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第1次材料题[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5:1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论第1次材料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论第1次材料题》。

第一篇:毛概论第1次材料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阶段材料考核试题

(第一、第二专题)

第一专题: 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题

材料1

1942年,毛泽东曾经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材料2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结合材料请回答:

(1)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

(2)依据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指导意义。

(3)联系实际,简要阐述你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及观点。

第二题

材料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做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534页

材料2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摘自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150页

材料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摘自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151页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

(2)依据材料分析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3)联系实际,简要阐述你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及观点。

第三题

材料1.毛泽东逝世己32年了,但是伟人的身影始终矗立在人们视野的地平线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广泛、长远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并给整个世界强烈的震撼。他是20世纪中国的旗帜、象征和灵魂,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奋斗了一生,多次使中国革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不了解毛泽东就不了解20世纪的中国。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气魄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人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回答外国记者时明确指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千里决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头的探索,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发端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毛泽东超越了时代,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12页。

材料2.“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 3.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 4.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结合材料分析“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根据材料 2、3 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两种态度并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3)联系实际,简要阐述你认为应如何客观正确地评析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第四题

材料: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是发展,既源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又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超越。科学发展观突出了机遇说,强调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是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国就能建设起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处理好发展中的相关矛盾。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发展说,它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它推进了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关键在于它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邓小平曾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可持续发展论。但发展过程中的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使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暴露出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将发展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量的扩展发展到质与量的统一,克服了以往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明确提出发展的协调性,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它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张忠良、李莉,湖南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光明日报》,2006年8月1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结合材料分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科学性。

(3)联系实际阐述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第二专题: 基本国情——初级阶段

第一题

材料:

邓小平沉重“问号”启动改革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时,中国千疮百孔,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严峻的现实使邓小平对“文革”这样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这种“优越性”打出了沉重的问号。1977年12月26日在会见外宾时说:“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

活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1978年3月10日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1978年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实际上也是发出了重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信号。

“文革”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想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从1978年起,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发达国家。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赴西欧访问,欧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一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还搞得手忙脚乱。代表团成员之

一、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王全国后来说:“那一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思想豁然开朗,所见所闻震撼每一个人的心,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访问英国,他听说约占全英国人口70%的普通老百姓,都拥有在中国人看来相当阔绰的私人住宅和家用轿车,每年度假可以出国旅游,感到非常惊讶。他想失业工人大概是一贫如洗吧,带着“访贫问苦”的明确意向来到一个失业工人的家。一看,真有点“眩晕”——这个失业工人住着一栋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有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的银器,房后还有一个约50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王震看后感慨良久。没想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工人,生活水平比中国的副总理都要高。他了解到,英国的清洁工每周收入约100英镑,开电梯的工人每周收入150英镑。据专家计算,1978年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是1:42.3。我们的东临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达50万种,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相比之下,我们“实在觉得很寒碜”。大家无不痛心疾首于这样的现实:中国太落后了,这些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必须坚决改革。

——摘自曹普《邓小平沉重“问号”启动改革》,《学习时报》,2008年9月29日,10月6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结合材料分析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3)联系实际阐述你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第二题

材料1: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自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久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2: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以及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3)联系实际阐述你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

第三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傻子瓜子”的经营者叫年广久。安徽芜湖人。年广久祖孙三代都从事个体经营,绰号都叫“傻子”。年广久早年贩卖水果,后改营瓜子。“文化大革命”中尽管躲躲藏藏,但从未停止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放开了手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傻子瓜子”品牌,生意越做越大,瓜子日产量由原来的几十斤增加到几百斤,月营业额达万元,在当时的个体户中成为“冒尖户”。1981年初,年广久雇了4个帮工,到1983年时增加到103人,加上他儿子的分店共雇工140多人,日产瓜子增加到一万多斤,月营业额达60多万元,年广久成为名副其实的“雇工大户”。

材料2:

年广久的迅速发迹,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很多人主张对他采取措施。1982年,经邓小平同志提议,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决定对像年广久这样的“雇工大户”采取“不提倡,不宣传.不急于取缔,看一看再说”的“三不一看”方针。材料3:1987年中央5号文件把“个体大户”或“雇工大户”明确称为私人企业,并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的方针。198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对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又予以确认。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又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从材料1、2、3中,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体会?

(3)结合材料1、2、3,请你谈谈应“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剥削现象”。

第二篇:毛概辩论题

毛概辩论

1.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认识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是不是就是自由泛滥)

3.贫穷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

4.和谐社会的认识(“和谐”全面把握 整个社会)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革命和建设,现在建设时期,意义(客观的来看 正统的思想来解释和分析))

贫穷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1.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必将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

错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允许在富裕的道路上存在先富与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是有其经济根据的。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2.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大款、富婆,个个都是“名车代步有别墅”,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这叫什么共同富裕?分明是两极分化。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最终达到的共同富裕的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主义本质是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必须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由于我国目前进行经济的结构调整,加上历史的等各种原因,势必使一些国有企业生产存在问题,造成大量下岗人员,使他们的生活发生困难。而一些人因自己努力,加上把握了一些机遇,先富裕起来了,造成了差距拉大的现象。但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且国家会通过各种努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保障最低收入的最低生活水平,调节过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只有经济结构调整好了,经济发展上去了,才能使收入逐渐体现公平合理,避免两极分化,过分悬殊。

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此观点正确。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生活

富裕就是社会主义,此观点错误。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

目前,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不发达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原因是重要的一个,但这只是暂时的现状,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认识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由于违反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原则,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的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

此观点错误。毛泽东的思想是他个人的思想,既然是个人的思想,就有正确和不正确的,甚至是矛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是被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正确的经验和原则才能纳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范畴。所以毛泽东的思想不等于毛泽东思想。

4.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

[答案要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既完全是中国的,又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在宗旨、目标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争取解放的思想武器。

