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
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
(2006—20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按照《泰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的要求,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村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村支部大会研究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家家户户发展经济项目为支撑,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手段,开展“富、靓、智、乐、和”五进农家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至2010年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服务网络健全,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础设施完备。100%的自然村通有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境内100%自然村道路平整通畅路面水泥硬化,两侧绿化到位,路肩到位;村境内农田水利整治一新,沟河渠道灌排水便利,并以自然村庄为单位,逐步建立公共垃圾处理场所,改变垃圾随意倾倒在沟河等处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倡导科技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种植、养殖业科技含量高;以农副产品加工、流通、营销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引导富余劳力外输内转。至2010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村财年收入达30万元。
——生活富裕安康。各自然村按照规划建设好新村,至2010年100%的村民住上新房;100%农户安装电话,有线电视100%入户;100%的村民享有合作医疗;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农业技术信息、生产生活资料购销、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便民代理等服务进村入户,覆盖每个村庄,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民主法治进步。巩固提高“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的成果。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有民主理财(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小组,有党风廉政监督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无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倡导文明新风。巩固提高“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成果。村民自觉学文重教、崇尚科学;无封建迷信活动。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村落环境优美,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达到绿化,生态良好;实行畜牧圈养,村民的厕所和牲畜圈舍要统一布局,统一样式。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三、工作措施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和村财收入
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挖掘山上,田里,庭院,市场的潜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年递增300元的速度,至2010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在增收项目方面:山上主要抓好毛竹,雷公藤,锥栗的长远项目开发。至2010年全村毛竹面积达4000亩,雷公藤1000亩,欧美杨1500亩。田里主要抓好烤烟,优质稻,制种的短,平,快项目。全村每年种植烤烟面积1400亩,实现烟叶产量3250担,种植优质稻1500亩,烟后制种500亩;庭院主要培育户养千只禽,百头猪,百头羊的养殖专业户和养殖专业组;市场主要发展壮大农民流通队伍,引导农村经济人成立流通协会,以笋竹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产品的种、养、加工、销售和其他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使全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占全村总劳力的三分之一。同时大力引导和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展,把劳务经济作为我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和突破口。在县、乡劳动部门的支持下,开展“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逐步培育形成一组一品、一组一业的产业格局。在抓好农民增收的同时,努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村财的长期稳定,有续增长。一方面巩固和完善原有的村集体收入项目如2300亩集体竹山和150亩的联营果园、沿街店铺、厂房等承包租赁合同。另一方面利用闲置的2个鳗场和老砖瓦厂招商引资,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合作兴办企业。至2010年村财年收入实现30万元。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1、2006年完成洋坑通集镇的1.4公里道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使全村100%的自然村村内村外道路路面水泥硬化。
2、2006年完成上段组接通集镇自来水工程。2007年完成洋坑自来水改造工程。使全村100%自然村饮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3、2006年完成洋坑组通有线电视工程。使全村100%自然村通有线电视。
4、将村财收入的20%资金,用于村民的医疗保健,使100%的村民享受到合作医疗;
5、将村财收入的10%资金,用于村民的教育培训,使45岁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至2项生产治富技术。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村民活动、培训中心,在其他各自然村完善“三小(党小组、村民小组、计生小组)活动室”建设,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
2、以实现“平安XX”为目标,继续开展“综治三包”活动,成立禁赌、禁黄、禁毒、老年劝导小组;实现社会治安稳定,无黄、赌、毒、盗等违法犯罪现象;
3、继续开展“创十星、评十户”、“争五好”活动,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理事会、村村规民约执约队,倡导村民学文重教、崇尚科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1、2006年起开展“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在各个自然村建垃圾焚烧池,组建环保队和环境督导队(老年协会),使附属房乱搭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庭院净化,村容村貌美化;
