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勤政一直是中国华民族称道的好官形象

时间:2019-05-13 14:1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廉洁勤政一直是中国华民族称道的好官形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廉洁勤政一直是中国华民族称道的好官形象》。

第一篇:廉洁勤政一直是中国华民族称道的好官形象

廉洁勤政一直是中国华民族称道的好官形象,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修养品德情操。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和勤务员,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党的先进性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是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任职条件和资格,也是最基本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接受监督。

作为服务区管理员: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工作,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作出什么成绩来。作为服务区的“领头雁”,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增强三个方面的意识。一是服务意识。二是垂范意识。三是责任意识。

1、只有树立服务意识,我们的工作既是管理也是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对司乘人员服务、对经营单位的服务、对员工的服务的好坏是检验工作的好坏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2、垂范意识不是招搬招套。是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3、责任意识,服务区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多事杂,只有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想问题、出主意、找出平时工作的薄弱环节,才能保证服务区不出现安全、被盗、投诉等等方面的问题。再次,管理员岗位虽说权不大,必定管理一个服务区,跟很多经营单位、职能部门打交道,还是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就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抵止不良风气,跟职能部门打交道一切从简,不铺张乱费,履行节约,花小钱办大事。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继续推行标准化管理,抓住管理点,全面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二要大力开展人性化特色服务,打造亮点,做好当地特色、文化与服务区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形象。三要搞好监督检查和协调,抓好队伍建设,控制节点。同时,要进一步量化工作目标,加强沟通,加大培训和监管力度,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用心工作,把蔡甸服务区打造成过往司乘人员的驿站。

第二篇:论道德在民族形象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伦理学)

论道德在民族形象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美国,最穷的人才买“中国制造”,厕所里用中文写上“用后请冲洗”,餐馆设置中国人专区。我们国人的形象如此卑微。

前段时间在中国社会上讨论得沸沸扬扬、引起轩然大波的“小悦悦”事件,依然没有从人们的脑海中拂去。

中国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冷漠,可以粗制滥造、可以在食品里放添加剂、可以贪赃枉法,最后连孩童的生命这个底线都突破了,难道我们要用“冷漠”去拿“诺贝尔奖”?

这个令中华民族汗颜的事件传到西方,铺天盖地的指责和不耻随之而来。以自由、民主自居的美国人为何像一条紧随的警犬一样,中国人的价值观一旦引起他的不满,就疯狂地扑过来。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

正是每个人都在上演悲剧,中国才会变得如此卑微。

所以今天我想谈道德,道德在民族形象形成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被各种危机所包围,人们喊出了“只有科学和民主才能救中国”的口号,甚至把民主和科学当成了信仰。一百年前的民主诉求尚未有结果。今天的中国同样被各种危机所包围。然而,中国在未来十年面对的最大危机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我看来,中国在未来十年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民主与科学的问题,更是信仰与道德的问题。所以,中国在今天面临的根本危机是道德危机。这个危机不是表现为信仰与道德的真空,而是表现为信仰与道德变成精神废墟。

我们成了道德的鸡肋,让别的国家品之无味。有位学者说道:一个民族之所以为人尊敬、效仿,靠的不是发达的经济、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是文化修养。某种程度上,说的就是道德感染力、生命力。

一、道德是文明程度的指示灯,是反映民族形象的一面镜子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吸引着众多外邦前来顶礼膜拜。在唐朝,东瀛就派遣唐使来中土学习中国文化。日本至今保留着优秀的中土文化。尊老爱幼、谦逊礼让、敬岗爱业等,而在中国,我们渐渐疏远了这些道德品质。说食品安全、官僚腐败、人情冷漠的话题在社会上司空见惯,我真不知道中国人如今凭什么样的勇气站在国际舞台上谈文明、谈未来。我们还义不容辞的伸出援助之手,向离我们千万里远的国家捐善款,而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老百姓还生活在持俭拮据的日子里。GDP以每年破纪录的速度增长着,多数人没有享受到所谓经济发展的成果,工资没涨,物价涨了,绿化少了,房地产多了,国库充实了,人民艰苦如故。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却拿的是最少的工资,这是为何?

贫富差距在拉大,共同富裕能实现吗?有了钱的拼命移民,没钱的只能干巴巴看着房价在涨、物价在涨,股市专家说,低收入者不适合炒股;教育部说,低收入者不适合上大学;经济学家说,低收入者不适合创业。中国低收入者占了八九成,这么说来,只有一个说法正确:低收入者不适合生活在中国。

中国给外国的形象就是“自以为跑得很快的瘸子”。经济增长速度无人能敌,文化建设无暇兼顾。

2010年以前,国家对于经济的期望是“又快又好”,之后顺序换了下,“又好又快”。我们总是要摔了一跤才懂得步子走的不对。国人太过功利化,信奉“实用主义”,当社会没有一个先进的价值体系指导时,任何先进理论和制度都只能被庸俗化理解。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候,“一切向钱看”就会成为实际指导思想;市场经济变成了“唯GDP论”、“唯市场论”。结果是许多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责推诿掉了,而各种审批特权却一点不肯放弃。甚至连医药卫生、教育这样本应由政府出资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市场失效”领域,竟然也推向市场,结果出现了以药养医、择校费等人类闻所未闻的邪门歪道,神圣的道德领域成为腐败多发领域,让纳税人二次付费,广大民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

