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4:5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器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器人》。

第一篇:机器人

走进汽车生产车间,只见各种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行。而在各大卖场,也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清扫机器人、机器人玩具等。我们以前只能在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看到的机器人,如今正从银幕中走出来,切切实实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2013年,我国工业用机器人购买量再上新台阶,超过3.6万台,首次并且以“大比分”超过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的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购买国。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专利布局?制约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又该如何去突破?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机器人课题组的专家,从行业专利分析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视角。

跨国巨头 抢滩中国市场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课题组发布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专利分析报告》称,目前世界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每万名员工拥有55台,而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仅为每万名员工23台,远低于发达国家。课题负责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部长崔伯雄说:“依此推算,如果中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是一个天量级的市场。”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考虑到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人价格下降等因素,预计未来1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将达7200亿元至18000亿元。

巨大的市场预期吸引了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加紧对中国市场进行布局。2006年,瑞士ABB公司将机器人业务全球总部迁至上海,同时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2013年,日本安川在常州的机器人工厂投产,达产后年产能达12000台。根据报告,包括ABB公司和安川公司在内,日本发那科、德国库卡等4家巨头目前已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70%。

在崔伯雄看来,这并不意外。他强调:“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工业机器人传统强国在抢占中国等新兴市场时,均非常重视借助专利布局提高竞争力,实现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垄断。”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及欧美的各大工业机器人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加快了在中国的专利布局步伐,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国外申请人在中国共申请专利7080件,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更有甚者,上世纪90年代后,国外申请人的申请数量总体上超过中国申请人,这一局面到2003年才得以改变。

鉴于我国还处在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初期阶段,国内有关工业机器人的专利诉讼还没有出现。“但是,从美国专利诉讼的经验来看,一旦市场竞争激烈,各方都有可能用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崔伯雄分析说。为此,课题组建议,中国企业应重视专利申请策略,加强国内外专利布局,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市场。

攻克核心技术迎头赶上

市场的热捧难掩国内企业的尴尬。从2013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情况看,跨国公司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全年销量达2.7万台,占总销售量的74%。相比之下,国产品牌尚处于成长阶段,秦川发展、沈阳新松等国内机器人先行者,其销量相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还微不足道,产品主要应用于性能要求低的领域,附加值相对较低。

课题组专家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机器人核心技术缺失。据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包括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等4个部分,这4部分分别

占总成本的22%、24%、36%、12%。“而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很大一部分还得从国外进口,这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能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副主任曲淑君说。

报告称,在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方面,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相差巨大。以RV减速器为例,中国申请人申请的专利仅26件,且有效专利只有13件,发明专利只有2件;国外申请人在华申请了专利47件,其中有效的26件全部是发明专利。而且,我国企业申请的专利都不属于核心技术。

“日本企业在减速器和控制领域的主流技术方面布局非常完善,对关键技术的掌握占据绝对优势,在同一个技术方向上为竞争对手留下的发展空间有限。”曲淑君分析说,这种情况对我国相关领域产生了非常大的威胁。一是对于各个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中国企业难以加入关键技术研发的队伍,难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技术力量;二是中国很多企业技术实力较为薄弱,大部分企业可能成为日本企业的代工工厂,影响中国企业将更多的利润用于科研创新。面对这种威胁如何突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机械发明审查部二处处长徐晓明表达了看法。她和她的团队对比研究了减速器领域的两家龙头企业——谐波传动公司、纳博特斯克公司,发现这两家企业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是对于所有关键技术进行有效专利布局,二是采取核心专利与大量外围专利协作,即以核心专利作为基础,以大量外围专利作为补充,避免规避。“这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当年日本逆袭美国的专利网战略模式,增加外围专利的申请量,包围核心技术,谋求以专利技术交换赢得一定的技术市场,从而积蓄技术能力,开展核心专利技术的研发,最终获得核心竞争力。”徐晓明说。

强化合作意识多措并举

多年来,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企业和研究院所。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3年工业机器人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中,中国的鸿富锦/鸿海、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浙江大学位列其中。“这说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能力明显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机械部主任郭震宇说。

然而,为什么专利技术的突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市场表现?对此,崔伯雄认为,影响技术市场实现的因素很多,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研发力量分散、产学研脱节、产业链阙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报告,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申请人中,国外申请人均为企业,而国内申请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浙江大学则均为高校。“研发主体集中在科研院所,不仅限制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最终也制约了技术创新。”崔伯雄说。

“跨国机器人巨头的成功路径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郭震宇说。根据报告,发那科公司被称为日本模式的典型代表,发那科通过与美国通用汽车等下游企业合作,围绕汽车自动化生产工艺及配套,从总装机器人逐渐向焊装、冲压以及喷涂的机器人发展,逐步成长为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领先者。课题组专家认为,在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力量薄弱、核心技术缺失的情况下,合作是提高我国机器人研发水平的根本途径。这种合作不仅包括产学研用的合作、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企业之间合作、成立产业联盟等。

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政策扶植也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课题组专家表示,日本之所以成为机器人技术第一大国,与政府的扶持分不开。因此,课题组建议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研

发及产业化政策,建立有效的公共技术平台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功能部件的研究与突破,细化完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的激励政策。

我们期待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春天如期到来。

第二篇:机器人

机器人

爸爸,我作业写完了,可以玩电脑吗?可以。听完爸爸的这句话,我直奔向电脑,打开电脑。接下来又得要等1分钟左右,真烦人!我想:要是有电脑机器人该多好啊!20年后的我就能发明这种电脑机器人。