2、2006年完善和改造集镇基础设施。在文明街建8个固定的垃圾池,摆设30个活动垃圾桶;在街道两旁更新和新植绿化树500株;将街道旁水渠盖板全部补齐;新建灯箱宣传牌12个。
3、2006年继续完善好上田自然村“精品村示范点”的建设,建一300米的水渠,引河水进村清洁村内沟渠,并在沟渠上建水泥盖板;在进村路旁栽种绿化树;在桥头三角公园建体育活动器材。3、2007年改造上处、上段自然村。按照保护和改造的原则,将上处和上段建设成具有清代古建筑和现代新建筑相结合的村落。
4、大力引导村民建沼气池,至2010年使全村有条件的农户100%都建有沼气池。
5、从2006年起在全村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种植绿化树,实现环境“绿、净、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1、坚持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坚持实行村务民主听证,组织听证代表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健全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合理确定各自的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讨论决定重大村务事项,并督促决策事项的有效实施。
2、规范民主管理。一要规范公开形式。在每个自然村建一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单、进村下组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开村情村务。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二要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山林耕地企业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救灾物质发放等内容向村民定期公开。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根据公开内容按照年度性、常规性、临时性、即时性进行公开。四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实施、落实的监督。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公开的内容和落实的情况后向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
3、加强民主监督。实现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和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结合年终考评或总结工作对村干部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其补贴和奖励挂钩。发挥村务监督小组作用,检查、督促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反映村民合理的意见、建议,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办理、落实;检查督促村务公开以及财务活动情况,协助开展村集体财务审计。
四、组织领导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工夫,发挥兵、青、妇、老协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强化标准,保证进度。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制定详实的目标规划、规章制度、文明规范、村规民约、创建指标等内容。排出各项建设序时进度表,并抓紧落实,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半年小变化,一年大变样。
3、强化责任、明确奖惩。各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体村民都要认真协助、配合支部、村委的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工作。
4、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关心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为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廖建平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深入开展。
新农村建设的当年计划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2006年全村实现农林牧渔业工总产值527万元,村财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8元。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制定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抢抓全县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的有利机遇,在县包村领导和挂钩单位(县广电局、县文体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对全村的村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二、促进生产发展,加快“五增”进程
[1][2]下一页
第二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
(2006—20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按照《泰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的要求,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村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村支部大会研究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家家户户发展经济项目为支撑,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手段,开展“富、靓、智、乐、和”五进农家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至2010年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服务网络健全,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础设施完备。100%的自然村通有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境内100%自然村道路平整通畅路面水泥硬化,两侧绿化到位,路肩到位;村境内农田水利整治一新,沟河渠道灌排水便利,并以自然村庄为单位,逐步建立公共垃圾处理场所,改变垃圾随意倾倒在沟河等处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倡导科技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种植、养殖业科技含量高;以农副产品加工、流通、营销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引导富余劳力外输内转。至2010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村财年收入达30万元。