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完全是中国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许多问题靠熟读、背诵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照搬照抄外国经验是不能解决的,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正是这个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5.毛泽东思想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6.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所以,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答案要点](1)首先应明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其中既有正确的思想,又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这个党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范畴。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把那些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把毛泽东同志的每个观点、每一句话都置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之内,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扭曲和篡改,只会损害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长期以来是作为党的领袖和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事革命活动的,他的正确言行和科学著作,主要反映了领导集体的意见和决定,也集中概括了其他领导成员的重要思想和重要贡献,他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第一个理论成果的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毛泽东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因此,党把这个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党的理论体系,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3)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创造,而是党的集体智慧和结晶,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所以,不能把毛泽东思想简单地等同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应当说,毛泽东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大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答案要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这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是,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处于领导地位,这主要是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经济上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文化上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思想占指导地位,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主要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通过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资而大肆牟取暴利,通过超经济的特权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10.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官僚资本主义,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2)没收官僚资本,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经济力量,转变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成为国营经济,因而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是指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也就是找出事物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⑴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第二,解放思想是为了破除思想僵化;第三,解放思想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新的实事求是。⑵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并不单纯表现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同时也表现为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总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

真正的解放思想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一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客观事物。二是做到科学的创新精神与求真务实精神的统一。解放思想是为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勇于探索、大胆试验的敢闯敢干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敢闯是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闯”就会到处碰壁。三是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也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不断的实践达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只有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倾听群众的呼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防止思想僵化,才能发现新的规律,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第三篇:毛概复习理论题(写写帮推荐)

1,请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答:1.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2.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学习邓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它的基本观点,又要通过实践使它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全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坚持民主集中制,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5.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稳固才能保证党的整体有强大的战斗力,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

6.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大力加强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战略思维能力,特别要注意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

7.坚持不懈地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把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8.改进党的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

2,请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解放的历程,谈一谈你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P58)的理解。

答: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解决社会实践中所提出的新问题。解放思想要求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观点,又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他们当时所处的实际得出的个别理论观点和个别结论,不能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勇于开拓和创新,并进一步用理论创新的成果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新的实践。

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在从事革命和建设、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唯书、不唯上,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既要坚持基本原理,又要反对教条主义,既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又要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尤其不能用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过时的、错误的个别理论观点来束缚实践的发展,而是必须要用实践的成果去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所在。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要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3,请论述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答: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4,请论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及其意义。

答: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失或正在消亡。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带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必然引起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在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被消灭。剩下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

第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水平,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5,请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P117~12

2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6,请结合我国最大的实际和经济高速增长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谈谈你对中国“发展”这一问题的理解。答:最大的实际: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出现的实际问题: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模式单一,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低下,企业海外投资困难等。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将发展与改革定位成未来十年中国的目标,并在阐述上将改革定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在发展方面,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中可以看出,这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十八大报告在提出两个指标的同时,也将更多笔墨放在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尤其是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这向外界传递出中国未来发展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大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

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报告还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中可以看出,要提升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提高质量和效益来赢得更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必须依靠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环境、阶段面临的变化,要有清醒的认识。从短期看,固然要靠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稳增长;从长远看,这就必须以创新为动力,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核心竞争力。7,怎样全面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P166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8,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3)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

两者联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目标总方向。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制约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条件,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总目标总方向的应有之义、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会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失去了本意。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两者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特指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泛指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思想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并使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要突出它的中国属性,强调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共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9,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68)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中,当前人民的“需要”有什么变化,由此决定的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什么变化?如何解决?(P143~145)

答:人民“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当前人民的“需要”正在从能够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过渡到数量上的不断增长,质量上的不断提高,对生产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由此决定的当前社会矛盾从阶级斗争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解决: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党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11,谈谈你对钓鱼岛问题的理解及应有的态度。

答:理解: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中国有关领有钓鱼岛的最早文献,至少可上溯至明朝永乐元年至明朝。网上现在就有不少言论,说中国政府目前的所作所为令人失望,意思就是中国没有立马对钓鱼岛采取军事行动;也有说中国目前的行为很阿Q,在用精神胜利法自慰。现实中,也采取了游行示威,抑制日货,打砸日本车,打日本人的行为。其实,这些言行中,有很多表面似乎爱国,实则不可取,甚至很蠢。

态度: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在可以承受的底线层面上,我们坚决支持政府面对历史留给中日两国的悬案、共同思考,尊重历史与法理,拿出诚意与智慧,不使它继续成为可能恶化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因素,以争取和平地、创造性地解决这一问题的睿智之举。但一旦谈判无果,甚至走向日本所需要的境地,对于政府因此采用的其他手段,我相信真正爱国的炎黄子孙,自然会如同1943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地劳师东海,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记取“守土有责”的古训!

第四篇:航海概论题纲

航海概论题纲

禁止任何形式的转发和复制,仅供轮机1094班班级成员使用

§1-1 各类海洋运输船舶特点,区分港作船和工程船。海洋运输船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旅客和货物的运输,分为客船和货船两大类。客船其特点是积极具有良好的航海性能安全设备与生活设施完善,上层建筑高大,船速较高,一般在20节左右;港作船包括拖船 消防船 供应船 引航船和交通船。工程船包括挖泥船 起重船 打捞船 海难救助船 破冰船和敷缆船 船舶基本的甲板和舱室名称。船体水平方向布臵的钢板成为甲板,最上一层船首尾的统长甲板称上甲板。主甲板 遮蔽甲板 二层甲板 三层甲板 短段甲板 驾驶台甲板 救生艇甲板首尖舱 锚链舱 货舱 机舱 尾尖舱 压载舱 甲板间舱

各类船舶主尺度的概念和意义。最大尺度 也称全部尺度或周界尺度。决定某一船舶能否停靠一定长度的码头,通过或进入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船闸或船坞,决定船舶在狭窄航道和港内的安全操纵和避让,以及能否顺利通过横跨航道上的桥梁和架空电缆等。登记尺度 是丈量船舶计算船舶吨位的尺度,该尺度登记在船舶丈量证书上,表明船舶大小。船型尺度 船舶设计中主要是用船型尺度,是计算船舶稳性吃水差干舷高度船舶系数和水对传播阻力时使用的尺度。各类主尺度的船长L概念。最大尺度:船舶总长 从船首最前端量到船尾最后端的水平距离。登记尺度:登记长度 对国外航行船舶的登记长度指自龙骨板上缘的最小型深85%处水线长度的96%,或沿该水线从首柱前缘量至上舵杆中心的长度,取两者中较大者;对国内船舶的登记长度在量吨甲板上表面,从首柱前缘量至舵柱后缘的水平距离。没有舵柱的量至舵杆中心。船型尺度:型长 是指在夏季载重线上自船首柱前缘至船尾柱后缘的水平距离。没有尾柱的船舶量至舵杆中心 水尺标志的作用。表示船舶实际吃水

