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推荐和现有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复查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推荐和现有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复查工作的通知
甘文明委【2011】7号
各市(州)文明委,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今年,中央文明委将评选表彰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组织开展第一批、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和第二批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复查工作。为充分展示党的十七大以来我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丰硕成果,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发展,根据中央文明办〔2011〕8号文件精神和省文明委2011年工作安排,现就推荐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工作和开展复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第三批全国各类文明单位申报推荐工作
(一)推荐范围
1、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的城市,可推荐参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符合规定条件的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包括省级文明城市标兵和省级文明城市),可推荐参评全国文明城市(区)提名资格。
2、获得全国文明县、省级文明县标兵和省级文明县称号的县,可推荐参评全国文明县城。
3、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省级文明村镇标兵和省级文明村镇称号的村镇,可推荐参评全国文明村镇。
4、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可推荐参评全国文明单位。
(二)申报推荐
依照《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推荐评选办法》、《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推荐评选办法》、《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推荐评选办法》规定的推荐条件、评选程序组织申报推荐工作。
(三)考核验收
1、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的城市,严格按照中央文明委颁印的2011年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和关于评选表彰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省文明委组织初测,提出参评资格城市,由中央文明办委托国家统计局按照两个《测评体系》,对参评资格城市同时进行两项测评。
2、申报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县的村镇和县,严格按照《全国文明村镇评选标准》和《甘肃省文明县测评细则》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省文明办组织测评,中央文明办抽查。
3、申报全国文明单位的单位,严格按照《全国文明单位评选标准》和《甘肃省文明单位测评细则》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省文明办组织测评,中央文明办抽查。
(四)工作安排
1、下达指标。5月初,分解下达各地创建指标。指标分配严格按照中央文明办〔2011〕8号文件要求,坚持 “五个把关”(把好申报关、推荐关、审查关、测评关、检查关)和“兼顾平衡、总量调控、优中选优、促进工作”的总体思路,综合考虑各地各部门工作实际,分别下达指标。
2、申报推荐。申报文明城市、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的城市,直接向省文明委提交申请参评报告。申请参评报告需加注申报城市党委、政府公章,并附3000字以内的经验材料(一式4份),随文上报。申报全国文明县、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县、村镇和单位,按照自愿申报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向所在市(州)文明委提出申请。市(州)文明委审查并确定推荐单位后,以正式文件上报省文明办。正式文件要加盖市(州)文明委公章,并附各单位申报表和2000字以内的经验材料(一式4份,其中全国文明村镇一式5份),随文上报。所有申报材料采用B5纸张。反映创建工作的影像资料于测评时提交测评组。申报推荐时间截止5月20日。
3、资格审查。5月下旬,省文明办对各地推荐上报的申报单位进行资格审查,提出拟推荐名单,并报省文明委领导审定后,正式通知各地各部门。
4、组织测评。6月中旬至7月初,省文明办组织测评组,分别对申报的文明城市、文明县、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进行测评。同时,汇总测评结果,报省文明委领导审定,提出候选推荐名单。
5、媒体公示。7月中旬,在省内主要媒体上对候选推荐的申报城市、县、村镇、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
6、推荐上报。7月30日,向中央文明办推荐上报正式候选单位名单。
7、迎接中央文明办对获得参评资格的全国文明城市进行双测工作以及对其他各类文明单位的抽查工作。中央文明办将对推荐的各类单位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网站进行公示,并综合公示和核查情况,提出建议名单,报中央文明委审定后予以表彰。
二、第一批、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和第二批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复查工作
(一)复查对象
中央文明委2005年、2008年表彰的全国文明城市(区),2008年表彰的全国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
(二)复查办法
严格按照中央文明办《现有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复查办法》规定的程序要求进行。省文明办组织复查,中央文明办抽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确认,颁发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不再保留其原授予的称号。其中,文明城市实行末位淘汰。
(三)工作安排
1、自查申报。5月18日前,2005年、2008年表彰的全国文明城市直接向省文明委提交继续保留文明城市称号的申请。2008年表彰的全国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开展自查自验,并分别提出复查申请报告,经市(州)文明委审查同意后,上报省文明办。复查申请报告均采用B5纸张。
2、复查申报。6月中旬至7月初,结合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测评工作,省文明办同时对申请复查的对象进行现场测评。7月30日前,逐个写出复查意见,并呈报省文明委领导审定后,向中央文明办上报复查报告和每个复查对象的复查申请报告。
3、迎接中央文明办组织的抽查工作。
三、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实施。各地要充分认识评选表彰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这次评选表彰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要把评选表彰工作与庆祝建党9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评选表彰活动成为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水平的过程。