——生活富裕安康。各自然村按照规划建设好新村,至2010年100%的村民住上新房;100%农户安装电话,有线电视100%入户;100%的村民享有合作医疗;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农业技术信息、生产生活资料购销、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便民代理等服务进村入户,覆盖每个村庄,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民主法治进步。巩固提高“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的成果。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有民主理财小组,有党风廉政监督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无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倡导文明新风。巩固提高“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成果。村民自觉学文重教、崇尚科学;无封建迷信活动。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村落环境优美,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达到绿化,生态良好;实行畜牧圈养,村民的厕所和牲畜圈舍要统一布局,统一样式。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三、工作措施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和村财收入
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挖掘山上,田里,庭院,市场的潜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年递增300元的速度,至2010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在增收项目方面:山上主要抓好毛竹,雷公藤,锥栗的长远项目开发。至2010年全村毛竹面积达4000亩,雷公藤1000亩,欧美杨1500亩。田里主要抓好烤烟,优质稻,制种的短,平,快项目。全村每年种植烤烟面积1400亩,实现烟叶产量3250担,种植优质稻1500亩,烟后制种500亩;庭院主要培育户养千只禽,百头猪,百头羊的养殖专业户和养殖专业组;市场主要发展壮大农民流通队伍,引导农村经济人成立流通协会,以笋竹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产品的种、养、加工、销售和其他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使全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占全村总劳力的三分之一。同时大力引导和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展,把劳务经济作为我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和突破口。在县、乡劳动部门的支持下,开展“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逐步培育形成一组一品、一组一业的产业格局。在抓好农民增收的同时,努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村财的长期稳定,有续增长。一方面巩固和完善原有的村集体收入项目如2300亩集体竹山和150亩的联营果园、沿街店铺、厂房等承包租赁合同。另一方面利用闲置的2个鳗场和老砖瓦厂招商引资,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合作兴办企业。至2010年村财年收入实现30万元。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2006年完成洋坑通集镇的1.4公里道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使全村100%的自然村村内村外道路路面水泥硬化。2、2006年完成上段组接通集镇自来水工程。2007年完成洋坑自来水改造工程。使全村100%自然村饮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3、2006年完成洋坑组通有线电视工程。使全村100%自然村通有线电视。
4、将村财收入的20%资金,用于村民的医疗保健,使100%的村民享受到合作医疗;
5、将村财收入的10%资金,用于村民的教育培训,使45岁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至2项生产治富技术。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村民活动、培训中心,在其他各自然村完善“三小(党小组、村民小组、计生小组)活动室”建设,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
2、以实现“平安大田”为目标,继续开展“综治三包”活动,成立禁赌、禁黄、禁毒、老年劝导小组;实现社会治安稳定,无黄、赌、毒、盗等违法犯罪现象;
3、继续开展“创十星、评十户”、“争五好”活动,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理事会、村村规民约执约队,倡导村民学文重教、崇尚科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1、2006年起开展“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在各个自然村建垃圾焚烧池,组建环保队和环境督导队(老年协会),使附属房乱搭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庭院净化,村容村貌美化; 2、2006年完善和改造集镇基础设施。在文明街建8个固定的垃圾池,摆设30个活动垃圾桶;在街道两旁更新和新植绿化树500株;将街道旁水渠盖板全部补齐;新建灯箱宣传牌12个。3、2006年继续完善好上田自然村“精品村示范点”的建设,建一300米的水渠,引河水进村清洁村内沟渠,并在沟渠上建水泥盖板;在进村路旁栽种绿化树;在桥头三角公园建体育活动器材。3、2007年改造上处、上段自然村。按照保护和改造的原则,将上处和上段建设成具有清代古建筑和现代新建筑相结合的村落。
4、大力引导村民建沼气池,至2010年使全村有条件的农户100%都建有沼气池。
5、从2006年起在全村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种植绿化树,实现环境“绿、净、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1、坚持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坚持实行村务民主听证,组织听证代表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健全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合理确定各自的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讨论决定重大村务事项,并督促决策事项的有效实施。
2、规范民主管理。一要规范公开形式。在每个自然村建一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单、进村下组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开村情村务。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二要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山林耕地企业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救灾物质发放等内容向村民定期公开。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根据公开内容按照性、常规性、临时性、即时性进行公开。四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实施、落实的监督。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公开的内容和落实的情况后向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