§1-2 排水量、载重量的概念和作用,载重线标志的作用。排水量是指船体在水中的部分所排开水的重量。载重量是指船舶在某一吃水情况下所能装载的货物燃润料淡水供应品及其他物品的总重量。载重线标志规定了船舶在不同区域和季节的干舷大小

货舱容积、登记吨位的概念和作用。货舱容积是指船舶货舱内实际能够装载货物的空间。登记吨位是指船舶为登记注册的需要按照有关的丈量公约或规范所规定的丈量办法和计算公式确定的船舶容积吨位。额定船速、海上船速、平均航速、经济航速的概念。额定船速又称交船船速,是船舶的最高船速,是在船舶建造后按一定标准验收后的主机额定功率下无风流影响的静水实测速度。海上船速 为保证主机的安全实际海上航行时主机是按海上常用输出功率运转的,一般为额定功率的80%~90%。舶航行时在受风流浪等的影响下的航行速度。经济航速 在海上航行中 以节约燃料消耗和提高营运效益为目的,根据航线条件 运输合同等特点 调整主机功率 其对应的航速称经济航速

§1-4 各类操纵设备的组成。动力设备1主动力装臵2辅助动力装臵。操纵设备1锚设备2舵设备3系泊设备。装卸设备1吊杆式起货设备2起重机3货舱与舱盖。安全设备1消防设备2救生设备3堵漏设备。

§2-1船员组织结构。船长。甲板部:大副,二副,三副,水手长,木匠,水手 大厨。轮机部: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机工长,铜匠,机工

§2-2(1)、船长是船舶领导人,船长对船东(船公司)负责,是船舶安全生产、航行指挥、行政管理、技术业务和涉外工作的负责人。船长负责审批大副编制的货物配载计划,严格执行乘员定额和载重线规定,不得超载。开航前,船长应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做好开航前的准备工作 航行中.船长应督促各部门负责人认真落实航行计划及相关措施,及早布臵和落实防暴风、防台风、防冻、防碰撞以及雾航等安全生产措施。在停泊期间,船长应布臵值班注意事项,并督促检查值班情况。在船舶发生海损事故时,应按规定发出扼要的海事声明或海事报告,连同航海日志摘要在船舶抵达第一港口时送交有关部门签证,并按需要申请检验。船舶发生危及在船人员和财产安全的事故时,船长及时组织船员和其他在船人员尽力施救。在紧急情况下.船长为保障水上人命与财产的安全和保护水域环境,可独立作出判断和决策。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或水域污染事故,船长应采取一切措施尽力防止损失扩大,并撰写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或水域污染事故报告书。在修船时,船长应认真审批各部门修理计划,检查进厂前的准备工作,做好防火、防爆、防工伤等工作。修理过程中.经常检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严格监修和验收,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修船任务。

(2)、大副是船长的主要助手,是甲板部的负责人。在船长、政委的领导下,主持甲板部的日常工作。除航行值班外,主管货物的配载、装卸、交接和运输管理以及甲板部的维修保养工作。大副全面负责货物装卸。开航前,大副负责检查各种货物单证是否齐全、甲板部船员是否到船,以及淡水储备量、封舱、活动物件绑扎固定等情况,并会同轮机长、电机员试舵,确认良好并记入航海日志。大风浪侵袭前.大副应督促水手长和木匠检查船上易移动物件并予以绑固,并亲自检查舱口的水密性和牢固情况,督促有关人员关闭货舱通风口和外侧水密门窗以及疏通甲板排水孔道。进出港口、靠离移泊和抛起锚时,大副在船首负责了望,并按船长要求指挥船员进行缆绳、锚等作业的安全操作。修船时,大副负责汇总和编制甲板部的修船计划,制定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组织好监修、验收和自修工作,掌握修理进度和质量,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部门的修船任务。航行值班时间:04:00-08:00;16:00-20:00。

(3)、二副 二副在船长、大副的领导下履行航行和停泊所规定的值班职责,并主管驾驶台设备,包括各种无线电航海仪器、气象仪器、操舵仪、天文钟和船钟、罗经、国旗、号旗、号灯、号型、海图及其他航海图书资料。航前,二副应按船长指示备妥所需旗号、海图及有关航海资料并改正到使用之日,设计并画好好计划航线,报船长审批。航行中,每天填写正午报告;每个航次结束后及时填报航次报告。进出港口、靠离移泊时,二副在船尾按船长的指示指挥船员进行缆绳等作业的安全操作。航行值班时间:00:00-04:00;12:00-16:00。

(4)、三副 三副在船长、大副的领导下履行航行和停泊所规定的值班职责,并主管救生、消防设备。开航前,三副应编妥船舶应变部署表和船员应变卡,并经大副审核,船长和政委批准后公布执行。进出港口、靠离移泊和抛起锚时,三副在驾驶台协助了望,传达和执行船长命令,并操纵车钟.记录车钟和船舶的主要动态和情况。航行值班时间:08:00-12:00;20:00-24:00。

(5)、水手长水手长在大副领导下.组织领导木匠和水手开展工作。负责编制水手航行、停泊及了望轮值表;按大副指示安排水手进行船体和甲板部设备的维修保养、起落吊杆、开关舱、绑扎货物、清舱洗舱以及装卸和靠离泊的准备工作等;管理甲板部物料、属具、绑扎器材和劳保用品,做好请领、验收和发放等工作。

§3-1 气象要素(温度、气压、湿度)。气温:气温是大气的重要参数,是表征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气压:大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湿度:湿度是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和水汽含量的物理量。天气现象:风(风向、风速):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成为风。风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风向用罗经点法来表示。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所流过的距离。云雨雪,雾(分类及对船舶的影响)。云: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冰晶或者小水滴,他是由于地面的冰蒸发,进入大气,而大气水汽又以各种不同形式凝结成各种水汽凝结物,这就形成了云。雨:水汽在空中凝结成云,体积扩大,重量增加,以至上升气流,不能托付其重量而以水态下落到底,这就是雨。雪:若水汽在凝结的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则其水汽直接凝结成固态下降着地,那么就成为雪。雾:是近地面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小水滴或者小冰晶的集合体,他与云本质是一样的,只是高度不一样而已。台风产生和移动原因,台风术语(进路、左右半圆、危险象限),台风风力、风向、气压变化的特点。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海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式漩涡。产生条件:1它生成的海域一般是海水温度较高的地区,水温一般在26到28度左右2它大致发源于北纬5到15度之间3台风所在的区域具有不稳定的空气层,而且厚度很厚。由于台风移动的速度 和方向是受两个力的作用:内力和外力,因此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的不同和变化将影响 到台风的速度和方向进路:台风中心移动方向的路线。左半圆和右半半圆:台风是一个旋转的热带低气压气团,它是以中心直径约25公里左右的台风跟和周围的直径500至1000公里,最大可达2000公里的圆所组成。危险象限:危险象限是位于台风右半圆也就是危险半圆的前半部分。

