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全市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15:4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副市长在全市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副市长在全市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副市长在全市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主要是交流村组改革工作经验,部署我市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刚才,双流、金堂、温江、邛崃四个区(市)县介绍了他们村组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经验,这对推进全市村组管理体制改革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次村组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也是理顺村组职能、规范村组行为、提高村组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改革,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常委会对这项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春城、红林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全面贯彻、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搞好我市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讲三点具体意见。

一、摸清情况,制定方案

目前,我市农村村组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的问题较为突出,全市12个区(市)县(不含双流县、金堂县)共有3395个村,27780个组,其中1000人以上的村801个,人口最少的村仅116人。由此带来了农村资源配置不优、管理功能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现行管理体制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等问题。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对村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市委、市政府决定,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从2005年4月4日开始到6月底基本结束。

这次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镇村体系,整合村组资源,转变村组职能,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在改革中要坚持严格程序、依法办事,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相近相邻、整撤整并,优势互补、有利发展的原则,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目标。

各区(市)县要按照市上确定的村组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总体目标,对辖区内村组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摸清现状,把握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群众意愿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并村方案,切忌简单化和“一刀切”。市上就并村制定了参考标准,即坝区村的人口一般不低于3000人;丘区村的人口一般不低于2000人,山区村的人口一般不低于1000人。各区(市)县可根据这一标准,结合实际,确定村的设置规模和撤并幅度。村组撤并原则上以村为单位,成建制撤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实行并组;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开展撤村建社区工作。

二、做细工作,稳妥推进

村组改革方案一经批准,各区(市)县就必须按照“确保稳定、妥善交接、平稳过渡、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遵循基层政权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相关法律规定,迅速组织实施。针对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三个结合。

第一,要将村组撤并与村组管理体制的其他配套改革相结合。各区(市)县要通过村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基层组织转变职能,更好地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一是要以“撤村并组”为突破口,完善村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制度,健全完善考核评议制度。着力推进村组工作、管理及服务方式的转变,建立高效、和谐的村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的真正转变。二是要切实建立村组工作经费和村组干部待遇的保障机制。村组工作和村组干部待遇所需经费由县、乡镇两级财政,主要是县级财政给予保障。切实解决好村干部的待遇问题,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予以提高。要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组干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依靠县级财政提高村组干部待遇有困难的,市财政将以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保障。三是妥善处置村组集体资产。村组集体资产的处置直接关系到村组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双流等地在村组集体资产处置中提出的坚持“五个不变”,即土地承包合同不变,村组收益分配不变,筹资筹劳项目不变,村组净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受益权不变,债权债务不变的办法来处置村组集体资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各区(市)县要在学习借鉴双流等地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老帐分开,新帐统一”的原则,妥善处置村组集体资产。在处置村组集体资产的过程中,必须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完善村务公开,建立健全村民监督机制,真正做到让老百姓知情明意,安心放心。

第二,要将村组管理体制改革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相结合。村组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做细解惑工作。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组织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撤村并组工作的目的、意义及具体要求,最重要的是要把政策原原本本交代给他们,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必须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惑必解,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二是要严格程序,依法办事。要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依照村民自治和有利于发展的要求,确保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基础上,由乡镇政府提出,经村民委员会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做到依法办事。三是要认真做好人员分流工作。解决好人员分流问题是村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各区(市)县务必高度重视,一定要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对村组分流人员安置可以借鉴双流、金堂两县采取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借鉴温江区对所有原村组干部采取一次性补助的办法进行分流安置。

第三,要把村组管理体制改革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各区(市)县在撤并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村党支部书记的差额选举和村委会成员民主选举制度,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将村组撤并与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村组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高度,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行动落实到推动各项改革上来。各区(市)县委、政府要把此项工作提上重要日程,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明纪律,严禁突击花钱,私分集体财物,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市级有关部门一定要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切实履行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帮助、指导区(市)县做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抓好落实。目标管理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

同志们,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事关城乡一体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推进,时间紧、任务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领导下,统一思想、加强协作、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进。

第二篇:市委书记在全市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第一,要提高认识,高质量地推进村组管理体制改革。我们这次村组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着眼于加强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总结试点经验,正式确定和部署推进的。希望大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一点上来,给予高度的重视。减少人员、减少村组的数量是这次体制改革要取得的一个进展,但是更关键的是适应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求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新形势的要求,对体制进行改革。构建新的农村管理体制,对资源进行整合,更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更好地实施“三个集中”。这里边有一个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职能的问题,就是税费改革之后,按照城乡一体化新的要求和部署,乡村两级干部干什么和怎么干,这个职能转换的问题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部署和推进这项工作,首先要提高认识,抓住这几个重点,研究部署各地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

第二,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好难点问题,保持稳定。推进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态度坚决,该合的必须要合,该撤的必须要撤,否则就实现不了我们刚才说的这个目标。但是由于这项工作十分复杂,矛盾也比较多,必须持慎重的态度,细致地做好工作。刚才几个区县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很好的经验,讲的都很好,值得各区(市)县在部署这项工作的时候认真借鉴。关于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研究并确定了大的原则,希望大家按照这些原则去做。但是具体操作当中,还要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好相关的政策界限,确保稳定。一个是村组干部的安置,我们是借用了一些词,离岗也好,分流也好,前面介绍经验的几个单位,特别是双流县、温江区,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是比较好的,大家可以认真借鉴,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另外就是资产的处置,除去我们文件当中讲的,以及几个试点单位介绍的经验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我们村集体经济基础,还是要探索如何巩固和加强的问题。我刚才看了一些材料,有的地方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村干部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手里没有把米,唤鸡都不来”。讲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过去手里有权,提留、统筹有一定的调控手段,但是税费改革之后这些东西都没有了,那么你靠什么推动农村工作?包括农村的公用事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个经济基础是我们农村政权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能够忽视。有些地方在这方面创造了经验,我们也有一些地方着眼于发展,在如何处置好村集体经济的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希望大家能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这次管理体制改革中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有一个过程,各地条件也不一样,但是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这次管理体制的改革,我们的目标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所以判断整个工作好坏的最终标准,就是看我们的基层基础工作、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第三篇:市长在全市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双流县、金堂县、温江区、邛崃市的负责同志介绍了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情况,邓川同志对全市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次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要切实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好政府引导、依法实施、尊重民意、妥善组织的各项措施,走出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路子。待会儿,春城同志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优化调整,促进发展

