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要有拎动点

时间:2019-05-13 14:2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要有拎动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要有拎动点》。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要有拎动点

语文教学要有拎动点

再次教授《木兰诗》一课,再次走近这乐府双璧之一,领略它的独特魅力,也再次感受到汉魏六朝乐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的原因所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让学生又能充分感受到她的美?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寻找突破口,设计拎动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提高课堂效率,并且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在《木兰诗》一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这样几个点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一是读。怎样才是会读呢?在课前学习部分提示学生要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要做到以上几点首先就需要学生查字典读准字音。其次是要读出感情,只有在对七个自然段的内容,人物所表达的情感有所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对朗读时的语调的高低、语速的缓急、语音的轻重的区别有所掌握。能做到“会读”才有可能“读会”。

第二是说。会说情节,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的教材。因为诗歌跳跃性大,留白较多。因此,在人物各阶段心理的描写和家人喜迎木兰的场面上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学生要达到会说就势必要去在了解诗歌的详略安排,运用联想想象去补充留白处,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

第三是评。作为现代人对木兰会有怎样的评价?我设计了一个“木兰小档案”让学生填写。除了基本内容外还包括“特长”、“性格特点”、“你最想对木兰说的一句话”、“巾帼英雄榜”等,使学生在趣味中加深对人物性格品质的理解。

第四是究。教学的目的不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启迪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这一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探究学习”环节。给学生示例,让学生发现如果以研究的态度,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深究,这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也是做学问的态度。例如:木兰究竟姓什么?古代女子不是缠足的吗,木兰为什么还能女扮男装成功呢?为什么木兰将父亲称为“阿爷”等等,如果作以深究,学生会感受这里面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从这一课的教学来看,我仍然坚持教师应该起到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辅助者的作用。学习终究是学生的个人行为,老师的引导一定要巧妙,切口要小,要寻找最佳拎动点,局面要大,将教学重点容入其中的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一种文化。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二篇:语文教学要有

语文教学要有“一个中心,两个基基本点”

崔峦教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指南,也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语言是语文的核心要素,是语文的DNA,离开了对语言的学习,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清代的金缨说:“鱼离水则鳞枯,人离书则神索。”语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正如水之于鱼,书之于人。

语文课“千教万教,以读为本”,“千学万学,语言为本”,古人云“本立而道生”,语言文字就是语文的根本,抓住了语言文字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灵魂。在对语言的潜心揣摩、涵咏玩味之中,学生的语感就慢慢形成了,学习兴趣得以培养,情感、情操得以培养,人文素养自然也就形成了。

所以,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要静下心来仔细潜心阅读它几遍,以达到心领神会,有自己的看法的程度,形成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与理解,先自己进行设计,而不是忙着看参考书,看资料上专家的设计,甚至原文下载电脑上专家的设计,即使硬把别人的设计拿过来用在课堂上,很多是没有自己的感受的,用起来也极不自然,甚至显得生硬。李卫东老师将其称为“裸读”,就是不借助于任何参考资料,首先将自己视为读者,甚至视为学生,从学生的理解角度出发,看自己会做出怎样的理解,读到什么程度,怎样设计问题,然后再去看教参上编者对教材是怎样分析与解读的,然后再去看专家的设计,并把那些有用的借鉴过来。当然也不是一味地拿来,而是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借鉴好的,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真正形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个性。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成为名师。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教改,听说读写的任务都是坚定不可动摇的,语文教学都要进行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目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事实上,当下的语文教学有忽视或者说是轻视“知识教学”的现状。很多老师认为,知识教学无足轻重,是小儿科。可是,翻翻学生的试卷看看,很多应该掌握的知识不尽如人意,该会写的汉字不会写,该会解释的词语(包括成语)不会解释,病句修改不好,语言运用得差强人意,原本要求会默写的诗词错误很多,文学常识常常张冠李戴,有的同学连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作者都记颠倒了。连这些基础知识都掌握不了,阅读题做得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作文写得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一定要注重语文知识的掌握,重视扎实的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师还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思想启迪,情感陶冶,促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发展。只是一味地传授语文知识,离开了“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课就失去了灵魂,只会干干巴巴,我们就找不着人生的方向,找不着人生的力量,那也不叫语文课,那样只会把有声有色的语文课上得毫无趣味可言,学生只能成为记忆知识的工具。事实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使语文课堂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更“人性化”的出发点与归宿。