§3-2 潮汐的成因(天体的引潮力)。潮汐现象(潮汐周日、半月不等)。潮汐术语(涨落潮、潮高基准面、潮差、大潮、小潮、潮龄)。

成因假设:1 整个地球表面等深的海水所包围;2 水分子的内聚力,摩擦力和惯性力对水团不起作用。3 海底的自然形状对潮汐不产生影响。成因:1 月引力2 月地公转惯性离心力3 月引朝力潮汐周日不等:

潮汐半月不等;当月球、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臵做周期性的变化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有时相互叠加,有时相互抵消,使得潮汐以半个太阳日为周期发生变化。涨潮:由低潮到高潮的过程。落潮:由高潮到低潮的过程。

潮高基准面:计算潮高的起算面,一般与海图基准面一致;当不一致时,应予以订正。潮差:相连高潮潮高和低潮潮高的差值大潮:

大潮:当月、日潮汐椭圆体相互叠加,形成潮差最大的潮汐。小潮:当月、日潮汐椭圆体相互抵消,形成潮差最小的潮汐。潮龄:塑、望到大潮发生的间隔天数。§4-1 地球形状的概念和作用 第一近似体:为了计算和作图方便,把地球看成一个半径相等的圆球体。

第二近似体:在大地测量学,地图学以及需要更为准确的航海计算中,把地球近似看成两极略扁,中间略鼓的地球椭圆体。

地理经度、是以格林经线为基准,用格林经线和某点经线之间所载的赤道上的短弧,或该短弧所对应的球心角或极角表示。

地理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在地球椭圆体上赤道平面与某子午线的法线的夹角。

航海上方向的确定划分法1圆周法、以真北为基准,按顺时针方向计算,由0到360°。航海中最常用的划分法2半圆周法、以真北为基准或真南为基准,分别向东或向西由0到180°度量,并在其后标出方向。主要应用在航海天文中,表示天体的方位。3罗经点法以真北为基准,将地面真地平划分为32个等分,得32个点,每一个点称一个罗经点方向,而一个罗经点为11°1/4。这种划分法不精确,大多用于表示风,流的大概方向。

航向、在没有风流影响的情况下,船舶航行的方向。方位表示物标M的水平方向。舷角以航向线为基准,从航向线到方位线之间的夹角。

磁罗经 1磁差,是真北线与磁北线之间的夹角。2自差是由于船舶自身的磁场所引起的,罗北偏开磁北的夹角3罗经差是真北线与罗北线之间的夹角。

陀螺罗经是根据高速旋转的陀螺仪,在受到阻尼作用后,能迫使其旋转轴保持在真子午圈平面内的原理而制成的。陀螺差是用罗经指北时其罗盘上零度方向偏离真北的夹角。

海上距离 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一分所对应的弧上就是一海里。1海里记为1’,十分之一海里记为1链。

船速、船舶在静水中,单位时间航行的距离。航速 船舶在有风流影响下,单位时间内实际航行的距离,航速=船速+流速(矢量相加)航程 船舶航行通过的距离。单位为海里 计程仪的作用 是船上测量航程的仪器,分为相对计程仪和绝对计程仪。

计程仪改正率是船舶对水的实际航程与计程仪的读数差(L1-L2)之差和计程仪读数差比的百分数。§4-2 恒星时、在周日视运动中,春分点连续两次经过某地午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称为1恒星日。恒星时的时刻与昼夜的关系不固定。然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一般是根据“昼夜”来安排的,所以恒星时不宜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恒星时仅是天文学中采用的时间计量单位。视太阳时是建立在地球自转基础上的时间系统,它是以太阳⊙为参考点,以其周日视运动的周期作为时间的计量单位。作为时间计量单位,长短必须固定,所以视太阳日不宜作为时间的计量单位。但是视太阳日与昼夜交替的关系固定,符合人们工作与休息的习惯。因此产生了平时。平太阳时是建立在地球自转运动基础上的时间系统,它是以平太阳为参考点,以其周日视运动的周期作为时间的计量单位。

地方时在周日视运动中,平太阳由某地子圈起,向西运行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称为地方平时LMT。世界时在周日视运动中,平太阳由格林子圈起,向西运行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称为世界时。同时须注明日期。区时,时区中线的地方平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区时通常要注明区号和日期。标准时,每个地区或国家都有规定该地区或者国家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为标准时。

船时,船钟指示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船钟指示船舶所在时区的区时或所在港口国的标准时。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考虑到行政区域而有若干曲折。拨钟,船舶向东航行进入相邻时区,应将船钟拨快1小时; 船舶向西航行进入相邻时区,应将船钟拨慢1小时。船舶由东十二时区进入西十二时区或反之均不用拨钟,但日期相差一天。

§4-3 航标的作用指示航道、供船舶定位、标示危险区(航道附近的沉船、暗礁、浅滩等)、及其他特殊需求使用(白天、夜晚、能见度不良)如何识别航标? 国际海上浮标制度类型有A,B两个系统。作用是指明: ①可航水道的中央线和边侧界限;②固定桥下的可航水道; ③天然危险物和其他障碍物 ④可能有待规定的航行区域;⑤与航海者有重要关系的其他特征。标志的类型: 侧面标志、方位标志、孤立危险物标志、安全水域标志和专用标志