2、坚持群众标准。评选表彰工作要坚持群众观点,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评选表彰过程变成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的过程,使评选表彰结果经得起群众和实践检验。
3、确保评选质量。要把评选表彰置于社会和群众监督之下,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听取部门和公众意见,真正把那些工作基础扎实、创建成绩突出、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村镇、单位评选出来,使评选过程公平公开、评选结果社会认可。对弄虚作假的,严肃查处并取消参评资格。
4、大力进行宣传。要以评选表彰为契机,大力宣传申报城市、村镇、单位的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广泛社会影响,使评选表彰过程成为学习先进、激励后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的过程。
四、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王琦、李学山、李玉芳
联系电话:0931—8811525(传真)、8828613
电子邮箱:g.swm@163.com
各类申报表格可在甘肃精神文明网网址上下载。网址:http//
附件1: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推荐办法
2:现有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复查办法
3:全国文明村镇评选标准
4:全国文明单位评选标准
5:表彰、复查项目申报表(表1—6)
甘肃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5月9日
第二篇:现有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
现有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复查办法
一、对现有全国文明城市复查
(一)复查对象
对中央文明委2005年、2008年表彰的全国文明城市进行复查,并实行末位淘汰。我省厦门市列入复查对象。
(二)自查申报
厦门市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认真进行自查,于5月20日前向省文明委提出继续保留文明城市称号的申请。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参加复查:
(1)市委书记、市长严重违纪、违法犯罪,被“双规”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尚未结案或从结案之日起到今年7月30日不足一年的。
(2)申报前12个月内曾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三)复查程序
1、复查申报。省文明委组织测评组,于6月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对厦门市进行测评,并于7月30日前,将复查情况报告(3000字以内,一式2份)和厦门市的复查申请报告报中央文明办,并就是否保留其文明城市称号提出明确意见。
2、组织测评。中央文明办向有关部门征求对申报复查的文明城市的意见,进行资格审核后,委托国家统计局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对文明城市进行全面测评,将本次测评成绩与前两年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相加,本次测评成绩占70%,前两年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占30%(2009年占10%、2010年占20%)。对排名末位的不再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成绩低于85分的,不再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3、审批确认。经复查后,对符合条件的全国文明城市报经中央文明委审定后予以公布确认,保留其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二、对第二批全国文明村镇复查
(一)自查申报
2008年表彰的全国文明村镇,依据《全国文明村镇评选标准》(见附件5),认真进行自查。符合条件的,于5月10日前,向所在设区市文明委提出复查申请,设区市文明委于5月20日前向省文明办提交复查申请报告。
(二)复查程序
省文明办组织有关人员于5月下旬,依据《全国文明村镇评选标准》对申请复查的文明村镇进行复查,逐个写出复查意见。7月30日前,将复查报告和文明村镇的复查申请报告(各一式2份)报中央文明办。
中央文明办组织力量对各省上报复查的文明村镇进行资格审核,并进行抽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确认,颁发证书。
三、对第二批全国文明单位复查
(一)自查申报
2008年表彰的全国文明单位依据《全国文明单位评选标准》(见附件5),认真进行自查。符合条件的,于5月10日前向所在设区市文明委或行业主管部门文明办提出复查申请,设区市文明委或行业主管部门于5月20日前向省文明办或行业省直主管部门文明办提出复查申请。
(二)复查程序
省文明办和行业省直主管部门文明办依据“全国文明单位标准”,分别对申报单位进行审核和复查,逐个写出复查意见。省文明委于7月30日前将复查报告(一式2份)报中央文明办。行业省直主管部门文明办按国家有关部门的部署上报复查报告。
对于工作滑坡或发生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员工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黄赌毒”丑恶现象,邪教活动等重大问题的,取消其文明单位称号。
中央文明办组织对各省上报拟保留荣誉称号的文明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和抽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确认。
(三)“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纳入全国文明单位系列进行复查
受中央文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2005年、2008年表彰的武夷山、鼓浪屿两个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依照《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标准》,认真进行自查,符合条件的,于5月10日前,向省文明办提出复查申请。省文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旅游局依据“全国文明单位标准”对申报单位进行审核和复查,提出明确意见,于7月30日前将复查报告(一式3份)报中央文明办。中央文明办、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将对申请单位进行复查,符合标准的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不符合标准的,不再保留其原授予称号。
第三篇: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
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和第四批全国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区)
名单
一、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
省会、副省级城市(3个):成都市、南京市、南宁市; 地级市(6个):惠州市、南通市、东莞市、马鞍山市、苏州市、大庆市;
直辖市城区(3个):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静安区、重庆市渝北区;
县级市(2个):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满洲里市。