它有两根又细又长的天线;方方正正的脑袋;一双由摄象机组成的眼睛;三角形的大嘴巴;左侧的耳朵是一个手机;而右侧的耳朵是一台小巧玲珑、精致、精美的迷你收音机。它的肚子上有一台特制的电脑与键盘。

这种电脑机器人的是:它只要一打开它,屏幕上就会自动显示出桌面;而且耗电量少;可以节约电;它可以防止我们上不良网站、而且,它还可以防止病毒损坏电脑;它可以变得很大很大,也可以变得很小很小,随身带在身上。比如,某一家企业的总经理正在某个地方旅游,玩得正高兴,公司就像半路杀来的程咬金,给这位玩得正高兴的总经理泼了一盆子的冷水,如果这位总经理有电脑机器人的话,就不发愁了。

第三篇:机器人工作站

运城学院 设计说明书

机器人工作站

院: 运城学院 团队名称:TENGFEI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团队成员: 任晓圆 张志凯 指导教师: 王新海

设计说明时间:二О一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十月三十一日

摘要

机器人工作站是当今世界工业发展潮流的方向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相结合的产物,在自动化生产逐渐普及的今天,能够为我国的工业自动化生产做出重大贡献的机器人工作站就出现了,该工作站由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流水线两大部分组成,可以实现360度全方位立体式工作。工业机器人通过精确地抓取零件,再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的配合,将零件在加工台和流水线之间进行转移,克服手工操作的枯燥以及多目的地转移的危险,既降低了人力成本有提高了工作效率。关键词:智能机器人

Abstract Mobile robot workstation is the world'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end direc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the automated production today, will be able to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for our country's industrial automation production in mobile robot workstation, the workstation consists of two most industrial robots and automated assembly line, can achieve 360-degree vertical work.Industrial robot by scraping parts accurately, and then by high precision sensor, moving parts between the JiaGongTai and assembly line, to overcome the manual operation of boring and multi-destination transfer risk, is not only reduced labor costs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Keywords: intelligent mobile robot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 智能机器人的行业发展前景...........................................................................................1 1.2 流水线行业的发展前景...................................................................................................1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1 第二章机器人工作站简介...............................................................................................................2

2.1 机器人机械设计的特点...................................................................................................2 2.2 与机器人有关的概念.......................................................................................................2 2.3 方案设计...........................................................................................................................3 2.3.1 机器人设计方案要求...................................................................................................3 2.3.2机器人方案结构设计与分析........................................................................................4 2.4流水线方案设计与介绍....................................................................................................5 第三章有限元分析...........................................................................................................................7 材料属性...........................................................................................................................................8 第四章总结.......................................................................................................................................9 4.1 设计特色...................................................................................................................................9

4.2 总结...................................................................................................................................9 4.3心得体会............................................................................................................................9 参考文献.................................................................................................................................10

1第一章 绪论

1.1 智能机器人的行业发展前景

工业机器人是由传动机构、驱动结构以及夹具等部分组成。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底座,大臂、小臂和夹具的配合实现对流水线上的工件的夹取。从而实现工件在流水线和物料箱之间的转移。它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的精确度,降低物料的损耗实现高效工作。随着我国制定机器人在2020年普及到工厂的计划,工业机器人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这将极大的提升我国工业化的水平。

1.2 流水线行业的发展前景

在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工艺成本,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要求将直接决定各企业工厂能否紧跟社会脚步,赢得时间,占领市场甚至将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此,企业生产自动化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装配流水线自动化作为工业自动化的一部分,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流程成本,最大限度的适应产品变化,提高产品质量,它是现代化生产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3马大测试的发展前景

随着智能手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手机中的马达质量的好坏也就成为了人们对某一品牌的手机的质量好坏的重要的评价标准,所以对于手机中的马达的检测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主要以工业机器人、马达测试工站和自动化流水线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其结构,结合其工作原理,设计出新的自动化机器,并采用电器控制,结合实际生产,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同时,本文还研究本机器的运动情况及受力情况。以及效率问题等生产时遇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研究其加工流程,以便实现其规定功能,并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第二章 马达自动化测试工作站简介

2.1 方案功能设计与分析

方案一 采用风车型马达测试箱布局

该方案占地面积小,可以充分利用车间的空间,但是技术要求高、成本高 方案二采用左右对称式马达测试箱布局 该方案占地面积大,可以放置的测试站数量少,不能充分利用工业机器人的高自由度的优点,效率比较低

方案三 采用环形阵列型马达测试箱分布

该方案占地面积小,可以充分利用工业机械手的高自由度的优势,效率高 经过对测试站的分布和工厂车间本身可用空间的分析,以及生产商对于设备成本的要求,我们觉定采用第三种设计方案。该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工厂的空间,减少占地面积,还可以

2.2 与机器人有关的概念

以下是本文中涉及到的一些与机器人技术有关的概念。

1.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一般都为多关节的空间机构,其运动副通常有移动副和转动副两种。相应地,以转动副相连的关节称为转动关节。以移动副相连的关节称为移动关节。在这些关节中,单独驱动的关节称为主动关节。主动关节的数目称为机器人的自由度。2.机器人的分类

机器人分类方法有多种。

(1)按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点位控制型(PTP),连续轨迹控制型(CP):(a)点位控制型(Point to Point Control):机器人受控运动方式为自一个点位目标向另一个点位目标移动,只在目标点上完成操作。例如:机器人在进行点焊时的轨迹控制。

(b)连续轨迹控制型(Continuous Path Control):机器人各关节同时做受控运动,使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按预期轨迹和速度运动,为此各关节控制系统需要获得驱动机的角位移和角速度信号,如机器人进行焊缝为曲线的弧焊作业时的轨迹控制。