3、加强民主监督。实现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和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结合年终考评或总结工作对村干部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其补贴和奖励挂钩。发挥村务监督小组作用,检查、督促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反映村民合理的意见、建议,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办理、落实;检查督促村务公开以及财务活动情况,协助开展村集体财务审计。
四、组织领导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工夫,发挥兵、青、妇、老协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强化标准,保证进度。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制定详实的目标规划、规章制度、文明规范、村规民约、创建指标等内容。排出各项建设序时进度表,并抓紧落实,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半年小变化,一年大变样。
3、强化责任、明确奖惩。各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体村民都要认真协助、配合支部、村委的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工作。
4、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关心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为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廖建平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深入开展。
新农村建设的当年计划
 
[1][2]下一页
第三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一、村情概况
玉龙县黄山镇五台村委会**村,位于玉龙新县城规划区内,西邻县城中央核心区,南接丽江景观绿化带,北靠丽江人家居住小区,是玉龙县典型的“城中村”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全村共有135户(其中村民126户),总人口574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人)。全村原有土地总面积2645.47亩(不含林地面积)a2003年,县城建设征地2038亩,现仅剩752.22亩土地,其中:仅有护城河以北的农用地111.“亩(耕地79.67亩),人均耕地仅有0.15亩。全村征地补偿安置费总计2266.63万元,其中村集体提留304.56万元,兑现给农户1962.71万元(人均3.2万元)。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7.54万元,人均收入为3300元。
二、规划建设思路
区县分设以来,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村的规划和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将**村确定为玉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力求在“城中村”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从而为少地农民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规划和建设方面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与周边区域相依托,优势互补,唇齿相依;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发挥优势,建设具有现代化居住功能和典型纳西族特色村落并存的村庄,谋求长久的生存之路。
**村的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美化、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的要求,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县城建设相配套、相适应、相发展、相稳定的原则,将545亩土地的规划和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协调统一,与县城建设同步实施,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村建设成为集纳西民间民俗饮食文化村、商贸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安居住宅区为一体的小康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情况
针对**村显要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城市规划状况,**村的规划采取分块布局的方法,有目的的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安排部署,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实施: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按实施步骤分为一期建设项目和拟建项目两大部分,投资总规模达1.5亿元。
1,一期建设项目。包括村民安居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两个项目。
①村民安居住宅区。安排在整个规划区中央,总用地133.93亩,共安排住宅160幢,每户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村民安居住宅项目一次性签定建设合同,每幢造价21.8万元,总投资3400万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80幢,拨付资金600万元,现已完成近三分之二的工程量。
②民俗饮食文化村。总用地260亩,共安排民居庭院160院,每户占地面积435平方米,院落形式为典型的纳西民居三坊一照壁,正房统一建设,总投资2400万元,另外两坊利用现有房屋优化整合。项目一期工程拨付资金500万元,已完成68幢民俗院主楼建设。
2,拟建建设项目。包括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购物中心、美食城、娱乐城、休闲步行街、活动中心和零星开发地的开发建设。
①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位于村子北部,与城市规划的居民区相配套。总用地27.15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现已完成土方回填,预计9月份可完成市场建设。
②购物中心。规划中的购物中心占地面积13.邸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配套停车场和广场,将是一个方便快捷的购物场所。
③美食城。位于**村西端,紧邻县城中心区,总用地30.87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足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④娱乐城。与美食城一街之隔,总用地21.83亩,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⑤休闲步行街。位于娱乐城与滨江绿化带之间,以经营酒吧、茶室为主。总用地1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将会营造一个亲切宜人的环境。
