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安监局长微笑门”:官场缺权力伦理学
“陕西安监局长微笑门”:官场缺权力伦理学
“严肃追责、稳妥善后”,这是“8•26”延安特大车祸的关键词。其实,再严苛的追责与再完美的善后,也无法弥合生命消逝之痛。就在舆论欣慰于事故真相掘进的速度与问责的决心时,公众发现新华社拍下的现场图片中,竟然有一当地官员在事故现场“傻笑”。
8月28日《钱江晚报》消息说,这张照片在微博中流传后,惹得网友非常不满。随即,网友人肉出图中官员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据说,杨局长的麻烦,后续的还有一系列的“名表悬疑”。
这是最底线的世故人情——在惨烈的事故现场,越是春风满面的微笑,越是让人心寒齿冷。有人说,你不能要求每个在现场的公民集体演出悲伤与绝望。这话当然有理,道义层面的悲悯,不是法定的责任。何况,官员也是人,不可能一分钟60秒保持某种官版的表情。既然没有正对着镜头刻意微笑,那么,这样格格不入的笑容也许是与同事或领导的一个招呼,算不上对公共事件的姿态与反应。硬是上纲上线,反倒显得我们的忧伤刻板而不够真诚。
杨局长的“笑场”,也许从两个层面解读更为妥当:一者,作为一般行为,确实没必要以诛心之论讽刺挖苦。一帧定格的照片,不能360度还原一个不被误读的现场。在诸多公共事件中,我们已经一次次认识到,孤立的片段既是真相,又未必是真相的全貌。在断章取义成为舆论传播惯性的时候,秉持起码的理性与警惕,是对公民权利与自由最好的尊重。
二者,作为职务意义上的微笑,我们确实没法原谅这样的“笑场”。即便是有一百个需要微笑的理由,但在特大事故现场,一个地方安监一把手,肩上必然对应着或明或暗的责任与担当,即便真相未明,满地也是不尽的反思与追问,哪来如此没心没肺的笑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于风险社会而言,事故与灾难也许逃不过概率上的可能,但痛定思痛、反思公共安全上的疏漏与短板,恐怕更是务实之举。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在现场的举手投足,在公众眼中既是对事件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更是对日后工作的“立体诠释”。严肃的安全事件,能被盈盈笑意一带而过?
在重大灾难前“笑场”的官员,杨局长不是第一个,也许未必是最后一个。这个问题对应着双重现实:一是某些官场缺一课“权力伦理学”,在“官道”与“人道”上长期断裂,一旦遇到灾难或事故,只见数字不见人名、只见器物不见生命,于是其第一反应就是将事件完全抽象成物质的损失大小与权力的责任轻重;二是越是重大事故越容易“勾兑”责任,因为掌控了高超的“责任逃脱术”,因此,即便问责的板子抡下来,屁股上也不会有重重的疼痛。长此以往,死再多的人,也不过是一场“集体责任”的意外,个人罚单注定不会沉重到令其面有忧色。
在人道与生命法则面前,一切制度设计及权力构架的本色都会暴露无遗。这是一个拒绝道德暴力的年代,但这更是一个张扬人性情怀的年代,虽然,我没有权力要求你悲伤,但我们总能在“笑场”的诡异中,读懂权力的失范,或者警醒秩序的荒诞。(时间:8月29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第二篇:“微笑门”是权力伦理学必要的一课
“微笑门”是权力伦理学必要的一课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里告诉我们,要用连续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那么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车祸现场傻笑的照片显然有些静止和片面了,我们不清楚当时的现实语境,我们也不清楚这位安监局长微笑所为何来。看上去网友们似乎有些吹毛求疵了。但是有几点网友是清楚的,在这几点面前,网友的不满并不过分。
首先,这是事故现场,这个现实语境是毋庸置疑的,在灾难的现场微笑无论如何都是不合时宜的。其次,这个微笑者的身份是官员,他的职业决定了他的行为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约束。再次,恰恰是随手一拍,才反映了现场的真实情况,这不是摆拍,在这张照片中,这位安监局长是“真情流露”。
如果是摆拍的话,那么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知道什么样的形象是合适的,什么样的言辞是恰当的。甚至有官员会穿越到他们根本不存在的照片上,神情凝重地悬浮着指导工作。可一旦“真情流露”,就总会出现让网友愤怒的场景,在事故现场微笑就不必说了,甚至有人能在汶川地震现场微笑。还有各式各样的给领导打伞照,各种办公现场的奢侈品展示会,最让人愤怒的莫过于克拉玛依大火时那句“让领导先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某些官员在价值观上和公众之间巨大的断裂,他们所理解的“为官之道”,与民众所掌握的为人之道大相径庭。
对于某些官员来说,官本位的思维让他们失去了正常的反应,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该笑什么时候该愤怒,以至于网友经常被弄得哭笑不得。因为他们所重视的往往不是责任和义务,而是其他的一些东西。当这种思维根深蒂固时,不合时宜的微笑其实是难以避免的。而在其他更大的问题上出现状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今,这位安监局长又深陷“手表门”,说实话,有了之前的“微笑”做铺垫,我对这个后续报道并不意外。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的同时,还写作了关于商业伦理的《道德情操论》。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评价说: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商业需要伦理,权力更需要伦理,更应该读懂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当彼此的价值观发生断裂的时候,不信任就会蔓延,人们显然不会相信一个在事故现场微笑的官员会是个好官,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人肉搜索。
这位安监局长是否受贿,那是法律层面的问题了。单从道德层面来看,这次“微笑门”事件,是网友对公权力的一次必要的“敲打”,帮助某些官员补上权力伦理学这一课。而我更希望这一课并不是教会那些官员们如何作秀,而是真正能做到对于常识的知行合一。(时间:8月29日 来源:新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