§4-4《世界大洋航路》可供拟定深海线时参考。书中介绍了气象和其他影响航线拟定的因素和经常被选用的大量航线及这些航线的航程。《航路设计图》是拟订大洋航线时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图中较为直观、简明地标绘出了各大洋航区的推荐航线及各港间航程,以及各航线附近的风向、风力、洋流等资料。另外在图中还标绘有冰区界限、载重线区域等资料。使用本图时,可与《世界大洋航路》一起阅读使用,互相参阅,以便拟订大洋航线计划。《航路指南》是将海图上无法表达或者不能完全表达的有关航海资料汇编成书,作为海图资料的补充,并同时载有航法和航行经验,配有较多的对景图,以提供给航海人员更丰富的航海资料和航行经验《进港指南》由英国航运指南公司发行,每两年一版,新版发行,即宣布原版本作废。每册的前部分是港口资料正文(Text),后半部分是港图(Plans)和系泊图等,是进入港口的重要参考资料。《无线电信号表》第一卷是关于海岸无线电台(国际通信)的资料,第二卷包括:无线电助航标志无线电时号、法定时、电子定位系统,第三卷包括:无线电天气服务、无线电航海警告及其它海上安全信息(MSI)广播第四卷包括气象观测站一览表及其相关图表。第五卷包括: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与各种遇险、搜救程序有关的资料,以及所有可向使用或加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船舶提供服务。第六卷是关于引航服务和港口业务的资料第七卷是关于船舶交通服务与报告制度的资料,第八卷是卫星导航系统《航标表》详细介绍中国沿海各种航标的详细资料,是海图的重要补充资料。《灯标表》详细记载了全世界各种灯塔、灯桩、灯浮及雾号等资料,作为海图资料的补充。《航海图书总目录》抽选航用海图:抽选专业用图:抽选航海书、表(簿):检验本船航海图书是否适用;查取中版航海图书供应站地点。《航海通告》是用以通报涉及航行安全改正航海图书的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物。

海图比例尺作用是决定海图制图的精度 决定海图作业的精度 决定图上资料的详尽程度海图图式是描述航区情况的语言,航海人员必须熟记各种海图符号和缩写的含义,才能熟练而正确的使用海图,最大限度的发挥海图的作用。海图基准面海图上所标注的水深的起算面称为深度基准面也称海图基准面。电子海图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海图信息和其他航行信息。主要由海图数据库,海图改正系统,附加功能设备,微处理机及显示器组成。优点:1显示更丰富的信息。2显示区域,显示方法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定,不像纸质海图显示区域是有界的3便于保存和传递4应用范围很广,可用于航海,港口管理,海上救助,环境保护。

§5-2船舶定位的方法:航迹推算:是根据船舶航向、航程和风流资料,不借助外界导航物标而推算出具有一定精度的船舶航迹和船位的方法。船迹推算是航海上求取船位的最基本方法,也是陆标定位、天文定位和无线电定位的基础。航迹绘算方法:即海图作业法,是根据船舶航行时的航向、航程和风流要素,在海图上直接绘画出推算航迹和推算船位的方法。航迹计算:是根据计算的起始点经纬度、航向和航程,利用数学计算公式,求到达点推算船位经纬度的方法。船舶定位的作用:保证船舶安全、经济地航行。陆标定位:通过观测陆标的定位、距离或方位差等获得观测船位的方法。方位定位:利用罗经在同一时刻分别观测两个或两个以上陆标的方位而确定船位的方法。距离定位:当同时测得船舶与视界内两个物标之间的距离时,则分别以物标为圆心,以所测的距离为半径画对应的两条距离船位线,其靠近推算船位的一个交点即为观测时刻的船位,这种方法为距离定位。方位距离定位:观测视界内仅有一个可观测物标的方位和距离确定船位方法和过程。移线定位:根据转移船位线的原理,将分别两次观测单物标的两条船位线转移到同一时刻来求得船位的方法。天文定位:同时观测两个天体就可以得到两个天文船位圆,两个天文船位圆交于两点,靠近推算船位的一点即天文观测船位。

天体定位的主要方法:白天太阳移线定位;低纬度海区太阳特大高度定位;观测太阳、金星定位;晨昏星体定位

雷达定位:利用雷达测量目标的方位或距离,然后进行定位的方法。GPS定位: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全球连续定位和更高精度的三维定位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是通过卫星发射两种伪随机码来进行测时测距定位的。

§5-3航次计划主要内容:

1、充分理解航次命令,船长将航次命令的指示落实到各具体部门,并监督做好准备工作;

2、船长应拟定航行计划;

3、各种燃物料、淡水、备品和食品的补充数量与供船计划;

4、船舶各种证书和船员证件的有效性,提出申请办理计划等,必须保证船舶处于适航状态;

5、制定货物配载图和装卸货计划;

6、其他特殊的准备计划。航行计划主要内容:(1)选定计划航线:在掌握上述航海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航海经验选定进出港航线、沿岸航线和大洋航线。(2)初画航线:先在小比例尺海图上画出计划航线,求出概略航程。(3)确定船速:并考虑水文气象条件估计实际航速。(4)估算航行时间:根据概略航程和估计的实际航速,估算航行所需时间。初步确定进出港和通过重要航段的时刻。航线计划主要内容:

1、研究所有航行资料,在海图上设计并画出本行次的启航港、中途港、目的港的引航站之间的全部计划航线,并标注计划航向;

2、各转向点经纬度,各段航线的航程,总航程,预计平均航速和航行总时间;

3、准备必要、有效的航海图书资料;

4、收集航区的海上安全信息。§6-3号灯号型的概念:是船舶在海上会遇时相互识别,表达操纵的意图和操纵的行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号灯和号型的作用:表示船舶的种类、大小、动态和工作性质的灯光和型体。声响和灯光信号的作用:表明船舶的存在、种类、大小、动态,还可以表明船舶的操纵意图和操纵行为,表示怀疑、发出警告或引起他船的注意。船舶在互见中的行动规则:

1、追越局面:任何船舶在追越任何他船时,均应给被追越船让路。

2、对遇局面:当两艘机动船在相反的或接近相反的航向上相遇致有构成碰撞危险时,各应向右转向,从而从他船的左弦驶过.3、交叉相遇局面:当两艘机动船交叉相遇致有构成碰撞危险时,有他船在本船右弦的船舶应给他船让路,如当时环境许可,还应避免横越他船的前方。直航船:保持原有的航向和航速的船舶。让路船:是按《规则》必须给他船让路的船舶。机动船、帆船、渔船、操纵能力受限船、失控船间的责任。理解避碰责任几何制和等级制。(1)等级制《规则》第十八条在确定船舶之间的责任时,是根据船舶的操纵能力的优劣来划分的,要求操纵能力优越的船舶应给或应尽可能给操纵能力差的船舶让路。(I)在追越局面中,因为追越船速度比被追越船速度快,避让能力相对好些,且追越行为是主动行为,故《规则》第十三条也是采用等级制原则要求追越船给被追越船让路。(II)《规则》在规定一船不应妨碍另一船通行时基本上也是采用等级制原则,同时考虑到通航水域的有效利用和保持受限水域中的交通畅通。(III)《规则》第十二条规定上风船给下风船让路也是等级制原则。(2)几何制在相遇两船操纵能力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规则》按照长期形成的避碰习惯(右转避让使两船左舷对左舷通过)指定一船给另一船让路,第十五条(交叉相遇局面)就是采用几何制原则。第十二条规定左舷受风船给右舷受风船让路,也是如此。

