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高新特色园区建设为契机促进教育软环境建设体会征文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20周年征文
以高新特色园区建设为契机
促进教育软环境建设的体会
立人学校刘胜丽
为继续加快富强高新、活力高新、文化高新、生态高新、和谐高新的建设,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园区产业特色、文化氛围浓、人居环境好、社会安定和谐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乘着现代新昆明建设发展的步伐,并以此为契机,搞好教育服务事业软环境。
作为一名高新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应该怎样充分认识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积极加入到软环境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呢?
学校作为社会窗口单位,精神文明的第一阵地,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其服务社会的性质越来越显著,服务社会的功能性也越来越强。学校教育实施的对象是学生,而学校教育服务的对象则应该是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全社会。服务意识是否到位,服务方式是否周全,服务对象是否满意,服务效果是否明显?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工作是否有成效,决定了学校软环境建设是否取得真实的成果。一句话,就是要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是否愿意树立服务全社会的意识,是否愿意成为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真诚的服务者。
服务就是软环境,服务就是学校软环境建设的实际内容。作为学校的软环境建设,应该大力倡导园区服务学校,领导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教师之间相互配合,学生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就能创造出学校教育工作的最佳软
环境。
要达成以上目标,作为教师,首先要反省自我,端正态度,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在学校工作中寻求全方位、多种方式的服务,包括对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上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一切服务对象的服务。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往往高高在上,例如孔子就被尊为至圣先师。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往往是教育理念直接灌输的对象。学生也好,家长也好,多半是围着学校、教师的指挥棒转。老师一个电话,家长得立马到学校解决问题,哪怕工作再忙、再重要,……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校的日常教育行为中,教师指令式的灌输教育多,服务性的教育理念少。
为此,只有真诚地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并付诸教育实践,才能在学校软环境建设中,树立新型的服务型的教育观念,才能在新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心悦诚服地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对学生,不仅要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教育对象,更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要为学生一辈子的命运着想,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让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关爱和服务中健康成长。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情感问题,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科学地发展。当然,服务学生不等于放任自流,更不等于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听之任之;是非清楚的原则,赏罚分明的原则,奖优罚劣的原则……是永远不能放弃的。
对家长,不能简单地把家长看成学校教育对象的责任者、监护者,而要把家长当作学校教育的积极配合者,有力支持者。作为社会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之责主要在学校,在教师,不能把学校教育的诸多责任,尽可能多地推给家长、社会。比如,让家长给孩子做听写,让家长检查、订正孩子的作业,让家长为学校提供有形、无形的帮助……,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教师应该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家长的信任、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成绩使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让家长及社会享有教育之成果。
对同事,要虚怀若谷,谦虚宽容,平等尊重,团结协作,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主动热情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见贤思齐,见不贤则自省,而不是见贤思妒忌,见不贤思暗喜。在学校软环境建设中,用服务创造集体的凝聚力,用服务创造集体的战斗力,用服务达成集体的和谐、校园文化的繁荣,……用服务体现磊落的人品,用服务展示个人的才华和智慧,在不断的服务中寻找工作的无穷乐趣。
营造优质软环境,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说教,更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它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关系到新型特色园区未来的建设,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关系到每个高新人的幸福。因此,响应党中央伟大号召,落实仇和书记的重要指示,与时俱进,这也是每一个高新人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同时,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更愿意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实实在在的,对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高度负责任的真诚的、忠实的服务者。
第二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思想政治工作
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气氛、精神力量、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在驱动力。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和其他实际工作,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一起,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才能把企业的工作目标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搞好各项事业的良好局面。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中的工作重点
(一)强化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号召广大职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要依靠自己求生存、求发展,要有危机意识和创业意识。
(二)强化人本管理。随着改革的深人发展,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一切资源中,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不具备一流的人才,就不会产生一流的企业,就不会拥有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育人为本,融入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思想,通过育人,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三)提高领导素质。领导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没有企业领导创造和倡导企业文化,就不会有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领导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还要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全面的文化知识,以及竞争意识、风险精神和民主作风。
(四)提高职工素质。职工是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其素质的高低对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素质呢?首先,端正职工的劳动态度,使其认识到劳动是自己的权利,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劳动是精神和道德的体现。其次,重视知识和创新,尊重科学和技术,使职工把精力放在钻研业务、提高劳动技能上。再次,提高职工的群体意识,使职工之间能体现合作精神,相互间真诚地尊重和关切。第四,强化职工的自我意识,使其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不事事仰仗他人。这种意识会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群体氛围。
