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仙区魏城镇“CEO村官”张勇的治村故事
魏城镇铁炉村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尽管距绵阳城区仅20余公里,但由于长期道路阻绝、水利落后,让它成为仿佛被发展遗忘的“世外桃源”。因为穷,村里特困户达60多户,1600多名村民中“光棍”就有100多;因为穷,这里农产品运不出,投资者望而却步,连“摩的”司机都拒载;因为穷,村里青壮年纷纷外出,村两委甚至连间办公室也没有。
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已在城里开着3家公司的张勇毅然返乡挑起村支两委重担。短短年余,他拿出多年积攒的600余万元投入村建设,卖掉、抵掉了城里的大房子,却没让村民掏一分现钱;为引进客商发展产业,他带领村民不眠不休鏖战3天3夜,奇迹般打通4公里山道;由于过度操劳,这位30来岁的年轻人身患重病半年时间两次住院,体重从210多斤一下降到140多斤。短短年余,铁炉村33公里“四环村道”通往家家户户,3000余亩青梅蓝莓基地连绵成片,由张勇捐款60万元及特殊党费援建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即将建成……张勇说:我要让村里老百姓都真正富起来,我要将铁炉村建成人人都向往的“世外桃源”!
铁炉村的“桃花源
变”——游仙区魏城镇“CEO村官”张勇的治村故事
勇担重任:
年轻老板返乡当穷家,成为不拿报酬的“一肩挑”
铁炉村形似铁炉,村民按地势高低将村子分为上沟、中沟、下沟。然而无论种水稻的下沟还是种旱粮的上沟,由于一座大山的阻隔都是落后的夹皮沟、穷山沟:一半人家还住着土墙房,村民收入远低于区、镇平均水平;全村老少1600多人,光棍就上百。
铁炉人吃够了交通不便的苦:出沟赶魏城,10多里路要走1个多小时。村里出产的蚕茧、芦笋、水果等只能靠肩挑背扛零散销售,遇到连日阴雨就只有烂在地里。郭秀群大娘想出高价打个“摩的”从魏城回村,司机一听“到铁炉沟”就断然拒绝。“买个摩托车都要靠扛进来”„„说到没有路的日子,村民人人一大本账。
张勇老家就在铁炉村下沟,家乡的贫困一直深深烙在他童年的记忆里:走1个多小时山路背着咸菜去上学,教室成危房只好把乒乓台当课桌,黑板就挂在核桃树上„„贫穷让这个农家子弟倍加上进。从小学到初中,张勇成绩一直名列前矛,先后担任少先队大队长、校团委书记。然而初中毕业后,品学兼优的张勇却主动辍学了,他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
离开校园,张勇进了魏城中学校办印刷厂,凭吃苦肯干很快当上副厂长,并在20岁时入了党。1998年,23岁的他辞职创业,又利用业余自修拿到大专文凭,考取了会计电算化证、广告从业人员资格证、通讯从业人员资格证等,与人合伙经营广告公司、装修公司、通讯工程公司。10多年过去,张勇在绵阳有房有车有企业,过上了令人羡慕的优裕生活。
2008年“5.12”地震,张勇家老房子受损。孝顺的他在为父亲重建新居时,更刻骨体验到铁炉的闭塞:有车没路,建材只能卸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再请人背。尽管灾后重建政策好,但受基础条件制约,群众生活依然艰难。
贫困,深深刺痛着这个热血男儿的心。“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儿时梦想,随着自身实力增强而愈发坚定。他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费解的决定:回到铁炉村,竞选村书记!