(2)按机器人的结构分类,可分为四类:

(a)直角坐标型:该型机器人前三个关节为移动关节,运动方向垂直,其控制方案与数控机床类似,各关节之间没有耦合,不会产生奇异状态,刚性好、精度高。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工作空间小。

(b)圆柱坐标型:该型机器人前三个关节为两个移动关节和一个转动关节,以q, r, z为坐标,位置函数为P = f(q, r, z),其中,r 是手臂径向长度,z 是垂直方向的位移,q 是手臂绕垂直轴的角位移。这种形式的机器人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

2(c)球坐标型:具有两个转动关节和一个移动关节。以q,f, y 为坐标,位置函数为P = f(q ,f, y),该型机器人的优点是灵活性好,占地面积小,但刚度、精度较差。

(d)关节坐标型:有垂直关节型和水平关节型(SCARA 型)机器人。前三个关节都是回转关节,特点是动作灵活,工作空间大、占地面积小,缺点是刚度和精度较差。

(3)按驱动方式分类:

按驱动方式可分为:(a)气压驱动;(b)液压驱动;(c)电气驱动。电气驱动是 20 世纪90 年代后机器人系统应用最多的驱动方式。它有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使用方便、运动精度高、驱动效率高、不污染环境等优点。(4)按用途分类:

可分为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切削加工机器人和特种用途机器人等。

2.3 方案设计

2.3.1 机器人设计方案要求

如前所述,该机器人用于制造车间物流系统中工件的搬运、装夹和日常生活中的持物、看护等。能够固定在移动装置(如AGV)上,以实现灵活移动。要求动作灵活,工作范围大,被夹持物应具有多种姿态,自由度6个,结构紧凑,重量轻。采用电动机驱动。

手腕回转速度

V腕回 = 40°/s 手臂伸缩速度

V臂伸 = 50 mm/s 手臂回转速度

V臂回 = 40°/s 手臂升降速度

V臂升 = 50 mm/s 立柱水平运动速度

V柱移 = 50 mm/s 手指夹紧油缸的运动速度

V夹 = 50 mm/s 2.3.2 方案功能设计与分析

a 机器人自由度的分配和手臂手腕的构形

手臂是执行机构中的主要运动部件,它用来支承腕关节和末端执行器,并使它们能在空间运动。为了使手部能达到工作空间的任意位置,手臂一般至少有三个自由度,少数专用的工业机器人手臂自由度少于三个。手臂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常用的构形如图2-1。

本课题要求机器人手臂能达到工作空间的任意位置和姿态,同时要结构简单,容易控制。综合考虑后确定该机器人具有四个自由度,其中手臂两个自由度。由于在同样的体积条件下,非关节型机器人比关节型机器人有大得多的相对空间(手腕可达到的最大空间体积与机器人本体外壳体积之比)和绝对工作空间,结构紧凑,同时关节型机器人的动作和轨迹更灵活,因此该型机器人采用非关节型机器人的结构。

32.3.2机器人方案结构设计与分析

各部件组成和功能描述如下:(1)底座部件:

底座部件包括底座、回转部件、传动部件和步进电机等。底座部件固定在流水线上,支持整个操作机,步进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一级同步带传动将运动传递到腰部回转轴,同时起到减速作用。(2)腰部回转部件:

腰部回转部件包括腰部支架、回转轴、支架等。作用是支承大臂部件,并完成腰部回转运动。在腰部支架上固定着驱动大臂和小臂的电机。(3)大臂部件:包括大臂和传动部件。

(4)小臂部件:包括小臂、减速齿轮箱、传动部件、传动轴等,在小 臂前端(靠近大臂的一端)固定驱动手腕运动的步进电机(5)手腕部件:包括手腕壳体和传动轴、机械接口等(6)末端执行器: 为抓取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物体,末端执行器设计得开合范围比较大,为0~30mm。考虑在指尖的平面上贴传感器片,进行力的控制。手爪采用电机驱动,平行开合机构。

手部是机械手直接用于抓取和握紧工件或夹持专用工具进行操作的部件,它具有模仿人手的功能,并安装于机械手手臂的前端。机械手结构型式不象人手,它的手指形状也不象人的手指、,它没有手掌,只有自身的运动将物体包住,因此,手部结构及型式根据它的使用场合和被夹持工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质以及被抓取部位等的不同而设计各种类型的手部结构,它一般可分为钳爪式,气吸式,电磁式和其他型式。钳爪式手部结构由手指和传力机构组成。其传力机构形式比较多,如滑槽杠杆式、连杆杠杆式、斜楔杠杆式、齿轮齿条式、弹簧杠杆式……等,这里采用滑槽杠杆式。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①应具有足够的握力(即夹紧力)

在确定手指的握力时,除考虑工件重量外,还应考虑在传送或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振动,以保证工件不致产生松动或脱落。②手指间应有一定的开闭角

两个手指张开与闭合的两个极限位置所夹的角度称为手指的开闭角。手指的开闭角保证工件能顺利进入或脱开。若夹持不同直径的工件,应按最大直径的工件考虑。③应保证工件的准确定位

为使手指和被夹持工件保持准确的相对位置,必须根据被抓取工件的形状,选择相应的手指形状。例如圆柱形工件采用带‘V’形面的手指,以便自动定心。④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手指除受到被夹持工件的反作用力外,还受到机械手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振动的影响,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折断或弯曲变形,但应尽量使结构简单紧凑,自重轻。⑤应考虑被抓取对象的要求