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名单(80个)河南:郑州市、济源市、许昌市、濮阳市、新乡市;
三、全国文明村镇名单(672个)
河南省:新县县城、桐柏县县城、夏邑县县城、巩义市竹林镇、中牟县城关镇、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开封市金明区西郊乡三间房村、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伊川县城关镇、偃师市城关镇、郏县广阔天地乡、林州市姚村镇、浚县善堂镇、获嘉县照镜镇楼村、新乡市凤泉区耿黄乡耿庄村、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北村、孟州市南庄镇桑坡村、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濮阳县文留镇、濮阳县柳屯镇、禹州市神垕镇、禹州市磨街乡大涧村、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干河陈 村、舞阳县北舞渡镇鹿庄村、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陕县大营镇辛店村、陕县大营镇温堂村、西峡县双龙镇、虞城县利民镇、固始县黎集镇、项城市李寨镇、新蔡县砖店镇周寺村、济源市克井镇;
四、全国文明单位名单(1343个)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办事处鑫苑社区、洛阳市涧西区工农乡村南华社区、郑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检察院、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超化煤矿、开封市人民检察院、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洛阳鸿升机电制造公司、洛阳市农村公路管理处、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平顶山市地方税务局(机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平顶山分公司、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滑县人民检察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安阳市分公司、鹤壁市审计局、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焦作市财政局、焦作市国家税务局(机关)、河南省电力公司焦作供电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焦作分公司、濮阳市财政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原油田(本部)、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许昌供电公司、许昌市审计局、漯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三门峡环境保护局、南阳市审计局、西峡县国家税务局、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本部)、商丘市公路管理局、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周口 市人民检察院、驻马店市国家税务局(机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驻马店分公司、驻马店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河南省审计厅(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
第四篇: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河南省)
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
一、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27个)
省会、副省级城市:长沙市、广州市、福州市、长春市、杭州市、郑州市、拉萨市、银川市、贵阳市;
地级市:临沂市、常德市、扬州市、长治市、淄博市、鄂尔多斯市、洛阳市、绵阳市、宜昌市、唐山市、江门市、嘉兴市、常州市、克拉玛依市;
直辖市城区: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重庆市渝中区; 县级市:绥芬河市。
二、全国文明村镇名单(899个)
河南省:长垣县县城、西峡县县城、淮阳县县城、平舆县县城、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登封市卢店镇、兰考县城关镇、栾川县冷水镇、汝州市寄料镇、卫辉市唐庄镇、修武县岸上乡、西峡县丹水镇、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鹿邑县涡北镇、开封新区闫砦村、尉氏县门楼任乡文家村、洛宁县涧口乡明珠村、新安县石寺镇上孤灯村、郏县广阔天地乡邱庄村、宝丰县赵庄乡袁庄中心村、内黄县二安乡后安村、安阳市殷都区北蒙街道办事处秋口村、鹤壁市淇滨区金山街道办事处蔡庄村、新乡经济开发区张青村、辉县市孟庄镇孟坟村、孟州市大定街道办事处段东村、沁阳市水南关村、修武县七贤镇丁村、濮阳县城关镇东窦堤村、范县王楼乡苏庄村、禹州市梁北镇梁北村、长葛市后河镇小辛庄村、舞阳县保和乡二郎村、义马市东区街道办事处河口村、陕县原店镇郭家村、内乡县灌涨镇杨岗村、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商丘市梁园区中州街道办事处解放村、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光山县弦山街道办事处上官岗村、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村、太康县独塘乡轩庄村、商水县巴村镇上城村、正阳县兰青乡杨楼村、西平县盆尧镇于营村、济源市梨林镇范庄村;
三、全国文明单位名单(1794个)
河南省:河南省公安厅(机关)、河南省司法厅(机关)、河南省国家税务局(机关)、河南省女子劳教所、郑州市财政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国家税务局(机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郑州市人民检察院、郑州市金水区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封市地方税务局(机关)、开封市国家税务局(机关)、河南大学、洛阳市人民检察院、洛阳市财政局、洛阳市地方税务局(机关)、洛阳市国家税务局(机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平顶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平顶山市财政局、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安阳市审计局、安阳市财政局、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鹤壁市人民检察院、鹤壁市财政局、新乡市地方税务局(机关)、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市公路管理局、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焦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焦作市环境保护局、濮阳市地方税务局(机关)、濮阳市国家税务局(机关)、河南省第三监狱、许昌市人民检察院、漯河市地方税务局(机关)、漯河市财政局、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市供电公司、三门峡市地方税务局(机关)、南阳市地方税务局(机关)、南阳鸭河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南阳分公司、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检察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商丘分公司、商丘市人民检察院、商丘市地方税务局(机关)、信阳市审计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信阳分公司、信阳市人民检察院、周口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项城市财政局、周口市国家税务局(机关)、驻马店市财政局、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驻马店市公路管理局、济源市地方税务局(机关);