二、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经营管理的切入点
(一)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共同推动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上。围绕增强以企业的市场应变力、创新力为核心的整体素质,努力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动职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为天津通信二次创业,加快转型步伐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共同促进提升企业整体形象上。充分发挥思想工作所具有的队伍优势、阵地优势和渠道优势及机制优势,使之与实施品牌战略结合起来。
三、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做到相辅相成,整体推进
(一)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把好方向,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精神层的建设,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大力弘扬企业精神,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保证。
(二)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动力,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行为层的建设,规范职工行为,提高职工素质。坚持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以良好的形象带动人,以严格的制度规范人,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深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引导职工群众树立爱岗位、爱专业、爱单位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增强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的意识,激发其投身二次创业的热情。
(三)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优势,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物质层的建设,为打造品牌创造条件。一是抓好企业文化传播网络的建设,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加强企业的文化宣传阵地建设。二是抓好生产、工作环境和职工生活环境的建设,对内提高员工的光荣感、自豪感,对外展示企业的形象和实力。
四、在工作运行中互相促进,确保同步推进,落到实处
(一)通过目标激励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用企业发展的宏伟远景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远大目标,教育员工,激励员工,把广大员工的思想和意志统一到加快企业发展中来。
(二)通过领导带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由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发挥先锋模范,争当时代先锋”等活动。
(三)通过典型引导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结合企业二次创业的实践,积极挖掘、培养、选树能够体现企业精神的典型群体,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浓厚的学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通过载体互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一是通过组织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探索群众喜闻乐见,富有生命力的各种形式和载体。二是通过组织文化体育活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根据广大职工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充分发挥各种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三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张福山
阿荣旗新发乡东光村做为全区北疆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村和阿荣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6年春天以来,该村以其飞快的建设速度,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民俗风情,特有的餐饮美食赢得了各级领导和来宾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东光村在两个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形成建设合力
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40名工作人员,成立了9个新农村建项目推进工作小组,驻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完善推进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标准和完成时限。从今年5月份开始,在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东光村,乡政府干部放弃“五一”长假和所有的双休日和农民群众一道挖边沟、修道路、清垃圾、植树种草、栽花浇水、美化环境。建设工作中,干部和群众共计挖边沟2600延长米,修整村路2000延长米,植树6000余株,栽花4000余株,清理垃圾5吨。建设工作中,我们克服了建设时间短、建设资金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诸多困难,党政班子成员亲临劳动一线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并带头劳动,带领干部和群众战寒风、斗酷暑,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感动了有关部门领导和全乡的农民群众。自治区文明办投入创建资金25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302平方米的村部综合楼和文化活动室;旗委、旗政府争取项目资金650万元修建了东光村通往301国道的水泥环路和东光灌区衬砌工程;旗直各部门和旗森警大队组织干部、战士到东光村义务修路和植树,其它村群众也纷纷参加支援,形成了领导重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氛围。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建思路
为确保在迎会期间东光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真正起到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展示阿荣旗新农村建设成果,我们聘请辽宁省沈阳市城市建筑设计院专家对东光村进行了中长期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节约资源、完善功能、永续发展”。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制订了《东光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东光村2006年建设项目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目前已建成的项目有东光村通往301水泥环路建设项目、3500亩水稻灌渠衬砌项目、村部综合楼和民俗馆建设项目、民族广场建设项目、餐饮一条街建设项目;正在实施的有破旧茅草房改造项目、沼气池建设项目、敬老院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仅用了85天就全部完工,每个项目责任人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晒黑了、累瘦了,但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通过85天的奋战、85天的汗水、85天的努力,新发人终于创造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了一个涣然一新的农村。东光村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但改善了东光村人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而且提升了建设品位,增加了新农村建设内涵。
三、加强管理,美化环境,建设和谐家园
为了美化生活环境,在东光村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道路两侧和水稻灌区两侧植树6000余株;在村路口设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永久性宣传牌;在水泥路右侧及广场安装了20盏路灯;修建木栅栏围墙3200延长米;水泥硬化路面2050米,平整村路2000米;出台了《东光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成立了村卫生队,负责水泥环路卫生和村内垃圾清运;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处理,定点堆放、定时收集,在环路边设置了17个垃圾箱,方便村民投放垃圾,同时与村民签定了门前三包协议书。利用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对村民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村民的文明意识明显提高。
四、传承文化,提升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我们充分发挥朝鲜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朝鲜族“歌舞文化”和“餐饮文化”