⑥活动中心。位于**村的中心部位,总用地12.16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集会、活动、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二)道路规划。道路规划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各个区域按功能需要规划内部道路系统,并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1,纳西民居村落:主道设计宽12米,其中车道为8米,人行道各2米,巷道3米和4米,道路四通八达,通达能力强;路面相对较窄,与村落形态相协调;道路线型曲折多变、自由灵活,力求达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
2,村民住宅小区:主道设计宽8米,并有不同宽度的绿化和停车空间,宅前小路控制在4.5米以内。
(三)电力电信工程规划。村民住宅区、民居村落和商业设施三大部分各设一个变压器,电力、电信线全部采用埋地方式敷设。
(四)给排水规划。给水采用自来水,与城市供水管网接口,污水采取分片收集预处理后再集中排放的方式。
(五)市政设施规划。整个区域设置完善的路灯照明系统和夜景照明系统。为使规划区范围内有一个干净优美的环境,村民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共安排8个卫生达标厕所,垃圾采取每天早晚定时清运的方式处理。
(六)防洪规划。县城规划中的两条水系穿过村子,雨水经排水沟收集后集中排放到这两个水系中。
(七)绿化规划。民居院落绿化主要在房前屋后,绿化树种以当地高大乔木为主,辅以特有的月季、蔷薇、金银花等,尽量营造一个绿树掩映的原汁原味的纳西族村落。村民住宅小区以梅树河为主,两岸种植揪木、杨柳等高大乔木,形成一个贯穿全村的绿色走廊。商业设施主要考虑临街绿化和局部内院绿化,以乔木和灌木相结合,树种根据规划要求以本地树种为主。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把五台村委会**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文章标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一、村情概况
玉龙县黄山镇五台村委会**村,位于玉龙新县城规划区内,西邻县城中央核心区,南接丽江景观绿化带,北靠丽江人家居住小区,是玉龙县典型的“城中村”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全村共有135户(其中村民126户),总人口574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人)。全村原
有土地总面积2645.47亩(不含林地面积)a2003年,县城建设征地2038亩,现仅剩752.22亩土地,其中:仅有护城河以北的农用地111.“亩(耕地79.67亩),人均耕地仅有0.15亩。全村征地补偿安置费总计2266.63万元,其中村集体提留304.56万元,兑现给农户1962.71万元(人均3.2万元)。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7.54万元,人均收入为3300元。
二、规划建设思路
区县分设以来,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村的规划和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将**村确定为玉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力求在“城中村”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从而为少地农民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规划和建设方面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服从城市总
体规划的要求,与周边区域相依托,优势互补,唇齿相依;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发挥优势,建设具有现代化居住功能和典型纳西族特色村落并存的村庄,谋求长久的生存之路。
**村的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美化、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的要求,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县城建设相配套、相适应、相发展、相稳定的原则,将545亩土地的规划和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协调统一,与县城建设同步实施,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村建设成为集纳西民间民俗饮食文化村、商贸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安居住宅区为一体的小康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情况
针对**村显要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城市规划状况,**村的规划采取分块布局的方法,有目的的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安排部署,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实施: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按实施步骤分为一期建设项目和拟建项目两大部分,投资总规模达1.5亿元。
1,一期建设项目。包括村民安居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两个项目。
①村民安居住宅区。安排在整个规划区中央,总用地133.93亩,共安排住宅160幢,每户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村民安居住宅项目一次性签定建设合同,每幢造价21.8万元,总投资3400万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80幢,拨付资金600万元,现已完成近三分之二的工程量。
②民俗饮食文化村。总用地260亩,共安排民居庭院160院,每户占地面积435平方米,院落形式为典型的纳西民居三坊一照壁,正房统一建设,总投资2400万元,另外两坊利用现有房屋优化整合。项目一期工程拨付资金500万元,已完成68幢民俗院主楼建设。
2,拟建建设项目。包括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购物中心、美食城、娱乐城、休闲步行街、活动中心和零星开发地的开发建设。
①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位于村子北部,与城市规划的居民区相配套。总用地27.15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现已完成土方回填,预计9月份可完成市场建设。
②购物中心。规划中的购物中心占地面积13.邸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配套停车场和广场,将是一个方便快捷的购物场所。
③美食城。位于**村西端,紧邻县城中心区,总用地30.87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足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④娱乐城。与美食城一街之隔,总用地21.83亩,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⑤休闲步行街。位于娱乐城与滨江绿化带之间,以经营酒吧、茶室为主。总用地1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将会营造一个亲切宜人的环境。