第五篇: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家庭创建管理办法
各县(市、区)文明委、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 为推动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经市文明委研究同意,现将《市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开创市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 年 月 日
市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
家庭创建管理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是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建设、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引导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为切实提高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创建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是各级党委、政府授予的在当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城市、村镇、单位和家庭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
第三条 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坚持道德建设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各项事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创建活动。
第四条 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各方面分工负责、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文明办)负责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要把创建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布局之中,并作为各级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好规划、实施、考核工作。
第五条 凡本市境内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开展社会活动,并能承担社会义务的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科技组织、农村村镇、各类学校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均鼓励开展创建活动。第六条 受省文明办委托,市文明办对市内全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进行工作指导和管理。
第二章
市级文明城市创建管理 第七条 市级文明城市的标准:
(一)组织领导有力,创建机制健全。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领导体制完善,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勤政廉洁,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制定创建规划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发挥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协调作用和文明办的综合职能,创建工作全面推进。
(二)思想教育广泛深入,道德建设扎实有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切实加强理想信念、形势政策和民主法制教育。广泛开展公益广告、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知行五个一”等系列活动及道德模范和文明市民评选表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长效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城市规划体系完备,城市规划管理法治化。城市环境清洁有序,城市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措施完善,通信管理有力,城市绿地布局合理,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市定标准。市政设施、环卫设施、供电、供水、供气、排水能力良好,服务网点设置合理,运行稳定。城市环保措施落实,环境质量指标、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市定标准。城市管理精细,有素质良好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城市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四)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坚决清除“黄、赌、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城市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按要求完成普法任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实,措施有力,群众治保组织健全。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秩序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治安事故,市民有安全感。广大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强,主次干道畅通,管理科学,秩序井然。
(五)行业作风优良,社会事业发展。行业服务规范,市民满意度高,职业道德建设成效显著,行业不正之风不断得到纠正。经营活动诚实守信,买卖公平,文明经营。集贸市场管理严格,打击假冒伪劣措施有力。执法部门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形象良好。机关干部公仆意识强,廉洁奉公,办事效率高。社区服务体系完善,设施齐全。孤寡老人、优抚对象、残疾人、困难职工、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救助措施落实。科技知识和成果普及推广应用成效明显。教育条件改善,九年义务教育率达标,并不断得到巩固,无青壮年文盲。医疗卫生设施配套,计划生育工作达标。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重视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一批科技文化体育设施。基层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设备、设施完好,定期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文化市场秩序良好,“扫黄打非”成效明显,文化娱乐场所管理严格,活动健康有益。