让人难以置信的还在后面。老支书张伦群清楚记得,2010年12月26日张勇在选举会上向父老乡亲承诺:当选后不拿村干部报酬,而是先拿出200万为村里修路;村里所有基础设施建设不强行向村民摊派一分钱;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要把铁炉村建成富裕村„„
半信半疑中,乡亲们将沉甸甸的选票投向了这个离乡多年的年轻人。张勇以几近全票当选村支书,次年3月又当选村主任。当选那天,有村民自发燃起了鞭炮,吹起了唢呐。
勇往直前:
客商阵前立下“军令状”,3天打通希望路
乡亲们没有看错。张勇当选村支书仅一周,崭新的挖机、装载机、压路机就开山辟路进了铁炉沟。跟随张勇多年的司机胡守新说,为节约开支,老板投入100多万买下这些“大家伙”,真算是“铁了心了!”。而张书记这样精打细算成本账:如果雇设备,钱要多花1倍。自己掏钱请机手,自己掏钱买柴油,“铁家伙”很快派上大用场:2011年春节,连接铁炉村上下沟的小土路被拓宽压实,显露出舒眉展眼的新气象。
3月,又到铁炉沟最美的季节。听说一位山东老板来绵阳发展蓝莓产业,张勇热情地把对方请到村里。山清水秀,空气纯净,客商对铁炉村的生态条件非常满意;但因为没有路,步行考察花了两三天。老板遗憾地调头要走,张勇急了,拍着胸口保证:“给我一个星期,我让你的奔驰车直接开到山顶!”
寂静漆黑的铁炉沟变得灯火通明、机声隆隆。张勇带着机手三班倒,村民自发跟随日夜鏖战。仅仅3天,一条长4公里、宽6米的土路就从山脚盘绕到山顶。一周后老板再来,眼前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张勇这个人,我服!”由此,山东瑞田公司蓝莓基地、绵阳果老源公司青梅基地相继落子铁炉村。
铁炉村人祖祖辈辈搞传统种植,要想让村民拿出土地种陌生的作物并不容易。“地被老板拿去种蓝莓,今后一家人怎么生活?”村民张能强最初坚决不同意。张勇的朋友、从铁炉村走出去的老板涂先国感叹:“村民一直都没有翻过‘观念’这座大山。”
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户主大会,张勇一次次帮村民耐心算账: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农资,村民以土地入股占35%、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挣现钱„„一番合计,70岁的老支书张伦群率先拿出自家2亩8分地入股。他充满信心地说,丰产期入股分成1500元/亩左右,加上林间套种芦笋上千元的收益,以及在基地打工40元/天的工资性收入,一亩综合收入4、5千块没有问题!
路通了,投资商来了,铁炉人心思也活了。铁炉村80%的坡荒地被新种下的1500亩蓝莓、1800亩青梅所覆盖,五色彩旗在田间猎猎招展,每个地块还插着数字标牌。穿着蓝色工装、正在蓝莓基地做活的王成金告诉记者,合作社实行数字化管理,常年有60多人在基地上班。他家7亩地全入了股,每月还能挣1500元的工资咧!
勇谋双全:
“CEO村官”治村有高招,热了铁炉暖了百姓
常年在外做生意,张勇在企业管理上自有独到心得。他将自己投资的3家公司一半的股份分给合伙人,放手让他们经营。对利益大方的“舍”,“得”来的是对方尽心竭力发展公司业务。企业经营红红火火,张勇也过得潇洒自在,“每天睡到自然醒”。
回村“一肩挑”,善琢磨的张勇将企业管理理念用在了治村上。
首先是摸清家底。2011年春节,趁着外出务工的人回家,张勇从大年29开始,每天一早就带着手电筒和相机,上门对村民挨家逐户进行“家访”:家里啥经济来源,有没有代帐,有啥困难和要求,对村委有啥希望„„直到很晚才打着电筒回家。这样的走访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七,他走遍了村里260多户村民,也由此掌握了第一手村情。
张勇的心沉甸甸地。他一趟趟跑民政局申请低保,解决了30多户;春节前,他拿出1万多元为没有申请到低保的20多户困难户发红包;逢年过节,又掏钱对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慰问。而原本每年春节都要孝敬自家父母的上千元红包,从当上村官后就再没拿出手。
张勇在信用社存了5万块钱用作村民贷款担保,信用社授信20万。了解到47岁的王成木和年届90的父亲住的土坯房已摇摇欲坠,就帮王成木贷款买了一处闲置房,父子俩的低保也办了下来。“我现在在蓝莓基地打工,每天能挣40块左右!”以前王成木家只有个掉了漆的破电扇,现在家里却摆着两台电视机。“新的是去年买的,旧的是花30块钱从邻居那儿买的。我要把新的捐给村委会以后搞宣传用!”他热情地说。