现代化是一辆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建设四个轮子组成的汽车,而不是单独发展经济的独轮车。而各种平衡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由大家分享发展成果。

人类历史反复证明,经济发展时,如果没有相应的道德建设,这样的社会将是危险的。罗马帝国的覆亡,北宋王朝的迅速衰败就是典型例证。

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也不能碰着石头不停歇、不思考、不转弯。应该看到的是,我们的发展模式是危险的,我们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做筹码,去赌国家的未来,最后必然是得不偿失。得民心者得天下,发展不是为了面子,只有造福于群众,才是硬道理。

中国的发展欠人民的太多了,不仅是物质上的反馈,还有精神的巨债。不是国人不给面子,是国家不给环境。文革让文化断层、法制践踏、道德沦丧,中国一直忘了给自己补上一课,一堂“文明复兴”的课。

二、道德是文化延续发展的产物,是民族形象形成的一本史书

道德是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准则。这些“潜规则”的确立,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会,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如同自然界有生态平衡一样,一个民族也有它的人文生态平衡。历史和现实,传统和现代也有它绵延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华五千年文明始终以孔孟儒家思想为精髓纵贯其中。自汉唐到宋朝中国都是文明输出国,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第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近代落后了。面对西方文明,中国人失落自卑,进而掀起了一场批判传统文化的浪潮。五四时期人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有人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即使在那时,学校也没有停止教授古代经典,也没有取消国学课。传统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是在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前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被恶意的批判,孔子、孟子被丑化。从此儒家思想从中国人的心里连根拔除。文化传承,演进,发展要一步一步的来。一下子把自己民族的伦理道德文明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其结果就是没有了伦理道德文明。一切的文明,文化的发展都要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人为的阻断,大幅的跳跃,外来文化过多,过猛都会使人文生态失衡。中国大陆断了文化传承,代之的是媒体上没有实质内容的空洞道德呼吁。电影,电视剧按固定的套路演出虚假无聊的故事,失去了教育的功能。民族传统节日不放假,人们也不知道,也不传颂其中的典故。道德意识形态真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直到近几年才有少数人呼吁复兴传统,恢复国学。半个世纪以来,大陆的中国人是在巨大的文化断层中度过的。五十年,足以使两代人对传统一无所知。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只知“孔子孟子”这四个字而已。至于他们的教诲和哲学无人知晓。更有人对自己的先贤圣哲戏虐诋毁。毁林伐木要遭到沙暴和洪水的报应。对大自然的掠夺,付出代价的还是人类自己。中国人对自己文明的破坏,其恶果已经越来越显现出来。只不过看出其中原由的人很少而已。

三、道德是一个民族前进和发展的潜力股,是提升民族形象的软实力

当我们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国家陷入道德丧失的漩涡时,回头看看,是走了不少弯路。我们的发展策略,经济发展把速度和数量放在首位,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教育把升学率放在首位,个性发展严重受阻;政治生活把功绩放在首位,忽视客观事实和群众的需求。

所以我们不再敢轻易说资本主义丑恶的本质,不得不承认美国比我们自由、民主,更尊重人权。他们有权利参与政治,有权发表言论,有途径发泄不满。中国人太压抑了,在偌大的土地上,找不到泄愤的沙包,找不到幸福的出口,找不到温暖的归属。

那我们该怎么做?如何把道德建设的巨债还清?

首先,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营造安稳的道德环境。贫富差距拉大和国富民穷的的趋势必须得到遏制。应该积极调整分配制度,让老百姓真正从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得到实惠。最根本还是必须在全社会建立先进的道德风尚,尤其对于官员,必须以道德作为选拔任用的根本条件。

其次,宁要质量,不要泡沫,经济发展不能以道德建设为牺牲品。中国政府现在表现出来的就是“以GDP为纲”,我们的计算方法是只要有交易就能进入GDP,那么,当其他办法无法高校地拉动GDP,卖地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地价越高,GDP越高。“水涨船高,就使得真正需要买中低价的社会大众买不起房了。”(郎咸平说)我们老师开了句玩笑:日本宁愿把情色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也不会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经济发展不能单看数字,急于求成只会劳民伤财。必须大力改革教育制度,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兼顾。

最后,向世界敞开大门。不要一味的排斥西方的思想文化,坚持“以为我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学习先进的文化。加强国际交流,真正用文化感染别国。

发展经济如果不进行道德建设,生产力将不可能正常发展,整个社会诚信缺失,尔虞我诈,无德者勾结官吏,强取豪夺,社会分配严重不公,诚实劳动者贫困无购买力,不可能依靠内需正常发展经济,而主要依靠投资、外贸和政府开资来推动经济,社会危机四伏,群体事件频繁。

所以,我认为,道德对于民族形象的塑造举足轻重,中国走到这一步,应该停歇脚步,回望走过的路,再展望前面的风景。重拾道德建设的重任。

下载廉洁勤政一直是中国华民族称道的好官形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廉洁勤政一直是中国华民族称道的好官形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