(六)创建工作扎实,群众广泛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和热情参与,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普遍开展,持续推进。大力开展诚信城市、诚信政府、诚信机关、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企业、诚信医院、诚信商场等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基层创建工作形式多样、生动丰富。市民有良好的文明意识,语言文明,待人礼貌,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爱护公物,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移风易俗,社会风气积极健康向上。有浓厚的创建氛围,市区内建有一批永久性精神文明建设宣传设施、公益广告标牌。
(七)党政机关高效,社会服务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和各级党政机关服务意识强,清正廉洁,务实高效,依法行政,积极为各族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建立健全公开办事制度,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各行各业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执法部门和窗口行业恪守职业道德,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推行优质规范化服务,自觉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八)经济建设领先,生活水平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同类城市中居先进水平。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下岗、待业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妥善安置。市场繁荣,供给充足,物价平稳,群众满意。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八条
市级文明城市创建:
(一)创建市级文明城市,须经县(市、区)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后,由县(市、区)文明委向市文明办提出创建报告,市文明办报请市省明委同意后,将申报创建城市纳入市级文明城市创建资格城市进行创建指导、监测和管理。
(二)创建市级文明城市资格城市,按照《市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开展创建工作两年以上,经过创建城市全面自查,在具备条件后,由创建城县(市、区)党委、政府向市文明委提出检查测评申请。
(三)市文明委授权县(市、区)文明办对创建城市进行创建工作指导测评。市文明办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按照《市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每年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测评。
(四)市级文明城市经两年以上巩固提高,可向市文明委提出创建全省文明城市申请,经市文明委研究同意后向省文明办推荐作为全省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进行工作指导、监测和管理。
(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不能申报市级文明城市:
1、申报、测评前12个月内,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或班子成员中有多人严重违纪、违法犯罪,受到查处的。
2、申报、测评前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两年受到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的黄牌警告或通报批评的。
3、申报、测评前12个月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重大群体上访事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制售假劣商品,在市内外造成重大影响的。
4、申报、测评前12个月内,多次出现集体性上访的。
5、发生其他重大事件,在市内外造成恶劣影响的。第十条
市级文明城市表彰奖励:
(一)市级文明城市每两年命名表彰一次,并授予奖牌和荣誉证书。
(二)经过连续两年以上的创建工作和市文明办组织的严格测评,达到市级文明城市标准的,经市文明委研究同意,报请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
(三)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可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十一条
市级文明城市管理:
(一)文明城市的党委、政府要把文明城市创建和常态管理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文明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二)文明城市实行动态管理。市文明委每年对市级文明城市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每两年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测评和复查,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提高创建成果。
(三)切实加强对市级文明城市创建的指导、监督、管理,健全文明城市退出机制,区别不同情况,实施以下五项措施:
1、下发整改通知。对创建力度松懈、工作明显滑坡、发生问题集中或暗访抽查中问题突出的、达不到文明城市常态管理工作资格线的市级文明城市,市文明委发出通报,责令其限期整改。
2、进行通报批评。对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事件(尚未达到“一票否决”程度)的文明城市,市文明委进行通报批评。
3、实行“黄牌”警告。对工作严重滑坡,在文明城市统一测评中排名靠后,或被市文明办通报批评后整改不力的文明城市,市文明委向该城市亮“黄牌”进行警告,并约谈其文明委负责同志,责令一年内整改到位。
4、停止市级文明城市资格一年。对被市文明委“黄牌”警告后整改不力的文明城市,停止该文明城市资格一年,市文明委帮助其整改提高。
5、取消荣誉称号。对发生“一票否决”问题的,按有关规定,取消其市级文明城市称号。对停止文明城市资格一年,再次发生严重问题或创建工作仍无明显起色的,取消其市级文明城市称号,或向中央文明办建议取消其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四)取消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需经一年以上整改提高,才能重新提出创建市级文明城市申请。
第三章
市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标准 第十二条 市级文明城镇创建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坚强团结,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团结协作、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执政为民,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干部无违法违纪行为。全面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群众中威信高,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组织和部署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和计划,措施具体,经费保证,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干部考核实绩。