应根据抓取工件的形状、抓取部位和抓取数量的不同,来设计和确定手指的

4形状。

驱动力的计算

1.手指 2.销轴 3.拉杆 4.指座 图1 滑槽杠杆式手部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为滑槽式手部结构。在拉杆3作用下销轴2向上的拉力为P,并通过销轴中心O点,两手指1的滑槽对销轴的反作用力为P1、P2,其力的方向垂直于滑槽中心线OO1和OO2并指向O点,P1和P2的延长线交O1O2于A及B,由于△O1OA和△O2OA均为直角三角形,故∠AOC=∠BOC=α。根据销轴的力平衡条件,即

∑Fx=0,P1=P2;∑Fy=0 P=2P1cosα P1=P/2cosα

销轴对手指的作用力为p1′。手指握紧工件时所需的力称为握力(即夹紧力),假想握力作用在过手指与工件接触面的对称平面内,并设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N表示。由手指的力矩平衡条件,即∑m01(F)=0得

P1′h=Nb 因

h=a/cosα

所以

P=2b(cosα)N/a 式中

a——手指的回转支点到对称中心线的距离(毫米)。

α——工件被夹紧时手指的滑槽方向与两回转支点连线间的夹角。由上式可知,当驱动力P一定时,α角增大则握力N也随之增加,但α角过大会导致拉杆(即活塞)的行程过大,以及手指滑槽尺寸长度增大,使之结构加大,因此,一般取α=30°~40°。这里取角α=30度。

22.4流水线方案设计与介绍

对于本课题来说,装配流水线系统是一个较大规模的工业控制系统的改造升级新控制装置需要根据企业装备和工艺现况来构成并尽可能用到旧系统中的元件。对于人机交互方式改造后系统的操作模式应尽量和改造前的相类似,以便于

5操作人员迅速掌握。从企业控制要求中可以看出在新的控制系统中既需要处理模拟量也要处理大量的开关量,系统的可靠性要高,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应具备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汇总能力。

装配流水线是人和机器的有效组合,最充分体现设备的灵活性,它将输送系统、随行夹具和在线专机、检测设备有机的组合,以满足多品种产品的装配要求。(1)装配流水线的传输方式

装配流水线的传输方式有同步传输的(/强制式)也可以是非同步传输(/柔性式),根据配置的选择,实现手工装配或半自动装配。流水线在企业的批量生产中不可或缺。

(2)装配流水线的设计参数 高度1m

宽度0.5m 流水线载重30kg 流水线运行速度 6m/s 线体配置 :日光灯

电风扇

120v的电源插座

线体控制箱 紧急制动器

(3)流水线结构分析

流水线受力分析

由上图可知流水线上的皮带受到工件箱的向下的压力和两个传动轮给它的牵引力

水平方向的力为F=F1+F2

垂直方向的力为F=G

因此,只有更好的应用和改进装配流水线的工艺流程,充分发挥其自动、连续、高效率等优势,我们企业的生产效率才能提升,才能增强我们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才能更好的造福社会

6第三章 有限元分析

皮带有限元分析

滑杆有限元分析

7材料属性

模型参考 属性

名称: 铸造碳钢 模型类型: 线性弹性同向性 默认失败准则: 最大 von Mises应

屈服强度: 2.48168e+008

N/m^2

张力强度: 4.82549e+008

N/m^2

弹性模量: 2e+011 N/m^2 泊松比: 0.32

质量密度: 7800 kg/m^3 抗剪模量: 7.6e+010 N/m^2 热扩张系数: 1.2e-005 /Kelvin

零部件

SolidBody 1(切除-拉伸3)(1204滑杆)

曲线数据:N/A

8第四章 总结

4.1 设计特色

本次设计充分利用了工业机器人的灵活性和自动化流水线的高效性,减少了工作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时的零件损耗率,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目标,可以为生产商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利润率。

4.2 总结

本次设计目的是,实现小部分的自动化,减少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本产品有着目前从国外新引进的科技,只有科技才能引领生产力的发展。但科技也是约束本产品的关键,本设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能保证生产的精度要求。例如,打印时,利用了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流水线可以满足人们的要求。

另外本产品也有很好的生产发展空间,可用于各个大中型需要打印的车间成产线,因此,本产品用途广泛适用于大部分需要自动化生产的地方。例如:食品包装袋生产线,牛奶包装盒,铝纸包装印刷等。

除此之外本产品,不仅打破常规的生产方式,还开创了装配一体化生产,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更多的利益

4.3心得体会

这次的设计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面临的的最大困难是

9对solidworks软件的使用非常的不熟练,由于刚接触这款软件我们在设计之初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对设计尺寸制定不规范,不会装配齿轮,对于动画的制作了解不深,这些问题使我们在设计开始时花了很长时间用来熟悉软件的基本使用。虽然,我们面临很多的困难,但我们通过查阅,《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等书逐步的了解了各种机构的运行原理,材料的使用条件,应力和应变的分析条件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学会了使用软件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自学能力,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时的投机取巧只能解决面前的困难,要想真正学好一种技术永远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最后,感谢王老师给我们这次机会,可以使我们锻炼自己的能力,为我们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参考文献

[1]陈周娟.机械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2]沈萌红.机械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3]杨克旺.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郭友寒,机械设计基础及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第四篇:机器人论文范文

机器人技术

姓名: 导师: 班级: 学号:

地面移动机器人行走机构

摘要:行走机构是移动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移动机器人的地形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本文着重介绍了地面移动机器人行走机构的发展现状以及最新应用、分析了各行走机构的优缺点,最后对行走机构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关键词:移动机器人;行走机构;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bile robot, the walking mechanism determines the terrain adaptability and sports ability of the robo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round mobile robot as well as the latest application, analyzes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walking mechanism and finally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alking mechanism.Keywords: mobile robot;walking mechanism;

