是你却看见这世界的人情如何”
然后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戏剧这个体裁,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戏剧,感觉真的很棒,每个戏剧之前他都有列好故事情节的人物关系,西方文学的人名很长而且人物关系复杂,戏剧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故事情节可读性很强,有趣凝练不拖沓情节完整人物鲜明,之前看我们学校表演的话剧也感觉很不错,这为我们陶冶情操了解文学又打开了一扇窗。
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戏剧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哑剧等;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作者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
第三篇:《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作者莎士比亚全名为威廉.莎士比亚英文名Wiliam.Shakespeare.生于公元1564年4月23日,逝于公元1616年5月3日。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他的主要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据说著名动画片《狮子王》还是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取得灵感,而做成的。光靠这些莎士比亚便被世人誉为“时代的灵魂”、“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人类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在这么多悲剧中我还是最喜欢《麦克白》,这个故事主要说了: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女巫的蛊惑、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的妻子和孩子。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有鬼,也变得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自杀了,对他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围攻,落得袅首下场。
这部作品的心理描写很好写出麦克白的紧张,犹豫……给人一种 可怕的气氛和读感。说起来,大家可千万不要向麦可白一样,想干一番大事业,让雄心在蛊惑下变成了野心。
第四篇:《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近期读完《莎士比亚悲剧集》朱生豪译本,收录《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先说莎剧给我的总体印象:牛逼。这些故事完全是为了娱乐群众,有打斗,有血腥,有浪漫,有幽默,有死亡,集所有热门梗于一身,并且这些“热门梗”横贯历史,不分民族。在表层的娱乐之下,角色在语言行为中表现的哲理,既体现角色思想,又引人深思。莎翁对于语言的应用也格外考究,莎剧金句频出,还为英语提供了许多新词汇。
我其实是第一次读后三部悲剧。最先读也读最多遍的是《哈姆雷特》,初读在高中时期,人教版语本有选段,因为“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这句实在太震撼,英原“tbernttbe,thatisaquestin”也朗朗上口。
题外话,近两年我迷上加里·奥德曼,他在九十年代和蒂姆·罗斯演过《君臣人子小命呜呼》。导演是汤姆·斯托帕德,也是英国剧作家,这部偏偏是他根据《哈姆雷特》所写的荒诞剧(剧本英名是Rsen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是《哈姆雷特》的结尾)。趁着加里刚拿了小金人,如果对《哈姆雷特》、荒诞剧和实力演技派有点兴趣,推荐去看。
这部电影的牛逼之处不再多说,说多了怕吹爆屏幕——它其实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哈姆雷特》,或者说,理解(莎翁定义的)命运。
谈谈其他几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我眼里简直算喜剧,恋人最后死在一处,两家父母化干戈为玉帛,高中时研究戏剧时读的。《奥瑟罗》属于我目不忍视的那类故事,看着太痛苦了,他杀了他妻子——因为深爱,因为妒忌,可他的妻子并没有背叛他;即使最后得到惩罚,我还是为这个故事本身而痛苦,因为恶人利用的是人性弱点。
《李尔王》中,李尔王同样有人性的弱点,爱好花言巧语,而不是真实行动;所以他赶走了小女儿,又轻易将权利交给另两个女儿。我喜欢被两个女儿驱逐后的李尔王在暴雨中发疯,他疯癫时才看清自己,看清世界,从神坛走下,到人间。那一段的力度与痛苦可谓震撼。
《麦克白》据说有不少奇闻。传言排练《麦克白》的剧组不能直呼麦克白姓名,否则片场就会发生危险意外,仿佛“麦克白”是个被诅咒的名字。在故事中也正是这样。被三女巫告知命运的麦克白,何尝不是被诅咒了呢?我感慨的倒不是他自知罪孽深重,被冤魂纠缠,因而疯癫残暴;而是麦克白原本很爱他的妻子,第一时间将预言告诉他的妻子,而他真的成为了国王后,他妻子死了,他不过说,“她迟早要死的,总会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天”。麦克白和他的妻子,为这个王位耗尽了一切。到结尾,这故事只剩下灵魂上的沉重——这就是悲剧了。
第五篇:《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1000字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1000字
原创: 不忘生
近期读完《莎士比亚悲剧集》朱生豪译本,收录《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先说莎剧给我的总体印象:牛逼。这些故事完全是为了娱乐群众,有打斗,有血腥,有浪漫,有幽默,有死亡,集所有热门梗于一身,并且这些“热门梗”横贯历史,不分民族。在表层的娱乐之下,角色在语言行为中表现的哲理,既体现角色思想,又引人深思。莎翁对于语言的应用也格外考究,莎剧金句频出,还为英语提供了许多新词汇。
我其实是第一次读后三部悲剧。最先读也读最多遍的是《哈姆雷特》,初读在高中时期,人教版语文课本有选段,因为“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这句实在太震撼,英文原文“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也朗朗上口。
题外话,近两年我迷上加里·奥德曼,他在九十年代和蒂姆·罗斯演过《君臣人子小命呜呼》。导演是汤姆·斯托帕德,也是英国剧作家,这部偏偏是他根据《哈姆雷特》所写的荒诞剧(剧本英文名是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是《哈姆雷特》的结尾)。趁着加里刚拿了小金人,如果对《哈姆雷特》、荒诞剧和实力演技派有点兴趣,推荐去看。
这部电影的牛逼之处不再多说,说多了怕吹爆屏幕——它其实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哈姆雷特》,或者说,理解(莎翁定义的)命运。
谈谈其他几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我眼里简直算喜剧,恋人最后死在一处,两家父母化干戈为玉帛,高中时研究戏剧时读的。《奥瑟罗》属于我目不忍视的那类故事,看着太痛苦了,他杀了他妻子——因为深爱,因为妒忌,可他的妻子并没有背叛他;即使最后诽谤者得到惩罚,我还是为这个故事本身而痛苦,因为诽谤者利用的是人性弱点。
《李尔王》中,李尔王同样有人性的弱点,爱好花言巧语,而不是真实行动;所以他赶走了小女儿,又轻易将权利交给另两个女儿。我喜欢被两个女儿驱逐后的李尔王在暴雨中发疯,他疯癫时才看清自己,看清世界,从神坛走下,来到人间。那一段的力度与痛苦可谓震撼。
《麦克白》据说有不少奇闻。传言排练《麦克白》的剧组不能直呼麦克白姓名,否则片场就会发生危险意外,仿佛“麦克白”是个被诅咒的名字。在故事中也正是这样。被三女巫告知命运的麦克白,何尝不是被诅咒了呢?我感慨的倒不是他自知罪孽深重,被冤魂纠缠,因而疯癫残暴;而是麦克白原本很爱他的妻子,第一时间将预言告诉他的妻子,而他真的成为了国王后,他妻子死了,他不过说,“她迟早要死的,总会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天”。麦克白和他的妻子,为这个王位耗尽了一切。到结尾,这故事只剩下灵魂上的沉重——这就是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