第五篇:毛概

毛概

第一章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跟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哪些条件?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⑵、1957-1977年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⑶、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⑷、对当今世界特征和主题的观察、分析、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2.协调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3.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党和政府不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4.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什么?(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四、辨析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正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改革开放新实践而创立的理论。党的十四大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载入党作为指导思想。十五大将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

2.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正确。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要把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把毛泽东某些个别论断同毛泽东思想整个体系区别开来。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大意义?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章

三、简答题

1.党的思想路线如何表述?《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种不断发展和丰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贯彻这一思想路线的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能够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和基本要求。

3.什么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它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哲学命题,而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为对象,是由实践到认识乃至理论的科学思想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哲学理论性和文化思想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到实践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学习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必须领会和掌握其辨证关系。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识认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辨析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错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等内容。所以通常把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没有任何关系?错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解放思想,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2.怎样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3.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章

三、辨析题

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错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中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发生错误,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紧要的主观条件。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建立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共和国。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就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是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共和国,也不是俄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这是因为: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革命性;中国革命的主要源泉在农村。2)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因为:农民有富农、中农、贫农三种,中农占农村人口的20%,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是重要的革命动力的一部分;贫农连同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他们和地主阶级是死对头,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和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a集中体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b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c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d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的内容。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中农的土地归贫农所有C、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E、保护民族工商实业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五、分析题

1.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1)中国革命的对象除了本国封建势力以外,还有与其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这就是说,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革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具体原因是: 第一,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这是由于在俄国—卜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2.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思想。请运用有关知识,结合中国国

情阐明中国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说明这条道路的提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启示。第四章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错误。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是剥夺政策。错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国家对它不是像对待官僚资本主义那样采取剥夺政策,而是对它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在对私人企业进行改造的同时,对资产阶级进行改造,使他们从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企业改造与个人改造相结合。

三、简述题

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过度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政策。1.利用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是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条件下,允许其存在与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限制,是要限制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国家主要从价格、税收、原料、市场、货源等方面实行有效的限制,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轨道。在这一基础上,国家依靠国营经济的领导力量,并依据对农业改造的同时进行的时机,迫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国家是通过建立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由低级形式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个别企业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由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同时,还与对资本家个人进行改造相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一作法,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一个创举。

3.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政治上: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经济上: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上: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4.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

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分析题

1.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2.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什么启示?50年代的改革,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需要资金,而且在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始的一段国有化过程。从没收官僚资本,公私合营,到后来将分给农民的土地重新收归国有搞人民公社。50年代改造的成果就是,全国的资源、财富,全部收归国有。然而经过20多年的国有化之后,发现逐渐的再也不能刺激经济的发展,于是就从70年代末开始,展开了私有化进程。首先是允许农业收成私有,也就是所谓的“包干、包产”到户。紧接着中国开始了激烈的私有化进程,从鼓励乡镇企业发展、承认所谓“个体户”,到最为激进的“国有企业重组”,将以往从国民处收归的资产重新私有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侵吞国有资产、寻租现象普遍等等),这一进程从宪法内容上对私有制经济、私有财产的不断肯定得到充分体现。不过在承认私有化从而激发的市场活力,确实大大拉动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概括来讲,50年代的改造是一个公有化过程,70年代末是一个私有化过程,都是我们对两种所有制制度进行的尝试。第五章

三、辨析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正确。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4)对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不完全正确。(前一句正确,后一句不准确)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

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3)从后一句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说,后一句不准确。

四、简答题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有哪些?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选择的基本前提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依据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又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在继承前人的社会主义观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20年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上升到“本质”的高度作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概括。这一概括既包含着以往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又弥补了其中的不足。从突破和创新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突出和全面阐明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第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本质决定特征,特征反映本质。过去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仅仅停留在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上,甚至把一些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如计划经济等也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肯定。邓小平则从社会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一方面剔除了对社会主义本质或特征的种种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坚持。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第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切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使党和人民充分理解了单一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本质,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独有的特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科学根据。因为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3.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全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4.确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依据有哪些?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要求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把发展生产力

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具体地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第一,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完成自身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要求。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第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第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得为和所起作用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只能靠发展。B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 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们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段得到实现。D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套主要经验,我们之所以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发展生产力,提高民人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六章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到2020年我们就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了。此命题错误。(1)我国目前只是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从消费层次看,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从消费内容看,目前的小康是不全面的。从地区和城乡消费水平看,目前的小康是不平衡的。(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变目前的总体小康为高水平的、全面的、平衡的小康。

四、简答题

1.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所规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

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如何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2)“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要靠四项基本原则提供政治保证,靠改革开放提供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3)“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不断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4.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⑴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虽然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建立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所以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样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⑵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时期改变生产力的落后状况,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进入社会主义比较成熟的阶段。可以说,我们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就必然要经过一个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⑶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上实现现代袋子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现代化的含义在变化,各国经济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有哪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五、论述题

为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八大正确路线的中断表明,不严格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缺少必要的制约机制,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还是得不到保障,党内的正确意见还是无法及时有效地集中,党内的错误意见也不可能得到坚决有力的抵制和纠正,党的正确路线就无法在实践中坚持下去。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首先,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严格执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鉴于我们国家历史上缺乏民主传统,当前我们特别要注意到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民主不足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处于发展中,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党内民主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倾听实践的呼声和群众的正确意见,以疏通各种渠道,形成正确的集中。对于集中的理解,要强调少数服从多数、多数服从真理,服从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不是服从某一个人的意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先后强调“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际上是使党的正确集中有所依凭、有所遵循,而不至于个人说了算,不至于以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意志,主观武断地拍板决策。正确的集中,应该是领导集体的集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集中,整体功能的集中。这样,党的正确决策才不因领导者个人看法和意志的改变而改变,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依靠民主集中制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使党的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即制定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度化。一方面,要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各级党组织及班子成员的职权、工作范围、决策程序等不断进行充实和修订,科学规范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运作程序,使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建立起一个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把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七章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中国长期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也就是说中国不能闭关自守,要引进来,走出去。只有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往来,才能促进中国的发展。2.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来发展自己,才能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历史的经验一再