一、移动机器人发展概况

自1961年美国Unimation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往复式工业机器人以来, 其技术的发展就受到各国的重视,被认为是对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技术之一。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机器人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包括第一代示教/再现(Teaching/Playback)机器人、第二代传感控制(Sensory controlled)机器人以及第三代智能(Intelligent)机器人。

图 1.1

目前绝大多数机器人的灵活性,只是就其能够“反复编程”而言,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是固定的,所以一般人们称之为操作手(Manipulator)。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移动机器人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军事、工业、探险、医疗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了获得更大的独立性,人们要求机器人能

第1页

共8页

够在一定范围内安全运动, 增强机器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近年来移动机器人特别是自主式移动机器人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中心之一。

移动机器人按照工作环境来讲主要有地面、水下和空中三种。地面移动机器人是脱离人的直接控制,采用遥控、自主或半自主等方式在地面运动的物体.地面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五十年代初,美国Barrett Electronics公司研究开发出世界第一台自动引导车辆系统。由于当时电子领域尚处于晶体管时代,该车功能有限,仅在特定小范围运动,目的是提高运输自动化水平。到了六、七十年代,美国仙童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随后出现集成微处理器,为控制电路小型化奠定了硬件基础。到了八十年代,国外掀起了智能机器人研究热潮,其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军事价值的移动机器人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关注。时至今日,各种类型的地面移动机器人纷纷研制出来,其应用范围从民用、工业用到军用,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图 1.2

二、地面移动机器人行走机构分类及特点

地面移动机器人行走机构按照结构形式可以分为轮式、履带式、足式、跳跃式、蠕动爬行式和复合式行走机构。

2.1 轮式行走机构

轮式机器人由于其较高的运动速度,在平坦的环境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国内外学者在轮式机器人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轮式行走机构主要分为单轮、双轮和多轮行走机构,其中双轮行走机构又分为自行车式和左右对称布置式。

第2页

共8页

单轮滚动机器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单轮滚动机器人Gyrover,如图2.1所示。Gyrover是一种陀螺稳定的单轮滚动机器人。它的行进方式是基于陀螺运动的基本原理,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单轮行走机构具有结构紧凑,运动灵活和地形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其缺点是不易控制。

图 2.1 自行车机器人是机器人学术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智能运输(或交通)工具的概念,由于其车体窄小、可作小半径回转、运动灵活、结构简单,因此可在灾难救援、森林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到目前,仍处于理论探讨和初步的实验研究阶段。左右对称布置的两轮移动机器人左右轮分别由一个电机驱动,依靠差速实现转向,转向灵活。两轮行走机构简单,主要缺点是在静止和低速时非常不稳定。美国Segway公司的Dean Kame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可以载人的两轮移动小车,它的出现代表了两轮移动机器人技术在实用方面的一个突破。现在已经应用在多个领域,如图2.2。

图 2.2

第3页

共8页

轮式移动机器人中最常见的机构就是三轮及四轮移动机器人。三轮及四轮移动机器人平台现在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当在平整地面上行走时,这种机器人是最合适的选择。其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运动噪声低;但是越障能力、地形适应能力差、转弯效率低,或转弯半径大。图2.3是不同结构形式轮式机器人性能比较。

图 2.3 2.2 履带式行走机构

履带式行走机构按照履带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节双履带式、双节四履带式、多节多履带式和自重构式。

单节双履带式以由美国白特尔公司(Battelle)开发的ROCOMP机动平台和北京京金吾高科技公司开发的JW902(第5代)排爆机器人为代表。该行走机构结构较为简单,很难实现复位。国外开发的多为双节双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因为此种移动机器人与单节式相比较,越障功能更优。东华大学毛立民教授研制的高度可调的自主变位履带式管道机器人现已申请专利。美国福斯特—米勒公司开发的第4页

共8页

履带式“鹰爪”无人作战平台也是该种机器人的典型代表。多节多履带式以我国自行生产的“灵蜥-B”型排爆机器人和美国Vecan公司日前准备研发新一代战场救援机器人Vecna BEAR为代表。山东科技大学提出的一种可变形履带机器人,主要由1个躯体部分、4个折叠臂、4个履带体所组成,其中每一个履带体都通过一个折叠臂和机器人的躯体相联。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模块化可重构履带式微小型机器人,单个机器人可以独立运行,多个机器人可以重构成链型和环形机器人。

履带式行走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 支撑面积大,接地比压小,适合于松软或泥泞场地作业,下陷度小,滚动阻力小,越野机动性能好。

 转向半径极小,可以实现原地转向。

 履带支撑面上有履齿,不易打滑,牵引附着性能好,有利于发挥较大的牵引力。

 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和越障能力。又称临场感,它是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的程度。

履带式行走机构仍面临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 有些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体积和重量太大,应适当缩小机器人的体积,减轻机器人的重量。

 对地面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履带式行走机构能源利用率较低,转向较慢。

2.3 足式行走机构

足式行走机构分为两足、四足、六足和多足机器人,其中多足行走机构和六足行走机器人类似,因此本文不在加以赘述。

两足机器人目前首推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为美军研制的最先进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图 2.4)。两足行走机构能耗低,能够适应各种地面并且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在恶劣的地形时运动较为灵活,机动性较好。但是其动力学特性非常复杂,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和变结构等特点。

第5页

共8页

图 2.4

四足机器人研究的代表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広濑·福田机器人研究实验室。从80年开始至今已研制出3个系列12款四足机器人。美国的四足机的典型代表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波士顿动力实验室研制的BigDog和LittleDog。山东大学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大狗”机器人,最大负载达到120kg,在负载50kg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最大速度达1.4m/s,突破了仿生机构、高功率密度液压驱动、环境感知、仿生步态规划、状态感知与动态控制、关键单元与系统测试等关键技术。