有的老师的课堂非常动情,教师上课以至于使学生潸然泪下,你能说那是在表演吗?绝对不是。

程翔老师讲鲁迅先生的《祝福》,在场听课的老师座无虚席。讲到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悲剧命运,极大地唤醒了学生内心对祥林嫂的同情,许多的学生在课堂上都禁不住呜咽起来,以至于泣不成声------这时候,程翔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此时此刻,假如祥林嫂这个苦人儿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她说什么?”话音未落,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境发生了:一位听课的老师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慷慨而动情地回答了程翔老师所提的问题------这是所有在场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想到的,台下立即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试想:如果没有对学生情感的激发,能有这样的课堂高潮的出现吗?在场听课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难忘的场面。

只要能抓住语文教学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再加上教师高超的素质,就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体会浅谈

语文教学体会浅谈

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作为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语文的教学方法,又要灵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以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为教学重点。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现分类阐述如下:

一、课堂教学----教育即生活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已成为当前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疼、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我有了些许心得:要想使语文课堂效率提高,语文的教学就必须和生活挂钩。因为生活是 语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的语文便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呢?靠教师渊博的知识,靠教师丰富的情感,靠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这些固然都是有效的方法,但我以为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了解生活,让生活教育学生。有人说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便有多大”。在这个意义上语文 是等同于生活的。而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思维交际的工具,语文学科具有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和非常广泛的社会性。语文学科是众多学科横向交叉的“汇集点”,是 各科知识的“橱窗”。可以说,语文就是社会生活的全部。语文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了解社会,体察生活,感悟人生。语文的教学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便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学生自然就逐渐地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语文的课堂也便逐渐地变成了语文老师一个人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也便无从谈起。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而透明的社会,谁如果想要对学生封锁外界的消息,把学生局限在课堂狭小的空间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谁便注定要失败。聪明的办法是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生活中的热点应该就在他们的身边而不是仅仅存在于课堂之外。在教学中可利用从电视和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和同学们就价值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积极引 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不再感到语文的学习好似空中楼阁,虚无缥缈,而是和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才能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要想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不是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说教,而是让他感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这一切又来自于语文和生活的紧密联 系,只有把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进而才能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

二:阅读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学生非常愿意读,但大部分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写作的技巧,积累写作的素材,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娱乐,说白了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许多的同学读书之后根本不去思考,读完就算完,一撂了事。因 此应让他们

用心爱心专心

1写读书笔记,每周两篇,多多益善。但不一定要求他们把读书笔记一定要写成读后感的形式,因为那样学生便会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把阅读的目的单纯的理解成就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这样就导致了读书只读一章半节,便断章取义地去写感想的事情的发生。阅读的效果便大打折扣,形式主义也便无法回避了。可要求 学生把读书笔记当成日记的形式写,内容不限,可以写感想,可以写心得,可以向老师提问题,可以和老师交流。长此以往读书笔记便成了师生交流的平台,成了老 师了解学生心理的一扇窗户,成了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一条捷径。通过读书笔记知道了学生的心声,了解到了学生的渴望与憧憬,也感受到了他们承受的压力和思想的矛盾。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自己学习好,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宠儿、都渴望自己受到老师的器重,成为同学和朋友的骄傲、都渴望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国家和人民的自豪。只是,因了我们太看重成绩,太看重结果,太过于现实,太急功近利,所以我们会把过多的时间用在能立竿见影的学生身上,把过多的时间用在了一 轮又一轮的复习当中,把过多的时间用在研究考题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的研究。把自己的意志横加在学生身上,而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岂知我们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学生在一种力量的强迫下被动地接受我们自以为是的谆谆教导,而完全失却了自我,他们甚至把学习看成是在给老师和家长完 成任务这样的心理状态又怎样能使他们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可利用教学之余,找一切机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谈风土人情,拉家常琐事,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心理,尽最大可能理解学生,尤其是理解他们的苦衷,尽量满足他们看书的愿望,在每次阅读课前要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到学校图书馆去给他们挑书,尽可能向学生敞开心扉,谈社会,谈人生。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学生甚至把读书笔记当成一件非常神圣的任务来完成,阅读的效果也随之提高。