在魏城镇党委书记林勇看来,张勇做群众工作非常注重讲民主。在铁炉村采访记者看到,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面墙公示村里的财务收支,每笔账写得清楚明白。
而在此之前,村里的账就是笔糊涂账。就在张勇上任第二天早上,一大群要账的人就堵在了家门口。摆在张勇面前的烂摊子是:村集体欠帐30多万。他拿出自己的积蓄,首先解决了部分困难人群的欠款。
“村务必须要公开。”他建章立制,村上费用支出必须经过村会计、出纳、村民主监督员等四支笔签。村里的乱开支堵住了。为方便村民办事,张勇3部电话24小时开机。
他的工资只签字不领钱,全部用于村基础建设或补帖给其它村干部。他成为当地唯一不领工资的“一肩挑”村干部。
老村办公楼在余震中垮塌,张勇把老家新房子拿出来作临时村委会。国家补助的1万6千元农房重建资金,他毫不犹豫捐给村上搞基础建设。争取到25万元第二批特殊党费援建资金修新村委会,张勇再捐出60万元,“这里还要建成村民的活动中心”。
他打破“大锅饭”,把村社干部绩效考核80%的权重交给群众。干部拿多少,群众投票定。结果,有的人只领到基础工资的一半,有的则远远超过。不够部分,张勇私人拿钱贴补。
张勇做工作不仅讲策略,还有耐心。为调解两家人的纠纷,他从早上一直跟对方摆道理摆到晚上,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最终两家握手言和。
张勇还是游仙第一个自建网站的村干部。点击“绵阳市魏城镇铁炉村”网址http://mytielucun.com/,从到村务公开、村规民约到办事指南,从政策法规、招商引资到农技知识,栏目信息量之大、编排水准之高、内容之详尽令人惊讶。而浩大的编辑、录入、管理工作,都是张勇在繁忙的村务之余,或利用休息时间、或在养病时完成的。
更多先进理念被张勇带进铁炉村。他花近半年时间踏遍铁炉村山山水水,并请来专业人士搞规划。他设法找到铁炉村的卫星图片,亲手制作“铁炉村新村建设规划”、“西部‘世外桃源’旅游休闲识农养生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书”等。在这些颇具专业水准的文件上我们看到,昔日的山沟沟分布着集中居民点、休闲中心、蓝莓青梅种植区、林下养殖区、农事体验区等,现代“桃花源”的图景令人神往。
他回村后就冻结了砍树伐木,还拒绝了一个打算建养猪场的外地老板。一棵被村里人称作“棬(音quan)子树”的百年古树,有人出3万高价买。张勇一口回绝,还给古树修了护栏,上面挂上牌牌,举报联系人写上自己的电话。他要求村民拆旧房后不随意建房,而是以后按新村规划集中居住。更绝的是,他发动在城里做生意的同乡涂先国拿出600多万元资金,在村里投资修建“农耕民俗博物馆”。
张勇对乡亲们说,只有把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旅游休闲和乡村文化结合起来,铁炉村才能摘掉“穷帽子”。“三五年后,我们村绿化率要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铁炉村再没有人吃低保!”
勇者无惧:
除夕夜第二次累倒住院,病房又成他的办公室
2月17日,绵阳404医院10楼一间病房里,张勇支起一张小桌子,打开电脑。在2月20日去北京看病前,他要给8个社长布置接下来的工作。
这已是这位36岁的年轻村官上任一年多第二次住院了。而这样“病床前的村务会”,一周半月就要开一次。
娇小美丽的妻子戴小兰默默陪在丈夫病床前。“从1999年认识他,他就一直在说、一直在想、一直在做,一定要把铁炉村变个样!”戴小兰说,承诺拿出辛苦打拼积攒的200万元搞村建,当初她和家人也“有意见”,毕竟张勇算不上什么“大老板”。但她相信丈夫做的是对的,更心疼他没日没夜为村里操劳。今年春节后,戴小兰辞掉通信公司年薪6、7万的工作,成为张勇的专职“护士”、“秘书”和“助理”。
张勇患上的是肝腹水,210斤重的大汉子体重一下降到140多斤。生病以来,尽管他反复重申不要惊动大家,甚至连探病乡邻送来的一只鸡、一篮蛋都要在村委会上“报个账”,但铁炉村的群众总要设法来看望他们的张书记。“我们盼望张书记早点好起来。在我们心中,他就是焦裕禄、沈浩式的好干部!”村民王成金动情地说。
在铁炉村田间地头随便询问一名老乡,说到张勇没有不翘大拇指的。乡亲们说,张书记的病,都是操劳村里的事给累出来的。
修路是张勇要干的“头等大事”。为尽快拉出铁炉村发展“骨架”,他以3000元的高薪聘请4名司机,三班倒、连轴干,每天机器要“喝”掉1吨柴油,每月硬开支30万以上。不到3个月,当初计划的200万元就用光了。张勇东拼西凑,又陆续投进400多万。
张勇毫无保留的付出、殚精竭虑的担当,让铁炉村人震撼了!2004年村上曾计划人均筹资50元铺村道碎石,但钱筹不齐,要占地修路更不干,这事一搁就是好多年。这回大家却齐了心:“我们要跟着张书记干!”