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通过建设乡风文明一条街、建立道德讲堂和农民学校、开展“文明知行五个一”、传统文化活动等形式,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群众,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乡镇机关和站所建立了志愿者队伍,经常性关爱弱势群众和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积极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生活困难群众。建立了关心关爱帮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机制,全乡镇社会风气好,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三)文化建设稳步发展。加强农村文化站、文化活动室、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村广播室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乡村文化、社区文化、民俗文化、庙会文化方向正确,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经常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术、文化、法制等培训。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风尚。健全卫生保健网络,落实卫生防疫措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卫生院。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四)城镇建管完善优美。城镇规划、布局、建设科学合理,道路、给排水、供电、路灯、通讯、水利、集贸市场、环卫、公厕等基础建设完备,公用设施完好,运行正常。城镇管理机构、队伍、制度健全,各种管理和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公共场所管理规范,无占道经营、无乱停乱放,无乱贴乱画,各种广告牌整齐规范,公益广告达到规定标准。学校周边规定范围内无网吧、游戏厅,无未成年人进网吧。积极开展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环境优美、干净整齐,垃圾定点投放、集中清运,污水、垃圾集中清理,河道、路边无垃圾。集贸市场建设整齐,分区合理,公平交易,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无乱砍滥伐、乱采乱挖现象,无破坏生态环境恶性事件。依法管理土地,用地审批手续严格,没有毁田和荒芜耕地现象。辖区内工业企业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无污染事故发生。
(五)社会治安秩序良好。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无较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较大安全事故,无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丑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违法犯罪率控制在规定的标准之内,群众有安全感。及时调解民事纠纷,化解各种矛盾,来信来访处理及时有效,无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
(六)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形成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居市、县(区)领先水平。
第十三条 市级文明村创建标准:
(一)领导班子好。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责任具体明确,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村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作风扎实、公道正派,在群众中威信高,无违法违纪问题。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健全的创建工作机制和创建规划,每年安排一定经费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道德风尚好。全面扎实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文明知行五个一”“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等各种创评活动,通过开办道德讲堂、建设乡风文明一条街、设置善行义举榜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就近就便开展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心困难群众的各项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农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讲法治、讲道德、讲文明、讲秩序、讲卫生,形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友爱的村风民风。
(三)村容村貌好。合理规划村庄,基础设施完善,村庄道路硬化,绿化、净化、美化。村上设置了环卫设施,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专人负责保洁,街巷、庭院干净整洁,垃圾实行定点投放,集中清运处理,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保护环境,科学合法用地,无滥占、荒芜耕地、乱砍滥伐、乱采乱挖现象,不捕杀野生动物,无破坏生态环境恶性事件,无污染事故发生。
(四)科普文化好。建设乡贤骨干文化队伍,建好用好农家书屋、村广播室、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有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定时开放,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五)基层民主好。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制度,村委会成员依法选举产生,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村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有序,定期进行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群众满意率较高。有《村规民约》,成立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六)综合治理好。普法教育形成制度,措施有力,农民法纪观念强,依法照章办事。民事纠纷及时调解,无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综治工作措施落实,网络健全,社会稳定,群众有安全感。无较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无较大安全事故,无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
(七)经济发展好。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有规划、有路子、有举措。产业特色鲜明,形成支柱产业,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村集体积累,集体经济稳定增长,每年能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有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投入。