我市除中心村以外的行政村,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管理服务功能较弱等问题。截止2004年底,除五城区和双流、金堂两县外,其余12个区(市)县,共有3395个村,27780个组,其中1000人以下的村801个,人口最少的村仅116人。这种状况不利于组织生产、发展经济、管理村务、开展服务。这次村组改革,就是要通过优化调整村组,切实改变这种状况。

一是形成规模效应。特别要注意因地制宜,尽量在地理位置相近、经济环境相似的村组中进行,获得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

二是形成互补效应。特别要注意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共享道路、水利、电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形成产业效应。特别要注意促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以及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拓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此外,在优化调整中,要注意引导培育出一批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中心村,以先进促进落后,带动一般,推进村域经济的发展。

二、做细工作,谨慎操作

在村组管理体制改革中,自然村归并、集体资产处置、村组干部离岗、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四大难点和敏感问题。

一是自然村归并的问题。自然村是因历史、地理和血缘等因素的长期作用和沉淀而形成的生产生活群落。一般具有特色鲜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或者有共同的行为习俗,因此形成相对固定的共同体。对于自然村,在归并上,尤其要考虑到历史沿革、风俗习惯等无形因素的影响,充分论证,制定切合实际的归并方案,要么不动,要么整归,不能强行捆绑,更不能违背群众意愿,搞“拉郎配”。

二是要稳妥处理集体资产。对村组集体资产,要依照村委会组织法,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开好全体村民大会,按照老帐分开、新帐统一的原则,依法妥善处置,保障村民权益,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三是安置好离岗人员。要妥善解决好离岗村组干部的相关待遇,许多村组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第一线,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要切实带着感情,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具体困难,认真研究制定并落实好离岗村组干部的安置、经济补贴等政策,使他们的生活不会因村组体制改革受到太大影响,实现顺利交接,平稳过度。

四是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对包括村组债务的化解、农业税尾欠的处理等历史遗留问题,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和可行的操作方案,兼顾各方面利益,创新办法,制止新债,逐年消化。总之,要确保调整顺利进行,尤其要防止群体事件的发生,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转变职能、服务农民

这次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贯彻到农村最基层,促进农村基层组织转变职能,强化村组功能,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要精干队伍。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农村村组干部队伍,是实现村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我市先行试点的区县,创造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对村委会内设的委员、群团组织和村民小组长,采取由规定职数内的村干部兼任,不仅有效控制了村组干部人数,村干部职数大幅度精简,而且保证了村组的正常运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区(市)县要积极借鉴,精兵简政,切实把村干部人数精简下来,队伍精干起来,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提高起来。

二是要强化职责。村组撤并以后,村组规模变大,这对村组干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很多村组干部,大量的精力都用在收税收费上,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我市今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要把这些释放的精力进一步集中在围绕农民转,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致富上。我们要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增强服务的职责,改进服务的方式,拓展服务的领域,多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多为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具体困难。通过良好的服务,使农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村级组织和干部作风的转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好处。

三是要规范管理。虽然村级组织只是群众自治组织,不是一级行政机构,村组干部仍然是农民身份,但要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除了关心帮助之外,从制度上加以规范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职数设置、兼职规定、培训教育、选举罢免、补贴标准、奖惩激励、村务管理等,都要结合此次改革的具体实践,形成一套好的管理办法,要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同时,要实行村组干部报酬最低保障制度,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确保发放,有条件的可以考虑由县级财政直发。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建立村组干部社会保障制度,创造有利于村组干部队伍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增强村组干部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充分激发和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同志们,农村村组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巩固乡镇改革成果,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一定要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宣传发动,稳妥组织实施,确保这次改革圆满完成,为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副市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同 志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分别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作了专题研究。今天,炳伟市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就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国家、省加大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x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以“三化”协调发展理念推动“三农”工作。农业生产再创新高,水利建设实现新突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继

—1—

续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祥和的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的显著势头,为促进全市经济较快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农业生产再创新高。克服冬春连旱等极端天气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依靠科技,依靠政策,依靠实干,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深入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粮食生产科技”活动,全市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总产达到259万吨,较上年增长1.33%,实现了“八连增”。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5.1万吨、43.55万吨、5万吨,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完成造林面积17.17万亩,是省下任务15.65万亩的109.7%。肉、蛋、奶生产分别达到39.2万吨、27.8万吨、25.8万吨,分别增长7.8 %、10 %和8.4%。

二是水利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增加,投入总规模为9.88亿元(含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投入5.86亿元),较上年增长80%,是近年来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引黄灌溉面积达249万亩,创我市历史新高。共建设各类建筑物245座,开挖治理沟渠362条,新打、维修机井2875眼,恢复改善灌溉面积95.69万亩。对贺李河、运粮河、铁底河、涡河故道、康沟河、贾鲁河等6条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进行了治理。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Ⅰ标段土方 —2—