70岁的老支书张伦群去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受张勇之托坚持将社长担子挑起来。修路时他家后屋挡住了去路,这个老党员二话没说拆掉了自已4间房。“张勇卖房子帮我们修路,我们牺牲这点算啥?!”
65岁的王成发当了10年社长,早想退下来。张勇当选村支书后,他改变了这一想法。“我想接着干,把憋了多年的劲都使出来!”李本聪放弃城里做厨师3000多元的月薪,回到铁炉村领几百块钱的村副主任工资。
新开村道、拓宽路面,难免占地、迁坟、拆房。“天下第一难事”在铁炉村却创造了零赔偿、零上访的奇迹:王成书迁了父母的新坟;7户人家拆了房子;何从贵埋掉了花3000多元新修的沼气池„„机械停工间隙,村民自发轮班彻夜守护:“张书记的设备咱们也心疼!”
2月21日,张勇到北京治病次日。早上8点,260多名村民已冒着寒冷到武引渠边清水沟了。“放在以前,就算喇叭喊烂了也没几个人来!”村民王成福说。去年6月,骄阳似火。全村男女老少带着干粮跟张勇上山挖水渠,一旁的箩筐里就熟睡着带上的娃娃。碰巧看到这一幕的游仙区副区长肖龙明感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看见过这样的场景!”
几个月过去,一条33公里长的“四环路”将铁炉村家家户户串了起来;与产业发展配套的水渠、塘堰、提灌站面目一新,最高的岭子上都能通路、放水;新开的一条宽10米的大通道,让铁炉村上绵梓路不到2公里。村里多出好几辆面包车跑运输,乡亲们只用花3块钱、10分钟就到镇上了。
然而,高强度的劳累奔忙,令身体魁梧的张勇渐渐感到不适,体重急剧下降。村民郭秀群心疼地说:“张书记经常忙到下午4、5点才吃‘午饭’。怕给群众添麻烦,他从来只吃点红苕稀饭、玉米糊糊!”
2011年8月,张勇查出患上肝腹水住院。可身体还未完全康复,牵挂着村里的他就出
院了。
去年年底,村道建设资金告急。90多万的工人工资、油钱、材料费,让张勇焦头烂额。他的司机胡守新说,为兑现承诺,他卖掉了城里1套房,又贷款抵押了居身之所。有人劝他,你可以让村民也凑一点噻!但张勇说:“老百姓太穷了,我不忍心!”
2012年春节,孕育着崭新希望的铁炉村显得格外喜庆,而张勇却再次病倒了,被家人第二次送进医院。而医院,一样是他的办公室。
2月20日,张勇踏上去北京治疗的行程。“现在正是铁炉村建设最关键的时期,我要赶快治好病!”张勇知道,乡亲们正盼着他快点回去,那里有他梦想中的“桃花源”。
勇者仁心:
梦想照进现实,让铁炉成为人人向往的“桃花源”
记者:从当老板到当村干,有没有想过困难有多大?
张勇:我有很重的家乡情结。小时候常常爬到村里高坡上,一呆就是大半天,就在幻想着要把村子建成个什么样子。后来到城里打拼,虽然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但看到家乡还那么穷,说实话心里很疼。群众选我当村干,对我来说正是一个实现理想的机会。
记者:你把未来的铁炉村定位为“西部世外桃源”,还要建“农耕民俗博物馆”,这些看上去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为什么?