第十四条 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组织、有规划、有人员、有举措、有经费、有活动,机制健全,成效明显。主要负责同志及班子成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并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员工普遍知晓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主动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当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活动,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深入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厚德”道德建设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成立志愿服务组织,主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加强网络文明传播,传承文明,引领风尚。
(三)业务工作实绩显著。依法履行国家规定的有关职责和义务,开拓进取,科学管理,业绩突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诚信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市同行业前列。服务性单位工作规范,周到细致,优质高效,业务工作处于全市同行业领先水平。教学科研单位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成果优异。医疗卫生单位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医患关系和谐。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科技组织依法经营,切实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社会义务,社会信誉良好。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办事公道、依法行政、决策民主,群众满意率高。风景旅游区服务优质,管理科学,倡导文明旅游,加大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保护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
(四)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科学、文明、低碳、节俭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在文化体育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五)民主管理科学规范。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关心职工生活,积极帮扶生活困难职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工作纪律严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干部职工无严重违纪和违法案件,单位无重大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事故,员工无计划外生育,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邪教活动。
(六)内外环境整洁优美。落实单位环境管理制度,单位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清洁整齐,无脏、乱、差现象,全面实现办公区和生活区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环保宣传教育成效明显。工业企业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机关、事业单位及服务性单位无污染物乱排现象。单位办公区等公共场所设明显禁烟标志。
第十五条 市级文明家庭标准:
(一)凡是在本辖区长期居住的居民,均可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
(二)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奉献社会。重视学习,信奉科学,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勤俭持家,绿色消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男女平等,廉洁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和谐。
(三)以家庭为参评主体,采取社区居民推荐和家庭自荐相结合的方法。
(四)严格掌握评选标准,坚持好中选优,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评选质量。为弘扬先进、宣传典型,要注意发现事迹突出、有较好影响的文明家庭,作好典型材料整理,便于推介。
第四章
市级以上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管理 第十六条
市级文明单位实行分类创建、分类管理。市级文明单位分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
第十七条
市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申报:
(一)凡本市内被命名两年以上的市级文明村镇和单位或市级行业和系统命名的文明单位,均可自愿申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
(二)按属地关系或行政隶属关系,各申报单位向市文明委或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创建申请,由市文明委或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向市文明办提出创建报告,经市文明办审核同意后,注册进入市级文明单位创建管理系统,开展创建活动。市级行业和系统申报的文明单位必须是行政上有直接隶属关系(人、财、物直接管理)的下级单位,申报时要经属地市(区)文明委研究同意。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中央驻陕单位的申创工作既可以由市直机关工委推荐申报,也可以由所在市(区)的文明委推荐申报。
(三)创建市级文明村镇或单位的申请和推荐报告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到市文明办,过期不予受理。申报时需书面提交下列文件:
1、创建市级文明村镇或单位的申请报告,附规划及实施方案;
2、荣获市级文明村镇或单位的文件及证书;
3、本村镇或单位的基本情况信息表;
4、市文明委、市级主管部门党委(党组)推荐报告。经审核,对符合创建条件的村镇或单位纳入市级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系统,作为申创提名村镇或单位,按照创建程序和测评体系开展创建工作。
(四)申创村镇或单位在申报前12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市级文明村镇或单位:
1、村镇或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或有多名干部职工和村民发生严重违纪和违法行为,或其他问题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2、村镇或单位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较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较大群体性事件、较大刑事案件、较大治安事故、较大环境污染事件及其他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社会安全事件的;
3、有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
4、发生群体性上访的;
5、其他受到县以上党委、政府通报批评的。
(五)各申报村镇和单位要按照创建要求开展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各项工作和开展活动的相关材料。
第十八条 市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命名及奖励:
(一)市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每两年命名表彰一次,并授予奖牌和荣誉证书,受表彰单位在大门前醒目位置悬挂最高级别的奖牌。
(二)市文明办在各文明委和县(市、区)级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的基础上,根据市级文明单位创建管理系统日常监测和实地检查结果提出命名表彰初步名单,提交市文明委会议研究审定。在市级主流媒体公示5-10天,无不良社会反映的,报请市委、市政府审批,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命名表彰。
(三)对在一个时期有突出贡献,在全省或全国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中有重大影响的村镇或单位,可以破格晋升为市级文明村镇或单位,由市文明办直接报请市委、市政府命名。
第十九条 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和单位的管理:
(一)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和单位实行市、县(市、区)文明办共同管理。
(二)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是全市文明村镇和单位、市级文明村镇和单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管理部门。市、县(区)文明办和县(市、区)级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辖区、本系统的县(市、区)级以上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负有指导、检查、监督职责。
(三)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和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办法,坚持有进有出。
1、市文明办按照《市精神文明创建测评体系》,运用市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系统对全国文明村镇和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文明村镇和单位以及申创市级以上的村镇或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督导和测评。
2、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市文明办每半年对省、市两级文明村镇、单位的创建情况进行一次通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半年测评分数达不到70分的单位发出工作预警,对测评分达不到80分的单位提出黄牌警告,每一年对市级文明单位进行一次复查,对连续两次创建工作达不到80分的单位,市文明办直接报请市文明委研究取消其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以保持文明单位的先进性、示范性。
(四)复查未通过的省级文明村镇或单位降为市级文明单位,经一年以上整改达到条件后方可重新提出创建上一级文明村镇、单位申请。
(五)市级文明村镇或单位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荣誉称号,并予以通报,不再享有任何级别的文明村镇或单位荣誉称号,两年后方可重新逐级申报。
1、领导班子成员发生严重违纪和违法。
2、员工发生刑事案件。
3、在政风行风评议中位居最后三名的。
4、单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事故。
5、进行非法经营活动,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情节严重、受到有关部门处理,或者发生严重不诚信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6、单位员工违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六)撤销市级文明村镇或单位,由命名机关发文执行。特殊情况时,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可直接作出撤销决定。
(七)市级文明村镇或单位因分设、合并、改变名称或隶属关系,须向市文明办提出考察申请,经考察合格的,重新命名确认。
第五章
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管理 第二十条 全市各级文明村镇和单位及行业文明单位的创建命名:
(一)文明村镇和单位的创建命名要严格标准,根据文明村镇和单位测评体系进行检查测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主管部门考核和群众评议、舆论监督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二)凡按照文明村镇和单位创建标准,制订创建规划,落实创建措施,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达到文明村镇和单位创建标准的,均可逐级申报创建文明村镇和单位。
(三)文明村镇和单位实行由低到高“逐级升格”的方式。下一级文明村镇或单位称号保持两年以上(含两年),没有出现第十六条第四项所列禁止条件的,方可申报创建上一级文明村镇或单位。
(四)上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下一级申报的文明村镇和单位进行检查测评,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并经文明委会议研究确定拟命名名单,在媒体公示5-10天,无不良社会反映的,报请党委、政府(党组)批准命名。对在一个时期有突出贡献,在全省或全国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中有重大影响的村镇和单位,可以破格晋升。
(五)行业或系统命名的文明单位,按照下一级党委、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对待。第二十一条 文明村镇和单位由批准命名机关表彰并授予奖牌和证书。文明村镇和单位要将奖牌悬挂在乡镇党委、村两委和单位大门前,只悬挂最高一级机关授予的奖牌。对文明村镇和单位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原则,市、县(区)可根据各地情况制定市、县(区)级文明村镇和单位奖励办法。
第二十二条
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管理:
(一)各级文明委要加强对文明村镇和单位建设活动的领导。被命名的文明村镇和单位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施长效管理,保持工作常态,提高创建水平。各级文明办要做好文明村镇和单位创建活动的组织、推动、协调、指导和评比表彰及日常管理工作。
(二)文明村镇和单位的创建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三)对文明村镇和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各级文明委对文明村镇和单位的考核测评,实行创建工作动态管理和日常抽查、检查相结合,对测评处于后进位置的文明村镇和单位限期整改提高,整改后创建工作仍达不到要求的不再作为该级文明村镇或单位进行管理,由命名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经两年以上整改达到条件后方可重新提出创建申请。
(四)出现第十八条第五项情形的,撤销其荣誉称号,并在主流媒体上公开通报,收回牌匾和证书,不再享有任何级别的文明村镇或单位荣誉称号。两年后方可重新逐级申报。
(五)文明单位因机构撤销、分设、合并的,其荣誉称号相应取消。单位整建制改变名称或隶属关系的须由命名机关重新确认。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四条 各市、县(区)和行业部门文明委应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制定相应的市、县(区)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及行业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报市文明办备案。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