为特色品牌,打造民俗旅游文化精品。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东光村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民族小广场和综合文化活动室,为村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和活动场所,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二是组建新发朝鲜族艺术协会和民间歌舞团,投资10万元购置了服装、乐器和道具,围绕新农村建设编排了一批文艺节目,经常开展演出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把建设家乡变成了自觉行动;三是强化科技培训,增强村民科技致富本领。组织村民积极参加劳动就业部门组织的“阳光工程”培训,促进了村民现代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生产技能的提高;四是引导村民逐步建立起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开展“五清”、“五改”、“五进”活动,教育村民摒弃不良习惯;五是文明竞赛引导,以“一户三会”(十星级文明户、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为载体,开展文明评比活动,引导村民向文明户看齐。目前,东光村朝鲜族餐饮文化、歌舞文化和旅游文化蓬勃发展,一朵朵健康向上的文明之花竞相开放,吸引了市电视台、自治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来宣传报道。
五、培育新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经济发展
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寻找增长点,培育新产业。一是以水稻基地建设为龙头,打好绿色品牌。为了做大做强水稻这篇文章,旗开发办投资500万元对东光村3500亩水稻灌区进行了整治,修建了水渠;乡里组织种植大户到黑龙江考察并引进了优良水稻新品种,注册了“阿伦新米”商标;除此还提升了加工水平和包装档次,使“阿伦新米”远销到牙克石、海拉尔、满洲里,并出口到俄罗斯,仅此一项就增收200余万元;二是以劳务输出为突破口,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在新农村建中加强对农民工知识和技能培训,逐步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脑力型输出转变。今年上半年劳务输出65人,其中到韩国和日本的45人,创汇400多万元。朝鲜族老乡在外赚回大量的“外汇”,回乡后积极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村民赵荣浩在韩国务工3年,回村后,投资10万元建起了120亩葡萄园,今年试种的3亩葡萄长势良好,韩国和国内外地客商纷纷前来考察,部分客商还达成了投资意向;三是以民俗餐饮旅游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乡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挖掘“民俗游”和“乡村游”等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朝鲜人家”民族民俗园和占地面积8150平方米的朝鲜族特色餐饮一条街;通过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对20户破旧的茅草房和2栋民俗村寨按农家旅游的形式改造,吸引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和周边地区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成民族特色餐饮饭店15家。广大村民真正逐步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以东光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其它村的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彻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继续加强水稻基地建设,扩大劳务输出范围,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对全乡的茅草房逐步进行改善;三是以文化活动场所为平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利用民族广场和综合活动室,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打造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民族旅游文化精品;四是深入开展“北疆文明大通道文明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积极争取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2007年计划采取各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的形式在东光村推开沼气池建设。2007年—2009年计划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葡萄园。2008—2010年计划建一个5万平方米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朝鲜人家民俗风情园。
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新发乡党委政府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我们深知工作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承借着全旗两个文明盛会和文明生态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创新争先、扎实苦干,把新发乡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发朝鲜族乡党委政府
第四篇: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促进新农村建设
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促进新农村建设
小城镇是“三农”工作的物质载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是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状况、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乃至农村文明的总体水平。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应作为推进我县城镇化进程,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小城镇是农村和城市之间联系的纽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层载体和重要堡垒。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小城镇经济作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则,形成城乡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
(一)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而转移接受这样一个量大的群体,城市是无法负担的,而积极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则有利于加快和大规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减轻城市的压力。同时农村人口进镇工作定居,有利于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
(二)小城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城镇是集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空间系统,在其周围散布着广大的农村,小城镇对于周边的农村具有辐射的功能。农民生产生活资料的获取、信息的获得、精神生活的享受很重要的途径即来自于小城镇。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将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
(三)小城镇促进城乡交流,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小城镇可以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成为城乡生产资料、信息、劳动力等交
流与共享的平台。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城市和农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之间多方面的联系,促进城乡共建共享等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我县小城镇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构筑农村新型小城镇体系步伐,部分乡镇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比等,但在实际工作中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臵,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县9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3处;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1处乡镇;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县政府审批的只有2处乡镇。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县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乡镇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土地使用、各种收费等,但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四)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是:⑴财政实行分税体制政策后,分灶吃饭、自筹平衡,乡镇财政普遍吃紧,小城镇建设资金很难列入预算。⑵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较少。⑶从小城镇建设工程中收取得