工程已全部完成,Ⅱ、Ⅲ、Ⅳ标段土方工程进展顺利。投资1.05亿元又解决了22.2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建设任务。积极应对特大干旱,紧急建设了一批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实现了“引黄入杞”的多年梦想。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个县和禹王台区都建立了乡镇水利站。

三是现代农业有了新发展。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培育无公害蔬菜、x西瓜、x菊花、沿黄水产品等名优农产品,全市优质农作物面积已发展到795万亩,农产品优质率达到59%,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个,无公害农产品31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基地118个,面积达98.6万亩,无公害基地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7%。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共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1家,市级示范社60家,县(区)级示范社100余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工商注册的已达1632家,比2010年底1399家增加了233家,增长16.7%。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带动农户40余万户。

四是新农村建设展现了新面貌。把打好加快新型城镇化攻坚战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6万人。完成五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五区村庄布局规划

—3—

和15个中心镇核心控制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完成91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5个,新建住房7245套,新建社区内道路80676平方米,铺设下水道管网49424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沼气1万座,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2240座。

五是农业科技水平有了新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6%,共完成机耕754.7万亩、机播850.9万亩、机收669.7万亩。进一步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省级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个,全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做好高产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共开展了14个(其中小麦9个、玉米4个、水稻1个)万亩示范方高产创建,小麦示范方最高单产达623.3公斤/亩,玉米示范方最高单产达804.7公斤/亩,水稻示范方单产达707.1公斤/亩。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440个村级多功能信息服务站和6个多功能气象站。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370期,培训农村信息员780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7192人次,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继续加强与中国农大合作,实施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化市校共建的内涵,建立双方合作运行的长效机制。

六是减负惠农工作有了新成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农民收入 —4—

实现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2元。全市共发放种粮直补8040.6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35840.19万元,良种补贴9004.07万元,农机具购臵补贴3927万元,退耕还林补贴1196.91万元,各项补贴资金均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全市已通过审核的“一事一议”项目筹资筹劳总额约23900万元,筹资到位98.7%,受益群众达到302.7万人。完成中低产田改造9.5万亩,高标准示范工程项目2万亩。共完成扶贫投入资金10632万元,实施整村推进村41个,完成脱贫人口5万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农口各部门协同配合、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

二、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明确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生产效益“有而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其它地市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粮食生产虽然连年增收,但我市中低产田面积大,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难度加大。二是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波动异常激烈,农产品价格下

—5—

行和农业生产资料上行双重压力明显上升。三是城镇化率依然偏低,缩小城乡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任重道远。四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与现代农业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矛盾不断加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有所下降。五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问题仍然突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中央和省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实际,提出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和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这些重大举措,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带来了十分宝贵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政策基础。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既面临着非同寻常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我们一定要增强全局意识,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完成“三农”工作任务上来。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 —6—

些,把措施安排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要增强责任意识,在逆境中把握主动,在风险中捕捉机遇,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力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提升两大攻坚战,在改革发展的紧要关头有所作为,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x经济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坚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坚持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和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具体目标是: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亿斤以上,力争稳中有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 %左右;全年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万人;投资1亿元,解决18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实现 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7—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巩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好形势,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更加重大。

(一)着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加快落实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积极推进x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按照“科学谋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整合资金、聚拢政策”的原则,构建粮食稳定增产增效的长效机制,强力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一是全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大力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40万亩以上。二是全力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抓好《x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贯彻实施,按照“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总体要求,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显著提高耕地的抗灾减灾能力,夯实粮食增产基础,持续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全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为核心,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赵 —8—

口、柳园口、三义寨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步伐。做好赵口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年底前全面完成贾鲁河、运粮河、铁底河、贺李河、涡河故道、康沟河等6条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做好“油改电”工程。加快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步伐,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四是全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重点在五县优势产区建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40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20万亩,在x县、x县及金明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建立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0万亩。

(二)着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加快x崛起的基础支撑。一要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着力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品种布局,提升农业产业层次。重点支持优质粮食、棉花、花生、瓜菜等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扶持西瓜、大蒜、辣椒、胡萝卜、食用菌以及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快花卉、林果产业的发展,扩大以菊花、特色小杂果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利用我市自然风光、区域景观、特色农业和民风民俗资源,推动沿黄休闲观光农业带和朱仙镇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

—9—

二要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相对集中的畜产品生产优势集聚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到2012年底全市基本形成生猪、肉牛、家禽、奶牛、肉羊等五大优势产业集聚区,主要畜禽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扶持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提高肉品、乳品加工能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健全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三要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要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着力点,以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结合起来,到2015年,重点打造粮食、油料、棉花、大蒜、畜禽、木业、花卉、蔬菜、淡水养殖、食用菌等十大产业链,建设粮食加工业、棉纺加工业、油脂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畜禽养殖加工业、特色种植业、香精香料业、菊花产业等八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其中:一是发展x县、x、x县面(米)业产业化集群;二是发展市区、x县、x县、x畜禽养殖和加工产业化集群;三是发展市区、x县、x县、x县、x棉纺产业化集群;四是发展市区、x县油脂产业化集群;五是发展市区、x、x县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六是发展市区、x县、x县林产品产业化集群;七是发展x县花卉香精香料产业化集群;八是壮大市区周边以菊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化集群。四要积 —10—

极发展粮食加工业。在促进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工业加工协调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传统主食品、速冻食品和速食食品、玉米休闲食品、杂粮方便食品、高端营养食品,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力争粮食深加工能力达到粮食产量的40%,把我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五要积极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和管理,扩大监测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质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机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臵、有效控制。