四足行走机构简单且灵活,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既能以静态步行方式实现慢速行走,又能以动态方式实现高速行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控制策略导致有时会由于惯性、脚力失衡等因素导致机器人失稳。

当前研究的六足机器人以美国的ATHLETE(全地形六足地外探测器)机器人和仿生蟹为代表。当在水平表面上时,ATHLETE机器人的车轮可加快行进速度;当遇到复杂的地形时,其灵活的6个爪子可以应付各种地形。

2.4 跳跃式行走机构

跳跃机器人可以越过数倍甚至数十倍自身尺寸的障碍物,具有极强的越障能力及爆发力但是较难控制,运动稳定性较差。目前跳跃式机器人研究机构较少,但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圣地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的斯普利特博士(Dr Barry Spletzer)设计的跳跃机器人,利用一个内燃机推动活塞来跳跃。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北川实验室研究的小型跳跃机器人,该机器人主要是由两个半球体和一个小气缸组成,靠着球体滚动和气缸跳跃。国内东南大学日前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具有弹跳功能的翻滚式机器人Tumbot(图2.5),利用齿轮组中的缺齿

第6页

共8页

轮来瞬间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并且可以利用翻转臂的旋转实现机器人的翻滚运动并可以翻越较小的障碍物,具有一定的平稳性和抗冲击性。

图2.5 Tumbot

2.5 蠕动爬行式行走机构

蠕动爬行式机器人主要以蛇形机器人为主。蛇形机器人具有极强的地形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但是由于其控制较为复杂,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2.6 复合式行走机构

在某些工况下,无论是轮式、腿式还是履带式都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在某一方面的需要,因此人们往往将上述的两种或几种机构组合成复合式结构。目前,复合式移动机器人主要有轮履式、轮腿式、轮履腿式等,通过将不同的行走方式加以结合,从而满足机器人设计高性能的要求。复合式行走机构具有出色的地形适应能力、越障能力和稳定的动态性能,除跳跃式复合式行走机构尚处于实验阶段,其余复合式行走机构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目前已经大量用于军用机器人。

三、结语

行走机构是移动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绝对了移动机器人的地形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随着对移动机器人尤其是特种机器人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移动机器人行走机构必将经历一段快速的发展时期,主要向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复合行走机构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一是新型行走机构如全向轮、足式、蠕动爬行式以及跳跃式等行走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第7页

共8页

参考文献

[1] 王田苗,刘进长.机器人技术主题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3, 32(1): 31-35.[2] Stephan K D, Michael K, Michael M G, Jacob L, Anesta E P.Social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the past,the present,and the future[J].Proceedings of the IEEE,2012,100:1752-1781.[3] 朱磊磊,陈军.轮式移动机器人研究综述[J].机床与液压, 2009,08:242-247.[4] 周卫华,王班,郭吉丰.连续切换轮及其移动机器人的自锁特性[J].机器人,2013-7, 35(4):449-451.[5] 陈淑艳,陈文家.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研究综述[J].机电工程,2007,12:109-112.[6] 张玉华,赵杰,张亮,齐立哲,蔡鹤皋.新型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系统[J].机械工程学报,2006-5, 42(s1):175-178.[7] 王鹏飞,孙立宁,黄博.地面移动机器人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J].机械设计, 2006-7, 23(7):1-3.[8] 李贻斌,李彬,荣学文,孟健.液压驱动四足仿生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步态规划[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1-10, 41(5):33-36.[9] 孙洪涛,宋光明,张军,乔贵方,李志文,宋爱国.一种具有弹跳功能的翻滚式机器人设计与实现[J].机器人,2013-11, 35(6):672-674.[11] 段星光,黄强,李科杰.小型轮履腿复合式机器人设计及运动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8,8(41):108-113.第8页

共8页

第五篇:喷漆机器人

喷漆机器人

摘要:

喷漆机器人【spray painting robot】 可进行自动喷漆或喷涂其他涂料的工业机器人。中国研制出几种型号的喷漆机器人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喷漆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计算机和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液压驱动的喷漆机器人还包括液压油源,如油泵、油箱和电机等。多采用5或6自由度关节式结构,手臂有较大的运动空间,并可做复杂的轨迹运动,其腕部一般有2~3个自由度,可灵活运动。较先进的喷漆机器人腕部采用柔性手腕,既可向各个方向弯曲,又可转动,其动作类似人的手腕,能方便地通过较小的孔伸入工件内部,喷涂其内表面。喷漆机器人一般采用液压驱动,具有动作速度快、防爆性能好等特点,可通过手把手示教。

关键字:发展现状;趋势;关键部位;传动方式;控制系统

0 引言

目前,我国大型油罐的喷砂除锈、喷漆防腐主要采用依靠脚手架的传统人工作业方式,但此方式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差、工作环境恶劣。随着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建立,研制大型油罐喷砂/喷漆自动化设备势在必行。爬壁机器人正是此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爬壁机器人普遍构造复杂、负载能力低、易坠落,特别是只能爬油罐外壁不能爬内壁,稳定性差,并不实用。因此低成本、易拆装、可实用的新型油罐喷砂/喷漆机器人的设计迫在眉睫。国内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长期以来受限于成本较高同时国内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状况,使得工业机器人应用面十分狭窄,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扩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劳动力过剩程度的降低,单个工人的成本上升,对于产品质量更高的要求以及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重视,工业机器人及