⑥活动中心。位于**村的中心部位,总用地12.16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集会、活动、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二)道路规划。道路规划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各个区域按功能需要规划内部道路系统,并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1,纳西民居村落:主道设计宽12米,其中车道为8米,人行道各2米,巷道3米和4米,道路四通八达,通达能力强;路面相对较窄,与村落形态相协调;道路线型曲折多变、自由灵活,力求达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
2,村民住宅小区:主道设计宽8米,并有不同宽度的绿化和停车空间,宅前小路控制在4.5米以内。
(三)电力电信工程规划。村民住宅区、民居村落和商业设施三大部分各设一个变压器,电力、电信线全部采用埋地方式敷设。
(四)给排水规划。给
水采用自来水,与城市供水管网接口,污水采取分片收集预处理后再集中排放的方式。
(五)市政设施规划。整个区域设置完善的路灯照明系统和夜景照明系统。为使规划区范围内有一个干净优美的环境,村民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共安排8个卫生达标厕所,垃圾采取每天早晚定时清运的方式处理。
(六)防洪规划。县城规划中的两条水系穿过村
子,雨水经排水沟收集后集中排放到这两个水系中。
(七)绿化规划。民居院落绿化主要在房前屋后,绿化树种以当地高大乔木为主,辅以特有的月季、蔷薇、金银花等,尽量营造一个绿树掩映的原汁原味的纳西族村落。村民住宅小区以梅树河为主,两岸种植揪木、杨柳等高大乔木,形成一个贯穿全村的绿色走廊。商业设施主要考虑临街绿化和局部内院绿化,以乔木和灌木相结合,树种根据规划要求以本地树种为主。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把五台村委会**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第五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文章标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__地处大石桥市市区东段,属于城乡结合部,“三横二纵”的交通网覆盖全村,大街、工业大街、大街贯穿东西,建材路、刚永路贯通南北,全村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730人,5400户,其中非农业人口5600人、农业人口8830人,现有党员227名,1994年
成立村级党委。
__现有耕地面积58亩(为山坡地),2005年末村级集体资产53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0万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610元。落户于88辖区企业达40多家,其中集体企业2家,外方独资企业2家,个体及私营企业37家。白云石矿区两处、锡石矿区一处、建筑石矿两处,钢材市场一座。
500万元以上企业9家如下:
2005年末,和平村社会总产值7.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亿元,__9,2005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销售总额4400万元,出口交货值3080万元,是000二星级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企业,资产570万元,2005年完成产值1080万元,实现利税120万元,是000企业,被__侨办推荐为全国明星侨资企业(00地区仅推荐两家)。村办集体合资企业的耐火材料制品可分定性与不定型两大类30多个品种,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大钢厂,而且远销韩国、日本、台湾、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000曾先后被营口市人民政府评为“经济强村”、“文明村”等光荣称号,000党委连续多年被中共大石桥市委员会、中共000委员会,授予“先进党委”等光荣称号。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紧密结合本村现有基础和条件,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个中心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创新机制,以人为本、富民强村,切实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坚持在工业规划区和商贸居住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努力把和平村建设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强村,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生态村,富民强村、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
3、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不按部就班,突出特色,加快和平村综合实力建设进程中,要坚持立足人力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形成若干新兴支柱产业为目标,实施重点突破,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耐火材料产品群、高技术含量的企业群、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耐火事业及相关产业的经济协调发展,形成链条式的发展态势;
5、坚持全面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要坚持发挥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村党委、村委会带动投入,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动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发展目标及工作重点
和平村整体发展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和平村的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充分利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辐射,达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体现出一种城乡之间的和谐。以各类型企业为主体其它行业相结合的新体系,耐火材料生产产业,继续成为和平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全面达到小康标准。最终实现农村城市化。
一、大力发展村经济,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反哺能力
重点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十一五期间,村集体每年选择1—3个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大的项目。集中资源,重点组织实施有技术含量的项目。
在现有的三华矿产和益洋公司做为骨干企业的带动下,打造过硬的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发展好互补型的企业,达到管理区22361工程的要求,逐步实现企业规模的集团化。
加快一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步伐,到2010年全面完成和平村峪子沟170多户居民的整体动迁,对动迁居民采取重新安置居住地点或者合理价格补偿的方式,动迁后峪子沟内将有近100万平方米的可利用空间,动迁后对园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园区内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投资建设一批可以生产各种酸性、碱性的定型和不定型耐火材料企业。形成以发展耐火材料企业为主体其它辅助型企业并存发展的产业群。
解决好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