(三)着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

要按照“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思路,遵循“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尊重民意、因村设计,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要在科学规划上有新突破。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要求,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抓紧时间完善调整县域村镇体系规划,3月底前县区村庄布点优化调整工作全部完成。坚决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所有新确定的社区必须首先完成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工作,经市规

—11—

划评审组评审,市规划局、市城乡住房建设局和市委农办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工建设。要参照《新型城镇化社区特色民居设计图集》,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传统文化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高质量、高标准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要建立规划监督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确保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二要在典型引路上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步伐。2011年启动建设的35个重点新型农村社区,2012年底要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对完成任务的县区,每完成一个社区,从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中,奖补县区100万元;每少完成一个社区,将从整合的该县区财政资金中扣除100万元。全市各乡镇(涉农办事处)都要行动起来,按照要求至少开工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全县的重点来抓。同时,各县要从乡镇(涉农办事处)新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中选择4个行动快、效果好的作为市里2012年重点扶持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要在资金整合上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资金每年列支不低于3000万元,整合县区财政资金1亿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建设规模,增加财 —12—

政资金的投入。要强化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集中向新型农村社区匹配项目、投放资金,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村庄绿化、电网改造、农村超市、卫生室、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体育设施等有关资金项目计划安排,要与新型农村社区有效衔接,统筹安排,一并实施。

四要在土地整理上有新突破。鼓励新型农村社区采取拆旧建新的模式,在原址上进行建设。确需占用新增地的,要充分利用闲臵地、未利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要落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周转用地指标。对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腾出的土地,要首先复垦为耕地用于归还周转指标,节余的土地指标,可在本县域内臵换城镇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其土地增值收益专项用于社区农民住房补助、土地复垦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突破建设用地瓶颈,并有效解决社区建设资金问题。

五要在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要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编制好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规划,完善社区功能分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持续增收。对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余出来的土地,积极引导合法有序的土地流转,重点培植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规模化经营产业。对新型农村社区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给

—13—

予大力扶持,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六要在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要吸收城市社区的管理经验,完善服务管理功能,使农民群众更多享受到社会进步成果,切实转变生活方式。要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在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组建党总支(或党委),探索社区党组织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种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延伸推进卫生、就业、教育、文化、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的吸纳和辐射能力。

(四)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主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措施,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力支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把农业科技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一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大学、x大学、xx天民种业公司、市农科院、市蔬菜研究所等为依托,建设小麦、棉花、西瓜、花生育种创新基地,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集成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支撑带动农业现代化。实施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特设岗位计划,积极支持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农业科技 —14—

研究,巩固小麦、花生、西瓜、棉花育种的优势地位,提升玉米、花卉、林果、水稻、家禽、生猪、肉牛育种的研发能力。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成转化一批重大涉农科技成果。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目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农业发展技术体系。二要抓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快主要农作物育种进程,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2012年使我市各类农作物种子基地保持在20万亩左右,年产各类种子1亿公斤以上。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作物分子聚合育种、大面积均衡增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资源高效利用以及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新型疫苗、生物农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支持小麦、花生、西瓜、棉花、玉米、生猪、肉牛等良种繁育和生产技术创新。推广节本降耗、节水灌溉、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等实用技术。建立农业生产气候灾害、农业污染与农业生产安全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2012年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一个百分点。三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

—15—

强农业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构建农科教联合推广服务机制,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服务和良种推广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技推广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协会等参与农业服务,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与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要加大新兴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构建多渠道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实施高层次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推进工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开发工程。启动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着力分层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系统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012年全市培训高产优质新品种、高产高效种养技术、防灾减灾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农机化新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等实用技术达到5万人次。

(五)着力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从今年开始,新一轮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启动。国 —16—

家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扩大扶持范围,扶贫开发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责任更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扶贫纲要精神,精心组织、强力推动,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一是突出重点,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在社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型产业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集中力量实施一批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文化、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树立大扶贫理念,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要把扶贫工作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统筹规划、统筹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要大力实施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事业项目,有组织、有规划的抓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建设、就业促进、扶贫试点等专项工程。积极鼓励市县各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院校参与贫困村驻村帮扶,积极承担相应的扶贫任务。三是创新机制体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要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脱贫的重要举措,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实施金蓝领工程,加强与用工单位对接,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依托科技项目吸引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开发。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企业扶贫,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加大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宣传教育

—17—

力度,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立足自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稳定脱贫致富步伐。

(六)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程,强化农村社区功能,构建符合x特色的、多元共生的农村社区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为实现x跨越发展、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后劲提供精神动力。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活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基层供销社、返乡创业农民、各类专业大户等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要达到1850家,基本覆盖全市每一个乡镇。二要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机制,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创新土地股份合作等流转的有效形式,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三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完善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切实落实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积极发展农业投资基金、农村信用担保公司,进一步扩大农村企业、农民和农户可抵押物范围,有效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 —18—

问题。扩大农村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各保险经营主体要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解除农业生产后顾之忧。四要加强涉农资金监管。要把涉农资金使用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促进涉农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要创新涉农资金的整合机制,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五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资源开发、土地整理、物业出租、委托经营、承包租赁等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好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政策,加快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

同志们,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农业农村长期稳定发展,让我们真正做到思想真重视、领导真加强、工作真落实,把重视“三农”工作体现在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用战略的眼光、创新的理念、超常的举措、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x快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9—