俗话说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认为,要成为“良师”,必须首先成为“益友”。而“益友”的核心不是“才”,不是“艺”,而是“德”,是完美人格的无穷魅力。只有当教师以其完善的人格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才可能真正被学生接纳,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三:作文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作文教学历来是令语文老师非常头疼的一个话题,原因是学生不愿写,不会写。每到作文 课,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又不得不写,作文的质量可想而知。可以说学生是皱着眉写完的,老师是咬着牙看完的,有些学生的作文简直是让人目不忍睹,空话、废话、大话连篇,错字,别字也是屡见不鲜,所举事例用老掉牙形容一点也不算夸张。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可让学生自己改作文,然后把他们认为好的作文在班里公开 读,然后同学们再评论最后由老师定论,这样可以欣赏到许多同学的文章,使同学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和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写作的积极性基本解决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写好的问题了,同学们提出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地讲一些理论,而不能有机的和实践结合,比如老师总是强调真实,强调创新,那么怎样才能算是真实呢,怎样才能做到创新呢?老师可利用同学们的范文来和理论结合,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实。让学生知道作文要以情感人,但这情应该真实,让学生知道平凡中同样可以孕育着伟大,应该注意身边的一点一滴。

用心爱心专心 2

朱熹曾经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学生的语文学好,我们同样需 要活水,这活水说白了其实就是生活。教育尤其是语文的教育离开了生活无疑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但仅有生活是不够的,它只是我们从事语文教育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做师长的应该放下我们的架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我们不应该仅仅授之于“鱼”,而 更应该授之于“渔”。古语云:“工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率事半功倍,我们必须要先利我们的“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艺 术。

用心爱心专心 3

第四篇: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郭华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对点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等进行观察研究。

2、能力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和谐一致的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化“动”为“静”

2、教学难点: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典例分析

已知:如图①,在Rt△ACB中,C90,AC4cm,BC3cm,点P由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点Q由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连接PQ.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s)(0t2),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Q∥BC?

(2):当t为何值时,△APQ是等腰三角形?

A变式2:把△APQ沿AQ翻折,得到四边形PQP'A,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PQP'A为菱形?

BP QC(3)设△AQP的面积为y(cm2),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APQ:S△ABC=2:5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变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Rt△ACB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

二、总结提高: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和解题思路

三、直击中考,实战演练

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BC=3,tan∠BAC=,将∠ABC对折,使点C的对应点H恰好落在直线AB上,折痕交AC于点O,以点O为坐标原点,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求过A、B、O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

(2)若在线段AB上有一动点P,过P点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M,设PM的长度等于d,试探究d有无最大值,如果有,请求出最大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3)若在抛物线上有一点E,在对称轴上有一点F,且以O、A、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试求出点E的坐标.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提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是具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堂,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首先是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的环境,课前预设为生成留下余地。其次是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敢发问的课堂,通过学生的问题了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资源。再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风,才能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师学生

语文课堂最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要具有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在课堂品味母语的优美,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老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一刻不在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我们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不断的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具活力。生成性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更多关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与自己提前预设教案的吻合度,教师提前预设了问题和答案,甚至方法,过程成了唯一性的,不允许节外生枝。教师在课堂上给人的感觉是思维活跃,好像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学生是被迫跟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漠不关心,学生也花更多的时间揣测教师想让我回答什么。这一过程使一些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有时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教学过程也显得乏味无比,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新课程理念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在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及时捕捉教学生成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努力建构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关注课堂生成,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对学生感悟、体验的珍视和对学生智慧的保护,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如何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还要

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课堂就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例如在教授《边城》一文,如何让城市的孩子理解文中所谈到的自然美、风俗美、人性美,就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只按照教参的理解,不考虑他们的体验,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城市生活的环境入手,从身边人际关系入手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这样就可以化解时代相隔而造成的难题了。只有在备课中考虑到了我们的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课堂才能有生成性。