张勇:铁炉村的生态特别好,这在现代社会很可贵。我长期做生意,习惯用办企业的思维来搞发展。像建农耕民俗博物馆,一方面可以留住文化记忆,一方面可以吸引城里人开车到铁炉村来,呼吸新鲜空气,吃无污染的食品,看稻子怎样变成米饭。这不是异想天开,目前我们村“三件大事”青梅基地、蓝莓基地和农耕博物馆都已经干起来了。
记者:自己拿出那么多钱,以后或许还要不断投入,你后悔吗?
张勇:我不打牌、不喝酒,在家就看点书和新闻。一天让我花200块钱都难花完。人只能吃一碗饭、睡一张床,除了满足衣食住行,多出的财富其实都是数字概念。我给家人买了保险,3个公司还可以不断“造血”投入村上的建设。
记者:你20岁时就在企业申请入党了,为什么?当村干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张勇:我爱看新闻,爱琢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我觉得非常了不起。做农村工作我最大的体会是,要用心、用感情、用智慧。村民非常朴实,只要你心里揣着他们的冷暖,他们就把你当亲人对待;只要你心底无私,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幸福,他们就会跟着你干。
采访后记
春节,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来,沉寂的农村又热闹起来。春节过后,村庄则再度归于清冷。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我们的乡村似乎在一天天衰老。随着老一辈农村基层干部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一批七零后、八零后的年轻人开始走上基层管理岗位。如何把他们当中的能人推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台”?如何让这些有知识有理想有眼界的年轻人,将新思想新理念用于治村实践?从张勇这样的新一代村干部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
(杨竹梅 《四川日报》记者 邹俊川)
第二篇:游仙区魏城镇红卫小学食堂、小卖部自查
游仙区魏城镇红卫小学
关于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自查报告
为了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局体卫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要求,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卫生工作,规范管理,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就伙食团、小卖部工作开展情况及自查自纠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建设到位,学校成立了学校伙食团管理委员会,学校副校长杨万山同志任组长具体分管;何兴国(伙食团长)、陆华国(工会主席)、梁志国(食堂出纳)、罗雄(炊事员)、唐祖荣(教师代表)为成员。下设二个具体工作小组:一是学校环境卫生督查小组,每周的行政值周为组长,值周教师为成员,负责学校清洁卫生的打扫指导和检查工作。二是成立了学校食堂卫生督查小组,陆华国任组长,伙食团长、卫生监督员及伙食团炊事员为成员,负责师生伙食团饮食卫生的督查工作,把好食品进货关、存货关和食品加工关。做到卫生工作层层负责,责任到人,责任落实,样样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做的良好局面。
二、制度落实到位。学校根据有关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与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拟订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督查小组,疾病预防,食品进货,食品加工,商品、食品销售,寝室消毒,食品存放,食品尝检,健食检查等职责及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学校健全了分层负责,层层把关,包干到组到块的工作目标责任制,签到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坚持了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师生在校内外未发生一起食品卫生事故。
三、防范措施到位。由于校安工程建设,新修了厨房,食堂布局合理,功能间齐全,添制了沙窗、餐具和厨房设施。学校落实发专人进行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学校对饮食卫生和炊事员,小卖部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对食品卫生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了体检并办理了健康许可证,学校经常接受和邀请工商卫生等检查指导、督促。严格执行学生体检制度,确保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管理到位,坚持民主公开。
1、学校伙食团经费管理合理分工,相互监督,做到民主理财,按时公布账目。具体管理流程:收入:各班班主任收费制票—梁志国做好现金管理—张宇(做账);支出:食品采购(何兴国)—验收制票(梁志国)—分管领导审核(杨万山)—校长签字(杨海东)—支出付款(梁志国)—会计做账(张宇)
2、伙食团常规管理工作有伙食团长何兴国具体负责,坚持定点采购,大米、蔬菜、肉、副食品由教育局后勤服务中心供应,采购台账健全;食品留样、品尝记录完整,卫生监督员每天督查食堂卫生工作,有安全卫生检查日志,消毒工作按时进行,并做好登记。炊事员个人卫生好,坚持穿戴工作服,工作帽。
存在的问题:没有消毒柜和一些规范摆放餐具的设备。
红卫博爱小学
2012年3月29日
第三篇:游仙区魏城镇红卫小学百安总结
游仙区魏城镇红卫小学
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工作的总结
根据游仙区教体局安办文件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配合当前安全大检查,于2009年1月至3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此次活动。现将本次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措施到位