第五篇:副市长在全市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在全市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后,近年来全市规模较大的一次城乡建设管理系统工作会。今天的会议,既是一年来的总结会,也是我们城市建设发展到了当前,需要我们更加创新思路,如何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的一个动员会和分析会。刚才,市住建、规划、城管三部门负责人就2013年有关工作作了简要总结,对2014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安排;湄潭、道真、正安、仁怀、汇川五县(市、区)就城乡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城乡规划、农村危房改造、治理城市占道经营、保障性住房建设、市政公用行业管理及园林绿化等七块工作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大家讲得很好,我都完全赞同。希望通过今天会议,起到一个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引领未来的目的。下面,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就如何做好今年全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工作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加强城乡建设管理的战略意义

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重要体现。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对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刻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是人类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建设管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镇现代化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社会化的今天,城镇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全球看,十八世纪初,世界城镇化率只有3%,城镇化还没有起步,但到了1860年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城镇化率基本上平均50年翻一番,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从我国来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城镇化率也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2年的53%,30年内翻了两番。从省内各市州看,各地加快城镇化进程也是风生水起,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城乡建设管理步伐,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

(二)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城镇是资源要素集聚的平台,是展示对外形象的窗口。城镇化是“两化互动”的依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抓手,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城镇化必将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民生改善、就是抓形象提升的理念,把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大力加强城乡建设管理,以更优的功能、更美的形象、更高的品位做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遵义对外影响力。

(三)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配套滞后、管理粗放等许多不协调、不同步、不适应的现象在各地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影响群众生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从遵义的现状看:城市建设仍滞后于城市功能的需求,城市管理仍滞后于城市规模的拓展,城市服务仍滞后于市民追求品质生活的需要,城乡环境、市民素质离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把城乡建设管理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以高质量的规划、高品质的建设、规范化的管理推进城建各项工作。

二、正视困难,找准城乡建设管理发展症结

撤地设市十多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立足“小城市、大农村”的基本市情,坚持按照“改造旧城、开发新区、南北拓展、东西贯通”和“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城市目标,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规模不断拓展,服务功能逐步健全,城市品位有较大提升,中心城区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生态宜居的良好形象得到广泛认可。但总体来看,我市城市建设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城市的功能布局还不够合理,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我们既要坚定信心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要头脑清醒,切实增强紧迫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初步分析,我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从现状分析看,一是整体推进不够平衡,城镇发展质量不高,集中反映在城镇规模较小,综合承载能力偏弱,聚集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二是城镇特色彰显不够,建设品位普遍不高。三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欠账较多,道路、生活能源、污水处理等功能缺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还需加快完善。四是房屋征收拆迁困难,城镇建设中拆迁难度逐年增大,拆迁安置补偿标准的科学制定、依法实施强拆等问题难以把握,拆迁难成为制约当前城镇建设发展的最大难题。五是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筹措资金难仍然是项目建设和推进的瓶颈问题。六是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机构设置缺失和经费投入不够问题在各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存在,同时,在城乡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推进中暴露出专业技术人才仍然缺乏的问题。从主观努力看,一是认识仍不到位。有的地方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以及城乡建设规划、城镇综合管理的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推进城乡建设管理上档次的主动性不够,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工作不力。二是规划管理还不到位。规划编制仍显滞后,规划批后管理力度不够,规划实施质量不高。中心城区和各县(市)违法违章建筑现象比较严重,已经严重侵蚀了城市公共资源,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对外形象,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平和市场秩序,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与发展,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且安全隐患巨大。三是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虽然已经建立,但没有真正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大城管格局,仍需不断完善。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城镇占道经营管理总是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恶性循环。总结以上突出问题,在今后一段时期怎样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和创新工作方式,使之更好的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我们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

三、理清思路,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升级转型

在当前省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态势下,推进我市城乡建设管理升级转型,正逢其时。无论是从贵州九个市州城乡发展水平而言,还是在黔北经济圈地位而言,遵义都是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乡建设追求的目标一定要有个性,走进这座城市,一看就知道是红色遵义、醉美遵义、人文遵义而不是别的城市,脑海中能够清晰地浮现出遵义的许多独特印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城乡建设管理是彰显特色的。城市有鲜明的特色、良好的形象,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但彰显特色,不是盲目模仿和照搬,必须从市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优势,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同类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立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红色文化底蕴,立足于青山绿水的黔北生态风貌,努力突出地方自然和区域特点,把遵义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突出坚持“四大原则”:

一是坚持城乡规划覆盖到每一寸土地的原则。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灵魂与核心。好的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纲领,也是城镇管理的依据,更是竞争的资本。必须坚持规划统揽全局、引领全局的中心作用,坚决以规划指导建设,做到规划全覆盖。一要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城市是凝固的艺术,一旦成形便难以改动。如果只顾眼前利益,缺乏科学定位,只能使今天的“建设”成为明天拆迁改造的对象。因此,在规划上眼光要远,眼界要宽,通过科学设计、方案选优、公开征求意见等各项环节,确保规划符合城市整体发展定位。要把集镇建设开发、新农村建设纳入城乡规划“一盘棋”考虑,要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做到城镇发展与经济社会同步。二要体现规划的特色性。一座城市的魅力来自其独特的个性。我们必须坚持以塑造特色为主线,努力在放大优势、差别发展中提高规划的水准。要立足遵义实际,打造山水城市、建设绿色小镇、发展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区,彰显“山水林城融合发展”的城乡特色。三要注重规划的有序性。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区域上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作为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又是一个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强化统筹协作观念,注重区域过渡和组团衔接。要注重使中心城区、区县次中心、中心镇、中心村层次有序,相互呼应,相互衔接,相承脉络清晰、特点鲜明的统一整体。要充分发挥区县次中心呼XX市群、中心城区,引导中心镇、中心村发展的作用。四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制定并以法律程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变动,严格执行规划评审、重大项目专家论证、重点地段建设审批及公示、项目批后跟踪管理和规划执法巡查等制度,坚决做到违反规划的项目不批、不作详规的项目不批、选址不合理的项目不批,做到多留“遗产”,少留“遗憾”。同时,要强化档案意识,建立健全城市档案资料,确保城市建设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二是坚持设计具体到每一个单位的原则。城乡建设只讲规划、建设、管理三者不够,还要讲设计这个要素。设计包括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有的城市规划做得很好,但按规划建出来的东西却死板僵硬,缺少美感和整体效果,核心问题就是处在缺乏设计上。就规划、设计的关系而言,总规、控制性详规是城市设计的依据,城市设计要为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作整体的构思和安排;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提出指导要求,为建筑定位、定量、定形、定调。我们要把设计纳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坚持先规划后设计再建设的理念,通过高水平的设计,是尺度、比例、色彩、空间、平面高低等各类要素合理配置、协调一致,凸现城镇个性、特色和风格,展示整体形象。无论是大到一条道路、一个高层建筑、一个大型广场,还是小到一个雕塑、一盏灯饰,都要做到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在设计中构建、形成城镇建设的高品位、高标准,释放其独特魅力。