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很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⑷小城镇建设经营程度较低。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小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紧迫感,加强宏观指导。
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任何时候都应以经济的发展促进小城镇的建设。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企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三位一体求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小城镇的核心问题还是经济发展,应立足当地资源条件、环境优势、人文特色等,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小城镇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要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通过知识学习、技术积累和人才培育,做出相应的战略性产业选择,帮助小城镇实现长期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小城镇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从长远考虑,应当在小城镇构建合理的城乡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框架,形成城乡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引导乡镇企业把适合于在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和产品向小城镇集中;另一方面,引导技术成熟、产品成型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采取技术转移、设备转移、兼并联合、设立子公司或建立新厂等形式,向小城镇转移。
(二)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发展小城镇,规划是前提。规划在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小城镇发展离不开规划水平的提高。应当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科学规划”的理念,要坚持有利于吸纳人口、有利于节约耕地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原则。按照改造镇中村、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和节约村庄占地总量的要求,优化小城镇布局规划,合理布臵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臵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并与小城镇外部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道路、产业园区、水利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
接。
为了解决小城镇发展中遇到的农民居住分散、生活配套设施欠缺、宅基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应根据小城镇的区位特点、经济状况和村庄实际,有针对性地推进小城镇村庄整治进程。坚持由点到线到面,逐一推进, 切不可一哄而起,乱铺摊子,盲目攀比,脱离实际,人为造成。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民的意愿,因势利导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三)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小城镇建设用地
大力推进土地的有偿使用,集聚小城镇建设资金。小城镇国有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方式提供外,都应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供地。对经营性用地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方式配臵,凡可竞价的,要一律以招标、拍卖方式供应,同时,积极推广小宗地招标、拍卖出让土地的经验。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对已经列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必须纳入城镇用地统一管理、统一转用、统一开发、统一供应;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小城镇集体建设用地,也要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建单门独院住宅,提倡建设楼房。
对已合法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的调整、改造,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占用农民集体的土地必须真正做到依法补偿。不得人为压低补偿费用。在小城镇执行国家土地政策这个问题上,应当完善土地承包政策,推进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确保进入小城镇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在土地经营权上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让农民在小城镇发展中得到实际利益。
(四)落实优惠政策,降低进镇门槛。
为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适度集中,要制定一些有利于集中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要为农民进镇购买房地产提供便利。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对那些在城镇有固定住所、职业和固定收入来源的人员,不分本地外地,都可以进城落户,享受本地居民一样的待遇,通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农民进镇的户籍障碍。
(五)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人才。
资金不足是发展小城镇的最大制约因素。必须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投资体制的建设方式的改革,运用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一些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建设投资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建房者等共同承担的。一部分投资是政府行为,大部分投资是市场行为。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应借鉴他国经验,改革我国投资体制,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外资等多元投资格局。人才紧缺、技术落后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又一因素。从实际出发,适当增加开发和引进人才、技术的投入,积极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实施科技兴镇战略。由于小城镇的经济基础薄弱,商业利润空间较小,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吸引足够的资金,应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相对集中地向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避免“雨打沙滩万点坑”。同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注意引导直接受益的农民对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投劳,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支持,合理、稳定和有效的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机制。
(六)加强文明建设。
发展小城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适应广大农民的需要,抓好教育、医疗、文化、教育、娱乐场所的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还要抓好法制建设,搞好社会治安,使小城镇建设沿着有序、健康的轨道前进。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部共建和博士授权单位建设为契机,促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部共建和博士授权单位建设为契机,促进 水利学院内涵建设与发展
(水利学院2009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水利学院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我校省部共建协议签订为契机,紧紧围绕我校博士授权单位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开拓思路,扎实工作,在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取得了好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水利学院的内涵建设与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