其技术在中国得到了政府和产业界的广泛

重视。政府努力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扩大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并提供优惠措施鼓励更多企业使用机器人及其技术以提升技术水平。产业界也开始重视工业机 器人在降低劳动成本、减少劳动风险、提高产品质量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正因为如此,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工业机器人。许多企业通过采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满足了自己的要求,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各种机器人生产厂家的销售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未来,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将成为一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产业。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投资组建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年利润增长迅速。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1.1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

从近几年世界机器人推出的产品来看,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国际机器人联盟(I F R)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多用途工业机器人销售从2003年开始恢复增长,预计在2005 年到2008 年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预计年均增长6.1%,到2008 年增至12.1 万台。以具体地区而言,亚太地区仍将是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最高的地区,预计日本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将由2004年的3.71万台增至2008年的4.59万台。而整体亚太地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将由2004 年的5.2万台增至2008 年的7.04万台。北美地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也将稳定增加,预计将由2004年的1.34万台增至2008年的1.65万台。而欧洲地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预计到2009年将增至3.37万台。

1.2 喷涂机器人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内使用过的喷涂机器人,一般来说主要分为国内自主研发和从国外直接买进。对于国内自行设计的喷涂机器人,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低、喷枪与机器人的配合以及喷枪的选用都有较高的难度,同时由于设计水平和经验的限制,在使用时会出现一些在设计时忽视或未解决好的问题。再如喷涂程序的示教,由于开发人员没有为工人提供较好的示教手段,使得示教时间很长,影响生产效率。自行设计的喷涂机器人很难真正交给厂家、交给工人。对于进口的国外喷涂机器人,主要有两点不足:一是引进的机器人是基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生产实际进行设计制造的,国内喷涂企业和汽车企业现有生产工艺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进口设备的要求,同时由于使用的都是国内的技术人员,习惯、文化与技术的差异,可能造成引进的机器人不能正常工作或者不能工作在其理想状态,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涂料的成膜过程中,喷涂设备及相应的喷涂工艺决定

了涂膜的均匀性、涂膜质量及生产效率。常用的喷涂设备有高压无气喷涂机、往复式顶喷机、往复式侧喷机、移动龙门式仿形喷涂设备及各类自动喷涂上业机器人等,但由于喷涂精度不高,对于表面有凹凸结构的复杂自由曲面,其采用传统的匀速喷涂方法易造成涂层厚度差较大。总体结构与关键部件

根据喷砂工艺的要求,机器人需具有旋转、升降、俯仰、伸缩和喷枪画圆的功能。旋转:完成油罐周向运动;升降:实现油罐轴向运动;俯仰:调节喷枪与锈蚀面的夹角;伸缩:调整喷嘴至锈蚀面的距离。根据总体方案,旋转和升降功能已分别由导轨驱动小车和提升机构实现,故机器人本体具有三个自由度即可,且喷枪画圆运动是独立的。在行走机构中,为防止前仰后倾、左右偏移,并便于调整,特别设计了十轮机构。为防止机构底面在转弯时被卡住,由前后轮距、轮心至车底距离和车轮半径确定不干涉时的最小轨道曲率半径,如图3所示。3 传动方式

3.1 概念引入

伺服来自英文单词Servo,指系统跟随外部指令进行人们所期望的运动,运动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和力矩。伺服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液压、气动到电气的过程,而电气伺服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反馈装置和控制器。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是直流电机作为主要执行部件,在70年代以后,交流伺服电机的性价比不断提高,逐渐取代直流电机成为伺服系统的主导执行电机。控制器的功能是完成伺服系统的闭环控制,包括力矩、速度和位置等。我们通常说的伺服驱动器已经包括了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和功率放大部分。虽然采用功率步进电机直接驱动的开环伺服系统曾经在90年代的所谓经济型数控领域获得广泛使用,但是迅速被交流伺服所取代。进入21世纪,交流伺服系统越来越成熟,市场呈现快速多元化发展,国内外众多品牌进入市场竞争。目前交流伺服技术已成为工业自动化的支撑性技术之一。

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电动机的类型有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PMSM)和感应异步交流伺服电机(IM),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具备十分优良的低速性能、可以实现弱磁高速控制,调速范围宽广、动态特性和效率都很高,已经成为伺服系统的主流之选。而异步伺服电机虽然结构坚固、制造简单、价格低廉,但是在特性上和效率上存在差距,只在大功率场合得到重视。3.2 性能指标

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指标可以从调速范围、定位精度、稳速精度、动态响

应和运行稳定性等方面来衡量。低档的伺服系统调速范围在1:1000以上,一般的在1:5000~1:10000,高性能的可以达到1:100000以上;定位精度一般都要达到±1个脉冲,稳速精度,尤其是低速下的稳速精度比如给定1rpm时,一般的在±0.1rpm以内,高性能的可以达到

±0.01rpm 以内;动态响应方面,通常衡量的指标是系统最高响应频率,即给定最高频率的正弦速度指令,系统输出速度波形的相位滞后不超过90°或者幅值不小于50%。