三是坚持建设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的原则。城镇建设是百年大计,细节最能体现水平。在城镇建设中,一定要以对历史、对当代负责的态度,认真把握、精心考虑建设中的每一个细节。注重细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精品、出亮点。城镇建设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幢建筑、每一个片区,都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力求完美。特别是在实施一批体现我市形象的重点工程中,更要注重从细节入手,做到干好一项工程、留下一个亮点、增加一个精品。

四是坚持管理延伸到每一个角落的原则。城市管理是巩固城建成果、营造良好秩序、发挥城市功能的必要手段。城市管理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每一个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必须做到全覆盖、无缝隙,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抓好事关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市政、安全、信息、社区等方面的管理,把管理细化到每一个道路、小巷、社区和楼宇。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抓好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私贴乱画等专项整治,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牢固树立“大城管”的理念,强化社区观念,完善城镇管理体制,下移管理重心,发挥基层优势,增强管理效能。要强化市民意识,注重提高市民素质,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实施公共治理,形成“人人爱城市、人人管城市”的良好局面。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后,近年来全市规模较大的一次城乡建设管理系统工作会。今天的会议,既是一年来的总结会,也是我们城市建设发展到了当前,需要我们更加创新思路,如何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的一个动员会和分析会。刚才,市住建、规划、城管三部门负责人就2013年有关工作作了简要总结,对2014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安排;湄潭、道真、正安、仁怀、汇川五县(市、区)就城乡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城乡规划、农村危房改造、治理城市占道经营、保障性住房建设、市政公用行业管理及园林绿化等七块工作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大家讲得很好,我都完全赞同。希望通过今天会议,起到一个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引领未来的目的。下面,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就如何做好今年全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工作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加强城乡建设管理的战略意义

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重要体现。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对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刻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是人类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建设管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镇现代化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社会化的今天,城镇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全球看,十八世纪初,世界城镇化率只有3%,城镇化还没有起步,但到了1860年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城镇化率基本上平均50年翻一番,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从我国来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城镇化率也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2年的53%,30年内翻了两番。从省内各市州看,各地加快城镇化进程也是风生水起,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城乡建设管理步伐,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

(二)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城镇是资源要素集聚的平台,是展示对外形象的窗口。城镇化是“两化互动”的依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抓手,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城镇化必将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民生改善、就是抓形象提升的理念,把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大力加强城乡建设管理,以更优的功能、更美的形象、更高的品位做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遵义对外影响力。

(三)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配套滞后、管理粗放等许多不协调、不同步、不适应的现象在各地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影响群众生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从遵义的现状看:城市建设仍滞后于城市功能的需求,城市管理仍滞后于城市规模的拓展,城市服务仍滞后于市民追求品质生活的需要,城乡环境、市民素质离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把城乡建设管理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以高质量的规划、高品质的建设、规范化的管理推进城建各项工作。

二、正视困难,找准城乡建设管理发展症结

撤地设市十多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立足“小城市、大农村”的基本市情,坚持按照“改造旧城、开发新区、南北拓展、东西贯通”和“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城市目标,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规模不断拓展,服务功能逐步健全,城市品位有较大提升,中心城区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生态宜居的良好形象得到广泛认可。但总体来看,我市城市建设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城市的功能布局还不够合理,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我们既要坚定信心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要头脑清醒,切实增强紧迫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初步分析,我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从现状分析看,一是整体推进不够平衡,城镇发展质量不高,集中反映在城镇规模较小,综合承载能力偏弱,聚集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二是城镇特色彰显不够,建设品位普遍不高。三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欠账较多,道路、生活能源、污水处理等功能缺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还需加快完善。四是房屋征收拆迁困难,城镇建设中拆迁难度逐年增大,拆迁安置补偿标准的科学制定、依法实施强拆等问题难以把握,拆迁难成为制约当前城镇建设发展的最大难题。五是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筹措资金难仍然是项目建设和推进的瓶颈问题。六是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机构设置缺失和经费投入不够问题在各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存在,同时,在城乡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推进中暴露出专业技术人才仍然缺乏的问题。从主观努力看,一是认识仍不到位。有的地方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以及城乡建设规划、城镇综合管理的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推进城乡建设管理上档次的主动性不够,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工作不力。二是规划管理还不到位。规划编制仍显滞后,规划批后管理力度不够,规划实施质量不高。中心城区和各县(市)违法违章建筑现象比较严重,已经严重侵蚀了城市公共资源,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对外形象,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平和市场秩序,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与发展,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且安全隐患巨大。三是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虽然已经建立,但没有真正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大城管格局,仍需不断完善。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城镇占道经营管理总是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恶性循环。总结以上突出问题,在今后一段时期怎样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和创新工作方式,使之更好的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我们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