下面,就一年来的党政工作总结汇报如下,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一、思想政治工作
水利学院党总支2009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积极组织和开展了日常的政治学习和各项活动,全面贯彻党中央和学校党委的政策、方针和有关文件精神,圆满完成党建评估准备工作,为保证水利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水利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水利学院党风廉政建设一直保持了良好的传统,形成了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在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及学校各项决议、坚持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制度,对有关政治、组织、人事、利益以及涉及单位整体工作的大事要事,坚持召集党政联席会议进行集体研究、讨论和作出决议。始终坚持纪检监察工作的日常性,注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成人与成才。教学管理工作是学院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水利学院围绕质量工程建设,狠抓教学管理工作,在全院教职工的努力下,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在紧张有序中顺利开展,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没有出现任何教学事故。1.日常教学管理
本继续严格按照教学评估要求,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人员不辞辛苦,不厌繁琐,兢兢业业,坚持不懈地认真、扎实工作,并不断地创新与改革,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转,制订了“遵循教学规律,严肃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水利学院教学工作指导思想,采取了“一提醒,二强调,三督促,四争取”的工作方法。对于诸如授课计划制定、开课、监考等重要教学环节,除了正常下达通知以外,还要在前一天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再次提醒老师;对于像教学比赛、评选教学质量奖、评选优秀教研室、申报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规划教材等重要活动与项
目申报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对于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能够客观及时地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领导汇报,为广大教职工争取更好的工作环境。在我校2009年教学工作会议期间及以后,认真组织领会和深入贯彻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对我校教学工作改革展开全面、深入地研讨,并向学校作了全面、客观、积极的汇报。
教研室主任认真组织学习教学管理文件、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交流教学经验,精心安排与落实教学任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全体教师,尤其是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项目申报材料组织、编写、制作和项目答辩中,不辞辛劳,一丝不苟,发挥了大师风范,取得了良好效果。各位任课教师都能严格按教学要求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中老年教师认真负责,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和示范作用,青年教师虚心学习,精心备课,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总体教学效果与水平得到了提高。2.毕业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我院全体指导老师严格按照我校《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实施细则》和我院专门制定的《水利学院毕业设计实施细则补充规定》要求,确保了毕业设计质量,成功地组织完成了2005级五个本科专业和2007级专升本合计525人的毕业设计与答辩工作。我院多年推行的与工程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式,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教师、学生与工程单位的联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
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半年的实习期,为他们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为了顺利完成2010年的毕业设计任务,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我院正在开展毕业设计选题审核论证和毕业设计成果规范化工作研究。
3.教学研究及专业建设
在我院全体教师,特别是相关专业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本教学质量工程取得可喜成绩: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立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河及泥沙工程、水环境评价与保护、现代环境水利等4部规划教材立项;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等8项教改项目立项;水利工程施工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水文学精品课程建设等精品课程验收的材料已顺利提交;水力学教研室被评为校级优秀教研室,孙少楠老师获得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4.青年教师讲课大赛
2009年暑期,全国水利系统组织了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我院接到通知后,精心组织了准备工作,学院主要领导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经过教研室选拔、学院试讲、专家辅导等各个环节的选拔和培训,4位教师作为我校代表参加了在南京河海大学的复赛。在以“211”、“985”等一批重点大学为主参赛的情况下,我院取得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优秀奖各一项,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为我校争得了荣誉。
青年教师课堂讲课比赛是我校的一项优良传统和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今年我校举行的第十届青年教师课堂讲课比赛,我院进行了精心组织。为了选拔教学效果好、教学评价高的优秀教师代表我院参加学校的决赛,我院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行了大会传达和部署,设置了教研室初赛、学院复赛和专家辅导三个环节。39名年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在各自教研室进行了初赛,在此基础上,5个教研室共推荐10名教师参加学院组织复赛,最终确定了2名教师代表我院参加了学校的决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次讲课比赛组织的过程中,我院全体教师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对促进我院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成人教育工作也是我院重要的教学工作任务之一。通过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和教师们的认真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学院承担的各个层次的脱产与在职函授生的教学任务。
三、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水利学院今年在校学生2100多人,学生人数仍居前列,两个校区办学又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我院学生管理工作者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全院教师的大力支持下,以学生为本,不畏辛劳,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出色地完成了学生管理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多项奖励。