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在备课时我们还要多想几个意外,学生会在课堂中想到那些问题,我们教师如何来应对。要想很好的应对这些意外,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和教参,要深究教材之意,必须走到教材之外,给我们在课堂上留有更多的余地。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如果教师对《红楼梦》不熟悉,那就很难应对课堂的变化,很难促进问题的生成,也难以给学生带来兴趣,这种情况下课堂也就没有了生机。有时学生会问:林黛玉总是哭哭啼啼,贾宝玉为什么还要喜欢她?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候会让我们的老师措手不及,不熟悉原著的,就只能回避,如果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会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探讨人物,把对人物的理解放置在整本小说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人物了解会更深入,或依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课堂的气氛就能活跃起来。

二、设计问题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课堂就要成为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的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们都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努力从演员向导演转变,变成导演也就盘活了课堂,在课堂尽量安排很多学生发言,但有时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只不过有了明确的分工,或是变换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骨子

里还是死板的,没有为课堂的意外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还应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同学讨论而生发的新问题,在课堂上,有时更有意义,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李清照的《醉花阴》时,教师在分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讲到瘦体现了词人之情,尤用黄花比的好。有同学喊到用豆芽比怎么样,针对学生的这一想法,教师就让学生展开了讨论,用豆芽和黄花的区别,在讨论中学生总结出几点:(1)黄花比豆芽雅,豆芽太俗,只在口头上说一说。(2)黄花与词意相合,词人在前面就写到了东篱把酒黄昏后,这里自然想到黄花。(3)黄花在古诗中就作为愁的意象。而豆芽只能说是瘦,写不出愁来,黄花既能写出瘦又能写出愁,有诗歌的意境,有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此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又把《故乡》中鲁迅把杨二嫂比成圆规,《包身工》中的芦柴棒同样是经典的比喻,如果换成黄花就让人感到不协调了,所以用什么来比喻同文章的意境有关,圆规芦柴棒重在写形,而黄花重在写神,写情写愁。词语原本不分雅俗,用的恰当就一样传神,经过讨论使学生收获不少。重视学生的问题,就能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同样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使课堂具有活力。

我们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不只是老师的探究,更是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在讨论中、研究中来深化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荆轲刺秦王》一课时,很多学生会质疑既然秦武阳那么胆小,荆轲为什么不向太子丹说明情况,把自己的朋友等来呢?这样刺杀不就更有把握了吗?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会从多个方面去讨论,有各种看法,在讨论中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学生会对秦武阳、荆轲、太子丹有一个更深层的认识,对人物把握的更为准确。这样课堂也活跃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通过参与探讨、研究解决了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样也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是很有意义的,把握的好,能使学生变换视角理解文章,教师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民主平等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保证

要让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民主平等的作风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有一颗容忍之心,宽容之心。只有包容,才能接纳他人,才会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也才能丰富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设计一些比较灵活的,而又具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学生回答时会见仁见智,但也有学生故意出丑,也有借题发挥说一些奇谈怪论,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应如何来做呢?如果我们一棒子打死,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今后他们不在愿意发言。很多时候他们是被课堂活跃的气氛所感染,口无遮拦;有时也是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太大,又课文引发了这样的联想。教师有时也不妨把它看成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教师也

可以借题发挥,甚至设置成相反的观点让学生争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解决了问题,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生成资源。例如在讲《藤王阁序》时,让学生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与秋水一色时,有一个学生就说:'鹜'是野鸭,作者为什么不能把'丑小鸭'换成是'白天鹅'呢?如果老师大发雷霆,说学生是无理取闹,那只能让课堂变的沉默,教师可以顺势把它设置成为一个讨论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选取'鹜'这个形象呢?可以结合诗句中有关鸟的意象来思考。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同时也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如果一味的指责,也不给学生一个理由,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课堂上,我们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作风,包容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背景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总之,要想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在做好前面的几个方面外,仍要探究更有效的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更具新课程理念的气息。[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要有拎动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要有拎动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北峰山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福州北峰中学 吴知光 [摘要] 目前山区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回首自己的教学历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应用之我见瑞昌市乐园学校梁霞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小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设备日益普及,即使是笔者所......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精心巧设计灵活用方法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从素质教育到新课程改革到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教改用不同的理念和方式影响着我们,每每接触到新的理念,都会给教师提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言文字的规范在教学中的作用上蔡县邵店二中尼奎内容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准确的传递和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模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目的确定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