三、理清思路,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升级转型

在当前省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态势下,推进我市城乡建设管理升级转型,正逢其时。无论是从贵州九个市州城乡发展水平而言,还是在黔北经济圈地位而言,遵义都是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乡建设追求的目标一定要有个性,走进这座城市,一看就知道是红色遵义、醉美遵义、人文遵义而不是别的城市,脑海中能够清晰地浮现出遵义的许多独特印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城乡建设管理是彰显特色的。城市有鲜明的特色、良好的形象,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但彰显特色,不是盲目模仿和照搬,必须从市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优势,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同类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立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红色文化底蕴,立足于青山绿水的黔北生态风貌,努力突出地方自然和区域特点,把遵义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突出坚持“四大原则”:

一是坚持城乡规划覆盖到每一寸土地的原则。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灵魂与核心。好的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纲领,也是城镇管理的依据,更是竞争的资本。必须坚持规划统揽全局、引领全局的中心作用,坚决以规划指导建设,做到规划全覆盖。一要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城市是凝固的艺术,一旦成形便难以改动。如果只顾眼前利益,缺乏科学定位,只能使今天的“建设”成为明天拆迁改造的对象。因此,在规划上眼光要远,眼界要宽,通过科学设计、方案选优、公开征求意见等各项环节,确保规划符合城市整体发展定位。要把集镇建设开发、新农村建设纳入城乡规划“一盘棋”考虑,要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做到城镇发展与经济社会同步。二要体现规划的特色性。一座城市的魅力来自其独特的个性。我们必须坚持以塑造特色为主线,努力在放大优势、差别发展中提高规划的水准。要立足遵义实际,打造山水城市、建设绿色小镇、发展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区,彰显“山水林城融合发展”的城乡特色。三要注重规划的有序性。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区域上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作为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又是一个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强化统筹协作观念,注重区域过渡和组团衔接。要注重使中心城区、区县次中心、中心镇、中心村层次有序,相互呼应,相互衔接,相承脉络清晰、特点鲜明的统一整体。要充分发挥区县次中心呼XX市群、中心城区,引导中心镇、中心村发展的作用。四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制定并以法律程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变动,严格执行规划评审、重大项目专家论证、重点地段建设审批及公示、项目批后跟踪管理和规划执法巡查等制度,坚决做到违反规划的项目不批、不作详规的项目不批、选址不合理的项目不批,做到多留“遗产”,少留“遗憾”。同时,要强化档案意识,建立健全城市档案资料,确保城市建设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二是坚持设计具体到每一个单位的原则。城乡建设只讲规划、建设、管理三者不够,还要讲设计这个要素。设计包括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有的城市规划做得很好,但按规划建出来的东西却死板僵硬,缺少美感和整体效果,核心问题就是处在缺乏设计上。就规划、设计的关系而言,总规、控制性详规是城市设计的依据,城市设计要为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作整体的构思和安排;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提出指导要求,为建筑定位、定量、定形、定调。我们要把设计纳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坚持先规划后设计再建设的理念,通过高水平的设计,是尺度、比例、色彩、空间、平面高低等各类要素合理配置、协调一致,凸现城镇个性、特色和风格,展示整体形象。无论是大到一条道路、一个高层建筑、一个大型广场,还是小到一个雕塑、一盏灯饰,都要做到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在设计中构建、形成城镇建设的高品位、高标准,释放其独特魅力。三是坚持建设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的原则。城镇建设是百年大计,细节最能体现水平。在城镇建设中,一定要以对历史、对当代负责的态度,认真把握、精心考虑建设中的每一个细节。注重细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精品、出亮点。城镇建设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幢建筑、每一个片区,都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力求完美。特别是在实施一批体现我市形象的重点工程中,更要注重从细节入手,做到干好一项工程、留下一个亮点、增加一个精品。

四是坚持管理延伸到每一个角落的原则。城市管理是巩固城建成果、营造良好秩序、发挥城市功能的必要手段。城市管理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每一个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必须做到全覆盖、无缝隙,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抓好事关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市政、安全、信息、社区等方面的管理,把管理细化到每一个道路、小巷、社区和楼宇。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抓好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私贴乱画等专项整治,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牢固树立“大城管”的理念,强化社区观念,完善城镇管理体制,下移管理重心,发挥基层优势,增强管理效能。要强化市民意识,注重提高市民素质,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实施公共治理,形成“人人爱城市、人人管城市”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必须按照上述原则,围绕建设“三宜”城市,突出强化“四大意识”:

首先要强化网络意识。一个城市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转,要靠网络来支撑。要高度重视地下管网建设。管网是最基础的市政设施,如果搞不好,城市就很难发展好。在建设顺序上一定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管线、后路线。管网建设要集约配置,科学排列,加大整合力度,水、电、燃气、通讯等尽可能一次施工,一次到位。绝不要今天刚埋好,明天又挖开,劳民伤财。要有长远眼光,立足于城区之间资源共享,不断扩大管线延伸、辐射功能。要高度重视中心城区地上路网建设,由于历史局限,我市城区道路功能还不完善,突出体现为断头路较多。要借助全市城乡建设大提升“八大工程”的实施,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改善工程建设,打通关口,联接断头,保障道路畅通。其次要强化绿化意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建立以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净化等为主体的城镇生态环境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城乡绿化力度,按照遵义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优化植物种群,在积极推广本地植物基础上,引进一批适应我市自然条件的树种,体现多样性,使我们的城市四季有绿,切实发挥绿化的生态功能。要突出抓好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周边绿化,抓好城区间绿色通道衔接,努力形成“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园林格局。要因景植绿,见缝插绿,切实搞好居住小区、道路、广场和户外休闲地绿化,为群众营造清新怡人的休闲娱乐环境。要不断提高园林艺术创作水平,丰富园林绿地的文化内涵,推进精品园林建设,塑造形态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的城市景观。