3.和我国的国情有关,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这一切都离不开向世界开放。

3.简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一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二是,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三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主要意义:解决了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问题,打消了人们的种种担心和顾虑,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

5.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1、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

2、加强经济立法

3、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支持企业走出去

4、加强中外的合作

四、辨析

1.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结合点。1)正确。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不完全正确。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极力维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相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邓小平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发展首先是经济,但不仅仅是经济,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改革是动力,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前提,是发展和改革必备的政治社会条件。

2.试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各国政府为在国际分工和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纷纷实行开放政策,广泛地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积极利用外国市场、技术、资金、资源、信息。在开发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近代以来落后于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闭关自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与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只有在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才能顺利建设成功。综上所述,对外开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坚持这一基本国策是必要的。

第八章

三、简答题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不全)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3.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新兴工业化道路:就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要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基本上就是要在新时代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4.简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要实现的“三个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 1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 6.为什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而且还要质量和效益“好”。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快又好”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是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的要求,相对说来比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更加突出。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辨析题

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要发展公有制经济,就不应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正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割裂、相互排斥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必须坚持公有制,这要坚定不移。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也要坚定不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把这两个“坚定不移”统一起来。如果只讲一面,而不讲另一面,就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建不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在现阶段,我们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2.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产生两极分化。

不正确。允许和鼓励—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产生的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同阶级社会里由于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两极分化所造成的贫富差别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第一,两极分化是私有制和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内容是指一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剥削者,而另一部分人失去生产资料,不得不受他人剥削而贫困破产。而鼓励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为消除平均主义而提出的大政策,其内容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它不包含阶级分化的内容。第二,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允许和鼓励的是劳动致富、守法致富,对那些非法侵犯他人利益,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要依法严厉制裁。第三,对合法的正当途径取得的过高的个人收入,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防止个人收入过分悬殊。第四,我们还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开展扶贫工作,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积极帮助和促进贫困地区和个人及早脱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市场经济不是区别社会性质的范畴,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的区别。

不正确。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虽然是一个体制性范畴,但是它总是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五、论述题

1.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

征和要求。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 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2.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都会拉开收入差距,甚至扩大收入差距。这一方面是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规定和内在要求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定和基本要求决定的。首先,我们国家的基本分配制度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并存。这就必然出现因工作差别和性质不同产生的分配差距。其次,我们在高速的发展中,一直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实际上是忽视了公平这一重要分配原则,而过多的强调了效率。这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范围内,但非按劳分配方式即可以存在于公有制也可以存在于非公经济中。这就必然造成拥有技术,职权,资本,土地的劳动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现在的差距并不代表以后的差距,现在的不公平并不代表以后的不公平,这些都是在高道德标准下的必要牺牲。这样的分配制度(1)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2)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4)实践证明:我国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九章

三、辨析题

1.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立法,公民守法。错误。

(1)我国立法体制和法律体系有不同层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制定规章。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不仅要加强立法,而且还要加强对执法的监督。政府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执法主体、行政主体,都必须首先依法规范自己的行动,接受各方面的监

督。所以,认为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立法是不全面,不正确的。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学法、知法、守法、树立法制观念,而且要运用法律武器,监督国家机关和任何个人依法办事,对一切违法行为进行斗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所以,认为依法治国就是公民守法,也是不完全、不正确的。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两个观点均正确,二者并不矛盾,只是看问题角度不同。

(1)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2)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3)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错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建立全国政权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具有政权性质,但它是过渡性质的机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这种职能立即中止。

(3)人民政协按其性质不同于国家权力机关,不具有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与职能。但是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实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

四、简答题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和性质是什么?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是: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当前和今后严格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项:(1)“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2)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选举;(3)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完善民主监督制度。2002年召开党的十六大,根据新的形势,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中比较重要的工作部署包括: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

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开言

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五、论述题

1、试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腐败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现象,也是世界各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顽症。坚决反对腐败现象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诞生于中国社会最黑暗的年代。1993年8月,江泽民在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就明确地指出了党内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他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机体内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反腐败斗争关系到我们党的先进性能否保持、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总之,反腐败斗争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它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庆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有利于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有利于维护自治区的稳定发展。4.有利于保证少数民族人们更好地当家作主。5.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6.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7.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第十章

三、辨析题

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本命题正确。第一,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总称。第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第三,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2、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惟一途径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错误。

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多种途径,包括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立足当代实际进行文化创新等途径。文化承接着过去又昭示着未来,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以积极借鉴,做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因此,本题论断过于绝对化、片面化。

四、简答题

1、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2)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各种腐朽文化思想也会沉渣泛起。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交流与冲突冲击着原有的政治信仰、民族认同、道德秩序和行为规范。西方国家加紧了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和“西化”,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和新要求。(4)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保持先进文化的民族特色,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袭,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推进文化创新,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法杖,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1,它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凝聚人心,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激发人们的精神动力提供了基本途径。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2,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风气,鼓舞人们积极向上,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3,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一个改革开放充满活力的中国,不仅要向全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更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五、论述题

1、结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

2、结合当前我国食品行业频发的安全问题,谈谈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3、如何理解弘扬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

人类历史证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没有了它,民族团结与发展建设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灵魂,民族就不可能有自尊、自立、自强。特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团结教育中,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所在: 第一、民族精神可谓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灵魂。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第二、民族精神可谓是历史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第三、民族精神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第四、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综合国力即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物质力量;同时也包括民族团结精神,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强大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民展,而且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是否有高度的民族精神,便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因为:(1)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精神基础。失去这一精神基础,国家便失去长期统一、稳定,发展壮大,也就不可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当今世界,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大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及经济扩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军事威胁的结伴而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的错综复杂形式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自立、自强,与时俱进的进程中,尤为重要和紧迫。(3)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并成为提高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核心。(4)民族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十一章

三、辨析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我们评判改革开放以及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包括:一是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二是社会公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三是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四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必要要求;五是充满创新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之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错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加强基层工作;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四、简答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长期奋斗。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指导思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制。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应突出解决哪些问题?