3.3 控制功能及原理

机器人的控制功能主要包括喷砂/喷漆控制和机械手位姿控制。机器人的操作方式灵活,既可自动操作也可手动操作,既可就地操作也可无线遥控操作。现场操作箱与遥控器的面板布局相同,只是后者较小,合理配置的各种开关、按钮、指示灯和数码管便于操作人员监控。喷砂/喷漆控制主要控制机器人旋转(即导轨旋转)机器人升降(即提升机构升降)、喷枪划圆和喷射。首先,导轨驱动小车带动机器人从导轨最下(或最上)端开始转动,同时喷枪匀速连续画圆并喷射,导轨转动180。后,导轨与喷枪暂停并停止喷射,对称分布的两个喷枪会在油罐内壁上产生一个环形受喷带。然后,提升机构牵引机器人上升(或下降)一个受喷带后停止,接着导轨驱动小车带动机器人反向转动1800,同时喷枪恢复画圆并喷射。如此反复,直至完成整个油罐的喷砂/喷漆工作。导轨之所以交替正反转,是因为驱动机器人所有动作的液压油管都须通过油罐罐身下层圈板上的人孔,若导轨朝一个方向连续旋转,油管将被扯断。机械手位姿控制调整喷嘴至锈蚀面保持最佳距离,调节喷枪与锈蚀面保持最佳夹角,二者均可在现场操作箱和遥控器上设定并显示。控制系统软件

控制系统软件选用嵌入式操作系统肛C/OS一Ⅱ,它是一个源码公开、可移植、可固化、可裁剪的占先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嘲。绝大部分肛C/0S一Ⅱ的源码是用移植性很强的ANSIC写的。¨C/0S一Ⅱ移植方便

且运行稳定,已成功移植到绝大多数8位~64位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上。应用程序是与应用相关的代码定制合适的内核服务功能,实现对汕C/0S一Ⅱ的裁剪。与处理器无关的代码就是操作系统的内核,¨C/OS一Ⅱ内核提供所有的系统服务,系统采用pC/0S一Ⅱ(v2.52)版本,内核将应用程序与底层硬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实时系统。多任务运行的实现实际上是靠CPU在许多任务之间转换、调度。CPU只有一个,轮番服务于一系列任务中的某一个。每个任务可以认为CPU完全只属于自己,每个任务有自己的一套CPU寄存器和自己的栈空间。使用多任务,可以将很复杂的应用程序层次化,更容易设计与维护。系统任务划分,是将系统中所有要处理的事情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模块,所有待处理的任务模块按顺序建立一个个的任务,并分配任务的优先级。在主程序中,建立这些模块的任务,然后每次执行就绪任务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任务。灿C/0S—II的任务调度是按优先级进行的,根据各任务的实时性要求及重要程度,分别设置它们的优先级。总结

机器人动作流畅,系统稳定可靠。其还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动作灵活、速度快、工作范围大、重复位置精度高、操作调整方便、工作稳定可靠等一系列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喷漆机器人除了在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行业推广应用外,还可用于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和家用电器行业的喷漆生产作业中。因此喷漆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将直接促进工业机器人这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推动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促进我国的经济振兴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叛,赵德安,王振滨等.喷漆机器人喷枪最优轨迹规划的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5)

[2]蔡自兴.机器人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J].机器人技术及应用,200l(4)

[3]唐新华.喷涂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J].电焊机,2006,36(03)

[4]柳洪宋,伟刚.机器人技术基础[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5]王振滨,赵德安,李医民等.喷漆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探讨[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

[6]刁训娣,赵德安等.喷漆机器人喷枪轨迹设计及影响因素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4)

[7] 冯川,孙增沂.机器人喷涂过程中的喷炬建模及仿真研究[J1.机器人,2003,25(4)

[8] 张永贵,黄玉美,高峰等.喷漆机器人空气喷枪的新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06,42(11)

[9] 张文修,梁怡.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10] 刁训娣,赵德安,李医民等.喷漆机器人喷枪轨迹离线优化方法[J1.农机化研究,2004(l)

[11]陈国良,王熙法,庄镇全.遗传算法及其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12]王小平,曹立明.遗传算法与工程优化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3] 张永贵,黄玉美,彭中波等.考虑动力学因素的喷漆机器人喷枪路径优化[J].机械科学技术,2006,25(8)、[14]胡燕海,严隽琪,叶飞帆.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流水车间构建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0)[15]周明,孙树栋.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16]丁学恭.机器人控制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7]刘极峰,易际明.机器人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8]网骋.喷漆机器人喷枪轨迹离线编程及仿真技术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硕士论文,2005.[19]袁亚湘.非线性规划数值方法[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0]王振滨.喷漆机器人最优轨迹设计与仿真[D].镇江,江苏大学硕士论文,2001.

下载机器人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器人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器人教案

    机器人教案 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芦文娜 韩晓铂 目 录 第一章 走进机器人世界 1.1 学前教育 1.2 触摸机器人 1.3 机器人的硬件构成 1.4 机器人的软件 第二章 机器人结构搭建......

    机器人教学计划

    乐高学习优势课程 学生积极搭建、探索、调查、质询和相互沟通的过程可以发展各种技能,如:科学 调查速度、探索摩擦力的作用,调查研究简单的机器,发展科学测试的技能,有 目的的......

    机器人教案

    一.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大家看看他是谁?  并且思考他有什么本领?  播放ppt  提问:大家来说说他是谁?有什么本领呢?  机器人具有许多本领,可以帮人类做......

    机器人教案

    第一课《认识机器人》 一、设计思想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纠正学生对机器人概念认识的偏差,往往有学生会认为机器人就是像人形的,其实机器人的外形是千变万化的,但判断的标准......

    机器人教案

    第1课 认识机器人 教学目的: 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

    机器人教案

    《机器人》教案 续宗学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机器人,萌发初步的创新意识;按自己的想象设计机器人,感受创新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

    机器人教案

    【汇报课教案】 机器人 (东胜区福兴小学 赵星宇2014年9月10日)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了解机器人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的密切关系。 ㈡过程与方法 能会拼贴结合绘画的......

    机器人总结

    1、机器人系统组成部分?答:通常由四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机器手、环境、任务和控制器。 2、机器人学研究的内容? 答:机器人研究的基础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 空间机构学;(2) 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