第三,要强化城乡统筹意识。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是打造“三宜”城市的必由之路。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是整个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坚持城乡规划“一张图”,科学调整镇村布局,突出发展中心镇和城镇组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要以中心村镇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着力建设覆盖城乡的水、电、路、气等网络,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强示范小城镇的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空间载体和硬件支撑。要将镇村管理纳入城镇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加快村庄道路硬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第四,要强化智慧城市意识。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大趋势的必然要求。我市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已经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开拓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数字城管智慧升级工程等一系列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施,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网格化、市场秩序有序化、管理效果精细化机制,处理好智慧城市管理与城市行政综合执法的关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长效机制,推动城市管理的创新,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四、扎实推进,打造城乡建设管理良好局面 城乡建设管理能不能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关键还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实现长远目标与取得阶段性成果结合起来,分阶段、分轻重缓急、全力以赴地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各项工作。

(一)要坚定不移地把城乡建设管理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完善推动城乡建设管理发展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总负责,分管领导靠前抓、具体负责,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和注意力用在城乡建设管理工作。要深入研究城乡建设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抓好县级城乡规划、城市管理机构的科学设置,定期听取汇报,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城乡建设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建系统内各部门要勇当主力军,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坚持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并重的工作思路和要求,通力协作,整体联动,形成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强大合力。要严格落实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明确完成时限和质量标准,把城乡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强化督促检查,推动面上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措施,加大考核力度,把城乡建设管理任务完成情况与评先树优结合起来,与干部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对成绩突出的,要坚决予以表彰奖励;对推诿扯皮、工作不力,影响城乡建设整体效果和进度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城乡建设管理各项目的推进,确保完成全年住房城乡建设投资任务。2014年全市各类城乡建设项目总计1193个,计划完成总投资1251亿元。任务重,时间紧,必须进一步加强项目调度,强化督查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务求施工安全,确保完成投资任务。一是加快示范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步伐,积极做好示范小城镇、城市综合体建设配套政策的落实,按照工作计划狠抓项目进度,示范镇城镇功能抓紧完善,增强承载能力,城市综合体按时建成运营,发挥带动作用。二是以城乡建设大提升“八大工程”实施为契机,以路网结构完善、瓶颈道路改善、重要节点改造为切入点,以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载体,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千方百计做好拆迁征收和建设资金筹措,确保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交通改善工程以及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程有关项目早日建设完成,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创模成功发挥效益。三是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已完成建设的要尽早投入使用,有效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同时,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住房公积金规模,努力扩面增量,为保障性安居工程提供资金支持。四是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小康房建设,着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危房改造,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引导广大农民过城市人的生活,享受城市文明成果。

(三)要坚定不移地开展“两违”整治工作,形成“拆违治违”的高压态势。各县(市、区)政府是“两违”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违法建筑、违法用地整治各项工作任务的调度和协调,明确职责,建立健全问责和预防监督机制,加大巡查力度,深入摸排,真正做到“两违”底数清晰明了,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拆违、信访维稳及督查协调等一系列工作方案,按照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广泛发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思路,通过教育先行、司法强介、巡查严控、疏堵结合等措施,选准突破口,有计划、分步骤地统筹推进整治工作,确保抓出成效。

(四)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树立城乡建设管理系统廉政形象。城乡建设管理系统各部门工作中审批环节多,职权较大,涉及建设项目多,一些权力集中的岗位违法违纪问题仍较突出,必须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市城建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在利益和诱惑面前,必须头脑清醒、站稳立场,切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要结合实际,认真执行“一岗双责”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健全与城乡建设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监督机制。要按照市委“五个梳理”的工作要求,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狠刹“庸懒慢浮贪”、“吃拿卡要”之风,认真开展“三晒二评一报告”活动,特别是以具有行政审批权的科长、窗口办事人员为重点,全面开展晒职责、晒作风、晒廉政活动,以铁的纪律整治机关作风,坚决克服“中梗阻”现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认真专业务实的城乡建设管理工作队伍,要坚持勇于奉献、勇担重任,铺下身子、用心实干,做到自警、自律、自觉,切实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和防腐拒蚀能力。同志们,高水平地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遵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立足市情、把握规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扎实推动我市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小康遵义、构建和谐遵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副市长在全市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副市长在全市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副市长在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在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的一项民生工程,国家投入巨资要着力办好这件事。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监察......

    副市长在全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副市长在全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二○○七年三月二十八日)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学校安......

    副市长在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原峰市长 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财政工作会议。市‚两会‛刚刚结束,财政局就召开会议贯彻落实,研究部署今年的财政工作,很及时也很重要。刚才,我们......

    副市长在全市物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合集)

    副市长在全市物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刚才,×局长全面回顾总结了去年全市物业管理工作,并对下一步物业管理工作作了部署安排,提出了总体思路、目标和工作要求,具有很强的......

    副市长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关于2011年全市项目工作安排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做好全市项目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2010年项目工作简要回顾 去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理念,进一步......

    副市长在全市烟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副市长在全市烟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2月9日)同志们:刚才,我们对2006年度在全市烟草系统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这是我市烟草行业的一件盛......

    副市长在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进住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建设和谐富裕宜居城市 ——在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2日) 同志们: 刚才,××局长对去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总......

    副市长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全省经济和信息化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