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廖承志同志追悼会治丧委员会组成
廖承志同志治丧委员会组成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二日电廖承志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经组成,廖承志同志追悼会治丧委员会组成。治丧委员会成员名单如下: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乌兰夫王震杨尚昆(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万里习仲勋马海德王任重王昆仑王首道王鹤寿韦国清方毅邓力群叶飞叶圣陶
包尔汉史良乔石庄希泉朱学范刘澜涛许世友许德珩李淮汉李德生杨秀峰杨得志肖克肖劲光何贤余秋里谷牧宋任穷张廷发陆定一阿沛·阿旺晋美陈丕显陈慕华林丽韫帕巴拉·格列朗杰季方周谷城周建人周培源屈武赵朴初胡子昂胡乔木胡启立胡厥文胡愈之荣毅仁费彝民姚依林郝建秀秦基伟**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耿飙夏衍钱昌照倪志福黄克诚黄鼎臣康克清爱泼斯坦彭冲程子华粟裕董其武赛福鼎谭震林缪云台横川次郎薄一波
第二篇:廖承志同志追悼会治丧委员会组成
廖承志同志治丧委员会组成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二日电廖承志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经组成。治丧委员会成员名单如下: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乌兰夫王震杨尚昆(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万里习仲勋马海德王任重王昆仑王首道王鹤寿韦国清方毅邓力群叶飞叶圣陶 包尔汉史良乔石庄希泉朱学范刘澜涛许世友许德珩李淮汉李德生杨秀峰杨得志肖克肖劲光何贤余秋里谷牧宋任穷张廷发陆定一阿沛·阿旺晋美陈丕显陈慕华林丽韫帕巴拉·格列朗杰季方周谷城周建人周培源屈武赵朴初胡子昂胡乔木胡启立胡厥文胡愈之荣毅仁费彝民姚依林郝建秀秦基伟**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耿飙夏衍钱昌照倪志福黄克诚黄鼎臣康克清爱泼斯坦彭冲程子华粟裕董其武赛福鼎谭震林缪云台横川次郎薄一波
第三篇:追悼会治丧委员会名单
治丧委员会名单是指参加办理丧事的成员名单。治丧委员会是主持和安排整个丧事活动而设立的,它负责与丧事有关的所有事宜。单列出治丧委员会名单能更好地使治丧委员会开展工作,协调好治丧的各项活动。治丧委员会多由死者所在单位的领导人组成。治丧委员会名单的排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领导人的职务高低及其在治丧委员会中所起的作用来排名次。这种名单的排列方式适宜于治丧委员会人数不多的情况。另一种是治丧委员会的成员名单一部分按职务的高低排列,其余大部分则按姓氏笔划为序进行排列。这种排列方式适合治丧委员会人数较多的情况,同时要注意在这两部分成员的中间要空上三行,同时要加注“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字样以作说明。如《廖承志同志治丧委员会组成》。
第四篇:创校校长廖承志
创校校长廖承志:华大永远在他心中
作者:张罗应 2010-11-16 来源:华侨大学报校庆特刊 浏览 22
著名国务活动家、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先生,是华侨大学的创始人,也是华侨大学的首任校长,更是去世在华侨大学校长任上的校长。华侨大学,一直永存于廖公的心中。
新中国建立初期,大批海外华侨青年满怀热情,回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加之东南亚地区排华,迫使大量华侨青年回国。考虑到归国华侨青年需要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时任中侨委主任的廖公向国家建议,创办一所以招收归国华侨学生为主的华侨大学,得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央各部委的赞同和鼎力支持。就这样,1960年,华侨大学应时应运而生。
1961年8月17日,中侨委、教育部联合向国务院正式呈报《创办华侨大学方案》,并于11月1日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由此,11月1日成为华侨大学的诞生日,每年的这一天,也就是华侨大学的校庆日。
值得一提的是,廖公不仅提议创办华侨大学,更自华侨大学创办的第一天起,就亲自担任华侨大学的校长。他不仅为学校题写校名“国立华侨大学”,更对有关华侨大学的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在细节上做到最好:廖公亲自领导学校的筹建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学校的地址选择问题,并亲自拍板定案———把学校建在福建侨乡泉州的城东,还请全国知名建筑专家为华大设计建设方案,亲自确定了学校校舍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廖公亲自主持《创办华侨大学方案》的审定,确定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他坚持华侨大学的学生宿舍一律采取单向外廊结构,使得室内光线充足,夏天凉快,同时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适应青年学生喜欢活动的特点;考虑到来华侨大学就读的大多是东南亚学生,特别是女同学习惯冲凉和在室内打赤脚,廖公要求学生宿舍楼设计上,每个宿舍都要有“冲凉间”,适应华侨学生的“冲凉(洗澡)”习惯,他还嘱咐宿舍地板要磨光,以免学生刺破脚板;廖公表示,要为华侨大学师生提供最好的房子,并特批用外汇从香港购买钢材,把宿舍门窗做成钢门窗,为师生创造最好的教书和生活条件;针对华侨大学是以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为主的大学这一特点,廖公提出,对侨生的教育应与内地学生有所不同,并提出了“热情欢迎、亲切关怀、严格要求、耐心教育”的十六字方针。此外,对学校聘请教师、建校舍,以及购置图书、仪器等,廖公都一一规划和指导。