为加强本次百日安全生产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安全月活动的有效落实,校长亲自负责本次百日安全生产活动的组织实施,在1月2日召开了全校教职工会议,传达了区安办百日安全生产活动文件精神,紧紧围绕“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主题开展此次活动,对活动进行认真组织,使活动开展得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在本次百日安全生产活动中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开展教育培训及安全活动,从而提高了教职工的安全生产水平。在活动中,我校召开四次职工大会,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区教体局关于开展全区百日安全生产活动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安全生产法》、《省、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文件法规,并在各年级安全活动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讨论;同时根据春节前安全检查要求,进行现场检查讲解,明确安全生产中的重点、注意点;结合百日安全生产活动要求,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安全案例讲解,确保人财物等到位,随时警钟常鸣。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了教职工的安全生产水平,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安全为契机,落实隐患整改,注重实际效果
为了将本次百日安全生产活动落实到实处,使活动的开展有成效,校领导经常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针对活动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指导、督促,并认真落实对所查出隐患的整改工作,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前后分别在1月5日、2日4日、3月17日进行了三次大检查,情况如下:
1、学校公共财物的保管,明确人员交接,并对灭火器进行了检查。严格执行制度,做到制度上墙。
2、测场的检查。防雷设施是正常,风杆拉线,测场护栏及围墙等均牢固有效。
3、值班室的检查。网络设备、电力设备、计算机的安全进行了检查,板房教室、寝室的检查,无安全隐患。门窗牢固,手电齐备,值班室做到随手关门。
4、办公和生活区。对防雷、防电、安全用气进行了检查,做到人走灯灭,烟头的管理都进行了规范和强调。并对校院内的每天进行了24小时值班和巡逻,随时与镇派出所治安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5、全校人员稳定和谐,无邪教组织和人员,无上访人员,与社区和周围农民保持密切关系。
全校整个安全情况良好,无险情和安全隐患,教职工关系和谐,无上访现象。我校还将随时巡视和检查,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全校在春节期间稳定安全。
通过此次百日安全生产活动,使我校在安全生产、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均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的履职责任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魏城镇红卫小学
2012 年3月
第四篇:游仙区魏城镇红卫小学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
游仙区魏城镇红卫小学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
我校根据游仙区教体局安办文件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配合当前安全大检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此次活动。现将本次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措施到位
为加强安全生产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安全月活动的有效落实,校长亲自负责本次安全生产活动的组织实施,在6月1日召开了全校教职工会议,传达了区安办安全生产活动文件精神,紧紧围绕“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主题开展此次活动,对活动进行认真组织,使活动开展得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在本次安全生产活动中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我校召开3次职工大会,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区教体局关于开展全区安全生产活动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安全生产法》、《省、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文件法规,并在各年级安全活动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讨论;同时根据目前安全检查要求,进行现场检查讲解,明确安全生产中的重点、注意点;结合安全生产活动要求,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安全案例讲解,确保人财物等到位,随时警钟常鸣。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了教职工的安全生产水平,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安全为契机,落实隐患整改,注重实际效果
为了将本次安全生产活动落实到实处,使活动的开展有成效,校领导经常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针对活动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指导、督促,并认真落实对所查出隐患的整改工作,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前后分别在6月5日、4日、22日进行了三次大检查,情况如下:
1、学校公共财物的保管,明确人员交接,并对灭火器进行了检查。严格执行制度,做到制度上墙。
2、测场的检查。防雷设施是正常,风杆拉线,测场护栏及围墙等均牢固有效。
3、值班室的检查。网络设备、电力设备、计算机的安全进行了检查,板房教室、寝室的检查,无安全隐患。门窗牢固,手电齐备,值班室做到随手关门。
4、办公和生活区。对防雷、防电、安全用气进行了检查,做到人走灯灭,烟头的管理都进行了规范和强调。并对校院内的每天进行了24小时值班和巡逻,随时与镇派出所治安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5、全校人员稳定和谐,无邪教组织和人员,无上访人员,与社区和周围农民保持密切关系。全校整个安全情况良好,无险情和安全隐患,教职工关系和谐,无上访现象。我校还将随时巡视和检查,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全校在假期间稳定安全。通过此次安全生产活动,使我校在安全生产、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均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的履职责任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魏城镇红卫小学
2012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