三个鸡蛋:一是特色执政党官僚,二是私营企业主,三是工农大众。采取措施:1.反贪护贪(只斩草,不除根。剥削制度是贪腐的根),2.养资拒资(养着资本家搞生产,但拒绝资产阶级民主来夺权),3.安民刮民(通过救济一些被剥削得活不下去的百姓来安抚暴民,以维持剥削制度的合法性)。

原则:要站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哪个也不踩破。统筹兼顾这三者之间的利益,达成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于: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①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现实意义或实践意义: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②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③ 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 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

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第十二章

三、辨析题

1.中央政府的各部门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相应部门有直接领导关系。错误。

中央政府各部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相应部门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大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机关,都不得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各级公务人员只对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而行政长官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组织,同内地相应的组织也互不隶属,互不干涉。

2.“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正确。

过去,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学说,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只能存在社会主义一种制度,而不能存在和社会主义制度相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现在,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国家主体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将这两种制度统一于一个国家之内,既实现国家的统一,又不损害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但突破了单一制下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权力的范围,而且超出了联邦制下成员国的权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也为单一制国家结构提供了新鲜经验。

四、简答题

1.香港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2.为什么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一八四○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一八四二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一八五六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八六○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一八九八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租期九十九年,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期满。所以我们称香港回归是中国政府收回香港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史无前例地提出的,这个伟大构想本身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实践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香港的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与胜利.“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树立了榜样,为祖国统一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的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4.50年代至60年代,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有关思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是什么? 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

1、台湾统一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

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之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

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

五、论述题

1.如何认识我们党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依据 ? “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第一,民族愿望和国家利益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很早就形成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虽然历史上也有过分裂的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是“一国两制”的外部条件。

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自1971年10月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1979年1月又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80年代末,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我国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外部条件。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国两制”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开拓了解决中国问题其中包括实现国家统一问题的新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首先就要求从实际出发。什么是中国的实际呢?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实行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就必须充分尊重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的利益,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方案。“一国两制”是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它既坚持大陆的社会主义,考虑到大陆的需要,又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现存的资本主义,以维护这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第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在一个国家内允许与自己不同的、对立的社会制度同时并存、相互竞争,在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无先例。“一国两制”,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边敢于在自己的一些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新事物。提出这一构想需要有胆略的。这个胆略来自人民对党的领导的拥护,来自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2.如何认识“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部两种对立的制度可以长期并存,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讲过的,但“一国两制”依据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它有利于保 持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既坚持祖国统一和主权的完整,坚持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又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考虑到各方面的意愿,考虑到祖国统一的现实可能性,允许两种制度并存,这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和运用发展。和平共处本来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普遍原则,现在被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创造,为和平共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涵。第四,“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富有想像力的答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也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出发的。我国解决台、港、澳问题,会涉及到有关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实行“一国两制”可以避免一些国际争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我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香港已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也已在1999 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使“一国两制”构想成为现实,证明“一国两制”构想合情合理,切实可行;它有利于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第十三章

辨析题

1、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是一贯性和连续性

这句话表述是正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总是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并多次进行阐述。江泽民于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从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的发展脉络及其核心内容来看,体现着一贯性和连续性。

2、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这句话表述是正确的。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简答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什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004年6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题为《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就如何充实和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提出了以下五点主张:第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平等;第二,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第三,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第四,通过对话与协作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第五,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多边机制的重要作用。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是什么?

1.国际新秩序应以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以少数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基础的旧秩序,而应该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2.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3.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选择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发展道路。

4.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必须严格遵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国际新秩序应该包括政治秩序的经济秩序两个方面,要指出这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主要解决和平问题,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解决发展问题。

3、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二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4、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做出了哪些新的科学判断?

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当代世界的国际形势作了如下的一系列新论断:(1)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争取比较长期的世界和平是可能的。(2)当代世界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两大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世界多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迫切希望。(3)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崇,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4)苏联解体宣告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5、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研究,敏锐地观察到世界的主题已经转换,即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这一科学判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依据:

①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三种类型的国家,它们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也就是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饬酱笪侍狻6西关系的实质就是和平问题,南北关系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②战后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经济的紧密合作与竞争的扩展,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而成为制约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③战后打世界大战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而这两家都还不敢打。美苏两国“相互摧毁”的核威慑也大大减少了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④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6、为什么说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7、为什么说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8、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第一,世界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特征。

多极化是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结果。首先它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演变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就已经开始出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世界经济多极化必然带来世界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大国必然要求世界政治中相应的政治地位。其次,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到70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就萌发。冷战结束后,90年代后形成世界政治一超多强的特点,一超是美国,多种力量在世界上竞争发挥作用,依然推动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世界走向多极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多极化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当然应该看到,由于当前国际战略力量对比还很不平衡,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第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指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障碍减弱和跨国界流动量的增加。其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全球化,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联系日益紧密。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它不是某些国家政策或者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某些国家确有利用全球化进程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推行霸权和强权的政策。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对所有国家有利有弊。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是没有出路的。但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

论述题

1、如何正确估计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这一极是当今世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不称霸。我们决不允许别国把他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我们也决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人。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反对霸权主义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中国日益成为遏制霸权主义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2)中国是第三世界利益的捍卫者。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中国社会制度虽然与第三世界多数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在历史上中国与第三世界有着共同的遭遇和经历,在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霸权主义等许多重大问题工又有着共同的利益。在国际斗争中,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切正义斗争和合理要求,与第三世界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3)当今世界上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合作与努力。中国是占世界人口1/4的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世界上许多重大问题离开中国的参与与努力,是不能解决的。所以,在当今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这一极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极。

2、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第三,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四,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五,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六,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下载毛概论第1次材料题[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论第1次材料题[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港澳问题. D台湾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依据是(......

    毛概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

    毛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阶段练习二 (第二章、第三章) 一、判断题: 1、“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 2、新民主主义革......

    毛概

    第一篇 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

    毛概★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

    毛概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构建„第一段 第一,„„。 重点是加强„„协调发展。 海军:将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保障能力 2015年5月2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

    毛概汇总

    一.简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经验......

    毛概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实事求是。 2、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3、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