廖公认为,办好一所学校,主要是靠教师,还要聘请外国专家。于是,廖公亲自找时任高教部部长蒋南翔要人,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中抽调了一些业务素质好的教师到华大作为教学骨干。他多次要求华大盖专家楼、小别墅,为外国专家提供较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请得来,留得住”。廖公还亲自出面做工作,把一位回国访问的郭姓荷兰籍印尼华人挽留到华大专职搞科研。同时,华大的许多干部,也是廖公多次出面与教育部、统战部等部门联系,然后派人到这些部门物色挑选来的。
华侨大学远在著名侨乡福建泉州,国务繁忙的廖公身在北京,无法亲临学校指导。但廖公仍然心系华大,心系华大师生:1964年2月27日,中侨委在北京召开华侨大学专业调整座谈会,廖公特地就此作出重要指示;1965年11月1日,华侨大学建校五周年庆典,廖公亲自题词祝贺。更为重要的是,廖公把华侨大学的艺术系办在了北京,并对艺术系的这帮华大学生、他眼中的“宝贝”给予了特别的关爱———1963年2月11日,华侨大学艺术系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廖公专程出席;在廖公的亲切关怀下,当时的不少名家,如作曲家时乐蒙,表演艺术家陈强,著名舞蹈编导李承祥和声乐家钱瑛、散文家杨朔、芭蕾舞蹈家石圣芳等都先后为华大艺术系1962级学生授课;即便“文革”期间身受迫害,廖公仍然以大无畏的精神关心华侨大学师生的命运,过问华大艺术系学生的去向,并亲自给中央写信,反映艺术系师生的前途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廖公为华侨大学的复办全力奔走。1978年4月17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务院侨办《关于恢复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有关问题的请示》,决定复办华侨大学,廖公继续担任华侨大学校长。他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学校复办有关问题,决定学校当年复办,当年招生开学。1978年10月23日,华侨大学举行复办挂牌仪式,原定来校主持开学典礼的廖公因国事繁忙未能如愿。在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廖公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身居高位,国务繁忙,但他依然放心不下华侨大学。由于身体健康缘故,廖公辞去了国内大部分的职务,唯独保留华侨大学校长一职。他还把华侨大学托付给了著名爱国侨领许东亮先生。据许老回忆,在出席侨办的一次会议时,廖公悄悄拉着他来到一个没有人的房间,深情地重重地说了一句话:“许先生,一切拜托了。”廖公所“拜托”的,正是他一直放心不下的华侨大学。
1983年,廖公重病在身,但是为了办好两所华侨高等学府,他不懈努力,争取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务院侨办联合起草了 《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中央24号文件),并在生
命的最后时刻亲手签发了文件。廖德勤(廖公的侄子)说:“廖承志当时已病重住院,亲自提笔在文件上作出批示,写下„我完全同意‟。”在这份文件中,华侨大学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国家的强力支持,也在教学政策上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度:首先,侨生可以不再把政治课作为必修课,从而减少了国外对于大陆教育不公正的怀疑;其次,以前外贸等相关专业属于保密专业,不许招侨生,但现在这个规矩被破除了;最后,侨生在节假日有回家的自由,不必等到每年的寒暑假。廖公临终前的举措,为华大坚持自己的侨校特色奠定了基础。
1983年6月10日,廖公在北京不幸因病逝世。这位新中国侨务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华大人的好校长,在他的第23年华大校长任上,永远地离开了他所心系的华侨大学,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华大师生。但,廖公永远活在华大人心中!
第五篇:廖洪秩同志追悼会主持词
廖洪秩同志追悼大会主持词
(2012年3月17日)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廖洪秩同志追悼大会。廖洪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2年3月14日21时34分与世长辞,享年59岁。
参加今天追悼大会的人员有:长安乡全体党政领导、各办站所负责人、全体村支部书记、各乡属单位负责人,县人民医院相关领导及廖洪秩同志生前的朋友和亲属。
现在,我宣布,廖洪秩同志追悼大会正式开始。
奏哀乐、鸣炮!(一分钟左右)
……
今天的追悼大会共分五项议程,下面,逐一进行。
现在,进行大会第一项议程,请全体肃立,向廖洪秩同志遗像默哀三分钟。
……
默哀毕。
现在,进行大会第二项议程,请乡党委书记冯拓远同志致追悼词。
……
现在,进行大会第三项议程,请廖玉平同志代表丰石村支两委讲话。
……
现在,进行大会第四项议程,请同志代表亲属讲话。
……
现在,进行大会第五项议程,请孝子廖亮致答谢词 ……
现在,让我们向廖洪秩同志遗像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追悼会到此结束,奏哀乐,鸣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