1.继续唱响学风建设主旋律,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中心,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在学生的评先、评优、入党、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和新生学生辅导员的选拔等工作中,继续贯彻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核心精神,在学生中深化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在大二各班中开展了“以好帮差,带动全体”的一帮一学习活动,从整体上带动了全班的学习气氛。本,王欢同学获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毕业生;周倩等三名同学获张光斗奖学金;郜军艳等两名同学获潘家铮水电奖学金。周梦等两名同学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在2009年校优良学风班的评选中,入围的班级中我院占了近三分之一,2006023班荣获一等奖(全校仅三个一等奖),另有两个班和三个班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2.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创新精神。本我院组织开展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上百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世界水日暨中国水周”宣传与庆祝活动;第六届田径运动会以及各项智力竞赛、辩论赛、篮排足球赛和社会实践等。在2009年庆祝建国60周年朗诵比赛、“一二九”长跑活动、太极拳比赛、乒乓球比赛中均获得第一名。在今年首届全国水利系统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指导教师认真负责,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不畏艰辛的科研精神,带领港航专业的屈文等同学以《基于全站仪的水下三维地形精细测量与成图系统》科技作品获首届全国水利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
3.在学生党员的培养过程中,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办事,严把质量关,做到不发展一名不符合条件的党员,不转正一个不够正式党员条件的预备党员。今年共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290名。
4.对特需学生,如:有严重心理疾病、严重精神疾病、家庭极其贫困、遭遇特大突发事件以及被传销组织暂时控制的学生等,耐心细致地一对一沟通,并积极与家长联系,密切配合,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他们回归正常生活轨道并顺利完成学业。
5.继续坚持新生辅导员老师必须是具有辅导员工作经验一年的辅导员的原则,并从高年级学生中挑选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新生的学生辅导员,顺利完成了龙湖校区学生的迎新和日常管理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搬迁工作。
6.今年我院共有毕业生512名,是我校各院系中最多的,并且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专业毕业生尚未打开就业市场,三个水工专升本班中一半是女生,水文水资源专业的用人信息很少。在学生工作者的努力下,在学院全体教师的帮助下,扩大宣传,多渠道推介学生,保证了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圆满完成, 今年我院毕业生的实际签约率仍近90%,并获得2009年全校就业工作考评第二名的好成绩。
四、科研工作
在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中,我院全体教师普遍认识到:要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关键是全面提升我院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因此,本我院在确保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规范的前提下,努力挖掘科研潜力,加强对外联系,紧抓每一次基金项目、科研课题的申报机会,积极争取科研课题。
全年累计签订合同项目51项,科研合同额734.1万元,当年到款经费335.4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8篇,其中核心期刊60篇,包
括三大检索20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举办校内学术报告10场;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20人次。科研项目获奖6项(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教育厅一等奖4项)。获厅级(学校及郑州市科技局)优秀论文奖7项。
为了提升我院的科研项目层次,根据学校科技处的有关通知,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本30份,目前正在由校内专家进行审查。
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
在实验室教师和全体任课教师的努力下,克服实验教学任务重、有些试验项目条件不足的困难,科学管理,认真负责,圆满完成了本的各项实验教学任务。
在我院前任领导班子良好的工作基础上,周密部署和组织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的评估准备工作。在我校有关领导、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全体教师辛勤工作,使评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财政部已经批准我校项目经费1500万元,位于河南省各高校之首。这为我院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为提高我校实验教学水平,带动全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水利实验中心参加了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工作,并被评为第四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这是水利学院获得的又一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
根据学校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的工作部署,组织编写了《水利学院2010-2012年实验室建设规划》,经学校审核通过后将成为我院未来三年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组织我院农业高效用水实验室、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实验室和水工结构实验室申报了学校校级重点实验室工作。另外,我院为之努力多年的节水灌溉实验场的基建任务也即将完成。这些工作将为我院的学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以上实验室建设取得的成绩外,我院还组织了农业高效用水实验室申报了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作;组织水利实验中心申报了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活动;组织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节水实验室和水工结构实验室申报了水利部重点试验室;组织参加了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安全实验室”的投标活动等。这些工作为今后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积累。
六、教师队伍建设
为贯彻我校博士授权单位建设和推行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根据学校部署,组织编制了《2009-2012年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并在我院原有工作基础上,引进教授1人、博士应届毕业生5人,并签约教授级高工1人、博士应届毕业生8人、达成意向性引进约定5人。
今年,全院教师有5人晋升了副高级职称,9人晋升了中级职称。青年教师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后备力量,是我院长期建设与发展的生力军。为使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早成长、成长好,根据学校的精神和我院青年教师实际情况,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本为6名青年教师精心安排了教学经验丰富、师德优秀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通过认真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多督促、勤检查,精心指导,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我院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我们正在积极努力,为青年教师的进一步深造,更多地参与学术交流、科研
合作、专业进修等争取更多的机会与条件。
七、积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
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职工文体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活动器材和场所,为促进教职工业余文化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文艺体育比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重视和关心职工生活,丰富职工节假日健康活动,多次探望因伤、病和生育住院的教职工,慰问离退休老职工,极大地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团队凝集力和工作积极性。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确保了水利学院在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及综合治理等各方面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老师们,一年来,为了水利学院的发展,为了水利学院取得的成绩,大家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为了水利学院的明天,为了我校博士授权单位的建设和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让我们齐心合力,解放思想,继续努力奋斗!
水利学院 2010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